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保卫国师大人-第1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到这里,冯妙君才微微一笑。看来,堂哥选对了人。
两日后,新夏女王下诏,规定东峣权贵每两年须进都面圣一次,并送发妻与长子进入新夏首都乌塞尔城定居,陪伴晗月公主母子。
这份诏文还特别详细地书写了贵族的名字与官职、凡是榜上有名的,其妻、子都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赶到乌塞尔城,失期重惩。
明眼人一看便知,这是对峣国旧臣暗谋造反的惩罚,并且女王为了斩断祸根,要将他们的妻儿都收到乌塞尔城来当人质。陪伴苗峣血裔云云,只是个借口罢了,还是特别不走心的那种。
新夏人当然不会有什么意见,不过兹事体大,惊动了辅政大臣,成婚不久的傅灵川也赶了过来,与女王辨析利害。
不过几名重臣在书房中与冯妙君密谈过后就改了口风,变作坚决支持新政颁布,旁人几番打听,都不明所以。
这命令在峣国可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贵族们摇头反对,书写了各种理由送往乌塞尔城,结果全被驳回,无一得免。
可见,鲁太师等人的举动彻底激怒了女王,让她下定决心,加强对峣地的管控。换在两个月前,暴躁的峣人可能还会武力抗拒,但是经过一轮大清洗,反抗力量遭受重创,也不敢公开行事。
这条新政,就这么执行了下去。
三个月不到,乌塞尔城就迎来了三百多位峣地权贵的家眷,后续还是源源不绝。既然来了就要找地方住,那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自然不会只寒酸地送来两人,算上家丁仆侍、保镖护院,每家怎么也得有个二三百人吧,普通民宅哪里住得下?
所以乌塞尔城突然宅价飞涨,半年内上涨了三倍不止;原有的大宅卖光了怎办?现盖呀。所以地价也跟着往上涨。
新夏的一举一动,自然也为其他国家密切关注。
新夏女王并未针对峣地再颁新政,燕王一脸冷笑:“想用这么简单的法子控制峣人,未免天真了。”
峣人立国二百余年,有的是铁骨铮铮的汉子。新夏不把他们打服打垮,休想今后太太平平。“东峣没有遭遇魏国荼毒,官民富庶。新夏竟然不想法子将钱银拿到手里,真是愚蠢!”
新夏这几年势头不错,国力蒸蒸日上,但与老牌大国相比还差了不少。想在未来的大战中至少有自保之力,现今的发展速度显然还不够快。
如今好不容易入手一个富裕的东峣,新夏竟然不想法子将这里的钱收到囊中、壮大己身,这行为在众多大人物看来就叫做守着宝山挨穷,活该。
即有重臣道:“峣夏问题敏¥¥感,恐怕新夏也怕压榨太狠,峣人反抗强烈。”
燕王不以为意:“把钱留在他们手里,就不反抗了?谁不知道有钱好办事?”他嘿嘿一笑,“女人,就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这厢燕国对熙国领地的收治进行得很顺利。熙国早就形同危楼,燕国只是朝它踢去关键一脚罢了。熙人就算再有血性骨气,没有领导者也是一盘散沙——
和安夏、峣地不同,那个献城献国的前熙王虽然还活着,却没有任何号召力可言。
不过让燕王有些不悦的是,冯妙君返回乌塞尔城之后就将燕国暗中鼓动分裂新夏的行为昭告天下,此事再经过悠悠众人之口添油加醋发酵一下,就变作了燕国欺凌新夏、暗中谋害女王,一心一意要置新夏人民于水深火热……
人都是感性并且从众的,这回还不需要冯妙君如何引导舆论,民间的憎燕情绪就随之高涨。
远在万里之外的冯妙君并未听到燕国君臣的对话,也不知燕王对她的评价——即便知道,她也不会在乎,因为她最近忙得要命。
好不容易处理完前半年堆积的公务,新夏各项发展终于又步上正轨。这个时候,追随玉还真的熙国修行者已经赶到乌塞尔,她和新夏的修行者也接触了数月之久。因此在通过一系列国师试炼之后,新夏女王举办隆重仪式,将国师之位正式移交到她手中。
至此,新夏形成了举世仅见的奇观:
国君与国师,皆为女性。
巧的是,这两位又都是天人之姿,因此八卦风暴在短时间内就席卷南北两片大陆,成了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有人笑称新夏阴盛阳衰,有人怀疑其中暗藏玄机。
人心龌蹉,冯妙君早就领教过了,压根儿置之不理。要坐到这个位置上,就不能在乎别人的眼光。
几经推敲,她又颁布了一条城市新政:
乌塞尔城开放城市建设的“认领”权!
