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农家喜事-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楼上楼下,人流如织。宁卿招手喊过一个新来的伙计,让他去把“寻兰苑”收拾了。
莲子在心中对他又是感激了一番,知道她们生意忙,不霸占包间,真是太体贴了。
那伙计收拾完之后,到楼下和小陆说了,楼上空出包间,小陆这才到休息处,将那四位大爷引上二楼。
“快快快,上去看看。”那藏青衣衫的公子,催着其余三人,“噔噔”地上了楼梯。
这边新上来的四人,自然是落在了莲子和宁卿的眼中。
“他们一看就是群狐朋狗友,不学无术,还专爱装腔作势的。”莲子凑到宁卿耳边,低声说道,脸上带着一抹不明所以的兴奋。
宁卿看着她忽闪忽闪的大眼睛,不觉低低笑出了声。这丫头,还不是一般得可爱。
莲子看着他,希望得到他的认同。但是宁卿没有说话,只是微微点了点头。
他好看的眉毛微微一扬,眼中闪烁着深邃的光彩。莲子能透过他帘幕一般的睫毛,看到自己清晰的剪影。
伴着“咚咚”的响声,那四人上了二楼。
要进入“寻兰苑”,必须经过莲子和宁卿身边。
莲子刚刚调侃了他们四个,所以此时二人的注意力,全都放在了这四人身上。
这四人一路推打玩笑,并没有将莲子和宁卿看在眼里。
直到走到他们跟前的时候,忽然那身穿藏青衣衫的公子停住脚,道了句:“宁大哥,原来你也在这啊,真是巧得很啊,巧得很。”
呃,原来是熟人?莲子看看宁卿,又看看那藏青衣衫的公子。
宁卿没有说话,只是微微笑着,看着他们。
看来真是熟人,可是她刚才还那样说他们了,这,会不会不太好?
莲子正怔忡间,忽见另一个身着宝蓝色衣衫的公子喊了声:“哥。”
天啊,上帝啊,她没有听错吧?
宁卿竟然是他的哥哥?也就是说,那宝蓝色衣衫的公子,竟然是宁卿的弟弟?
对哦,当初董掌柜不是说过嘛,宁卿的继母过门不久就生了个男孩。看那公子的情形,也就十二三的年纪,应该就是了。
再仔细看,莲子发现,那宝蓝色衣衫的公子,看起来和宁卿并不亲近。他脸上没有一丝恭敬,反而有些不情愿。想想也是啊,宁卿不受继母待见,那么继母的儿子肯定也不会喜欢宁卿,只是碍于情理,不得不尊重罢了。
但是尽管这样,他们也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啊,她刚才说人家是狐朋狗友、不学无术,会不会太过分了一些?
宁卿可没想这么多,他只是“嗯”了一声,便让他们进去了。
“你弟弟吗?”莲子虽然已经差不多猜到了,但是仍问了一句,同时心中隐隐地希望,宁卿不要生气就好。
宁卿倒是没太大的反应,只是微微地点了点头。他脸上的笑仍然没有消,但是不知为什么,莲子见他这样,竟然心里微微有些不知所措。
不知不觉,已到了晌午,酒楼里的生意更加红火了起来。虽然几乎没怎么盈利,还会往里贴进去不少,但是莲子仍然是那句话,不出十天,酒楼一定会填上今天的亏空,开始盈利。
宁卿又和莲子聊了一会儿,主要就是谈谈她的这些创意是哪里来的,这些雅间的名字又是怎么想出来的。
说实话,和宁卿说这些,莲子真觉得有些费力,因为她其实也只是半瓶子酱油啊,不是太懂。再遇上宁卿这位新秀解元,那可更不敢胡言乱语了。
她只是说读了几本书,又听家里的人讲过一些。好在宁卿并没有细问,要不,非穿帮了不可。
看着他像是蝴蝶双翼一样,轻轻翕动的羽睫,莲子不止一次地在心中感叹:老天啊,你为啥要把男人造的美成这样?
