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振大明-第2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低。
每隔一段时间,唐枫就会亲自赶来看看这里的进度,一方面是给匠人们打打气,另外一方面他也会给匠人们提供一些参考意见。虽然对现代武器唐枫是个完全的门外汉,可是总也是知道一些东西的。虽然这些在现代这个资讯发达的年代根本不算什么,可对古人来说却也是一种极大的突破了。有的时候,科学发明往往就来自于某个人的灵光一闪。而唐枫的一些提醒对那些匠人的帮助是很巨大的,他们完全没有想到过原来火器还有这么一种造法,虽然有些困难,但比起以前的毫无头绪却是要强得多了。
今天,又是唐枫赶去火器局视察的日子。他身边跟随的都是从三大营中精心挑选出来的好手,原来的护卫现在都已经在各卫所里当上了中级军官,也算是给他们谋得了一个发展的机会。而现在这些护卫对唐枫也极其忠心,现在武将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朝中已经与文官分庭抗礼,甚至更胜一筹,这可与唐枫的支持分不开。这些人也知道只要跟着安国公,自己也会有出头的一天,自然更是忠心耿耿了。
来到目的地,早就有局里的官员出来相迎了。在介绍了一番这段日子火器上的改进之后,官员就苦着张脸说道:“国公,那从佛郎机得来的火炮好是好,但是我们想仿造出来却是极难,它们的零件太过精巧了。”
这是唐枫上次来时提到的一件让他们注意的事情。随着海禁一开,海外诸国对大明所产的茶叶、丝绸等物品的需求大大地增加。象佛郎机这样的小国家,自然是不可能拿出大量的金银等货币的,他们自身还在进行着资本积累呢,而大明现在所需要的粮食他们也拿不出来,最后还是唐枫指定要他们的火炮的。因为唐枫很清楚西方国家现在的火器已经远比大明要先进,既然只靠自身发展不出来,就要借外力了。
这个时候还没有所谓的保密原则,佛朗机人又对大明的产品很感兴趣,便拿出了数十门的火炮和不少的火枪用来交换。这当然只是杯水车薪,无法改变明军武器的整体面貌,但是唐枫也没指望单靠交易来提升军队的武器,他想到了另外的手段,那就是山寨。
其实在真实的历史上,建国后的共和国也没少做山寨的事情,这方面显然古人就是有着基因的,再加上那时对知识产权什么的完全没有概念,做这事就更理直气壮了。不过唐枫没想到居然还会出现这么一个问题,居然无法模仿他人,这倒真是个难题了。
在听完对方的解释之后,唐枫便有些明白了,佛朗机等国已经进入到了工业革命的初期,在生产工具上已经超越了大明许多,他们借助了机械的力量自然比人手工要精细一些,这才导致了眼前大明无法仿造他们的火炮。
不过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本事,唐枫还是有信心的,他当即道:“这个虽然有困难,但不可能完全难倒了我们的匠人。他们可都是几辈人在火器前做事的,即便某几个人想不出办法,总会有人拿出个主意来的。这样吧,你传个命令下去,只要能解眼下之难的,无论他是什么身份,立刻就提拔他为局里的管事,并且赏一千两白银。”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同样的,重赏下智者也不会少。命令下达了不到半晌,就有几人来到了堂上,向唐枫他们说着自己的办法。虽然唐枫对这种事情所知不多,可看旁边官员的笑脸也能猜到问题应该是能得到解决了。
