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山渐青-第1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了风灵儿的话,许清倒清醒了不少,拍了拍她的肩膀说道:“风灵儿,你醉了回屋去睡吧!”

“我没醉你才醉呢我说的是真的,我喜欢你!”

风灵儿反手揽住他的脖子,不等他说话,滚烫的双唇热烈的堵住了他的嘴巴。

也许双方都没醉,也许此刻双方都醉了,在热烈的纠缠中,许清双手再也忍不住,在风灵儿那窈窕的身体上肆虐的侵掠起来,而风灵儿一点不甘示弱,八脚章鱼般缠了上去,战场从矮榻转到屏风后锦被中,两人身上的衣物散了一地。

风灵儿纤腰盈握,峰峦如聚,特别是那修长浑圆的玉腿,让他流连不已,或许因为八分的酒意,双方的都极其旷放狂野,交缠的双唇始终未分开过,那种窒息的感觉,让两人的心跳声怦怦直响,锦涛被浪翻涌不息,纠缠翻滚中,肌肤热烈的磨擦使得热浪如火。

许清干脆将锦被一掀,灯光打在风灵儿微微泛着麦色的肌肤上,美得让人不忍移开目光,浑身都留下了被他侵掠过的痕迹,风灵儿唔的一声,双手将他抱得更紧,修长的玉腿有力地缠上他的虎腰,纤细的腰肢如蛇般扭动着,看得许清血脉暴涨,双手一把捉住那双不住涌动的玉兔,找准那她那烫热泉眼,随着一声低吼,虎腰猛地一沉。

“哦……”

一声痛呼转出,屏风后终于稍稍平静下来,也不知过了多久,又转出更为热烈的纠缠声,喘息与呻吟声逐浪而高,久久不息。

清晨,广场上禁军的操练声把许清惊醒过来,残酒未消,脑中还有些昏沉,伸手一摸,身边竟是空空如也。

“风灵儿风灵儿!”

许清叫了两声,仍不见回答,昨夜扔散满地的衣物,已整齐的叠在床边,等他穿衣出来,外面也收拾得整整齐齐,许清里里外外找遍了,竟再没找到风灵儿的身影,询问护卫时,竟说风灵儿早早走了,许清心中一紧,翻身上马就冲襄州码头奔去。

昨夜白虾他们才回襄州御完货,而风灵儿早早离开,让许清有种不好的预感,等他飞奔到码头时,哪里还能见到螃蟹岛那两条船,不死心的他又飞马出城,沿河追下去,江上来往的船只穿梭如织,许清追出二十里,依然一无所获,他颓然地靠坐在江边的石头上。

望着缥缈的江波,鸿飞无迹,这些天风灵儿一直以各种借口跟在他身边,慢慢地双方都习惯了彼此的存在,此刻突然失去了,让人觉得就象做了场春梦般,醒来一切便了无痕迹了,怎不让人倍感失落。

但许清知道,这是不春梦,风灵儿昨夜抵死缠绵,忍着破瓜之痛,无休无止的索求着,仿佛要把一生的热情一次挥洒完似的,如今想来,她竟是早做好了离开的准备。

许清独自坐了许多,才带着护卫怏怏而回,他不知道这个从小长海盗窝里的女孩子,心里是怎么想的,但从上次在润州听她的诉说里,能感到她心中其实埋藏着深深的孤独,还有不为人知的自卑,以至于让她更认同那个遥远的、早已不存在的波斯才是她的故乡。

海盗?侯爷?许清一路琢磨着,大概想明白了风灵儿为何要选择离开,就算为了风灵儿,或许自己也应该为螃蟹岛上这些化外之民,谋求一个正当的身份吧。

第325章 受贿

广场上的窝棚被全部拆除后,倒成了渐渐汇聚到襄州的禁军临时驻地,等到京西南路三位主官一到,许清将权力及堆积如山的案牍正式移交后,便要带着两万禁军拔营回京了。

京西南路新任经略使谢安国是晏殊推荐的人选,提刑使牛孟轲是范仲淹推荐的人选,而转运使李四维是赵祯自己定下的人选。

许清在给赵祯的私人奏章上,对三位主官人选未置一语,但细细地阐述了京西南路对西北战略的重要性,并在光化军知军人选上,让赵祯自己仔细斟酌,务必派一个智勇双全的能将坐镇。

