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保卫国师大人-第1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允的下场,她是知道的——被云崕所杀。那么推导可知,这些人八成也是死在云崕手里了。击杀手法也为这猜想提供了有力支撑。
“那么从现在来看,进过密室的人至少有赵允,有云崕。”
玉还真喃喃道:“却不知他们在这里发现了什么。”
冯妙君摇了摇头:“赵允是发现了密室,却没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陈大昌也投来关注的眼神。
“否则,这里就不值得他一再逗留。他也不会等来云崕下杀手。”冯妙君走到在死人面前蹲下,“再说这些死人,从击杀手法来看,如果都是云崕一人所为,那么他当时的脾气可不小。”
杀人手法干脆利落,的确是云崕的风格。但她对他太了解,还能从中体会出一种暴戾。
似乎云崕杀掉他们时,心中怒气满满。
以他之城府,赵允做了什么事能那样惹怒他,从而给自己引来杀身之祸?
唔,换作她是云崕,应该留下赵允一命的,才好在魏燕交战时拿来做博弈的筹码。燕王还是很喜欢这个十九王子的。
玉还真望了冯妙君一眼,笑道,“你何不问问魏国师?”这两人的关系真是有趣,分明是热恋的情人,私下却要互相猜疑、揣测。
说来说去,都是身份和地位导致。
冯妙君盯着那枚天神印记,顺口答道:“他不会说的。”
为什么身为国师的云崕,明知道魏燕终有一战却怒杀赵允?
除了当时要嫁祸给她之外,或许只有两种可能——
要么,云崕很清楚自己和燕王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不死不休。
又或者,赵允在这里找到了不该被发现的秘密!
既然是秘密,那家伙会告诉她么?
“休息吧。”冯妙君也知道这事急不来,“明日一早,将壁上的图案拓下来,孤要带回去研究。”
众人应了。
夜半,玉还真调息完毕睁眼,发现冯妙君正襟危坐,面对着石壁上的印记出神。
女王对这个印记还真是上心。玉还真走了过去:“何必急在一时?”
冯妙君答非所问:“我在想,这石台的打开方式也太容易了些。”
第550章 讳知录
“这还容易么?”
冯妙君伸手抚着雕塑:“普通人自然瞧不出端倪,但在行家眼里,这组雕塑就大有问题。像赵允这样的有心人做足了功课,最终就能打开石台。”说到这里顿了一顿,“你看我们按照一定顺序敲打血渍的位置就能打开,虽然有赵允提示有先。可如果这里就有燕王想要的东西,那么得来未免容易了些。”
玉还真沉默片刻,然后道:“无论如何,你也得到最想要的了。”
冯妙君嘴角微翘:“连它在内,我们有三个印记可以研究了。”话到这里,忽然想起云崕曾说过的一句话来。
虽然不能辨识出鳌鱼印记的真实符义,但他却能一口咬定它既不是诅咒,也不是封印。
现在她知道,云崕早就见过石壁上这个印记了。
所以,这个印记是诅咒呢,还是封印?
如果是,那么天神将它放在这里,是想诅咒什么呢,还是想封印什么?
