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农家喜事-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他能用得到的果子。
豆子成熟得早,春花生还没到收获的时候,豆子就可以收获了。
此次,杨氏和刘景仁又找上了刘平安夫妇,四人一起下地收豆子。
收豆子比种豆子更要简单,只需将豆子秧拔了,捆成一捆一捆的,用牛车拉回家放到打谷场上去,再在太阳底下暴晒。直到把豆荚的皮都晒脆了,拉着轱辘一压,圆溜溜的豆子粒便会滚出来。
等到全压完之后,将豆秧抱到一边继续晒着,用扫帚把豆粒子扫了,晒一晒装起来,收豆子便算是完事了。
这二十亩地地力尚处于很差的阶段,观察这打下来的豆子,也并不是十分高产,但是莲子相信,只要持续改善下去,这二十亩贫瘠之地,不出几年,就会变成良田。
二十亩地,打的豆子大约有八九千斤,只是如今,卖豆子又成了个问题。
莲子记得,曾经听过这样一种说法:种豆子的永远不会倒闭,种的豆子卖不出去,可以等它发了芽然后卖豆芽,也可以磨了豆子去卖豆腐,豆腐卖不出去了,可以让它发了霉,然后卖腐乳。
如今想起来,莲子又是不禁莞尔,只是,她可没有那么多时间等着这些豆子发生变化。
日子总会越过越好 第六十九章 野果子
如果要想卖豆子,必须要去镇上的牙行,可是这镇上的牙行里,莲子家一个人也不认识,不好办事啊。
谁料有一天,莲子和刘景仁一起去了牙行,想要摸清黄豆的真实价格,没想到,竟遇上了出来买粮食的胡勇成。
胡勇成自打给“福聚来”送菜以来,已经清闲了不少,所以白日里才会有空,到这牙行里来采买一些东西,
他听说刘景仁是来打听大豆的收购价格的,便道:“兄弟,你可得注意点,这边净是骗人的,会给你压低价。”他想了想又道:“我认识一个人,以前时常在他那里买粮食,要不我帮你问问?”
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莲子和刘景仁忙道了谢。
有熟人在,那收购的价格自然不会压的很低。最后以三文钱一斤的价格,收了莲子家九千斤黄豆。
卖了这二十亩地的黄豆,得了不到三十两银子,虽然不多,但是好歹已经快把买地的钱赚回来了。
那边二十亩地的大豆收割了之后,莲子又和刘景仁买了地瓜秧苗,打算栽地瓜。地瓜也是省心的作物,不管种在哪里,都能够生长,并且最能满足温饱问题。
栽地瓜和种豆子收豆子相比,就要复杂多了。必须要打垄子,而且还要一棵苗儿一棵苗儿地栽,最后还要一瓢一瓢地浇水。
雇刘平安夫妻俩,这二十亩地的活儿肯定是干不完的,所以莲子爹娘决定,再雇上几个人。
这回该雇谁好,还没用得着杨氏和刘景仁心焦,便已经有报上名来了的。
上回种豆子,刘平安夫妇去了,村里不少人开始扒瞎,说是刘老二一家挣了几个钱,胀饱得不行,下地干个活儿还得花钱雇人,对人家平安夫妇吆五喝六的。他们还一副公正严明的样子,道:“你说都是一个庄子上的,至于这样吗?”
幸好这话还没有传到杨氏和莲子耳中就被张氏制止了,要不依她俩这火爆脾气,只怕又要爆炸了。
张氏将景仁二哥和二嫂,一天给他们夫妻一百五十文钱的事儿说了,又说人家待他们有多好,早饭午饭晚饭全都管着,吃的不是鱼就是肉的。
如此一来,倒是羡煞了不少人,所以这次杨氏和刘景仁又想雇人的时候,来找他们的人有时候一晚上就有两三个。
最后,杨氏只挑了几个老实壮实的的后生,用了两天的时间,把二十亩地瓜种完了。
种完地瓜之后不久,春花生就该收获了。
家里只有一亩春花生,所以一家人慢慢悠悠地,只一天的功夫,便把这一亩地春花生收了。又花了一天的时间,将它摔了、扬了,晒着了,这才算是告一段落。与此同时,中秋节也马上要来临了。
莲子一直想着野果子的事儿,好不容易等到一个休沐,便挎着个小篮子,去了赵氏家里,喊了虎子,和他一起上了山。
莲子发现,自从虎子上了学堂之后,倒是越发得沉稳了,只是不知为何,他还是不喜读书。
“你想找野果子吗?”虎子问道,见莲子点头,又道,“我知道哪里有,带你去。”说着健步如飞,将莲子落下好一段距离。
莲子脸上丝丝抽搐,这才刚夸完了稳重,咋就突然要成这样呢?
