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第一弄臣-第2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美好愿景,牧人头领们不甘到了极点,这种不爽正在往对小王子的不满转化着。

“伯颜猛可,你不是怕了吧?你要是怕了,就让我乌苏来,咱们大老远的从捕鱼儿海赶过来,可不是为了参观的,你不行,就让我带领大伙儿去搏富贵!”

乌苏是东部鞑靼的部落首领,一向的作战对象都是朵颜三卫,鞑靼的势力远超兀良哈,他作战也是胜多败少,倒是养得了一身傲气。他这一站出来,附和者就更多了,一群人嚷嚷成了一片。

“白痴!一群白痴!”伯颜猛可一直静静的听着,直到乌苏出面,他才突然暴喝了一声:“你们这些白痴,谁告诉你们的,抓到了大明的皇帝就能取得天下?”

“难道不是吗?”

“哼,当然不是了,你们可别忘了,瓦剌当年也抓过一个皇帝,可结果怎么样?”

伯颜猛可冷笑道:“哈哈,也先那个笨蛋,以为抓到了皇帝就万事大吉,一路劫掠不停,又到处招摇,试图用皇帝骗城,结果一次都没成功,慢吞吞的到了北京城之后,被人打得大败亏输……等到最后,甚至想送都送不回去,你们还觉得大明皇帝很有用吗?”

头领们一下安静了下来,这个典故对中原人来说固然是印象深刻,可对他们来说也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可不是么,费了个大劲抓到一个皇帝,结果毛都没捞着一根,比绑个肥羊都不如,甚至往回送都不行,人家根本就不顾忌皇帝的死活。

景泰元年的时候,也先派了两千骑带着英宗皇帝到大同,试图换点钱,实在不行的话,送回去也成。结果明军连话都不说,杀出来就要抢人,嗯,或者说是杀人也行,反正就是要钱没有,要命你随便,这皇帝是真的没啥用啊。

没人继续吵了,只有伯颜猛可低沉的声音在回荡着。

“明人和传说中的宋人不一样,他们顽固的很,想用一个皇帝就获取天下是不可能的,要取得天下,只能靠咱们手里的刀子,杀光他们的男人,抢光他们的财货,这才能重现成吉思汗的辉煌!”

“可是,汗王,那小皇帝是冲着咱们来的,不扫平他们,又怎么能攻回大都啊?”

“打是要打的,可不能就这么打。你们可别忘了,咱们是怎么打败的宣府边军,而那些宣府边军又有多精悍,你们自己好好想想,要不是……嘿嘿,咱们就算打赢了宣府军队,现在还能剩下多少人?”

众头领都是默然点头,五万陷入绝境的宣府边军并没有崩溃,而是奋力搏杀,事后检查战场时,他们发现,除了最后已经被彻底包围的那些人之外,边军们的伤口都在身前,没有一个试图逃跑的。

要不是有种种布置在先,想打败这样的敌军又谈何容易,就算真能获胜,自家的伤亡也肯定不会少了。

“现在来的是皇帝的禁军,虽然未必比得上宣府边军,可是,他们的士气也不会比那些人低,硬啃的话,没准儿会咯到牙的。再说了,在哪儿打,也不能在这里打啊,宣府城里虽然没多少兵了,可要是咱们跟禁军打起来,他们一样会冲出来,到时候……”

“那就这么算了?”理儿是这个理儿,可头领们还是觉得不甘心,瓦剌人没成功,也许现在就能成功了呢?英宗是有兄弟的,可现在的那个小皇帝不是没兄弟吗?

“想要夺天下,就得有耐心,咱们是狼的子孙,现在这就是一场狩猎。”

伯颜猛可突然叹息了一声:“中原太大了,人也太多了,光靠咱们自己的力量是打不进去的,最多也不过是在边境上抢掠一番罢了……”

头领们面面相觑,不知道小王子为什么突然说这些灭威风的话。尽管他们也知道,这是事实,瓦剌当年获得了那么好的机会都没成功,进取中原当然是很难的,现在的机会也未必就比当年更好,可是,总得试试再说啊。

“所以,取天下不能光靠咱们自己,得等大明自己乱起来。要不是有明人的配合,咱们又岂能那么容易的打掉了宣府精锐?明国的小皇帝又岂能自己送上门?咱们又怎么能明明白白的知道明军的动向?甚至,咱们怎么会有这么多的粮草、武器?”

