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振大明-第2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是唐枫决定的,谁能保证这些人在得权之后会不会重新再选一个皇帝。

但这却并不是最可怕的,太后真正担心的还是在知道京城政局之变后唐枫的反应。要知道他现在可掌握了大明多半的军队啊,这些臣子怎么就没有考虑到他一旦翻脸之后的后果呢?到时候不但这些人会被杀,就连自己和皇帝都可能受到牵连,这可不是她希望看到的。

可是现在却不是她这个太后所能做得了主的了,唯一能做的只有暂且同意这些人的意思,走一步看一步了。所以太后便点头道:“诸位爱卿说得在理。不过,皇帝年幼,哀家又是个妇道人家,对有些事情实在不能做主,所以一切都要仰仗各位了。”她只有把一切都推给了众臣,这样或许当唐枫杀回来的时候,还能有个说法。

对太后的这个反应,黄立极他们并不感到意外,他们来此也没有完全让皇帝和太后做主的意思,只要他们能表了态,自己能名正言顺就好了。所以众臣立刻就朝着皇帝磕了个头:“臣等一定不会辜负皇上和太后的重托,还我大明一片朗朗晴空!”

有皇帝的首肯,又内阁在手,这些官员立刻就掌握了话语权,一道早就草拟好的圣旨即刻颁布了下去。先是点出唐枫的欺君之罪,然后就是剥夺唐枫的一切职位,让那边的士兵将人给押来受审,同时又下令给京城的其他官员和将领,说明唐枫的罪名,让大家弃暗投明,跟着自己等一起对付唐枫。

在这些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官员们看来,只要自己掌握住了皇帝,有了圣旨在手,就站在了道义的制高点,得道多助下势必能取得胜利。但他们显然小看了这几年来唐枫所做一切的影响力,现在的朝廷早不是当初的那个大明朝廷了,有些约定俗成的看法已经不适合现在这个年代了。

先是那些靠着唐枫才能重新在朝廷里占有一席之地的武将们对他们的说法就是嗤之以鼻。谁都知道一旦唐枫失势,让这些文官们重新掌握大权,武将们的好日子就到头了,这是他们怎么都不希望看到的。所以对文官们所传的话,他们压根就没当回事,反而派了心腹之人赶出城去给唐枫带信了。不过因为对方毕竟是拿了圣旨的,在事情没有出现新的变化之前,这些人还是不会真与之为敌的,只是在旁冷眼旁观。

不过有些人可就没有那么多的顾忌了,那就是寻常的北京城里的百姓们。这几年来,大明朝在唐枫的治理下蒸蒸日上的情景可是有目共睹的,百姓们可是将唐枫看成了自己的衣食父母般的敬重。今天朝廷居然宣布说安国公是乱国的贼子,这怎么能让大家信服呢?

就在百姓们暗地了对此表示质疑,认为这一定是朝中出了奸佞,想要自毁长城的时候,另有一个说法也冒了出来,那就是朝中那些想定唐枫之罪的官员中有许多是收受了金人的好处,就象南宋杀岳飞一般地要杀了对金国最大的威胁。

这说法传得有板有眼,好象有人在旁边看到那些大人们收了巨银一般。虽然这说法有着诸多的漏洞,但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事情居然就被整个北京城的百姓们传了开来,而且大多数人居然相信了。这可能是那些大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的。

民众的愤慨之情愈演愈烈,已经被那些刚刚还很是欢喜,志得意满的大人们所查知,这下他们可就傻了眼了。此时可不能出现任何的一点疏漏啊,所以他们急忙命顺天府和五城兵马司的人前去捉拿散播谣言的人,务必要将这种不利的言论给压下去。

可是五城兵马司的人却是出工不出力,只是敷衍地派了几个人上街走了一趟,完全没有执行这些大人们的意思。因为五城兵马司也是武将系统,他们早就得到上面的关照了,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一定要拖住文官们的脚步,只有这样才能为唐枫的回来打下基础。至于顺天府,本来衙差数量就不够,又有不少人受了家人的影响不肯出力,这就导致一众大人们想要压制言论的方法彻底地失败了。