不到晌午的时候,宁卿就告辞了。他走的时候,莲子很热情地邀请他,让他以后常来。
直到日头已经严重偏西的时候,不走不行了,要不就不能赶在天黑之前回去了,刘景仁这才赶了车,和莲子一起回家。
临走的时候,董掌柜虽然心里的担忧仍未消除,但是还是热情地送走了莲子。虽然今天不赚钱,但是他已经很久没有尝到这种宾客盈门的感觉了。
董掌柜拿了一包银子,要给莲子,算是这段日子的辛苦费。莲子看着那鼓囊囊的小包,心里猜测着差不多有二百两银子。但是她也知道,董掌柜这边筹备酒楼开业,花了不少钱,现下应该是没什么余钱了,便道:“不急,等到啥时候酒楼赚钱了,再给不迟。”
她虽然没有大公无私到给人白帮忙不要钱的地步,但是起码的体谅之心还是有的。再说,以后若是自家种菜种粮食想卖的话,董掌柜的酒楼可就是最佳选择。因此,酒楼生意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她们家的前途。
回到家之后,莲子兴高采烈地将今日的盛况给杨氏和三个姐姐描述了。听得栗子十分投入,又在合计着长大以后一定要开个铺子。
对于栗子的想法,杨氏只当她是说着玩儿,但是莲子倒是认为,这是个十分值得肯定,尤其值得赞赏的大胆想法。
“哦,对了,刚刚可言来过了。”杨氏向莲子道。
莲子闻言忙问:“他找我啥事啊?”
“没说,听说你不在家,就走了。”杨氏又道。
原来是这样。如果没送东西过来,没让人传话的话,应该只是过来看看她。
苏可言是过完了元宵节,和苏可文一起,正月十七回来的。回来后也有十天了,但是这几日莲子一直忙着酒楼那边的事儿,一直没啥空闲,和苏可言也只是他刚回来的那天见了一次。
如此想着,莲子便决定,等明日中午时候,去学堂找他一找。
日子总会越过越好 第六十四章 也给你写
次日中午,莲子寻思着学堂里快下学了,简单地收拾了一下,去了村后。
到那里的时候,下学的铃声还没有敲响,但是通过窗子,莲子能看到有不少孩子,早已经魂不守舍了。
莲子仔细看了看,苏可言一如既往,认认真真地听课,虎子也是看似一副认真的样子。再一看张子贺,莲子似乎感觉到小小的心灵受到了撞击。张子贺,竟然和苏可文,不但坐在一桌上,还坐在一起。这不是,带坏小孩子吗?
刘先生拿着书,坐在最中间的书案前讲解,苏可言和张子贺,正低头悄悄地说着什么,没有留意到窗外的莲子。
莲子怕被张子贺看到,又要惹来一通麻烦,便猫了身子,走到屋后躲了起来。等会儿下学的铃声响起来的时候,张子贺那吃货一定会第一个冲出去的,然后她就可以喊住后来出来的苏可言,这样就能够避开张子贺。
要是张子贺那傲娇小孩知道了莲子竟然躲着他,不知会不会从此以后每天都在莲子眼前晃悠。
莲子在一块大石头上刚刚坐下,便见到一个不比苏可言大上几岁的小童,走到学堂前面的铃架前,打响了下学的铃声。
不出所料,张子贺果然是第一个冲出来的,顺便还拐带了苏可文,看得莲子又是惊心,又是摇头的。
祖国的花朵啊,好好的孩子就被这么糟蹋了,张子贺这个挨千刀的。
苏可言又是最后一个走出学堂的,他沉稳的步伐刚刚走出门口,便被躲在墙角的莲子喊住了。
苏可言听到声音,往那边一看,见莲子一副偷偷摸摸的样子,不禁觉得有些好笑。
“怎么在这儿?”他微笑着问道。
莲子撇了撇嘴:“还不是为了躲开子贺那死孩子。”
她说完见苏可言但笑不语,又说道:“你怎么能让可文跟他在一起呢,早晚被带坏了。”
苏可言摇摇头,说道:“可文天性聪明,学得很快,没事儿的。再说,其实子贺人挺好的。”
什么?她没有听错吧,苏可言竟然说子贺人挺好的?他俩不是对头吗?怎么几天不见,和好了?