“可是,那些人不是说,等咱们抓到皇帝之后,他们才会……”

“信他们?一群连自己的皇帝都会出卖的人也值得相信?当初他们也卖了一个皇帝给也先,可等到也先兴冲冲的跑到大都,他们立刻就变了脸,相信他们的都是白痴。”

伯颜猛可恨恨的说道:“咱们不用理会那么多,只管拖住这支禁军就好,等明国自己乱起来,咱们再动手不迟,那个时候,明军肯定进退失据,会变得好对付得多。”

“可他们要是追来,或者躲在城里不出呢?”

“哈哈哈,躲在城里不出?”伯颜猛可哈哈大笑:“他们这么多人,宣府城里能有多少粮食,到时候咱们把城池一围,饿也饿死他们了。至于说追上来,哼哼,倒也不是不可能,这个小皇帝脑子好像有点问题,居然不知道什么是害怕……”

想了想,他狞笑道:“来的话更好,那就把他们引到最合适的那个战场去,就象宣府的那些边军一样料理了,到那时,大元就复兴在望了,哈哈哈哈!”

“嗷!”众头领听得热血沸腾,齐声长号相和,旷野间响起了一片狼嚎之声。

……

“皇上,您要追击,不能去啊,鞑虏行动诡异,肯定有阴谋,而且大同那边可能也有问题,甚至兵部都有……张总兵当日就是接了兵部的命令,这才全军出击的。”

这些内容都是陶杰猜测的,并没有实证,哪怕在城头面临鞑虏敌军攻城的生死关头,他都没有合盘托出。可现在,他却顾不得许多了,因为近卫军根本没有进城的意思,沿着洋河就要继续前进,追击鞑虏,知道前方必有阴谋,他又岂能眼睁睁看着?

“兵部么?”陶杰的话起了点作用,正德的脚步微微一顿,然后点了点头,正当陶杰松了口气的时候,却听皇帝满不在乎的说道:“没关系,等打完仗之后,让大哥料理他们就是了,有阴谋就踩平它。”

陶杰扯住皇帝裤腿的心都有了,打完仗以后?这阴谋就是为了让您去打仗的啊,明知到有陷阱,怎么还眼睁睁的往里跳呢?

“皇上,鞑虏势大,还是等等援军吧!”靳英伏地高呼,他的话也起了点作用,正德再次停下了脚步,侧着头,深思了起来。

“京城的后援未必来得及,不过宣镇还是有兵的,只要稍等些时日,各堡寨的兵力集结后,也能有数万兵力,末将愿统领宣府之众,为陛下做先锋,痛击鞑虏!”靳英见事情有门,急忙分析道。宣镇确实有兵,只是一时无法集结,这就是防守方的不利之处了。

现在鞑虏的大队开始退却,游骑也必然减少,拼着承受点损失,还是能将全镇之兵集结起来的。至于各堡寨,一时也顾不得了,反正鞑虏的主力在此,御驾也在此,还有什么比决战更重要的?

“你说的是这个啊?那就用不着了,放心吧,大哥很快会追上来的,而且,就算大哥不来,朕也能打败鞑子的。”正德摆了摆手,再不停留,大踏步而去,留下宣府的众军将茫然相对。

皇上,您也太大无畏了一点吧,而且,对冠军侯的信心也太强了点,您动身的时候,他还在江南呢,怎么可能追得上啊!

