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太平广记-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汉武帝惊讶地问:“您是谁?”
那仙人回答说:“我是中山郡人卫叔卿。”
武帝说:“你如果真是中山郡人,那你就是我的臣民了,可以到我跟前来说话。”
卫叔卿本来听说汉武帝喜好修道才来拜见,以为武帝看见他以后会对他特别优待尊重。如今一见面汉武帝就摆出君王见臣子的架子,心里大失所望,就不再应声。接着就忽然消失了。
汉武帝挺后悔,就派了个使者叫梁伯的到中山郡,到处寻访卫叔卿,没找到。只找到了卫叔卿的儿子叫卫度世,使者就把卫度世带回来见武帝。
武帝问他:“你父亲现在什么地方?”
卫度世说:“我父亲从少年时就好修道求仙。曾服丹、石之类的药希望能超世登仙,他从来不过问世间的事,离家出去,已经四十多年了。他曾说过,将来要进太华山去修炼。”
武帝就又派了使者和卫度世一起到华山去找卫叔卿。
到了山下打算往山上爬,一看山上有大火没法上去。等了几十天大火也不熄灭。卫度世说:“我父亲大概是不愿带你一起上山,才兴起这大火的吧。”
于是卫度世就斋戒祈祷后独自上山去。还没走到山顶,在一座悬崖的下面看见了他的父亲卫叔卿,正和几个人坐在山石上下围棋。只见他头顶紫色的云霞缭绕不绝,坐的是玉石做的床,还有几个仙童打着伞盖执着符节站在他身后。
卫度世向着父亲恭敬地叩拜。
卫叔卿问道:“你来作什么?”
度世说:“皇上前些日子和您见面太仓促,没能和您好好谈谈,所以派了使者梁伯跟了我一块来找您。皇上希望能再见您一面。”
卫叔卿说:“上次是天帝派我去的,为了警告武帝人间要有大灾难,告诉他大灾来临的时间和消灾的办法,好使他的国运能够延长一些。没想到这个家伙十分傲慢自负,根本不懂得道学的真谛。反而对我摆起皇帝的架子让我向他称臣。我不想告诉他了,所以才离去。现在我要去和中黄太乙神一同校定天界的历法,我不会再去见他了!”
度世又问道:“不知道和您坐在一起的都是谁呢?”
卫叔卿说:“他们是洪崖先生、许由、巢父、飞黄子、王子晋和薛容。现在人间将要大乱,天下无人治理,以后几百年中阴阳五行中的土和金都将衰亡,人间一片混乱。你回去以后,可以取出我藏在屋子西北角大柱子下的玉匣,匣里有天神写在绢上的经文,你按上面写的药方服药,一年后就可以驾云飞行。成仙后还到这里来找我。这些事回去后也不必对皇帝说。”
于是度世拜别了父亲,下山后见到使者梁伯,什么也没告诉他。
但梁伯心想度世上山后一定有所收获,就向度世磕头,请求把道术传给他。
度世和梁伯一同来华山时,见梁伯为人忠厚诚实,就把见到父亲的情形告诉了他。梁伯虽然从度世那里知道了一些道术,但不知道柱子下面埋着神仙药方的事。
后来度世从家中柱子下挖出了玉匣,匣中封存着服后可以飞升成仙的神香,就取出来服用。原来这神香就是五彩的云母石,于是就配了药吃下去,也让梁伯吃了。后来两个人一同成仙飞升而去。度世把那仙方留给了他的儿子,世上也有不少人得到过那个仙方。


张楷
张楷字公超,有道术,居华山谷中。能为五里雾。有玉诀金匮之学,坐在立亡之道。人学其术者,填门如市,故云雾市。今华山有张超谷焉。(出《仙传拾遗》)
【译文】
张楷字公超,会道家的方术,住在西岳华山里。张楷能作法兴起五里大雾,还懂得治病的医道和“坐在立亡”的法术。向他学习道术的人使他的门庭若市,人们称他的府宅为“雾市”,因为他家的周围常有他兴起的雾气笼罩着。现在华山还有一条山谷以他的名字命名,叫作“张公超谷”。


阳翁伯
