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太平广记-第3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魏武帝末年,毁佛法,杀道士,长明公遭囚禁而死。魏文继承王位后,重兴佛法,又让长明公世子袭位。到开元初年,唐玄宗治理骊山,造华清宫,修朝元阁,建长生殿,最后用剩余的材料修造起这个寺院。那些佛象也都塑好,就摆在东边的殿堂。皇帝与妃子沐浴之后参加殿宴,然后微服来到佛庙,顶礼膜拜。妃子对皇帝说:'正当夫妇相合的秋天,这里不应当只有东殿堂独自岿立。'皇帝当天就命令修建西殿堂,随即封我为西明夫人,并赐给琥珀膏,以润滑我的肌骨;设立珊瑚帐幕,防止我的行貌遭到破坏。于是过往的书生及飞虫,便不再对我不敬了。〃杨祯问:〃歌舞丝竹,这四者哪一个更美妙?〃那女子回答说:〃不是我不行呵。要知道,这全是因为我继承祖先的明德,禀受炎帝之功业,所以那些邪恶的乐声和迷惑人的歌舞,进不了我的内心。我所能做的,大的就是把金属锻制成五种兵器,炼就成巨鼎大钟;小的就是把食物变成上百种,用炮燔烹炙的方法。我一动就能使山岳起火并烧尽原野,一静就如烛光幽暗而破昏蒙。然而抚弄红色的琴弦,嘴吹玉箫,展细腰,炫耀皓白的牙齿,都是妖冶丽容们做的末等事,这我不做。昨天听说你有幽静隐居的志向,入寺很久了,所以想见见尊颜。我是因为这个目的来的,不敢自荐。然而月白风清之良宵,喜逢好人,男女私下相会而被讥笑也在所难免,但也并不算可耻。倘若有幸与你时时相会,少承周旋,一定不会影响你的盛德。〃杨祯拜谢而且接纳了她。从此,她早晨离开晚上回来,只是阴天的时候除外。当遇到风雨时,便有小孩送红裳女子的诗,上面写道:〃烟灭石楼空,悠悠永夜中。虚心怯秋雨,艳质思飘风。向壁残花碎,侵阶坠叶红。还如失群鹤,饮恨在雕笼。〃每到星落天晓如要求回去时,杨祯都要追出来,她阻止他说:〃你违背了早晚的养身之道呵。你到深山里居住,难道不是寻求安静,好专心温习文章吗?怎么能想让我这样的人,视你为亲人而做夫妻之事呢?一旦被玷污了声名,怎么能洗得清呢?这样不但毁了你的大名,也会缩短我的生命呵。〃杨祯回家半年。家童回家之后就把此事告诉了杨祯的奶娘。奶娘就来此潜伏在佛台底下,等到天明时一看,那女子果然从门缝中走出去,进入西殿堂。原来是澄亮的一盏灯。于是把它扑灭。此后,就再也见不到那位红衣女子了。
卢郁
进士卢郁者,河朔人,徙家长安。尝北游燕赵,遂客于内黄。郡守馆郁于廨舍。先是其舍无居人,及郁至,见一姥,发尽白,身庳而肥,被素衣来。谓郁曰:〃妾侨居于此且久矣,故相候谒。〃已而告去。是夕,郁独居堂之前。夜潮寒,有风雪,其姥又至。谓郁曰:〃贵客独处,何以为欢耶。〃命坐语谓。姥曰:〃妾姓石氏,家于华阴郡,后随吕御史者至此,且四十年。家苦贫,幸贵客见哀。〃于是郁命食,而老姥卒不顾。郁问之曰:〃姑何为不食?〃。姥曰:〃妾甚饥,然不食粟。以故寿而安。