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八珍玉食-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许母嘴上虽然说:“不会吧?你小孩家家的,想的事也太多了。”
  可是,她心里却还是接受了董香香的意见。
  她们娘俩第二天就进城,买了一大堆调料回家。同一车上的人,不小心瞟见他们筐子里的那些材料就忍不住就问:
  “许婶子,你家炒的瓜子要加这么多佐料呢?”
  许母很敷衍地说道:“也不单是炒瓜子用,我们家吃饭也要用的。”
  结果,同村的人听了她这话都不怎么信。
  回村后,大家就把许母炒的瓜子传得神乎其神。
  “你可没看见那些佐料呢,看得我都眼晕。她们家炒瓜子原来需要这么多原料呢?有人问许婶子,她还不肯承认呢。生怕别人学了她家炒瓜子的手艺似的。”
  “你还别说,要是你能炒出那样的瓜子来,你愿意教给别人么?”
  “对了,我怎么听说,她们家炒瓜子的手艺是董香香的姥爷托梦传给她的?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不管是不是真的,要我说国梁妈这就是好人有好报。那时候,可没人愿意收养董香香,谁都不愿意管。别的队上的老光棍想把董香香带回去当媳妇养,被国梁妈狠狠地骂回去了。她一个苦巴巴的寡妇愣是把董香香那个丫头带回家了。这些年,一直当亲闺女养,国梁有的,香香也有。一个女人做到这份上,咱村谁不佩服?”
  “是呀,国梁妈现在能过上好日子,都是她应得的。”


第10章 秘方
  010 秘方
  许母回家后就忍不住问董香香:“香香,你买这么多明矾和糖精干嘛?家里又不蒸包子。还有那些佐料都是炖肉用的吧,你也买回来了?”
  董香香只是笑着对她说:“妈,这些材料咱们留在家里慢慢用就是了。您也别担心浪费,咱们这样混着买,别人就不知道咱们家炒瓜子到底用什么了?”
  许母虽然觉得没必要,却也没怪董香香乱花钱,只是一脸无奈地看着她说道:
  “这小丫头猴精猴精的,心思还那么多。”
  当天晚上,许母和董香香就一起把炒瓜子的酱汁都熬好了,还做了干燥粉,把这些都妥善地收好了,才睡下。
  好巧不巧,第二天,马文梅来许家取货,就不小心“早”到了。
  马文梅也听说了许家炒瓜子要用几十种原料。她见前院没人,干脆就大喇喇地直接走到后院来了。
  刚好这时候,许母正在炒瓜子呢。一抬手,就把熬好的黑乎乎的酱汁倒进了炒瓜子的柴锅里。
  马文梅还真没见过有人这么炒瓜子,整个人都看呆了,还是董香香笑眯眯地过去接待了她。
  “文梅姐,你今天怎么这么早就来了。咱们不是说好了下午才交货么?”
  “噢,咱们瓜子的生意实在太好了。我那些货都卖出去了,就顺便过来看看。我想着你们要是炒好了的话,我就可以直接把瓜子拿回去包装了。这样明天不就能继续做买卖了么。”马文梅一脸自然地说道,完全不觉得偷看人家秘制炒瓜子有什么不对的。
  当然,她给瓜子从新包装改名字卖出去的事,是没打算告诉许家母女的。
  “那还真巧了,文梅姐,你的瓜子还真炒好了,跟我来前院拿吧。”董香香说着,就把马文梅往前院带。
  “唉,好。”马文梅还想再看看许母炒瓜子。可惜,董香香已经在叫她了。
  没办法,马文梅只能慢悠悠地跟着董香香走出去。一边走,她还一边好奇地打听:“香香,那黑乎乎的酱汁就是你家炒货秘方吧?”
