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时明月-第1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去,赵离人再想动用手中的军队威逼朝廷,恐怕心中也会存点犹豫。”

小皇帝虽然年纪幼小,但也不是傻瓜,他默然片刻,马上反问:“你怎么知道赵离人派来的是朱雀军?”

高俅咧嘴一笑,反问:“陛下,您以为赵离人会谋反吗?”

第二百七十四章 往前一步就是叛贼

听到高俅的问话,小皇帝沉默片刻,回答:“你也知道,小王驸马临终前,曾托赵离人照顾我,我与他多有私信来往——这些私信不都是你处理的吗?我知道,现在满京城的人都以为是我召赵离人上京护驾的。大殿之上,圣人曾两次张望我,可我,我真无法说清这事。

说到赵离人谋反,我知道人人都可能谋反,但赵离人不可能。他曾在信中跟我谈过‘连州演说’、‘广州演说’,他屡次在谈‘树立规则’,规则保护人人……他以遵守规则要求辖下百姓,部勒士兵,怎可能谋反呢?一旦他谋反,他遵守的又是什么规则?

赵离人曾经说过,王荆公昔日以变法的名义,无视一切成法,结果导致‘无法无天’。他还谈到:不要树立恶劣的先例。比如唐太宗杀兄继位,此后有唐一代,皇权争夺总是血淋淋的,而后导致唐朝每次继位之战,都是一场大内乱,国之精英在继位争夺中屡遭屠戮,而后中原元气尽丧,胡人轻易入关。

他还说:三国时代,曹丕逼汉献帝退位而篡,结果,他的后代也被司马氏逼迫——他常对人说:种下什么因,收获什么果。所以,刚才在大殿上,大臣慌乱不堪,我笃信赵离人不会叛乱,因为他承担不起叛乱的后果,也不敢给后代树立这个先例。

他在广南总是标榜自己树立规则,以此隐隐否定王荆公的变法,还说王荆公做事,破坏了所有规则,却不告诉人该遵循什么规则——‘法何法’不预立,结果就是无法无天,无君无父无民。那么,他这次打算树立一个叛乱的规则吗?我估知他做不到,也不敢做。”

高俅苦笑了一下,忍不住调侃一句:“陛下可知道,赵离人虽有遵守规则的名声,但他现在更显赫的名声是:擅于钻空子。陛下真的信任赵大人吗?”

赵佶怎能不信任赵兴呐?!说到宋代皇帝对亲信大臣的信任,那几乎是一种近乎偏执的信任。宋神宗信任王安石不惜亡国,宋哲宗信任章惇也不惮亡国,而在真实的历史上,宋徽宗盲信蔡京,三代人持之以恒的努力,终于完成了亡国使命……当然,更有人认为宋代三代帝王的偏执信任,不止造成了亡国,而是“亡华夏”。

赵佶孩子气的点点头,高俅苦笑着探手入怀,从怀中摸出一封信,默默无语的递给小皇帝,小皇帝一句话不说,展信阅读,读罢之后,就手将信在烛火上点着,而后赵佶提起笔,在一张空白信笺上写下了三个字:“知道了!”

这三个字写的非常秀美,很有王诜的味道。

高俅也不说话,细心的折起这张纸,发现小皇帝已经在烧刚才的那张信皮,他躬身告退,小皇帝恍若未觉。

范纯粹一路往顺保寨急跑,这座顺保寨是为了防备辽国越境,而在边境上修的防卫堡垒。自从赵兴发明了水泥后,在边境的城堡已经开始募集资金,自发的改建成水泥石堡。赵兴头上挂着“检校枢密院詹事”头衔,这个官衔相当于小“使相”,民间也把这个官职统称为“太尉”——当然,连京城殿前司都指挥,也在民间被称为“太尉”。

头上顶着太尉的光环,顺保寨自然不会拦截,赵兴顺利的进入顺保寨,他许下巨资,要求顺保寨帮他征集小船,以便在初冬顺着流北水河直抵汴梁,这一耽搁,让高遵惠发觉不对,他一边调集河北禁军进行拦截,一边派人急报朝廷。