越来越大的压力压在了他们的身上,那些原来对未来满怀着希望的官员们有些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他们凑在一起,商议来商议去,却根本没有一个应对的办法,而若是再不能稳住局面,唐枫一旦知道消息杀回来,他们可就真的完了。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说的就是这些大人们的举动了。他们虽然在政治手腕上比之唐枫更强,但那要建立在皇帝的威信和偏帮上,一旦失去了这座最大的靠山,即便他们有再多的阴谋阳谋,也不过是空想而已。还是那句话,在实力面前,一切阴谋都无济于事。

“这可如何是好?”苦着一张脸,黄立极很是不安地在众人面前踱着步,他的两鬓似乎都生出了大把的白发,这可都是被急出来的啊。可是回答他的却是所有人的一声叹息,到了这个份上,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做才好了。

圣旨都已经下了,内阁的票拟什么的也发了下去,可除了自己人之外,压根就没有人理会他们,这时候他们才知道自己做了一件多么愚蠢的事情。可现在他们却已经没有了回头路可走,只有一条道走到黑了。唯一的办法,就是将皇帝拉出来,以他的身份来强自命令京城的那些怀有二心的人跟着自己干。

定下了主意,这些官员们当即就再度入宫,这次他们不单要拿到圣旨,而且还要请皇帝出来主持大局,只有见到了皇帝本人,那些人才不敢再有其他想法,不然不忠之名就要被坐实了。

就当官员们孤注一掷地想要借皇帝来达成自己的所求的同时,一支五千人的精骑已经来到了北京城外。守着城门的士兵一看到安国公唐枫的旗号,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要知道出事到现在还不到一天呢,怎么安国公就这么及时地赶到了,莫非他有神人相助不成?虽然心里多有疑惑,可这城门却没有等外面的人叫嚷就立刻打了开来。要知道这守城门的将士也是偏向唐枫的,因为这两年来,他们的军饷比过往增加了许多,大家自然很是感激,这次出了事情,他们的内心自然是向着唐枫的了。

满意地看了那些守城的将士一眼,唐枫脸上的寒意也不禁少了几分,事情还没有到无可挽回的地步,这对大明和自己来说,很是有利。

这时候,城门附近的一些百姓也看到了唐枫带兵回来,他们的一颗心此时才算是彻底地安了下来。在这次众官员生事之后,百姓们心里也是很忐忑的,生怕对方事成之后拿自己算总帐,又怕以前的一切有利的政策会被更改。可现在唐枫率人杀回来了,那一切自然就不会有变了,许多人更是大声地向唐枫他们喝起了彩。

民心也是向着自己的,在知道这个事实之后,唐枫已经完全有了把握。此时,白亮峰等锦衣卫中的首领也赶了过来。他们的消息还是很灵通的,一听说唐枫回来了,便立刻赶来相见,同时向他禀报几日来北京城所发生的一切。

对北京城里几天来发生了什么事情,唐枫并没有兴趣知道,他只是对白亮峰问道:“那些人现在哪里,在做什么?”

“他们刚刚一起去了皇宫,想必还想借皇上来压我们吧。”白亮峰的话里饱含了不屑,现在安国公回来了,即便这些人真能请得动当今圣上,事情也已经不可能再其控制之下了。

“走,去皇宫会会他们。”没有一点犹豫,唐枫便下了令,而后一马当先往紫禁城的方向而去。身后的数千精骑紧随在后,冲天的杀气弥漫开来,让日头都显得有些清冷了。

皇宫的大红色的宫门之外,一众官员都激动地与禁军争吵着,今天当他们再来这里求见皇帝的时候,得到的答案居然是皇帝有病在身,不想见外臣。而太后也因为身子不爽,不肯见这些臣子们,这下大人们可就彻底没了办法了。