与西夏的战争将是一场空前的国战,陕西周边的稳定,以及后勤保障能力就变得极其重要。

在许清的长远计划中,还要把邓州西通商州、蓝田、京兆府的道路拓宽铺平,这段道路穿越于山间,以前要铺路会十分困难,但现在可以大量使用炸药开路,事情就变得容易了一些。

劳力除了随州城里那几千拒不投降的叛军外,再从裁撤下来的禁军中,挑选一部分组成建设兵团,这条大路一但修成,吴越荆楚这一大片地区的物资,就可以通过水路运达襄州以北,然后转陆路快速输往西北。

而这种通道,也必将成为内地沟通西北的经济纽带,对大宋的好处无须赘述。

从京西南路三位主官人选上可以看出,许清的话赵祯多少听进去了一些,李四维原是工部侍郎,对架桥铺路之事本是行家里手,赵祯特意把他放到京西南路来做转运使,这就是给许清最明显的信号。

许清和石崇礼带二万禁军反京,襄州官员全体来相送,城中百姓更是自发的站到路边,拿出家中不多的吃食,一个个馒头、一个个鸡蛋抢着往禁军手里塞。

很多乡下的百姓也赶了来,男男女女、扶老带幼,提着酒壶拿着吃食,送行的百姓绵延数十里,依依不舍,一声声亲人、恩人地喊着,双眼朦胧、泪湿衣衫。

将士们人人挺着胸膛,踏铿锵的步伐,尽力地表现出自己作为一名军人的荣耀,这次来京西南路,战斗谈不上剧烈,他们更多的时间是在用自己的双手,帮着百姓重建家园,军管期间,超凡的效率,廉洁的风尚,用他们军人的脊梁带着饥寒交迫的百姓,一步步地走了过来。

其间虽然也出现了少数害群之马,也被许清迅速处理,并将处理结果通报全军,使得这支禁军真正做到了不拿百姓一针一线,成为离乱期间百姓的主要依靠,一心一意地帮着百姓重建家园。时间虽然不长,军民之间却建立起了浓浓的鱼水情。

经过了一场心灵的洗礼,建立起军人的荣誉感后,许清相信这二万禁军,必将成了大宋名副其实的精锐之师。

这一段路走得很慢,百姓们纷纷拥上来,但许清早有军令,百姓现在生活还得困难,哪怕是一个鸡蛋,也不能拿百姓的,这些东西便士卒与百姓间塞来塞去。

而许清干脆躲在车上不敢露面,连那面招讨使大旗也让人暂时卷了起来,坐在对面的石崇礼感慨地说道:“夏宁侯这次不但迅速扑灭郭邈山等人叛乱,还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内,使京西南路从战乱中初步恢复过来,说实话,以前听说夏宁侯亦文亦武,深得陛下信任,我还多有不信,而今亲历此事后,我对夏宁侯是发自内心的佩服了。”

“石枢密这话多有不妥之处,此次平叛及战后重建,若没有石枢密大力支持,共同谋划,事情岂能这般顺利,石枢密不但保证了军队后勤,而且带人一力拿下随州,战后重建中,石枢密更是亲自走访各州县,餐风宿露,指导重建工作,真论起来,石枢密这种不计名利,不论得失的风范才真是令人景仰啊这次的首功,自当以石枢密为主。”

许清这话说得不算太假,石崇礼在重建工作中确实非常低调,也是亲自下到一线,走访各地,实实在在的办了许多实事。

估计石崇礼也非常清楚,这是一个难得的镀金机会,他虽然是赵祯放到枢密院牵制韩琦、富弼的,但他以前的资历太浅,淡不上什么威望,这种情形下,他若想正真在枢密院站稳脚跟,就得拿出一份可圈可点的功绩来。

