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宋时明月-第1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章惇厉声说:“情势紧急,岂容迟疑。”
曾布大声阻止:“章惇,听圣人与陛下的。”
章惇默然告退,等他走出政事堂,却发现曾布并没有走出来,他长叹一声,向殿侧的枢密院走去。
政事堂内,曾布拱手问小皇帝:“官家的意思又如何?”
小皇帝不慌不忙的回答:“张商英不可留,商英无一日不在章惇处。”
向太后拍手称快:“官家长大了,等先帝安葬后,哀家便可以回宫荣养了。”
向太后这是承诺,等小皇帝安葬了自己的兄长,坐稳了位置后,她就不再垂帘听政。
真实的历史上,向太后垂帘不足7个月,便主动撤帘,还政18岁的小皇帝宋徽宗。
曾布面色不变,他拱拱手:“如此,请命宰臣章惇为山陵使,吏部侍郎徐铎为礼仪使,工部侍郎黄裳为卤簿使,御史中丞安惇为仪仗使,权知开封府吴居厚为桥道顿递使,度支郎中王韶兼权京西路转运使,应副山陵事。”
曾布这是建议先皇的安葬事宜,皇帝安葬是件大事,朝廷要派出六位重臣做使者,以表示珍视。但让章惇主持安葬事宜,等于把他从宰相的位置上调开,如此一来,应该让小皇帝满意了。
小皇帝点头之后,曾布再次请求:“请陛下下旨,派出宣慰使宣慰赵离人,宣慰扬州朝贡使。”
小皇帝依旧端坐不动,向太后不悦了,问:“官家,你还等什么?”
第二百七十六章 惹不得的赵离人
曾布也变了脸:“陛下,臣知道王诜曾托孤于赵离人,陛下在潜邸的时候与赵离人交往密切,甚至陛下的封地端州也是赵离人一手经营,然,陛下登位,地方节镇拥兵入京,此乃极为恶劣的先例。不管赵离人什么借口,但护送朝贡使入京,需要不了四千朱雀军。
他赵离人不是曾带十二侍从就敢迎战三万吐蕃人吗?还凶残至极的将三万吐蕃埋葬,故此,单凭他带来的军队数目,难免意图不善的嫌疑,现在任他赵离人说破天去,也脱不了威胁朝廷之意——臣请陛下即可下令:令两广安抚经略使赵兴解剑登岸,接受朝廷宣慰。”
殿中还在僵持,阖门使入宫报告:“通议大夫、真定留守韩忠彦叩宫求见。”
“宣”,向太后抢先回答。
韩忠彦一路快跑的窜进政事堂,一见向太后,便嚎啕大哭——这是哀悼先皇,等他哭几声后,收住眼泪,向小皇帝拱手,朗声祝贺新皇登位,而后说:“臣请言四事,曰:广仁恩,开言路,去疑似,戒用兵,请太后与陛下纳之。”
向太后没有半点犹豫:“准!”
韩忠彦再度拱手:“故文彦博、王珪、吕大防、刘挚、韩维、梁焘、司马光、吕公著、孙固、傅尧俞、赵瞻、郑雍、王岩叟、范祖禹、赵彦若、钱勰、顾临、赵君锡、李之纯、吕大忠、鲜于侁、孔武仲、姚勔、盛陶、赵卨、孙觉、杜纯、孔文仲、朱光庭、李周、张茂则、高士英、孙升,此三十三位贬官或贬窜岭南,或子孙蒙羞、被追夺身前恩宠,请陛下与太后追复恩赏。”
“准!”向太后满口答应。
“诸贬官当中,唯苏轼、苏辙犹存,请太后起复任用!”
向太后和颜悦色的说:“韩卿不知道,坡仙已然追复,圣旨已经送给黄河边上的赵离人。依韩卿的意思,再加上苏辙也不妨。”
“这还不够”,韩忠彦大声回答:“已故三十三位官员的推恩,也要立刻宣布天下。”
“准!”