什么身子有病,这不过是一个很牵强的借口而已,分明是看出了自己等所处的境地,皇帝和太后为了自保而不肯与自己等合作了,这让他们如何能够接受?要知道现在众官员们唯一的后路或是底牌就是皇帝的正统地位了,一旦连这条路都断绝,他们就真的走投无路,只有任人宰割了。所以这些官员便一致要求要进宫见皇帝,有几个年轻的甚至等不及禁军让路就要往里冲去。

但这一次禁军上下也是接到了死命令的,无论如何也不能让这些人得逞。北京城里所发生的事情,身在宫里的太后已经有所耳闻了,一旦知道这些人完全没有一点把握之后,原来就没有下决心和唐枫对着干的太后就更不想与这些人有什么瓜葛了。不过碍于现在的情势,她也不好真个与这些臣子为敌,只有先用上一个拖字诀了。

而禁军中大部分也是心向唐枫的,所以虽然那些大人们叫嚣得很是厉害,却也不见他们有任何一点的退缩。正当双方在宫门前僵持不下的时候,远远地传来了一阵慑人心魄的马蹄声。众人循声望去,顿时脸色就都变了。

一杆大旗上张扬地写着一个大大的安字,那是安国公的旗号。其实他们根本不用看旗帜,因为当先那人是他们再熟悉不过的老对手了,正是唐枫赶到了。

“这……这究竟是出了什么事?”所有人都愣住了,怔怔地看着越来越近的唐枫一行,不知道该做什么表情才好。而之前还想上前冲进宫去的人也停下了脚步,很是惊讶地看着一队队骑兵的出现。

唐枫来到了众人跟前,冷冷的目光扫过所有人的面庞,使得大家都不自禁地打了一个寒战。没有过多的问话,他只是下了一个命令:“将他们都给我拿下了!”事情已经很明显了,有着绝对实力优势的唐枫压根就不想与这些人废什么话。

那些官员还待申辩什么,可在看到那亮晃晃的刀枪时,所有人都老实了。数十名当朝的要员,只在唐枫一句话后就束手就擒,直让宫门前的禁军也是心头急震。

没有在看那些满脸恐惧的官员一眼,唐枫正了正自己的衣冠之后,便大步走向了宫门。这次禁军没有做出一点阻拦,很是恭敬地就将安国公迎了进去,更坐实了皇帝的态度。

在半个时辰之后,唐枫走出了皇宫,旋即就发出了一道圣旨:“查黄立极……等一干臣子与金人密谋,欲在安国公出兵辽东时在北京城里引发动乱,实在是罪在不赦!故特命安国公将他们定罪处斩。”

原来只是谣言的一种说法在转眼间就成了事实,那些官员和他们的亲族皆被投入了牢中。还没等其他人想着怎么营救他们呢,次日正午,数百人就被齐齐拉到了菜市口给砍下了脑袋。一时间,百官禁声,终于让大家知道了唐枫厉害的一面。

在行刑的当口,唐枫还对着所有人言道:“这一次本公出征辽东,正愁无物祭旗呢,现在就拿这些胆敢为一己之私而坏我朝廷大事的人的头颅祭旗!”言语里带着许多的威胁,这就只有有心人才能听出来了。

踩着一地的鲜血,唐枫重新带了人马离开京城,这一次,北京城里再没有人敢与他作对了,因为那可不光是自己身死的下场,甚至会累及身边的所有人哪。而唐枫此番的突然回转,也让抱有侥幸心理的人不敢再有如此心理,只有一心做个安分的人了。

杀气冲天中,唐枫剑指辽东……

第647章    该算总帐了

在唐枫借着这次出兵辽东的机会将朝中怀有二心的官员引出来,然后全都杀掉的时候,辽东的战事依然在继续着。几次强攻或是突袭锦州都无功而回,反而丧了一些人马之后,金人终于改变了策略,不再只攻锦州一点,而是开始分兵袭击其他的城池要塞。

