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第一弄臣-第2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传令,以王帐亲兵为先导,杀回去,杀他们个片甲不留!”他怒吼着。

几个时辰后,望着远去的烟尘,小王子吼都吼不出来了,妈的,老子已经猜到这支骑兵可能是假的了,可他怎么能真的是假的呢?居然还是一人三马的配置,跑到这叫一个快!那个小皇帝就不担心我攻陷阳和吗?他怎么能一点办法都不想呢?

其实除了一支虚张声势的骑兵之外,正德还有其他布置,大同总兵王勋就正在为此而烦恼。

“韩部堂,这天下总兵官朱寿……”王勋把信摊平,目光落在了最后那个署名上。

“嗯。”韩文努力绷着脸,不让自己露出任何表情来,只是轻轻的点了点头,证实了王勋的猜测。

“前几天伯颜猛可不是传信说,圣驾过了顺圣,有可能发现了咱们的……”王勋欲言又止,“那现在,皇上却下令让末将出兵,去救援阳和,末将应该怎么……”

“圣旨已下,让你去,你就去便是。”韩文神色木然,他也没想到事情会发展到这种境地,鞑子真是蠢,好好的计划,居然给执行成了这样,就算摸不清皇帝的心思,想保存实力,可是,杀人灭口总得会吧?一个小破县城居然都没攻破,真是一群白痴。

不幸之中的万幸就是,他们好歹还送了信来,不然皇上圣旨一下,把王勋和大同守军调去勤王,然后顺势将王勋拿下,那就真的大势去矣了。

“末将佯败的话,鞑子确定不会追击?”

“上次在顺圣没追,这次又怎么会追?小王子也算是个英雄,不会分不清轻重的。”韩文用手在桌上重重一顿,有些不满,“你只管去,然后称败告急,最好让皇上追到阳和去,那里最适合解决问题的地方。”

“末将知道了。”王勋躬身应命。

第686章 聪明总被阴谋误

十月初冬,大同镇的天气虽然没有辽东那样寒冷,可冷冽的西北风也不是那么好受的,身上穿的厚实点是还好,可头上脸上就难过了,被风一吹,就好像有小刀子割在上面似的,难受极了。

这样的天气里,自然没人愿意出门,更遑论长途旅行了,可正德三年的这个冬天,大同镇却是热闹非凡。大股人马,带着滚滚烟尘,在大同境内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折腾得不亦乐乎。

最初的时候,大同东北诸县、卫的百姓都是提心吊胆的,当然了,看到大股虏骑在外面乱晃,谁又能不害怕呢?

不过,很快恐惧就转化成了欣喜,因为他们看到了援军。援军来的这叫一个快,鞑虏刚在阳和城下站稳了脚,大同王总兵就已经率军杀至了,单论应变速度的话,王勋足可成为大同立镇以来的头号飞将军了。

但是,阳和军民并没有高兴多长时间,因为援军败了,嗯,不应该说是败了,应该说是跑了。没错,就是跑了,只是跟鞑虏打了个照面,王勋就以比来时更快的速度跑了,潇洒的转身,静静的挥别,没有带走一片云。

阳和守军别说接应了,他们连欢呼都只喊了一半,然后就卡在嗓子里了,由此可见,王勋的动作是多么的行云流水。

然后,鞑虏就追上去了……再然后,就是十天之后的事儿了,嗯,鞑虏又回来了,紧接着王总兵又出现了,随即,他又跑了……

从恐惧,到兴奋,到失望,莫名其妙,最后,所有人都变得麻木起来,妈的,都他妈的不正常,随他们折腾去吧,大伙儿回屋睡觉。

其实不光是他们,就连当事者也都是牢骚满腹,怨声载道。

“季千户,总兵大人到底要干嘛啊?见到鞑子就跑,然后鞑子退了再追,又一个劲的派信使往东边去,也不怕被鞑子游骑给劫了……这事儿咋就这么古怪呢?莫非是弟兄们最近的孝敬少了,因此总兵大人不满意了,这才把大伙儿拉出来折腾?”