韩忠彦免冠叩首:“臣谨按,章惇独掌政柄,首尾七年,随其喜怒,恣作威福,祸及天下,勇于害贤,敢于杀人,临大变,订大事,包藏阴谋,发为异议。臣请处置。”
曾布叹了口气:“章相独掌权柄日久,便不为害,也是朝廷大忌,说起来,朝廷是该换相了,韩公,陛下已知其非,昨除章相为山陵使。”
宰相负责先皇陵墓安葬事宜,这在历朝中罕见,这种举动也说明新皇开始对这个跋扈的老人起了猜忌之心,这也正是曾布刚才的隐约暗示——章惇独掌大权太久了,便不是祸害,新皇登基也要防他一手。
小皇帝开口了:“卿可愿去宣慰赵离人?”
韩忠彦摇头:“臣不行,赵离人目前正处在暴走边缘,臣所居真定离黄河不远,听说赵离人每日操练不断,炮声隆隆,声震十里。我还听说他已开始从船上卸炮,于岸上布垒,但臣以为有范纯粹在那儿,赵离人已难以寸进,唯目前赵离人寸步不离战船,或进或退,意图难测。故此,臣以为当务之急是请赵离人登岸接受宣慰,以示朝廷毫无猜忌之心——臣举荐陈瓘前往安抚,举荐范纯仁重归朝堂为参政。”
高俅俯身低语,小皇帝闷闷的插嘴:“陈瓘与章惇来往密切,此人原本也是章惇举荐为官的。”
韩忠彦再度叩首:“原本臣以为范纯仁可当此任,但范纯粹已在顺保寨,范纯仁不去也罢。陈瓘道德文章素受士民敬仰,臣遍观朝廷,唯此人可以令赵离人有所顾忌。”
范仲淹有四个儿子,长子纯佑、次子纯仁、三子纯礼、四子纯粹,四个儿子当中算次子纯仁最有作为,哲宗时任曾短暂担任过参知政事。
青少年时代的纯仁酷爱读书,他的父亲门下招揽了不少有才干的青年,如胡瑗、孙复、石介等,纯仁与他们交往密切,并日夜在一起读书切磋学问。夜深人静之时,当他的这些朋友都休息之后,就独自一人,点着油灯,在蚊帐中读书。长期如此,以致范纯仁的白色蚊帐被烟熏成了黑色。
当范纯仁功成名就当上高官后,他的夫人特别将这床蚊帐拿出来,经常教育他的子女,并说:“这黑乎乎的蚊帐,就是你父亲过去在蚊帐中读书时熏黑的,你们一定要像父亲那样刻苦读书。”
为官后的范纯仁和他的父亲一样,是一个关心百姓疾苦的清官。在襄城当县令时,了解到当地百姓受传统习俗的影响,素来不养蚕织布,因此也很少有人种桑树。他想要百姓富起来,必须种桑,养蚕,发展经济。然而老百姓怕种桑树不赚钱,为此,纯仁就将一些情节较轻的犯人放回家去种桑树,并按种植桑树成活后获利的多少,减轻其罪行,结果这些犯人的桑树长得很好,这些种桑树的犯人不少因此减少刑期,有的还得以提前获得释放。从此,老百姓也学着种桑树,终于获益不少。
韩忠彦提出这样一位人选,且是曾担任过宰相的,曾布也附和:“如此说来,范纯仁、陈瓘确实可行。”
小皇帝再问:“何人可替高遵惠?”
韩忠彦回答:“曹氏将门可出一人。”
高遵惠是高氏将门,小皇帝提意的驸马都尉张敦礼属于张氏将门,赵兴跟张氏将门关系密切,让张氏将门派出一个人来,可以保证赵兴不太过分。韩忠彦建议曹氏将门出人替换高遵惠,也是想着小皇帝对将门子弟比较放心,让曹氏替换高遵惠,即便挡不住赵兴,朝廷对那里的动态也可及时了解。
曾布再问:“韩大人离开真定,真定无人,谁可继任?”
韩忠彦摇头:“我虽然离开真定府,但真定无需继任者。赵离人若真想作乱,高遵惠挡不住他。三万吐蕃人都不曾挡住赵离人,高遵惠也做不到。所以,朝廷再派人去也是枉然。
大名府与真定府是防备辽国的两扇门户,一在黄河之北、一在黄河之南,但赵离人既然坐到黄河口上,我们还需要怕辽人吗?即使我们往真定派去一人,他挡不住赵离人,有没必要防备辽国,如此,我等何必枉费心机?不如派一文官去,最好是可有可无之人,且是能令赵离人也觉出他可有可无之人,也便够了。”
所谓“能让赵兴也感觉到可有可无”,那是婉转的说法,通俗点说就是“废物点心”、“纯粹废柴”。韩忠彦的意思是:赵兴正处在发飙临界点,朝廷派一位“著名废柴”去真定,可让赵兴觉得无趣,不屑对其发脾气。
高俅再度俯身低语,小皇帝推荐:“张商英可!”