  董香香微微看了马文梅一眼,这马文梅还真是一点心虚都没有,似乎只是随便打听一下。
  “嗯,是呀。”董香香微垂着眼睛,不怎么在意地说道。
  “我可是听说,你家这瓜子要几十种佐料呢?怪不得炒出来的瓜子那么好吃呢。”马文梅笑道。
  “恩,佐料的确要放挺多的,而且工序也麻烦,那个汁还要经过发酵的。我妈说,我们娘俩把瓜子卖给你,也就赚个手工钱。”董香香老老实实的,看上去一点戒心都没有。
  马文梅就是看准她年轻,只是她正要继续打探消息的时候,许母突然喊了一声。
  “香香,你赶紧过来替我把这锅瓜子炒完吧?”
  “唉,好嘞。”董香香听了她的话,转身就跑回后院去了。
  又过了一会儿,许母才掸了掸衣服的灰尘,向着马文梅走来。
  “文梅呀,还是我帮你拿瓜子吧。香香那小丫头片子不够沉稳。”她说着这话,就深深地看了马文梅一眼。
  马文梅就觉得许母这是不许董香香向外透漏炒瓜子秘方。
  马文梅倒是很识相地,也不在问炒瓜子的问题了。很快就跟许母拿了40斤瓜子,痛痛快快地付了许母14块钱。
  看着马文梅远去的背景,许母觉得还真被董香香说重了。这马文梅真的开始打瓜子配方的主意了。还好她听了董香香的话,一直在做准备。
  许母原本就想着低调地发一笔小财,小富则安。可是,照这么下去,马文梅这个有野心又敢闯的女人,早晚有一天真会吞掉她们娘俩的。
  这可怎么办呢?许母不得不开始想着应对办法了。
  自此,许母变得谨慎了许多。不用董香香多说,她也宁愿多花点钱,多买一些没用的佐料了,就连炒瓜子的汤汁也会提前熬好放着。
  
  马文梅到是让马晓月在庄子里打听来着,许母进城都买了什么材料?
  可惜,马晓月回来后就跟她说:“有明矾,有糖精,还有一些炖肉的佐料。可是品种实在太多了,她又拿蓝布盖着,别人也说不太清楚。”
  “糖精也就罢了,要明矾干嘛?她们又不发面?”
  马文梅听得一头雾水,然而,她却不得不暂时歇了搞到瓜子配方的心思。
  如果十种材料她还能找人试试,这一下几十种材料,听董香香那意思熬制汤汁的过程还特别复杂。这她还费什么劲?
  话说回来,董香香那边不愿意只有马文梅这一个销路,马文梅这边还觉得许母拿住了她的咽喉命脉呢。
  现在,马文梅尝到了甜头,是铁了心要靠瓜子赚钱了。只是有许母压在她头上,她就施展不开手脚。
  许母和董香香就两个人在炒瓜子,还要帮别人炒。虽然现在找她炒瓜子的人不太多。可是,随着许婆瓜子越来越出名,难免会有别人跟马文梅动同样的心思。
  马文梅想把生意做大,自然要想办法解决这个货源的问题。偏偏瓜子的配方掌握在许母和董香香手里。这两人小家子气,揣着发财致富的秘方却不敢用,那就怪不得别人算计她们了?
  马文梅思来想去,又想出了一个试水的办法来。
  
  小西庄的人都知道许母和董香香卖瓜子赚钱了,虽然许母也不贪,每次都几毛几块的赚,可是村子里还是有人眼红的。
  只是许母的性子摆在哪儿了。如果急眼了,就敢拿镰刀砍人的女人。村里的人都不敢惹她。
  不止如此,许国梁的堂大伯是三队队长,这些年一直明着暗着护着许国梁一家。另一边,许母嫁到城里的大姐也是挺有能耐的人。
  所以,那些人眼红归眼红,真不敢明目张胆地说许母的坏话。
  只是突然有一天,也不知道怎么就有人放出消息。许母炒的瓜子到城里能卖1块5毛钱一斤?