她紧紧地跟着虎子,见他竟越来越往山的里面走了。
这山上虽然她常来,但是她到过的地方,几乎全是山脚下,根本就不会有危险。如今要到里面去,万一发生啥意外咋办?
“喂,你咋走得这么远?”莲子在后面喊道。
虎子回头看了她一眼,说道:“这边有野果子啊,很好看,不过都不能吃的。”
不能吃你带我过来干嘛?莲子心中腹诽,却听得虎子又喊:“你快过来,就在这儿,可好看了。
莲子禁不住诱惑,还是过去了。
“哪儿?啥啊?”莲子走过去问道。
山路有些不平,莲子走得十分吃力,虎子往下走了几步,扶她上来,指着前方的一棵并不算很粗大的树道:“你看那上面,这果子好看吧,又大,不过那个是不能吃的,能涩倒牙。”
莲子没有答话,她在仔细地看虎子所说的这个不能吃的果子,怎么看起来那么眼熟啊?
她又走近一些,仔细地看了看,发现这些果子挂在树上,表皮橘黄色,一个有婴孩的拳头那么大,并且上下有明显的分层线。很明显,这不是柿子还是啥?
“这是柿子,能吃的。”莲子道。
虎子忙道:“这个不能吃,我以前摘过,很涩。”
莲子噗嗤一声笑了,说道:“那是因为柿子还没漤,没有漤的柿子,不涩才怪!”
“啊?咋漤?”虎子问道
莲子说道:“就是用热水”,她边说着,边向柿子树走过去,看样子是想摘一下。
虎子见她想摘柿子,于是说道:“我爬树去给你摘吧,你想要多少?”
“越多越好。”莲子从来不客气。
她承认,看到这柿子,她真的觉得很兴奋。因为柿子虽然不适合做果脯和蜜饯,但是它却可以做柿饼子啊。前世她可爱吃柿饼子了,每次回老家要回来的时候,都会去山上买一大包的柿饼子带回去。
想着想着,莲子突然伤感了起来。家乡的一切,都还好吗?
“喂,接着。”虎子三下两下地爬上了树,摘下果子就要扔给莲子,谁料竟看见她在走神。
莲子急忙回过神来,接住虎子扔下来的柿子。
这柿子还很硬,有的还带着青,但是不要紧,只要漤了,那味道可就完全不一样了。
将树上成熟得差不多的柿子都给摘了下来,足足摘了有大半个篮子。
“还有啥样别的野果子吗?”莲子又问道,
虎子又往前走了走,指着前方的一丛植物向莲子道:“你看这种,也很漂亮,可是我娘告诉我说,这个东西有毒,不让我碰。”
莲子以为虎子又无意中发现了啥好东西,忙跑过去看。
“这是覆盆子,可以吃”,莲子说道,又补上一句,“酸酸甜甜的,很好吃。”
“你确定这个能吃?”虎子似乎有点不相信莲子。
莲子不搭理他,摘了一个艳红的小球果,放在袖口擦了擦,便吃了起来。
覆盆子可是好东西啊,不但能吃,而且药用价值也很高。
味道还是原来那个味儿,只是这之间,横跨了不知多少年。
吃着吃着,莲子一直在观察这覆盆子。这个东西,长得倒是挺漂亮的,做成果脯不太适合,要是做成蜜饯的话,那是再合适不过了。
“帮我摘一些。”莲子向虎子说道,自己开始去摘覆盆子。
这东西不是很多,但是好在它一年之内能结好几茬的果实,也算是物尽其用了。
两人把这丛覆盆子全摘干净了,这才回家。
杨氏见她回来了,篮子里当宝贝似的,挎着山柿子和覆盆子,便问道:“你弄这些个玩意干啥?不能吃不能喝的。”
这些东西山上有是有,但是看起来不错,吃起来就不行了。当年她还是孩子的时候,总喜欢摘了这山柿子玩儿,摆在炕头上看。有时候实在忍不住了,会咬上一口,但是那涩涩的味儿,每每都让她皱了鼻头。