石崇礼出自大宋有名的勋贵之家,祖上从石守信开始,就跟着太祖赵匡胤打天下,虽然自太祖杯酒析兵权后,石家在朝中就没有了多少实权,但是势力仍不容忽视,这些勋贵的能量,不在于他在朝中任多大的官职,而在于他们盘根错节的关系网。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许清自然不会故意去得罪石崇礼这样的人,而且这次的功劳,分越多到石崇礼以及随自己出征的军官身上,就对自己越有利,他这次在京西南路的种种做法,一定给许多人留下了话柄,自己的功劳越大,就越容易遭人眼红忌恨。

常言道,物极必反,自己官升得已经够快了,若是再升,难道未满二十岁就封王拜相?连许清自己都觉得十分荒谬,有晏殊和八贤王在,加上赵祯的信任,事实上许清现在根本不必再往自己身上推砌什么官职,只需慢慢的积累资历就行。

石崇礼闻弦歌知雅意,含笑对许清拱手作礼道:“夏宁侯这般说,我是愧不敢当啊夏宁侯盛赞之情,我会铭记在心,作为监军,这次夏宁侯及赵、李等几个都指挥使的功劳,我会如实报与朝廷,以便陛下对有功将士予以嘉奖。”

俩人心照不宣,三言两语定下了回京后的基调,这一路上相处得极为相投,天天在车上下棋,期间许清重操旧业,常摆些残局与石崇礼对战,走到颖昌府时,许清已经毫不客气地赢了石崇礼两百多贯,俩人在车上咋咋呼呼的,每次听到许大官人那得意的哈哈大笑后,接着使传来铜钱叮叮的响声,让外面的士卒诧异不已。

而打颖昌府开始,许大官人一改常态,开始接受地方官员的宴请,每日里推杯换盏,倚红偎翠,一路走,总有半日醉眼朦胧,对官员们送上来的孝敬也多是欣然接受。

到郑州府时,许清收受的孝敬已经有满满的两大车,除了普通士卒不知情外,连李承武、梁成栋他们都看不下去了,这与许清一直向他们灌输的思想相差太远,一个二个开始变着法子劝说他,赵野更直接,气呼呼的差点没跟他翻脸。

许清醉眼微张,胡言乱语道:“各位兄弟,你们是军人,你们不能收礼,我不是军人,所以我能收礼,这礼他们送得乐意,我收得开心,各得其所,我若是不收,这岂不是要得罪一大帮的人,何苦来哉这礼我是必须得收必须得收否则就会得罪人,就会被人弹劾……你们放心,回去我请兄弟们吃酒就是……”

赵野见他罗里罗嗦,这做贪官还做出道理来了气得七孔生烟,倒是李承武仿佛听出点什么来,很快把这些手下拉走了。

自许清领军出征开始,京华时报一直不间断的、对京西南路的战事作报道,对战后重建工作更是浓墨重彩、花了极大的篇幅作宣传。

并一一列举了京西南路现在紧缺的物资清单,总之就是给人一个提示,只要抓紧运过去,这些物资就能赚到大价钱,把京城里的商人和百姓的心搅得痒痒的,许多人纷纷把商品运往襄州去了。

这自然是许清当初故意弄出来的,商品涌入京西南路越多,那里的百姓受惠就越大,当然这也不完全是在骗人,象方有信他们动作快,就赚了不少,关键就在那个‘抓紧时间’上,先到的人自然能赚钱,后面的赚不到大钱只能怪你落后了,时间就是金钱嘛连这个意识都没有,你经什么商?

而今天的京华时报,更是将出征禁军返京的消息放在了头条,别人家对此或许不会太过激动,夏宁侯府却因此炸开了锅,许清大婚的日期眼看就到了,而他还出征在外,许安和蓝婶的头发几乎愁白了,这万一错过了婚期可如何是好!

小颜拿着报纸三蹭两跳跑上了琴楼,把这个消息告诉红菱她们。

“快快快让家中护卫快马打探,许郎他走到哪里了!”红菱激动得连声催促着。

小颜突然好奇地问道:“红菱姊姊,你急什么?要急也是晏姊姊他们急,她们还等着嫁给少爷呢!”

被小颜这么一说,红菱也觉得好笑,谁知小颜上下打量了红菱几眼,突然咭咭地笑道:“人家知道了,红菱姊姊是急着想给少爷生小少爷!”