  一时间,村里的人听到这个消息都疯了。有人悄悄找许母炒了一些瓜子,许母却总是不肯多炒,只说就她和香香两个人炒不过来。
  有人因此心怀怨恨,也开始偷偷地炒瓜子拿到十里八乡的去卖。
  只不过,附近吃炒瓜子的人都被许母的瓜子惯得嘴都叼了。就算那人偷偷打了许婆瓜子的名号,别人第一次买了他的瓜子觉得不好吃,就再也不会买他的瓜子了。
  也有些人真的拿着许母炒的瓜子去城里卖,有那精明的人的确是赚了点钱。只不过,许母供货实在太少了,那些钱还不够塞牙缝的。也有那倒霉的人贪心地拿了一大口袋子,被工商追的到处跑,瓜子都丢了。
  几次下来,大家就发现想靠卖瓜子发财并不是那么容易。有不少人就歇了做瓜子买卖的心思。与此同时,村民对许母越来越有情绪了。
  甚至有人说,许母太自私,只顾着自己赚钱发财,都不顾乡亲们了。
  只不过这样的话一出来,很快就被三队队长想办法压下去了。到了现在,三队的队长还是护着许国梁一家。
  刚好这时候,陈小英娘家出事了,她母亲生了一场重病。她手里实在拿不出钱来。没办法,她干脆就求到许母这儿来了。村里的人都知道许母虽然厉害,但是心眼特别好。
  果然,陈小英吞吞吐吐地说明来意之后,许母在家里翻了半天,又跟董香香那边拿了五块,凑了八十块钱直接就借给陈小英应急用了。
  陈小英一见许母真的是把家底子都借她了,感动得眼圈都红了。
  “婶子,真是谢谢您了。您放心,我有了钱马上就还您。”
  许母却说:“慢慢来,先不急,谁家还没有个难事?我们家也不急用钱。”
  
  借钱的事,许母和董香香也没往外说。
  陈小英自然是一回家,就把这件事跟家里说了。许国梁的堂伯许红旗和许家的老爷子也就都知道这件事了。
  许老爷子如今头发眉毛都已经白了,他年轻时候当过兵,是战斗英雄,在十里八乡是很有名望。听了陈小英的话,他在炕头上磕了磕烟袋锅子,然后开口说道:
  “秀兰(许母的名字)到底是没有忘本呀,怎么说也是咱们自家人。”
  老爷子和许国梁的爷爷是亲兄弟。他们这些年也没少帮衬许国梁家孤儿寡母的。只不过大家都穷,帮衬也是有限的。
  三队队长许红旗也点头道:“秀兰很厚道。”
  “你以后就多照顾一下他们呗。”老爷子吩咐道。
  “他们家现在干的事是好是坏,还真说不准。秀兰也不敢把事情做大。她到底不像五里沟刘家那个姓马的媳妇那么能折腾。那媳妇早晚得惹出什么事来。”许红旗叹道。
  “那咱也不能一直这么苦巴巴地过下去吧?在允许的范围内,稍微多做一点又能怎么样?”许老爷子说。
  “这……我在想想吧!”许红旗沉声道。


第11章 合作
  011 合作
  陈小英从娘家回来后,就再次找到了许母。
  “婶子,您看我能跟着您干么?咱们都是自家人,您对我有恩,我也不惦记您家那个炒瓜子的秘方。您让我干啥我就干啥,卖瓜子也行,做其他的事情也行,我都听您的。您就让我过来帮忙吧?”
  这些日子,村里发生的那些事许母也都知道。她在私底下也跟董香香商量过这件事。董香香就觉得肯定是马文梅在捣鬼。不然,谁知道她们家炒的瓜子,一斤能卖出去1块5毛钱呀?她们娘俩自己去卖,才卖1块2毛钱。
  许母后来仔细一想,也觉得董香香说得有理。
  娘俩一商量,现在村里人心浮动的,虽然被堂伯压了一下,可是她们家的瓜子买卖的确该找机会做大了。做大当然也不是一点风险都没有。不过,只要秘方死死地捏在她们母女的手里。就算失败了,她们也能东山再起。
  陈小英主动跑来要跟许母一起干,这简直就是困了有人送枕头。许母还真挺中意陈小英的。一来她们两家是很近的亲戚,许母知道陈小英手脚勤快,性子虽有几分泼辣,但是心眼好。二来陈小英是三队队长的儿媳妇。万一出了什么事,许红旗肯定要想办法帮衬她们。
  只不过,到底陈小英这是自己要来的?还是跟许红旗通过气才来的呢?