也就是说,首都的建设,比如某条道路、某片湖泊的建设,在官方的规划和监控下,可以由权贵与门阀出资修造;而作为奖励,他们拥有冠名权。
第546章 废都
这半年里,新夏政策密集出台,让世人见识了王廷强大的运转能力。这条新政只针对乌塞尔城,又夹杂在一大堆条文法规里,因此并没有引起外界的多大重视,顶多是笑话新夏有个小气的女王,连这点儿市政钱也想省掉,并据此对新夏财力的评估做个注解。
几天后,女王的案头上又多了一封密信。这是她的私人信件,来自桃源境。
经过几年打拼,养母的生意在桃源境不仅站稳了脚跟,规模也越做越大。由于冯妙君树敌越来越多,个个都不好招惹,所以冯记在移到桃源境之后就改名为“天顺行”。
有蓬拜的人手、卢传影的头脑,加上徐氏自己的敏锐,天顺行很快打通了上下关系,经营的品类五花八门。
于是天顺行顺理成章地成立许多分号、分标。
短短几年里,蒲燕之间、熙燕之间都发生过大战,军备供不应求,粮食生意也好做。徐氏有远见,一待手里积起钱银就盘下了几座矿山,招徕能工巧匠,开始打制武备。这要是在其他国家可万万做不到,矿场在名义上不允许私人经营,即便是新夏。不过桃源境对资源的管制要宽松得多,天顺行才能介入。
都说商场如战场。
冯妙君当上女王之后,时常就往天顺行输送人才,帮助徐氏和卢传影在那里不断开辟新的疆域。
没过多久,桃源境就往新夏派来了使者。
桃源境原本在峣国南部海岸开辟埠头和商港,可不巧的是峣国被新夏吞并,所以这份协议就换了东家,桃源境要重新过来洽谈合作事宜。
新夏女王热情地接待了他们。
不过让王廷有些失望的是,桃源境对新夏的合作趋于保守,许多条件都谈不拢。其实想想也能明白,桃源境与霸主燕国为邻,即便是号称自由城邦,为了自身着想也要多看看这个恶邻的脸色。
送走了桃源境使者,冯妙君想起留在桃源境的人手,于是提笔给养母写了一封信。
……
忙碌了好几个月,她终于将大小政务都处理完毕,可以长吁一口气了。
这些天她果然忙得没功夫去想念云崕。好不容易得闲,冯妙君终于想起还有一个地方迟迟未去,那即是浩黎帝国的旧都——应水城。
若说全大陆的人文景点,首屈一指的就是应水城了吧?千年帝都每年都要吸引大量访客,有平民也有修行者。她作为女王,这块土地的现任拥有者,居然一直没能拨出时间前去探访。
因此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天气,女王带着国师和十余人出发了。
这是她的地盘,可以正大光明前去,地方上必要隆重接待,十里相迎。但冯妙君不喜铺张,最后只带了这点人手。
从乌塞尔西行至应水城,也不过是两三天的车程。
平心而论,昔年浩黎大帝选择的建都位置极佳,应水城座落在水网交织的平原上,然两面环山,东侧则是一望无际的沃土。此谓环山抱水,踞平原为粮仓,跨水网为漕运,莫怪乎长治久安。
如无后面发生的那许多悲惨故事,人们哪里舍得放弃这样的风水宝地?