“娘,这个能吃的。”莲子解释道。
“又瞎说,这个不能吃,看着玩儿吧。”那个涩涩的味儿,她到现在都忘不了。
莲子见杨氏不信,也不多做争辩,反正等自己做好了,明儿一准让她吃到香甜的柿子。
她把篮子直接放进了灶间,一边走,一边拈起个红艳艳的覆盆子放进口中,酸酸甜甜的味儿,让她吃了还想。
刚才虎子还不敢吃,说这是蛇眼,有毒。
莲子才不理会他,只在一边自己吃,这么好吃的东西,他不吃,正好她可以多吃点。
后来虎子见莲子自个儿吃得香甜,也不见有啥事,这才鼓足了勇气,试探着吃了一颗,味道着实不错。
莲子往大锅里舀了几瓢水,又扯了薪火,盖上锅盖要烧火。
杨氏听她在灶间叮叮当当地忙碌一通,放下手中的簸箕,走过来。
“快吐出来!”杨氏喊道。
莲子被她这一喊吓了一跳,嘴边的覆盆子发出一声闷响,掉到了地上。
还没待莲子抚一抚受惊的心,就见杨氏急着过来,按住莲子的腰,让她弯下去:“快吐出来!”
一边拍她的背,杨氏一边着急道:“你说你吃这蛇眼睛干啥?娘以前不是跟你说过吗,这东西有毒!”
可是这东西没毒啊,为啥都要说覆盆子有毒呢?
“娘”,莲子被杨氏按下了腰,又拍着背,有些吃力地道,“这是覆盆子,没毒。我刚才已经吃了好些了。”
“啥?”杨氏一听说莲子已经吃了好些了,这下更是着急了,更加用力地拍着莲子背,让她吐出来,一面喊谷子过来烧绿豆水。
莲子好一番挣扎,才从杨氏手中挣脱出来,解释道:“娘,这东西又叫覆盆子,没毒的,并且可好吃了。”
她怕杨氏还是不信,便道:“我在医书上看过,这东西不但没毒,还是药,可以治病,能够养肝明目的。”
杨氏开始有些半信半疑,可是她小时候,就被告知这蛇眼有毒,不能吃啊。
“去年我就吃过了,你看,我不是一直好好儿的吗?”莲子又道。
日子总会越过越好 第七十章 漤柿子
“真的?你真的吃过蛇眼?”杨氏问道。
莲子很是认真地点头。
杨氏将她又上下打量一番,最后说道:“不行,咱看大夫去。”说着,喊堂屋的刘景仁套马车。
莲子又道了句“没事”,但是杨氏不依,非要去看大夫,莲子也就随她去了。
看就看吧,看了就放心了。左右现在有马车了,来回也就两个时辰的功夫。
莲子还拿了一个覆盆子,等会儿让大夫瞧瞧,如果大夫说能吃,他们应该就放心了。
刘景仁一听说莲子吃了蛇眼,也是紧张得不得了,赶忙套了马车,一路疾驶,向镇上走去。
这回直接去了徐大夫的医馆,此时正值晌午,徐大夫刚刚吃完饭。
“徐大夫,你快给莲子看看,吃了蛇眼。”杨氏紧张道。
徐大夫笑呵呵地走过来,这一家子好久没来过了,得有一年多没来卖药材了。也是啊,卖药材也赚不上几个钱,要想多赚钱,还是该做别的才是。
“吃了蛇眼?”徐大夫看了看莲子,小脸微红,其余没啥不对劲的地方。
杨氏忙道:“是啊,兴许是见蛇眼好看,就吃了,还吃了不少。”
莲子将带来的一个果子递给徐大夫,道:“就是这个。”
徐大夫接过来看了看,又凑近鼻端闻了闻,笑道:“覆盆子啊。”
“对啊,这东西没毒对吧?”莲子等着徐大夫点头。
果然不出所料,徐大夫向杨氏和刘景仁道:“别担心,没事儿,这东西没毒。”
“怎么可能呢?这蛇眼不是有毒的吗?”刘景仁也觉得不可思议。人人都道蛇眼有毒,吃了就要人命,怎么今儿大夫竟说没毒了?
