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第一弄臣-第2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撤退,撤退!先退到大同境内再说。”

他算是发现了,自己在错误的时间和地点遇上了错误的对手,所以,他反复告诫自己说,要谨慎,一定不能冲动。

第683章 胜利会师

自从在宣府城下看见那面黄龙旗开始,小王子眼前的一切都变得诡异起来。所以,他变成了惊弓之鸟,并没有对传令兵详加询问,当他下令撤兵的时候,并不知道,这伤亡惨重四个字,同样可以用以形容对方。

“哥,不要紧吧?”还刀入鞘,刘七紧张的跳下马,快步走到哥哥身边。

“没事,这点小伤要不了命。”刘六有些艰难的扯了一下嘴角,露出一个很难看的微笑,示意弟弟不用担心,可他肩头上那一道血肉模糊的伤口,却是无法遮掩的,因此,他的安慰没有丝毫效果。

“侯爷让咱们当斥候,又不是前锋,你那么拼命做什么?”刘七埋怨道:“前面就是鞑虏的主力了,就算你一骑当千,难道还能把他们吓跑不成?斥候只要能侦察到情报,不让敌人靠近就行了,哥,你可真是……”

刘六也不辩驳,只是嘿嘿笑着,笑的时候动作也不敢太大,偶尔牵扯到伤口,更是直抽冷气。他知道弟弟是心疼自己,不过,他这样做也是有些思量的,只是不好明说就是了。

“七爷,六爷这也是为了大伙儿好,之前大家被猪肉蒙了心,差点做下大逆之事,现在不立点功劳怎么行呢?入伙的时候总是要有投名状才成,不然的话,不但咱们日后有可能被清算,说不定还会连累到七爷您呢。”史文博凑了上来,一语道破了刘六的心思。

他原本是张茂的副手,是山寨的二当家,不过当日刘家庄火并的时候,他的眼色很好,见势头不对就溜到了门口,看到刀光之后更是回头就跑。刘七等人的人手本就不足,注意力又都放在了张茂、赵鐩那些首脑身上,也无暇顾及这么个小角色,结果还真给他跑了。

不过这人也是个妙人,集结起自家兄弟之后,并没有立刻去大厅救人,也没突围逃跑,而是原地不动等结果。要是张茂等人赢了或突围而出,他就打算支援张茂;要是刘七赢了,他就弃暗投明。

这么个随风倒的角色,武艺和能力当然不会很强,可单论这察言观色的本事,他却可以让很多官员都为之汗颜,只是听了两句话,马上就觑破了刘六的心思。

“屁的投名状,”对这个说法,刘七嗤之以鼻,“你这就是用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侯爷那是什么人?天上的星宿下凡,会计较这点小事儿?别傻了,好好执行命令就是最好的投名状了。”

“嗯,下不为例,下不为例。”史文博一缩脖子,讪讪而退。

“小七,鞑子的骑兵果然精悍,居然让咱们折了这么多弟兄,咱们带出来的可都是各寨子的好手啊!”刘六武艺精湛,又身为首领,他都受了伤,战况有多激烈也可想而知,在场的,也只有史文博这种缩在后面的,才保得无恙了。

“鞑子从小就在马上长大的,马术自然要强一些,不过,哥,不是我说,也是你太着急了,侯爷明明都说了,让咱们发挥特长,你却偏要搞硬碰硬,能不吃亏才怪呢。”

刘七在倭国带的就是蒙古骑兵,虽然朵颜三卫要比鞑靼弱一些,派到倭国的也不是精锐,可那些人的马术却都不差,要是差了,也不可能在倭国的山阴地区纵横,那地方可是以山地居多的。

所以,他对鞑子骑兵相当熟悉,接下斥候的职责后,还跟谢宏商量着,制订了相应的战术,谁想一照面,他大哥就冲动了,把一场斥候战,演变成了百人规模的骑战,双方都是损失惨重。

“咱们绿林出身的,能有啥特长?还不就是这一身武艺么?再说……”

“小六、小七,你们快看,鞑虏退兵了!”几人说话的当口,齐彦名却一直没开口,而是举着千里镜观察鞑子的动静,这时突然一声大喝,吸引了几人的注意力。

“真的退了……”刘家兄弟茫然,刚才的战斗中,他们砍死了三十几个鞑子,自己这边也折了差不多数目的兄弟,不过最后是鞑子先撤出了战场,算是明军赢了。可是,这样的战果相对十万大军来说,连九牛一毛都算不上,鞑子怎么就跑了呢?