冯妙君立在矮山上俯视不远处的应水城,第一印象就是“大”。
一直望到天边,都没有尽头,都在城墙范围之内。
乌塞尔城已成为北陆排名前三的大城,可是单论规模,应水城的面积至少要比它再大一倍!
这可是了不起的成就。
城市如生物,体型越大、荷载越大。百万人口的城市,和人口过千万的城市在基础设施、公共交通、资源分配、食物水源和旱涝给排等方面所面临的压力根本不能相提并论。
应水城能支撑起这么庞大的人类社群,就说明至少在这些方面,泛大陆无可比拟。
冯妙君关于它的第二个印象,就是“破败”。
这是一座死城,倒下来的城门木板还未完全腐烂,其厚达七尺,也不知在哪一次攻城战中四分五裂,如今和残破的城墙一起,爬满了青苔与藤蔓。
漫步城中,屋舍多已垮塌,但依稀能辨出昔日旧颜。冯妙君从外围往里走,先是经过平民区低矮紧密的房屋、幽深如森林的胡同,然后就到了商业区。
这里有小作坊也有大铺面,有客栈也有酒楼,只不过现在都没了人气,偶尔还有小半块招牌卡在门楼上,被风吹得嘎吱作响。
这个城市阴暗的角落里,都躲着各式各样的小动物。冯妙君一行人的到来惊动了住在酒楼里的野狗群。后者冲出来对着他们龇牙咧嘴,对比了一下双方强弱,然后飞快地逃跑了。
冯妙君换了个方向,往王城而去。
这是整个应水城的内城,也是浩黎王族和权贵的住所。
过去三百年间,那也是所有外来的寻宝者搜查的重点。
饶是站在矮山上已经看到王城内的建筑,如今走近瞻仰,那建筑群的巍峨壮丽还是教人赞叹不已。
多数建筑都已经倒塌,可是残留下来的大殿和宫厥根骨犹存。冯妙君抬头,望见顶楼的彩色琉璃反光,照出来的是千年雄城的最后一丝余韵。
见冯妙君屏息以赏,玉还真笑道:“头一次来?”
“是。”
“我头一次来只有十三岁,也站在这里发呆许久。”玉还真轻轻一叹,“如今,更要叹一句世事无常,人间无情。”
她的国家也灭亡了。站在浩黎帝国曾经辉煌的都城里,玉还真的感触比任何人都要深。
冯妙君想到的却是云崕。这家伙和浩黎帝国的羁绊很深,也不知道他在这里游荡过多少回,是不是亲眼看着它从繁盛到破败?
陈大昌的目光却被墙角的一株蔷薇吸引。
它开在断瓦残垣里,向阳而生,最高的枝头含苞待放。
冯妙君走入了宫城之中。
玉还真知道她想找什么,出言建议道:“去御书库看看。”
冯妙君泡了三年的烟海楼,只不过是专供浩黎王室阅览的私家书阁。浩黎帝国的真正书库占地五顷,建有楼阁数十栋,藏书室六百间!
第547章 神庙
想想当年这里的琳琅满目,书海泛波,又是何等壮观景象。
可是众人走来,也只能感叹一声:
俱往矣。
再怎样的海量藏书,也抵不过时间、顶不住强盗。众人分头去看,回来都道藏书楼十室九空,剩下的不是被蛀空就是被撕烂,除了拿来烧火,没有别的价值。
这情况早在冯妙君意料之中。毫无防御能力的应水城在三百年间遭遇过多少次洗劫,想来无人可以算得清楚。寻宝者和拾荒者将一切值钱的东西都顺走了,这里还能留下什么?
可是它必然还有隐藏价值,否则燕王为何总派人过来搜查?
