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振大明-第2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唐枫以前不穿盔甲,除了因为身份的缘故并不需要这些保护自己外,更重要的还是因为受不了身上堆着十几二十斤的重量。可今天,为了振奋军心,为了让大家知道自己所下的决定是多么的郑重,他毅然将一套二十多斤的重铠穿在了身上。

好在这些年来他并没有因为随着身份的不断提升而忽略了自身的锻炼,虽然顶着二十斤重量在身,可他依然能站得很是挺拔,声音也依旧洪亮:“各位我大明的勇士们,前几日所发生的事情我们都是有目共睹的。如今的建奴早不是当初的他们了,而我们大明也已经有了根本的改变。可是到了这个时候,他们却依然敢对我们用兵,因为什么?”

下面的军士中自有那传令兵将唐枫的话传出去,让整个校场的十多万人都听得清楚。在唐枫说完这几句住口后,所有人的面上都带着不忿和无奈,这个问题其实很复杂,除了双方的自身性质造成之外,还有地理的原因。大明幅员辽阔,边疆太过广阔,即便有十多万人守在辽东,可金人想要杀进来却还是有着机会的。不过大家都心里明白,既然安国公这么问了,那么他的答案绝不是如此简单明了的。

果然,唐枫在顿了半晌之后,才终于继续开口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因为我们的忍让!几十年来,即便我大明真能在沙场上占了上风,对建奴的杀伤也很是有限,这就让他们更加的放肆,孰不知这却害了我们自己的子民!大家应该知道了前不久那个小村落的惨事了吧,一个村子几十户人家,被他们杀得鸡犬不留!我们身为保家卫国的战士,难道不因此而感到痛心和羞愧吗?若我们能将敌人杀尽,或是杀得他们仓皇逃窜,试问他们还能做出这样的事情来吗?”

静谧,整个校场除了那些个来回催马跑动着将唐枫的说话传下去的传令兵外,没有一个人说话,所有人都是面色沉重,大家都在想着这个问题,有人更是面有愧色。

唐枫的声音继续在空旷的校场飞扬着:“我大明太祖,能于元朝纷乱的天下建立一个新朝,将成吉思汗的子孙赶出中原,我朝成祖,也能数度挥军入大漠,杀得蒙古残余望风披靡,从而换来了几十年的和平。难道现在我大明的将士们就做不到这一点了吗?

“我看未必,同样是我大明最精锐的勇士,同样怀着一腔报国的热血,我们辽东的将士们不会不如先辈的。现在就是我们报效家国的时候了。你们想经常听闻有金人杀进辽东,害我乡亲的消息吗?”

“不想!”“不想!”……直冲云霄的叫喊声响了起来,那是接近二十万的明军将士的呐喊,他们心中的火焰已经完全被唐枫给点燃了。

“不错,我们不能再让我大明的子民受难了,我们要让金人以及其他觊觎我大明江山的蛮夷知道,凡犯我大明边界,伤我大明子民的人,都将要付出沉重的代价,血的代价!我要让他们血债血偿!”唐枫继续高声喝道。

“血债血偿!”二十万人同时吼出了这一句话,杀气和士气这一刻达到了顶点。

看到大家的心绪已经完全被自己调动起来,唐枫便最后传达了自己的意思:“两日之后,出兵征讨金国,我们要为这些年来死难的将士们和百姓们报仇雪恨!”

