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农家喜事-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点心很快就卖完了,收了摊子之后,三人又去了卖种子的地方。
新买的二十亩地马上也要下种了,杨氏后来去地里看过了,对那地不抱啥希望。但是自家已经买了,人家都给耕好了,断断没有再不要的道理。莲子又信誓旦旦地说能整好,那就让她试试吧。左右买地的钱没花多少,就算地力再差,种上几茬,也应该能回本。
莲子劝说刘景仁在地里种大豆,刘景仁种了半辈子的庄稼,自然知道大豆不但容易成活,而且还养地,便同意了。
第一次种黄豆,不宜太密,也不宜太疏。莲子估摸着,一亩地用上四斤种子就够了。这么一来,便买了八十斤豆子种,花了半吊钱。
大豆田间管理十分容易,只需要及时除草,捉虫即可。莲子想着这一吊钱买来的豆子,将来在秋天收获了之后,会卖上三十四两银子,她心里就兴奋。虽然钱并不多,甚至比她卖果脯还少,但是这却是莲子的心头所爱,做起来会很有归属感和成就感。
三月初六,这日刘景仁和杨氏带着莲子又去了镇上。这次的主要目的,就是存钱。
本来莲子想着让刘景仁去就可以了,让杨氏在家休息休息,谁料杨氏不依了,非要亲眼看着自家的银子是怎么存进去的才放心。
自家媳妇的脾气,刘景仁清楚得很,他也没办法,只好带着她一同前往。
莲子知道宁卿早上经过集上的时间,到了那里只等了一小会儿,便见宁卿来了,身上披着春日清晨特有的清新。
“真是麻烦你了。”杨氏笑道。
宁卿也笑着说了句:“婶子客气了”,说完带着他们,去了鸿通钱庄。
这可是莲子第一次来钱庄。不只莲子,对于刘景仁和杨氏来说,也是第一次。
里面有些冷清,并不像其他铺子一样,来来往往的人络绎不绝。
但是里面的伙计倒是热情得很,一见他们来了,忙出来迎接。
那伙计起初没看真切,后来认出了宁卿,忙将他们往里让,口中道:“宁少爷,您怎么亲自过来了?”
新晋的解元嘛,他当然是认得了。宁家可是他们鸿通钱庄的大客户,当初揭榜的时候,他们掌柜的还去宁家送过贺礼。
宁卿微微一笑,说道:“这是我的朋友,想在这里存些钱。”
“好嘞,没问题。”那伙计爽快地答道,又看向刘景仁问道:“大哥,您是想存多少钱?活期还是死期?”
刘景仁忙道:“大概四百两吧。”至于活期还是死期啥的,他可就不懂了。
“活期的吧。”莲子答道,存的又不多,家里事情也不少,说不定啥时候就用到了。
“哎,好嘞。”那伙计又热情道,说着去柜上找纸和笔。
莲子又问道:“这利钱咋算啊?”
对,这也是杨氏关心的问题,立刻仔细听着。
那伙计笑道:“小大姐儿,咱们这边的活期是一两银子,一个月一文半的利钱,您这四百两银子”,他说着,手里噼噼啪啪地拨着算盘,“一个月就是六百文钱。”
莲子自己在心中算了一下,利率差不多是百分之一点五,实在是低。但是这个时候,钱庄能兴起,就算是不错了,低点就低点吧。
杨氏和刘景仁一听说把钱存在钱庄,一个月啥活不干,就能拿半吊多的利钱,心中已经十分开心了,此时是巴不得将银子赶紧存进去。
一个大户人家的小厮,一个月的月钱大概也就是这个数了。他们以前没分家的时候,在沈氏的勤俭节约下,半吊钱都能够全家人一个月的嚼用了。
“那好吧。”莲子道了一句,将装着银钱的袋子送到柜上给那小厮。
那伙计忙接过了,点了数,便在册上记下了,又写了一张条子,交给站在一旁的刘景仁。
拿了条子,双方都按了手印,这存钱算是完成了。杨氏又问了一些问题,那伙计也热情地解答了。总之,这钱存的,还是相当满意的。
那伙计热络地送他们走出门,看着他们走远了,才重新进了钱庄。
杨氏和刘景仁少不得又将宁卿好好谢了一番。
“要不,我请你吃饭吧。”莲子笑道。
宁请看着她此时孩童的可爱模样,心中清明一片。
刚才存钱的时候,见她一个小孩儿,竟比杨氏和刘景仁更明白这其中的道理,像是以前做过这种事情一样,他着实是疑惑了一番。
“不了”,宁卿说道,“家里还有事儿,我就先回去了。”
“那好吧”,莲子看着她,语气里有着浓浓的沮丧。
互道了再见,莲子看着宁卿走了,忽然又想起一事,忙向他喊道:“等过几天做了草莓蜜饯,给你送了家去。”
宁卿闻言转身,冲他一笑,微微点了点头。
莲子看着他走远了,这才回头向杨氏和刘景仁道:“要不咱去董掌柜那边看看去?”