曾布一拍大腿,赞同:“这个人好,这个人不多不少,恰到好处。”
曾布此时对小皇帝的智慧深表佩服,却不知道小皇帝在想到张商英这个人的时候,想到了高俅前几天对他的解释,故此仿效了向太后的用人策略。
章惇独相七年,朝堂上下都由他把持,其中最重要的狗腿子就是张商英,派张商英去,既可以减少朝中章惇的党羽,还可以让这个人去给赵兴找麻烦……或者,让赵兴找这个人的麻烦——他赵老虎不是精擅惹是生非么,咱给他一个人,让他打发无聊时光,这总行了吧?!
众所周知,赵兴对新党人员极其不满,在广东时不时的冒出一些怪话,张商英这个马屁精在迫害苏轼的时候也曾不遗余力,依赵兴的性格,两人凑在一起,那就是天雷勾动地火,想不轰轰烈烈都难。
曾布附和了小皇帝的建议后,猜想此时小皇帝的要求都已经满足,他拱手再次请示:“臣恳请陛下立刻下旨,派出宣慰使前去宣慰。”
小皇帝这次也爽快,轻轻的点点头,高俅上前,用苏轼的笔迹挥手写下一封诏书,曾布见到这份笔迹,深深的盯了高俅一眼,问:“高大人,你可否同去?”
小皇帝抢先回答:“朕拟稍后遣高卿出任真定兵马使,曾卿以为如何?”
小皇帝毕竟沉不住气,他这话一说,泄露了天机,在场的都是老奸巨猾的官僚,立刻明白——原来小皇帝果然与赵兴有联系,其中的关键人物就是这位高俅,而高俅用苏轼的笔迹给赵兴写信就是一个暗号。此时此刻,小皇帝绝不肯放这样关键的人物离开身边,以保持与赵兴的联络。
但曾布没有撕破脸皮揭穿真相,而向太后对这样处置已很满意,她立刻下令以韩忠彦、曾布为左、右仆射。又召蒋球、蒋之奇牵复。以蒋之奇代替曾布任枢密使。同时,还下令召范纯仁入朝为相,放逐刘婕妤跟前宠臣、章惇的宫中耳目、宦官郝随与刘友端……
皇宫里马不停蹄派出了一连串使者分赴南北。大臣们听到范纯粹一到赵兴那里,就轻易领走了五百士兵,使得朝廷放下了半个心,不久,宣慰使派遣出去的消息也传遍京城,自此,京城人心稍定。
曾布出了皇宫,守候在宫门口的老仆举了一盏玻璃马灯上前迎候,殷勤解释:“相公,刚才和盛轩的马梦得都管特意来宫门口询问,问清我们是曾府家人后,留下了这盏琉璃马灯,说是‘天色昏暗,广南转运使大人赠送相公明灯一盏,以便大人能够照亮眼前道路’。
相公,此人说话好生奇怪,不过,这马灯实在做的精巧——里面一个灯芯,以猛火油为燃烧材料,外面是玻璃风罩,遇到狂风也不熄灭,真是照路的好东西。”
曾布一笑:“明灯!有意思!真有意思!我刚才去了枢密院,说是章相刚才独自回家了。章相出宫时,那位马都管见过面了吗?”