这么做有着两个目的,其一便是将那些城池取下之后,整个辽东就不再是一体,到时候锦州便为一座孤城,要取下它来就简单多了。其二,他们也意在引明军走出城来,只要锦州的守军想要去救援他处而出了城来,那在平原之上就不是大金骑兵的对手了。

这个想法是好的,若是明军真的如他们所想的那样杀出城来,失去了地利的明军自然会在金人的手上吃大亏。可是事实却是在锦州的明军对金人的这个改变完全不当作回事,只是继续死守锦州,掐断了金人南下的道路。这下豪格就只有让将士们把重心转移到那些城池之上了,不过对锦州的明军他也不敢放任,一旦让他们得了空子,对自己来说也是一个威胁。所以最终豪格只能让三万人马前去攻打其余西边的一些城池,剩下的人马则继续不断地冲击着锦州城的城墙。

城上的明军上下都看到了金军的调动,有些人便有些不安了,纷纷请命要率人出城前去救援,但却被几个主将给阻拦住了。看着城外依旧飘扬的金国旗帜,祖大寿冷笑道:“建奴还用老眼光看我们大明,这就是他们失败的根源所在了。现在我辽东这么多城池,没有一座是可能被他们轻易地给攻下来的。只要我们按兵不动,建奴必然会失败而回的。”

其他几个了解现在辽东布防情况的将领纷纷点头道:“不错,只要我们能稳得住,胜利必然是属于我们的。而且朝廷的援军也很快就会到达,这次建奴一定不能轻易离开了。”

见几位将领众口一词,其他人虽然心里有些不安却也不再多言。有了将领们的表率,那些军士们自然心里也就安定了下来,大家依旧紧紧地守在城头,防备着金军时刻从下面发起攻击。这让想找破绽进攻的金人只能望洋兴叹了。

另一边的情况果然如祖大寿等所想的那样发生了。这一次,随着朝廷对火器的看重,首先得到提升的便是辽东的诸多城池了,那些原来并没有配多少火炮的小城也有了自己的枪炮,如此一来就大大地增强了他们的防御能力。

可金人显然没有料到这一点,在他们想来,一切都与以往没有什么两样,虽然辽东的锦州、宁远等城不好取,可象义州这样的小城显然是不可能阻挡住自己的精兵的。所以虽然只得三万人马,可金军依然信心满满地对义州实行了全面的进攻。

如今在义州的守将已经不是原来那些从中原各地的卫所调派去的将领了,而是换成了更年轻,且深受满桂等欣赏的孙传庭。一旦得知金人朝义州而来,孙传庭没有半点的慌张,当即就发动举城的一万守军准备作战。同时命人把火炮暂时藏起来,他要以此为突破口,好好地让金人吃一个下马威。

在金人第一次对义州发起进攻的时候,城上的防御手段依然是老一套的箭石,这让他们大为高兴,随即便将一辆辆的攻城器械都给开了出来,直冲城墙。他们要在最短的时间里取下此城,然后杀光里面的守军和百姓,只有这样才能泄在锦州失利的心头之恨,才能让其他辽东城池心生畏惧。

前面的将领已经传下了命去,这次取下义州,第一个登上城者可得千金,封巴图鲁称号,同时所有人进城之后屠城三日,一切金银财帛皆分与大家。这个命令大大地鼓舞了金军的士气,他们当即就疯狂地向着义州那并不雄伟的城墙发起了猛烈的冲锋。

马蹄和人脚踩踏在地,发出了慑人心魄的隆隆之声,那些攻城的器械也是显得那么的狰狞可怖,仿佛只要这一次的冲锋,眼前的城池就会冰消瓦解,化作一片废墟。

看着来势汹汹的金军杀上来,城上的明军却连眉头都没有皱上一下。他们已经不再是以前一击即溃的乌合之众了,经过几番生死战的洗礼,他们中懦弱无能者都已经被淘汰,剩下的都是有着足够的自信和能力的将士,真正的战士。