  “小英,你要来帮忙,婶子还真愿意。只不过这事你公公能同意么?”许母皱着眉一脸严肃地问她。
  “婶子,这你放心,我公公他已经答应了。”陈小英低声说道。
  许母听了她的话,一时间心中大定。马上就同意带着陈小英一起干了。
  自从陈小英加入以后,许母也就放开胆子了。炒瓜子的时候,她也叫上陈小英,炒完瓜子,她们还一起拿到人多的地方卖瓜子。
  第一次卖瓜子赚钱之后,扣下成本,许母就把钱平均分成了三份。可是,陈小英却说,她已经受了许母这么多照顾。本钱也没要她出,而且炒瓜子的配方也是许家的,她不能拿那么多的钱。
  陈小英不贪,就只要一成就行。最后,在许母的坚持让她拿了两成。这也成了她们未来的分配方式。
  就算只拿两成,炒瓜子和卖瓜子的钱加在一起也不少了。陈小英心里还挺感谢许母的。同时,她也看的出来了,董香香太小了,还是孩子呢,许母没办法依靠她。现在刚好陈小英加入了,许母就有意仰仗陈小英,想跟她一起把瓜子生意做起来。
  刚好,陈小英也有这方面的意思。之前她母亲大病一场,把家里的底子完全都花干净了。陈小英是穷怕了,无论如何都想赚钱。她和许母在这方面可以算是一拍即合。
  董香香很快就发现,陈小英就是个人才。她卖了一次瓜子之后,很多事情都无师自通了。陈小英无论是出去卖瓜子,还是在应付马红梅的时候,都比董香香想象得还要厉害。
  许母本来就是以凶悍出名的,陈小英也是个泼辣的。
  有一次,有人眼红她们瓜子生意好,拿话挤得董香香这个面嫩的小姑娘,结果刚说一句难听的话。陈小英马上就过去把那人骂得狗血淋头,不敢吱声了。
  后来,许母就有意把董香香留在家里了,她经常和陈小英一起出去卖瓜子。
  陈小英是看明白了,他们这个瓜子生意做得越大,她们赚的钱也就越多。
  于是,陈小英主动就给村里两个生活困难,又比较本分的嫂子牵线,想让她过来帮忙炒瓜子。
  这件事陈小英跟许母一说,许母也就同意了。许母干脆一口气找瓦匠在她家后院,又砌了四口炒瓜子的灶。
  来许国梁家帮忙炒瓜子的嫂子,每天干四小时就给一块钱,双方都挺满意的。
  与此同时,村里人在找许母炒瓜子,也不像过去那么费劲了。很多人又开始去外面卖瓜子了。
  一切似乎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着。唯一郁闷的大概就是马文梅了。
  马文梅原本只是想挤的一下许母,好让她迫于压力跟自己合作。哪里想得到,许母干脆就找了个能干的陈小英当帮手。一时间,马文梅还真奈何不了她们,只能继续客客气气地找她们炒瓜子。
  
  许母一看瓜子事业越来越好了,家里也越来越富裕了。她思来想去就做了一个决定。为此还特意找人捎信,把许国梁叫回家。
  许国梁现在看书都看晕了,也没心情管母亲卖瓜子的事。接到信之后,他急着忙慌地就登着自行车赶回家了,连口水都没喝,就一脸急切地问。
  “妈,到底什么事呀?我在学校忙着呢!”
  许母忍不住瞪了他一眼,许国梁瞬间就老实了下来。她这才开口说道。
  “国梁呀,我想这能不能让咱们家香香继续去念高中呀。那丫头脑子灵,人又聪明,不让她继续念书的话,就太可惜了。她去年都考上了,没有去念。你看看咱能不能想个办法,托人再去问问?”