“谁知道呢,王总兵自从和崔巡抚搭上了线,就越来越古怪了,现在这算什么?之前在顺圣川……”季千户声音压得极低,话也没说完。

“……别提那事儿,那事儿比现在这桩可要命多了,现在只是遇敌不战,回头往兵部报个败绩就是了,可当初,唉,那可是抛弃友军于不顾,临阵脱逃啊。”先说话那人一听,脸就垮下来了,想想那可怕的后果,他也不寒而栗,吹在脸上的西北风变得更难熬了。

“岂止啊!陈老弟,你别忘了,咱们可是步兵,两条腿怎么可能跑得过四条腿?在顺圣川,还可以说鞑子把注意力放在宣府兵身上,可现在呢?都跑了几个来回了?愣是没一个鞑子追上来,这里面……”

“别说了,别说了。”陈姓军官面如土色,再顾不得发牢骚了,这事情里面的意味太可怕了,不是他们这种小人物能参合的,“这事儿可不能再说了,随他去吧,反正咱们啥也不知道,将来有事,应该也轮不到咱们倒霉。”

“但愿吧。”

这样的议论无处不在,军士们都是小人物,而通敌卖国这种大事永远也轮不到他们头上,那是大人物们的专利,小人物就算是有那个心思,也没那个本事。

不过,小人物却不傻,甭管大人物们的行为冠上了何等冠冕堂皇的名义,也同样遮掩不了他们心底的肮脏和龌龊,要不怎么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呢?

当然,小人物的声音向来是被忽略的,只有被官僚们认可的言论,才会被记载在丹青之上。比如现在这个状况,若是以王勋和大同巡抚的奏报为准,事情就是这样的:

甲辰,小王子犯阳和,大同总兵奉旨督师往援,败绩,返大同;

丁未,小王子寇大同,大同总兵奉旨迎战,败绩;

……如是反复。

从中,人们可以看到一个屡败屡战,弃而不馁的勇将,和一个莫名其妙的小王子。谁也不知道王勋怎么就能有这个勇气和实力,明明一败再败,却总能重整旗鼓;而那个小王子也跟白痴一样,完全不懂的斩尽杀绝,只是在大同四下里漫无目的的游走不定。

“到底王勋是白痴,还是他把皇上当白痴了,他这是想骗谁呢?”江彬恨恨的看着那一摞急报,重重的拍了一下桌子,好像要把那些信从桌子上震下去似的。

“文官们都不通军务,制订出来的阴谋当然有些四不像。”谢宏摸摸下巴,很有感触的说道。其实,应州之战的经过,他也了解过一些,不是想研究历史,只是因为好奇。

按照后世的说法,应州之战差不多就是这么个套路,小王子到处乱窜,正德一直不动如山,只是指使着大同边军到处灭火。

面对的敌人是小王子率领的鞑靼主力,单凭大同边军,当然不是对手,于是王勋屡战屡败,也不知是不是有了怨气,最后在应州进行决战的时候,他干脆躲在城里不出来了。

当然,也有可能是王总兵的眼睛不太好,耳朵也不太灵,又或者是太多疑,生怕鞑虏诱敌,所以才坚守不出,听任自家皇帝和鞑虏拼命。

身临其境,谢宏终于明白了,原来正德是故意的,他早就知道大同的将领不可靠,于是干脆耍着他们玩,看着他们演戏演得热闹,从头至尾,他就没指望过大同兵马。

历史上的正德依仗的是以宣府边军为主的外四家军,现在则是近卫军,两者出身各有异同,但都是他一手打造出来的军队,正德对自己训练出来的军队有着绝对的信心。

就在小王子和王勋你来我往的同时,近卫军一改之前狂飙猛进的姿态,步步为营的开始向大同逼近,于是,那俩演戏的傻眼了。

对小王子来说,阳和是最好的战场,他当然更希望在这进行决战。对王勋来说,要是正德入了大同展开清算,那无异于灭顶之灾。

可是能怎么办吗?