她正在思忖,玉还真足尖在地上划了两下,拨开几片败叶:“这里有个坑洞。”
冯妙君低头看去,地上果然有个圆洞,约莫是小酒杯底那么宽,边缘打磨得异常平整。先前众人未注意到它,只是因为洞口被圆形的石条严丝合缝地塞住了,地面又有厚树叶挡住。错非玉还真眼力极佳,大概谁也不会注意到。
冯妙君小心将石塞拔开,发现里面深不及两寸即到底部,有一丁点积水。
“用途不明。”她看了看圆洞,再看看神像。它位于石台正前方一丈三尺之处。看起来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
一夜无话。
次晨,地方官亲率数百人队伍迎接女王。冯妙君命他小心拓印壁上的印记,而后开始搜查宫城里的书库。
这里地方太大,只能靠着人海战术来完成这项工作。
两个月后,浩黎书库的搜索才算完成。书库里还有那么一、两个机关不曾被寻宝者发现,今回也重见天日。因此新夏还是收集到不少前朝资料,包括上古秘史。
冯妙君有些苦恼,这里头并没有关于天神印记的任何线索。不过她的搜查倒是无心插柳,从故纸堆中翻出了支离破碎的一点纪录。
这是关于天魔的只言片语。
浩黎帝国有人专修内史,记载不为人知的朝野秘事,称作讳知录。此书每十年筛编一次,千余年来可是积攒了好大的体量。可惜应水城破之后,它们也和其他书籍一样被抢的抢、烧的烧,至今只余零星几卷,还是被蛀得千疮百孔、残破不已,已经失去了偷盗的价值,这才被留在原地。
这次搜索过后,就有专人将它们拣出来,呈到冯妙君面前。
这里面内容杂乱,但有数条提到,在历代帝王执政期间,天魔虽然已被封印,但人间信徒众多。许多人类甚至是修行者、妖兽受其蛊惑,站出来对抗王权,更要寻找天魔封印之地、研究救出天魔的办法。
浩黎帝国对这种行为当然是零容忍,发现一次就剿灭一次。冯妙君就从讳知录的残页里看到,仅仅是浩黎历五百七十九年这一年,帝国派人抓剿天魔信众,光是人头就斩掉了七千多颗,其首领更是得到了应水城悬首三日的待遇。
如果天魔信众不曾变作毒瘤,浩黎帝国不会如临大敌,甚至动用了这么高规格的手段去阻吓他们。
讳知录里写得清楚,天魔虽被封印在无人知晓之地,但它们从来蠢蠢欲动,甚至通过多种方式蛊惑世人将它们放出。浩黎帝国虽然动用多种方式,始终无法杜绝。
讳知录也记载,有帝王就明确指出,随着天地灵气的衰变,施加于天魔的封印越来越薄弱,这也是浩黎帝国执政后期,天魔信众数量越来越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只有寻到新的办法,才能继续镇压天魔。否则它们一旦破开封印而出,没有了神灵的世间再无人可以是他们对手!
或许,这就是后世天魔入侵的前奏了。
资料毕竟不全,冯妙君命人继续收集来的,也不过就是史海里的几个浪花罢了。
她有预感,历史中潜藏着更深沉的黑暗。
就好似她离开应水城的最后一次回眸,总觉得这个古老又破败的城市里还埋着一个巨大的秘密,她却发现不了。
¥¥¥¥¥
好日子总是过得飞快。一转眼,三年过去。
南北大陆风平浪静,不仅没有人祸,甚至老天也很赏脸,大范围的天灾一个都没有。
不过接下来就有一条消息震动各国:
蒲国国君薨了。
蒲国居于南大陆中北位置,毗邻桃源境与燕国。燕王挥军西征,一路上打下众多小国,最后吞并了熙国,但对蒲国一直没有动作。
如冯妙君这样的知情者就明白,蒲国的稷器不是界神祭坛的碎片,所以燕王一直不想花力气去攻打它。
不过现在,局势变了。
国君无嗣,最后一个儿子也死在了燕都。最后这几年,他也未能留下王室血脉,因此连葬礼都还未结束,整个国家就已分崩离析。
大小势力谁也不服气谁,一时大打出手,内战开篇。
蒲国原本也是大陆上有数儿的强国,与燕国一战中表现惊艳,其财力亦很丰厚,尤其境内有几处灵石矿,蕴量十分丰沛。
当然,坐看蒲国分裂下去,也就是在自己的大后方留一个不安定因素,所以燕王还是动手了。
他采取的策略也很简单,选中最听话的一派出钱出力支持,待它灭掉其他势力,燕国再封它为诸侯王。
燕国没有直接出兵,忌惮的还是北陆上的魏国,唯恐它趁虚而入;但魏国对他的用意了然于心,怎会坐视不理?萧衍依样画葫芦,也选择蒲国境内两支军阀大力支持。
继熙国之后,两大强国又拿别人的领土当棋盘来一分高下。
由于外力介入,蒲国的内战打上了加时赛,足足用掉了三年之久,才最终按照燕王的意图结束。
第551章 崛起的新夏
此时南陆上只剩下燕国、桃源境和其他小国;北陆面积比南陆广袤,国家也更多些,自西向东分别为魏国、新夏和晋国。而在三国交界及沿海,同样也有无数小国、小势力盘踞。
南北对峙的格局,至此基本成型。
这一日下廷,燕王眉心紧皱,宫中因此山雨欲来。路上宫人无不战战兢,唯恐不小心招惹了这位主子。
他刚刚走进自己书房,主簿许恪就递上一封文书。
燕国疆域广袤,每天公文无数,只有最要紧的才会被精挑细选后送至王前批阅。燕王展开来看了两眼,勃然大怒:“新夏拒绝我的要求!”嘶啦几声,将信纸撕成了碎片!