阳翁伯者,卢龙人也,事亲以孝。葬父母于无终山,山高八十里,其上无水。翁伯庐于墓侧,昼夜号恸,神明感之,出泉于其墓侧。因引水就官道,以济行人。尝有饮马者,以白石一升与之,令翁伯种之,当生美玉。果生白璧,长二尺者数双。一日,忽有青童乘虚而至,引翁伯至海上仙山,谒群仙。曰:“此种玉阳翁伯也。”一仙人曰:“汝以孝于亲,神真所感,昔以玉种与之,汝果能种之。汝当夫妇俱仙,今此宫即汝他日所居也。天帝将巡省于此,开礼玉十班,汝可致之。”言讫,使仙童与俱还。翁伯以礼玉十班,以授仙童。北平徐氏有女,翁伯欲求婚。徐氏谓媒者曰:“得白璧一双可矣。”翁伯以白璧五双,遂婿徐氏。数年,云龙下迎,夫妇俱升天。今谓其所居为玉田坊。翁伯仙去后,子孙立大石柱于田中,以纪其事。(出《仙传拾遗》)
【译文】
    阳翁伯是卢龙人,对双亲特别孝敬。父母死后埋葬在无终山,山有八十里高,上面没有水。阳翁伯在父母的坟旁盖了一间房守灵,白天黑夜的痛哭,感动了天神,天神在坟墓旁开出一条清泉。他就把水引向官道,供行人取用。有一次,有一个来泉边饮马的人送给阳翁伯一升白石子儿,让他种在地里,就会生出白玉来。阳翁伯把石子儿种下以后,果然生出白玉石,其中二尺长的白璧就有好几双。有一天,忽然有一个天界的仙童凌空而降,带领阳翁伯来到海上仙山,让他拜见群仙。并介绍说:“这就是种玉的阳翁伯。”这时一位仙人说:“你对待父母十分孝顺,感动了天神,把玉石的种子给了你,你果然种出了玉。你和你的妻子都应该成仙,现在这个宫就是你以后居住的地方。今后天帝会到这儿巡游视察,把十块玉作为礼物,你可以把它献给天帝。”说罢,让那仙童送阳翁伯回去。阳翁伯就把十块玉送给仙童。北平徐氏有个女儿,阳翁伯想向她求婚,让人去向徐氏说媒。徐氏对媒人说:“让翁伯给我一对白璧作聘礼就可以了。”翁伯给了徐氏五对白璧,就娶了徐氏的女儿。过了几年,云中有龙降下来,阳翁伯夫妻就乘龙升天了。现在人们还把他们的屋宅叫“玉田坊”。阳翁伯成仙以后,他的子孙在田中立了个大石柱子记录他成仙的事。



卷第五 神仙五
王次仲 墨子 刘政 孙博 天门子  玉子 茅濛 沈羲 陈安世


王次仲
王次仲者,古之神仙也。当周末战国之时,合纵连衡之际,居大夏小夏山。以为世之篆文,功多而用寡,难以速就。四海多事,笔扎所先。乃变篆籀之体为隶书。始皇既定天下,以其功利于人,征之入秦,不至。复命使召之,敕使者曰:“吾削平六合,一统天下,孰敢不宾者!次仲一书生而逆天子之命,若不起,当杀之,持其首来,以正风俗,无肆其悍慢也。”诏使至山致命,次仲化为大鸟,振翼而飞。使者惊拜曰:“无以复命,亦恐见杀,惟神人悯之。”鸟徘徊空中,故堕三翮,使者得之以进。始皇素好神仙之道,闻其变化,颇有悔恨。今谓之落翮山,在幽州界,乡里祠之不绝。(出《仙传拾遗》)
【译文】
王次仲是古时的神仙。那时正是周朝末年战国时代,各国正互相纷争征伐,策士们到处游说“合纵连横”策略的时候,王次仲正住在大夏山小夏山中。他认为当时通行的篆体字,写起来很费事而用处不广,而且人们很难在短时期内学会使用篆字。现在天下这么纷乱,事情繁杂,文字的普及是很重要的。王次仲就把篆体、籀体字变化成隶书,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认为王次仲改革文字为统一大业立下了功勋,就请他到秦国来作官,但王次仲拒绝了。秦始皇很生气,又派了使者去传诏让王次仲入秦,并对使者说:“我征服了各诸侯国,统一了天下,谁敢不臣服我!王次仲不过是一个书生,竟敢违抗天子的圣命,何等狂妄。这次你去召他,他如果再不来,就杀掉他,提他的头来见我,以正法纪,让他这种人再不敢傲慢抗上!”使者到了山里见到王次仲,宣示了秦始皇的诏命,王次仲立刻变成一只大鸟振翅飞去。使者又惊又怕跪在地上不住的磕头哀求说,“您这样作,叫我怎么回去向皇上交差啊,皇上非杀了我不可。请大仙可怜可怜我吧!”那大鸟在空中盘旋了半天,故意落下三根翎毛,使者只好拿着这三支羽毛回去向秦始皇复命。秦始皇向来爱好修道求仙的事,听使者说王次仲已经变成了神仙,挺悔恨的。王次仲变大鸟的地方叫“落翮山”,在现在的河北(古幽州),老百姓一直在祭祀他。