“靳游击,如今圣驾追击鞑虏而去,四野稍宁,你去东面各堡寨,速速集结兵力,说不定还能来得及。”到底是武人,拦不住也不会做出抱着皇帝大腿哭的事情,陶杰的应对方法也是很有章法,近卫军行军速度虽快,可终究是临战状态,自己这边应该是来得及的。

“喏。”靳英更干脆,他应命一声,招呼了几个亲兵,上马便往东去了。

“陶总兵,末将愿领一支老弱,为大军输送辎重,戴罪立功。”杨玉满脸羞惭的走上前,生死关头说了那种话,就算皇上大度不计较,可自己再想要再带兵是肯定不行了,想立功赎罪的话,也只有做些苦力活儿了。

“也好。”陶杰点点头,宣府城也就只有老弱堪用了,他转头看了看东方,多希望那里再有一股烟尘出现啊,谢侯爷,您神奇了这么多次了,这次就再显次灵吧。

皇上说的也没错,就算有再多的阴谋,终究还是要打一仗才能见真章的,所以现在最重要的是援兵,越多越好!

第681章 正德vs小王子,宿命的对决

“谢兄弟,咱们是不是走错路了?”江彬挠着后脑勺,很纳闷的问道。

他原本就是宣府的老兵,对这里的地理熟着呢。

出了居庸关的行军路线还算正常,可过了榆林堡就有些不对劲了。放着好好的官道不走,谢宏突然指挥兵马向南行进。要说沿着河流行进方便吧,可要去宣府城,也得沿着洋河走才对啊,现在沿着桑干河是要去哪里?莫不是要回北庄老家?

“没错,就是这条路,咱们得抄近路,不然追不上啊。”谢宏一摊手,无奈的说道。

骑兵追步兵追不上,这事儿说起来很好笑,可其实一点都不夸张。正德起步就早,行军速度也快,等谢宏追到居庸关的时候,得守将于参将告知,圣驾已经过去四天了,也就是说,前一百多里的路程,谢宏一共才赶上了一天的进度。

以此类推的话,等追到宣府城的时候,一定是追不到正德的,除非后者老老实实的在城里等着。但是,以谢宏所了解的那个正德,是一定不会那么做的,所以,想要及时赶到战场,就只能冒点险,抄近路了。

“抄近路?沿着桑干河?”江彬将宣府地理在脑子里过了一遍,惊疑不定的问道:“难道咱们是要去顺圣川?甚至去大同?”

谢宏很肯定的点点头:“对,鞑虏肯定不会在宣府城下作战的,就算真的打了,也没什么好担心的,倚城作战,近卫军是肯定不会输的。现在最关键的,还是得追上二弟才行,我就奇怪了,咱们可是骑兵,咋就追不上他的步兵呢?”

“马少呗。”江彬撇了撇嘴,杨浩然的准备倒是充分,带了六千多匹马来,保持了一人双马的比例,可自己这边一加入,比例立刻大幅下降。等猴子那些兄弟带的响马再加进来,空余的马匹就相当少了。

那些马匪很多人马术倒是精湛,可他们的坐骑很多都是驴和骡子,那些牲口拉车还行,当做战马就有点扯淡了。所以,现在的骑兵差不多就是一人一马,为了保持战力,还不能一直骑着,其实跟步兵也没啥区别。

“也不光是马少的事儿,关键还是皇上走的太快了,早就知道近卫军精锐,可俺还真是没想到,居然精锐到了这种地步,一天五六十里地,这速度,啧啧……”杨浩然啧啧赞叹有声。

冷兵器时代,行军速度很大程度上可以体现军队的战力,能保持这样的行进速度,士兵的体力肯定不用说,更重要的是,军队的组织能力和纪律性都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

一个人轻装前进的话,一天走五十里是很寻常的事儿,要是赶一赶,一百里也能走得出来,可要是背着行李就不行了,如果再拉着车,保持队形的什么的,那就更加不用提了。

大军出征,粮草辎重都不在少数,要是换了地方上的那些老爷兵,一天能不能走出二十里都是个问题。所以,杨浩然才会如此惊叹,就是换了辽镇的精锐来,也跑不出这种行军速度啊,何况还是长途的行军,而不是短途奔袭。

这样的速度,自己这边除非放开了跑,否则怎么也追不上的,可要是真放开了跑,那到了地方马就没用了,骑兵立刻变成步兵,马可比人娇贵多了。

“嗯,只有抄近路才是最好的办法。”谢宏再次肯定了自己的判断。

他也不知道正德是怎么认定战场会在应州的,但是他清楚的知道,历史上是有这么一场战役的,所以,那里一定有些什么东西能让正德和鞑子都很感兴趣,把战场选在了那里,自己要做的,就是追上去,参加这场宿命的对决。

……

“汗王,咱们快被追上了,打不打?”