半年前他遣使新夏,要新夏人在未来的两国大战里保持中立。这已经是燕国的底限,要知燕王最初资助傅灵川兄妹,是要立国后的新夏参战、帮助燕国攻袭魏东地区。如今新夏女王的回复虽然措词委婉,涵意却很清楚:
新夏将自主行动,不受他人限制。
呵呵,新夏还能怎样“自主行动”?昔年它的女王和魏国师都呆去了同一个山洞,何等亲密?魏国开战,她会坐视不理吗?
可是燕王知道,拿这点做文章已经没用了。
无论两国人民愿意与否,魏、夏两国的合作,早就是空前紧密。
他在书房中来回踱了几个圈子,才问许恪:“对了,一年前我好似有人上书与我,称魏国也学新夏开放国都建名?”
他记性很好,还记得那文大意是,魏国同样要求权贵妻儿入都居住,同时开放都城及陪都的建设权。此外又有新政若干,但大体上与新夏当年的做法并没有甚两样。
也就是说,萧衍觉得新夏的花招值得借鉴。
然而无论是魏是晋,学起新夏的办法总不出成效。
许恪一板一眼道:“新夏这几年崛起太快,尤其是中南部。首都乌塞尔比起六年前新政刚刚实施前面积扩大了三倍,人口增加了七十万;黄金商路全线打通,西南起于晋国,横过新夏,西北止于普灵国,往南深入峣地,串起城镇一百三十六个。我们拿不着新夏的统计资料,但估算光是黄金商道上增长的人口至少在一百六十万人以上。如果再算上普灵国内那一段,其实是与魏国打通。”
也就是说,偏北和偏东南的人口在这几年时光里大量聚积到中南部。除了官方有意引导,平民的自主自愿是动因。
新夏的确发布许多有力新政,将整个国家的活力都调动起来。别的不提,目前还在大肆扩修的黄金商路,其实除了方便车马通行之外,也有其战略目的——这是通往魏国的最短通道。很明显,新夏正在为日后的大战作准备。
除此之外,新夏还整修水利、鼓励恳殖,大规模修造路桥。这哪一样不得花上海量金银?有趣的是,新夏不仅拿出来了,并且好似很轻松的模样。
它的发展速度,就好似拉车的驽马换成了纯血驳兽,抽一鞭子就能跑得飞起。
燕王的脸色,阴沉得好像要滴下水来。
许恪默默咽下了未出口的话。这几年燕国本身的国力同样蒸蒸日上,战争带来的创伤早就愈合,但教燕王不痛快的是,新夏国内也是一片风平浪静。
事实证明,新夏能得玉还真为国师也是撞了大运。她调配元力得当,新夏整体上无灾无荒,地有丰产、仓有陈糜,粮食充足也带动人口增长。
这种平静不仅指风调雨顺,同时意指新夏政局。
冯妙君掰倒傅灵川之后就巩固王权,对新夏王廷拥有绝对的掌控力,这一点理所当然。然而奇怪的是,这几年燕国暗地里依旧撺掇峣地权贵闹事,然而成效甚微,甚至对方还将之写成秘报,上递至女王手中。
女王则将它公之于众,让新夏和峣人对于“惹是生非”的燕国更加反感。
众所周知,人心的归附需要很长时间,动辄就是三、四十年起,至少也要等到遗老故去、新人长成,对旧国的认同和追念才会慢慢淡去。
可是新夏只用了六年。
那个女人,对于人心的把控很有一套啊。
当然,许恪也只敢在心里这样说,毕竟燕王对于时事的把握比他更加了得。他轻咳一声才道:“对了,臣三日前与相国的侄儿鲍显声吃酒,他喝醉了说漏嘴,原来他年初在乌塞尔城天衣巷购置的大宅,是替相国夫人买下的,也是相国府出的钱。”
燕王刚喝过茶,闻言叭叽一声捏碎了青瓷盏:“连相国也动了心思!”