墨子
墨子者,名翟,宋人也,仕宋为大夫。外治经典,内修道术,著书十篇,号为墨子。
世多学者,与儒家分途,务尚俭约,颇毁孔子。
有公输般者,为楚造云梯之械以攻宋。墨子闻之,往诣楚。脚坏,裂裳裹足,七日七夜到。见公输般而说之曰:“子为云梯以攻宋,宋何罪之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公输般曰:“吾不可以已,言于王矣。”
墨子见王曰:“于今有人,舍其文轩,邻有一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梁肉,邻有糟糠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也?”
王曰:“若然也,必有狂疾。”
翟曰:“楚有云梦之麋鹿,江汉之鱼龟,为天下富,宋无雉兔鲋鱼,犹梁肉与糟糠也。楚有杞梓豫章,宋无数丈之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闻大王更议攻宋,有与此同。”
王曰:“善哉,然公输盘已为云梯,谓必取宋。”于是见公输般。
墨子解带为城,以幞为械,公输般乃设攻城之机。九变而墨子九拒之,公输之攻城械尽,而墨子之守有余也。公输般曰:“吾知所以攻子矣,吾不言。”墨子曰:“吾知子所以攻我,我亦不言。”
王问其故。
墨子曰:“公输之意,不过杀臣,谓宋莫能守耳。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早已操臣守御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楚乃止,不复攻宋。
墨子年八十有二,乃叹曰:“世事已可知,荣位非常保,将委流俗,以从赤松子游耳。”乃入周狄山,精思道法,想像神仙。于是数闻左右山间,有诵书声者,墨子卧后,又有人来,以衣覆足。墨子乃伺之,忽见一人,乃起问之曰:“君岂非山岳之灵气乎,将度世之神仙乎?愿且少留,诲以道要。”
神人曰:“知子有志好道,故来相候。子欲何求?”
墨子曰:“愿得长生,与天地相毕耳。”
于是神人授以素书,朱英丸方,道灵教戒,五行变化,凡二十五篇,告墨子曰:“子有仙骨,又聪明,得此便成,不复须师。”墨子拜受合作,遂得其验,乃撰集其要,以为《五行记》。乃得地仙,隐居以避战国。
至汉武帝时,遣使者杨违,束帛加璧,以聘墨子,墨子不出。视其颜色,常如五十许人。周游五岳,不止一处。(出《神仙传》)
【译文】
墨子名叫翟,是战国时代宋国人,任宋国的大夫。他平时编撰著述经学典籍,更勤于道家方术的修炼,曾著了十篇文章,号称墨子。世上很多人学习他的理论,他的论点和孔、孟的儒家分歧很大,提倡勤俭节约,对孔子的学说提出不少批评。
有位能工巧匠公输般为楚国造了攻城用的云梯,帮助楚国攻宋国。墨子听说后就急忙往楚国赶,路上脚磨破了,就把衣裳撕下来包上脚,七天七夜终于到了楚国。墨子见了公输般后劝说道:“你为楚国造了云梯攻打宋国,宋国有什么罪过呢?楚国土地广阔肥沃,宋国的老百姓却没有足够的地种,索取宋国的不足去增加富裕的楚国,这是不聪明的作法。宋国没有罪你却要去攻打它,这是不仁义的作法。你明明知道这种作法不对而不去向楚王劝告和他争辩,这是你对楚王不忠诚。争辩了却没有收效,说明你的态度还不坚定,没有很强的说服力。”
公输般说,“攻宋的事已经定了,由不得我,我已经对楚王说过同意他攻宋的话,我没法改口了。”
墨子就直接去见楚王,对楚王说:“现在有这么一个人,扔掉自己华丽的马车却要去偷邻居的一辆破车;放着自己的锦锻袍服不穿,却要去盗取邻居一件短衫;放着自己家的鱼肉不吃,却要去偷邻居的粗糠野菜,大王您说这是个什么人呢?”