〃郁好奇,闻之甚喜,且以为有道术者。因问曰:〃姑既不食粟,何胞其腹耶?岂常饵仙药乎?〃姥曰:〃妾家于华阴,先人好神仙,庐于太华。妾亦常隐于山中,从道士学长生法。道士教妾吞火,自是绝粒。今已年九十矣,未审一日有寒暑之疾。〃郁又问曰:〃某早岁常遇至人,教吸气之术,自谓其妙。后以奔走名利,从都国之贡,昼趋而夜息。不意今夕遇姑,语及平生之好。然不知吞火岂神仙之旨乎?〃姥曰:〃子不闻至人,寒暑不能侵者耶。故入火,火不能焚。入水,水不能溺。如是则吞火固其宜也。〃郁曰:〃愿观姑吞火可乎。〃姥曰:〃有何不可哉。〃于是以手采炉中火而吞之,火且尽,其色不动。郁且惊且异,遂起束带再拜。谢曰:〃鄙野之人,未尝闻神仙事。今夕遇仙姑,以吞火之异,实平生所未闻者。〃姥曰:〃此小术尔,何足贵哉。〃言讫,且告去,郁因降阶送之。既别,郁遂归于寝堂。既深,有仆者告郁曰,西庑下有火发。郁惊起而视之,其西庑舍已焚。于是里中人俱至竞以水沃之,迨旦方绝。及穷火发之迹,于庑下坎中,得一石火通,中有火甚多。先是有败草积其上,故延而至烧。郁方悟老姥乃此火通耳。果所谓姓石氏,居于华山者也。郁因质问吕御史,有郡中老吏,谓郁曰:〃吕御史,魏之从事也。居此宅,迨今四十年矣。〃咸如老姥言也。又青州济南平陵城北石虎,一夜自移城东南善石沟上,有狼狐千余迹随之,迹皆成路。(出《宣室异录记》)
【译文】
进士卢郁,是黄河以北的人,徙居到长安城。他曾经游历过燕赵之地,就客居在河南的内黄。那次,郡守把他安置在府内馆舍。这个馆舍先前没人居住。卢郁来了之后,看见一位老妇,头发全白了,身体矮小且肥胖,披着白色的衣服。她对卢郁说:〃我在这里侨居很久了,所以来拜谒你。〃她很快就告辞而去。这天晚上,卢郁独自居住在前厅,夜间潮寒,又刮风又下雪。那个老妇又到了,对卢郁说:〃贵客独自在此,用什么寻欢?〃让他坐起来闲谈。老妇说:〃我姓石,家在华阴郡,后来随吕御史来到这里,将近四十年了。我家既穷又苦,幸亏贵客垂怜。〃于是,卢郁让仆人拿来食物,而老妇却看都不看。卢郁问她说:〃你为什么不吃呢?〃老妇说:〃我很饥饿,但不吃粟谷,由于这个原因我才能长寿而且安乐。〃闻言,卢郁又好奇又高兴,并认为她是个有道术的人。于是问道:〃你既然不吃粟谷,那用什么充饥呢?难道总吃仙药么?〃老妇说:〃我家住华阴,祖先喜好神仙之术,在华山的太华峰搭了间草棚子,我也曾隐居山中,跟道士练长生之法。道士教我吞火,从此不食米粒,现在已经九十岁了,一次也没有患过感冒。〃卢郁又问道:〃我早年曾经遇到位高人,教我吸气的功夫,自认它很玄妙。后来奔走于名利场中,作为国家选拔人材之事,白天奔波夜晚而息。想不到今晚有幸遇到了你,会说到我平生的喜好!可是,不知道吞火之术是不是神仙的要旨?〃老妇说:〃你没听说吗?凡是高人,寒暑都不能侵犯他。因此,进火,火不能焚烧;入水,水不能淹。这样,吞火之术对他们来讲,固然是很合适的了。〃卢郁说:〃想看看你吞火,可以吗?〃老妇说:〃有什么不可以的呢?