解决了这个难题,唐枫便在几人的陪同下在火器局里走动了起来。这里放着许多的成品和半成品的火枪、火炮,有的与以前所见相差不大,有的则是经过了改良,在性能和威力上强了许多。在听官员一一进行介绍后,唐枫赞许地点头道:“好,我们要继续走这条研发的路。我可以告诉大家,不久的将来,在沙场上决胜负的将不再是弓弩、骑兵等武器,而将是火器。只要我们的枪炮威力够大,别说是现在的金国,就是当初铁木真时的蒙古也只是一群待宰的羔羊而已。所以你们所做的一切都极其的重要。”
众工匠们听了这话,胸膛不禁又挺了几分,这可是安国公说的啊,他说的怎么会有假呢?此时,另一边传来了“啪”地一声,随后又有喝彩声响起,这立刻就吸引了唐枫的注意,他连忙带了人往前面一大片的开阔地走去。
这里是火器局里试验新开发的武器的场地,除了一牌牌的靶子外,就没了其他物件。这时候在人群中有个长相很是普通的男人正拿着一杆火枪试射着呢。在近两百步外的靶子上,正冒着一股黑烟,显然那一枪是正中目标了。
看到这一幕,就连唐枫也有些动容了。有句成语叫作百步穿杨,在百步外能射中目标已经很是困难,更别说是两百步外了。而这话指的还是弓箭,若是火枪,因为受这个时代的技术限制,能在七八十步处打中目标已经非常难得了,可今天却出现了如此让人意外的情况。
唐枫看了看那人和他手里的枪,问道:“这火枪是佛朗机的,还是我们自己的?”
“回国公的话,这是小的试验了好一段时间后,根据佛朗机火枪所造。虽然在威力上不如佛朗机枪,可在射程上却比它要远上一些。”
“哦,那你是怎么做到的?”唐枫立刻就来了兴趣。
见安国公对此如此感兴趣,那工匠心里也很是激动,毕竟那可是当朝国公,朝政的一把手啊,得他一句称赞,自己想必是会受到重用了。好半天后,他才用颤抖的声音道:“回国公,小的家里原来就是造这火枪的,又有国公之前的指点,所以便根据佛朗机火枪造出了这把火枪。今天一试,倒还可以。”
“唔,你做的不错。”唐枫赞许地一点头:“我赏你一百两银子,希望你不要自满,要根据佛朗机枪造出我们大明更好的火枪来。对了,你叫什么名字?”
“谢国公厚赏!小人姓马,没什么正经名字,只因为行三,所以被人称作马三。”
“这样吧,我给你起个名字吧,就叫马化腾,希望你能根据他人的火器来模仿出我们大明自己的火器,不要辜负了这个名字。”
“是,小的以后就叫马化腾了,必不会辜负了国公的看重!”那工匠忙欣喜地答应道。只是他觉着奇怪,为什么国公看自己的眼里有些不一样的意思呢?
这两件事情立刻就在火器局里传了开来,这种榜样的作用比之朝廷的三令五申都要强得多。原来解决了一个疑难能得到如此丰厚的赏赐,原来在火器上的突破能让国公如此看重,这让一众工匠们的积极性大大地增加了,大家都想着法地研制新的武器,想着有一天也能让国公夸奖和赏赐。
这种积极的作用正是唐枫希望看到的,他知道在不久的将来,因为两三百年来的不作为而形成的僵化思想就将完全打破,大明在军备上的实力将会出现一个重大的改变。再也不会有清朝晚期那种中华民族被外国列强欺压到头上的悲剧发生了,因为在火器和船舰上,我们不再比他们弱小。
虽然在唐枫以往所学到的知识里,经常提到上层建筑是落后的关键,认为封建统治的一套手段很是落后。可实际上却并非如此,在见识了明朝的政治体制之后,他却并不认为这个时候的体制有什么问题。皇权也被内阁所限制,并不比后世的某些国家的君主立宪差,而且这是最符合中国国情的,所以他并没有改变这个的意思。当然,若是几百年后能出现一些进步的人士来对此进行新的改变,唐枫也是乐见其成的,即便到时候他是看不到了。
与大明国力蒸蒸日上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草原上以放牧为生,完全靠老天吃饭的游牧民族了。这些年日渐寒冷的天气,使得草原上的草很是稀疏,这就导致了牲畜不时就要断粮,而一到了冬天更是白灾不断,又是大量的牛羊等动物被活活冻死,就连寻常的牧人也因为帐篷的不够防寒而有冻死的,这使得金人和蒙古人的日子都极不好过。