这时候才是半上午,还不到吃午饭的时候,正好可以在酒楼坐坐,然后吃了午饭再走。
“行,去吧。”杨氏说道。
远远的,便瞧见“福聚来”门前熙熙攘攘,人流如织。看来,生意依然很好啊。
经过整修后,酒楼的环境高端大气上档次,且除了包间费用和酒水费用要高一些之外,饭食的价钱都是平价的。如此一来,生意能不好吗?反正都是花一样的钱,还不如去个好一点的环境。
刘景仁才刚到门口,就被良子看到了,忙走出来迎接。掌柜的可是交代过了,他们今日的局面,多亏了这姓刘的一家人,那过河拆桥的事情,无论如何也不能干。
“哟,莲子姑娘也来了。”顺子一副嬉皮笑脸的模样。
自从上次和莲子之间的不愉快发生以来,莲子总是不爱搭理他,偏他总是乐此不疲地讨好莲子。平心而论,如果不是上次见识了这小丫头的脾气,他会真的以为这丫头可爱得紧。
顺子帮他们将马车赶到后院放好,让他们自己上楼找掌柜的说说话。
当初装修二楼的时候,莲子特意让留出了一个房间,里面放上书案之类的东西,布置的跟个书房差不多,说是当做董掌柜的办公室。
董贵山每日早晨会过来察看一下食材以及各种用品准备的如何,晚上酒楼快打烊的时候,又会对对今日的帐,安排伙计准备一下明日要用到的东西。
这会儿正是空闲的时候,董掌柜正站在二楼大厅的楼梯口,往下看着。
他心里无时无刻不在想,要是每天的生意都像这么好,那就行了。
其实自从开业以来,每天的生意确实不错。可能是因为前期冷清亏损了太久,董掌柜是怕了。
他正想着的时候,突然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仔细一看,竟然是莲子,他忙笑着下楼迎接。这小不点儿可不能怠慢,董掌柜有一种预感,说不定今后她仍能为酒楼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哎呦,你们咋来了呢?快快,咱上去。”他热情地引导着刘景仁夫妻和莲子上了二楼,一面又吩咐伙计赶紧上好茶。
莲子跟着董贵山去了他在二楼的办公室,进得里面,竟发现里面还坐着一个半大的男孩。
这男孩看起来也就十二三岁的年纪,身穿靛蓝色丝缎交领长衫,腰上系着一条绣吉祥云纹的精致腰带,脚上是黑色靴子,正坐在书案前吃着点心。
“修宁,快来见过客人。”董掌柜向那半大的男孩子道,又向莲子他们说道,“这是我家老二。”
那董修宁见父亲让他见人,一副十足的不情愿,慢悠悠地站起了身。
“这是刘叔叔,刘婶子”,董掌柜介绍道,又指着莲子道,“这是你莲子妹妹。”
董修宁这才说了句:“刘叔叔好,刘婶子好。”至于莲子,直接忽略不计。
“这孩子,都被他娘惯坏了。”董掌柜因为孩子的无礼,脸上有些尴尬。
一看这董修宁,只怕又是个纨绔子弟,只是不知比起张子贺来,又是如何。莲子懒得跟这种小屁孩计较,走到书案旁边摆着的沙发椅上坐了。