“报仇雪恨!”所有人都一起喊出了这四个字,这一刻,无论是从他省调来的卫所军,北京城的三大营人马,还是辽东的守军,都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攻到金国去。

待到将士们散去,唐枫来到指挥所里后,几名辽东的将领就赶了过来,这些人的脸上全都带着深深的忧虑。还是满桂这个蒙古汉子最是实诚,即便知道这样说话会得罪安国公,可他还是直言道:“安国公,您的这个决定是不是太过草率了?我们大明虽然兵多将广,可金国可不是那么好打的。没了城池的依托,只靠将士们的一腔热血,可不是熟悉地形,又擅长在野外浪战的金国骑兵的对手啊。这只会徒增伤亡而已,还请国公三思啊。”

“是啊国公,虽然金人新败,可是他们并没有太大的损伤,还有足够的实力与我们一战。此番我们能保住辽东已经实属不易,实在不能冒这个险贸然杀去金国属地啊。”那边的祖大寿也忍不住开口劝说道:“这打仗可不光需要士气,还需要对敌的胜算哪。”

唐枫微笑地听完了他们的劝告,才说道:“你们以为我作这个决定只是激于一时的气愤,就不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吗?”听他这么一说,几个将领都为之一愣,大家都拿眼看向唐枫,只等他接着往下说。唐枫继续道:“其实在我发兵来辽东的时候,就已经拿定主意,这次一定要将金国完全消灭掉了!不然你们以为我真就那么不放心各位吗?金人犯我辽东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哪一次不是我们靠着辽东的自身兵力取得胜利的,何必从各地和京城调来这么多人马呢?”

对这个问题,其实大家也都不了解,听唐枫这么一说,他们才知道原来他不是突然想着杀到金国去的,而是经过深思之后的决定。可即便这样,这些与金人打了许多年交道的将领还是对杀到金国抱有不同的看法。

“国公明鉴,与金人开战可不是光在兵力上超过他们就能有胜算的,不然我辽东也不会经年受金人之苦了。虽然现在我们有二十万大军,可一旦到了金国,只怕反而会落下风啊。末将还是认为此事该从长计议才是。”吴襄在此时也开口劝道。

其他几人也纷纷附和:“吴将军说的是,还请国公三思哪。”虽然大家与金人之间的仇恨已经到了不死不休的境地,可在关键的军事之上,几人还是非常谨慎的。

对于他们的反应,唐枫不但没有因此而生气,反倒颇为欣赏,他轻轻地点头道:“若是几年之前,我会考虑各位的看法,也不会急着出兵金国。不过现在我却有九成以上的把握就此一战将金国覆灭,绝不是因为一时之气。”

“啊?国公何出此言?”“国公此话可当真?”几个将领急忙开口问道,其实他们的本心还是希望能将这个总是对辽东有着巨大威胁的敌人消灭的,只是出于实情考虑才会有所保留。可是唐枫这信心满满的说话,却给了他们不小的信心,脸上也满是期盼。

唐枫郑重地点头:“我当然是有根据才会这么说。难道到了今天你们还看不出来吗,现在交战,已经与以往大不相同了。以往无论是攻是守,最关键的就在这弓弩之上,可现在我大明的守城将士又有多少是只靠着弓箭御敌的?”

众将领都是一怔,随即也了然地点了下头,的确,现在与敌交锋,明军多以火器为主。正因为火器的犀利,明军才能在数倍于己的敌人不断攻打下守住城池。不过大家的观念并没有因此而完全的扭转过来,大家想着的依然是原来的一套,认定了在骑兵无法真个和金军一战之前,自己依然不会是金军的对手。

唐枫见他们还是充满了犹豫,便继续道:“其实不光是守城,火器只要运用得法,在进攻中的威力也是不容小觑的。而且此番我大明的匠人们更是造出了威力比以往的火炮更大,而携带也更是方便的火炮来,有了它们在手,何必再惧怕建奴的骑兵呢?”