能被曾布信任的老家人也是人老成精,他别有意味的回答:“见过了,那位马都管挨个询问,知道我们是曾府家人后,才留下这盏明灯,当时章相的家人也在,但他们送出的马灯只此一盏,再无其它。”
曾布马上明白了,他吩咐:“把‘明灯’点起来,你派人告诉马都管,说他的意思我领会了,感谢他的好意。”
钻进轿子时,曾布微微而笑,心说:“赵离人做事,果然后手不断。现在他一招接一招,看情形,京城里的动态他了如指掌,就不知道他下一步打算如何——是再进一步进入朝堂,还是退回岭南,安心做个南面王。”
皇宫里的命令催的很急,来不及从陆路赶,驸马都尉张敦礼便临时动用了私人关系,从马梦得那里租用了一艘海鳅快艇,从流东水河向黄河东支流赶。登船时,御史、左正言陈瓘方才听说韩忠彦担任了左相,跺脚懊恼说:“韩忠彦乃国戚,这样的人担任左相,开了一个恶劣的先例。从今往后,恐怕皇亲国戚遍布朝廷了。”
陈瓘准备下舟,入宫劝解,张敦礼一把拽住他,温文尔雅的建议:“陈大人,宣慰赵离人才是大事,我等还是赶紧遵旨前行。”
陈瓘跺着脚说:“此刻劝谏还来得及,圣旨尚未公布天下,等到明天公布任命,一切都晚了。而赵离人止步黄河,范纯粹一赶过去,他拱手让出五百士兵——这哪里是谋反,天下有这样的谋反吗?故此,赵离人的事情不急,国戚入朝,乃是干系千秋万代的大事,如何不急?”
张敦礼平静的劝解:“新皇登基,人心思定。广南乃天下赋税重地,但现在广南兵马分南北两路,压在京师左右,不管赵大人是何意图,解除漕贡封锁才是正事。陈大人,贡赋晚到一天,朝廷便要大乱,而国戚入朝,乃是小乱、后乱,缓急之间,还望陈大人明辨。”
陈瓘思索片刻,叹了口气,重新登舟。
等这群人赶到真定府,首先接到的事高遵惠病逝的消息。众人惊出一身冷汗,赶紧加快脚程,紧赶慢赶赶到大名府,发现此时搁浅在黄河江心的赵兴也似乎遇到了危情,对面的河上,一队队辽兵往赴驰骋,有部分辽兵已经骑马涉水来到浅水处,似乎盘算着强行登舟,劫掠一番。
见这番情景,陈瓘不敢继续前进。张敦礼是将门世家出身,同来的童贯也孔武有力,同来的曹氏也是惹祸精。三人翻身进入顺保寨拜会范纯粹,此际,范纯粹正在烦闷,见到这两人来,大喜过望:“来的正好,老夫手头尚有五百士兵,可惜空有兵、没有将——张驸马、曹驸马,这五百士兵都给你,你去岸边驱散辽兵,解救赵离人登岸。”
童贯已经抽刀在手,他急向前走几步,发现无人跟随,又返身回来,听到张驸马温文尔雅的询问范纯粹:“范老大人,赵兴赵离人大人还在船上?”
范纯粹被张敦礼不慌不忙的态度所感染,回答:“正是!赵离人说‘非奉诏令,不敢登陆’,所以他一直待在船上。昨日,他的大队人马已经开始向入海口移动,曾经有几艘大船想拖动搁浅的两艘船,可惜没能如愿。稍后,赵离人与帅梅州各率半个指挥的人马,登上了两艘搁浅船,唯不知,现在的情况怎么样。”
迟疑的陈瓘此时也在禁军的保护下,气喘吁吁的进入顺保寨,那些禁军——也就是“武装戏子”——脸色苍白,感染得陈瓘也脸色苍白,他强作镇定的问:“范大人,眼前这种情形持续多久了?”
陈瓘话音刚落,两艘搁浅的船上一先一后响起了两声军号,紧接着,一个粗嗓门飘荡在浅浅的江水上:“诸军,检查枪械!”
陈瓘脸色一变:“不好,新逢国丧,赵离人可不要私开边衅。”
张敦礼不慌不忙的说:“已经晚了,赵离人已被惹火了。”
果然,赵兴的嗓门响起了:“上弹!诸军以两什为一条散兵线,成五列纵队……”
紧接着,另一条船上也响起了一个大嗓门,除此之外,两艘船的船肚里也响起了一声长长的哨音,随着这哨音,船肚内推开了许多小舷窗,舷窗口冒出无数黑乎乎的管状物体,里面还传来一些含含糊糊的片言支语——霰弹……标尺……平射……
陈瓘一跺脚,刚张嘴,两条搁浅的船上已经响起了两声吼,盖住了陈瓘嘴中的声音——
“开火!”