当初她建议董掌柜打上几把这种沙发椅,董掌柜觉得这椅子不像椅子,榻不像榻的,成本还那么高,平白地浪费银钱。
没想到打出来之后,来店里的客人竟喜欢的不得了,尤其是厅里桌子都坐满了的时候,他们都愿意坐在这沙发椅上一边喝着免费提供的茶,一边等着有空位空出。如此一来,倒是稳住了客流量。
董掌柜和莲子他们说的都是这酒楼的事儿,时而是菜品,时而是经营策略的。董修宁对这些着实不感兴趣,便出去玩去了。
过了会儿,莲子拉拉杨氏,说道:“娘,咱该回家了吧。”
董掌柜哪里能让他们就这么走了,那样岂不是显得他太小气了。
因此忙起身道:“先不着急,等吃了饭再走不迟。”
“不了,这样多不好意思。”杨氏说道。
董掌柜忙说了几句“哪里”,便唤进来一个伙计,吩咐他让厨房准备饭菜。
莲子见着实推辞不过,便笑道:“那就麻烦掌柜的了。”
其实她本来就没打算不吃饭就回去。
此时正是饭点,包间都被定出去了,就连一楼的大厅里,每张桌子也都是坐的满满的。
董掌柜无法,只好让伙计抬了一张桌子,摆在办公室里,这才上了酒菜。
莲子和杨氏当然只是吃饭,董掌柜和刘景仁倒是喝的不亦乐乎,直喝到两人都有些口吃障碍,这才在杨氏的劝说下,吃了饭。
席间董修宁也在,但是他对于这种场合着实没兴趣,只低头吃完自己的饭,便又出去了。
吃完了饭,又说了会儿话,莲子见天色不早了,便让杨氏催着刘景仁,向董掌柜告了辞,这才回家。
临走时候,董掌柜让他们以后常来,下次再来的时候,将家里的女孩儿都带过来吃顿饭。
日子总会越过越好 第六十七章 大显身手
二月底下了一场好雨,进入三月之后,又陆陆续续下过两三场毛毛雨。地里算是十分湿润了,莲子这个月到地里瞧了好几回了,觉得差不多可以下种了。
那一亩撂荒的地,刘景仁在年初的时候,就找了空闲,牵了牛过来耕了,肥料也是撒足了。
只一亩地,全家人用了一天的时间,便种完了。剩下的,就是那二十亩要待改良的田地了。
那边地倒是耕过了,肥料也陆陆续续地撒上了。但是要种这二十亩地,光靠这一家子两个大人,四个孩子的力量,根本就是不行。所以,杨氏和刘景仁做了个决定,打算花钱雇个人来干活。
种豆子虽说简单,只需犁上沟,将种子点进去,再埋上土就行。但是二十亩啊,也不是一天两天的能干完的。况且这干农活,讲究的就是时令,一旦过了这个时令,说不定庄稼就长不好了。
可是找谁来干呢,又该给多少钱呢?这个还真不好说。
莲子本来想找赵氏和周文章帮忙,两家人熟,说着话儿就能干不少活儿,也不用给钱,一起好好吃顿饭就行,想必他们也十分愿意。但是赵氏家日子过得好,就是因为地多,每到春种秋收的时候,都会十分忙碌。如果等到他们忙完了再去种豆子,恐怕是要违了农时了。
杨氏和刘景仁仍然在为找谁来干活发愁,忽听栗子道:“找平安叔吧。”
杨氏闻言,一拍脑门道:“对啊,咋就没想到呢!”
