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珍玉食-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回到学校里,就着贴饼子,吃着酸甜可口的小菜。许国梁突然就觉得董香香还真是越来越有小媳妇的样子了。这做的小菜还真入味。而且,董香香还知道劝解母亲,体贴他了。
想到这些,许国梁对董香香的不满一下就没了。当务之急,还是先说服母亲才是。
打那以后,许国梁一有空就骑着自行车往家里跑。他总是试图跟许母讲一些大道理。只是每次他刚一开口说,摆地摊做小买卖是投机倒把,出问题会被抓的。
许母马上就把他堵回去。
“我们卖瓜子能赚三瓜两枣呀?做小买卖的人多了去了,摆地摊的又不是没有,抓人也抓不到我们头上呀。更何况,二队的何家人不是一直在买豆腐么?人家不是也没事么?”
许母的性格很强势,在家里她就是权威。许国梁一而在再而三地劝说,反而让许母觉得这儿子念书念成榆木脑袋了。
同时,许母也觉得许国梁眼皮子太窄,这辈子大概不会有什么大出息了,也就凑合着当个老师吧?说到底,将来他们老许家还是得靠女人当家。
对许国梁失望之后,许母也就更看重董香香了。特别是董香香还就就给她们的瓜子生意找到了一个销路。
那天晚上,董香香就把马文梅想从他们家进瓜子的事跟许母说了。许母思量着,把瓜子低价卖给马文梅也是可行的。
反正她们家里一斤瓜子可以包到20包以上,一包瓜子怎么也能赚1块多钱。如果马文梅要来他们家批瓜子的话,一包瓜子怎么也得要4分钱吧?
许母把自己的盘算跟董香香一说,董香香想了想,倒是也没反对。许母又问她有什么想法,董香香这才开口道:
“妈,不然咱们就不给她包了,让她6毛5钱一斤拿走,回家自己包包去吧?这样一来,咱们虽然亏了1毛5分钱,却省了不少事呢。”
许母听了她的话,不禁点了点头。
“那咱们炒一斤瓜子,也能赚3毛5分钱呢,刨去成本一斤也能赚3毛钱呢。这样也是可以的。”
董香香又接着说:“不只是这样。妈,其实,咱们还可以让她提供瓜子原料,咱们就帮她加工,一斤收她3毛5分钱,这样咱们连原料都不用买了。咱们家就两人在炒瓜子,还要干农活呢,还是把能省的事尽量省下来的好。”
“这样也行!”许母早知道董香香是个有注意的,却没想到她居然有这么多新鲜想法。
母女俩商量好价钱之后,许母就打算去五里沟找马文梅了。可是,董香香却让她先等等,把马文梅放在那边晒晒。
董香香跟许母说:“马文梅要是真想做瓜子买卖,自然会亲自来咱们家的。”
说完这番话,董香香就该干什么干什么。她甚至还去别的地方卖了次瓜子,反正就是不去五里沟了。
就这样,一连过了好几天。许母心里就跟长草似的,她就想不明白,董香香这小毛丫头怎么就这么能沉得住气?
找了个机会,许母就忍不住问董香香:“香香,那天你跟马文梅说你的名字么?她要是不知道名字,怎么上门来找咱们呀?”
董香香只能仔细劝她。“妈,马文梅本事大着呢,她要是真心想要瓜子,自然能打听到咱们家来。到时候,她上门来求您,您跟她谈得时候就有底气了。您就记着,咱们家这炒瓜子的方子就是祖上传下来的。别的地方想买都买不到这么好吃的瓜子。马文梅自己想做都做不出来。她要是真心想做瓜子买卖,肯定绕不过咱们家去。”
董香香一边切猪草,一边给许母灌输了一些做买卖的想法。许母一开始并不太理解,可是听董香香说得多了,她心里也就有底了。
结果不出董香香所料。第二天上午,马晓月就带着马文梅上许国梁家里来了。
马文梅一进屋,就笑着跟许母说:
“婶子,也不知道香香妹子把那件事跟您说了没有?”