许恪低声道:“鲍显声两年前在乌塞尔城购产,今年卖掉时就已经翻了快一倍,四座宅子,一大三小,进账落袋一万四千两银子。他平日哪有什么其他营生?这次吃家宴时牛皮差点吹到天上去,相国夫人知道以后就心动了。”
燕王冷笑:“这是在燕都还吃不饱吗,还要削尖脑袋到新夏去赚钱!”
许恪小心翼翼道:“新夏四年前就发布政令,异国人入境做买卖和购房产,税收只比新夏本地人高一点点。这几年黄金商道发展太快,沿线的地价房价水涨船高,魏、晋都有许多豪门和巨贾被吸引过去。”
燕王嘿嘿一声:“燕国过去的也不少了。”
他作为一国之君掌控全局,自然知道王廷权贵和民间巨贾当中,已有许多家悄悄投钱去了新夏。
许恪请示他:“您的意思?”
“罢了,这些都是小节,也管不了那许多。”别人口袋里的钱要怎么花,他就算是一国之君都管不着。
燕王站定,浮躁之气一扫而尽,眼神变得冷戾。许恪知道,这是他做下重要决断的神情,从前攻熙,三年前伐蒲都是如此。
果然,燕王沉声道:“时机已经成熟。传令下去,准备进攻。”
许恪动容:“王上,现在进攻实是有些……”
“三年前就该动手了,若无蒲国之乱。”燕王冷冷道,“再等下去,是巴不得魏夏羽翼更丰吗?”
第552章 最后的宁静时光
他目光似要择人而噬,许恪不敢与之对视,只能垂下眼帘:“是。”
¥¥¥¥¥
新夏,乌塞尔。
廷议刚刚结束,冯妙君回自己殿中换过一身衣裳就悄然出宫,同时没忘了换一张脸。
她只作平民装束,面庞也是平凡无奇,混入主街的人群里就像水滴汇入大海,瞬间无踪。
此时的乌塞尔城是北陆三大都城之一,人口迫近一百五十万,由于地处黄金商道的中心位置,商贸繁华竟然还要超过了晋都摘星城。
人口与建设的快速膨胀,带来整个城池面貌的巨大变化。比如冯妙君曾经住过的一片矮楼,早就被推挖成了人工的小湖,现在杨柳垂岸,莲叶接天。
她就沿着湖边绕了小半圈,买了点东西,然后转向小巷中去。
巷子很深。
人走在青石板路面,屐底科科作响,一天当中只能被阳光照见一次的矮墙因为爬满了青苔而斑驳,有一股潮湿的味道。
她在一扇红木门前停下。
门上斜插着一支茉莉,新鲜、清香,显然刚从枝头摘下不久。
冯妙君看着它,嘴角不禁弯起,这才推门而入。
门里门外,赫然是两片天地。
庭院不大,宽不过十步,然而芳菲满园,引来蜂飞蝶绕。杏树长得高壮,滤过了阳光,只从叶片间漏下丝丝缕缕金线,照在底下怒绽的牡丹上。
门边就是桃树,正有一人白衣胜雪,翩若花神,立在树下等着她。
三月桃花最盛最美,比起他的笑容竟还黯然失色。
他就这样笑着走过来,朝她伸出手——
“今回是什么好吃的?”