红菱大窘,将小颜一扭佯装叱道:“你这小丫头知道什么,你再瞎说看我不收拾你!”

“哼红菱姊姊,这有什么,人家也想给少爷生孩子呢可是少爷老拿人家当孩子……”

“你这不知羞的丫头,有你这样的嘛也不怕传出去家笑话!”

红菱话虽然是这么说,却有些心不在焉起来,真说起来她与许清同房也差不多半年了,前段时间更是不顾羞涩,主动求欢,可这肚子至今未见动静,难不成自己身体有什么问题?

第326章 报君黄金台上意

“宣夏宁侯许清、副枢密使石崇礼、都指挥使赵野、李承武、梁成栋、任东桥觐见!”

文德殿前,听了太监拉得长长的宣唱,许清带着五人雄赳赳的跨进文德殿,除了石崇礼外,连许清也是一身铠甲,他那鬼头面具虽然没有合上,依然散发着寒气森森的味道,身上的铁甲摩擦声在文德殿里回响着。

赵野他们是第一次走进这座凝聚着大宋最高权力的大殿,在百官一道道目肖注视下,表情十分谨慎严肃,就算战场上独对千军万马,估计都没有此刻紧张。

走到大殿中央,许清带头拜倒:“臣许清、臣石崇礼,臣赵野、臣李承武,臣梁成栋、臣任东桥,叩见陛下!”

各人念完自己的名字,齐声叩拜洪亮的声音把大殿震得嗡嗡作响。

赵祯第一次看到许清那副鬼头面具,果然是鬼气森森,据说他是效仿狄青的,不过瞧这面具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赵祯又好气又好笑,暗忍了一下才朗声说道:“各位爱卿平身这次郭邈山、张海叛乱,各位爱卿授命出征,不负朝廷所托,迅速平定叛乱;同时,把安置难民的工作完成得十分出色,使京西南路百姓少受了许多离乱之苦,居功甚伟!”

“陛下洪福齐天臣等不敢居功!”

许清一边跟着大声念着台词,一边腹诽不已,早知道就不摆酷,穿着这几十斤铠甲上殿来了,这么来回折腾,不是要命吗?

“许卿,朕听说你每战皆以身作则、冲锋在前,安置难民时更是不舍昼夜,为了安抚民心,甚至与难民一起喝粥住窝棚,为朝廷赢得了极大的民心,许卿朕没看错人,朕心甚慰!”

许清咯噔一下,赵祯你没事提这个干嘛这不是要将咱放火上烤嘛!

他赶紧又拜道:“陛下错爱臣惭愧其实陛下理应知道,臣从没有带大军作战的经验,这次所有的作战计划,都是几个都指挥使制订的,安置难民则主要是石副枢密使的功劳,臣只是按计施行,当不得陛下夸奖!”

这时御使黄亦然突然跳出来奏道:“陛下许清作为招讨使带兵平乱,虽有微功,但臣听说,夏宁侯许清居功自傲、目无法纪,返京途中大肆盘剥沿途官员,收受贿赂许清这等嚣张不法之举,沿途百姓听了无不愤慨万分,痛恨异常陛下若不严惩许清,朝纲不正、民愤难平啊!”

黄亦然话声一落,殿中一片大哗,一些官员禁不住班前不言不动的晏殊望去,纷纷猜测这唱的是哪出啊?

黄亦然是晏殊的人,这个很多人心中都有数,难不成是晏殊许清这对翁婿闹翻了?不会是因为清平郡主同日嫁入许家的原因吧?

许清神色凛然,这次可别弄巧成拙才好,赵祯坐在御座上,眉头紧蹙,瞪着许清问道:“夏宁侯许清黄御使所言可真有其事啊?”

“陛下臣冤枉黄御使说臣盘剥沿途官员,收受贿赂完全是捕风捉影,诽谤于臣陛下,臣在返京途中,难却盛情,确实接受了一些官员的宴请,有些官员听说臣准备大婚,便说官职在身,到时无法亲来道贺,所以提前送臣点土产作新婚贺礼,仅此而已,请陛下明鉴!”