楚王说,“要真有这么个人,我看他一定是个疯子。”
墨子说:“楚国有湖北湖南云梦泽盛产的麋鹿,有长江汉水盛产的鱼、龟,是天下最富足的国家。而宋国连山鸡、鲋鱼和野兔都没有,这就像把鱼肉和糠菜相比一样。楚国盛产杞树、桑树、梓树和豫章树,而宋国连几丈高的树都没有,这就像锦锻袍服和短衫相比一样。我听说大王打算攻打宋国,这不和您说的那个疯子一样了吗?”
楚王说:“你说得很好。但是公输般已经为我造好了云梯,他说一定能攻下宋国。”
于是墨子又要求公输般来见。墨子解下自己的衣带放在桌上假设是宋国的都城,又摘下头巾假设是宋国守城的士兵和武器,公输般就摆布他攻城的武器和战术。公输般攻城的战术变化了九次,都被墨子挡住了。公输般攻城的武器战法都用尽了,而墨子防守的策略还绰绰有余。
公输般说:“现在我已经知道怎么攻破你了,但是我不说。”墨子说:“我也知道你将用什么方法攻我,我也不说。”楚王问是怎么回事,墨子说,“公输般的意思是只要杀了我,宋国就守不住了。然而他不知道,我的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早就带着我布置的守城武器和战术在宋国都城上等待楚国的进攻呢。就是把我杀了,宋国的防御武器和战术仍然存在,楚国也不可能取胜!”楚王只好改弦易辙,不再攻打宋国。
墨子活到八十二岁那一年,自己感叹地说:“世间的事我已经全经历过,也全知道了,一个人的福禄、荣誉和官位不是永远不变的,我已看透了世间的一切,将离开纷杂的尘世,去追随能吞云吐雾呼石成羊的神仙赤松子漫游去了!”
后来墨子就进了周狄山,专心致志于道术的修炼,一心想得道成仙。他经常听到有读书的声音,有一次他睡下以后,有一个人到他跟前来,脱下衣服替他盖上脚。墨子就偷偷看,发现身边有一个人,就立刻起来问那人:“您是不是这山岳中的神灵,特意来超度我成仙的呢?如果是,那就请您等一会儿,对我教诲传授一些修道的诀窍吧!”
那位神仙说:“我知道你诚心修道,所以特地来见你。你有什么要求呢?”