冯妙君毫不客气翻了个白眼,才取出厚厚一个荷叶包砸在他手心里:
“喏!”
这家伙出现在这里,到底是来会她还是来吃东西的?
荷叶包很烫也很重,至少有三两。云崕掂了掂:“八宝芋泥?”
冯妙君耸了耸肩。
莲塘湖边的八宝芋泥在这一带很出名,那是用最上等的芋头打成泥,再加白糖和猪油慢蒸。做法简单,却也是一家一个味道。
云崕解开荷叶,取出银匙,舀起来的芋泥还热气翻滚就往嘴里送。
好在他不怕烫,吃一口就赞道:“好吃,女王亲手送来的更好吃!”
冯妙君支着下巴看他:“吃慢些,没人跟你抢。”这芋泥号称八宝,里面就有核桃、莲子、桂花、花生仁、桂圆、蜜枣等八味蜜饯,本身又是甜的,虽然味道好,但除了小姑娘和孩子,哪个吃多了也会腻。
就算是她,至多也只能吃上两口,这家伙嗜甜的症状好像又加重了。
云崕进食的姿势虽然优雅,速度却称得上风卷残云,一边还要道:“不赶紧吃饱,一会儿怎有力气喂饱你?”
冯妙君动了动手指,好想抽起这块石桌板,一下砸去他脑袋上!
……
天很快就黑了。
今晚无云,有星河烂漫。冯妙君坐在院里,倚在那人身上,仰头看天幕上群星闪烁。
她当她的女王,他当他的国师,只是每隔一段时间,云崕都会悄悄溜到乌塞尔找她。藏在莲塘湖边的小楼就是他们隐秘的据点。
只有在这里,他们才能卸下各自身份,过得像普通爱侣。
冯妙君手里抱着一只硕大的金杯,里面装着的并不是葡萄美酒。飘出来的气味很香,像茶又像奶。
她抿了一口,凤眼就眯了起来,云崕见状即问:“好喝?”
她将金杯递来:“你尝尝?”
云崕不接,伸指将她红唇上沾着的奶沫刮走,放进自己嘴里品尝。
“甜茶,加了奶?”
“嗯哼,我以前很喜欢喝。”她咕嘟又灌了一口,“不过这是用普灵国的茶砖烧制,加了一点牛乳和桂花糖,据说是去年冬天才开始流行。”
她喝第三口时,云崕忽然抬起她的下巴亲了上去。
所以这口奶茶最后进了他的肚子里。
“我也喜欢。”他低声道。这丫头先说自己以前就喜欢这新奇的饮品,后头又道普灵国这喝法也是去年才兴起。她从小就住在魏境,哪有机会喝到?
可他知道,她说话从来不会颠三倒四,这回是心情愉悦所以不小心漏了口风?
冯妙君伸手抚着他胸口,那上头还有横七竖八好几道红凛子,是她方才抓出来的痕迹:“你这回能呆多久?”
“明晨即回。”
“嗯?”她有些惊讶。这家伙千里迢迢来一趟不容易,哪次不得赖个十天半月,这回居然只过一夜就要走?
不过她很快反应过来:“发生什么事了?”
“开战了。”云崕脸色一点一点变得凝重,“我抵达乌塞尔之前方知,燕国七日前跨过边界,一口气夺下大魏三城,百顷土地。至多两三天后,你也会接到消息。”
最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冯妙君一下坐直:“七日前?那不是魏国的祝火节?”
这节日对魏国来说,重要性仅次于过年。那时魏人应该都在庆祝,放松了警惕,燕国趁虚而入。云崕淡淡道:“时机选得不错。”
燕魏对峙了六年之久,大家都知道早晚要掐架,但具体是什么时候却不晓得,终不可能全天全年都保持剑拔弩张之势。
“燕国进攻,找了什么借口?”