想到这里,她又隐然存疑:
从前活动在这里的燕国十九王子赵允被云崕所杀,赵允引来这里居住的百姓也被当地官员及时疏散,随后新夏定时派人去应水城里巡逻,赶走偷鸡摸狗之辈,这也包括了燕国的暗探。
奇怪的是,燕人好像就此收手了,至少新夏从那以后再未抓到燕人奸细。
以冯妙君对燕王的了解,他可不是一个轻易罢休的人。
所以,他已经达成目的了么?
要搜查这么大的书库,光自己这点人手是不够的。因此冯妙君修书一封,盖上新夏女王的私印,派人送去地方官那里。
应水城太大,从外围走到王城,天都快黑了。
冯妙君本来就不打算出城:“去神庙里过夜吧。”
一行人自然不会有异议。
浩黎帝国初期存在各式各样神庙,供奉的神明五花八门,香火鼎盛。不过上界关闭、灵气衰微以后,浩黎帝国有意引导人间不再信仰神明,于是神庙要么被推倒,要么在漫长岁月里慢慢荒颓,至今留存的实是少之又少。
到浩黎帝国消亡前,应水城里也只剩下一座神庙。那是浩黎大帝亲自督造,王室后代不敢妄动,这才得以保存。
这座神庙就修在王城以南,距离正宫门不到千步,占地足有两顷(十三万平方米)。首都地价从来不便宜,应水城的土地在浩黎帝国时期真正是寸土寸金,有钱都未必买得着。浩黎大帝却舍得拿出城中心这么大一块地方修造神庙,其心地之虔诚可见一斑。
他甚至在遗诏里都下了死命令,后代王孙不得擅动神庙一土一木。这就避免了庙产被侵占和刨吞。是以这座神庙才能完完整整保留到后世。
像冯妙君、陈大昌这样头一回游览应水城之人,望见神庙外景的第一反应都是倒抽一口冷气,半晌难以言语。
神庙建筑群的巍峨不输于宫廷,但它们却不是砖瓦建造,而是由木头构成。
更准确地说,它没用上一砖一钉一瓦,而是由树木自然“生长”而成。数十株古木参天,树干却被某种奇异的力量给拗成了柱、梁、墙、檐、椽……当然,还有纹路精美、气势恢宏的大门!
这是一座完全由巨木长成的神殿群,见不到一点人力修建的痕迹,可是构造却异常优美。无论是谁,立在庙门前仰视,都会感叹于它的磅礴、自身的渺小。
神迹!
不消说,这是神明的杰作。
古木迄今蓊郁,这么数十株就构成了一片森林,晓风吹过,即有林海听涛之美。
尽管天色已晚,林中漆黑一片,可众人立在庙门外,感受到的并不是未知和可怖,反而有莫名的亲切感油然而生,仿佛这森林里的每一片叶子都格外温柔。
三百年前大门被军队暴力撞开的痕迹,在树力的生长下已经消失无踪。但是庙门洞开着,不拒绝任何人的进入。
冯妙君率众走了进去。
和宫城里一样,这儿遍地狼藉,触目所及都是废旧的物件杂碎,无一不被翻动过。
往正殿走去,四进的中庭宽阔直挺,恢宏与破败交融在一处,令人心生感慨。
然后,就到了供奉天神的正殿。
这是整座神殿群落中最壮观的一座。尽管辉煌不再,可是这宏伟的结构和格局却是似曾相识。
冯妙君一走进去,就知道自己来过——
在云崕的梦里。
云崕梦见的,大概是神庙被攻破前夕的场景;她今日所见,则承袭了三百年的破败。
然而那都是同一个地方,她第一眼就能确定。
可是今日走进这里,她才知道昔日入梦所见,不过都在偏殿,而眼下众人首先走进的却是正殿。
既是正殿,那么规格和内容就比偏殿要大得多。曾经她以为梦中见到的神殿之庞大已是今生仅见,可是眼前这座正殿再次颠覆了她的认知。
这里的面积,至少是偏殿的三倍有余。抬头望向梁柱和正中央的藻井,都遥远得仿佛天堂。
站在这里,无论古今都只会生出一种感觉——
众生微渺,神法无边。
大殿正中央供着一尊神像,呈端正坐姿,但只剩下半截身,上半身不知去了哪里。冯妙君只能看出这是个女子,因为雕作裙装,并且神像如果完好,体积至少比她昔日所见的界神要大上一倍。
她下意识抬手,但很快按捺住向前一指的冲动:“这位就是天神?”手指神像是极为不敬的举动,在这肃穆的神殿里,她不想犯这个忌讳。
玉还真轻声道:“这便是创世神,但不是一位,而是两位。相传,是一对夫妇。”
冯妙君倍觉遗憾。要知道神像都由王室督造,其面容至少有九成还原神明本人。如果这雕像依旧完好,她就可以一窥创世神的庐山真面目了。
奇怪的是,在现存任何浩黎帝国的文史上,都没有这两位创世神的画像。后人只能凭借想象。
是凑巧,还是人为?