既然自身已经无法可想,金人只能寻求从外面得到突破了。临近的蒙古人和他们一样,也是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只有南边的大明,依旧富庶,这让他们顿生再次南下之心。此时皇太极的身子骨越发的不济,国事已经交给了他的长子豪格来处理,他正年轻气盛,没有之前对明军的恐惧,自然不会有什么顾忌了。
不过对西边的蒙古人,金人却是有着防备的,因为这些年来蒙古人总是对自己有着不小的威胁,若是这次金国发兵攻打中原,蒙古人趁机来袭的话,也不是什么好事。所以豪格就派了人前去蒙古草原,与那里的人进行和谈。
这一次还真是找对时间了,原来蒙古也对大明再次生出了觊觎之心。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虽然双方有着互市的协定,但是因为经济结构的不相同,其实总的看来还是大明占了便宜。这两年牛羊冻死许多,蒙古人能拿来与汉人交易的货物就更少了,这让他们也开始不想再通过和平的方式与大明往来,而想要打草谷。
金人和蒙古人居然有了一样的想法,这让双方的和谈变得极其顺利。既然大家都想着汉人的财物和花花江山,没有不合作的道理。
大明正元二年的秋末,金人和蒙古人同时找了一个借口,然后悍然出兵侵犯大明边防。立时,大同一线和辽东一线都摆出了防御姿态,同一时间的,这两处的快马就急奔向了北京城,向朝廷禀报有敌来袭。
几日之后,朝廷就作出了指示,一面命当地守军严守门户,一面命各地卫所官军各派人马赶去救援。其实唐枫的真实用意,还是在趁此机会将蒙古和金国这两个一直威胁着大明边疆的敌人彻底地扫灭,以做到一劳永逸的效果。现在也该是那些不断生产出来的火器展现它们的威力的时候了……
第645章 出兵辽东
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与汉人之间的关系总是那样,当汉人强大的时候,他们就会很老实,与你们进行平等的贸易往来,可一旦汉人稍弱,这些野蛮的民族就会对你的边境用兵,甚至是剑指中原,屠杀百姓。从最早时的匈奴而到后来的回纥、突厥,再到契丹、女真和蒙古,每一个游牧民族都与汉民族有着解不开的深仇。
对现在的大明来说,最大的仇敌自然就是北边的蒙古各部,以及新崛起的东北后金了。一个是两百年来总是战战和和的老对手,另一个则是近些年来总是在了殴打能够地区虎视,更是几番大兵压境的眼中钉。所以当唐枫下令要对这两个敌人用兵的时候,整个大明上下是空前的团结,这或许也是因为现在朝廷中武将势力得到扩增的一个好处吧。
在两年的休养生息之后,大明的国库已经有了一千余万两的存银,再加上堆积在官仓中的粮食,大明已经有了足够的本钱与这两个心腹之患战上一场了。不过物资的充足还不是最关键的,要与向来凶悍善战的游牧民族作战,大明还需要精锐的军队,以及强大的信心。
对此二点,大明却还是有着一些难处。虽然大明各地卫所的兵力加到一起是个很庞大的数字,但是他们终究只能算是民兵性质,平常只是在田地里耕种,最多就是每个月操练那么几次,实在是不可能象真正的战士一样英勇善战。而这也导致了从其他各地抽调的人马很难有必胜的信念,这士气上就会比敌人弱上不少。
好在唐枫对此早就有了应对的办法,他已经不想和敌人纯粹的拼勇敢和性命了,那些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的火器该是时候登场了。在各地抽调的精锐纷纷赶来的时候,唐枫便从中再次进行了挑选,将那些年轻力壮,且目力好,手稳的军士单独地挑了出来,然后将他们组织在一起,进行火枪的试训。这一次,他将要投入有史以来最庞大的火器,将蒙古和金国两个以自己的骑兵为傲的民族彻底地打下去。