〃于是,她用手抓起炉里的火就吞了进去,火吞光了,她仍不动声色。卢郁又惊又奇,于是起身束紧衣带又向她拜了几拜,谢道:〃粗俗之人,不知道神仙的事情。今晚遇到仙姑,用吞火之奇术,使我看到了平生未闻之事。〃老妇说:〃这是小法术,有什么值得称道呢?〃说完,便告辞而去,于是卢郁下台阶相送。已经分手,卢郁就回到卧室睡下。半夜,有仆人来告诉他:西厢房起火了!卢郁惊恐地跑出去观看,那西厢房已经焚烧起来。于是邻里的人都来了,竞相用水浇火,天亮时才把火扑灭。等到勘查火灾现场时,在西厢房的门坎下,找到一个石火通,其中还有许多火。先是有枯草堆在它的上面,蔓延起来以至燃烧。这时,卢郁才明白:那位老妇就是这个火通。果然如她所说的,姓石,住在华山中呵。卢郁于是就询问起吕御史来。郡中有个老官吏,对他讲:〃吕御史是魏国的从事官,居住在这个房子里,到现在已四十年了。〃这跟老妇讲的完全一样。又听说,青州的平陵城北的石虎,一夜之间,自己移动到城东南善石沟上,有狼狐等一千多个脚印跟随着它,脚印过处便成了一条路。
刘威
丁卯岁,庐州刺史刘威移镇江西。既去任而郡中大火。庐候吏巡火甚急,而往往有持火夜行者,捕之不获。或射之殪,就视之,乃棺材板腐木败帚之类。郡人愈恐。数月,除张宗为庐州刺史,火灾乃止。(出《稽神录》)
【译文】
丁卯年,庐州刺史刘威调任去镇守江西,离任后郡中发生大火。庐州官吏急忙巡察火情,这时,竟可以看见有人举着火把趁着夜色还在到处乱窜,捕捉又捉不到,有时用箭射死一看,原来是烂棺材板子和腐烂的扫帚之类东西。郡中人越发恐惧。几个月后,委任张宗为庐州刺史,火灾才停止。
土
马希范
楚王马希范修长沙城,开濠毕,忽有一物,长十丈余,无头尾手足,状若土山。自北岸出,游泳水上。久之,入南岸而没,出入俱无踪迹。或谓之土龙。无几何而马氏亡。(出《稽神录》)
【译文】
楚王马希范修长沙城,刚刚开出水濠,忽然有一个怪物,十多丈长,没头没尾没手足,象座土山一样从北岸冒出来,在水上游了半天,到南岸就不见了。它出入均无痕迹,有人叫它土龙。没多久,马希范就死了。
卷第三百七十四 灵异
鳖灵 玉梁观 湘穴 耒阳水 孙坚得葬地 聂友 八阵图 海畔石龟 钓台石
汾州女子 波斯王女 程颜 文水县坠石 玄宗圣容 渝州莲花 玉马 华山道侣
郑仁本弟 楚州僧 胡氏子 王蜀先主 庐山渔者 桂从义 金精山木鹤 卖饼王老
桃林禾 王延政 洪州樵人
鳖灵
鳖灵于楚死,尸乃溯流上。至汶山下,忽复更生。乃见望帝,望帝立以为相。时巫山瓮江蜀民多遭洪水,灵乃凿巫山,开三峡口,蜀江陆处。后令鳖灵为刺史,号曰西州皇帝。以功高,禅位与灵,号开明氏。(出《蜀记》)
【译文】
鳖灵在楚地死了,尸体竟溯着长江逆流而上,到岷山脚下,忽然又活了。于是他去拜见传说中的望帝杜宇,杜宇封他为宰相。当时,巫山瓮江蜀民大多数人家遭受洪水灾害,鳖灵就开凿巫山,通开瞿塘、巫、西陵三个峡口,蜀江两岸露出了陆地。以后封鳖灵为刺史,号为西州皇帝。因为功劳高,杜宇把帝位禅让给他,号称开明氏。