这么一说,众将才算是了悟了唐枫的心意,原来他出兵金国的信心是源于此啊。他们都是接触过火炮火枪的人,也知道这些玩意儿在对敌时的确有着不小的杀伤力,可却因为它们的重量,以及数量不是太多的关系,才一直有所限制。现在唐枫说不但有所改变,而且还带了大量的火器来,这自然就使胜算又大了几分。

“另外,对敌用兵也要讲究个名正言顺。此次建奴突然对我辽东用兵,就给了我们一个出兵对付他们的借口,所以这次是我们兵入金国的最好时机。”唐枫最终道。

试问这些将领哪个不想建立不朽的功勋,哪个不想让自己的名字与开国时的那些名将们相提并论?只是因为种种的限制,他们才会只有忍受而无法一展抱负的。现在唐枫将大好机会摆在他们跟前,众将自然再没有推却的道理了。

满桂第一个代表辽东诸将表态道:“国公,我等愿意为国效力,率大军远征金国!”

“好,有你们这份心,我就可以放心了!我大明虽然在骑兵上无法与建奴相比,但我们有着更多的优势,而金人现在又乍逢新败,国内也是天灾横行,正是我们一举杀入他国,一劳永逸的大好时候。还愿到时候各位能奋勇杀敌,让自己在青史上留下名字!”

“末将等必不负国公之托,一定能取得胜利的!”众人齐声应道。

说服了这些将领,唐枫出兵金国的决定就再也没有阻碍了。在来辽东之前,将朝中那些敢于反对他的官员都清洗了之后,便已经给户部发了令,让他们及时将粮食等物资运到辽东来,所以此次他出兵金国是全没有后顾之忧的。兵精粮足,再加上士气高昂,此战唐枫已经有了更大的把握能一战而胜。

金国,唐枫在数年前也是曾经去过的,那时候他就曾着重地看过那里的城池情况。到底是蛮夷之邦,而且他们也向来没什么敌人入侵,这城池造得都很是简陋,除了当时的都城辽阳还算城高池深,其他的城池皆不可能抵挡住明军的攻城器械。

现在唯一可虑的便是金国在城池之外的骑兵攻击,不过只要大明有充足的火炮和火枪在手,要对付他们却也不是什么难事。想到自己将要用热兵器去与那些还拿着长矛、弓箭的敌人作战,唐枫都觉着自己是在欺负人了。历史上,由现在的金人的后代所创的满清就是被人用火器打开了国门,最终亡国。而今天,唐枫将要用同样的手段来对付他们,这让唐枫感觉着冥冥中似乎都有着一种天意。

不管唐枫是怎么想的,在两日之后,辽东的明军就开拔往一直都少有前往的金国地界开去。除了几年前那次趁着金人出兵蒙古的时候袁崇焕曾兵入金国境内,明军还没有踏足过这一片土地呢。不过这并不影响将士们必胜的信念,这不光是因为他们有着许多的火器,更因为有唐枫的存在。

在将士们的记忆里,在唐枫的率领下,明军还没有败在金人的手上过。无论是几年前的宁远保卫战,还是北京城保卫战,无论金人当时的局势多么的有利,在唐枫的指挥下明军都能轻易地将敌人杀败。这一次虽然是变守为攻,但大家依然是充满了信心。

一旦进入到金国境内,入目的景色就与辽东完全不同了。这里很少见到密集的村落和土木房屋,而是大片的草场。因为女真人本身也是一个以游牧为生的民族,即便他们也曾吸收了不少汉族的生存方法,但其本性上的特征是无法改变了。直到后来的满清入关后,尚有不少女真人不愿意离开自己的草场。

但现在,这些人却并没有在草原之上,那是因为这是一个寒冷的冬天,草都被积雪掩盖,牲畜们根本就吃不到厚雪下面的草了。而时不时刮起的北风也对牧人的帐篷有着很大的破坏,甚至人都会因此而死。所以这些牧民只得退到简陋的城池里去,希望能在熬过这个冬天之后,迎来一个全新的春季。

不过凡事总有例外的,还是有一些牧民没有随大众进城,而是零星的分布在整个草原之上,而这个时候他们就遇到了比恶劣的自然天气更加恐怖的袭击。

那个无名小村落的无辜者的被杀已经完全激发起了明军上下对金人的愤恨,在踏进金国领土的那一刻起,将士们的心里就只剩下了一个想法:杀光那些畜生!