小王子肯定不愿意真的攻打阳和,那里可不是顺圣的小县城,而是大同镇有数的卫城,难打得很。但是他的心思已经被看穿,费了半天力气,只引动正德分了两次兵,还都是假的,心里这份郁闷就不用提了。

王勋也没办法不让正德进大同,对方是皇帝,他可以私下里搞阴谋,用小手段,可举旗造反他是不敢的。而且,就算他疯了,可也没有名目啊,代王去了京城,王府只留下了小猫三两只,连宗室都算不上,不让皇帝入城,他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

两害取其轻,所以,这两个人变招了,于是,就有了最后这封告急信。

信上的内容不复杂,小王子在大同打败王勋之后,突然转向,似欲攻略应州,进而取道雁门关,入寇中原。大同总兵王勋心忧如焚,是以尾随而去,意图阻挡,同时,请圣驾入驻大同,加强守备,以防鞑虏折返,趁虚而入。

一路走来,鞑虏和士大夫们勾结的阴谋已经暴露无遗,所以,众将都和江彬一样愤慨,纷纷喝骂不休。

谢宏倒是没那么激动,他早就知道那些家伙不是好人了,比如坑宣府边军那招,他其实很熟悉,明末的时候,关宁军就精擅此道。他们在松锦之战中坑了秦军,断送了大明最后一丝希望,用的就是这招。

只怪自己百密一疏,谢宏闻讯后,也是摇头叹息,天意弄人啊!没想到这种阴谋居然提前出现了,其实也不能说提前,毕竟之前还有一个土木堡,士大夫们用的也是差不多的法子。

说起坑自己人,华夏的官僚绝对可以称雄于世,对于他们那些千变万化的手段,任是谁,也只能望尘莫及。

不过,那些败类也乐呵不了多久了,等此战过后,也就是他们彻底消失的时候了,谢宏目光冷厉,杀气四溢。

“决战的时刻来临了。”正德却一下兴奋了起来,他终于看到决战的契机了,“兵发应州,那里就是决战之地!”

“喏!”众人齐声响应。

……

“什么?皇上往应州来了?他为什么不去大同?”收到正德动向后,王勋彻底懵了。

大同离阳和远了点,不过也算是个不错的决战地点,当然,这是对小王子来说的,尤其是王勋将大同的主力都带到了应州之后,大同这个决战之地就更加理想了。

可是,世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尤其是在跟正德作对的时候,就会加倍的体会到这一点。王勋的感悟就非常深刻,皇上这是压根不按套路来啊!不,应该说,皇上一开始就觑破了自己这边的算计,所以,一直在耍着自己和小王子玩,结果自己还挺配合的。

只不过,这个时候光惊讶是没用的,避开皇帝才是正经,他咬牙切齿的喊道:“传令下去,向南追击鞑子,去寰州!”向北的话,肯定一头撞上皇帝,现在没得跑了,只能往南走。

“再派人去指挥伯颜猛可一声,告诉他,让他回头来决战吧!”

“可他要是不肯……”亲信很迟疑,大同一直在催,可鞑靼那边就是不肯动手,保存实力谁都会,这帮鞑子也不是一点脑子都没有的。

“告诉他,再不打就没机会了,老子要是被皇帝杀了,大同的几万兵马也会被收编,到时候,哼!何去何从,让他自己决断吧!”

第687章 陪你去看流星雨

应州就是后世的山西应县,就在大同的正南方,这里有山有水,还有一座宋代始建,名闻后世的木塔,嗯,木塔下面还有个尼姑庵……总之,这里确实是个好地方。

可是,谢宏一直都没想明白,为什么决战会在这里打响,甚至正德在京城推演出来的结果,也同样选择了这里作为战场。

应州不是军事要地,也不算多富庶,无论前世还是今生,正德的主力都以步兵为主,对小王子来说,也没有追不上正德的问题,为什么偏偏就在这么个不起眼的地方打起来了呢?