“大功一件啊!”史文博激动了,先锋搏命,挫动敌人锐气,导致敌将胆寒,因此退兵以暂避锋芒……说的不就是现在这种情况吗?这种桥段,自己在戏文里听得多了,大功啊!

另外三人鄙夷的瞪了他一眼,这人想功劳想疯了吧,鞑子要是有这么容易对付,哪里还用得着设置九大边镇啊。

……

“嗯……大功一件,辛苦各位了。”

谢宏的斥候离本队比较远,越靠近顺圣川越是如此,所以,等谢宏收到情报,已经是半小时之后的事情了。他的反应有些奇怪,先是皱了皱眉头,借着又沉吟了半响,最后突然展颜一笑,赞不绝口的夸起人来。

“……”史文博更激动了,可另外三人却没他这么白痴,只是三十几个首级,侯爷应该不会看在眼里才对吧?难道是安慰咱们呢?

“侯爷,这……”

“本侯说的不是斩首之功,而是情报。”谢宏喜形于色,全然不似作伪,呵呵笑道:“圣驾就在不远处了,传令下去,在县城附近傍水扎营,恭候圣驾到来。”

“啊?”众皆茫然。

谢宏笑而不语,并不多解释,鞑子当然不会胆小到伤亡几十人就逃跑,现在这种情况最合理的解释只有两个:一是鞑虏有阴谋,不过这个可能性不大,连自己这边的军队数量都没得到准确消息,他们怎么可能急着用阴谋?直接杀上来不就是了?

众寡悬殊,鞑虏要是真的扑上来,谢宏也只能回头就跑了,可对方连详细情报都不等,掉头就跑,只能说明他们误会了,误会自己是伏兵,是给近卫军做配合的。

所以,正德就在不远的地方,总算是赶上了。谢宏暗自抹了把冷汗,抄近路的风险果然很大啊,要不是小王子被二弟给刺激着了,没准儿自己就要被人来个各个击破了。

谢宏的预料没有错,中午时分扎下了营盘,到了傍晚时分,向北刺探的斥候就已经回报看到正在南来的近卫军了。

经过了好大一番折腾,兄弟终于重逢,貌似分进合击的明军终于胜利会师了。

“大哥,你果然来了,太好了。”胜利会师这个词儿在后世的曝光率很高,一般来说,会师的双方都会很兴奋,正德的表现也是如此,出京以来,他第一次上了马,脱离大军当先而来。

“大哥,你不会是来劝我回京的吧?”到了近前,正德却突然迟疑了一下。

他这次行动,可以说完全没人支持,哪怕是一向最没立场的谷大用和最没节操的三公公,也都一样谨慎的表示了反对。当然,他们的反对是无效的,可这么多反对意见,多少也对他造成了一些影响,其实,独自前行的滋味不是那么好受的。

“当然不是,我是来跟你并肩作战的。”

谢宏微微一笑,已经决定了的事儿,他才不会婆婆妈妈的说个没完呢,他将手向营盘一划,笑道:“看,我给你带来了一万精骑,其中有最好的斥候,让鞑虏的游骑再不能向从前那么嚣张;还有精悍的边军,打败了鞑虏大军之后,正好可以用来追杀残敌!”

“好,好,”朱厚照仿佛回到了三年前的宣府桃园,他太久没听到这么暖心窝的话了,一时间甚至说不出话来,只是连连点头称好,“还是大哥你明白我的心思,嗯,大哥你最好了。”

“……”旁边的人都有些眼直,早就听说侯爷跟皇上相交莫逆,现在看来,这传言果然不虚,一句话就让皇上感动成这样,连眼圈都红了,真是世所难及的辩才,举世无双的兄弟之情啊。

当然,这话说的也有学问呢。侯爷说带了骑兵来,不是为了增援,而是为了追杀,这奉承既不着痕迹,又将马屁拍到了皇上的痒处,能不让人激动吗?