但一天下来不见一个人影,这让将士们心里的怒意更盛。此时看到有零星的几个帐篷,他们不假思索地就对目标发起了全力的攻击。

当听到如雷的马蹄声响起的时候,牧人急忙从帐中走出来,想看个究竟。但他看到的却是一把把砍向自己的钢刀。没有过多的言语,千骑过去之后,几座小帐篷就被移成了平地,里面的人更是死无全尸。

对此,唐枫只是稍一皱眉就释然了。他很清楚慈不掌兵的道理,现在已经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了,实在不该有妇人之仁,虽然那些人很无辜,但是却不能留,因为保不准这些牧民会给后面的金人带去消息,那可能会使得许多明军将士付出代价。

现在是大明的时代,金人是他们的敌人,不可能以一个现代人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的。所以他完全没有一点怜悯的意思,反而发下了一个指令,只要再遇到这样的情况,前军完全可以照此而为,将挡在面前的一切敌人全部杀死。这不光是为了不使金人得知消息,有所准备,也是为了断绝金人的后援,这一次他带兵杀进金国,可不光是报仇,更重要的是要将金国彻底的摧毁,以绝后患……

第649章    势如破竹

从古至今,中原大地但凡动兵远征,一般都会选择在春夏季节。因为在这两个季节里气候最是宜人,经过一个冬天的准备之后,无论是兵员还是武器、辎重都安排妥当,这才能没有一点后顾之忧。象这样白雪飘飘的冬季,中原人一般都是以防御为主的,倒是塞外的那些游牧民族,最喜欢在这个时候侵扰中原。这是因为他们在其他季节都要放牧和狩猎,只有在万物萧瑟的冬天,因为生活所迫,才会入侵中原。

可万事也总有其特殊的一面,这一次唐枫就反其道而行之,选在了这个严寒的冬季对金人发起了反击。这完全出乎了金人的预料之外,致使直到明军杀奔到海州城下的时候,才有人急急向盛京的大金朝廷奏禀此事。

唐枫做出如此决定,除了想要做到让人促不及防之外,还有着另一层的考虑,那就是大雪天的对金人的阻碍作用。金人多是骑兵,虽然现在明军有了火炮等骑兵的克星,但他依然不敢掉以轻心。在厚厚积雪之上,再雄骏的马儿也不可能发挥出其十成的能力,如此一来金军在战力上必然会大打折扣。至于明军自身,虽然也会有一定的阻碍,但以步卒为主的他们并不会因此而削弱多少战力。

正因为有了这两点的考虑,唐枫才会悍然决定在这个寒冷的冬季进行对金国的征讨。

他的计划可以说是很成功的,正因为天气的原因,使得金人直到他们攻打海州,才通过正规的渠道知道明军的攻击。而也正因为满天的风雪,那赶去盛京报信的人无法撒开了速度赶路,导致直到明军都将海州给攻陷下来之后,金人才知道了这件事情。

海州是金国最靠近现在大明所属辽东地区的三处要地之一,其他两处便是营口和盖州。其实这三座城池以往也都是明军的属地,当地还有卫所官兵。可是在萨尔浒之战后,这些城池就逐渐落入了金人之手,现在更已经成了他们的门户所在。

正因为其地理上的重要性,城池倒还是保留着原来的模样,显得很是高大。不过只是靠着坚城是挡不住明军的攻击的,因为城里现在只有不到三千的守军,而他们所面对的,却是十多万的大明健儿。在这次突袭辽东之战里,金国又折了不少的人马,使得他们不得不将这些城池里的人马也调走一部分,用来驻守后面更重要的所在,这就给了明军以机会。

看出了城中守军兵力不足的情况后,唐枫便立刻让三军将士四面攻城,也没有用上火炮。虽然明军没有动用最犀利的武器,但兵力上的巨大优势还是给了他们极大的信心,攻城战他们又极为拿手,很快海州就守不住了。