“是先锋吗?”

“不是先锋,明军的骑兵都在两翼呢,是他们的中军追上来了,离咱们已经不到二十里了。”

“胡说八道,他们明明就是步兵,怎么可能……”

伯颜猛可心里这个憋屈啊,他就是为了避免损失,这才从宣府城退了兵,本来还打算在宣府附近继续扫荡,以等待有利时机呢。

京城的士党对他是有防备的,可大同镇具体负责此事的那些人却不同。年复一年的做着边贸,这些人本来也没有什么家国之念,上面的人既然都打算出卖皇帝了,他们又如何不能效法?两面下注谁不会啊?

所以,尽管以猜测居多,可小王子对中原的形势还是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据此制定的计划也没什么疏漏。打败明国皇帝东进,很可能会导致明国的内乱推迟,最终演变成也先那种遭遇,而拖住小皇帝,让明国自己先乱起来,然后再图进取,这才是王道。

可谁想到小皇帝出现之后,计划就开始往另一个方向倾斜过去了,在宣府城下遭遇后,明军丝毫不做停留,直接就一脑袋撞上来了,仿佛不知道他们面对的是包括十万王帐精骑在内的草原联军似的。

光是有勇气倒也罢了,关键是对方行军的速度太快了。

自从发现对方开始追击以后,伯颜猛可就谨慎的收缩了兵力,除了担任斥候的游骑之外,四下劫掠的那些兵马都收了回来,以正常的行军速度开始向西退却,准备实行备用方案,也就是诱敌深入的那个计划。

因为要诱敌,当然就不能跑得太快,何况全速行进的话,马力的损耗也大,尽管大同那边态度暧昧,可终究还是在敌境,也由不得他不谨慎。

不过,这样的行军速度也不算慢了,一天五十里以上,甩掉一群步兵还是还容易的,可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不但没有甩掉敌人,还被敌人逼近了。

眼下已经到了怀安卫附近,敌人离自己的后队已经在二十里之内了,这样的距离,可以说,已经处于随时可以交战的状态了。

这到底是诱敌呢,还是逃跑啊?这事儿咋就这么怪异呢?那个该死的小皇帝难道不知道,他面对的敌人有多么强大,多么不可战胜吗?小王子很愤懑。

“汗王果然英明,这支明军的精锐,更在宣府边军之上,要是硬来的话,咱们一定会损失惨重的,还是诱敌深入好。”凡事都不可能只有坏处没有好处,好处就是小王子的威望又提高了。

草原牧人奉狼为神圣,性子也跟狼差不多,欺软怕硬是他们的天性,象宣府边军和近卫军这样的硬骨头,一般情况下,他们都是敬而远之的。

尽管他们也知道,越不过这些障碍的话,是不可能恢复大元的荣光的。不过,没人会傻到为那种口头的荣光去拼命,所以,一向以来,草原人都是游击作战的,利用机动力避开明军主力,专门挑薄弱环节下手。

比如他们很少去蓟镇,反倒很喜欢宁夏、延绥这些地方,也很少进行主力决战,而是得空就抢,抢完就跑,跟后世的游击战是一个套路。

“那些明国的士大夫果然狡猾,居然说禁军是一群娃娃兵,没有战斗力,这纯粹是胡扯!一群娃娃怎么可能跑这么快,而且还保持着这么整齐的队列?分明就是欺负咱们牧人淳朴,想骗咱们去拼命啊!”