莲子正胡思乱想着,忽听苏可言道:“还没吃饭吧?”
莲子“嗯”了一声,点了点头。
“正好,我让人送东西来了,一起吃吧。”苏可言说道。
“哦,好啊。”
其实她真的不是来蹭饭的,但是既然可言哥哥都邀请了,那就勉强答应了吧。
莲子带着苏可言在学堂屋后的大石头上坐下。
屋后是一片竹林,虽然冬天里,竹林早已不再翠绿,但是枯黄的竹叶,却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尤其是被中午暖洋洋的阳光一照,更是感觉舒适。
“听我娘说,你昨天下午找我,有啥事吗?”莲子问道。
苏可言笑着摇了摇头,说道:“没啥事,只是好久没见你了,看看你在家都忙些啥。”
“我啊,最近可忙了”,莲子笑道。
她突然想起来一事:“哦,对了,可言哥哥,你知道宁卿吗?”
苏可言略一皱眉,随即点头道:“知道啊。”
只是没想到,莲子竟然也知道。今年的解元嘛,她也一定是听人说的。
“他可是帮了我一个大忙啊。”莲子又道。
苏可言很感兴趣,问道:“什么忙?”
“他帮我写字了。”莲子一脸兴奋。
宁卿的字写的极好,苏可言确实是有耳闻,也曾在父亲的书房见过。但是,宁卿帮莲子写字,这确实有点让人费解。
两人非亲非故的,又不认识。
“帮你写什么字了?”苏可言问道。
莲子突然想起来,她帮助“福聚来”开张的事儿苏可言还不知道,便将这事儿和他简单地说了说,又说起来和宁卿的渊源。
“其实本来我也以为会被拒绝的,只是没想到,他竟然就答应了,真是出乎意料呢。”莲子笑道,脸上一片光彩。
苏可言看着她一副憧憬的样子,突然间感觉,心里从刚才就升起的那阵不舒服的感觉,突然愈加浓烈了起来。
“以后我也给你写。”他看向她道,虽然在微微笑着,但是莲子却感觉,哪里有些不对劲。
莲子冲他一笑,说道:“好啊,我等着呢。”
一阵风吹过,卷起地上的枯叶哗啦啦地响。
莲子额前的碎发在风中凌乱地舞着,时而扫过眼睑。
苏可言帮她抿了抿细软的发丝,听莲子道:“等到哪天,我也要开个铺子,就请你给题字。”
“不过你可不能收太多钱啊。”莲子又伸出一根手指,在嘴边摇了摇。
宁卿写上三个字,董掌柜就送了五十两银子,她又没有很多钱,可给不起这个价。
苏可言看着她那俏皮的样子,不禁笑了起来:“不收钱。”
“这还差不多。”莲子点点头,又歪了歪头,一片认真的神色,说道,“可是开个啥铺子好呢?”
她擅长的是种地,老早就梦想着买上个几百亩几千亩的地,一片连着一片的,不但种庄稼,还可以种蔬菜,种水果。
但是买地需要银子啊,她手头上的那些银子,只能说她小富,但是离成就梦想,还是差得远啊。为今之计,还是要开个铺子,先赚上一些钱,再慢慢地买地。
“你不是会做果脯和点心吗?”苏可言说道。
莲子“嗯”了一声,凝神看着他。
“那可以开个果子铺子啊。”苏可言又道。
这个倒是可以考虑考虑,她家做的那些点心,在集上卖的时候如此受欢迎,想必开了铺子卖,也是不错的。只是如果要卖果脯的话,势必会对张掌柜那边的利益形成冲击。莲子自认为不是过河拆桥的人,所以此事,还是需要从长计议。
“是啊”,莲子还是随苏可言说道,“铺子里不但可以卖点心,还可以卖干果,鲜果也是可以的。”
这种果子店就类似她所熟悉的蛋糕店之类的,经营起来,应该不至于太陌生。
莲子设想着,滔滔不绝地和苏可言说着。
苏可言微笑着看着她,安静地听她说,时不时为她抚平被风吹乱的头发。
没一会儿,卢坤送来了午饭,两人一起吃了,直到下午上课的铃声又响起,莲子才和苏可言分别,回了家。
莲子回到家之后,杨氏正站在兔笼子前边喂兔子,见莲子回来了,说道:“锅里给你留着饭呢,快趁热吃去吧。”
“和可言哥哥一起吃过了。”莲子说了一声,向杨氏那边走去。
这三只小兔子已经完全长成,虽然不是很肥,但是好在看起来比较健康。
莲子正拿着一片菘菜叶逗兔子吃,忽听杨氏道:“这兔子咋拉稀了呢?”