在这些人马尚在北京城外进行着战前训练的时候,辽东和大同两地的战报就不断地送来了。虽然这两方面的人马出战时说的很象那么回事,可真到了沙场上,在面对着明军的严密防守时,却依旧难有很好的效果。
大同方面虽然没有象辽东那样有着许多经验丰富的将领和久经战阵的精兵,但是却也不是太难守。因为他们所面对的敌人也不是骁勇善战的金国骑兵,更不是当初纵横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而只是一些比自己强不了多少的蒙古军队而已。
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在这些年的和平之中,蒙古各族都过着平静的生活,虽然他们依旧有着狩猎的本性,但是凶悍之气却少了许多。而且蒙古现在只是一个各部落的联盟合体而已,很难做到军令统一,这也使得他们的战斗力打了一个折扣。另外,还有一点也是不容忽视的,那就是蒙古各部现在自身内部也有着不小的矛盾,再也无法如当年般上下一心了。
这还是当初唐枫所设下的对策呢。当初与蒙古进行正常贸易的时候,唐枫就提议多给他们一些丝绸、瓷器和精美金银器的商品,以腐蚀各部落的首领。现在这个策略已经初见成效,蒙古内部贫富差距也开始拉大,许多的牧民难以维生,而首领们却是金银满屋,这如何能让大家真个肯为这些首领卖命呢?有的时候,糖衣炮弹比真正的大军杀伤更大。
有了这种种的原因,再有大同那坚固的城墙作为后盾,明军要挡住蒙古军的进攻就不是什么难事了。不过看着不断杀来的蒙古人,已经有些日子没有好好作战的明军守将们心里还是有些恐惧的,这从他们的战报最后就能体现出来。他们不但说了详细的攻守情况,而且还再次向朝廷求援,希望赶快派足够的人马来到大同,以打退来犯之敌。
至于辽东方面,情况就简单得多了。与金人之间的战事已经不知道有过多少次了,辽东将士上下并不觉得惊讶,该怎么防御还是怎么防御。在这几年里,辽东的火炮又多了不少,那可是京城的火器局以及神机营新研究的犀利武器。这一次这些新式的武器很快就发挥出了它们的作用,无论是威力还是射程都远胜以往的大将军炮,这让没有准备的金人吃了不小的亏,还没摸到城墙的边呢,就葬送了不少人马。
直到这个时候,金军统帅豪格才明白之前自己的祖父、父亲和叔父为什么都会在辽东吃下大败了,实在不是自己不给力,而是敌人太强大啊。不过初生牛犊不畏虎,年轻的豪格并没有被几次的失利所吓倒,他依旧在想方设法地攻打着辽东重镇锦州,只是不再象之前那样强攻了,而是开始有策略地攻击。
当看完辽东的战报之后,唐枫欣慰地笑了。大明从来就不缺善战的将领,现在辽东的满桂等人个个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将,又有吴三桂、孙传庭等年轻一辈的朝气,足以将敌人挡在城墙之外了。
可是这一次唐枫的目的可不光光是将敌人拦住而已,他还有着更大的抱负呢。所以在朝堂之上,唐枫便再次重申了要出兵此二地的意思。思想上已经统一的朝堂,现在只是讨论一个问题,究竟是先对付哪边的敌人?
对此,朝中许多将领都有着不同的看法,有人说道:“如今的蒙古军在战力上远不如金人,我们该当先难而后易。先将易于对付的蒙古军打败,那金人便成了孤军作战,到时候我们要取胜也容易得多了。”
可是也有人对此抱着不同的看法:“非也!我以为该先战金人,只要将其杀退,蒙古军自然会不战而退,到时候还免了一番手脚呢。”
当然,还有更加特别,豪气冲天的,提议道:“以我之见,该当两面同时出兵。以我大明如今的实力,足以同时将两路敌人尽皆杀败了,何必非要分出个前后呢?”