“就是,就是,还好咱们有个英明的汗王,所以没上他们的当,想骗咱们跟禁军拼个两败俱伤,想也别想。”

面对一屋子颂赞声,伯颜猛可欲哭无泪,其实他都有心回身一战了。这样下去,想甩开明军,就只能全速行进了,可那样一来,还谈什么诱敌啊?十多万骑兵被五万步兵追得乱跑,傻子都知道其中有诈了。

可现在这么一来,他却没法出尔反尔了。一来他也有些顾忌明军的实力,担心伤亡过大;再有明军的势头也让他很疑惑,对方到底凭什么有这样的信心呢?是有计谋,还是有什么别的依仗,又或者是那个小皇帝真的是个疯子?

算了,还是再看看情况再做定夺吧,说不定明国那些文官们很快就会送情报过来了呢?伯颜猛可用力揪了揪脸上的虬须,下定了决心。

“从现在开始,全速向南行军,各部落必须收束部众,严禁脱队劫掠,斥候侦察的范围再扩大些,进入大同镇之前,都不能掉以轻心。”

……

“皇上,鞑子加速逃跑了!看方向,是奔顺圣川去的。”温和原本是不相信正德的判断的,哪怕他明知道推演的结果也一样,鞑虏人多,又是乘胜,凭什么逃跑啊?可事实就这摆在眼前,鞑虏跑的这叫一个快,甚至都开始换马了。

不过,他心里的疑虑也在增加,宣府边军可就是在顺圣川吃的败仗,现在那里的消息一点都传不出来,谁也不知道那里有没有陷阱。

“这些该死的鞑子,跑的可真快。”正德抹了把汗,很不甘心的看着迅速远去的烟尘,骑兵毕竟是骑兵,至少在短距离上,靠两腿是追不上的。

“皇上,不能再加速了,要谨慎行军啊。”他的眼神把温和吓了一跳。

他事先也没想到,近卫军的行军速度可以快到这种程度,可人力有时而穷,现在虽快,可军队还是保持了战斗队形的,要是再快可就不好说了。现在鞑虏连游骑骚扰都不搞了,显然是有大计谋啊。

“朕知道了,传令下去,保持速度,目标顺圣川,先跑不算赢,笑到最后才是真格的,哼!”正德愤愤不已的跺了跺脚。

明武宗对小王子,第一回合的项目是赛跑,小王子暂时领先~

第682章 皇帝的心思你别猜

顺圣县原属上都路顺宁府,洪武年间废,现在的顺圣川东城是天顺四年筑的。这里地处两大边镇之间,依山傍河,本也不是什么军事要地,民不过万,兵不足百,城墙自然也不会筑得多宏伟。

月前鞑虏破边而来,城内的军民都是心惊胆颤,认为自己在劫难逃了,尤其当他们看到铺天盖地的虏骑呼啸而过的时候,心中已经满是绝望了。

也不知这些该死的鞑子打的什么主意,居然深入到这种程度,就不怕被两镇边军包了饺子吗?害怕归害怕,边镇的军民都知道,面对鞑子的时候,能说话的只有手中的刀,所以,全城也都动员了起来,把一个小县城守的密不透风。

也不知鞑虏是怕了还是另有目的,他们居然没攻城,顺圣百姓庆幸之余,也都是猜测纷纷,而且,很快他们就验证了自己的猜测,两镇的边军果然出动了。

虏骑虽多,两镇的兵马加起来却也不少,双方都不示弱,在顺圣城北数十里之外的一片平原上展开了厮杀。

鞑子来时,决意死战的顺圣军民已经堵死了城门,就算出得去,其实也没什么人敢靠近战场,毕竟人腿跑不过马腿,出去的风险太高了。

不过,即便不出去,他们也知道了战果。因为他们看到了向西退却,队伍基本保持了完整的大同边军,然后,他们又看到了四处肆虐的虏骑,以及扔在城下的军旗和尸体。

不需要更多资料,所闻所见已经足以让他们在脑海中勾勒出战场的画面,两军对阵,虏骑猖獗,大同边军突然不战而退,宣府边军陷入包围……

然后,也就没有然后了,宣府边军以步兵居多,陷入倍数于己的骑兵的包围,想突围的难度无异登天,全军覆没是唯一的结局。

合县军民都是悲愤莫名,怒,大同边军抛弃友军,甚至勾结鞑虏;悲,则是为己身所悲,也为宣府各地而悲,边军主力的覆灭,对整个宣镇来说,无异于灭顶之灾。

在这股悲愤之气的鼓舞下,顺圣军民展现了极为顽强的斗志,不但没有被鞑子的残暴吓倒,而且还在其后的守城战之中多次击退了鞑子的进攻,让其丢下了几百具尸体,这才讪讪而退。