范纯粹就是在这种状况下进入顺保寨的,他摇晃着满头的白发,气喘吁吁的爬上了赵兴的坐舟,一路上,遇见他的朱雀军士兵一起向这位老大人行礼,范纯粹满头热汗蒸腾,直闯入赵兴的座舱。

他一路上没受拦阻,进到赵兴座舱中的时候,发现赵兴正在与一名身高与他相仿的壮汉查阅着地图,嘴里还念道:“失误了,我怎么没有计算到黄河水深呢,我居然能犯这个错误,想起来,我都钦佩自己。”

范纯粹站在门口大吼:“走啊,你为什么不走了?赵离人,再往前一步,你就是叛贼。”

赵兴听到范纯粹的声音,抬起头来,跟帅范交换了个眼色,转身冲范纯粹拱手:“老大人,说笑了,我护送朝贡使入朝,怎么就成了叛匪呢?”

范纯粹不管不顾,冲到桌前,翻看赵兴刚才查看的地图,那张地图上画着不少的圈圈叉叉,范纯粹仔细一找,没发现图上特意标注出什么敏感地方,他松了一口气,指点着扬州方向,质问:“护送朝贡使,需要两路进发吗,赵离人,我问你,你护送的是朝贡使,扬州方向那支船队护送的又是什么?”

赵兴无辜的眨巴着眼睛,回答:“当然也是朝贡使了,不过那些都是南洋上面小土王,地不过百里,民不过十万户,有时不过占据一座小岛,便自称为王,而我一般喜欢把他们称之为‘昆仑奴’。

我坐舟上才是真正有分量的王,他包括两位交趾郡王,一位真腊郡王,一位呼鲁纳郡王,还有一名蒲甘城主。

这些都是大国使节,他们自然不屑与那些小王同行,而为了配得起他们的身份,我亲自陪他们上京,难道这也有错吗?居然提到谋反这个字眼,太令我伤心了。”

范纯粹把地图扔到地下,面容愫怒的回答:“你知道吗,先皇已薨,端王继位,朝廷新立,正在惶惶不安,你两路大军向汴梁进发,有何图谋?”

赵兴愣了一下,缓缓的站起身来,翻手摘下官帽,取下官帽上两根乌翅,旁边的帅范也有样学样,等这二人收拾完毕,赵兴下令:“The King is Dead,Long Live the King!——传令下去,全军摘盔缨,去官翅,举哀。”

赵兴在这里说了一句著名的英文,中文意为“国王死了,国王万岁”,更准确的翻译方式为:“旧王已死,新王万岁”。

与此同时,这句话还有另一层意思:“改朝换代了”。

范纯粹不知道赵兴念叨的那句藩语是什么,他看见赵兴的举动,轻轻松了口气,说:“原来你们还不知道,朝廷突遭变故,朝贡的事情已经停了,新皇尚未任命山陵使,已抵达扬州那帮贡使尚滞留扬州……”

帅范摇头:“不好,我广南两支水师都停留在外面,长久滞留,广东空虚,恐生变故,请大人立刻上奏朝廷,要求我广东水师其中一支回航,或者大人,或者陈不群。”

赵兴这头居然主动要求撤军,范纯粹喘了一口气,只觉得浑身酸软,他坐倒在甲板上,大骂:“赵离人,看到老夫跑的一头汗,居然不拿把椅子来,快来搀扶老夫,冬天容易着凉,给老夫拿件狐裘来。”

赵兴连忙招呼士兵上前搀扶范纯粹,又吩咐左右烧热水,给范纯粹沐浴,范老大人泡了个热水澡,等他重新出舱,发现停留在江面的广南水师已经齐齐摘掉了帽缨,头盔上裹上了白布。

赵兴与那个大个子还在窃窃私语,见到范纯粹,立刻拱手:“范老大人,请回报朝廷,我广南水师两艘战船在流北水河搁浅,暂时无法挪动。而扬州那支水师已滞留多日,原本我以为他们已经回到了广东,如今因为朝廷变故,他们滞留扬州导致我广州空虚,请朝廷立刻下令,准许他们返回广东。”

范纯粹斜着眼睛说:“恐怕,还需要加上你的军令,才能调动这支水军南下。”