其间,金军还妄想用骑兵进行突击,最好是能将明军的中军杀乱,从而延缓敌人的攻击。可是唐枫他们却是早有准备,再加上地上厚厚的都是雪,非常不利于马匹的奔跑,这三千突然杀出城来的金国骑兵这次不但没能成功,反而连回去的后路都被断了。三千人在面对如此情况之后,只得放下武器投降了。

对这些降卒的发落问题,成了唐枫带兵入主海州之后的一个关键点。有人建议杀了他们为以往死难的兄弟们报仇,也有人认为杀戮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迫使金人在今后的战斗里变得更加凶狠,到时候的代价就太大了。

一时间,唐枫便也有些为难了起来。虽然他是一个有着现代思维的人,知道对俘虏不能虐待和杀戮,但现在毕竟是古代,两个敌对国之间不可能得到和解,那杀他们也是削弱敌人的一种必要的手段。可是另一种说法也很有道理,若是因为这一次的下手使得金人今后人人死战的话,后面的仗就有些难打了,这只会得不偿失。

暂时无法做出决定,唐枫只得将人给关押起来,然后与这些将领们进行商议。但是结果却是一样的,而且倡议杀光俘虏的多是辽东的将领,他们与金人之间有着刻骨的仇恨,根本不想看到敌人落在自己手上还能活命。对此,唐枫也不能不考虑下属们的心意了。

在做下决定之前,唐枫私自去看了看那些被俘金军的情况。在这一看之下,却让他发现了一件被自己忽略了的事情,那就是这些被俘的金军士兵里居然有大半是汉人。这是他在来到关押他们的牢房外面,听里面的俘虏向看守求情时所听到的。

“……大哥,其实我们也是汉人,只因为所住城池的沦陷,才会成为金人的。我们也是被逼无奈,为了活命和混口饭吃,才会帮着金人的,还求你们能把这话转告上面的大人们。”

这一番话,唐枫听得出来是真的。其实想来也是,女真人才多少,这么多年来他们与明朝作战,虽然胜多败少,也总有折损,尤其是这两年,更是连遭败绩,他们怎么可能依然有着充足的人马呢?那就只有把原来是汉人的治下百姓也征来使用了,这才能使他们每次用兵都能有近十万的兵力。

想到这里,唐枫心里不无庆幸,若是自己不来此查看一下,或许真会下令将这些俘虏都给处死了,到时候可就是亲手害死许多同胞了。虽然后世的一些所谓的史学家们总是强调什么满族、蒙古族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为此甚至连岳飞这样的英雄都不再被称民族英雄,可事实是现在的双方却是实打实的敌人关系,你不能拿后世的眼光来要求古人。所以对杀这些人,唐枫是一点思想负担都没有的。

就在这一刻,唐枫已经有了办法,便也不再进去见见那些俘虏,转身回到了自己的中军帐中,然后便将一些将领叫了来,吩咐道:“命看守俘虏的兄弟们都细细地盘问一下,看这些俘虏之中有多少是我大明原来的子民,将他们分离出来。至于那些本身就是金国的人,就照你们的意思,都处决了吧,这样还能省一些粮食。”

“是!末将这就去办!”这几员将领都是守辽东的人,一听到唐枫要杀那些金人,自然大喜,办事也就勤快多了。不过半日工夫,那些原来是汉人身份的降卒就被从中甄别了出来,这都是能轻易看出来的,足有千人之多,其他的就都是地地道道的金人了。

唐枫没有再改变自己的主意,当即下令将这些人全部拉到城外处死,然后挖了个大坑把他们都给埋了。这给那些汉人降军的威慑力还是很大的,他们从来就没见过这样的情况,就是金人在俘虏了明军之后,也少有如此果断杀人的。如此一来,就使得这些人再不敢生出二心了,不但把身后的猪尾巴割了,而且除了部分被送回了辽东之外,剩下的也都加入到了明军的阵营之中。