尽管鞑子退了,可危机却没有过去,因为鞑虏的游骑还在四下游荡,他们没有继续攻城也只是因为没有把这里当做主要目标罢了,顺圣人深知,鞑子还有回来的可能。

特别是在上个月,有十几个败兵入了城之后,这个可能性就更高了。这些败兵是总兵张俊手下的亲兵,为首的那个自称左钦,是宣镇的参将,他们是奉了总兵张俊的遗命,冒死突围报讯的。

讯息当然非同小可,张俊当日是接到了兵部的调兵令,令其与大同边军配合,在顺圣川共击鞑虏,结果刚一开战,大同守军就突然溃逃,不但动摇了宣府兵的军心,而且还将侧翼暴露了出来。

在早有准备的鞑虏骑兵面前,张俊完全没有调整的机会,就算调整了也没用,因为鞑虏的兵马本来就比较多,所以才有了宣镇精锐的惨败。

左钦等人本来也是要死战的,可张俊看出了敌人的奸计,知道事情肯定不会这么简单,敌人不会单单为了宣府的几万边军,就做下这么大的圈套,所以强令他们突围,自己拼死断后。

虽然逃出来了,可左钦他们却没办法去京城,他们甚至连宣府都回不了,鞑虏的游骑到处游荡着,见人就杀,为的就是他们这样的漏网之鱼。

突围出来的一共有几十个人,在左钦的带领下,一群人也是想尽了办法,可始终无法穿过敌人的封锁。最终人手越来越少,大多都死在了和游骑的搏杀中,剩下的人也多半带伤,无奈之下,也只能向顺圣东城求援了。

尽管他们入城的时候很隐蔽,可左钦的小队突然消失无踪,终究还是瞒不过去的。等鞑虏起了疑虑,小小的一个县城,自然挡不住对方的大举进犯,因此,顺圣军民都很肯定,鞑子一定会回来的,而且这一次,就没有上一次那么容易过关了。

时隔近月,这一天终于来了。

“左大人,快点,快点上城,鞑子回来了,是鞑虏主力!”

“终于来了!”左钦手中的刀一顿,尽管早有预料,可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他心里的滋味依然很复杂。

消息是送不出去了,张总兵和兄弟们拼死断后的努力也白费了。不但如此,自己还连累了顺圣县的军民,要不是自己这些人逃进来,鞑虏未必会对一个小县城大动干戈的。尽管包括这个有些油滑的卢知县在内,大伙儿都没有怨言,可他还是觉得愧疚。

“大人,还是先上城布置防务吧,杀得一个鞑子就算一个,你尽力了,老爷和兄弟们的在天之灵也不会埋怨您的。”

边军中,家丁都是精选出来的精锐,张俊身为总兵,他的家丁当然更强一点。见败局难以挽回,他也是当机立断,命令自己的亲兵护送左钦突围,张洋作为亲兵队长,也是幸存了下来。

“是啊,左大人,鞑子迟早也得来,有了你这样的宿将指挥,顺圣城也能多坚持一阵子,等到王师来援啊。”

顺圣知县姓卢名明,是成化年间的进士。早年也在京城混过一阵子,不过他在京中没有奥援,虽然也钻营过,可却不得其法,最后反倒罪了人,因此被发配到了顺圣川这样的荒凉地方。

几十年下来,他上进的心思也淡了,更是没有什么争权夺利的心思,左钦等人进城后,他也不顾对方还有伤在身,立刻将指挥权移交出去,自己甘愿退居二线,倒也不失为一个聪明人。