玉梁观
汉武帝时,玉笥山民,感山之灵异,或愆旱灾蝗,祈之无不应。乃相谓曰:〃可置一观,彰表灵迹。〃既构殿,缺中梁一条。邑民将选奇材,经数旬未获。忽一夜,震雷风裂,达曙乃晴。天降白玉梁一条,可以尺度,严安其上,光彩莹目。因号为玉梁观。至魏武帝时,遣使取之。至其山门,去观数里。亭午之际,雷电大镇,裂殿脊,化为白龙,擘烟雾而去,没观之东山下。晋永嘉中,有戴氏,不知其谁之子,每好游岩谷。偶入郁木山下,见两座青石,搘指一条白玉梁于岩下。戴氏俯近看之,以手扪摸其上,见赤书五行,皆天文云篆。试以手斧敲之,声如钟,又如隐雷之声,鳞甲张起。戴氏惊异,奔走告人。再求寻之,不知其所。唐大历初,有无瑶黄生,因猎亦见。后数数有人见之,皆隐而不闻于人。自玉梁飞去后,其处莫能居之,皆为猛兽毒蛇所逼。(出《玉笥山录》)
【译文】
汉武帝时,湖南玉笥山的老百姓,有感于山神奇灵,有时要消除旱灾虫害,祈祷它没有不灵验的。于是大家互相商量说:〃应该建一座寺观,以表彰它的灵迹。〃在建造大殿时,缺一条中梁,百姓们要选择最好的木材,寻找几十天而未能获得。忽然有一夜,风吼雷鸣,到天亮才晴。这时,天空降下一条白玉梁,正合尺寸,严密地安放在殿上面,光彩夺目,因此号为玉梁观。魏武帝当政时,他派人取之。那些人刚到山门,距寺观还有好几里,大晌午天竟然雷电大震,使殿脊开裂,那玉梁化作一条白龙,腾云驾雾而去,隐没在寺观的东山下。晋代永嘉年间,有个戴氏,不知道是谁的儿子,经常喜欢到岩谷中游玩。一次,他偶然来到郁木山下,看见两块青石在岩下支撑着那条白玉梁。戴氏俯身上前看去,用手一摸,见上面有五行红字,都是天文云篆。他试着用斧敲敲,那玉梁发出的声音如钟,如雷,并迅速展起鳞甲。戴氏十分惊异,奔走告人。待再去寻找,却不知去向。唐代大历初年,无瑶有个姓黄的,因为打猎也看见过,后来又有不少人见过它,但都隐瞒不说。自从玉梁飞走之后,那个地方再也不能居住了,因为毒蛇猛兽常在那里出没,逼得你不得不走。
湘穴
湘穴中有黑土,岁旱,人则共壅水,以塞此穴。穴淹则大雨立至。(出干宝《搜神记》)
【译文】
湘穴中有黑土,旱了的年头,人们共同灌水堵塞这个穴,穴被水淹没之后,大雨立刻就到了。
耒阳水
耒阳县有雨濑。此县时旱,百姓共壅塞之,则甘雨普降。若一乡独壅,雨亦遍应。随方所祈,信若符刻。(出盛弘之《荆州记》)
【译文】
耒阳县有个雨濑。这个县时常发生旱灾,老百姓共同用土堵塞它,甘雨就会普降大地。假如一个乡单独堵它,雨也普降四处。随便任何一方祈祷,都非常灵验。
孙坚得葬地
孙坚丧父,行葬地。忽有一人曰:〃君欲百世诸侯乎,欲四世帝乎?〃答曰:〃欲帝。〃此人因指一处,喜悦而没。坚异而从之。时富春有沙涨暴出。及坚为监丞,邻党相送于上。父老谓曰:〃此沙狭而长,子后将为长沙矣。〃果起义兵于长沙。(出《异苑》)
【译文】