徐大夫解释道:“这蛇眼,又叫覆盆子,是一味药,能够补肝益肾,固精缩尿。没毒的,常吃些对身子也好。”
徐大夫说着,牵过莲子的一只胳膊,开始切脉,稍后又换了另一只手。
“无碍,就是肝火有点旺,多喝点菊花茶。”徐大夫笑道。
杨氏和刘景仁这才放了心,颇为不好意思地谢了徐大夫,这才要走。
他们要给诊费,但是徐大夫说啥也不要,又没拿药,收啥诊费啊。
“可真是吓死我了!”杨氏心有余悸,拍着胸口道。
莲子捧起杨氏的手,说道:“娘,这覆盆子根本就没毒。”
“好好好,没毒,没毒你也不早说!”杨氏嗔道。
莲子心道,我不是早就说过没毒了吗?只是你不听啊。但是可怜天下父母心,爹娘都是急坏了的。
谷子豆子和栗子在家里也是特别担心,魂不守舍地坐在门口等着。一想到莲子吃了蛇眼,很可能会死,她们心里就害怕,几次都差点哭了出来。
一阵马蹄哒哒声,自家的的马车到了门口,莲子早就看到了坐在门槛上等着她的三个姐姐,心里顿时温暖一片。
马车还没停稳,就露出头道:“我没事儿!”
三人见莲子竟然好好儿的,提着的一口气这才放下。
刘景仁将莲子抱下了车,杨氏也跟着下了车。
“没事儿,大夫也说了,这蛇眼是能吃的。”杨氏笑道。
“啊?真能吃啊?”栗子惊讶道,说完马上跑去灶间,从刚才差点被自己丢掉的蛇眼里拣起一个,放进嘴里。
味道确实不错,忙喊谷子和豆子也过来尝尝。
一家人将这些覆盆子全吃了,本来莲子还打算用这些果子做蜜饯的,现在看来,是做不成的了。
他们三人从镇上回来之前,简单地吃过了一点东西,还给家里的三个孩子也带了些吃的,所以晌午就没做饭。
莲子回来后,就又一头扎进了灶间,接着上午没做完的活儿,在灶膛里点了火,开始烧水,信誓旦旦地说一定要让爹娘和姐姐吃到好吃的柿子。
她先将大锅里的水烧开,又盛出来一盆,放在院子里凉着。随后,她又将柿子倒进瓷盆里,等到水放到半凉了,将热水全倒进瓷盆里,又在盆口盖上早就不用了的稻草被子,让刘景仁帮她将盆搬进灶间。
“这个柿子真的能吃吗?”栗子蹲在盆边,问道。
莲子点点头道:“当然能吃了,经过这么一漤就能吃了,明儿一早就行。”
柿子在热水里泡了大约有两个时辰,莲子摸了摸瓷盆底,觉得里面的水冷了,这才将盆里的水倒掉,又将刚才没有完全盛出来的,如今已是半凉的热水舀到了柿子盆里,盖上被子,继续漤。
随着天气变得越来越凉爽,白天也渐渐地变短了。此时天色已经蒙上了黑影,杨氏也收拾了蔬菜,准备做晚饭。
柿子一直放在热水里泡着,不用再换水,等到明天早上,应该就可以了。
吃了晚饭,莲子早早地便睡下了。今日又是忙又是惊吓的,着实是累得不轻,能早睡,还是早睡吧。
次日一早,莲子一听到堂屋那边传来了动静,便起了床。
自己穿了衣裳,直接去了灶间。
天色还早,光线不是很明亮。莲子掀开盖在盆上的稻草被子,一股熟悉的柿子的清甜香味,直冲鼻端。看来,是可以了。
“好了?”杨氏走进灶间,问道。
莲子嗯了一声,从盆里捞出一个金黄的柿子。
捏起来硬硬的,表皮还稍微有些破损。她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想尝一尝涩味到底去的如何了。
只一瞬间,莲子便眉开眼笑,太好吃了。
以前吃过的柿子,以软烂的居多,但是莲子还是喜欢吃这种硬硬的,脆脆的。不但漤起来方便,吃起来也是更好的。
“娘,你也吃。”莲子又拿起一个,递给杨氏,这回可以放心地让她吃了。
杨氏接过,咬了一口,果然是香甜可口的。
“能吃了吗?”谷子起床了,进来问道。
莲子点头道:“能了,快来尝尝。”说着又拿了一个给谷子。
“真是没想到呢,这山柿子还能吃,娘小的时候啊,只是看着,特别想吃,但是一咬上一口,就涩倒了牙。”杨氏笑道,如果不是莲子,她怎么着也想象不到自己还能有吃到甜柿子的一天。
杨氏突然又向莲子问道:“你这是哪学来的?你咋知道这山柿子要漤上一漤才能吃的?”