这不是巧合,而是有着某种必然性的。

历史上的宁王之乱,是在应州之战的两年之后,但是,宁王筹划准备的时间却相当长,甚至在弘治刚驾崩的时候,他就已经在京城散布狸猫换太子的谣言了。

所以,很有可能,山西和江西的阴谋,本来就是同步进行的,只是因为宁王志大才疏的问题,没有及时的组织起军队来,这才晚了两年。

毕竟这是明朝,没有无线电和电报,消息往来都慢得很,前世的历史上没有自己,士大夫们也没被逼迫的这么厉害,没那么多人去帮忙,所以,宁王才慢了一拍。

小王子要保存实力以进取天下,王勋做贼心虚,不敢和正德照面,当正德摆出一副要去大同的架势的时候,他们就只能另谋他策了。

应州有什么呢?

直到听了正德的解释,谢宏才明白,应州有一条河。这条河流是海河的支流,在京城以南流过,流经了宣府,流经了谢宏的老家北庄县,流经了英魂驻留的顺圣川,最后,它也流经了应州。

在铁路普及之前,运辎重最方便的方法不是车,而是船。用船运辎重,省事省力省民夫,这就是最大的因素之一了,另外,沿河而行还不用担心水源,好处极多,只要有可能,将领们一定会选择这样的行军路线的。

正德一路行军,也是沿河而行的,在宣府境内是洋河,到了顺圣川之后,就改为了桑干河,谢宏更是直接沿着这条河追上来的。

而从京城发送过来的,后续的后援和补给,也将经此河而来,只要在这条河的范围内行军作战,就不用担心被鞑子切断粮道,然后被包围歼灭。

一般来说,在内线作战是不需要担心这些的,可是,正德朝本就是很特殊的一个时代,有了谢宏之后,就变得更特别了,这种事是完全有可能发生的。

大同本也不是什么太平地方,当年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围困,好险就成为第一个异族抓到的开国君主,他被围困的地点,就是大同东边的白登山。

所以说,在这个地方,一切皆有可能。

“皇上,小王子的大军又转过了头,直奔着应州而来,如今已在寰州,看来他是决意一战了。”近卫军刚到应州,猴子等斥候就送上了紧急军情。

“当然了,他当朕是傻子么?攻破雁门关南下?他还真想得出来,白痴!”正德冷笑,没错,雁门关的守军并不算多,也算不得多精锐,毕竟现在不是汉朝了,雁门关也没有了边关的作用,在那里戒备森严本也没有必要。

可是,那里终归还是有数千兵马的,而且雁门关的险要,也远在顺圣县城,甚至还在宣府城之上,雁门关可是依地利而建成的千古名关,又岂同寻常?

当然,鞑子人多,真是铁了心的攻的话,也能攻得下来,可就算小王子不顾忌伤亡,鞑靼接下来又能做什么呢?

南下?那不是开玩笑么,真要去了,那他们就是完完全全的敌后作战了。没错,他们可以侵掠四野,夺得补给,可武器要怎么解决?那么多马匹要怎么喂?要知道,马吃的可比人多,尤其是在作战状态,几十万头牲畜,一天的消耗是相当恐怖的数字。

光靠在野外掠夺,肯定是不够的,山西又不是江南,而要攻略州县的话,那就必须得攻城,一座座的攻下去,鞑虏的实力很快就会消耗殆尽,正德甚至都不需要决战,只要一直跟在后面就可以看着鞑子大军自行崩溃。

敌后作战哪里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就算是后世的游击战,那也是在自家的国土上作战,有群众基础才能实行的,而且还不能是普通的群众基础,很多时候,需要当地百姓甘愿牺牲自己来掩护游击队才行。

小王子要是真这么做了,固然可以给山西带来极大的破坏,可代价却是他十万大军的覆灭,他能舍得才怪呢。这计策只好去骗骗那些不懂军事的士子,却骗不过精通战略的正德,所以,小王子这番折腾依然是劳而无功的猴戏罢了。

“王勋呢?他现在何处?”