“这一次没有。”云崕脸上露出一点嘲讽,“因为不需要。”两大强国之间必有一战,南北大陆都知道,再找理由也不过显得矫情。
“怎会突然进攻?现在对燕国来说并不是最好时机。”冯妙君面色凝重,“我前些时日才接到密报,燕廷的反战情绪高涨,燕王的重臣们都反对当下就与魏国开战。”
“显然他一意孤行了。”云崕抚着下巴道,“你我等得起,燕廷等得起,但是燕王大概不想再等下去了,他今年已经一百六十四岁。”
“蒲国内战拖了三年之久,已经超出他的预期。对燕王来说,再拖下去,这场战争只会越来越难打。”
一百六十四岁的修行者,那就相当于凡人八十多岁,也到了耄耋之年。
第553章 女王的三连杀
人类修行者大限两百岁,而燕王的对手云崕所在的大魏几乎是与燕国势均力敌的强国,也不晓得要花多少年才能将它打下来。
何况魏国身后还有个新夏,燕王知道新夏女王手里也拿着他想要的东西呢。所以,留给他完成心愿的时间真地不多了。
当然,世人并不知道燕王穷兵黩武的真正原因。可是冯妙君知道。燕王既然付出这么多时间、耐力与金钱,就是对祭坛碎片志在必得。
也即是说,接下来的大战只怕是空前的狂暴与惨烈。
云崕捏了捏她的脸蛋:“我明日一早就走,后头恐怕有段时间不能来了。”若是战争打到要紧处,他这国师当然不能轻离战场。
他这一去,也不知道两人要分别多久。冯妙君抓着他的手,叹了口气:“要仔细自己的的小命,别往危险处去,也别和燕王正面冲突。”相处多年,她深知云崕这人看似不羁,实则太爱冒险,无论是炸崖山还是突袭印兹城,都选择了孤军深入。
这也是她最害怕的。
云崕在她纤细的指尖亲上一口,低声笑道:“燕王急不可待出击,也跟你脱不了干系。”
“我?”冯妙君挑眉,“我是无辜的。”
“新夏发展迅猛出乎燕国预料,燕王又知魏夏有意联手。”云崕徐徐道来,“再等下去,新夏越发膨胀,他面对的阻力也就越大。”
“谁膨胀了?”就当他是夸奖来着吧。
“新夏国力如果只是三、五年前的水准,燕王不会放在心上,主要敌人也只是魏国而已,不过现在么……”
现在的新夏,谁也不敢小觑。
云崕拿过金杯,喝了一口奶茶。反正也是明天才动身,今晚还可以享受佳人陪伴。这或许是他大战前最后一次沉浸温柔乡了:“多年前你对峣地权贵实施新政,萧衍还笑你手段柔和、不够强硬,岂知那办法竟有奇效。”以至于数年之后,多国也悄然效仿之,尽管不如新夏有效。
“政令是好是坏,最后还要交予时间检验。”冯妙君微微一笑,“我最擅长的,就是让别人掏出钱来,并且还要心甘情愿。”
当年推出的新政乍看之下平平无奇,甚至她还因此摊上贪财的名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引发的效果也越发深远,就像往平静的深潭投入一块大石,漾出的水波至今都没有平息。
受政令强制要求,峣地权贵要将发妻与长子送来乌塞尔城,其实相当于把大半个家都搬到新夏首都。那每一家至少也是浩浩荡荡好几百人,来了这里就要购置房产才能安顿下来。
想想看,短时间内数百家远近权贵的亲眷齐降乌塞尔城,连主人带仆役有十余万人,那是何等壮观的场面,引发的最直接后果是什么?