墨子说:“我想长生不老,寿命和天地相同。”于是那位神仙就授给他写着修道要诀的绢书和用朱草的花配制药丸的秘方,以及道教的法则戒律和阴阳五行变化的经书,一共二十五篇,并对墨子说:“你本来就有仙风道骨,又聪慧通灵,得到我给你的这些东西后就能成仙,不需要再拜师学道了。”
墨子拜谢接受了神仙的授予并按经卷上的要求去作,得到了具体的验证,就根据体会把那二十五篇经卷的要点编撰成书,书名叫“五行记”。墨子修成了地上的神仙,隐居起来避开了战国时代的纷争混乱。
汉武帝时,皇帝刘彻派了杨违作使者,带着白玉和锦缎去聘请墨子,墨子坚拒不出山。使者看墨子的容颜,仍然像五十来岁的人。


刘政
刘政者,沛人也。高才博物,学无不览。以为世之荣贵,乃须臾耳,不如学道,可得长生。乃绝进趋之路,求养生之术。勤寻异闻,不远千里。苟有胜己,虽奴客必师事之。复治墨子五行记,兼服朱英丸,年百八十余岁,色如童子。能变化隐形,以一人分作百人,百人作千人,千人作万人。又能隐三军之众,使成一丛林木,亦能使成鸟兽;试取他人器物,易置其处,人不知觉。又能种五果,立使华实可食。坐致行厨,饭膳俱数百人。又能吹气为风,飞砂扬石。以手指屋宇山陵壶器,便欲颓坏;复指之,即还如故。又能化生美女之形,及作水火。又能一日之中,行数千里。能嘘水兴云,奋手起雾,聚土成山,刺地成渊。能忽老忽少,乍大乍小,入水不沾,步行水上,召江海中鱼鳖蛟龙鼋鼍,即皆登岸。又口吐五色之气,方广十里,直上连天,又能跃上。下去地数百丈。后去不知所在。(出《神仙传》)
【译文】
刘政是江苏沛县人,才华横溢,博古通今。他认为世上的荣华富贵都如过眼烟云,不如去学道,可以得到长生不老。于是他就自己断绝了求官的门路,求索研究养生修炼的方木。只要听到奇异的传说,就不远千里去了解。只要遇到比自己强的人,那怕他是奴仆门客,也要拜为自己的老师向他们求教。他按照墨子的《五行记》去修身养性,还经常服用灵丹秘方“朱英丸”,活到一百八十多岁时容貌还像个少年人。他修炼得能变化和隐身,能把自己分成一百个人,再分成千人万人。他还能把千军万马隐蔽起来使他们变成一丛树木,也能把三军变成鸟兽。他可以把别人的东西拿过来或转移到别的地方而毫不被人发现。他还能种植各种果树,种子落地后马上就长大开花并结出能吃的果实。他不动地方就可以做饭炒菜,供几百个人用餐。他并能吹气成风,掀起飞砂走石,只要用手一指,被他指到的房屋、器具、山陵就立刻崩塌毁坏。再一指被他毁坏的东西又可以立刻复原如初。他能凭空变出来美丽的女子,还能兴起水患和火灾。一天之内他可以奔走几千里,还能用嘴喷水变云,手一挥就生起弥天大雾,把土聚成山岳,把地钻成深潭。他能一会变成老人一会儿变成少年,一会儿身材高大无比一会儿又变得十分矮小。他涉水不湿鞋,能在水面上行走,能云集江河湖海中的龟鳖虾蟹和蛟龙,使它们都上岸聚集。他能够口吐五色云气覆盖十里地,云气直冲青天,和天空溶为一体,他只要一跳,就可上天和入地好几百丈。后来也不知道这个刘政究竟去了什么地方。


孙博
孙博者,河东人也。有清才,能属文,著书百余篇,诵经数十万言。晚乃好道,治墨子之术。能令草木金石皆为火,光照数里;亦能使身成火,口中吐火,指大树生草则焦枯,更指还如故。又有人亡奴,藏匿军中者,捕之不得。博语奴主曰:“吾为卿烧其营舍,奴必走出,卿但谛伺捉之。”于是博以一赤丸子,掷军门,须臾火起烛天,奴果走出,乃得之。博乃复以一青丸子掷之,火即灭,屋舍百物,如故不损。博每作火有所烧,他人以水灌之,终不可灭,须臾自止之,方止。行水火中不沾灼,亦能使千百人从己蹈之,俱不沾灼,又与人往水上,布席而坐,饮食作乐,使众人舞于水上。又山间石壁,地上盘石,博入其中,渐见背及两耳,良久都没。又能吞刀剑数千枚,及壁中出入,如孔穴也。能引镜为刀,屈刀为镜,可积时不改,须博指之,乃复如故。后入林虑山,服神丹而仙去。(出《神仙传》)