孙坚死了父亲,要找埋葬之处。这时,忽然有个人对他说:〃你想百代为侯,还是四代称帝?〃孙坚回答说:〃要称帝。〃那个人于是用手指出一个地方,欣然而逝。孙坚认为这是奇异,但还是照办了。这时富春当即有大沙滩露出。等到孙坚任监丞官时,邻里们前来相送,走到其父坟旁的大沙滩上,父老们说:〃这沙滩狭窄而绵长,看来子孙们将去长沙做官了。〃果然,孙坚后来从长沙举兵起义。
聂友
新淦聂友少时贫。尝猎,见一白鹿,射中后见箭著梓树。(原阙出处。明抄本作出《宣室志》,今见《说郛》二五《小说》引作《怪志》)
【译文】
江西新淦县的聂友,少年时很贫穷,曾经打过猎。一次,他遇见一只白鹿,射中之后见箭竟然穿进了梓树里。
八阵图
夔州西市,俯临江岸,沙石下有诸葛亮八阵图。箕张翼舒,鹅形鹳势,象石分布,宛然尚存。峡水大时,三蜀雪消之际,澒涌混瀁,可胜道哉。大树十围,枯槎百丈,破磑巨石,随波塞川而下。水与岸齐,人奔山上,则聚石为堆者,断可知也。及乎水落川平,万物皆失故态。唯诸葛阵图,小石之堆,标聚行列,依然如是者。仅已六七百年,年年淘灑推激,迨今不动。(出《嘉话录》)
【译文】
四川夔州西市,俯临江岸,沙石下面有诸葛亮留下的八阵图。它象簸箕似地张开翅膀,象鹅一样的形状,象鹳一样的势态,石头有序地分布着,宛如当初一样。三峡水涨,三蜀的大雪融化的时候,大水汹涌澎湃,混混荡荡,怎样赞美呢。十抱粗的大树,百丈长的枯树枝,石磨般的大石头,一起随波浪拥塞大江,江水和堤岸齐平。人们纷纷跑到山上,聚拢的石头堆成堆,那情景可想而知。等到水落川平,万物都失去了原来的样子,只有诸葛亮的八阵图……那些小石头堆子,聚合成行,仍然象原来一样。将近六七百年了,年年大浪淘沙,推拍击打,那些小石头堆子到现在还是一动不动。
海畔石龟
海畔有大石龟,俗云鲁班所作。夏则入海,冬则复止于山上。陆机诗云:〃石龟常怀海,我宁忘故乡?〃(出《述异记》)
又 临邑县北,有燕公墓碑,碑寻失,唯趺龟存焉。石赵世。此龟夜常负碑入水,(〃水〃字原阙,据明抄本补。)至晓方出。其上常有萍藻。有伺之者,果见龟将入水。因叫呼,龟乃走,坠折碑焉。(出《酉阳杂俎》)
【译文】
海岸上有个大石龟,相传是鲁班所造。它夏季就进入大海,冬季又爬到山上。晋代诗人陆机写道:〃石龟常怀海,我宁忘故乡?〃
又 山东临邑县北,有燕公墓碑一座。那墓碑不久便丢失了,只有底座和大龟还在。石氏建立后赵的年代,此龟常常在夜晚背碑入水,天亮之后才爬上岸,身上沾满了浮萍和水藻。有偷看者,果然见到龟要入水,于是大喊大叫,龟就跑了,碑也坠落摔断了。
钓台石
大业七年二月,初造钓台之时,多运石者。将船兵丁,困弊于役,嗟叹之声,闻于道路。时运石者,将船至江东岸山下取石,累构为钓台之基。忽有大石如牛,十余,自山顶飞下,直入船内,如人安置,船无伤损。(出《大业拾遗记》)
【译文】
隋代大业七年二月,刚建造浙江钓台的时候,很多搬运石头的役夫。牵拉船只的兵丁,对服劳役感到困乏厌倦,吁嗟感叹之声,沿途都可以听见。当时运石头,要拉船到江东岸山下搬取,这是累造钓台的基础。一天,忽然有十多块牛一样大小的石头,从山顶飞下来,一直滚入船中,象是人安放的一样,船也没有受到什么损伤。