“哦,我听可言哥哥说的。”莲子想都没想,直接推到了苏可言身上。
“可言?”杨氏觉得有些奇怪,“他咋可能知道这个?”
莲子这才反应过来,对啊,苏可言家可是大户,估计都没怎么出过门,连山柿子都不一定知道,哪里又能知道如何漤柿子呢?
可是既然说了,又不能再反悔啊,只好继续编:“可言哥哥说,是他家的一个老婆婆告诉他的,还带了柿子给他吃过。”
“哦,这样啊”,杨氏道,“我说他一个富贵人家的孩子,咋会知道这些个?”
此时全家人都起了床,全都聚集到了灶间,一人拿着一个柿子吃。
杨氏吃完一个,扔掉梗,这才拾掇着做早饭。
“我见山上有好几棵柿子树,结了不少果子呢,咱吃完了饭再去摘上一些吧。回家漤上一漤,逢集的时候去镇上卖掉。再摘上些覆盆子,做成蜜饯也是不错的。”莲子向三个姐姐说道。
吃到了香甜的柿子,她们已经不再怀疑莲子的话了,左右这几天没事儿,离收花生也还有几天,于是都说好。
吃了早饭之后,四个姐妹一人挎着个篮子,一起上了山。柿子长在树上,她们肯定够不着,所以拿了根竹竿,到时候将够不着的柿子打下来就是了。
杨氏在家里刷了锅刷了碗,又喂了家里牛马和兔子还有鸡,刚要坐下将刘景仁换下来的衣裳洗了,就见四个姑娘回来了,每人的篮子里都装着满满一篮子的柿子。
“哇,这么多!”杨氏惊道。
栗子一脸兴奋,将柿子放在杨氏面前:“还没全打完呢,只拣着熟好了的打的。”
“好,等到卖了钱,给你们姐妹做新衣裳。”杨氏笑道,摸摸栗子的头。
栗子又道:“还要香粉。”
杨氏哭笑不得,这孩子,咋就恁臭美呢?但是口中还是答应了。
上次给栗子买了胭脂,喜欢的不得了。还差香粉,要是有了香粉,她就可以更加美美的了。
一说起这事儿,莲子想起来了,冬天快来了,确实该准备点保养皮肤的东西了,便又和杨氏说了买些擦脸擦手的油脂。
杨氏一一应了,心道家里女孩子多,都是爱美的,连她这么大年纪了,都给带的越来越在意了。
眼瞅着很快就该收秋花生了,之后就是二十亩地瓜。收了地瓜之后,还要再联系买家,大概又要忙上个把月。到时候,就更没空去卖柿子了。
所以杨氏赶紧刷了大缸,将柿子全倒进了缸里,这才去灶间烧热水。只等着明儿一早,就可以吃了。
莲子想着左右这柿子一直在,果子能结到九月底,实在不好存放的,直接做成柿饼就可以了,那个好放。
至于覆盆子,还是赶紧采摘了的好,这个像草莓一样,最是不易存放的。
逢集的时候,刘景仁驾着马车,带着杨氏和四个孩子,都去了。
山柿子这个东西,自然有人识得,只是都知道这个东西涩味重,不能吃。
幸好带来了刀子,莲子先切了几个柿子,切成小块。每当有人过来看的时候,就会让他先尝上一小块,觉得好吃了再买不迟。
柿子的香甜征服了不少人,如此一来,买的人越来越多,没一会儿,带来的两大篮子柿子便只剩下几个了。
日子总会越过越好 第七十一章 相聚
看着这剩下的最后几个柿子,莲子突然想到了宁卿,该给他送去一些才是。但是这剩下的最后几个,都是被剔下来的,不是表皮被热水烫了,就是长的不太好看,实在是拿不出手。
莲子便寻思着,罢了吧,等到以后做了新的,再送去一些给他尝尝。