“据王总兵的说法,他向南追击鞑虏,然后又败了,如今正被鞑虏围在寰州城,他在军报中说,若是陛下有意决战,便请移驾寰州,大同将士势必决死一战。”江彬脸上的表情似笑非笑,配合着那道刀疤,显得极是狰狞,他的手更是紧紧的攥着刀柄。

没人会怀疑,如果王勋出现在军帐之中,江彬肯定二话不说,抽刀就把对方砍了,这人实在太无耻了,完全就不象是一个武将,倒是跟士大夫差不多。

“随他去吧,传令全军就地驻扎,好好将养精神,两日后决战!”正德不以为意,要是大同军队真的过来了,他反倒要费些心神,现在这样最好。

应州城不大,本就容纳不下这么多兵马,正德倒也不在意,他本来也没打算让大军进城,鞑子骑兵朝发夕至,一个不小心被围在城里就糟糕了。

数万兵马扎营,却没什么嘈杂之声,近卫军自不待言,这支天子亲军本就以士气高昂和纪律性著称。其余的骑兵也都是精锐,有近卫军这个好榜样在先,他们自然也不甘心被一群后辈比下去。

两边都存了竞争的心思,结果数万大军扎营,竟是鸦雀无声,让应州百姓和听闻圣驾到来,赶来参见天子的地方官员都是惊讶万分。

“舒文兄,老夫从前读书,闻得西汉细柳营治军严整,因此军容整齐,战力非凡,可今日一见,皇上的近卫竟是尤胜先贤啊!数万大军云集,非但没有扰民,竟是连一丝声响都没有,实是可惊可怖啊!”

“方大人所言甚是,京城传闻皇上练兵不过嬉戏胡闹,现在看来,这传言果然有不实之处呐。京中那些大人们确有些狭隘了,大人,您也得早做打算,莫要……”

“舒文兄安心,老夫又非是那些豪门望族之后,家无恒产,又哪有什么必要掺和进去?再说了,圣驾与鞑虏决战在即,胜负分明之际,天下的大势也就定了,哪里还需要老夫动什么脑筋?要不是有礼法在,现在不得不来,老夫倒是想过几日再来呢。”

“大人,这种事还是早做打算好啊。”

方知州和幕僚的主张都有道理,可事情的发展却出乎了两人的预料,别看大军井井有条,波澜不惊,可那个统帅却不是个安分守己的,众人到了中军帐之后,当即被告知,皇上进城巡视去了。

“大哥,应州这里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巡视当然是经过加工的,朱厚照同学当然是出来玩的,劳逸结合是王道,大战之前,怎么能不好好放松一下呢?

“这个嘛……”谢宏为难了,哥是手艺人,又不是导游,哪里知道这地方有啥好玩的和好吃的?要是再往南去,哥就知道了,那里有五台山,山上全是庙……嗯,对了,应州也有庙。

“吃的吗,山西好像的面食好像不错,玩的么,不然咱们去看看木塔吧,那下面应该有个和尚庙,要打仗了,咱们去烧个香好了,俗话说的好,见庙就烧香,肯定不吃亏。”抬手往西北一指,不负责,也不怎么专业的导游开始胡说八道了。

其实,不用他指也一样,那塔足有二十多丈高,和京城那座大钟楼都差不多了,在城外离得老远就能看得清楚。

“大哥,你不是说这里是座庙么?可这怎么……”事实证明,持证上岗是很有必要的,到了地方,业余导游谢守恒傻眼了。

“这个吧……嗯,都是礼佛的,和尚尼姑是一家么,住在一起也没啥奇怪的,是吧?”顾不得周围怪异的目光,谢宏开始胡说八道,没办法,谁能想到这里居然是个尼姑庵呢?