汾州女子
隋末筑汾州城,惟西南隅不合,朝成夕败,如此数四焉。城中一童女,年十二三。告其家人云:〃非吾入筑,城终无合理。〃家人莫信,邻里哂之。此后筑城,败如初。童女曰:〃吾今日死,死后瓮盛吾,埋于筑处。〃言讫而终。如其言瘗之,瘗讫,即板筑,城不复毁。(出《广古今五行记》)
【译文】
隋朝末年修筑汾州城时,只有西南角不能合拢,早晨建成晚上就倒,象这样有四五次了。城中有位童女,年龄十二三岁,她告诉家里人说:〃如果不把我筑入城中,此城最终便难以合拢。〃家里人不相信,邻居们也讥笑她。从这以后修筑城墙,仍象当初一样,朝成夕倒。童女说:〃我今天就要死了,死后你们用坛子盛殓我,埋在筑墙之处。〃她说完就死了。人们就象她说的那样埋葬了她。葬毕,人们立即开始筑墙,那墙便再也不倒了。
波斯王女
吐火罗国缚底野城,古波斯王乌瑟多习之所筑也。王初筑此城,即坏。叹曰:〃吾今无道,天令筑此城不成矣。〃有小女名那息,见父忧恚,问曰:〃王有邻敌乎?〃王曰:〃吾是波斯国王,领千余国。今至吐火罗中,欲筑此城,垂功万代,既不遂心,所以忧耳。〃女曰:〃愿王无忧,明旦令匠视我所履之迹筑之,即立。〃王异之。至明,女起步西北,自截右手小指,遗血成踪。匠随血筑之,城不复坏。女遂化为海神,其海至今犹在堡下,水澄清如镜,周五百余步。(出《酉阳杂俎》)
【译文】
中亚的吐火罗国缚底野城,是古代波斯王乌瑟多习建筑成的。波斯王刚建此城时,马上就倒塌了。波斯王叹息道〃我现在无道,上天不让我筑成此城呵!〃他有个小女儿名字叫那息,见父亲忧伤烦恼,那息便问道:〃父王有邻敌吗?〃波斯王说:〃我是波斯国王,统领一千多个国家。今天来到了吐火罗国中,要建筑此城,以流传万代,然而一点也不顺心,我因此十分忧愁。〃女儿道:〃望父王不要担忧,明天早晨命令工匠按我走的足迹筑墙,就修成了。〃波斯王觉得奇怪。第二天,女儿从西北角起步,自己切断右手的小指,滴血成迹,工匠们沿着血迹筑墙,城墙就不再坏了。女儿随即变为海神,那海至今还在城堡下面,水澄清如镜,周围有五百多步。
程颜
程颜税居新昌里,调选不集,贫而复病。有老妪谓曰:〃君贫病,吾能救之,复能与君致妻。〃言讫而去。是夜三更,果有人云,陈尚令持礼来。颜莫测其由,开关,乃送绫绢数十束。颜问陈尚何人也,使者曰:〃医也。〃乃附药一丸,令带之能愈一切疾。颜带之,果疾愈。数日后,夕有大旋风入颜居。须臾风定,见担舆三乘,有一女,三青衣从之。问其故,曰:〃越州扶余县赵明经之女,父母配事前扶余尉程颜,适为大风飘至此。〃颜无所遣,因纳之。既而以其事验之,信然。而越州自有人,与颜姓名同。(出《闻奇录》)
【译文】