水平啊!不服不行。

“皇上,顺圣知县卢明,宣府参将左钦求见。”说是求见,其实人已经带过来了,亲兵也没想到皇上突然到了,所以就按照谢宏的吩咐,一切从简了。

“微臣卢明……罪臣左钦,参见陛下。”两人都没见过正德,所以并没有第一时间行礼,这时听说是圣驾当面,都是如坠梦中,转而又觉得理所应当,不是御驾亲临,又怎么可能轻易吓退十万虏骑?

“参将左钦?”若单是卢明,那无非就是个劳军的意思,道声辛苦打发了便是,正德和谢宏都很清楚,会师只是个开始,接下来才是真正的考验呢。

可是,左钦的身份却引起了他们的疑虑,很显然,堂堂的参将是不可能窝在一个小县城的,他会在这里,只能说明一件事,他是和张俊一起来的。

“启禀陛下,罪臣……”左钦本就有着诸多猜测,这时见到圣驾亲临,更是印证了那些猜测,通过他的叙述,一个宏大的阴谋渐渐浮出了水面,听得众人都是脸色剧变。

“陛下,朝中和大同都有人和鞑虏勾结,目标就是皇上您,所以,您不能再向前追击了,前面一定有陷阱!”这些日子,左钦自觉死过也不止一次了,想起死难的众兄弟,也没什么他不敢说的了。

“无妨,鞑虏不足惧,朕要借此良机,一举灭此朝食!”正德的神色凝重了不少,可语气却更加坚定了。

第684章 逢林莫入,新斥候战

“陛下三思啊!”温和是真急了,大同和鞑虏有勾结,已经坑了宣府的边军,情势已经恶劣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现在退兵都未必能来得及了,皇上居然还要追击,侯爷居然还鼎力支持……

这,这,是自己疯了,还是整个世界都疯了?

“温将军,朕问你,鞑虏最可怕的是什么?最不擅长的又是什么?”正德突然问起了一个不相干的问题。

“呃……”温和愣住了,抬眼看看正德的神色,很严肃,没有开玩笑的意思,他只好解释道:“草原上的部落都是全民皆兵,必要的时候,连女人都能上马作战,日常渔猎也训练了彼此协作,因此……”

鞑子是大明的头号外敌,因此,草原异族的优势,也是军事学院的必修课程,温和是军事学院的副院长,很多条目都是他亲自归纳总结出来的,就算有些失神,却依然应答如流。

“此外,他们从小就在马背上长大,马术都很精湛……草原上牲畜多,他们的行军速度很强,行踪飘忽,难以防守……草原广大,部落又分散而居,让我大明边军反击无从……”

“温将军说的这些都对,不过,你没说到最重点的,鞑虏最可怕的是他们的凶悍,这些人都是亡命之徒,连自己的性命都不放在心上,打起仗来自然凶猛。而他们最不擅长的是动脑子,因为他们本来就没脑子。”

正德讥笑道:“而现在呢,他们却弃长取短,玩起了阴谋诡计,那不是自取其辱吗?哼,你们想想,要是依照鞑虏惯常的作风,拥兵十万,在宣府城下遇见朕,他们又岂有不奋力向前的道理?可是他们却退了,这不是摆明了告诉朕,其中有阴谋吗?”

“阴谋诡计,那是朝中的大臣们擅长的东西,能算计了张总兵,也是那些败类的功劳,跟小王子自己是不搭边的。现在他尝到了甜头,试图故技重施,朕要不好好戏耍他一番,又怎么对得起此间的数万英灵?宣府的无辜百姓?”