栗子口中的平安叔,就是去年前年灾荒时,饿死了的二狗子的爹。二狗子的死,似乎对栗子的打击很大。她以前都是称呼二狗子爹、二狗子娘,如今,竟然叫起平安叔、平安婶了。
他们家条件差得很,到现在还不一定能顿顿吃饱饭。
刘景仁和杨氏也不是那种刻薄的人,请平安夫妻来帮忙种豆子,一天给他们夫妻一百五十文钱,想必他们是十分愿意的。
他们夫妻二人,再加上刘景仁和杨氏,这二十亩豆子,应该两三天就种完了。
这日晚上,杨氏就去了刘平安的家里。他们家如今也是从老家里分出来单过,但是前些日子,二狗子一直身子不好,花了不知道多少钱了,再赶上灾荒,家里掏空了家底,也没治好,最后还是死了。所以如今家里,仍然是一穷二白,穷得叮当响。
刘平安夫妇一听说了杨氏的来意,当然是十分的同意,一口就应下了。他们分家的时候,根本就没分得地,日常生活全是靠刘平安给人家做点杂活来维持。因此便决定了,明日便下地去。
杨氏让他们明儿一早就到她家里去,一起吃了早饭,再坐了牛车一起下地。那二十亩地不在刘家庄上,离的比较远,光靠他夫妻二人走,那得走不少时候。
刘平安和妻子张氏,都觉得十分不好意思的,拿了人家的钱,还要在人家家里吃饭。
杨氏便笑道:“没事儿,左右我们自己也要吃饭。家里也没啥好东西,就跟着我们随便吃点吧。”
刘平安和张氏见推辞不过,便答应了下来,心里都在感念杨氏的好心肠。
虽然地多,但是种豆子十分简单,四个人已经够了。因此杨氏便没让家里的孩子下地,只是交代了谷子和豆子,让她们下午帮着烧点薄米汤。干了一天的活儿,应该都是渴得紧,想必是十分愿意喝薄米汤的。至于炒菜和做其他的饭,杨氏则说等她回来了再做不迟。
中午饭已经带了,路途远,就不回来吃了,杨氏又嘱咐了让四个孩子中午好好吃饭,这才坐了车下了地。
杨氏和刘景仁走了之后,莲子突然觉得没事儿可干。瞅瞅外面,一派春意盎然,要是闷在家里,难免辜负了这大好的春光。
前几日答应了宁卿,要给他做了草莓蜜饯送去的,但是如今春耕还没结束,杨氏也着实没空去帮着她做,也只能等到忙活完了,才能做。
“大姐”,莲子喊了谷子一声,问道,“咱这边有野果子吗?”
谷子正在做着绣活儿,闻言道:“当然有了,你在山上没见过吗?”
见是见过了,但是吃过的,真是不多。去山上采药的时候,左右就是桑葚啊,野草莓这类的。也或许是她太专心于采药了,忽略了野果子。
“我想上山一趟。”莲子道。
“干啥去啊?”豆子抬起头问道。
莲子想了想,说道:“上山采野果子去。”
谷子不禁笑道:“这时候上哪找野果子去啊?只有野草莓。”
对哦,莲子竟忽略了这一点。看来,要找野果子,还是要夏末的时候去最好。
早上没剩饭,所以中午饭需要自己做。四个姐妹一起上场,烧火的烧火,切菜的切菜,忙得不亦乐乎,最后才做好了饭,吃的也是十分开心。
“要不,咱把晚上的饭也给做了吧。”栗子提议道,“爹娘干了一天的活了,肯定很累,咱们就在家做饭吧。”
“好啊。”谷子笑着点头。
原来看似大大咧咧的栗子,也有心思细腻的时候。
至于做啥呢,还是再仔细思考一番吧。
莲子心想着晚上爹娘肯定会留刘平安夫妻在家里吃饭,那便一定要备足了。多了不要紧,放地窖里,明天还能接着吃,要是少了,那可就麻烦了。
心里想着,莲子便去了地窖,转了一圈,发现可用的食材还真是不少。莲子收拾了收拾,决定和姐姐们今晚大展身手一番,给爹娘一个惊喜。
天气越来越热了,东西不太好放,但是没有肉是不行的。因此,莲子从杨氏放零钱的小陶罐里,拿了几十文钱,到村头的屠户家里买了两斤猪肉,又花五文钱,买了一副猪下水。
也是她赶得巧,这屠户家里刚杀完猪,收拾好了猪肉,打算明天拿出去卖,那猪下水不能吃,屠夫娘子正要扔了,恰恰被莲子看见了。便出了五文钱,将猪下水全部买了回来。
这可是好东西啊,要是扔了,那该有多么暴殄天物。
她拿回家的时候,谷子着实吃了一惊,说道:“你要这些个臭烘烘的东西干啥?又不能吃。”