程颜租居在新昌里,应选没有成功,贫病交加。有位老妇对他说:〃你贫而又病,我能救你,还能给你娶个妻子。〃说完便离去了。这天夜里三更,果然有人说:〃陈尚让我拿礼物来了!〃程颜不解其故,打开了门,那人竟送进来几十束绫绢。程颜问陈尚是什么人,使者说是个医生,并给了他一丸药,让他带在身上,说是能治疗一切疾病。程颜带上它,果然病好了。几天之后,晚上有大旋风刮进程颜的房宅。一会儿风停,这时只见三乘轿子,上面有一个女子,后面跟着三个婢女。问她们要到哪里去,那女子回答说:〃我是浙江越州扶余县赵学究的女儿,父母把我许配前扶余县尉程颜为妻,刚才被大风刮到这里。〃程颜无处遣送,就把这几个人都收纳了。不久有人去验证这件事,结果属实。而越州是另有他人,与程颜姓名相同。
文水县坠石
唐贞观十八年十月,文水县天大雷震,云中落一石下,大如碓觜,脊高腹平。县丞张孝静奏,时有西域摩伽筜菩提寺长年师到西京。颇推(〃推〃原作〃持〃。据明抄本改。)博识。敕问之,是龙食,二龙相争,故落下耳。(出《法苑珠林》)
【译文】
唐代贞观十八年十月,山西文水县天打大雷,云中落下一块石头,大小像捣米杵,脊梁高高的,腹部平平的。县丞张孝静向上奏了一本。当时,西域摩伽陁菩提寺长年师到京,他学识渊博,颇受尊崇。皇帝问他那块石头是个什么东西,他回答说:这是龙的食物,二龙相互争斗,所以掉下来了。
玄宗圣容
玄宗皇帝御容,夹苎作。本在周至修真(〃修真〃原作〃县贞〃。据明抄本改。)观中。忽有僧如狂,负之,置于武功潜龙宫。宫即神尧故第也,今为佛宇。御容唯衣绛纱衣幅巾而已。寺僧云:〃庄宗入汴,明宗入洛,洎清泰东赴伊(〃伊〃原作〃依〃。据明抄本改。)瀍之岁。额上皆有汗流。〃学士张沆,尝闻之而未之信。及经武功,乃细视之,果如其说。又意其雨漏所致,而幅巾之上则无。自天福之后,其汗遂绝。高陵县又有神尧先世庄田,今亦为宫观矣。有柏树焉,相传云,高祖在襁褓之时,母即置放柏树之阴,而往饷田。比饷回,日斜而树影不移,则今柏树是也。史传不载,而故老言之。(出《玉堂闲话》)
【译文】
唐玄宗李隆基的御像,是夹杂着苎麻制作的。原来摆在陕西周至修真观中。忽然有一天,有个和尚疯也似地背着它,把它放置到武功潜龙宫。此宫就是唐尧的旧宅第,现在变成了佛堂。玄宗的御像只穿绛色纱衣,戴一绛色幅巾。寺院的僧人说:〃五代时后唐庄宗进入开封,明宗进入洛阳,等到清泰东去伊水瀍水那年,玄宗御容额头上都有汗水流淌。〃学士张沆,曾经听说此事但却不信,直到经过武功时,亲自细看了一下,果然象传说的一样。不过,他怀疑那是漏雨造成的,可玄宗的幅巾上却是干干的。从五代后晋高祖天福年之后,御容上的汗水就断绝了。高陵县还有唐尧先辈的庄田,如今也变成宫观寺院了。那里长着一株古柏树,人们传说:唐高祖在襁褓为婴儿时,母亲把他放在柏树的阴影下,到田地里去祭祀;待她回来时,只见日头斜了但树影却未移动,就是现在的那株柏树。当然,这在史书上没有记载,是听老人传说的。
渝州莲花
渝州西百里相思寺北石山,有佛迹十二,皆长三尺许,阔一尺一寸,深九寸,中有鱼文。在佛堂北十余步。贞观二十年十月,寺侧泉内,忽出红莲花,面广三尺。游旅往还,无不叹讶,经月不灭。昔齐荆州城东天子井,出锦。于时士女取用,与常锦不异,经月乃歇。亦此类也。(见吴均《齐春秋》)
【译文】