马文梅是个精明人,她果然就把许家的情况都打听得一清二楚了。她也知道董香香的外祖父曾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厨师。也就断定董香香没跟她说谎,这瓜子的方子还真是祖传下来的。所以,马文梅也就对这瓜子更加势在必得了。
许母故作镇定地打量了一下马文梅。马文梅今年二十八九岁,她长得不怎么漂亮,只是没说话的时候,她脸上就先带上了三分笑意。说话的时候,又让人觉得她这人特别痛快,很会替别人想。这样的一个女人骨子里藏着几分精明,却让人讨厌不起来。
许母心里就琢磨着,果然又被香香那个小丫头说中了。这马文梅现在可不是就登门来求她们了。再想起董香香说过的那些话,他们家瓜子别的地方都没有,马文梅就得找她们买。许母的腰杆子顿时就硬起来了。
许母也是个当家做主的女人。这些年,她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在村里从来都没吃过亏。不得不说,她在与人打交道上面也是很有办法的。
“噢,你是说那件事呀?香香的确是跟我说了。不过那天回来之后,我家国梁就发了一大通脾气,他又摆事实又讲道理的,我们听得都毛得慌。我们家时代都是老实本分的贫下中农,实在不想惹出什么事来。”许母说着就叹了口气,一副不想招惹麻烦的样子。
马文梅看她这副样子,连忙劝道:
“婶子,我知道您是见过世面的人。咱这儿有手艺能把日子过好,谁又愿意过紧巴巴的呢?这样吧,婶子您只要肯把瓜子卖给我,以后不管出了什么事,责任都由我马文梅自己担着。”
“这……”许母听了她的话,脸色微变,却仍是带着几分迟疑。
马文梅一看有戏,就继续劝道:“婶子,今天是我特意求您来的。别的事跟您不相干,您呀,就把瓜子卖给我吧!”
许母又想了想,然后才开口道:
“不然这样你看行不行?你把瓜子拿过来,看在乡里乡亲的份上,我帮你加工一下。顺便收你一点手工钱?就跟崩爆米花那样?”
马文梅听了这番话,顿时就觉得许母是个特别有成算的人。怪不得能养出董香香那么心思灵巧的女孩呢?
“婶子,这当然也好了。”马文梅直接把应下来了,生怕许母会后悔似的。
说到这里,这个买卖算是订下了。再一详谈,许母一斤瓜子要收3毛5分钱的加工费。马晓月当场就有点急眼了,她还想劝说许母降点价。可是马文梅却拉了她一把,直接就应下了一斤瓜子3毛5分的加工费。
两人就此说定了,双方甚至还立下了字据。
马文梅说好了,明天就把瓜子给许母送过来了。然后,就带着她堂妹马晓月离开了许国梁的家。
两人走到没人的地方,马晓月忍不住问她堂姐。
“姐,这一斤瓜子成本才3毛,许婶子就敢收你3毛5分的加工费,这不是坑人么?崩爆米花的,一斤才1毛钱。”
马文梅连忙推了她一把。“不知道你就别瞎说?你也不想想一斤瓜子包成小包能包多少包?小包五分钱卖出去,又能卖多少钱?”
马晓月忍不住小声问:“多少钱?”
马文梅冲着她比了一个手指。“起码这个数。”
马晓月吓了一跳,瞪大眼睛看着她。“啥呀?一斤瓜子能卖一块钱呢?”
马文梅连忙堵住了她的嘴,不让她继续声张。“你说我亏了么?许婶子也算厚道了。让我赚一半都得多了。何况我能买到更便宜的瓜子。”
马晓月听了她的话,整个人都晕乎乎的。她一直知道堂姐做小买卖很赚钱。可是直到了今天,她才知道她堂姐居然能赚这么多钱?