桑干河畔静悄悄的,只有少年的怒吼声在回荡着,温和呆呆的望着面前的少年天子,象是看到了一个陌生人一般。

不一样,真的不一样了,和紫禁城中那个嬉皮笑脸的少年不一样;和金銮殿上那个插科打诨的天子也不一样;甚至和在西苑时,那个专注于推演兵棋或者竞技运动的健儿也不一样,如今的皇上,是一个指挥若定,不怒自威的统帅。

“协作性虽好,可鞑虏终究不过是乌合之众,完全没有军纪可言,抛弃了凶悍之气之后,这一点会进一步加剧,接下来,就让朕给那个土鳖好好的上一课吧,也让他知道,我大明兵法的博大精深。”

……

可惜正德说话的时候,小王子不在现场,否则他一定会大点其头的。连番的退却,使得草原兵马的士气急剧降低,尤其当他们退入大同境内后,得到押后的斥候回报,说早上遭遇的那支骑兵,不过是一支万人左右的队伍时,他更是揪掉了一把胡子。

这仗打的,真是太窝火了,本来是保存实力,结果对方的实力却不断壮大,又多了一万骑兵,想要硬啃,需要付出的代价就更高了。

各部落的头领们已经开始不满了,在宣府城下主战的乌苏的威望也是水涨船高,要不是小王子的实力未损,再加之前的辉煌胜利,这些家伙甚至就要造反了。

毕竟鞑虏们习惯了简单的作战模式,见到势弱的敌人不需要思考,直接冲上去就是了,思考多了,反而会出错,现在他的窘境,就是最好的证明了。

不过,这事儿也不能怨他,至少伯颜猛可自己是这么想的,要不是那些明国大臣说皇帝是个白痴,手下也只有一群娃娃兵,京城兵力吃紧,不会有援兵到来,自己也不会这么狼狈,什么白痴?那些大臣自己才是白痴呢!

事已至此,光后悔是没用的,小王子本就不是那种怨天尤人的角色,回过神之后,他就开始积极补救了。

两军的距离不能拉得太远,谁也猜不出那个小皇帝会不会撤退,因为之前的阴谋败露,大同的军将恐怕已经受到怀疑了,这种情势下,撤退也在情理之中。

其实小王子更希望正德撤退,一旦对方开始撤退,士气就会低落,再有自己的大军随行在侧,恐慌就会蔓延,没错,这就和狼捕猎一样,先寒敌胆,再行进攻……之前自己好像就被人家这么收拾来着,他有些赧然的想着。

作为对头,正德当然不能让他如愿以偿,大军稍稍休整之后,坚定不移的追击进了大同境内,小王子也只能打起全副精神应对,大同境内,战云密布。

大军交战,军情为先,所以,首先展开的,是如火如荼的斥候战。

……

哈台鲁是王帐精兵中的一员,这个身份在草原上相当尊贵,连很多小部落的首领都比不上,不管到什么地方,都是会受到礼遇的。

他的马术和箭术都很好,另外,刀法也不错,因此,他得以在斥候队充任百夫长。斥候就是大军的眼睛,是最精锐的部队,他也常常为此而自豪。

除了身份之外,当斥候也有很多好处,比如遇见了村落或者落单的汉人,他们都是可以在大军之前喝头啖汤的。

尽管他的帐篷里已经有七个女人了,其中还有两个是抢回来的汉女,可做这种烧杀抢掠的事情,总是能让他兽血沸腾,他的手下也都是差不多。

不过,这一次出来,虽然一路上已经看到了不少村庄,其中还有几个是有人烟的,他却不敢那么做了。

不是上头有了军令,成吉思汗的子孙,从来都不会在这方面加以限制,原因么,想想那位大汗当年怎么死的就知道了。他慎重,是因为他知道,这次面对的对手很强,不是随便就能应付得了的。

在顺圣川,一共有十队左右的斥候和敌人遭遇了,敌人的数目差不多,按照正常情况,除非是明军的精锐,否则草原人一定会大胜的。可结果却让人失望,尽管也杀伤了数目相当的敌人,可牧人们终究是败下了阵来。