冯妙君又依次游览了其他偏殿,发现那里供奉的基本都是各式各样的妖神,人类的很少,本界的界神也在其中。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创世神当真是妖族出身?”
她在烟海楼里看过后世关于天神的许多争论,其中就有人争执天神的出身是妖族还是人类,两边听起来都不太靠谱。冯妙君今日到此一游,才觉得前者更贴近事实,毕竟神庙里供奉的妖神最多。
第548章 疑窦
这么走了一个时辰,殿里就伸手不见五指。
众人又回到主殿里,升起了篝火。
随女王前来的侍卫们开始座锅烧水煮食,冯妙君则在殿里随处走动,希望能找见与鳌鱼印记相关的线索。
这里实是太大了,即便她将神念扩展到极致,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查得清楚的。
陈大昌突然道:“这里没有生物。”
玉还真一怔:“什么?”
“破败之所,难免虫豸遍地,但这里没有。”陈大昌随手一指周围,“这里连蛛网都没一张。”
众人面面相觑,而后悉心观察,才发现他所言非虚:
除了在场的人类之外,这偌大的神殿里竟然没有其他生物体了。
别说蝎子蜈蚣青蛇这些毒虫了,就连蛾子、蚂蚁等普通农家都有的小生物,这里统统不见!
出了天神的正殿,却又随处可捉了。
冯妙君沉声问玉还真:“可有所感?”
玉还真缓缓睁开眼,摇了摇头。
冯妙君想了想,自怀里取出一个核桃大小的蚁巢,放在地上轻拍两下。
巢里立刻奔出血红色的蚂蚁来,每只都只有针头大小,却长着骇人的大嘴。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噬心蚁了,平时只要冯妙君一声令下,即便前面是油锅火海,它们也一往无前。
但这回不一样。
噬心蚁在地面转了两个圈子,好像发了一会儿呆,顺便抓了抓头上的触须,然后就急不可耐地退回巢穴,速度比出巢还要快得多。
无论冯妙君怎样催动,它们都不出来了。
众人看着,都觉大奇。
冯妙君想了想,又取出一只鬼面巢蛛放在地上。
这一只母蛛身上带着上百个小蜘蛛,冯妙君有意用它们来搜查殿内,可是蜘蛛落到地上就像被施了定身术,一动不动。
女主人再去碰它,鬼面巢母蛛立刻顺着她的手指爬回了袖里。
冯妙君轻吸一口气:“这两种灵宠都觉殿内有无形威压,令它们不敢妄动,甚至不敢直面。”所以才缩回巢穴寻求主人的庇护,但具体的感受却表达不清。
毕竟,只是两种没有灵智的生物罢了。
但也正因如此,它们才比智慧生灵敏¥¥¥感许多倍。
陈大昌低声道:“不若我们换个地方?”