因为这件事,马晓月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她的观念也发生了改变。就像马文梅说得那样,有赚钱的门路,谁还想过苦巴巴的日子呀?
另一头,马家姐妹离开后,董香香才拿着褥子从许国梁的屋子里走出来。许母也没说话,走过来帮着她把褥子挂在了麻绳上。
此时,刚过十一点,虽然没到最热的时候,阳光却晒得人睁不开眼。
过了好一会儿,许母都没办法平静下来。不得不说,她的一些根深蒂固的老想法,在董香香的影响下,已经发生了飞跃性的改变。
透过大门,看着外面那些冲向太阳的葵花。许母知道以后她大概是离不开这瓜子买卖了。而且,会越做越大。
许母今年刚36岁,她身强体长,似乎总有着使不玩的力气。她这人性子很倔,很多事情只要拿定主意,她就会一直做下去。不管别人会怎么说,怎么看她。
董香香拍了拍被子,在阳光下飞起不少的灰尘。
董香香忍不住低下了头。到了这时,她终于想明白了,她到底该如何报答许母的抚育之恩和上一世的袒护疼爱。
重活一世,她不嫁许国梁,也不会再去忍受那种不被尊重的生活。这一世,她会努力让母亲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
第8章 进城
008 进城
第二天,马文梅骑着一辆自行车就到许家里来了。她一下就让许母炒20斤瓜子。双方说好了,后天来取瓜子的时候在给钱。
马文梅是真有几分本事,打那以后,她隔不了几天就会找许母炒一回瓜子。
董香香仍是有机会就出去卖瓜子。十里八乡的走,她却从没看见过马文梅。后来,留心打听了一下,马文梅已经不在学校旁边卖小零食了,她好像把瓜子倒腾到城里去卖了。
回到家之后,董香香就跟许母说,她也想去城里看看。
这要是之前,许母还真不放心董香香这个十六岁的小丫头片子。可是,现在,许母知道董香香是个有成算的,于是,也就点头答应了。
董香香特意挑了一个合适的日子,坐着村里的马车和同村人一起进城去了。
进城后,有人要去走亲戚,有人要去买东西。董香香问了车把式大叔回去的时间,也就自己单独行动了。
她挎着罩着蓝布的小箩筐,缓缓地沿着大路往前走,感受着70年代的大街小巷。一路上,看见很多穿着绿色军装的少年男女,或背着军绿色的挎包,或挂着一个军绿色的水壶。这就是这年代最流行的打扮了。
这一切董香香并不觉得陌生,反而是多了几分怀念。
因为上辈子她也曾经多次进城,所以知道城里的年轻人处对象谈朋友,很喜欢相约去看电影。这时候,电影院前排是2毛钱一张票,后排2毛5分一张票。城里的年轻人都看得起。买得起电影票,自然也买得起5分钱一包的零食瓜子。
所以,董香香直接就奔着红星电影院就去了。她的小箩筐里装得满满的。董香香今天进城一来是想看看马文梅,而来也是想摸摸城里的情况。
刚好这一天,电影院里放映的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还贴着一张不太大的手工画出来的海报。
这是一部很老的片子,应该已经放过很多次了,却还是有很多年轻人在排着长队在买电影票。
董香香虽然一看就是个乡下妹子,可她打扮得干干净净的,给人一种大方爽快的感觉。再加上她不认生,能说会道的,一筐子瓜子很快就卖完了。
卖瓜子的时候,董香香还时不时就观察一下周围的人。
在电影院旁边,卖零食,饮料的人其实还是很多的。然而,这里跟乡下却不太一样。这些做买卖的人通常都是一边卖东西,一边还东张西望的四处打量,就像是在躲避着什么,随时准备走人似的。
董香香也担心会有人查,卖完瓜子,她就挎着空箩筐离开了电影院。
让董香香觉得意外的是,电影院门口虽然有人在卖瓜子,却不是他们家炒的瓜子。看来马文梅还没有做电影院的零食买卖。不过,她大概很快就会到这边来了?董香香暗自思量着。
因为回村的时间还没到,董香香干脆就在城里到处走走看看。她就像是乡下孩子进城来旅游似的。她甚至还赶了个时髦,花了一毛五分钱买了一瓶橘子汽水喝。玻璃瓶上印着北冰洋,后世也有卖的,只不过这年代的北冰洋浓度很高,气也很足。
董香香缓缓地喝完了汽水,把瓶子退回去,老板又找了她五分钱。
董香香甚至还找到了她记忆中的那条很繁华的小巷子,里面都是摆地摊做小买卖的,有卖布的,卖内裤的,卖毛线的,各种生活中需要的东西,这里都能找得到。
“卖大裤头,大裤头便宜卖了!”