因此,哈台鲁很谨慎,没有象以往那样背着弓,而是将其拿在了手里,另一只手更是一直在刀柄上打转,稍有风吹草动,他就会如临大敌的严阵以待。

“那边有人!”他的态度也感染了他的手下,骑兵们瞪大了眼睛,在四周不停扫视着,而且在第一时间发现了敌人。

哈台鲁抬头一看,正见远处的一个小山包上,几个明军牵着马站在上面,其中一个还举着一个金属圆筒,也不知是个什么勾当。

也许那是火器?这样就能解释那些明军斥候为什么那么厉害了,只有依靠火器,懦弱的明军才能跟草原上的男儿对抗。不过,火器也没什么可怕的,那玩意取不了准头,装填时间又长,只要不聚在一起就没事。

“散开,围上去,注意四周!”哈台鲁是老兵,作战经验极其丰富,下的命令也很有章法。

他们这边动静不算大,可能当斥候的,就算武艺不成,耳目却都灵验,明军当然也不会无动于衷,见哈台鲁这边人多,那几个明军也不敢硬抗,纷纷上马而逃。

“追上去,杀光他们。”哈台鲁等人路上一直保持着警惕,因此行进速度也不快,这里离大军的营寨并不远,这些明军也不知呆了多久,说不定已经得到了什么情报,自己这边人多,当然能轻易放过。

“嗷!”抬眼看看距离,发现已经超出了弓箭的射程,牧人们抽出了刀子,呼喝着追了上去。

山丘后面是一片树林,几个明军慌不择路,直接钻了进去。不过眼下已经入了冬,草木多已凋零,因此显得稀稀落落的,就算在林子里,也隐藏不住身形,即便隔得还远,牧人们也是看得清清楚楚的。

“杀啊!”哈台鲁一马当先,牧人们都是奋勇向前。

毕竟离得还远,因此他们也只能看到背影,看不到对方脸上的表情,也听不见对方说话,否则的话,说不定哈台鲁会停下来想一想。

面对人数超过自己的近倍的虏骑,为首的明军露出了一丝冷笑,低语道:“皇上说的没错,这就是一帮土鳖,没听说过逢林莫入的规矩吗?傻乎乎的就冲进来了,想不死都难,哼!”

仿佛是为他这句话做注脚,树林中突然传出了一阵人嘶马叫的惨叫声,哈台鲁大惊回顾,只见手下已经倒下了两骑,马失前蹄,人被甩出老远,都是头颈触地,眼见已经不活了。

造成惨剧的罪魁祸首则是一根草绳,低低的混在草丛之中,之前也没人发现,结果就有了刚才的事故。

“哪来的绊马索?这里不是刚有人过去吗?”哈台鲁大惑不解,他不知道逢林莫入的规矩,可要不是前面有人跑过,他也不会轻易追进来的。

“哈台鲁大人,还追不追?”牧人的马术确实不是吹出来的,惨叫声响起的同时,一干人便都已经勒住了马。

“追,杀光明军报仇!只要注意脚下就好。”这种小花样是阻挡不了成吉思汗的子孙的,眼见那几个明军也停下了,正指着这边讥笑,哈台鲁哪里忍得下这口气,他大吼着纵马而前。

“不长记性的白痴。”为首的明军摇头叹息。

“哈,史大哥,你说错了,是顾腚不顾头才对。”旁边的同伴笑着更正道。

“嗯,这倒也是。”为首的那人从善如流。

“噗咚!……啊!”又是惨叫声响起,只不过在惨叫之前,却还有些其他声响。那是无头尸体从马上跌落的声音,也就是包括了哈台鲁在内,冲在最前面的几个骑兵的尸体,惨叫声是后面的几个人发出来的。

直到几具尸体喷着血落了地,剩下的几个鞑子才发现,原来在林木间,还系有几根细线!这东西本是没什么杀伤力的,可若是纵马而过,那就正好把脖子送上去了,不是丝线断,就是脖子断,结果看来,那丝线韧性比脖子强……