这些或是对军事略懂,或是只会纸上谈兵的武官们在殿上侃侃而谈,直听到其他人一头的雾水,一时间委实是拿不出一个恰当的方法来了。
唐枫在旁看了半晌,知道自己若再任由这些人争论下去,只怕金人杀到北京城下都未必会有一个结果。因为他们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有无法让对方信服。所以在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唐枫便是一声清咳。当时,整个殿上就肃静了,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现在掌握着一切军政大权的安国公的身上。
“蒙古人此番来袭,多半是因为受了金人的引诱,其实他们自身还有不少人是不想与我大明为敌的。所以大同的情况相比辽东是稳固得多了,我并不以为非要立刻出兵增援。”唐枫看了大家一眼,见没人敢提出反对之后,才继续道:“金人虽然一时没能在锦州得到什么便宜,但我们却不能掉以轻心。辽东地方那么大,有着许多的城池,若是他们改变了攻击目标,对我们便很是不利了,所以我以为我们的重点还是应该在金军身上。
“而且,刚才封大人说的也对,现在的蒙古只会仰他人鼻息,一旦金人败了,他们便会不战自退,我们根本就不用太过看重他们。我的意思,便是出兵辽东,这一次一定要将金人彻底打垮,打残。各位可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当然没有人敢和安国公唱反调了,而且论起与金人作战,这殿上的许多文武官员也没有能与之相比的,他可是几番与金人较量都不落下风的人啊。
见大家都没有意见,唐枫便是一点头:“既然如此,我们便可以安排各路人马赶去辽东了。此次与金一战,关系着我大明的国运和将来的对外方针,所以此番我要亲自带兵去辽东与敌一战!”
此言一出,殿上群臣的面色就都变了,有惊讶的,有惊喜的,也有担忧的,不一而足,很是精彩。这是出乎了在场所有人意料之外的,无论是亲近唐枫的武将系统,还是依旧包藏着祸心,只是因为势所迫,不得不虚与委蛇的文官们,都不敢相信唐枫会做出这么一个决定来。
要知道现在唐枫的地位可不比以往了,那可是掌握着整个帝国实权的人哪。先不说去辽东参战或多或少总会有一些风险,光是因为他的离开,京城百官无人镇压从而引发的动荡,就不是唐枫所希望看到的了。要知道现在京城稳定的局面,多半还是靠着唐枫个人的威信所压,若是他不在了,一些人恐怕就要有所动作了。
“国公三思!”立刻就有人劝道,他们才刚刚感觉到为官的乐趣,可不想转眼间又被打回原形啊。文官们心里却是一阵猛跳,都心说机会来了,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唐枫,等着他的反应。
唐枫却仿佛没有看到大家各不相同的目光一般,只是道:“这是本国公做下的决定,不会再改。三日之后,我便会亲率大军前往辽东,你们不必再说!”
既然唐枫已经拿定了主意,无论是希望他离开,自己好趁机做些事情的,还是不想他离开的人都不敢再劝。朝堂上也由出兵哪里的讨论换成了如何进行后勤供给,以及对兵员的选拔上,倒也很是热烈,只是多半人的心思却已经不是光放在这点事情上了。
“国公,您这个决定实在是太过草率和冒险了。现在京城的局势虽然看似稳定,可实际上不满您的人却有许多,若是您在此时离开,只怕这里就会出什么乱子了。”在唐枫将白亮峰等几个锦衣卫里的人叫来作吩咐的时候,已经知道殿上决定的白亮峰便急着劝道。
听了这话,唐枫却只是淡淡一笑:“现在京城的局势,你们每日都会向我进行禀报,我怎么会不知道呢?”