“花布,上好的花布!”
“毛线,卖毛线了……”
一路走下来,董香香好奇地打量着这些摆摊做买卖的人,听着他们卖力地吆喝着。突然就觉得这一整条巷子都充满了活力。不像在乡下,大家都懒洋洋的,等着按照公分分粮食。
董香香甚至突发奇想,她其实也可以推着一辆小车来这里卖糕点吧?她有一手做传统中式点心的绝活,做出的糕点肯定能赚钱。
这时候,大街上,突然有人喊了一声“工商来了”。整条街的小商贩快速卷起东西就四散奔逃。
董香香下意识地跟着一位大婶一起跑进了一座民宅。透过门缝,她看见穿着蓝色制服,带着红袖标的人一直在抓那些做买卖的人。
过了好一会儿,外面安静下来。董香香这才松了一口气。跟她躲在一起的大婶这时候才忍不住问:
“小闺女,你怎么也跟着我跑回家来了?”
“啊?我也不知道呀,所有人都在跑,我就也跟着跑了。”董香香一脸不好意思地看着她。
“这傻妮子,我们被他们抓着的话,东西就都给扣了,还要被送进派出所。你这个过来买东西的丫头跟着跑什么?他们又不抓你。”大婶笑着跟她说道。
“婶子,我刚进城来,不太懂这边的规矩。”董香香说。
她又跟这位开朗的大婶聊了一些在城里做买卖的事。最后,又跟大婶这边买了一块儿布,打算回家给母亲做一件新褂子,这才离开了大婶家。
因为城里抓得比较严,董香香也就暂时放下了,让母亲跟她一起到城里做买卖的想法了。
不过,她们的瓜子买卖如果想要继续做大的话,肯定还得继续找销路,总不能就让马文梅一个人做吧。
一边想着,董香香一边回到了事先说好的聚合地点。到地一看,村里来的人基本上已经都都回来了。大家都非常准时。因为赶不及坐马车回去的话,就要靠自己的双腿走回去,要走上两个小时呢。
上了车之后,比较熟悉的大婶看着董香香买的东西就笑了。
“这傻姑娘来城里逛了一圈,就给她妈买了块儿布,这是打算给你妈做衣服呢!”
“嗯。”董香香点了点头,一车人都夸她孝顺。董香香也就随口跟大家聊了几句。
一路上,说说笑笑地,坐着马车回到了小西庄,下了车就各回各家了。
董香香到家的时候,刚好许国梁也在。
许国梁见着董香香就问:“香香,你又去卖瓜子了?”到了现在,许国梁已经没有当初那么激动了,只是他对卖瓜子这事仍是很不满。
董香香也不管他怎么想的,大大方方就承认了。
“我还留了一些。哥,你拿到学校里分给那些同事一起嗑吧?”董香香说着,就从篮子里里拿出一小布口袋瓜子,放在了桌子上了。
“我可不嗑你这瓜子。香香,你坐着,哥有话要跟你说!”许国梁一本正经地指了指床沿。
董香香看了他一眼,还是坐到了他指定的位置。
“哥,什么事呀?”