【译文】
孙博是山西河东郡人,很有才华,善作文章,曾写文章一百多篇,背诵经书几十万字。晚年时孙博爱好道家学问,研究墨子关于道学的论述。他能让草木、金属、石头着起火来,燃烧的火光照亮好几里地,他自己也能起火燃烧,从嘴里喷出火来,用手一指大树草丛,立刻就变得焦黄枯死。再一指,大树和草丛就又恢复原状。有一次,有个人的奴仆逃跑后藏在军营里,抓不到他。孙博就对奴仆的主人说:“我可以为你发火焚烧营房,那时你的奴仆一定会从营房里跑出来,你就等着抓他吧。“于是孙博就把一枚红色的丸子扔到军营门里,片刻之间燃起熊熊烈火,那奴仆果然跑出营房,被他的主人抓住。孙博又用一枚黑色的丸子扔进营门,火立刻就灭了,军营中的房舍和所有的东西像没着火时一样毫无损坏。当孙博作法兴火烧什么的时候,别人用水浇火,火始终不灭,必须过一阵由孙博发令让火停止燃烧火才能熄灭。孙博在水里走身上不湿,在火里钻身上不燃,他还能让千百个人跟着他在水里钻火里走,所有的人都不沾水不被火烧。他能在水面上铺开席褥,请大家坐在上面饮酒作乐,还能让大家在水面上跳舞而不湿不沉。孙博能钻进山间的石壁和地上的石板里去,起初还能看见石壁里有他的后背和两只耳朵,过了半天就消失在石壁里了。他还能吞下几千把刀剑,能自由地出入于墙壁里,好像墙壁原来就有洞似的。他能把铜镜扯拉成刀剑,又能把刀剑团弄成镜子,变形之后就定了形,只有他用手指一下,才能恢复原形。后来,孙博进到林虑山中,服用了神丹灵药,成仙西去。


天门子
天门子者,姓王名纲,尤明补养之道。故其经曰:“阳生立于寅,纯木之精;阴生立于申,纯金之精。天以木投金,无往不伤,故阴能疲阳也。阴人所以著脂粉者,法金之白也。是以真人道士,莫不留心注意,精其微妙,审其盛衰。我行青龙,彼行白虎,取彼朱雀,煎我玄武,不死之道也。又阴人之情也,每急于求阳,然而外自收(收原作戕,据明抄本改)抑,不肯请阳者,明金不为木屈也。阳性气刚躁,志节疏略。至于游宴,言和气柔,词语卑下,明木之畏于金也。”天门子既行此道,年二百八十岁,犹有童子之色。乃服珠醴得仙,入玄洲山去也。(出《神仙传》)
【译文】
天门子原名叫王纲,非常精通阴阳互补互养的学问。在他所著的关于修炼的著作中说,“阳刚之气发生在天亮前的寅时,是属阴阳五行中‘木’的精华。而阴柔之气生在申时,是阴阳五行中‘金’的精华。‘金’位在西方属秋,所以‘金’有肃杀之气。上天把木投于金,木就会被金克伤,所以阴气能损伤阳气。女子属阴,她们在脸上抹粉涂脂,就是本能地学‘金’那种耀眼的光彩。所以凡是修炼的道家真人,对女人的阴柔之气特别小心留神,研究阴阳相生相克的道理,注意阴阳的盛衰变化。修道者仰仗于东方的青龙星,而女人则属于西方的白虎星,用南方属阴的朱雀星来镇服北方属阳的玄武星,就能得到长生的道术。此外,女人在情感上有强烈的欲望,常常急切地追求男人,但表面上又故作控制压抑,不肯主动表现出追求男人的欲望,表现出了不肯向男子屈服的姿态。男子性情刚烈暴躁,节操志气比较坚定。平时在游玩宴饮时,男子对女人却又十分温柔和柔顺,言谈话语中表现出讨好和追求,这说明木怕金,阳惧阴的道理。”天门子由于按这些道理去修身养性。所以活到二百八十岁面貌仍然像童子少年。后来他常服用珍珠泡的酒,终于得道成仙,进了北海中玄洲山里去了。


玉子