“那咱们还要不要进去?”正德当然不可能孤身出来,就算他想,其他人也不放心,除了温和统领的一群侍卫,谷胖子和三公公也是跟着的,这么多人涌进尼姑庵的话,显然有些不怎么地道。

“算了吧,和尚尼姑才是一家,咱们又不是和尚,这个还是不要唐突了师太们比较好,咱们去看塔好了。”谢宏砸吧砸吧嘴,临时改变了行程。

正德的不负责是有限度的,他是安顿好了大军之后才出的门,因此,时间也比较迟了,在城里逛了一圈,最后到达木塔的时候,天已经全黑了。

“陛下,侯爷,快看!”还没等进塔呢,温和突然指着天空,大声喊叫起来。

“流星!”身边也是一阵惊呼,谢宏抬头一看,正见一颗红色的大流星横穿天际,旁边还有几颗小流星相随,洒下了漫天的光辉,绚烂非常。

“陛下,大战将临,突现凶兆……不如,还是退兵吧。”谢宏觉得很绚烂,可温和的脸色却一下灰败了下来,在这个时代,流星和彗星都是凶兆,要不然怎么叫扫把星呢。

温和本来就对正德出关持反对意见,此时又看见了流星,而且一来就是一大堆,他能不发憷吗?其他侍卫虽然没说话,可惊惶的脸色却暴露了他们的心情,古人还是很信这个的。

什么开战前大风吹倒旗子啊,或者是失手打碎花瓶、瓷杯,在平时都是小事,可放在这种关键时刻,就是大凶之兆了。其实也不光是古人,后世的足球明星比赛前不也有各种讲究吗?而流星,正是凶兆里面最厉害的那个,看到这么多流星,侍卫们能不怕么?

“其实,也没那么严重了,流星雨其实是很吉利的东西哦,我跟你们说,看到流星的时候,要赶快闭上眼睛许愿,很灵验的。”

正德倒是没在意,可谢宏也不能任由这种事儿影响军心,所以,他开始普及后世的流星知识了。

“真的?”凶兆正德不在意,可许愿什么的却很有趣,正德眼睛一亮,紧接着又闭上了,口中念念有词道:“快,大家快许愿,朕的愿望是……”

“咳咳,说出来就不灵了。”谢宏赶忙提醒。

“哦,这样啊,那好吧,大哥你也来。”正德闭着眼睛还不忘招了招手。

眼看这哥俩都闭上眼睛许愿了,温和等人都傻眼了,侯爷说的是真的还是哄人的啊,自己活了这么大,咋就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呢?

“赶紧的吧,皇上都有旨意了,还傻看着干什么?”三公公多会察言观色啊,他把眼一眯,就开始念叨上了。温和等人互相看看,也只能跟进了。

不许愿,那就是抗旨不遵啊,谁能担得起?再说了,这里是佛塔,就算流星不灵,佛祖也会显灵吧,侯爷的俗话说的好,见庙就烧香,肯定不吃亏啊。

“大哥,你这个说法是从哪儿听来的啊?我跟你说,我许的愿可是很重要地。”睁开眼睛,正德开始寻根问底。

“这个嘛……”谢宏头疼啊,这说法后世很流行,可谁知道到底是个什么典故?二弟看来还挺当回事,他许了什么愿呢?看样子应该不是跟温和他们一样,祈祷胜利什么的,那会是什么呢?

想着想着,他就歪楼了,歪着歪着,他心中忽然一动,当下有了主意,笑道:“有一首歌,专门就是说流星雨的事情的……”

“哇,还有歌,太好了,大哥,你快唱,快唱给我听,我也要学。”正德高兴了,他的愿望事关重大,这说法可信度越高越好,有歌为证,那是再好不过了。

“呃,唱歌啊,咳咳,好吧。”左右看看,除了侍卫们和俩太监没有外人,谢宏倒也不虞丢脸了,他的歌喉实在不咋地,而且这首歌也有点不着调。

“温柔的星空,应该为你感动……”

囧,侍卫们都傻眼了,早听说侯爷音律手艺双绝,这郑重其事的,还以为是啥仙曲呢,可是,这是啥啊?连乡间小调都比这个正经。

“陪你去看流星雨,落在这地球上,让你的泪落在我肩上……”

正德却是听得津津有味的,后世的流行歌当然谈不上什么韵味,谢宏的歌喉更是糟糕,但是,这歌却很应景,想起自己许的那个愿,正德越听越来劲,最后干脆一起唱了起来。

侍卫们在发傻,皇上既然唱了,两个太监当然要捧场,所以,众人并没有注意到,塔上有两道目光正注视着两个唱歌的人。

“师姐,他们唱的歌好奇怪哦,地球是什么?能吃吗?”