赵兴脸不红,心不跳的回答:“当然,我组建的水师,如果连我也指挥不动,那还能成吗——朝廷现在还没有免去我的官吧,所以我来指挥这支水师,天经地义。”

范纯粹随手递过来两份圣旨,接着说:“新皇下令大赦天下,也包括你的老师坡公,圣旨已命令坡公担任礼部侍郎,恰好你在这,便把这份圣旨带回广东。”

赵兴笑了,他意味深长的接过那份圣旨,慢悠悠的补充:“我的军队正在想办法抢救搁浅的战船——原来流北水河的水位并不深,在入海口的时候,因为海水倒灌,加上潞水依旧流入这段河口,让我们错误的判断了黄河水深,结果到了顺保寨(霸州附近),有两艘战船搁浅,故此前进不得。原本我们准备用小船接应,把朝贡使送入京城……”

范纯粹截断赵兴的话:“若不是你的战船搁浅,恐怕你的战船出现在相国寺码头,朝廷也不会知道的。”

赵兴干笑一声:“哪里,我出发前已经向朝廷发送了公文,我是履行了正常手续的。”

范纯粹抖了抖身上的狐裘,不屑一顾的回答:“得了吧,我还不知道你的手段,你给朝廷的那份申报,现在估计还慢悠悠的在广东晃荡,它要是能进入荆湖,我就算看错了你。”

这话说完,范纯粹厉声下令:“立刻命令你的船队退出黄河,在河口待命。”

范纯粹说这话的时候,手指着那两份圣旨,赵兴居然看都没看那份圣旨,只是摇着头,回答:“范大人,你这个要求我做不到,我的士兵正在想办法拯救那两艘搁浅的船只,我估计必须等到下个月大潮的时候,战船才能重新浮起,但我恐怕,下月大潮,黄河也结冰了。那么我将不得不放弃这两艘战船。

可是,这战船上的大炮要卸走,还有一些桅杆舷索等机密部件,不能留在冰面上让辽国人得去了,所以,我必须留下一队人马在附近监控战船,一边做最后拯救,一边拆卸站船上的重要部件,最后,万不得已,我会把这艘战船彻底炸毁……可惜了,造这样一艘大船来,需要三万金币。”

范纯粹眉毛跳了一跳:“三万金币,值三十万贯钱,你广东可真富裕,忘了告诉你,老夫已经重回京兆府,你船上那些人就是我的军队了吧……老夫不跟你客气,就在这里拜领了。”

赵兴没有表示,帅范无所顾忌,插嘴阻止:“老大人,我们还需要这支军队,两艘搁浅的大船需要他们守卫,再说,章老大人送来环庆强人四千,说好了其中一千人归我广东,老大人最多带走三千人,怎么能一点不给我们留呢?”

范纯粹一撅虎子:“你是帅范帅子廉吧,老夫在环庆见过你,还有一个万俟咏,你等俩人算是赵离人的哼哈二将,你现在也是知州衔了么——老夫做知州的时候,你还没生下呐,芝麻小官,一边去。”

帅范也不怒,笑嘻嘻的躬了个身,退出船舱,范纯粹敲打着桌子,指点着桌上的两份圣旨,提醒赵兴,赵兴慢悠悠的回答:“刚才,范老大人沐浴的时候,我已经检点了圣旨,上面盖得是太后的玺印。”

范纯粹点了点头,转移话题:“如今天气越来越冷,你怎么不移到顺保寨,还要待在船上。老夫老了,在这船上晃悠的头晕,不如我们同去顺保寨安置。”

赵兴依旧慢条斯理的说:“我护送朝贡使入朝,非奉令,不敢登陆。”

范纯粹站起身来:“老夫不跟你纠缠,我是要登岸的……对了,把这里的兵先给我派五百,老夫预先熟悉一下他们,以便回环庆好指挥。”

赵兴不慌不忙:“我的兵可都是满额的,范老大人要五百人,恰好一个指挥,我就给你调一个指挥,可好?”