赵祯听了怒色满脸,大喝道:“许清你还要朕明鉴?你这般作为还当不得居功自傲、飞扬跋扈吗?真到了你大婚,收些贺礼那是人之常情,可你尚未到婚期,返京沿途便一路收什么贺礼百姓怎么知道你收的是贺礼还是贿赂?此举影响之坏无以复加,许清你可知罪?”

“陛下陛下臣冤枉啊臣收些贺礼,百姓岂会知道……”

“你还有理了你!”

赵祯怒色不似作伪,一副恨铁不成钢、痛心疾首的样子。

贾昌朝脸上阴晴不定他心里明白,晏殊和许清这是在演双簧,许清收礼之事他们早已听说,也猜到了这是许清故意所为,既然如此那么许清就必有后手,凭这个是参不倒许清的。

想把许清往下拉不行,那么就往上推一把吧贾昌朝快步出班奏道:“陛下请息怒夏宁侯大婚大即,盛情难却之下,收些贺礼确是人之常情,我大宋乃是礼仪之邦,大家同朝为官,若夏宁侯大婚官,员们还帮作不知,那才是于礼不合夏宁侯这次带兵出征,餐风宿露,英勇果决,以犁庭扫穴之势迅速平定叛军,实乃劳若功高。

更难得的是,夏宁侯在战后对几十万难民的安置,成立互助组、发动禁军、利用俘虏,只用了不到一个月功夫,竟把战乱的京西南路重建得焕然一新,甚至还对容易引发火灾的襄州竹木房、进行了大改造,极大地减少了襄州城再次发生大火灾的可能性。

夏宁侯对京西南路的重建之功,可谓是前无古人,如此多的难民,如此多烧毁的民房,夏宁侯以一己这力安置重建,没有让一个难民冻死、饿死,如今京西南路民生稳定,百姓和乐夏宁侯种种举措为朝廷赢得了天下的民心!

陛下臣认为,就夏宁侯的功绩,朝廷理应重赏,否则有功不赏,岂不寒了天下臣子的心陛下臣请封夏宁侯为国公加大学士衔,升司农寺卿!”

贾昌朝一翻如数家珍的长篇大论,把许清夸得花团锦簇,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的话声才落,章得象、王举正等人也纷纷出来为许清请功,特别是刘元瑜,听他话里的意思,仿佛不按贾昌朝说的封赏许清,天下官员就会心寒得全体请辞一般。

贾昌朝开始夸奖许清时,殿中那些不明所以的臣子自是大哗,听到这会,瞧着这阵势,所有人都算醒过神来了!

许清年未弱冠,贾昌朝竟要把国公、大学士、司农寺卿这么多大帽压在许清头上,什么叫捧杀,这就叫捧杀啊!

难怪晏殊老早就让黄亦然跳出,来往许清身上泼脏水,感情双方这一褒一贬之间,竟是反着来的许多官员不禁为刚才生出晏殊和许清闹翻的猜测感到惭愧。

范仲淹见贾昌朝等人闹得凶,这时也出班奏道:“陛下,招讨使许清这次平乱确有大功,但返京途中收受贺礼,也确实造成了恶劣的影响,极大了损害了朝廷在百姓心中的形象,所以,臣以为,许清功过相抵,应有封赏,得不足以重赏!”

蔡襄、王素、余靖等言官也很快出班附和范仲淹。

赵祯脸上本已平静下来,但一看到站在班列中间的许清时,淡淡的怒色又浮了上来,冷哼一声,最后封赏下来,石崇礼、赵野、李承武几人皆是荣宠恩遇,连指挥使一级的王守毅等人都是加官进爵,唯独许清只赏了些财帛,官爵上一无所获。

退朝后,许清被太监宣到天章阁,他看得出来,赵祯今天对他的怒意绝对是真的,进了天章阁后许清谨慎地行了大礼,赵祯也不让他起来,低着头批阅奏章,对他不理不睬。

许清一身重甲,累得不行,他已在心里发了一万回誓,从今往后,只要进了东京城门,哪怕光着身子,也绝对不再穿着铠甲示人了!

直过了一盏茶功夫,才听到赵祯冷哼道:“许清,你可知道罪!”

“臣知罪!”不管如何,先认下吧!