玉子者,姓韦(明抄本韦作章)名震,南郡人也。少好学众经,周幽王征之不出。乃叹曰:“人生世间,日失一日,去生转远,去死转近。而但贪富贵,不知养性命,命尽气绝则死,位为王侯,金玉如山,何益于灰土乎?独有神仙度世,可以无穷耳。乃师长桑子,具受众术。乃别造一家之法,著道书百余篇。其术以务魁为主,而精于五行之意,演其微妙,以养性治病,消灾散祸。能起飘风,发屋折木,作雷雨云雾。能以木瓦石为六畜龙虎立成,能分形为百千人。能涉江海。含水喷之,皆成珠玉,亦不变。或时闭气不息,举之不起,推之不动,屈之不曲,伸之不直,或百日数十日乃起。每与子弟行,各丸泥为马与之,皆令闭目,须臾成大马,乘之日行千里。又能吐气五色,起数丈,见飞鸟过,指之即堕。临渊投符,召鱼鳖之属,悉来上岸。能令弟子举眼见千里外物,亦不能久也。其务魁时,以器盛水着两肘之间,嘘之,水上立有赤光,辉辉起一丈。以此水治病,病在内饮之,在外者洗之,皆立愈。后入崆峒山合丹,白日升天而去。(出《神仙传》)
【译文】
玉子原名叫韦震,是南郡人,他少年时就爱读各种经书,周幽王曾召他作官,他不愿出山。他常常感叹说:“人生在世上,过一天少一天,离生越远,离死却越来越近。有的人贪图荣华富贵,却不知道修身养性,大限临头就会气绝身亡。人死了,虽然位居王侯,金玉珍宝聚敛如山,其实和粪土有什么不同呢?看来只有得道成仙,才可以使生命无穷无尽。于是他拜道学家桑子为师,学习了很多道家的法术。并把各种道家理论融汇贯通,自成一家,写了论述道术的文章一百多篇。他主要是论述养神藏气和修道的关系,对阴阳五行的道理也研究得很透彻,并运用五行的相生相克的奥秘来养性治病,消灾免祸。他能兴风掀毁房屋折断树木,也能兴雷播雨散布云雾。他能把木头瓦石作成活生生的龙、虎和牛、马、羊、狗、猪、鸡,还能把自己分成千百个人。他能在江海上行走。嘴里含着水喷出去就能变成珍珠,珍珠绝不会再变成水珠。有时他一运气,可以不呼不吸,这时就举不起他推不动他,不能使他身子弯屈,弯屈后又不能使他伸直,可以一次闭气几十天一百多天纹丝不动。有时他和弟子们出行,他就把泥团成马,让弟子们闭上眼睛,泥马立刻变成高头大马,而且骑上就能日行千里。他还能口吐五色云气,云气有几丈高。看见空中的飞鸟,他用手一指,鸟儿就立刻掉下来。他在深潭里扔进一道神符就能把鱼鳖之类召上岸来。他能让弟子们抬眼看见千里之外的东西,但看的时间不太长。每当他进行藏神养气的修炼时,就用器皿盛上水,放在两肘之间,一吹气,水上立刻发出红色的光,光芒能升起一丈多高。用这施过法术的水治病,内脏的病喝它,外在的病用这水洗,都能马上治好。后来进入洛阳崆峒山炼丹,白天升天成仙而去。


茅濛
茅濛,字初成,咸阳南关人也,即东卿司命君盈之高祖也。濛性慈悯,好行阴德,廉静博学。逆覩周室将衰,不求进于诸侯。常叹人生若电流,出处宜及其时。于是师北郭鬼谷先生,受长生之术,神丹之方。后入华山,静斋绝尘,修道合药,乘龙驾云,白日升天。先是其邑歌谣曰:“神仙得者茅初成,驾龙上升入太清。时下玄洲戏赤城,继世而往在我盈。帝若学之腊嘉平。”秦始皇闻之,因改腊为“嘉平”。(出《洞仙传》)
【译文】
茅濛字初成,是陕西咸阳南关人,是东卿茅君盈的高祖。茅濛性情慈悲良善,平日常积德行善,俭朴素净,博学多闻。他预见周朝将越来越衰败,所以从来不到诸侯那里求官作。他常常感慨于人生转眼即逝,要抓住适当的时机自己处理好自身的事。于是他拜北城鬼谷子为师,跟他学习长生之术和仙丹秘方。后来他又进入华山,远离尘世静心修炼,修道炼丹,后来乘龙驾云,白日成仙升天。在他成仙之前都城里就流传着一首歌谣:“神仙得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