范纯粹满意的回答:“很好,早听说你训练的士兵如同虎狼,在福建的时候,五十名正兵就扫荡的吕家兄弟叫苦连天,有这五百人,打十个吕惠卿也够了。老夫预先享受一下。”

范纯粹在一个指挥的士兵护送下登岸,到了顺保寨门口,他却不进寨们,招手唤过一名军官的士兵,询问:“你知道老夫是谁吗?”

那名军官恭敬的点点头,抬手行了一个非常妖异的举手式军礼,范纯粹皱了一下眉头,却没在军礼问题上纠缠,继续说:“老夫也瞧着你眼熟,定是在环庆见过,你带一个都的士兵立刻回京城,老夫给你一个信物,你入宫去报个口信,就说广南转运使赵大人在等一个人的消息。”

那名士兵犹豫一下,又问:“老大人,就这一句话?”

范纯粹点头:“就这一句话,宫里的人听到后,自然能懂。”

第二百七十五章 京师汴梁被孤立了

范纯粹在哪里布置,与此同时,赵兴目视着范老夫子离开后,心中纳闷的问身边的帅范:“奇怪,我对付吕氏兄弟的事情,范老大人也知道了,福建的消息能传递这么快吗?”

帅范盯着江中的战船,随口回答:“这不奇怪,范老大人知道那事,说明范老大人心中对他调离京兆也是一肚子怨气,故此紧紧盯着吕惠卿,时刻注意着他的动态,准备抓住他的错处……唯有如此,才能解释范老大人如此快地知道吕氏兄弟的事情。

我不奇怪这点,但我很奇怪,范老大人怎会这么快出现在这里——遍观整个皇宋,能制约我们这支军队的唯有范老大人,朝廷怎么那么快就把这位老大人翻出来了。”

赵兴不甘心的回答:“是呀,范老大人贬居,怎么朝廷把他翻出来的如此快。……这次事情真是意外连着意外,太多的意外让我们困在了这里。想起来,真令人愤愤不平——原来好人不长命,坏人乐逍遥,真是天理么。”

帅范也皱着眉头回答:“说实话,我们的军舰陷在这里才是最大的意外,其余的意外都是伴生品。大人向来做事严谨,一定决定做了,总是以环扣一环,逼的对手喘不过气来,这次,怎么在这紧要关头,反闹出这么大的失误。”

赵兴跺着脚,懊恼地摊开手:“信息传递不灵啊,我能有什么办法——当我们的军舰抵达杭州时,我看最新的邸报上,登载着流北水河重新恢复流水,且大水冲毁了无数良田的消息。邸报上还说,朝廷为此惩处了一批人。

当时我还沾沾自喜,以为是这几年陕西大量种苹果树,使得生态环境恢复了。这可是我的功劳。所以我打算来这条河上,欣赏一下自己的壮举,没想到,现如今,浩渺的黄河竟成了一条小渠沟;没想到,朝廷的邸报里数字如此不精确……这次,我可真是在阴沟里翻船了,这条阴沟居然被称作‘黄河’,没天理。”

“范老大人呢?他不应该出现这里,难道冥冥之中真有巧合?”帅范郁闷的念叨。

“不是巧合——”赵兴随手递来一份邸报:“我刚才已经想通了,瞧这段——‘庚子,夏国差使副令能嵬名济等诣阙,进上誓表谢恩,及进奉御马。诏依例回赐银器,衣着,各五百匹两;辛丑,辽国遣使临海军节度使耶律应,副使中大夫,守秘书少监,充干文阁待制王衡,来贺天宁节;蕃官、皇城使、果州防御使李蔺氊纳支——赠客省使;皇城使、贺州刺史李世恭——赠引进使;雄州防御使、西京左藏库副使乌当,供备库副使色明魏钊——并赠客省使’……

这说明,上京朝贡的人不止我们一拨,各地的蕃官与番邦小王都在上京朝贡,先帝(哲宗)这次活动规模很大,我们只是其中的一路而已。而范纯粹出现在这里,很可能也是护送某个藩王入京的,唯今,就是不知道京城里还有谁?”