“哼收贺礼你那小伎俩别以为朕不知道,便是别人说你千般不是,朕心里从未怀疑过你,你去问问看,他人领兵出征,可曾有过你这般专横独断的权力,多少弹劾你的奏章,朕一力帮你挡着,让你在京西南路放手施为,对你的奏请更是有求必应,你说朕哪点不信任你了,值得你弄些上不了台面的小伎俩来自污吗?你把朕看成什么人了?”

赵祯越说越怒,甚至忍不住拿起一份奏章往他身上砸去,最后看了看他那被寒风吹得干裂的双手,终是于心不忍,语气缓和了一些:“起来吧!”

“臣知罪陛下心胸若海,其实臣也从没怀疑过陛下对臣的信任,臣在京西南路实行军管,未经请示便擅自对叛军战俘作出许诺,臣深知种种所为虽然是为了几十万难民着想,但确实多有僭越,若不是知道陛下对臣信任,臣也不敢施行这些举措。”

许清一字一句说得缓慢低沉,声音感人之极:“只是……陛下臣只是不想让您为难,陛下您今天也看到了,臣若不这么做,不知还有多少人要将臣捧到悬崖之上;报君黄金台上意,愿提玉龙为君死陛下臣所做的一切,不求什么高官厚禄,只愿能报陛下知遇之恩于万一,若有不妥之处,还望陛下宽宏大量!”

“起来子澄快起来朕也就说说,其实朕心里也未真个怪过你!”赵祯是个重情义的人,听了许清的话,竟亲自走来扶起他。

许清哪敢真个让他扶,顺势站了起来,心里暗吁一声,这一关算是过去了,今后还是得多注意才行,千万别透支了赵祯对自己的信任,赵祯性格虽然比较仁慈,不必象明清时那些臣子一样,每天小心翼翼,伴君如伴虎;但他毕竟是帝王,该注意的地方同样马虎不得。

第327章 催妆礼

许清感觉心里挺累的,虽然以贺礼为借口,但路上收的那些东西,事实上就是受贿,毕竟婚期没到,这时候收礼于理不合,这是他一路上想出来的自污之策,他是真担心赵祯对自己在京西南路的所作所为,起了猜忌之心。

回到家时,许清很快打发了喜极而泣的许安等人,匆匆洗了个澡后,就上琴楼打算好好睡一觉。

“许郎你怎么了?是太累了还是有心事?”

红菱坐在床边,一边帮他盖着被子,一边柔声问道。

许清不答,看了看这个柔情似水的娘子,突然伸手一把将她拽到被子里,红菱才娇呼一声,就被他热烈地吻住了香唇,双手在她胸腹间狂乱地侵袭着,扯开衣带,推起抹胸,捉住那两团丰腴柔润的粉腻,就在此时,许清停下了动作,只是久久地吻着她。

“菱儿对不起!”

许清向来尽量不让自己把外面的情绪带回家,可这次竟然想通过红菱来发泄自己的抑郁,心里惭愧万分,红菱也看出他有些不对劲,却丝毫没有责怪他的意思,反而紧紧地抱着他,香唇不时吻他一下,轻轻地斯磨着,仿佛舔犊的母亲。

“若能开解许郎的心结,奴家怎么做都愿意,外面的事其实许郎不必一个人担着,咱们是一辈子的夫妻,许郎若是有什么不快,就跟奴家说说好吗?”

许清揽着她,缓缓放松自己的身心,一叹说道:“菱儿,回京的路上,相公收受了许多官员的贿赂,这并非相公的本意,可又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来,相公现在也成贪官了!”

“象上次在街头打架一样,许郎收受贿赂又是在自污是吗?若是这样,许郎不必往心里去,以后咱们多捐些钱给清平郡主做善事就是。”

许清苦笑道:“话是这么说,只怕这种假戏演多了,自己就真变成彻头彻尾的贪官了,而且本来好好的,咱们又不缺钱花,却不得不往自己身上泼脏水,这滋味让人很难受。”

红菱看着他一脸郁闷的样子,忍不住笑起来:“官场上的事,奴家知道的不多,但奴家却明白,只要许郎还能这么想,就还是个值得奴家骄傲的好官。”

“真是这样吗?”

“嗯!”