“既然如此,那国公您怎么还……”在看到唐枫那镇定的笑容之后,白亮峰似乎明白了他的心意,到嘴的劝说被他硬是给咽了回去。
唐枫对他们的表现还是很满意的,笑着一点头道:“这便是我今天让你们来的真正用意了。你们听我说,在我带人离开京城之后……”唐枫慢慢地将自己的计划说了一遍,这让在堂上的那些锦衣卫都的人都有些吃惊,好半晌后他们才纷纷点头,应承了下来。
“记住,这一切决不可让其他人知晓,无论他们现在看来是站在哪边的,你们听清楚了吗?”唐枫最后还是很仔细地作着吩咐。见他如此,那些人自然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了,连连点头,表明自己已经将国公的话记在了心上。唐枫这才满意地点头,让他们离开了。
之后两天,无论朝中官员心里究竟是什么想法,表面上看来大家还是齐心一致的,大家都在为出兵辽东的事情做着准备,粮草很快就已经装上了一辆辆的大车,先行一步了,而那些被挑选出来的精兵也开始聚集在一处,只等着唐枫一声令下就能随时出发。这一次,唐枫将带领十二万人马前往辽东,除了从各地选拔出来的七万精壮之外,还有京城三大营中的一部分人马,也算得上是兵精将广了。另外,那些火器也都从各军械库里拉了出来,发到了一众将士们的手上,这一次战辽东,必然会有一番与以往大不一样的情况出现。
正元二年十一月初七,在这个寒风渐浓的时候,唐枫亲率十二万健卒出京城,直奔辽东而去,这一天出城相送的除了在朝的官员之外,还有许多的百姓也是自发走了出来。他们虽然地位卑微,却也知道此战的重要,大明能否不再受北边敌人的侵扰,就看此一战了。
两日之后的深夜,随着唐枫带走了大部分的人马,北京城显得格外的冷清。而寒冷的天气和实行的宵禁,也使得这个深夜与往常别无两样。可事实上,今天却是有着一股暗流正在悄悄地涌动着,暗流的源头就在现在的内阁首辅黄立极的府邸之中。
此时在他家的大堂之上,众多官员都身着大红色的官袍,一个个面色凝重地看着他,还有人在劝着他道:“黄大人,您怎么就不愿意为我大明和天下苍生尽一分心力呢?唐枫这个奸贼,无君无父,不但独揽朝政,而且随意改变我大明数百年来的国策,实在是其心可诛啊。现在他只是因为根底不足,才会没有生出他心,待到他此番真个将金人杀退,必然让他声威更盛,到时候只怕他就要做那篡位的贼子了啊!”
“是啊黄大人,我们决不能再任由这样的人把持朝政了,现在他又正好托大离开了京城,正是我等食君之禄的人出来保我大明的时候了,您还犹豫什么呢?”