“香香,哥平时不在家,你也帮着好好劝劝咱妈呀。你好歹也是念过中学的人,有知识有文化的。这投机倒把的事咱们家可不能干。万一哪天又是出了什么事呢?这多给老许家丢人呀!何况咱们家里不是还有哥在赚钱么,不会少了你和妈吃喝用的。”许国梁苦口婆心地劝着。
董香香听他这一套话,耳朵都快磨出茧子了。她微微抿了一下嘴唇,沉声说道:
“哥,这事得听咱妈的,咱家的事都是妈做主。”
许国梁听到她这么敷衍,心里就有点不高兴。他还想继续教育董香香,董香香却突然开口道:“唉,对了,哥,我今天进城的时候,听到了一件大事。我想着怎么着都得跟你说说。”
她原本想着再拖个两月在跟许国梁说。可是照这样下去实在拖不下去了。必须得给许国梁找点事干。
“什么事呀?”许国梁皱着眉头看着她。他心里觉得董香香就是故意岔开话题的。
“哥,我今天在城里听人说,好像要恢复高考了?!”
等到董香香说完这句话,许国梁一下子就从床上蹦起来了。
他连忙拉住了董香香的手,皱着眉问道:“香香呀,这话你到底是听谁说的?是真的么?还是你逗你哥玩呢?”
董香香瞪着眼睛看着他,很肯定地说。“当然是真的了,我在城里电影院旁边卖瓜子的时候,不小心听见两个穿绿军装,挺精神的年轻人凑在一起小声说的。我站得离他们不远,耳朵又尖,他们说得话我听得一清二楚的。”
“那他们具体说了什么?”许国梁一脸急切地问。
“就说领导已经在讨论恢复高考的事了。说是下半年很有可能会恢复全国高考。所以,那个挺精神的小伙子叫那个漂亮姑娘提前做好准备。”董香香随口说道,强忍着没把手从许国梁手里抽出来。
“香香,你没蒙我吧?真的要恢复高考了?”许国梁听了这话,就更激动了。
“我哪儿能拿这种事蒙你呀。不过那俩年轻人说得话,我也不知道准不准。反正,我想着哥你那么有学问,现在开始复习的话,恢复高考你肯定能考上。到时候,咱家就有大学生了。”董香香说着就顺便抽回了自己的手。
“就是呀,恢复高考的话,我肯定能考上。对了,香香,我借给你的高中课本都还在吧?”许国梁又问。
“当然都在呢,哥,我这就给你拿去。”董香香说着,就把许国梁的高中课本都找出来了。
许国梁珍惜地摸了摸课本,看着董香香笑道。“我还以为这辈子都没有机会上大学了呢。香香,你等着吧,你哥一定会考上大学给你看的。”
许国梁是打心里高兴,他又忍不住给董香香这个小媳妇记了一功。
“那是,我哥这么棒,肯定能考上的。”这时候,董香香也乐意捧着他说几句好话。“不过,哥,这件事你可千万先别告诉别人。我就是胡乱听了一耳朵,万一出了什么问题呢,谁也说不准呢?”
“你放心,你哥知道轻重的。”
那一天,许国梁收拾好东西,带着课本就提前回学校了。
董香香想让他吃完晚饭再走,可许国梁却说他还要回去抓紧时间复习功课呢。
没办法,董香香只能给他装了几个贴饼子,一整盒小菜,让他带回学校吃去了。
许国梁骑着自行车,风风火火地,奔向了他的新希望。
董香香看着他远去的背影,微微垂下了眼睛,掩饰了自己所有情绪。
她知道,这下许国梁永远都不可能跟她完婚了。就算母亲主动提起这件事,许国梁也不会答应的。
上大学之前,许国梁没有时间和经历想完婚的事。上大学之后,接受了新思想,爱上了徐璐媛,他也就看不上董香香这个农村小媳妇了。
至此,董香香的那颗不安的心总算是放下了。
不管怎么说,她这辈子总要跳过许国梁这个大坑的。
第9章 福报
009 福报
许母背着一筐猪草回家后,就发现许国梁的自行车没了。于是就问董香香:
“国梁去哪儿了?不是刚才还在家么?”