“可若是有一天相公真成了天下最大的贪官,菱儿什么怎么办?”

“奴家会守着许郎,不让许郎做贪官,咱们家一日三餐,平平常常,光是许郎的俸禄都花不完,况且以许郎的本事,想赚钱有千个万个法子,用不着许郎去贪。”

“我怎么不知道我有这么多赚钱的法子,菱儿,快快把镜子搬来我照照,相公得重新审视一下自己,挖掘一下潜力才行。”

“年前许郎给方有信他们随意出了个点子,不到一个月,就为清平郡主赚了几十万贯……”

和红菱轻声细语地聊着,许清不知不觉间沉沉地睡了过去,红菱静静躺在旁边,听着自己男人细长的呼吸,心里感觉无比的踏实。

后院里许清睡了,前院里许安却忙碌起来了。

离许清和晏楠、清平郡主的婚期只有三天时间,要准备的东西太多,从今天开始又得向女方家里送催妆的花髻、花粉盘、花扇、销金盖头以及画采线果等礼品。身穿红背子,头戴紫幕首,华衣丽服如贵妇的官媒人往来指点着,一遍遍地检查着各种礼品的种类是否齐全,数量是否无误。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礼是催妆用的,并不是聘礼,聘礼早就下过了。在中国,唐朝以前婚嫁讲究的是门第,那种根据社会等级自然形成的禁锢很难打破,一般的百姓就算你经商富可敌国,想与那些高门联姻也基本不可能。

而到了宋代,却一改几千年的旧习,民间的联姻看重的不再是门第,而是资财。究其原因,一是那些高门经过后唐与五代的战乱,都已败落,甚至烟消云散,另外就是宋朝极为重商,在这个商品经济社会中,人们的观念都变得比较实际起来,不再象以前那样贪图虚名,而忽视现实。

在婚嫁中,宋代甚至出现了娶妇先问嫁妆之厚薄;嫁女先问聘礼之多寡。聘礼越多,嫁妆越厚就越有面子,上到高官显贵,下到贫农赤户,无不如此。

当然,男方聘礼下得越多,女方的嫁妆也越是丰厚,大体而言,嫁妆都得比聘礼多。在钱财上女方总会吃亏些,估计把女儿叫做‘赔钱货’,就是从宋代开始的。

许多富家嫁女,一次就送出嫁妆几十万贯,换算成人民币那就是几个亿啊即使是贫穷人家,也要尽力筹措,东挪西借,务必把嫁妆办得丰厚,否则就是没面子,女儿到了夫家也会被人看不起。即使是官宦之女,没有丰厚的嫁妆,那一样愁嫁。

许家这次可是费大神了,许清所有的俸禄,以及各种收入如冬季大棚、刻印作坊等,加起来是十分可观的,可给晏赵两家下完聘礼后,家财几乎为之一空;不过这不要紧,一分投入,两分产出。

撑过了这段时间,等晏楠和清平郡主一进门,估计许家马上就得变成东京首富;为之一空的就轮到荆王府和晏相国府了!

等许清下午起床时,家里的下人已经搭起了许多彩棚帷幕,许清未回京之前,这些事情就准备着,只是无心施行而已,如今他回来了,许安也就可以安心的张罗了。

其实在迎亲之前,整个婚礼的筹办要新郎亲自出面的并不多,无论是当初的换贴、纳吉、下聘等等,主要都是由家中长辈和媒人完成的。

一般的联姻的过程中,在男女双方定贴之后,还有一个叫‘过眼’的仪式,其实就是相媳妇,这就要自己亲自出马了。

男女双方约在一些比较雅致的地方见一回面,若是男方满意,就将准备好的珠钗插于女子的发髻上,称之为‘插钗’;若是看不上女方,就送二匹彩缎给女方,谓之为‘压惊’。

不过无论是晏楠还是清平郡主,未论婚嫁前,许清和她们早就认识,象清平郡主还认识得相对透彻,所以这‘过眼’的程序,当初许清根本没走过,当然,也可说是早走过很多次了。

而许清真正的苦活累活全积攒到迎亲那天,对此,许安这位心急的许家‘总经理’在定下婚期后,早就把迎亲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