“王师,嘿……”左钦摇头苦笑,这些天他也琢磨明白了,鞑虏的阴谋很可能就是针对王师的,王师不来的话,才是他心中所愿。可这种话就不能对卢明和城中百姓讲了,没人会愿意被当成牺牲品的,还不如在心里存个盼头呢。

“卢大人说的是,咱们努力坚持几天,等王师一到,鞑虏想必只能望风披靡了!”他还刀入鞘,扬声高呼道。

“喔!”众人高呼相应,士气高昂。

……

“那些该死的明军还追在后面?”伯颜猛可的士气却有些低落,没了在宣府城下的成竹在胸,反倒是一副气急败坏的样子。

“离后队还有六十里,也就是一天的路程。”

也不怪他气急,他第一次遇见这么难缠的敌人,面对天下无敌的蒙古铁骑,居然就这么不管不顾的追上来了,看这架势还不象是用计,是真想打一仗啊!妈的,太瞧不起人了吧!老子可是成吉思汗的子孙,嗯,亲的。

“汗王,现在……”头领们也迷糊了,一个月以前,宣府军队就是在这里全军覆没的,敌人居然一点都不担心有圈套,就这么一路追杀。

现在继续跑是没问题,可这里还有点小麻烦没解决,那个县城要是不打掉的话,顺圣之战的真相就有可能暴露,那样一来,敌人未必就会象现在这么冲动了。

“大同那边有消息了吗?韩文不是当过尚书吗?他怎么说,告诉我,那个莫名其妙的小皇帝到底是怎么回事?”小王子没理会那些头领的请示,反倒是冲着身前的信使一顿咆哮。

“我家老爷说,皇帝的性子就是有些……古怪的,一般人也摸不准他到底在想些什么,具体的军情,还得汗王您自己判断。”

信使也郁闷啊,当过尚书算啥啊,皇上的性子,就算天天跟在他身边的那些太监都未必搞得清楚,不然张永能死得那么惨吗?

转念一想,他也是释然,皇上的奇葩绝对天下第一,朝中那么多大才都被难倒了,而草原这些蛮子本来就没啥脑子,他们能想得通才怪呢。

“他妈的,不管了,就在这里跟他拼了!”小王子恼羞成怒,大手一挥,打算决战了。

那个破县城之前就打过一次,难打得很,要打只能靠人数堆,现在只有一天时间,哪里来得及?难怪明国的那些大臣阴谋算计,要搞掉这个小皇帝呢,这人实在太怪异,太难缠了,与其去猜他想什么来定计策,还不如直接动手打呢。

“汗王三思,在这里决战的话,其他布置就用不上了啊。”乌苏似乎就是专门跟伯颜猛可对着干的,每次跳出来提反对意见的都是他。其实他真心不是故意的,只是他对明军的实力确实很忌惮,因此想用更容易的办法解决问题。

“有什么好布置的,要是再退,他们可就不一定追了,到时候还不是得追上去打?就这么决定了,传……”

伯颜猛可刚一抬手,外面就冲进来一个传令兵,“汗王,大事不好,东面又有一彪兵马沿河杀过来了,全是骑兵,咱们斥候已经和他们接触上了……死伤惨重!”

“什么?”众头领都是霍然而起,大惊失色。

“果然是有埋伏啊,好险,好险,差一点就让他们打了个两面夹击……”小王子擦了一把冷汗,越想越心惊。

对明军来说,顺圣川是最危险的地方,对自己来说却是最得意的地方,结果对方完美的把握了自己的心理,在此伏下了一支精兵。自己一直没有轻敌,派出去的斥候肯定没有敷衍了事的意思,可遭遇的结果,居然是伤亡惨重!敌人的精锐程度还用说吗?

这个小皇帝太厉害了,居然能算计到这种地步,宣府太危险了,不管了,先撤退再说。

“撤退,撤退!先退到大同境内再说。”

他算是发现了,自己在错误的时间和地点遇上了错误的对手,所以,他反复告诫自己说,要谨慎,一定不能冲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