这是何等阴毒可怕的陷阱啊!几个虏骑心胆俱寒,哪里还敢再追,纷纷调转马头头也不回的就想逃跑,只想着尽快逃出这片可怕的树林。

“来不及了……”明军首领又是假模假式的叹息了一声,随后,惨叫声连连响起,很快便沉寂了下去,树林再次恢复了静谧。

“早说了,逢林莫入,侯爷说的好,在林子里面设陷阱,这才是咱们响马最拿手的本事啊,哈哈。”

第685章 到底谁在算计谁

“谁能告诉我,这到底怎么回事?”小王子觉得自己快发疯了,短短两天内,他居然损失了几百个斥候,几百个啊!往年来中原打一次秋风都没这么大损失,嗯,连非战斗减员的都算上,也没这么多。

长生天在上,对方的斥候到底是什么怪物?现场只有自家斥候的尸体,马都被牵走了,连死马都没了,然后,据说对方这两天都在吃火锅……尼玛,对面来的到底是禁军还是什么啊,这寸草不留的作风怎么跟草原人如出一辙呢?

当然,这些东西不是重点,关键是对方似乎没什么损失,至少现场一具尸体都没看到。在顺圣川,损失了几十个斥候,小王子就已经惊骇莫名了,可现在的损失却是十倍于前,对方却偏偏还没什么伤损,让他怎么能够从容得起来呢?

大帐里一片寂静,现在请战的呼声越来越低了。明军虽然人少,可古怪处却太多了,谁要是赶在这个时候请战,没准儿会被汗王一脚踢到最前线去。

按照常理,最后的胜利肯定属于自家,可是,冲在最前面的人却是八成要遭殃的,众人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傻,所以谁也不吱声。

“汗王,咱们不如把距离拉开些吧,反正他们是步兵,想逃也逃不过咱们……”这种时候就体现出嫡系的作用了,拔失刮是王帐下的万夫长,提出的建议也很有道理,打不过就离远点呗,多朴素的道理啊。

可小王子却不这么想,他抬起头,用血红的眼睛瞪着拔失刮,鼻孔张得老大,呼哧呼哧的喘着粗气,却一言不发。

“汗王,敌人的斥候有古怪,他们专门在山丘和树林里面打转,咱们的人对地形不熟,这才纷纷中了陷阱,就算不拉开距离,也得让孩子们避开那些地方,在平地上,他们那些鬼蜮伎俩就没用……”

拔失刮被小王子看得头皮发麻,可现在却也容不得他退缩了,他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向下说。说到后面,他自觉说的也不太靠谱,所以讪讪的停了口。

在场的人其实都很清楚,对方的斥候武艺和马术都很强,就算是一对一的和草原骑兵搏杀,也不落下风。但是这不是重点,最大的问题在于对方诡异的行动。

想想吧,哪有骑兵专门往复杂地形跑啊?而且布置陷阱的手段这叫一个诡秘莫测,简直让人防不胜防啊。要不是摸不到对方的底细,自己这边哪里会吃这么大的亏?

可不进复杂地形也不行。这里是山西,到处都是山,虽然也有大路,可若是对那些山地不设防的话,又怎么能防得住敌人斥候的窥视呢?

所以,拔失刮说的建议,前面的那个比较靠谱,大家也都认可,后面的这个纯属扯淡。两军距离不过一天路程,对复杂地形不设防,那什么时候会遭了突袭都不知道。

现在双方的角色已然互换,再这么贴身搞下去,敌人的士气只会越来越高,倒是自己这边的士气日渐低落,就算全军崩溃,也不是什么稀奇事儿。

要么现在打;要么拉开距离,等到了开阔地带,或者合适的地点再打,反正不能象现在这样被动了。用眼神统一了意见,众人的视线都落在了小王子身上。

众望所归,伯颜猛可自然不能没有表示,他冷哼道:“哼,既然他穷追不舍,我也没必要非得离他这么近,全军加速,让他看看草原骑兵的厉害。”

……

“大哥,你这山地骑兵果然厉害,先前在宣府的时候,我可被那些游骑骚扰得烦死了,现在一下就清静了,哈哈。”一边在行军锅里吃着马肉火锅,正德一边乐不可支的赞道。

“这可不是我训练出来的,是刘将军他们的本事。”这支骑兵来的比较意外,谢宏当然不肯居功。

“侯爷说的哪里话,要不是您指点迷津,咱们兄弟还傻乎乎的跟鞑子硬拼呢,要是一路拼下来,早就死伤过半了,哪有现在这么轻松自在?”