随着这声命令,一阵阵轰鸣响彻天地。巨大的排枪声接踵不断,排枪响过后,更大的轰隆声从船肚子里面传出来,整个江面被一片硝烟与火光笼罩,此时陈瓘再想说什么,大家也听不到了。
第一轮炮声响起后,射击准确率并不很高,只有稍稍接近战船的几名辽人被枪弹打着,其余的辽人则发一声喊,催马向江边浅水区奔去。枪声隆隆中,陈瓘镇定下来,他眯起眼睛打量着水中的战船,悠然自得的说:“每常听说赵离人喜欢冲南洋的人放爆竹,以此吓唬他们屈服……范大人,这就是赵离人那支妖气十足的爆仗队吧?我听说你眼巴巴的想从他手里要过三千人,就是这些妖人?”
范纯粹冲陈瓘直使眼色,因为这时候,留在顺保寨的朱雀军火枪手已经集结起来,正在大臣身后持枪护卫,但陈瓘不管不顾,他压根没有回头,一边打量着搁浅在江水中的战船,一边悠然自得的说着风凉话:“这爆竹声可够大的,嗯,比新年里放的爆竹要响亮……”
其实,这个时代黄河北支流虽然断流,但依然不能用现代的眼光看这条著名的大江。在宋代,它依旧是条波涛汹涌的大河。
目前,黄河流北水河河道最深处有两米深,外加厚达两米的淤泥。而赵兴的战船搁浅在如此水深的江水中,可以想象这艘战船的身躯有多么庞大。
大宋通行的海船约有五百吨,这也是现代海底打捞结果所证实的,但赵兴乘坐的这两艘搁浅船只足足有七百吨的排水量,明显比宋船大一圈。
五百年后,西方的海船才勉强达到五百吨的排水量,中国在宋代已经跨入五百吨级的行列。不过,这时代大多数中国船也带着明显的中国特色,也就是长宽比例过小,形似一个圆形的大木桶。但赵兴这两艘战船在其列,它不知道采用什么材料做龙骨,使得长宽比例接近梭形,带着明显的流线型线条感。
炮声中,陈瓘打量着搁浅在江中的巨舟,只见这两艘战船长度接近一百余米,宽度仅有十余米,此刻停在水中,原本它的水下部位也暴露在空气中。站在岸边看,战船的水下部位显得极其狭窄,在炮声中,船身似乎非常不稳,摇摇晃晃的,颠簸的很厉害——这也是船上射击准确率不高的原因。
将视线沿着吃水线往上看,可以看到船底吃水线下密布的贝壳与海蛎子。这些海洋生物到了船身一道明显的白印处嘎然而止,白印之上,船身显得很干净,油漆刷的很光鲜,即使陈瓘这个不懂航海的人,也知道大约那道白线也就是战船原来的吃水线。
目光顺着吃水线向外延伸,可以发现对岸的辽兵足迹。
断流的大河坡面很缓,辽人未加整修的、暴露于外一年的河床显得很干燥,辽兵正是沿着这浅坡凑至战船前骚扰——这也是辽人的习惯战法,他们常常在目标前后故意大声喧哗,做出嚣张的举动,吸引宋人先开火动手,而后把双方交火的责任归之于宋人。
这次他们也是这样,但实际上,他们根本无法凑近战船,深深地淤泥既陷住了战船,也保护战船不被辽人靠近。
吃水线之上,约一米高度是一排排舷窗,每水平间隔一米五左右分布一个舷窗,舷窗之上,船甲板处是类似城墙一样的女墙。但船上的女墙,大约只有人膝盖高。由于女墙的存在,使得江边的几个人无法看清甲板上的动静。
甲板上现在硝烟弥漫,白白的硝烟像一团棉花裹在船上部,硝烟中只听到军官们一声声的命令。不一会儿,枪炮声稍停,硝烟散去一部分,岸上的人发现船身上正在往下放小舟,大家只能看到船上吊车正在往下吊放小舟,小舟到了船下,被庞大的船身遮住,江边的人通过口令判断,大约是赵兴发出了追击命令,命令士兵们乘小船追赶那些辽兵。
依宋代的火药威力,还不可能打上岸边的辽兵。这导致赵兴在战船上开火,纯粹是听响声。陈瓘说赵兴是在放大炮仗,是恰如其分的形容。
一般来说,契丹人喜欢采用先撩拨敌手,而后纵马退后引诱人追赶,再回马吃了追兵的战术。起先辽兵惹拨赵兴动手便是出于这个目的,而赵兴似乎响应的过于热烈,竟然爽快地吃下诱饵,兴高采烈地派出了追兵——站在岸上的陈瓘不看好这次追击,他望了望范纯粹,希望后者能够阻止。
范纯粹骨子里面也是个好战分子,对于赵兴的举动,他频频晃着白发苍苍的脑袋,以表示嘉许。在其他的人还没有回味过来时,张敦礼身边那个中年人首先惊叹:“不好,赵离人这厮竟然要追上对岸去,祸事了!”