“哪里?”莲子忙问道,兔子拉稀可是非同小可,必须要重视。
“这只。”杨氏伸手指了指其中一只缩在笼子角落,有些懒怠动的兔子。
莲子看了看这兔子,又看了看稀薄的水样粪便,向杨氏道:“娘,快把这两只兔子逮出来,放圈里吧。”
刘景仁闲着没事的时候,在家里砌了个圈,想着等以后在家里再多养些牲畜。
兔子正常的粪便都是一个一个的小圆球,如果说哪天突然拉稀了,要是再不管的话,用不了几天,兔子就会死亡。
这只兔子一定是病了,目前还不明病因,为了避免传染其他两只兔子,所以必须将它们分开。
“要不喂点小米子试试,兴许能好了。”杨氏说道,她以前也没养过兔子,自然不知道兔子拉稀的严重性。
莲子忙道:“娘,你先不要给它喂食儿,我马上去请大夫来看看。”
“还用得着请大夫?”杨氏问道,看起来没那么严重啊。
莲子点了点头,随即出了门。
兽医刘三的手艺,莲子上次也见识过了,算是十分不错的。请他过来,肯定是能放得下心的。
请了刘三过来,看了看之后,没说话,只是从随身带的药箱里取了几个小包,交给杨氏,说道:“煎水拌在食里,一天三回,一回一包,把这些药吃完就行了。注意勤换草,别给兔子喝冷水。”
莲子找他的时候,和他大体说了兔子的症状,刘三准备了些可能用到的药放在药箱里,看来他猜对了。
杨氏一一答应了,又进屋取了些钱给刘三,送他出了门。
莲子将药包打开,里面的药材是一些陈皮、白术、焦山楂之类的,是健胃消食的。看这些药,兔子应该是得了肠胃炎。
好在这病不传染,只要把兔笼子打理干净了,不给兔子喂生水生食儿就行了。
杨氏赶紧将药煎了,又拌了熟料,喂给兔子,吃了三四天,果然是又活蹦乱跳了。
莲子索性将这只兔子也送去了圈里,左右现在用不着,等到将来买了牲畜,再挪地方不迟。
这么想着,莲子突然想劝说杨氏和刘景仁买上一头奶牛养着。
奶牛不能干活不能吃肉,只能产奶,所以这乡下少有养奶牛的。但是莲子家做点心,牛奶的需求量极大,如果以后再开了铺子,那可就更大了。整日家跑上那么远去买牛奶,总归是十分不方便的。
奶牛的价钱比耕地的黄牛要便宜上不少,买上一头,应该也就八九两银子吧。
吃晚饭的时候,莲子将想买奶牛的想法说了,杨氏想了想,向刘景仁道:“他爹,我也觉得咱该买上一头,省得你光出去买牛奶。那玩意儿沉,路上跌跌绊绊的,还要洒上一些,白白的让人心疼,左右也不是很贵,还是买上一头吧。不但省出了买牛奶的钱,还不用你和咱家的黄牛再出力。”
杨氏这最后一句话说的家里的孩子们都笑了起来。
“要不再买匹马吧,以后就让牛只耕地就行了。”莲子又道。
刘景仁口里正在嚼着一根腌萝卜条,咽了下去之后,说道:“行,等着下集,看看你老爷爷有没有空,一起去买了。”
“对啊,有了马,咱家也就能有马车了,以后想啥时候去赶集就能啥时候去了。”栗子开心地说道。
老让耕牛拉车,也不是那么个事儿,还是有匹马好办一点,不管是出去送货,还是外出走动,都是既快又方便的。
日子总会越过越好 第六十五章 找钱庄
二月初一,又是一个大集,刘景仁早几天前就和周通礼约好了,这日去赶集买牛买马。
当时周通礼一听说他家又要买牛,又要买马,着实吓了一跳,惊讶地说道:“这又是牛又是马的,可是不小的花费啊!”