稍作休整之后,唐枫便兵分两路,分别攻打盖州和营口两地。这一次,他不光是来出气的,他可是冲着整个金国而来的。在战前,他还放出了风去,告诉整个金国的兵马,但有敢阻挡明军的,一旦破城,就将所有金国之人杀个干净,只有汉族之人才能幸免。这既能起到恐吓的效果,也可以挑拨金军中两股力量之间的关系。在如此情况下,想必汉人一定会有所想法,而金人也会开始不再如前般相信他们,到时候明军的机会也就到了。

就在两路明军兵发盖州和营口两地的时候,金人终于做出了反应。

不久之前,豪格狼狈败军而回,在金国上下引发了一次大的震动。要知道这次出兵之前,金国内部还是有所保留的,现在的大明已经与以前不同了,想要再取得一些好处,可不象过往那般容易了。可是因为有蒙古人的参与,以及皇太极的同意,这一次还是动用了举国兵力。原来是指望能拿一些好处的,没想到偷鸡不成蚀把米,反倒是丢了不少人的人马。如此一来,皇太极作为金国大汗的威信再一次扫了地,这让他很是不快。

可偏偏就在这个时候,明军却突然杀了过来,这让金人上下很是惶恐,因为听说这次明军动用了二三十万人马,已经远超金国自身的兵力了。好在到了这个危险关头,那些国内总是喜欢与皇太极过不去的贵族们也知道要以大局为重,倒还算合作,所以金国很快也组建出了一支七万人的军队,由皇太极亲自率兵,向西而去迎敌。

金人并没有因为明军的主动攻击而乱了方寸,因为他们还坚信以自身的战力在旷野之中只会比明军更厉害。而且这里可是他们金人的地盘,即便是面对兵力是自己一倍有余的明军,他们也有信心与之一战。

皇太极也知道成败就此一战,所以即便身体依然有些不适,却也亲自披挂而上。因为有以前多尔衮的差点拥兵作乱,和儿子豪格的失败作为教训,他不敢再把举国的兵力交到其他人的手中了。

不过正如唐枫所设想的那样,当金国的骑兵开始赶去救援的时候,厚实松软的积雪成了他们最大的阻碍。即便那些战马都是最好的骏马,骑兵也个个身经百战,可是想要在如此路况下策马疾驰,却也是太过为难他们了。有不少战马,正是因为驱策得太过厉害,结果因为马蹄陷进了雪窝子里折断了,这使金军不得不放慢了前进的步伐。

可明军却不会因为金军的迟来而等着他们了,他们在唐枫下令之后,就对盖州和营口进行了凶猛的进攻。因为有海州的前车之鉴,盖州和营口的守军作出了完全不同的应对方法。

盖州多是金国人守城,在得知海州的惨事之后,他们顿生敌忾之心,死守城池,无论明军怎么叫骂都不出城。在雪地上,骑兵战力大打折扣,而且兵力又才那么几千,他们只有死守一条路了。不过这也难不倒明军将士,依然是四面围城而攻,在几天的强攻之下,到底是明军最擅长打攻防,而金人不擅防守,很快城池就陷落了。

明军早就已经得到唐枫之令了,这一次是说到做到。既然盖州城的金军敢于死命抵抗,那他们也无须太留情面,取下城池之后便大开杀戒,将城中还存活下来的金人杀了个干净。这一次比前次海州的杀降事件的效果更明显,不但杀了这些人,还把他们的首级也给挂上了城头。四面城墙上挂满了脑袋后面都是猪尾巴的人头,倒也很是壮观。

另一边的营口情况却正好相反。那里占据着大多数的是汉人军士,在得知唐枫散布的消息之后,这些人就凑在一起决定反戈了。在金人的统治之下,汉人的地位一直都不高,尤其是在军中,这些本身实力就远不如金人的汉军更是经常当作炮灰上去送死,这使得军中汉人和金人间的关系一直都不是太好。