“不必。”冯妙君脚尖拨开地上一小簇余烬,“在这里升火过夜的人类不在少数,就算举头三尺有神明,它也不会独独降罪我等。”
陈大昌却指了指神像下方的石台:“那里有血渍。”
他刚才就坐在这里,发现台子上沾有一点乌黑。在场的哪个不是刀头舐血的狠角儿?一眼就能看出,这是血液凝固之后的色泽,又因为时日有些久远而黑旧。
当下有侍卫走去,搬开台前乱七八糟的杂物,于是众人见到了更多血渍。
那血渍并非从动物颈内直接喷溅染上,而是很有目的性地东沾一点、西沾一片。石台也并非空白一片,而是以极精细的手法雕作一幅画卷。
画中有人有兽有妖怪,还有旁人根本叫不出名字的古怪生物。可他们都在顶礼膜拜,目光全部朝向画面正中央一株大树。
这雕绘实在太传神了,甚至连生物脸上的神情都细刻出来。
那种敬畏、崇拜和臣服发自内心。
冯妙君轻轻咦了一声,玉还真立刻道:“怎么?”
“没什么。”冯妙君摇了摇头,心下却觉震撼。这幅画卷她也觉得眼熟——在她从峣国宗祠里收取的稷器碎片上,就有这样的人物绘像。只不过那碎片里表现的内容有限,她只知所有人像都朝着某物看去,却不知那物是什么。
现在她大概猜到了,是石台中央绘着的那株大树。
界神祭坛如果完整,是不是也绘着这个图案呢?以天神和界神的关系来说,她作此关联是很有把握的。
“只是觉得,这石台雕塑没有着色,很是奇怪。”冯妙君举目四望,“你们看看周围。”
经她这么一说,众人才觉出异常:
莫说天神主殿了,神庙里所有建筑群的内饰色彩都非常鲜艳,以红、蓝、绿为主。并且殿内处处还有挖凿的痕迹,那是镏上的真金在后世被寻宝者硬生生撬掉了。
但无论如何,这反映了当年人类的审美取向。石台就在神像足下,在整个大殿居于正中位置,其重要性不言自明,却保留了原本的灰白底质,竟然不着半点颜色。
它的雕绘也不知凝聚了多少能工巧匠的心血,当年的建造者怎么可能疏忽大意,忘了给它上色?
唯一的解释,只能是故意这样“留白”。
再结合血渍的位置,玉还真恍然:“有人用血迹来寻找机关。”
如果往后退开数十步,就会发现血渍沾染的位置有讲究,多半是在画中生物的眼部,以及他们膜拜的那株大树的叶片上。
说是“染”,更像是“拓”。
录取碑文、器纹,就时常要用到拓片的方式,沾上墨汁,以纸蒙覆。这里用鲜血代替了墨汁,在它们的指引下,众人发现但凡沾上了血迹的雕刻都有往外鼓起的特质,像是——
像是按钮。
也即是说,寻宝者中有人和冯妙君一样,留意到这块石台的特殊之处,并且想得比她更深远,尝试用血液染拓的办法来寻找藏在石台里的机关。
也就是说,那人笃信石台里面有东西。
这倒很有可能。神像如此宏伟,它脚下的石台也高达一丈,长度有数丈之多。如果它是中空的,那么里面的空间可真不小,至少也有几十个平方。
陈大昌摸着石台道:“也不知什么材料制成,好似很坚固。”
冯妙君更干脆,取出星天锥,直接刺在石壁上。
“叮”,几个火花冒出来,石壁完好无损。
她逐渐加大力道,但结果并没有什么不一样,灰白色的石面上连个白点都留不下。
“难怪那人要费力气找机关,原来这东西硬得离谱,不能被暴力开启。”冯妙君说到这里,忽然明白过来,“是了,赵允!”
第549章 石台
浩黎帝国覆灭后,来这里打秋风的人不计其数,但寻宝者都是找到东西就走,一而再再而三、百折不挠地翻寻应水城的势力又能有几个?