“对啊,臭死了。”栗子说着,忙夸张地捏住了鼻子。
莲子神秘一笑,说道:“不是哦,这个是可以吃的,而且十分好吃。”她见三位姐姐不信,只好又道,“你们做别的菜,只管给我留个锅,我来做这个就是了。保管你们吃一回,还想吃第二回。”
说着将猪肉交给了谷子,自己提着那副猪下水出了门。
出门几步就是一条清澈的小河,现在的河水都是没污染的,直接喝了都没事儿,来这里洗这些个,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莲子把这一副猪下水在河水里洗净了,又拿回了家。
谷子早已烧好了米汤,盛出来放在磁盘里,放在灶间温着。
三人此刻正在灶间里叮叮当当地忙活着,莲子瞅了一眼,看样子是要做酸菜粉条炖猪肉。
莲子去堂屋拿了个盆,将猪肠子放了进去,又用葫芦干瓢舀了一瓢面粉,倒进盆里,随后便用手用力地搓肠子。一点一点地,搓得十分仔细。
猪肠子吃火,需要炖上好长时间才可以。莲子将彻底洗干净的一整挂肠子放进锅里,添了水,灶膛里加了木柴,开始烧火。
木柴烧火不用一直看着,因此莲子便趁着空当,将猪肺、猪心和猪肝和猪肚一并煮了。这些肯定吃不了,所以只做一部分便好,剩下的放进地窖里好好储存着,能吃上个好几天。
这些东西都煮熟了之后,莲子先将猪肺切了一些,放上花生以及其他佐料,做了个花生猪肺汤。然后又切了一半猪肝和一半猪肚,放上葱丝、姜丝、芫荽,倒上酱油、醋和香油凉拌了。
这两个菜做好了之后,这才将已经煮的有些软烂的肠子捞了出来,切了半挂,用鲜辣椒炒了,那味道,闻着就香。
莲子做这些猪下水的时候,三个姐姐一直围在一边好奇地观看,本来根本就不相信莲子能用这个做成菜。可谁知道,竟然闻着这么香。
栗子忍不住,拈了一块凉拌猪肝吃了,眼睛顿时亮了起来,向谷子和豆子道:“真的好吃哎。”
莲子得意地翻了个白眼,那还有假?
谷子和豆子也都尝了一口,猪肝刚煮出来,还是热的,吃起来软软的,再配上这调味料,很是好吃。
辣炒肥肠、花生猪肺汤、凉拌猪肝猪肚,这三个菜做完,莲子自认为她的任务已经结束了,便洗了洗手,将这三个菜端上了桌,然后坐在一边休息,看着三个姐姐还在忙碌。
除了酸菜粉条炖猪肉,还有木耳炒鸡蛋,清炒小菘菜,韭菜炖豆腐和香辣土豆丝。
莲子想了想,光吃饭总归会觉得少了点什么。她晃了晃刘景仁搁在桌子底下的酒壶,里面的酒不多了,他便拿上几文钱,提起酒壶,去小卖部里打了半壶酒。
干了一天的活儿,都累了,适量饮些酒对身体还是有好处的。多了不给喝,只有这小半壶。
日子总会越过越好 第六十八章 赞赏
四个姐妹做了一桌子的菜,都做好的时候,天色已经上了黑影,但是仍没见杨氏他们回来。
莲子估摸着,第一次请人家干活,杨氏和刘景仁都不是刻薄之人,应该不会干到很晚。
果真,没一会儿,就听到门外响起哞哞的牛叫声,随后自家那头一牛多用的耕牛,便停在了家门口。
刘景仁先跳下车来,然后是刘平安,之后才是杨氏和张氏。
莲子姐妹忙过来帮忙,将车上的工具拿下来。
“烧米汤了吗?”杨氏向谷子问道。
栗子抢着答道:“烧了,还做了一桌子的菜呢。”
“啊?”杨氏微微愣怔,又听谷子说道:“栗子说爹娘和叔叔婶子干了一天活儿了,都辛苦了,所以就和我们一起给做了饭。”
杨氏摸摸栗子头上梳的整整齐齐的小抓髻,笑道:“长大了啊,知道心疼人了。”
栗子有些不好意思,转身跑进了屋。
杨氏让着张氏到井边洗了手,又拿干净的手巾给她擦了,这才拉着她进了堂屋,让她坐下。
张氏推辞,不肯坐。这家里男人都没坐,哪里有女人坐着的份儿。
“坐吧”,杨氏按住她的肩膀将她按坐下去,说道,“我们家不兴那一套,你只管坐就是了。”
杨氏也在张氏身边坐下,指着一桌子的菜说道:“这些全都是我家这四个姑娘做的,你可一定要多吃点。”她的脸上带着自豪的笑。
张氏少不得又将杨氏的四个闺女夸了一通,说道:“有闺女真好啊,儿子又有啥用?”