并没有急着让火炮出击,孙传庭继续指挥着将士们用弓箭和滚木擂石进行阻挠。不过这一次的效果显然是大不如前了,在前面用牛皮蒙着的巨大的挡车跟前,这些只靠着小机械和人力发出的武器所造成的伤害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看到明军已经黔驴技穷,金军更加的兴奋,他们都不等云梯搭上城头,就用套马的绳索套向城头,然后直往上攀来。谁都想第一个登上城去,那可是让所有人都心动的巴图鲁的称号啊,还有千两黄金,更是让穷困的金人无法拒绝的诱惑。

不过城上的明军却没有让他们得逞,在同一时间地,几十人挥舞着利斧冲了上去,飞快地砍断了那些绳索。上面正自向上攀登的金军便随着断开的绳索一起摔了下来,虽然因为攀得不高而没有人摔死,可也伤了好几个人。

这并没有使金军的进攻有稍缓之意反倒是激起了他们的杀意。在一声声的号角响起之后,更多的金军如浪潮一般地向着城墙杀来,那些不断砸下和射出的利箭根本不可能阻挡住他们前进的步伐。对他们来说,这点小小的阻挠只会增加自己进攻的凶悍而已。

看着金军汹涌杀来,没有一点保留,孙传庭的嘴角便翘了起来,他知道机会已经在眼前了。再没有犹豫,他断然下令:“将火炮推上墙,给我狠狠地轰他们!”

早就在旁憋着一口气的明军的炮手立刻上前,比原来要灵活了许多的火炮也被推到了城墙的垛口处。然后,近二十门的火炮后面的药捻子就同一时间被点燃了。

看到突然显露出来的黑洞洞的火炮炮口,所有城下的金军都为之一愣,他们的脑海中重新记起了以前的一幕幕惨剧。有人急着想要退却,但是三万人的总兵力可不是说退就能退得了的,一时间整座义州下的金军陷入了混乱之中。

“轰!”城头的火炮可不会因为金军的混乱而留情,二十门火炮同时发出了巨响,就连地皮都因此而发起了震颤,让人心惊。而更让人感到恐惧的还是从城头的炮口处打出来的密密麻麻的铁钉和铁蒺藜,那比雨点还要密集的散射物,全都泼洒在了城下金军的身上。

金军除了一些重要的将领之外,身上的衣甲都很是单薄,完全不可能抵挡得住带着尖利的呼啸之声射来的铁钉,大片的人象被割倒的麦子一样倒下了,更多的人则因为受惊过度而开始不顾一切地向后退去,只要有挡着自己退路的,他们全都拔刀相向。

看着乱作一团的金军,孙传庭连眉头也没有皱一下,继续下令炮手填充火药和弹丸,继续对城下的敌人进行远程打击。炮声不断中,金军一退再退,三万人马折了近半,还有不少人虽然逃了出来,可是却也受了不轻的伤,再也不可能对义州有任何的威胁了。

这一次,就因为金人的全无防备,再加上火炮的动用恰到好处,居然以极小的代价杀得三倍于己的敌人抱头鼠窜,这大大地增加了明军将士的信心,也为此次战争开了一个好头。

还在锦州城下指挥着作战的豪格得知这次的惨败之后,脸色都有些发青了。但是这个时候,他却更不敢发怒了,不然对整支南下大军士气的打击将会更加的严重,这只会让自己更快地走向失败。

现在的情形,豪格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该继续坚持下去了。锦州已经取不下来了,而其他的城池也没有自己所想的那么易对付,那究竟该怎么办呢?如果说就此退军,即便皇太极不怪自己,他也无颜去见自己的阿玛了,而且这还对他以后继承汗位有着极大的影响。可是若继续进攻,只是徒增死伤,最终的结果也是一样的。