至少冯妙君知道,燕王就是其中之一,而赵允在这里花掉大量时间当然不是为了玩耍,必定有所斩获。
“那个魂淡!”她喃喃骂道。
旁人都不明所以,只有陈大昌知道她以这种咬牙切齿的语气说话,指骂的对象大概是云崕。
昔日云崕杀掉赵允前,不仅从他口中获知燕王意图,必定也弄清了他在应水城里的收获。可恨这家伙始终将她蒙在鼓里,两人同行那么久,他只字不提!
这时忽然有个侍卫低呼一声:“有缝隙!”
众人顺他手指方向看去,果然见到石台边缘下方露出半块布片。
布片也是灰白色,上面布满灰尘,这里杂物又多,众人方才竟未注意到它。陈大昌蹲下来轻轻一扯,没扯动:“下半截被夹在石台里了。”
冯妙君和玉还真面面相觑,都看到了对方眼里的讶色:
竟然已经有人打开石台、进去过了!
当下众人在血渍处轻轻敲击,挨个儿试换,最后也不知按对了哪个组合,那一组浮雕在沉闷响声中向两边分开,露出了里面的石室。
众人没有前进,反而一阵掩鼻后退:
臭,太臭了!
石室当中,横七竖八倒着几具尸首,还未完全化作枯骨,然而皮肉在狭小的空间中慢慢腐化,石室又几近于密封,因此样貌恐怖、奇臭冲天。
这里面不仅是空的,甚至还有死尸!
就连冯妙君都觉得太刺激了。
当下众人在外头等了好一会儿,至尸臭稍散,侍卫才进去挨个儿检查。
其实站在石室外就能将内部一览无余了:
它是空的,除了这几具尸首之外,连一张多余的纸片都没有。只是有个死人的半截衣角被夹在石室门外,这才让他们发现了端倪。
陈大昌轻声道:“莫不是已经被人搬空?”
既然石室早都有人进去,无论里面原来有什么也都被搬走了吧?
冯妙君却直勾勾盯住墙面,一瞬不瞬。
对她来说,这里并非空无所有——石室最内侧的墙面上,赫然雕着一个圆形图案。
那线条、那笔法……
冯妙君蓦地闭起了眼,才能稍稍抑制住激动的心情。
玉还真也看到了这个图案,轻呼出声:“天神印记?”
她和冯妙君一样,都精研天神印记多年,甚至这也是杨家历代先祖的功课,只一眼就能看出它的特殊和相似之处。
尽管这里的符文和线条排列方式与她的手链截然不同,玉还真还是能认定,这两个印记是用同一种方式绘写。
这就怪了,天神印记怎么会出现在一个空荡荡的石室里?
进入石室检查尸首的陈大昌突然道:“这些好似都是燕人。”抬起手,掌上挂着三枚令牌,“这是燕王廷赐给修行者的识牌。”
燕国竟然有三名修行者无声无息地死在这里?在修行者匮乏的年代,这可是惊动全国的大事。可是燕国从来没有作过通报。
冯妙君也回过神来:“死因?”
“有两个伤在后心和脖颈,应该是遇上背后偷袭。”陈大昌挨个检查,“这三个被扭断颈骨而亡,还有两人被锐器刺死。”
“扭断脖颈啊?”冯妙君沉吟。这么巧,她刚好认得一人,对扭断别人脖子有格外偏好。
“从指甲和头发的生长来推断,这些人死了不到一年。”死人里有个光头,至少原来是光的。这就能帮助陈大昌判断死亡时间。
“燕人,死了不到一年……”冯妙君轻轻吸了一口气,“他们是赵允的手下。”
光从配置来看,这支燕人小队的战力很强,不可能是普通寻宝者,又有王廷的赐牌。凑巧的是,她知道大半年前赵允恰好就带人在这里活动。
赵允的下场,她是知道的——被云崕所杀。那么推导可知,这些人八成也是死在云崕手里了。击杀手法也为这猜想提供了有力支撑。
“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