杨氏怕勾起她伤心事,忙转移了话题,让她先尝尝菜。
两家子九个人全都坐齐了之后,场面变得有些拥挤。但是,这丝毫不影响吃饭的热情和味道。
“爹娘,叔叔婶子,你们快尝尝这个,是莲子用臭烘烘的猪下水做的,可好吃了。”栗子忙喊着众人尝一尝莲子做的菜。
其实她还是很大公无私的,有什么好东西,都喜欢和别人分享。
“啥?用猪下水做的?”杨氏有些不可思议地看着莲子,这猪下水还能吃?
栗子似乎是觉得她的话没人信,使得她很没有面子,便伸筷子夹了一大口,吃了起来。
刘景仁也夹了一口,在口中嚼了几口,点头道:“嗯,确实好吃。”
到底是好吃不好吃,莲子姐妹早已知道了。杨氏和刘平安夫妻见刘景仁吃得香甜,也都伸筷子。
只吃了一口,便都是赞不绝口。莲子心中的自豪感,不禁蹭蹭地往上涨。
“莲子啊,这到底是咋做的?”张氏一副十分感兴趣的样子,向莲子问道,“这个玩意是咋洗干净的?”
莲子说道:“婶子,这个猪肠子吧,特别难洗,光用清水,是肯定洗不干净的。要先用清水洗干净之后,再用干面粉使劲地搓,来来回回地搓上几遍,直搓到面粉干净了,这肠子也就洗干净了。”
“哎呦,还要用面粉洗啊?”张氏一脸的不可置信,“那可是吃不起了,白面粉那得多贵啊,也就你家能吃得起了。”张氏拍着杨氏的手说道。
莲子笑道:“婶子,没你想的那么严重了,一挂肠子只需要一瓢面粉就行了。”
随后她又掰着手指头算:“你想想啊,这个猪下水一点都不比猪肉难吃吧?”
“嗯,这个倒是不假”,刘平安点头道,“我觉得比猪肉还要好吃上一些。”
“对啊”,莲子忙大声附和,“我买了这一副猪下水,才花了五文钱,洗猪肠子用了一瓢的面粉,这些加起来总共才花了差不多六文钱,并且还能吃上好几天。但是这些猪肉呢?”她说着,又指了指桌上放着的那盆酸菜粉条炖猪肉,“两斤就花了三四十文钱,这能比吗?”
张氏想了想,笑道:“听莲子这么一说,还真是这么回事儿。”说着又向杨氏道:“你家闺女真是一个塞一个的聪明伶俐。”
“呵呵,小聪明罢了。”杨氏笑道。
别人夸奖她家的孩子,她总是心里特别高兴,并且照单全收。
两家人和和睦睦地吃了顿饭,刘景仁和刘平安还小酌了几杯,都是倍儿地感觉舒坦。
吃完了饭,虽然没有到深夜,但是也已经不早了。刘平安夫妻再三感谢,又是把莲子姐妹夸奖了一番。
一家人将他二人送到门口,约好了明儿一早还过来吃饭,然后一起下地。
二十亩地,今日玩儿一样,四个人就种了八亩。照这个速度,很轻松的,三天就能种完。
剩下的两日还是和今日一样,莲子爹娘和刘平安夫妻很早就下了地,留下莲子姐妹四个在家,负责做饭,喂鸡、喂兔子,喂马、喂牛,做家务。
这三只母兔子都十分健康,上个月,杨氏找了公兔子来配了种,顺利的话,恐怕很快就会有小兔子要出来了。
到时候家里兔子越养越多,家里养不开可咋办?