就这么犹豫了几天之后,豪格发现自己再也走不了了。因为明军的援兵就在这个时候杀了过来,唐枫之前先派出的部分人马已经抵达了锦州。士气正高的他们,没有与城里的守军联系,就抢先对金军发起了大规模的反击,数万大军如狂风一般扑向了金军大营。

真要论起来的话,这些主要由中原各省的卫所官军组成的明军人马虽然这两年来战力有所提升,可是和辽东军相比就差了很大一截,更不用说与最是擅长在平原地带进行正面交锋的金军作战了。可是他们因为士气高昂,再加上金人不知底细,以及原来就斗志不高,居然被他们打得节节后退。只是就对敌人的杀伤来说,却并不大。

饶是如此,这对整个战局也是有着极大的好处的,原来敌攻我守的态势因为这支生力军的出现发生了改变,变成金军被动挨打了。守在城里的几万明军在见到援军到来之后就已经有了想法,现在看到敌人退却,便更是士气大振。在一众将士的强烈要求之下,满桂终于分出了一路人马,杀出城去与援军一道共同对敌。

两路人马,合在一起接近十万,已经远超过了金军的兵力,这使得已经军心动摇的金军更是难有胜算,不断地向后退却。好在这支先锋援军因为不是三大营的精锐,并没有带上新式的火炮,而金人最是擅长游走杀敌,所以一时间倒也是打得难解难分。不过就此开始,辽东的战局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在一场混战之后,随着天色暗下来,天空更飘起了雪,双方不得不暂时罢斗。明军退回了锦州城,据城以守,而金人则在离城三十里的地方安下的大营。

这一次交锋下来,金军又折了数千人进去,这让豪格的决心再一次发生了动摇。现在明廷的援军到了,在兵力上甚至已经超过了自己,再有城池和火炮在手,他实在没有信心拿下锦州城。而之前义州的败绩也无情地告诉了他一个事实,辽东这些城池个个都是硬骨头,以金军现在的条件根本不可能啃下了它们。

一夜的思索和权衡之后,豪格做出了那个他最不想做的决定——退军。虽然有蒙古人在另一边牵制,可是明军显然还是以自己为主要敌人的,现在的金国实在不可能再承受大败的打击了。虽然心里不愿,他还是以大局为重,退军了。

金军在清晨的时候慢慢后撤,待到城里的明军通过斥候的情报知道这个消息时,却已经是正午时分了。在一上午没有见敌人来攻,满桂等就生出了疑惑,派出斥候一探之下,才发现敌人尽数退却,这让众将士既是欣喜,又有些不忿。

欣喜的是自己再次在与金人作战中取得了胜利,而不忿而是敌人居然溜得这么快,连再让自己拿些功劳的机会都不给了。有一些援军中的将领几次提出要再率人马追击,却被满桂等深知金军厉害的辽东将领给劝阻住了。

“各位,虽然建奴因失利而退却,可谁也不敢保证这是不是他们的一个阴谋。若这真是他们想引我们出去然后再出伏兵杀我们个措手不及的阴谋的话,我们出去只会使局势变得更差。”满桂苦口婆心地劝说着。

那些将领虽然心中有些急着想立功,但却也记得在和唐枫分手时他所说的话:“此去辽东,一旦与金军交手你们一定要听从辽东将领的指挥,切不可意气用事。这样的话,即便你们在此次战斗中不曾立功,本公也会给你们记上一份大功劳。可若是不听指挥,随意而动的话,如果立了功,不得算功劳,若是失利了,那就休怪本公的刀下无情了!”