其实,许母现在也挺烦许国梁跟她唠叨的,不然也不会找机会躲出去。
董香香就跟她解释了一下,许国梁有事就回学校去了。许母也就没在继续问什么。
进屋后,董香香就把今天遇见的事都跟许母说了。
“妈,我今天去城里的电影院门口卖瓜子了,不一会儿就都卖完了。”
说完,她想把赚得钱拿出来交给许母。
许母却没有要。“这钱你就自己收着吧。香香,你再跟妈说说,在城里做买卖,到底是个什么样?”
董香香想了想,还是决定把她在城里遇到的事情都原原本本地都告诉给许母。虽然这很可能会打击许母做瓜子买卖的决心。
“电影院门口,好多人都在排大长队买电影票。电影票有2毛的,也有2毛5一张的。那里可热闹了,卖零食的也特别多,有卖瓜子,卖糖果的,还有卖别的零食饮料的。”
董香香还提到了那条巷子,说起了那些摆地摊的小贩一个个都特别精神。也说起了那些穿着蓝褂子带着红袖标的“工商”,他们抓住小商贩,是要扣货、罚钱、送派出所的。
许母听到这些,不禁大吃一惊。这些日子,她和董香香在十里八乡的卖瓜子,一直都顺风顺水的,也没出过什么问题。许母就没想到,城里还真有抓小商贩的。
一时间,董香香就没有继续往下说,就站在一旁看着许母,等她做出决断。
过了好一会儿,许母才开口道:
“那条巷子,其实,我也听你大姨说起过。你大姨也经常去那里转转,买点家里需要的东西。香香,我就不明白了,明明都是大家需要的东西,怎么就不许别人卖了呢?唉,不管怎么说,香香,咱们以后还是先别去城里卖瓜子了吧。”
“唉。”董香香点了点头,算是答应了。她的心里却觉得有点遗憾。
却没想到,许母却继续说道:“以后,咱们娘俩就在乡下卖瓜子吧。咱们乡下管的人少。”
“唉。”董香香这才高兴地抬起头看向许母。
她其实很担心母亲会放弃瓜子买卖的。好在,她并没有放弃,只是选择在乡下继续她们的瓜子买卖。
许母本来就只是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她在田地里辛苦了大半辈子。如果不是董香香推了她一把,她这辈子也就跟上辈子一样,咬着牙继续在田地里卖力气干活,挣那几个公分了。
可是,在这些日子里,董香香却一点一点地给她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尝过了做买卖挣钱的滋味,认识了马文梅那个精明的女人。许母现在已经不想放下这样富足的生活了。卖瓜子或许真的会有风险,她也愿意承担。只是,董香香才16岁,她以后的路还长着呢。所以,许母就想把董香香先从风险中摘出去。
“这么着吧?以后要是出了什么事,妈来担着这个责任。这个瓜子买卖本来就是妈让你去做的!”许母一脸严肃地看着董香香说道。她现在算是下定最后的决心了。
“妈,您别这么说呀。”董香香也明白许母这是一心庇护她,她眼圈都红了。“卖瓜子能出什么事呀?顶多就是把咱们的瓜子给扣了呗?就算是出了事,责任也是由我来担着,哪能让您一个人挡着呀?这卖瓜子本来就是我的主意,是我拉着您卖瓜子的。”
“这小傻丫头,你都还没成年呢,还担什么担?以后,这瓜子买卖就是妈说了算了。”许母口气虽然严厉,看着董香香的眼神却非常温柔。
她听了董香香这“孩子气”的话,心里暖乎乎的。只觉得董香香这丫头还真没白养。这么一个小闺女,乖巧听话又聪明伶俐,而且处处贴心。她怎么看董香香怎么满意。甚至觉得董香香这个闺女,竟比许国梁这个只知道说教,却不务实的儿子强上百倍。