  这时候也没有中考一说。在初中成绩特别好的学生,直接就能升入高中继续念两年,拿个高中毕业证书。
  董香香初中成绩就特别好,她去年直接就被沙滩的高中录取了。只不过,她为了挣公分,没有去念罢了。这年月,也没有考大学这一说。有不少人都不愿意在花两年时间念高中了,一般初中毕业就开始想办法养活自己了。
  “这……”许国梁一想,他将来考上大学就是大学生了。他媳妇只是个初中学历,那还真是有点不像话。于是,他点点头,同意了许母的这个想法。
  “行,妈,这件事就交给我去办吧,香香上初中的时候成绩挺好的,我今天就去找我老同学问问。”
  许国梁刚好有个相处得不错的老同学,他叔叔就是沙滩高中的校长。
  许国梁还真是花了不少心思,买了一些礼物,托他同学帮忙。最后,沙滩高中同意董香香继续去读书了。
  等到这件事办好之后,许国梁才请功似的,特意跑过家跟董香香把这件事说了。
  董香香一听家里让她去念书,整个人都傻了。
  “这么说,我也能去念高中么?”她心里其实挺高兴的。不过很快,她就反应过来了。“可是,咱们家里的瓜子呢?”
  许母笑着看着她。“咱们家的瓜子,妈自己就看得过来,再说还有小英帮忙呢。她能干着呢,你这个小丫头就放心去念书吧?好好多学点文化,别跟你妈似的,半个文盲啥都不懂。
  你要是惦记家里的事,可以在放假的时候回来帮忙啊。至于其他的事情,你就放心吧!以后,妈就是咱们家瓜子作坊的老板了。”
  许母之所以这么干,其实还是出于私心想把董香香保护起来。
  “好。”董香香点了点头,还是答应了。
  上辈子,就因为她没文化,许国梁一直都看不上她,徐璐媛也是一脚把她踩在泥里。
  这辈子,她也有机会去念高中了。高中毕业后,上不上大学两说着。至少,她可以证明,她一点都不比徐璐媛差。她倒想看看,这辈子那女人再写书的话,会把她写成什么样?
  董香香想到这里,心里不禁多了几分快意。
  念书的事情就这么订下了。那天晚上,许母特意拿出了几个鸡蛋多炒了几个菜。不过年过节的,许母还真不敢买肉回来吃,就怕惹出点什么麻烦来。
  好在陈小英知道许国梁回来了,就让她儿子小柱子提过来一条一斤多的鱼。
  “堂奶奶,我妈叫我提了鱼过来。说国梁叔在外面工作辛苦,让您给他补补。”7岁的小柱子口齿清楚地说道。
  许母看见这小子就笑了。“弄条鱼也不容易,还是提回家让你妈给你做吃了吧。”
  “我家还有呢,这条鱼就是给你家国梁叔的。”小柱子也知道堂奶奶帮了他们家好大的忙。他妈也反复嘱咐过他了,跟堂奶奶不能小气。
  董香香一看见这小孩子就笑了,从屋里就抓了一把大白兔奶糖给小柱子塞兜里了。这糖是许母进城特意给董香香买回来的。
  
  晚上,一家三口和和美美地吃了一顿。
  许母特意给董香香夹了一大块儿鱼肚子上最嫩的肉。董香香想要推让,许母却直接就拦了下来。
  “没听许大夫说么,你好好补补,个子还能继续长高呢。那些白兔子糖赶明你就拿到学校去收着,每天就吃几块也别省着。吃完了,妈在给你买。那营业员告诉我,七块白兔子糖就等于一杯牛奶呢,你吃那糖好好补补。”
  “我还是留下一些,给您也补补吧。”董香香说。
  “我又不会在长了,你就都拿走吃去吧!”