庄户人家都是买牛,不但能干农活,平时外出也可以套上牛车,代替一下脚程。马可就不一样了,价钱和牛差不多,但是不能干农活,只是个跑腿的。庄户人家又没有多少事用得着马,无非就是赶个集上个店的,着实用不着。
至于奶牛,那就更是用不着了。牛奶又不当饱,喝了也没用。
刘景仁只憨厚地一笑,说道:“走的路多,怕把牛累坏了。”
周通礼也是一笑,庄户人家爱惜牲口,从不让牲口干多了活儿。
二人在集上挑了一番,马倒是好买,但是奶牛可就麻烦了,集上根本就没有卖的。最后没法,刘景仁和周通礼只好又去了原来买奶牛的那户人家里,花了十两银子买了一头牛。
十两银子的价钱着实不低了,但是也没有其他的办法。这方圆几百里,只他一家有奶牛。
买马和买牛,共花了二十三两银子,超出了预算好几两。但是一家人仍然是开心的,这么算下来,光是买牛奶的钱,就省去了不少。
次日是二月二,龙抬头。
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对于乡下人来说,这龙抬头更是个大日子。一大早杨氏就起了床,连着孩子也一并喊了起来。刷锅烧火炒了面豆子,又在院子里设了供桌,摆了炒面豆子,并其他的一些五谷粮食,供了天地,祈求一年的风调雨顺。
莲子心中不免感叹,这时间过得真是快,转眼就到了二月,惊蛰过后,万物会像雨后春笋一样,倏忽一夜间发芽滋长。
三月里就要忙着种花生,莲子家分家分得的那二亩三级地,一亩种了冬小麦,等到四月底收了麦子,再种上秋花生。而另一亩撂荒的,三月里就要种上春花生。杨氏在家闲不住,里里外外的活儿都做得井井有条,留作种的花生在头年就已经拣出来了。
至于那新买的二十亩地,目前地里还比较贫瘠,土壤偏酸。莲子让刘景仁将家里烧火剩下的草木灰全送去了地里,先改善一下土壤,等到种完了春花生之后,就先种上一季的大豆试试,等到收了大豆,再种上地瓜。这样改善个一两年,相信地力会慢慢恢复的。
董贵山的酒楼重新开张也已经有一个月了,目前运作的算是正常。不出莲子所料,只八天之后,酒楼前期的投入就几乎全部收回了。
董掌柜本来还心内惶惶的,后来一对账,乐的什么似的,总算不至于血本无归。照目前这情形,只要不出什么大的纰漏,往后可就每天都能盈利了。
莲子家还是按照年前和他的约定,给他的酒楼做了酱料,隔上个三五天,那边就会派车来取。
这酱料在酒楼里并不单卖,也不是做菜的时候放进去,而是只要是进去吃饭的客人,都会免费送上这么一小碟。可别小看了这一小碟子酱,有了它,定会让人胃口大开,同时又显示出了这酒楼的慷慨。长此以往,回头客肯定会越来越多。
所以董掌柜一直很庆幸,当初听了莲子的建议。这小丫头,难道就是他的福星不成?
他也按照当时的约定,在酒楼开始盈利之后,就亲自将三百两银子送到了莲子家里。
杨氏和刘景仁见竟然给了这么多银子,有些手足无措。当初拿着一百两银子的时候,就激动了好半天,这突然又来了三百两,竟不知该如何是好了。
自家莲子也只不过是帮着出了出主意罢了,请宁卿写字的银子也早就付了。给这么多钱,会不会,太多了点?