众官员都有着一致的看法,不断地劝说着黄立极,这让他更加的动摇了。作为接周、温两人坐上这个位置的内阁辅臣,黄立极本心里是不想与唐枫为敌的,因为他知道没有唐枫的举荐,自己也坐不上这个高位,至于实权,他也并不是太过贪恋。
可是在一众官员的劝说之下,黄立极最终还是妥协了,因为他知道大家已经都铁了心要趁着唐枫不在京城而与他开战了。他们之所以来找自己,只是想要一个带头的,够分量的人而已,即便自己执意不肯,这些人依然会做出决定,到时候自己反倒落得个里外不是人。
见黄立极点头应承下来,众官员均是大喜,连连称黄大人不愧是国之栋梁。
“可是我们又该怎么行事呢?虽然唐枫是走了,可是在京城他还是留着不少亲信的,要是我们行动被他们所阻的话,只怕……”
“这一点黄大人但可放心,我们已经有了详细的计划了。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赶紧进宫去见皇上,只要有了圣旨在手,说他唐枫乃是乱臣贼子,即便是那些他的手下,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讳来与我们为敌的。而后我们再下旨剥夺唐枫的军权,那一切就都在掌握了。”有人立刻就给出了一个看似完美的计划。
“那辽东和北方的战事呢?若是我们朝中生变,只怕会影响那里的局面哪。”
“黄大人,有得必有失!现在我大明真正的心腹之患乃是这个乱臣唐枫,至于蒙古和金国,暂时可以与之和谈,慢慢再图。”
众人拿定了主意后,便簇拥着黄立极出门赶去了皇宫。但他们没有发现的是,在黄立极门前,已经有几名身手矫捷的汉子在他们之前离开了这里。
半晌之后,一只信鸽就飞上了天,直往东北方向而去……
第646章 祭旗
在北京城东北方不远处便是怀柔县城,这只是顺天府辖下的一个小县而已,并不起眼。不过今天要是有人来到此处,必然会发现这里的不寻常,因为只要你靠近县城,那就会有拿着各样兵器的军士将你“请”进县里,然后就出不来了。
唐枫带了人马离开北京往东北而去,可他却在行了不到半天后就停下了脚步。各省派出的援军,他依旧让这些人继续赶向辽东,而他自己则率剩下的数万三大营精兵留在了怀柔县城。那县里的县令等官员对此很是不解,但唐枫却也没有向他们解释的必要,只是让他们安抚好百姓,保证他们的正常生活。不过这怀柔县城五里之内,已经只许进不许出,完全与外界隔绝了开来。
在驻军三日后的清晨,一只灰白色的信鸽扑棱着翅膀出现在了县城的上空,在天上回旋了一周后,它便发现了目标,然后一振翅膀,直直地往原来的县衙门冲了过去。
很快地,一封装在竹筒里的密信就出现在了唐枫的案头。看完锦衣密探们的密报之后,唐枫的嘴角露出了讥诮而又带着狠辣的笑意:“他们果然开始不老实了,看来我的防备没有多余啊。既然他们不想安稳地过日子,我就成全他们。”
说着唐枫快步出了大堂,对守在外面的亲卫下令道:“传我之令,大军调头回京。有人在京城里图谋不轨,要乱我大明社稷!”一言既出,整支已经休息了几日的三大营官军就很快地调动了起来,重新集结,然后回头向北京城挺进。
此时,在北京城中,是一派山雨欲来的压抑。众官员急急地往皇宫而去,却忘记了一点,现在宫门已经落锁,便是皇帝的圣旨都不能打开,这让他们只能在宫门外等候,等着天明见了皇帝,然后再走下一步。
天一亮,群臣就拥进了宫去,那些守宫门的禁军想要阻拦,全被这些仿佛打了鸡血般亢奋的大人们给推开了。这些禁军还是原来的人马,可不敢真与这些朝中大臣起什么冲突,只得眼睁睁地看着这些人闯进了皇宫。
“太后,臣等前来救驾!”在来到后宫,见到年幼的正元皇帝的时候,群臣立刻就跪下说道:“安国公唐枫虽为人臣,却欺君妄上,实在是天理不容!现在他身在他处,正是我等拨乱反正,为我大明江山社稷尽力的时候。还请陛下能下旨斥其之罪,号令天下臣民共同讨伐此等祸国殃民之徒!”
这一番话说得很是铿锵有力,大义凛然,就连说这话的黄立极都有些被自己感动了。但是眼前的太后却并没有这种感觉,她只感到了阵阵的恐惧。现在这个局面,她很清楚自己已经做不了主了,他们之所以还来见皇帝和自己,只是为了要个名义而已。一旦他们夺权成功,自己和儿子依旧只是这些臣子们的傀儡,或许还比不得唐枫当政时呢。要知道自己儿子的皇位可是唐枫决定的,谁能保证这些人在得权之后会不会重新再选一个皇帝。
但这却并不是最可怕的,太后真正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