现在,既然自己的同族之人攻了过来,他们自然更倾向于帮自己人杀金人了。何况还有传过来的消息,声称只要开城投降,就能有赏赐。所以在明军出现在营口城下的当天夜间,数量达到两千人的汉军就对城中剩下的千余金军发起了突然袭击。

为了不错杀同伴,也为了表明自己的决心,在起事之前汉人都把拖在自己脑袋后面的猪尾巴给割掉了。他们以往也对自己要学着金人的装扮而苦恼,这一次终于到了解放的时候了。

虽然城里的金人也有所防备,可却架不住内外敌人的同时攻击。他们的军心一乱,就更不是已经杀红了眼的汉军的对手。根本不用被人接应进城的明军动手,那些一直以来欺压着汉军的金人士卒就全被捕杀了。

就此,在金国大军还没有赶来的时候,明军已经连取三城,并且斩敌已经近万了。这大大地提升了明军的士气,原来还有些担心深入敌境作战的各卫所官军也终于有了底气和金人一较短长。

打铁要趁热,趁着现在士气正高,而金人还没有赶来,唐枫当即就下令继续向前。这一次,他们的目标是鞍山、辽阳一带,只要连这两座城池都被拿下,那金国的半壁江山就彻底沦陷了,到时候就是在心理上,金人也会感到退缩的。

不过老天在这个时候却不曾继续眷顾明军,在这个寒冷的冬季里,刮起了极强的狂风。夹着鹅毛大的雪片飞舞的狂风阻挡住了明军前进的脚步,虽然他们多半是步卒,可那么的辎重,尤其是火炮还是拖累了他们,最终只得暂时停下来,等着天气好转之后再进军。

而另一边的金军却没有因此而停下向西的脚步,这一方面是因为风是从东北吹来的,他们不象明军是顶着风向前。更重要的是知道三城陷落之后,皇太极大发雷霆,严令三军一定要在两日之内赶到辽阳,否则军法从事。

这个时候就显示出金军的不一般了,虽然是在如此严酷的天气下,虽然战马的每一脚都会深陷雪中,可他们的速度依然没有大减。两天之后他们终于是及时赶到了辽阳城,此时明军尚在进军的半道之中。

看到原来的都城在望,皇太极才松了一口气,至少情况还没有到无法挽回的境地。虽然这一次丢了几座城池,但对以游牧为生的金人来说,城池其实算不了什么。只要最重要的几座城池不丢,他们照样可以将来犯的明军打回去,几年前就曾出现过相同的一幕,最后不是顺利打退了敌人吗?

不过对明军这次在自己国内造下的杀孽,还是让皇太极很是愤怒的。那可是近万大金的精锐军队啊,居然就这样死在了对方之手,这个仇他一定要报。可是他显然忘记了,这些年来,死在他们金人手上的大明军民又有多少。

不想被动挨打,皇太极在让军队休息了一日之后,便继续带了人马向前,这一次他要在金国的土地上,用金军最擅长的作战方式将来犯的明军彻底打败。七万金国的精锐直冲西边,大家都在盼望着开战的一刻。

而那边的明军,在收到密报,知道金人已经赶到了辽阳之后,反而彻底放缓了脚步。唐枫以及熟悉金人作战风格的将领们都能够想到,金军肯定不会守在城里,而会化被动为主动,向自己进攻的。

既然如此,何不养精蓄锐,以自己的最佳状态来对付即将到来的大敌呢?所以明军开始有计划地作开了准备,那些用来对付金国骑兵的火枪和火炮也被人从包裹得很是严实,连这么大的风雪都没有伤害好的油纸里取了出来。

十二月初三,金军和明军终于相遇了,在满天的风雪之中,两支本国最精锐的人马即将展开一场决定最后存亡的大战……

第650章    大破金军

雪依旧在下,天空中满布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