  眼瞅着娘俩亲亲热热的说话,完全是一副母慈女孝的样子。拿着筷子夹鸡蛋的许国梁顿时就觉得他好像是个外人。
  这段时间,母亲跟香香相处得越来越融洽了,就跟亲母女似的。反倒是他这个儿子好像被排除在外了。许国梁甚至产生了一种荒缪的错觉,就好像香香在跟他抢母亲似的。
  董香香注意到许国梁不对劲。她抬起头,似笑非笑地看了许国梁一眼。就跟小狐狸抢到了果子似的。
  许国梁这才发现,当董香香那双杏眼眯起来的时候,却有点像狐狸眼。那双眼里似乎带着一种说不出的意味。
  一时间,许国梁就想得有点多了,有点脸红心跳的。甚至差点把手里的筷子扔掉。
  董香香可没心情理他,继续跟母亲说说笑笑的,一副娇憨稚气的样子。
  许国梁甚至觉得刚刚是自己看错了。他心里不禁有些后悔,怎么能这么想妹妹呢?董香香还是个小孩子呢,哪来的那么多心思?


第12章 遗产
  012 遗产
  可能是因为董香香要进城念书的缘故。当天晚上,许母翻箱倒柜的,找出了一个黑漆漆的木盒子就交给董香香了。
  “香香,当年你妈留下来的东西,我一直帮你收着呢。现在你也已经大了,也到了该交给你的时候了。”
  董香香接过了那个木盒子,轻轻地抚摸着上面精致的雕纹,顿时就感觉到一股古老的气息。
  上辈子,他们家着了一次火,很多东西都被烧掉了。许母最后拿给董香香的,只有一枚玉戒指。后来,还在吵架的时候,被许国梁扔到河里去了。
  想到那些不愉快的事,董香香吸了口气,打开黑木盒子一看,里面除了那枚戒指,还有一本旧书。她颤着手指,抚摸着牛皮纸包裹的书皮,翻开了泛黄的书页,就看见内页用毛笔写着几个字:“八珍玉食谱上”。
  再细细一翻看,这原来是姥爷和妈妈留下来的半本食谱,里面还有很多小字注解和笔记,有毛笔的,也有钢笔写的,字迹也不一样。
  看到这里,董香香不禁心跳加速。曾经她以为自己就是个孤儿,她觉得自己孤零零地来到这个世界上,又孤零零地死去。
  直到看到这半卷食谱,董香香才知道她也是有家族有血脉传承的人。
  这本食谱好像已经传了很久了,说不定就有她祖先的痕迹呢。
  董香香很珍惜地继续翻阅这本书,映入眼帘的是各种中式传统点心的做法和窍门。董香香只是大概看看,翻书的速度很快。就这样她还看见了几种已经失传的点心制法。
  如果董香香上辈子没有跟师傅学过,她很可能直接把这本书当成无用的东西了。可正因为她学过最正统的白案厨艺,又做了大半辈子的中式面点师。所以,她才知道这本书有多珍贵。
  一时间,上辈子的记忆不断地在董香香的脑海中复苏。
  她想起,年少时,妈妈和姥爷很难得才做一桌点心。水晶透明的小兔子,活灵活现的小金鱼……小南瓜小白菜……那些就像是她童年时代的梦。
  后来,她长大了,跟着师傅学习。师傅总是说她很有白案厨师的天赋,不学实在太可惜了。后来,师傅甚至就把一身真本事倾囊传授给了董香香。
  到了现在,董香香突然觉得她能重生回1977年,实在是一种莫大的缘分。
  想到这些,董香香很郑重地对母亲说。
  “妈,谢谢您了,谢谢您帮我留着这些东西。”
  许母笑着看着她。“这孩子,怎么跟妈还客套上了?这本来就是你家的东西,你把它收好,也算有个念想。”
  “唉。”董香香很郑重地点了点头。
  董香香抽工夫就把那半本食谱又炒了一份,随身携带着。那枚玉戒指也被她穿在红线上,带在脖子上了。
  至于,那本《八珍玉食谱》又放回了木盒子里,董香香用油纸细细地包了起来,找了个机会埋在她母亲的坟前了。
  
  自从决定让董香香去念书后,许母干脆就不让董香香干重活了。
  陈小英也明白许母是心疼董香香,两人关系又亲近。在没人的时候,她就对许母说:
  “婶子是该让香香多念点书了,不然这么灵巧的孩子还真是糟蹋了。”
  许母点了点头,说道:“可不是么?她妈妈和老爷都是识文断字的人,毛笔大字写得特别好。那时候,十里八乡的都喜欢找他们家写春联呢。现在家里富裕了,怎么着也该让她继续念书吧?”