“人算不如天算啊”,帅范哀叹:“我也想通了,即使我们从扬州登陆,或者从登州登陆,大军从陆地上走,每过一个县都要受地方官的约束,唯一的捷径就是从黄河直入汴梁。可惜,这年头消息传递的实在太慢,我们时间紧迫,竟没有发现黄河变成了这番模样。没想到啊,没想到……

咦,黄河天险原本是我们的天然防线,现在黄河水干了,流北水河成了一个小河沟,胡人是不是可以骑马渡江?”

说到这,帅范的脸色变了,他嗖的站起身来,嘶声下令:“警戒,传令全军立刻警戒。”

赵兴吱的一声,耻笑的说:“等你想到这里,黄花菜也老了……”

赵兴指点着那份邸报,张了张嘴,舱门口突然响起一阵叩击声,帅范的神经正处于高度紧张,他被敲门声吓了一跳,立刻窜到门边,拉开了大门。

门外进来一名军士,他躬身向帅范行礼:“帅监司,范老大人派出一个都的士兵赶往京城,带去了一个口信,说赵大人在等一个人的消息。”

赵兴点点头,漫不经心的回答:“很好,告诉那名士兵,他及时报告的行为很令我赏识,但他们已经归属范老大人了,今后,无需向我汇报。”

报讯的军士躬身退下,帅范接着问:“你刚才想说什么?”

赵兴回答:“邸报上还有一条消息,辽南院大王耶律鄂嘉去世,现在,我们面对的这片辽国土地正处于群龙无首状态。”

帅范一瞪眼睛:“那岂不是更危险?!以前南院大王在,我们遇到辽兵的劫掠还可以找人投诉,现在耶律鄂嘉死了,我们再遇到辽兵抢劫,连哭诉的地方都没有……不行,大人,我认为需要将我们的战船退出河道,只留下两三艘监控搁浅船只,还要下令,必要时允许士兵开枪还击。”

帅范这番话,若有别人听见,必定会认为赵兴所谓的“船只搁浅”只是个借口,因为在帅范的话里,似乎赵兴可以随时将船撤出流北水河,赵兴对帅范的说法竟然没反对,他点头称善,答:“你去办吧!”

就在这一时刻,真定府内,前任枢密使、现在的真定府留守韩忠彦接获命令,要求他立即上京。韩忠彦闻报而喜,马上命令仆人拿来一套新衣服,高兴的对家人说:“我今日要为大宋涤除洒扫。”

心情急迫的韩忠彦一点没耽搁,换上新衣服就带领家人出门,家人抬着轿子向京城飞奔,韩忠彦直嫌轿子缓慢,一路上频频催促轿夫加快脚步。一个时辰后,轿夫力尽,韩忠彦不耐烦的跳下轿子,迈开大步在大路上奔跑。老管家韩忠在一旁直劝解:“官人,欲速则不达,请官人上轿,缓缓而行——总得注意一下官场体面。”

韩忠彦站在路边,喘着气跺脚:“急!甚急!新皇登位,气象更新,我若不先入为主,万一陛下听了奸人蛊惑,那什么机会都没有了。”

正说着,路边一队马车引起了韩忠彦的注意,他一看清马车上悬挂的旗帜,立刻大喜,不顾礼仪的冲上前去,一把揪住商队首领,急急的大喊:“老夫韩忠彦,乃新任吏部尚书、门下侍郎(副宰相),老夫此去是为你家大人打扫朝堂,现在为缺一副车马,快快给老夫腾出一辆车马。”

那名商队首领一听,立刻命令从人腾出马车,伙计们有点舍不得,商队首领立刻吩咐:“把马车上的货物全部扔下,扔在路边任人拾取,给我把马车腾出来——国事当前,何惜这点腌臜物,家主面前自有我去解释。”

韩忠彦没等多久就获得一辆完好的马车,他跳上马车,一边催促车夫赶路,一边感慨:“赵离人手下,连一个伙计都知道大局,难怪和盛轩的买卖越做越大。”

那商队首领仅仅腾出一辆马车,还不能够让韩忠彦惊讶,他还将整支商队的货物都扔在路边,半支商队护送着韩忠彦奔往京城,另半支商队在韩忠彦走后,立刻调转方向奔向顺保寨。

此刻,京城。

自范纯粹领命出了京城后,章惇就一直闷闷不乐,在朝堂上也显得沉默寡言,憋了几日,他的儿子章援、章持忍不住询问父亲:“嫡父,你认为赵离人叛乱了吗?”