如今家里已经有二三十只鸡了,都是在院子里大门西侧,用网子拦起来的。三只兔子占了一个圈,莲子觉得也没必要再给它们挪窝了,左右很快就会产小兔子了。
至于两只牛,一匹马,刘景仁没法儿,紧挨着圈又搭了个牛棚,将耕牛和奶牛和马都牵了进去。
只是这奶牛着实难喂啊,必须吃鲜草才能产出好奶。也幸亏现在是春天了,草木都发了,要是大冬天的时候,上哪给它找鲜草去?
这头奶牛的产奶量不低,每天最少能挤上半桶。但是这也愁坏了莲子,最近家里不做点心了,就不怎么用牛奶了,但是奶牛还是会每天产奶,并且必须要挤。如果不挤的话,牛奶就会回流,以后的产奶量就会大打折扣。
牛奶虽然是好东西,但是也挡不住天天喝啊。现在莲子家每天每人一碗奶,这回倒不怕营养缺乏了。
就是这个法儿地喝,也喝不了多少,还是能剩下大半桶。杨氏会把这奶给赵氏家送去一些,给苏可言和苏可文送一些,还会给张子贺送去。
后来莲子实在是烦透了,干脆让董掌柜派来拿酱料的伙计将剩下的牛奶全拉走了。谁知如此一来,董掌柜竟十分欢喜。原来他那边最近新请了个专门做点心的师傅,他吃过莲子家的点心,便自己试着做了一做。没想到,果然做成功了。
只是到了董掌柜这福聚来之后,董掌柜说咱没必要抢人家的生意,且莲子帮了他不少忙,他也应该回报回报才是。因此,便让那师傅可以用牛奶做其他点心,只是不能做和莲子家卖的一样的。
董掌柜以一桶奶五十文钱的价格买了,不管钱多钱少,起码莲子不用再愁这事儿了,所以也不太在乎。反正放在自家,浪费了也是浪费,还不如卖给董掌柜,一个月也能拿上半吊钱。
“咱以前咋就不知道养头奶牛呢?”杨氏似乎是自言自语,“就算是啥都不干,咱也可以一个月挣上半吊多啊!”
刘景仁吧嗒了两口旱烟,说道:“那时候别说咱没有买奶牛的十两银子,咱连半两都拿不出来。”
杨氏踢了他一脚,嗔怪地瞪了他一眼。
如今地里的活儿算是告一段落了,剩下的只是除草和捉虫了。这个倒是简单,时常去地里看着点儿就没问题了。
不知不觉夏天就来了,那一亩冬小麦也收获了。因为这块地这几年一直没重茬的,所以小麦的产量特别好。
刘景仁和杨氏在打谷场上打麦子,杨氏不停说道:“咱今年总算不用再买面粉了,咱总算能想啥时候吃白面馒头就能啥时候吃了。”
麦子收了之后,便是把这麦子地耕了,再种上秋花生,这样才能保证最大程度的产量。
这段时间,莲子家除了照顾地里,仍然没有闲着,有了空,便开始做蜜饯和果脯。春天的时候做了很多草莓蜜饯和果脯,只留了一些自己吃,又给宁卿送去一些,剩下的,全送去了张掌柜那里。他那里有仓库,可以更好地保存。
这次张掌柜竟然主动给他们提了价,每斤草莓果脯或是蜜饯,给加了五文钱。或许是去年尝到了甜头,才会如此的吧。
除了草莓蜜饯和果脯,夏天的水果还有桃子、栗子、杏子之类的,也都是非常适合做果脯。莲子当然没有错过,每一样都搜集了。
虽然赚钱是不少,光这草莓干果,一个春天就能卖上几十两银子,但是成本也高的吓人,如果除去成本和人力的话,根本剩不了多少钱。因此,莲子还是想打野果子的主意。野果子不需要花钱买,并且吃起来的味道不一定比其他水果差。
莲子想着,等到收了花生之后,那时候最是个果子成熟的时节,她就喊上虎子,一起到山上找找去,看看还有没有其他能用得到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