渝州西一百里处相思寺附近的北石山上,有十二个佛的脚印,都三尺左右长,一尺一寸宽,九寸深,中间有古代的鱼纹。这些脚印在佛堂北面十多步远。唐代贞观二十年十月,寺院旁边的泉水中,忽然长出红莲花,面积足有三尺多宽,游观者来来往往,没有不惊叹的。这莲花经过一个多月也没有凋谢。当年齐朝荆州城东的天子井往上漂锦缎,士人和女子们纷纷拿用,与平常的锦缎没有什么区别,经过一个多月才停止,也跟这忽然长出莲花的事类似。
玉马
沈傅师为宣武节度使。堂前忽马嘶,其声甚近,求之不得。他日,嘶声渐近,似在堂下。掘之,深丈余,遇小空洞。其间得一玉马,高三二寸,长四五寸,嘶则如壮马之声。其前致碎朱砂,贮以金槽。粪如绿豆,而赤如金色。沈公恒以朱砂喂之。(出《闻奇录》)
【译文】
沈傅师任河南宣武节度使。一天,他家门前有马嘶鸣,声音似乎很近,却又找寻不到。后来有一天,那马叫声更近了,好象就在厅堂下面。挖了一丈多深,遇到了个小洞穴,得到一只玉马。它二三寸高,四五寸长,叫起来象壮马嘶鸣。在它的前面放着一些碎朱砂,用金槽贮藏着。它的粪蛋绿豆大小,金子般的颜色。沈公经常用朱砂喂它。
华山道侣
处士元固言,贞元初,尝与道侣游华山。谷中见一人股,(〃股〃原作〃服〃,据《酉阳杂俎》十改。)袜履甚新,断处如膝头,初无痕迹。(出《酉阳杂俎》)
【译文】
处士元固说,在唐代贞元初年,曾经和道侣漫游华山。他们在山谷中看见一条人的大腿,袜子和鞋都很新,断处象膝盖骨的头,原来一点伤痕也没有。
郑仁本弟
唐大和中。郑仁本表弟,不记姓名。常与一王秀才游嵩山,扪罗越涧,境极幽夐,忽迷归路。将暮,不知所之。徙倚间,忽觉丛中鼾声。披榛窥之,见一人布衣,衣甚洁白,枕一袱物,方眠熟。即呼之曰:〃某偶入此径,迷路,君知向官道无?〃其人举首略视,不应复寝。又再三呼之,乃起坐,顾曰:〃来此。〃二人因就之,且问其所自。其人笑曰:〃君知月七宝合成乎?月势如丸,其影多为日烁。其亚处也,常有八万二千户修之。子即一数。〃因开袱,有斤凿事。玉屑饭两裹,授与二人曰:〃分食此,虽不足长生,无疾耳。〃乃起,与二人指一歧径,曰:〃但由此,自合官道矣。〃言已不见。(出《酉阳杂俎》)
【译文】
唐代太和年间,郑仁本有个表弟,记不住他的姓名了。曾经和一个王秀才游嵩山,他们攀藤越涧,来到一极幽之境时,忽然迷失归途。将近天晚,不知该到什么地方去。他们正踌躇间,忽然听到树丛中有打鼾的声音,便拨开榛柴棵子察看,只见一个穿布衣的人,衣裳很洁白,枕着一个包袱刚刚睡熟。他二人急忙将他唤醒,说:〃我们偶然来到此地,迷了路,你知道哪里有大道吗?〃那人抬头看了他们一眼,不吱声又要睡。他二人再三喊他,他才坐起来,转过头来说道:〃到这里来。〃二人于是走上前去,并问他来自何方。那个人笑着说:〃你们知道月亮是七宝合成的吗?月亮的情况像圆球,它的阴影多半是被太阳销熔的,在它的暗处,常常有八万二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