  陈小英又问:“那婶子您不着急给她和国梁办婚事?”
  许母压低声音说:“那着什么急,许大夫说香香小时候受委屈了。这两年让她好好养养,调理一下,不仅能长个子,将来也好生养些。”
  许母一想起许大夫跟她说的那些话就直皱眉。许大夫说,现在完婚的话,年纪太小不容易怀上孩子不说。就算怀上了,依着董香香那种身体状态也未必能顺利生下来。
  这要是别的婆婆听了这番话就该想着把这媳妇退了。可许母是把董香香当亲闺女养的,所以她就打算好好给董香香调理一下身子。现在更是一点重活都不让她沾手了。
  陈小英听了她的话,不禁叹道:“香香还真是有大造化。不然,怎么就遇见婶子您了呢,这还真是把她当亲闺女在养了。”
  “可不就是我的亲闺女么?那小丫头可人疼,就是贴心的小棉袄,比国梁还强呢。”许母笑着说道。
  董香香不小心听了她们的话,心里顿时就有点酸酸的。这辈子,她还是很珍惜许母这番情谊。
  陈小英把这番话放了出去。庄子里倒是也没有人说三道四。
  随着时间的流逝,许母和陈小英的瓜子买卖越来越大。
  董香香看着门口出来进去的,那些带着瓜子到他们家里炒的人,不禁产生了一种危机感。
  这瓜子在乡下只是作为零食随便种下的。葵花很容易生长,几乎不用别人怎么照顾,经风历雨的,几个月之后,它就长成饱满的葵花头了。
  之前她们这炒的瓜子比较少,一切都还好说。只是,照着这样继续炒下去,很可能瓜子就不够了。
  董香香随耳听了听,来炒瓜子的已经有人在抱怨了,从别的庄子买生瓜子居然涨价了,要3毛5分一斤了?
  当天晚上,董香香就把自己的担忧跟许母说了。
  许母这时候正打算和陈小英一起大展拳脚呢。一听说瓜子可能不够,顿时就大吃一惊。
  照董香香这么说,这瓜子在继续涨价对她们的买卖很不利。
  董香香就问:“妈,您对这瓜子生意有什么章程没有?”
  许母就说:“我自然是想继续炒瓜子赚钱了,而且我也知道要小心马文梅,别让她把咱们的买卖给吞下去。这就完了,我哪里来得什么章程呀?”
  许母到现在想起马文梅,仍是觉得很揪心。还好现在有陈小英帮着她了。
  “那您有没有想过,咱们炒瓜子干脆就彻底做大,然后带着全庄子的人一起赚钱呢?到时候,马文梅就算想吞咱们也吞不下了。”这时候,董香香也不打算藏着掖着了,干脆就把自己的想法都说了出来。
  “香香,你这是什么意思?”许母皱着眉问。
  “我是说,咱们不是一直担心做瓜子买卖会出事么?如果带着全庄子的人一起干,出了事也是大家一起抗着。这样不就有保障了么?咱们这个买卖不是需要瓜子么,干脆就让庄子里的人一起种瓜子呗。”董香香淡淡地说道。
  “香香,你这是跟妈开玩笑吧?咱们庄子一起种瓜子的话,吃什么呀?你大爷(许红旗)就算跟咱们家是亲戚,也不会允许这么胡闹的。”许母只觉得董香香这孩子,可真能异想天开。照她这么说,以后他们村里的地还不都种上瓜子了?
  “咱们有钱了赚得多了,就可以买别的庄的粮食了,我哥现在不就买粮食吃么?”
  她这么说倒也没错,只是许母一时间还真接受不了董香香这个大胆的想法。
  “……我真没想到,你这丫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