莲子见爹娘没有接,而董掌柜还空举着银子,忙上前,笑道:“多谢掌柜的了。”说着接过了银子。
三百两银子的辛苦费,看起来似乎是不少,但是一旦和董掌柜从中获取的利益比起来,那就微不足道了。
照酒楼现在这情形,光是一个月的纯利,恐怕就三百两不止,所以莲子收的心安理得。
要不是怕以后脱身困难,闹的不欢而散,莲子当初就要求入股分成了,那得来的银子,肯定会多得多。
董掌柜也没多坐,只是喝了碗茶,便急匆匆地告辞了。
家里突然就多了好几百两银子,放在家里着实不安全。莲子想着,这镇上应该会有类似银行的钱庄之类的地方吧,把银子存进去,这样就放心多了。
这些钱,目前应该是花不着的。她虽然打算开个铺子,但是这还只是设想,近期肯定实现不了。新买的二十亩地也还没迈上正轨,整治薄地要有耐心,还是等这二十亩薄地整饬好了,再买别的地吧。
家里现在还在给张掌柜的铺子做着果脯和蜜饯,又给酒楼那边供着酱。光这两项收入,就远远足够维持一家人的和和美美、有滋有味的生活,根本就用不着动那几百两银子。
目前,银子只会越攒越多,所以,找个钱庄存起来,是十分有必要的。
而眼前,杨氏和刘景仁也正为这银子发着愁。
“她爹”,杨氏向刘景仁道,“你说,恁多银子,难保不被贼惦记上了,这该咋办?”
刘景仁也是深皱眉头,该怎么归置这银子,他咋知道。
“爹,娘”,莲子道,“要不咱把这银子存钱庄吧。”
莲子提议刚出,便被杨氏否决了。
“那咋成?”她说道,“咱自家的银子,咋放心放别人那里?要是人家卷了银子逃走了,咱上哪找去?”
莲子心中道了一声无奈,竟然忽略了这个问题。
看来这古代的庄户人家,思想还是不够开放啊。这些钱庄,其中的很多都是一个总票号的分号,这些分号,会开的全国各地到处都有。那信誉是完全有保障的,哪里怕他们会卷了银子逃走?
只是杨氏和刘景仁以前毕竟没经历过这种事,有这种担心,也是不足为怪的。看样子,要想说服他们,还着实要费上一番心力。
现在家里有了马车了,莲子想着快春耕的时候,家里一定会再去镇上采买物事的,到时候,她去看上一看,找一找可靠的钱庄。
家里的花生除去留的种,只剩下一丁点儿了,还能够再做最后一次点心。莲子打算等到逢集的时候,再去卖上一次,今年新花生下来之前,就先不做了。等到收了新的花生,再做来卖。
家里有了马,行起路来自然是快上不少,这回算是赶上了时候,占上个好位置。
今日胡勇成没有来,莲子心道自从和董掌柜合作以来,他已经就不来集上卖菜了。光是供给酒楼,那些菜蔬就不太够,根本就用不着再来集上卖。只是不知他现在都在家里忙活些啥。
摆好了摊位不久,生意还是一如既往得好,买点心的人络绎不绝。
今儿早上倒是不冷,飘着薄薄的雾,空气十分湿润。莲子深呼吸一次,一种春天的感觉浓浓地涌上心头。
正当她想伸伸胳膊,活动活动关节的时候,忽然见一个素白的身影款款而来,细细一看,不是宁卿是谁?