第二百七十七章 向前,或者向后
陈瓘听了这话,跺脚叹息说:“这……,宋辽承平日久,两地边民相安无事,如今赵离人受不得撩拨,纵兵突入辽境,两国边衅一开,岂不遗祸无穷?!”
范纯粹幸灾乐祸:“无妨,辽人过去知道他叫‘惹不得’——西夏人告诉过他们。今后,他们一定记忆更深刻!”
童贯嘎嘎的笑着,信心十足地插嘴说:“占婆人打劫了赵离人的坐舟,赵离人灭了他们的国;吐蕃人想来占便宜,赵离人杀光了他们国中青壮。这群辽人作死吗,竟然来打劫赵老虎……管他呢,反正我大宋不吃亏。”
童贯这话里其实有一个暗示,他的意思是说:赵兴兵压黄河口岸,现在辽人把他吸引过去。赵兴胜,辽人吃亏;赵兴败,大宋解除了赵兴的威胁,反正无论如何,吃亏的是别人!
童贯忘了——赵兴指挥的是大宋广南朱雀军。
陈瓘厌恶的看了童贯一眼,身子挪了挪,尽量跟童贯保持足够的距离,张敦礼无视童贯的插话,好像没听到似的,笑曰:“我家族兄张用早就说过,跟赵离人打嘴仗,那是自己找不痛快。后来,族兄张田回来也如么说。这场战事谁是谁非,让辽人跟赵离人打嘴仗去吧,嘿嘿,赵离人此刻把眼睛盯在辽人身上,真是大宋的幸运,辽人的不幸!”
张敦礼说得直白,陈瓘依旧不放心:“若是士兵自发登岸追逐辽兵,我们还说得过去,诸位大人,赶快派人去船上宣慰,让赵离人过来接旨……不对,船上所有官员都需要接受朝廷宣慰,让文官留下,武官便由他去吧!”
范纯粹转身命令身后的士兵登船通知赵兴。命令才下达,远处江面出现了四艘中型海船,他们张着帆,走得很快,估计是在远处听到这里的枪炮声,急急赶来增援的。这几艘船抵达后没有犹豫,一边与江中的搁浅船联络,一边调整船尾,将船舷对准江岸,显得怒气冲冲。
来船用旗语跟搁浅船联系,江边的人看不懂旗语,只感觉到两方把旗帜一会升上去,一会降下来,不一会,四艘中型快船也开始放下小船,向辽人所属的北岸追逐过去。原本还在与小舟上的人纠缠的辽兵,见到江中战船来了帮手,他们一个唿哨,转身向河岸深处、地平线尽头奔逃。
“快快快,快把赵离人唤来”,陈瓘焦灼地催促。
赵兴被叫上岸的时候,一付出游行猎的模样。他手里牵着一条狗,身上披挂整齐。那条小牛犊大小的狗还兴奋的咆哮不停,陈瓘是文人,见到这头微缩版的小狮子咆哮不停。顾不得厌恶,连忙躲在童贯后面,借童贯高大的身躯掩护。童贯心中也怕的两腿哆嗦,范纯粹竭力保持镇定,唯有张敦礼神色如常,他招呼与自己同来的那名中年人上前,嘴里吹着口哨,用手去摸那只小狮子的头,边扭头向身边那位中年人介绍。
“曹兄,这就是我家两兄长喜欢的吐蕃金獒,这玩意凶狠着呢,一顿能吃一只羊,你不是也常想想弄一只玩玩吗?如今这可是现成的,想要,只管开口。”
那位“曹兄”也将手伸出去,想抚摸不敢抚摸的样子,赵兴不耐烦的翻了个白眼,冲张敦礼打招呼:“我似乎见过你——你就是张家那位做人最失败的驸马都尉吧?快说,找我来干什么,别耽误我打猎。”
张敦礼哈哈一笑:“赵兄,可不要乱说,这位曹兄名曹煜,乃是簪缨世家曹氏,其祖济阳王曹彬,其父左领军卫大将军曹诗、其母鲁国公主。”