“不知道哦,不过听起来还满有意思的,比师父念经好听多了。”想了想,师姐突然问道:“对了,师妹,你刚刚许了什么愿啊?”

“不能说……那位小先生说了,说出来就不灵验了。”

“你不说我也知道,肯定是天天有白面馒头吃吧?唉,不是我说你,你就是馒头吃太多了,才会搞得胸前也跟大馒头似的,为此还经常挨师父责骂,虽然你是带发修行的,可也得有个出家人的样子啊。”

“可是……馒头很好吃啊。”一双明眸闪亮着,好像天上的星星一般靓丽,这双星眸忽闪着,很快定在了一个人的身上,那个人正是朱厚照同学。

只是,那双眼睛看的不是正德的脸,而是他手里那个没吃完的鸡蛋饼……

奇葩的人就要有奇葩的缘分,在这个流星飞舞的夜晚,又一个正德命中注定的人出现了~

第688章 决战应州

正德三年,冬,十一月甲子,小王子败大同总兵王勋于寰州,进逼应州,帝督军御之,战于应州,史称应州之战。

这是一场提前了九年的决战,这也是一场命中注定的战争,进入战场时,战争的双方都报着必胜的信念,和不能退缩的理由,以及满怀的激愤。

说实话,小王子现在已经没力气再生气了。别说他是骑的马,就算是坐汽车,大冬天的在这荒郊野外的跑上几百公里,那也一样不会好受了。

要是他的对手也跟着跑倒也还好,这也算是他主动在调动敌人,让敌人在屁股后面跟着吃灰,至少在精神上是愉悦的。

可是,他没办法自己骗自己,也骗不过。

当时没觉得,可现在若是回过头来去总结一下的话,就能轻易发现,别看明国的那个小皇帝看起来傻乎乎的很冲动,可实际上,他的行军路线完全没有一丝一毫的浪费,好像算好了一样,从京城到宣府,然后直奔应州,一点弯道都没走。

自己在人跟前跑,结果被人暗算了几百个斥候;离远了跑,结果自己累了个半死,顺便还累瘫了几百匹马;最后还是只能乖乖的送上门来,人家却是好整以暇的在这等着,我他妈到底图个啥啊!小王子满嘴苦涩。

早知道如此,莫不如就在宣府打了呢,那个时候自己是养精蓄锐,对方却是长途奔袭而来,就算是倚城作战,又能如何,总比现在强吧?

敌人多了一万精骑,兵力的增长还不算,那些古怪的山地骑兵才要命呢。

现在,自己的游骑被压缩的很厉害,再不复宣府时的优势,除了对方的军队数目之外,自己两眼一抹黑,对方反而对自己这边动向了若指掌。

要不是自己的兵力确实超过对方,而且应州的地理位置也不算太差,后手也勉强可以用得上,这仗基本上就没得打了。

怪,也只能怪自己被先前的胜利迷了心窍,放弃手中的实力,却去相信什么计谋。阴谋要是有用的话,那些士大夫又何必出钱出粮出良心的,来求自己动手呢?

小王子承认差距的存在,玩韬略,玩心理战,自己远不是小皇帝的对手,但是,胜利毕竟不能仅仅依靠计谋,谁是英雄谁是孬种,终究要真刀真枪的打过才知道。

现在,就是决定胜负的一刻了,就不信以自己麾下的十万精骑,会打不过区区六万多,以步兵为主的禁军。

自己是成吉思汗的子孙,麾下是曾经横扫世界,骑射无双的蒙古铁骑!

“汗王,明军依河列阵,中军是步兵,左翼是骑兵……”

“可能涉水而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