与此同时,宁卿正站在书案前,用五色的笔,在洁白的纸上画着。一丛幽兰,如空谷精灵般,在纸上呈现。
过了乡试,三年后的会试,不知到那时,又是怎样一番光景。
宁父只是让他安心读书,娘生前的话,倒是一字未提。他自己不要紧,但是母亲的东西,他一定不会拱手让人。
“啪”一声,画笔在洁白的纸上晕开了一朵墨花。
宁卿看着那朵像是黑云一样压在幽兰上的墨花,转身,头也不回地走出了房间。
莲子一家卖完了柿子,又到街上逛了会儿,买了一些日常用物。
杨氏抬头看了看天,太阳已经快到头顶了,还是吃过午饭再走吧。
“爹,娘,咱去董掌柜那边吃饭吧。”莲子道。
杨氏道:“哪里能一直麻烦人家?回回都去那边吃饭。”
“哎呦,不就是吃顿饭嘛,哪里就是啥大事了。”莲子笑着嘟囔着,“再说了,上次董掌柜可是说了,让咱一家人都过去吃饭呢。”
“娘,咱是要去大酒楼吃饭吗?”栗子兴奋问道。
董掌柜他们一家都认识,关于酒楼的事,也都清楚,只是还没去看过。
“是的哦。”莲子捏捏她刚刚擦了香粉的脸。
栗子不开心了,挥开莲子的手,嫌弃道:“去,别弄脏我的脸。”
莲子哼了一声,用帕子擦了擦手。
“爹,咱去吧,我很想去看看呢。”栗子又改去拽刘景仁的衣角。
刘景仁看了看杨氏,说道:“那就去吧。”
栗子一声欢呼,重新爬上了马车。
又是赶上饭点,吃饭的人依然很多。董掌柜听说他们来了,忙将他们引上二楼。
正好倚梅阁空着,董掌柜便吩咐伙计赶紧让厨房做了特色菜,送到这倚梅阁来。
今日碰巧,董掌柜的两个儿子都在这里。
老大董修平,今年十六了,看起来和宁卿差不多年纪。他身上透着股儿儒雅,一问才知道,原来也是新中的举人,只是名次稍稍靠后了点。他见着莲子一家人,该叫人就叫人,既没架子,又不拘谨,莲子就喜欢这种性格的。
老二董修宁,莲子早就见过了,不太爱说话,但是整日里一副懒懒散散的样子。莲子觉得,这孩子八成有点问题。
“这回真是巧,都凑齐了,今儿中午,咱一定要好好的喝上两杯。”董掌柜拉着刘景仁说道。
虽说是饭点,到处都很忙,但是掌柜的都发话了,哪里还能不快?只等了约莫一盏茶的功夫,便已经陆续上了菜。
待酒菜上齐,董掌柜让刘景仁上座,又让杨氏和四个姑娘入了席,这才和两个儿子也坐了。
说实话,莲子一家人都是头一遭吃这种如此丰盛隆重的席面,面对一桌子琳琅满目的菜品,都不知怎么下筷。
谷子仍然是一惯的温柔懂事,时不时给杨氏和身边的莲子夹菜。豆子也是和往常一样的沉默,只默默吃着自己面前的菜。杨氏知她这脾性,便夹了不同的菜,给她放碗里。
栗子和莲子则是一点也不拘谨,自己吃自己的,十分香甜。
一顿饭吃得宾主尽欢,董修平也陪着刘景仁,小酌了几杯。
吃完饭之后,天色还早,回家也没啥事儿,索性两家人又说了会儿话,刘景仁和杨氏这才告辞,带着孩子们回了家。
该收秋花生的日子很快来临了,还有那二十亩的地瓜。
莲子一家全家出动,只用了一天的时间,便将那剩下的一亩秋花生收完,拉回了家。
种春花生的地里今年撂荒,另一亩,则要耕了,种上冬小麦。