当然是互相攀比。
初来乍到的外来者,想彰显身份的最好办法就是表现雄厚的实力,何况女人天生就是爱比较的生物。所以仅仅有一套宅子显然是不够的,最好门面再气派些、花园再大些、建筑再精妙些;随便找个胡同栖身也不行,那要离国君居住的王宫越近越好。
居于天子脚下,本身就是官位、权势的象征。
光住在城里也不够,最好郊区还有别苑,还有私人猎场,活动形式才不会单一。
所以如今的乌塞尔城就是豪宅林立,宅价地价之昂贵已经超过晋国摘星城,与魏都齐平。至去年底,从冯妙君接到的统计来看,权贵们在乌塞尔的房产最少也有两套大宅,多的能达到十余套。
那可不是弹丸之地,而是占地广袤的庄园、庭林!
这是权贵们第一次放血,若是财力雄厚不算太疼的话,女王还备好了第二招等着他们。
那就是两年一次的进都面圣和开放首都投建权。
这两样分开来看都不算什么惊天动地的条款,但放在一起偏偏就能发生奇妙的反应。
你想想看,两年之期一到,所有权贵和门阀都要进都面圣,女王还很狡猾地将这时间设定在过年前后直至元宵之前。那可是所有人的大日子,两年一度的盛会,无数风##流人士崭露头角之机。
所有首都居民的目光都会聚焦过来,哪一家权贵不得挺胸抬头、风风光光地去?
冯妙君知道,领工薪的老百姓就算节衣缩食也要给自己添置几件奢侈品,每个人都活在别人的目光里,更何况这些有头面有身份的贵族?
排场要光鲜、声势要隆重,权贵官员之间还有无数人情往来,就这么短短二三十天里,那银子不是流水般地花出去?
至少在这段时间里,乌塞尔城百业兴旺如热火烹油,只说各大酒楼的排席价格虽然翻了两倍不止,但从年前一直订满到元宵,不会有一点空档。
这倒也罢了,女王又祭出最后一大杀招:
冠名权。
只要权贵门阀出钱投造乌塞尔城的基础设施,就能得到这一项的冠名权。
冯妙君如今所住的小楼外头那个波光粼粼的湖泊,就是来自新夏西南的一家门阀掏钱挖掘、整饬的,因其祖厝为莲塘山庄,所以这湖泊就以“莲塘”命名,以示光宗耀祖。
峣地的贵族这么做,新夏的门阀自然也不甘示弱,毕竟这里是新夏本土,乌塞尔是他们的地盘,怎么能让外来户抢了风头?
迄今为止,乌塞尔城内“被冠名”的路段、园林、街坊等设施超过了四百二十七处,仅仅是一段泄洪堤的修造,王廷就收到了来自贵族的一百多份申请。
乌塞尔城很快就饱和了,所以这种机会就蔓延到黄金商道上。在车水马龙川流不息之处,能让往来商旅望见自己家族的名号,这对许多门阀世家来说,也是光耀门楣的机会。
吃下这么一套三连杀组合,多数权贵的腰包一下子就瘪了。
云崕笑道:“我听说,两年前有个峣地西南边陲的小贵族,为了觐都时撑足门面,在乌塞尔城花光了所有钱财,甚至连返乡的路费都拿不出。后来,是你自掏腰包替他垫上了?”
冯妙君眼波流转:“臣民有难处,为君自当解决。”
第554章 不如……
此事在乌塞尔上流社会中引为笑谈,不过那小贵族也有斩获,籍着这一次觐都的机会将自己的女儿嫁入高门大户,攀上一个有权有势的亲家。
事实上,每回觐都面圣过后,乌塞尔城都会紧跟着来一波婚庆高峰期。对于这个阶层的人们来说,两年一次的聚会和社交实在太重要了。
展示实力、结交高朋、互通姻亲,哪一样不要用上钱?
从他们这里流出的大量财富,滋润了整个新夏,在王廷的精心调派下用在了国计民生。
加上这几年政通人和、粮食丰产,新夏国力大幅度窜升也在情理之中。
对冯妙君的手段,云崕也是由衷佩服。哪还需要想方设法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