从这一天开始,许母是下定决心了。以后,这瓜子买卖是绝对不让董香香出头了。以后,不管有什么事,她挡在外面就是了。顶多就是让董香香帮着拿拿主意。
另一方面,自从在董香香那里得到了快要恢复高考的消息之后,许国梁也就没心情三天两头的回家了。他也顾不得母亲和董香香做瓜子买卖的事了。干脆就留在学校里,把所有空闲时间都用来温书复习。
没有许国梁的说教,许母和董香香仍是继续着瓜子生意。
自从接了帮马文梅炒瓜子的活之后,许母干脆就让村里的泥瓦匠,按照董香香的要求,在后院里砌了两口特殊的灶台,灶上还架了两口大柴锅。
瓜子越炒越多,董香香炒瓜子的方法也在慢慢改进。炒瓜子的味道也越来越好吃了。
现在她们炒瓜子,先要把一些配料熬成汤汁,再把那汤汁加入瓜子爆炒之后,捞出瓜子放在案板上晒着,还要散上特制的粉吸干瓜子上的油和水分。这样炒出的瓜子就比奶油瓜子更好吃,还带着一种香甜。而且颗颗饱满,看着也干净了。
吃过她们家瓜子的人,都喜欢再找许母买瓜子。慢慢地,有些好吃的人就记住老许家炒的这个瓜子了,很多人都管她们家的瓜子叫做“许婆婆瓜子”。就连十里八乡婚丧嫁娶,也会花点钱,说点好话,找许母帮着炒几斤瓜子。
因为亲眼看见马文梅赚钱之后,马晓月也好说歹说,让许母帮她炒了10斤瓜子。然后,就跟着堂姐学起了做小买卖。
就这样许母会炒瓜子的名声还是传开了。许母到底是带着几分小心的,自从炒瓜子有了固定收入之后。她和董香香就不经常去外面自己卖瓜子了。
只有在放电影时候,她们才提着小箩筐去卖。因为卖的不多,也没有太引起旁人的注意。
许母是想好了,就算要抓卖零食的小贩揪出一个典型来,也轮不到她们。这样母女俩就可以低调地闷声赚钱了。
董香香心里还是想要再找到一条新的瓜子销路。她总觉得如果家里的瓜子大部分都交给马文梅来卖,就相当于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万一出点事就全完了。
而且,几次接触下来,董香香就发现马文梅这人能说会道,看似开朗爱笑,实际上很有野心,为人也比较狠辣。
马文梅就是个天生的买卖人,她头脑灵活,而且也不安分。她虽然极力避开许家娘俩在做瓜子买卖。
可是,董香香偶然间发现,马文梅卖的瓜子都是重新包装过的。要一毛钱一包,可是实际上分量却没怎么变。
马文梅对外打出的宣传就是她们家祖传的炒瓜子配方,就是当初董香香跟她说过的那套说辞,却把秘方揽在她自家头上了。然后,又把许母炒得瓜子改头换面,改走高档炒货路线了。
董香香回家后,把马文梅包装后的瓜子拿出来给许母一看。
许母就觉得马文梅这人有点贪。不过商人本就逐利,她们自己家不敢往大做买卖,也不好指责马文梅什么。
董香香却觉得马文梅这人实在有点危险。她几乎可以断定,只要一有机会,马文梅绝对会把她们吞下去。现在马文梅之所以还容忍她们的存在,无非是因为她们掌握了炒瓜子的秘方。
那天晚上,董香香就把自己的想法跟许母说了。
许母嘴上虽然说:“不会吧?你小孩家家的,想的事也太多了。”
可是,她心里却还是接受了董香香的意见。
她们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