章惇摇头:“天下人皆可叛乱,赵离人绝不可叛。”

章援马上又问:“如此,嫡父为何揪然不乐——赵离人与我等一向关系密切,他响应嫡父招呼,领兵护送贡使来京城,岂不正好可以让嫡父得遂平生之志。”

章援说的是,章惇在继嗣问题上站错了立场,正处于尴尬时期,新皇帝与宫中的那位向太后都在等下刀子的机会,这时候,他们的亲信赵离人带领一个曾经灭国的大军进入京城,章惇不正好借赵离人的军队威胁京城的反对派,重新把持朝堂。

章惇神色黯然的摇摇头:“你们不知道,赵离人这次是来杀我的——我知道他心中一直藏着股怨气,原本我以为还能将此人掌控于股掌,但我今日才知道:在赵离人心中,恨不得我死。”

章援诧异的问:“嫡父,人皆说赵贤弟是章党,是我们的铁杆。此前他再三推脱,不愿召请朝贡使入京,不是嫡父去私信他才肯了吗?如今他两路进发,难道不是嫡父的主张?”

章惇阴着脸,恨恨的说:“正是他两路进发,才让我看出了他的本性。赵离人这个人善忍,你看他在环庆、在大理之战,还有他与吐蕃人交手的过程,就知道这个人非常擅于利用天地草木人心,将这些化作自己的势,不动手则以,一旦动手,那是威如泰山压顶,不容人有半丝反抗之心。

你看他的布置:先是,广南水师进入长江,隔断江面,当时我还有点纳闷,怎么他们需要那么久。我大宋南北信息都不同了?!等到赵离人出现在流北水河,我知道了——援儿,你们没在枢密院干过,不懂军事,我却知道现在的形势。

赵离人来自何处:黄州。黄州程族在淮南一带势力根深蒂固,而广南水师又出现在扬州,封锁了江面;长江出海口杭州又是他的根据地。你瞧,黄州、扬州、杭州,这三个点已经把整段长江控制了。而黄州以西又是怎么个情景,荆湖南北路的谢麟与他好的同穿一条裤子,福建又在他的掌中,如此一来,整个长江以南都不会对赵离人的作为发出半声异议。

那么,长江以北又怎么样?他带来的是朱雀军,这支军队出身陕西,所以,陕西我们指望不上了。吕惠卿虽然身在陕西,估计他现在也不敢呻吟过大,唯恐被赵离人发现、找到并遭杀戮……唉,我早知道吕惠卿是个贪婪的懦夫,胆子既小,又不愿干没回扣的事情,指望他站出来跟赵离人相抗,那是笑话。早知如此,我何必为他得罪赵老虎呢?

如今,长江以南,陕西以西,我们都指望不上了,环顾整个大宋,我们能凭仗的唯有京城,出了京城,我们连京东的密州也指望不上……但现在,京城里风云突变,我们反而最难把握京中的局势。

当此时也,赵离人虽是为父所招来,为父却发现,环顾左右,最孤立无援的也就是我了,而赵离人是个‘得势不容人’的狠人,岂会在这个时候给为父好脸看?说起来,为父曾经琢磨过他,也收拾过他的老师与师兄,赵离人此时不借机发难,他就不是赵老虎了。”

章持比较稳重,他插嘴补充:“此时此刻,因赵离人是父亲招来的,他只要稍有异动,账都要算到父亲的头上,恐怕……”

章援也明白过来了,他接着补充:“恐怕这就是赵离人想利用的势,他两路大军齐发,隔绝了京城一切联系。在这种情况下,父亲的地位极为敏感,不管哪一派别得势,不管他们是不是要提防赵离人,父亲都要避嫌。而一旦父亲离开相位,哪怕离开一天两天,即便赵离人不落井下石,京城里的大臣们……”

章援说到这,不寒而栗,章惇苦笑着补充:“赵离人一向自诩‘守规矩’,他以尊师享誉广东,又一向对为我尊重。这次,他造成这种情势,为父不得不回避,然,现在朝中的形势,为父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一旦退下来,恐怕我等,要死无葬生之地矣。”