想必又是去看他母亲回来了。
这孩子,也着实可怜。
宁卿同样也看到了她,微微一笑,向这边走来。
“早啊。”莲子甜甜一笑,打了个招呼。
宁卿点了点头,和他们一家人打了招呼。
“再拿点点心吃吧,这回有新做的品种。”杨氏热络地招呼,毕竟人家也帮了他们不少忙,给块点心吃还不是应该的嘛。
只是,不知道上次送去的那半车,他吃完了没有。
“好啊”,宁卿笑道,也不客气。
杨氏早已将盖在点心上的洁白的棉布掀开,用油纸包了一包点心,递给宁卿。
这个是莲子新做的水果蛋糕。
把全部的花生米儿都用完之后,点心才只做了一篮子,这些实在是太少了。莲子去地窖里寻了寻,见留下自己吃的果脯还剩下不少,便寻思着做个水果蛋糕也不错。
这时节没有鲜果子,但是将果脯泡上一泡,也是不错的。
蛋糕做起来其实也简单,只需用鸡蛋和牛奶和了面,加点糖和油,放进锅里蒸就是了。做出来的滋味,并不比以前她吃的那些精细制作的差。
宁卿道了谢,拿出一枚碎银子,递给杨氏。
“哎呦,可别”,杨氏忙道,人家帮了大忙,上次本是求人办事才送的半车点心,人家竟给了五十两银子,连车和牛买下来都绰绰有余了,哪里还用得着他再给钱?
“上次给的钱啊,已经够了,以后想吃啥啊,只管过来拿就是。”杨氏又道。
宁卿也不多客气,道了句“多谢”,刚要走,忽然被莲子喊住了。
莲子离开摊位,将宁卿拉到一边,低声问他:“你知道这镇上哪家钱庄比较牢靠啊?”
宁卿从小就在这苍山镇上,家里虽说是做的医药行业,但是也是行商的,应该是对钱庄比较熟悉的吧。
“你是想存钱还是做其他的?”宁卿问道。
莲子眨眨眼睛:“存钱啊,不过不是很多。”她又嘿嘿笑道。
“那就去鸿通钱庄吧。”他说道。
“好啊”,莲子点头,他说的,肯定是信得过的。
这鸿通钱庄,是宁卿家族的合作钱庄,总店设在都城,这里只是其中一个分号。但是在这苍山镇,却是最大的一个。
“只是”,莲子又道,“该怎么走啊?我找不到路。”
宁卿微微一笑,问道:“你什么时候去?”
“大概下月六号吧。”
“到时候我在这里等着你。”宁卿又道。
阳光透过稀薄的晨雾洒在宁卿的发上,使得他看起来完美得像大理石雕像一般。
莲子心中感动了一大把,像他这样不食人间烟火,神一样的存在,竟然可以亲和至此,帮了她这么多的大忙。她真的很想知道到底是谁说他不近人情,傲气的不得了的?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嘛。
“好啊”,莲子笑道,脸上的欢乐丝毫没有掩饰。
又说了几句旁的话,宁卿便回去了,莲子也回到摊位上。
“说啥了啊?还偷偷摸摸的。”杨氏问道。
莲子把刘景仁也喊过来,凑到他们耳边低声说道:“我让宁卿给咱们联系一个信得过的钱庄,咱们下月初就把多余的钱存了吧。”
“啥?”杨氏惊讶问道。
这事儿她不是当时就否决了吗?这闺女咋就自作主张,不听话了呢?这不是胡闹吗?
日子总会越过越好 第六十六章 存钱
莲子忙解释道:“娘,这钱庄真的是个好东西。你想想啊,这镇上多少有钱人家都把钱存进钱庄?也没见人家卷了钱逃跑啊,那就更看不上我们这点点钱了。”
杨氏想想也是,但是仍然不放心。
“哎呀,娘,我都央烦宁卿了,你就放心好了,他肯定不会害我们的。”莲子无奈道。
这话杨氏倒是信,宁卿那孩子她也喜欢,肯定不会有坏心。
莲子见杨氏不说话了,又劝了一番,最后推推刘景仁。
刘景仁想了想,这才发话:“她娘,我看莲子说的行,要不咱就把钱存进钱庄吧。”
“是啊,还能得利钱哩!”莲子又将利钱一事重复一遍。
杨氏看看莲子,又看看刘景仁,犹豫片刻,这才点头道:“那行,就这么办吧。”但是脸上,总归还是有几分不放心。
点心很快就卖完了,收了摊子之后,三人又去了卖种子的地方。
新买的二十亩地马上也要下种了,杨氏后来去地里看过了,对那地不抱啥希望。但是自家已经买了,人家都给耕好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