所谓“簪缨世家”,也就是现代所说的“将门世家”。在宋代,这样的簪缨世家也是驸马世家,历代生下的子孙都必须娶公主,做皇宫侍卫大将。而曹氏将门可谓大宋第一将门,其家族绵延传承,连其后的秦桧都以娶了曹氏将门的女子做儿媳为荣。
赵兴微微一笑,饶有兴趣的打量了一眼曹煜,又转身扫了一眼张敦礼,嬉笑的说:“奇怪了,这次宣旨,居然来了一位驸马,一位驸马的孩子——有什么事,快说,我手下的士兵正在战斗。”
其实,这时候枪炮声已经停息,搁浅的两艘船上,先后下来了约五十名士兵,后赶到的那些中型船也派出了百余名水手,他们已经登上了北岸,从这里可以看到,北岸上人声、狗声响成一片,登岸的每队士兵都牵着一条大狗,活脱脱一副打猎的模样。他们正在岸上不耐烦地张望这里,准备去追逐辽兵。
流北水河是一条运河,江面并不宽阔。早先两边的河岸都修过堤坝,以束缚河道,只是年生日久,在南岸,宋朝所属的堤坝尚算完整,而北岸辽人所属的堤坝早已完全崩塌。赵兴说话这功夫,大家站在稍好点的南岸上望着对面情景,他们目视着士兵涉水上岸。开始拧干身上的衣服,检查火药袋……
赵兴打了个呼哨,他手中那条咆哮不停的狗乖乖的卧了下来,张敦礼也终于把手落在狗的头上,曹煜蹲下身子,抚摸狗身上像缎子一样金灿灿的皮毛。赵兴顺手把狗缰绳递给张敦礼,张敦礼随手向身后一指,陈瓘得到暗示,赶忙上前递上圣旨,说:“赵大人,老夫也就不多礼了,这是官家新下的几份圣旨,你看看。”
赵兴随手翻开一份圣旨,首先看到的是赦免三十三名贬官的圣旨,他叹了口气,指着名单上的三十三个人,说:“陈大人,人都说贬谪岭南仿佛死刑,你看看这名单上的三十三位贤者,可有几人还活在世上?他们有谁还需要别人的赦免?”
陈瓘勉强回答:“朝廷不是已经赦免了坡公与苏辙了吗,另外,苏门四学士也一一赦免,赵大人,这还不够?你还需要什么?”
赵兴淡淡的回答:“我需要‘公正’,我希望朝廷今后公正的对待每一种不同意见——唐代魏征曾经说过,兼听则明,偏听则愚,治理国家,应该把国家当作一个整体,兼顾各方面的利益,才能保证我们制定的政策不是以伤害一部分人为代价。我希望朝廷把这次党祸作为教训,以此为例,永不以言论罪士大夫!”
陈瓘挺身回答:“朝廷已任命章惇章相公为山陵使,并下诏以韩忠彦为相,如今朝中,唯奸佞曾布未去。但本官以为,曾布这厮的好日子也长不了了。”
赵兴摇头:“瞧,这恰好不是我需要的公正!公正,不是一伙人当权就竭力报复另一伙人,并压制另一伙人的言论与思想。我认为,新党过去的主张确实有过激之处,然而新党当中依然有许多能吏。我需要的并不是‘清扫’,我需要的是‘调和’,现在大宋再也折腾不起了。”
这话陈瓘不喜欢,在他所受的教育中,没有“调和”这个概念,他从小接受的是“夫子诛少正卯异”——政治主张与自己不同,唯有杀死对方以消除不同意见的。而“政治主张”这玩意又是随时可以变换的,今天是这个主张,没准明天就变了。过去的朋友,一眨眼就可变成需要清楚的对象。比如陈瓘这个人,他是章惇推荐做官的,论阵营,他是属于新党阵营,现在向太后有意打击新党,于是他跳到了旧党阵营。为了划清界限,自然要不遗余力的迫害过去的同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