章惇跟孩子们分析完现状,不久,宫中派人过来请他入宫,章惇默默无语的上了轿子,在家人忐忑的目光下,向皇宫走去。边走边伤心,伤心自己的门前冷清。

能在京城混的官员都是人精,章惇在拥立的事情上跟太后与新皇唱了对台戏,传说中他的亲信又带领两路大军合围汴梁,这时候谁也不敢惹麻烦,原本人来人往的章惇府,刹那之间就变的门口罗雀。

章惇入宫后,发现曾布早已经守在那里,大殿上还多了几个人,其中就有昔日苏轼的小史,端王潜邸的伴当高俅。高俅本不该出现在大殿上,因为他不是大宋正式官员,但此刻别人都不提,章惇也没心思发难。

向太后看到章惇来,开口说话:“章卿,刚才范纯粹已经传来消息,他一到顺保寨,便接管了朱雀军五百人。期间,赵离人毫无阻拦。”

章惇接着问:“情势如何?”

向太后把范纯粹传回来的消息复述一遍,而后继续补充:“范纯粹以为,赵离人确实没有谋反之心,看模样,或许真是送朝贡使入京的。”

章惇皱了一下眉头,还没有说话,老好人曾布赶紧插话补充,半是提醒,半是暗示:“当此敏感时刻,我等也最好如此认为,唯有赞同范纯粹的说法,才可以稳重赵离人,稳住当今情势。”

向太后马上补充:“哀家已传令,调河东路禁军入京拱卫,名义上是祝贺新皇登基,特地入京赞礼表演。章卿以为,我们现在还可调动哪里的禁军?”

小皇帝在宝座上一言不发,章惇看了小皇帝一眼,摇头:“臣以为,河东路禁军不能动。即便他们来了,也不是朱雀军的对手,赵离人昔日带十几个侍卫敢于迎战吐蕃三万军队,现如今他带来了四千人,扬州还停着一支力压南洋的水师。当此时也,朝廷调兵入京,不如安稳不动——臣以为,范纯粹既然送信回来,一定还有一句重要的话。”

章惇说完,面色凄厉,盯着向太后,向太后回避了章惇的目光,躲闪的回答:“范纯粹说赵离人在等一个人消息。”

章惇冲宝座上一言不发的小皇帝拱拱手,说:“请陛下下旨,派出宣慰使宣慰朱雀军。”

向太后也早明白,这其间的关键人物是小皇帝赵佶,只是她不愿撕破脸皮,章惇不管不顾揭开真相,向太后只好尴尬的轻咳一声,扭脸问曾布:“何人可去宣慰?”

宝座上一直不吭气的小皇帝闷闷的说了一句:“驸马都尉张敦礼。”

曾布不愿皇帝为难,马上又补充:“大阁童贯也可同去,还有,昔日元丰科,赵离人同年、探花徐知锡正在翰林院,也可以同往。”

章惇摇头:“这些人分量都不够,还需一位重臣。”

“急报”,一名小太监一路吆喝的闯入大殿,气喘吁吁的说:“急报,大名府高遵惠急报。”

向太后连忙吆喝:“呈上来,把奏章呈上来。”

向太后看完奏章,面色焦灼,连忙将奏章递给曾布,章惇伸手想中途拦截,犹豫了一下,便任由曾布接到手里,曾布展开奏章一看,急问章惇:“章相,高遵惠声言自己病躯沉重,实在支撑不下去了,请朝廷派人去辅助,章相以为何人可替?”

章惇手足无措,一时之间实在想不出替换的人,曾布马上又说:“真定府韩忠彦正在赶来,如此以来,真定府也空了,必须尽快派个人接替韩忠彦。”

章惇想了半天,脱口而出:“张商英可!”

向太后一摆手,正想答应下来,眼角瞥见小皇帝微微摇头,她连忙把嘴边的话咽下去,改口说:“卿且退,且容思之。”

章惇厉声说:“情势紧急,岂容迟疑。”

曾布大声阻止:“章惇,听圣人与陛下的。”

章惇默然告退,等他走出政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