这样撂荒虽然能蓄养地力,但是扔着总归是可惜的。莲子不禁想,要是有苜蓿草就好了,她见这里的气候并不是很冷,苜蓿草应该能成活。
要是种上苜蓿草,不但能函养土地,还能割了做牛饲料,那可是一举两得的事情。只是,她在这边并没有见到过苜蓿草。想必,要再往南走,才会有的吧。
收完秋花生之后,中秋节也就到了。每年的中秋节之后,虽然地里没活儿了,但是莲子却感觉她家会越来越忙。
张掌柜那边的铺子,几天前就来催货了,幸好前段时间闲着的时候,做了一些,算是勉强能应对应对。
随着家里的地越来越多,做的买卖越来越多,莲子越来越感觉到力不从心,要是再多几个人帮忙就好了。
中秋节那日,莲子一家照例还是回老家过节,这次仍然拿过去了鸡鸭鱼肉不少东西,看得李氏又是眼红不已。
原本以为把老二一家分出去之后,家里的好处自然都归了她,但是谁曾想,沈氏抠门得紧,一分一毫都不能漏了洒了,所有的钱都紧紧握在自己手里,别人休想多花了一丁点儿去。
那老二一家,也没见过的多贫困潦倒,反倒是日子越过越好,今年春上,竟然还买了二十亩地,一跃成了村里的半个地主,这怎么能让李氏不气?昨儿晚上叨叨了刘景民一通,也撺掇着刘景民闹分家。就沈氏这样的德行,和她一家子过日子,半分儿好也捞不到。
过节嘛,家里的吃食肯定不能差了。一家子的女人做了满满一桌子的菜,天黑了之后,才开始吃。
吃完了饭之后,沈氏让李氏和杨氏刷了碗盘,之后将一家人召集起来,说道:“春子和景林今年都十八了,早该是娶亲出阁的时候了。我已经托了那花婆子,让她给留意着点儿。到办喜事儿的时候,你们各家都出点力吧。”
这话很明显,是说给大房二房听的。
“哎,娘”,李氏忙道,“我们又还没分家,家里的钱不都是你管着嘛,我们上哪找钱去?”
沈氏瞅了她一眼,道:“你不是要分家吗?”
李氏被这句话噎到了,她只是和刘景民说过这话,她咋就知道了呢?
这么想着,李氏看向那边坐在炕上的刘景民,见他正吧嗒着旱烟,没有看她。
李氏无话,只好闭上了嘴。
办喜事,那可是一笔不小的花费,那死老婆子肯定会让每家出不少钱。看来,还是暂时先不要分家的好,等办过了喜事再说。
“行,到时候该我们出的,我们一定一分不少。”杨氏说道。
这不只是为兄弟和小姑子成亲,他们必须拿钱,还是因为刘景林和春子素来和他们一家亲近,关系极好。她知道刘景林编手工活儿卖给张掌柜,也是赚了不少钱,但是那钱是他自己的,还是让他留着以后自己过日子的好。毕竟他眼睛不方便,多点钱,他们也放心。
所以,不管如何,她一定会多出钱,让刘景林和春子风风光光的,该娶亲的娶亲,该出嫁的出嫁。
山上的柿子还在不断地成熟着,莲子每隔几天就会上山,去摘上一些回来,先放缸里漤了,然后做成柿饼。
柿饼的制作方法其实很简单,和做果脯差不多,只不过等做完后,再在外面滚上一层绵白糖便是了。
学堂那边,此次的秋收假,正赶上中秋,刘先生索性让学生们把这两个假一起过了。
张子贺临走前,还来莲子家玩过,见莲子又做了新奇的东西,忙不迭地尝了鲜。
他爱吃甜食,对于这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