刘六挨的那一刀伤到了筋骨,现在山东的响马众是刘七和齐彦名在指挥,刘七代哥哥说这话倒也过得去。

“可不是么,侯爷提供的那些家伙也比咱们原来用的好使,草绳弄成枯黄色,在草丛里那叫一个隐蔽,还有那个天蚕丝,啧啧,不靠近了谁能发现?别说那些蠢鞑子了,就算是绿林道上的好手,没人提前知会的话,碰上了也得喝一壶,厉害,太厉害了!”

齐彦名也挑起了一根大拇指,对谢宏在原来那些陷阱上的加工赞不绝口。

“最厉害的还是千里镜,有了这个,咱们才能提前发现敌人,甚至都来得及布置陷阱,敌人不追也无所谓,反正,咱们能看见他们的大营,可他们看不见咱们,正是老鼠拉龟,无处下手啊,哈哈。”

一般来说,没有骑兵专门在山地跑,不过山东也是多山的地方,响马们骑马穿山过林也是常有的事儿。正是有了这样的积累,刘七才能在倭国混得风生水起,现在得了谢宏的指点后,更是让鞑子吃了个大亏。

轻松立功之余,响马们对谢宏的敬佩也是无以复加,什么叫知人善用?能把响马改造成一个独立兵种,还有比这更厉害的知人善用吗?

“不过,鞑虏突然开始加速,似乎是要去阳和,也不知他们是打算从那里出塞还是怎样,现在应该如何应对?”山地骑兵再厉害,也左右不了战局,几百个斥候一样不会让鞑虏伤筋动骨,温和皱起了眉头,对鞑虏的新动向非常在意。

两军离得近,斥候战可以这样打,可若是离得远了,斥候再这样搞,就容易被敌人大队包了饺子。可是,步兵追骑兵又谈何容易?再继续追的话,万一被人打个迂回,绕到后面断了粮道就糟糕了,虽然是在大明疆土上,可大同那边……

“拿舆图来。”正德擦擦手上的油,借着火光,凝神观图。

阳和就是后世的阳高,在大同东北,与高山、天城、镇虏、蔚州卫,共称阳和五卫,属于边关要隘。成祖出塞北征,走的就是从宣府到阳高,再至大同,然后从杀虎口进入草原的路线。

鞑虏有可能从这里出关,也有可能奔袭大同,甚至南下雁门关,都是很有可能发生的。这些还是表面的,鞑虏一直避而不战,显然是有阴谋,真相很让人揪心,要知道,将发未发的阴谋最可怕了。

在宫中对着沙盘推演了那么久,对大同的山川地理,正德早就成竹在胸了,稍一印证之后,展颜笑道:“看来那个傻子还没吸取教训,又在故弄玄虚,放心,朕有办法对付他。”

……

“报,汗王,明军分出了一支骑兵,大张旗鼓的追杀过来了!”

“太好了,面对强敌还敢分兵,真是狂妄啊,看我怎么一口一口的吃掉你,哼!”小王子大喜,被压制了这么久,终于可以出一口恶气了,“敌人到了什么地方,有多少人?”

“已经到了蔚州一带,具体多少人……”传令兵冷汗直流,心中大骂,最后在小王子能杀人的眼光的注视下,硬着头皮禀报道:“敌人大队周遭有很多斥候,所以……”

“混账!”小王子大怒,一脚将传令兵踹出了大帐,妈的,这帮胆小鬼,只不过死了几百人,就连敌人都不敢靠近了,真是丢尽了蒙古人的脸。

“传令,以王帐亲兵为先导,杀回去,杀他们个片甲不留!”他怒吼着。

几个时辰后,望着远去的烟尘,小王子吼都吼不出来了,妈的,老子已经猜到这支骑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