说这番话的时候,唐枫神色很是严肃,给人以一种威压的感觉,让大家记忆深刻。所以虽然心里不以为然,他们还是只有听命的份了。所有的明军因此得以全部留在锦州城,没有冒险追杀金军。

在锦州城外四十多里处,已经埋伏了半天的金军见一直没有明军追杀过来,只得放弃了继续的等待,纷纷跃马向北而行。豪格妄想如几年前自己的父亲一样在败退中再歼灭一些敌人,可这一次他的如意算盘却是打不响了。

此番南下,不但没能取下任何一座城池,反倒折了近两万的人马,这让金军上下都不能咽下了这口气,他们极需要一个宣泄口。而在回师的路上,他们看到了一座小村落。

本来这种只有几十户人家,且多是以狩猎为生,穷得叮当响的村落,金人是很不屑一顾的,少有打他们主意的时候。可是万事皆有其例外的时候,现在大军需要一个发泄的对象,这个只有百来人的汉人村落就遭殃了。

不过顿饭工夫,整座村落就成了一片修罗血场,全村一百二十四口,连同鸡鸭等牲畜都被金人杀了个干净,并且被他们一把火烧成了白地,然后金军才从容北去……

五日之后,唐枫带了其他几万人马来到了辽东锦州城。在得知这一场战斗的经过之后,他很是满意,对众将士都进行了褒奖,并答应他们会向朝廷请功。

现在唐枫是什么身份?他的一句话已经和圣旨差不多了,这让众将士心里大为欢喜。在喝了庆功之酒后,满桂他们才向唐枫说起了前面不远处的那个村落所发生的惨事。此事还是在事发后第二天,斥候前去探察敌人动向的时候发觉的,那时候整个村落已经不复存在,只留下了无数烧成了焦碳的百姓的尸体。

唐枫闻得此事,面色也阴沉了下来,原来因为战胜而有的喜悦也不见了。平民何辜,居然要遭受如此灾难。这些没有人性的畜生,看来自己是该让他们知道大明是不可轻侮的这个事实了。

一番沉寂之后,唐枫方才开口:“这都是我之前没有想到的错,是我害了那些无辜的百姓。不过我们是不会这么算了的。近几十年来,建奴在我辽东烧杀抢掠,已经杀害了太多的百姓,这笔帐到了该清算的时候了!”

“国公的意思是?”众将看到唐枫的模样,都是心里一动,难道国公打算主动出击了吗?

唐枫的回答没有让他们失望:“我此番动用了这么多人马,怎么可能就此收手?建奴已经势微,该是我们转守为攻,让他们知道我大明不是随意能欺辱的时候了。传令三军,都到校场集合,我要誓师出征!”

第648章    兵入金国

虽然说被金军泄愤所杀的无辜百姓不过几百人,但是唐枫却想了许多。现在自己所知道的事情乃是几十年与金人的交战过程的一个缩影而已,几十年来,死在金人手上的明军以及无辜百姓数不胜数,若不能早一日将这个祸患除去,辽东就一日不得安宁,百姓的安全就一日得不到保障。

经过这一次的事情,更是增强了唐枫要在这次一举扫灭盘踞在东北边的金国的决定。虽然他知道游牧民族向来是中原汉民族的心头之患,即便你今天能灭一族,难保明天就会有新的族群出来,实在不必这么焦急。可是唐枫却也知道时代已经不同了,现在以及将来,在沙场上决定胜负的不再是快马弯弓,而将是更加犀利的热武器,那对游牧民族来说便是一个时代的终结了。

虽然照这样发展下去,金人很快就会失去原来的强势,可唐枫却不愿意再等。因为那会导致更多的悲剧发生,更多的无辜之人死在金人的铁蹄之下,这都是他所不愿意看到的。该是到了算总帐,报旧仇的时候了!

锦州城里的所有十多万人马都随着阵阵的鼓声聚集到了校场之中,他们惊讶地发现一直以来只穿常服或是官袍的安国公今天居然难得地穿上了盔甲。一身戎装的他看上去显得格外的肃杀,再有身份作为衬托,更是让军士们为之折腰。

唐枫以前不穿盔甲,除了因为身份的缘故并不需要这些保护自己外,更重要的还是因为受不了身上堆着十几二十斤的重量。可今天,为了振奋军心,为了让大家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