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风-第1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区别,就其学术水平和引起的重视程度上来看远远超越了《国富论》。

虽然两者有很大的区别,但王静辉还是以《国富论》为这本书定了名字,里面的内容完全是以他在后世所学到的《经济学》为蓝本,结合他对这个时代经济运行的理解综合写成的,这样的书更加具有指导性,更加适用。王静辉也将这本书列入了华英书院和西湖书院的教科书,尽管当时也有很多书院的老师和学生反对过,但说服他们并不困难——孔子将管子的地位评价的非常高,这并不是因为管子有多深厚的儒学功底,正是由于管子将“利”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以“国家之大利”为重,这与《国富论》的初衷并没有什么不同!

随着华英书院和西湖书院将《国富论》引入到教材当中,不出几年之间,大宋绝大多数的书院都将此书列为教材之一,以至很多年后大宋朝廷在进一步改革其科举制度的时候,将《国富论》列为天下应举士子必读之书,后来干脆列为单独考试的一科,这些变化是王静辉在当初所从来不敢想过的——以他对一个以儒学为治国指导方针的朝代居然能够使用《国富论》做教材,乃至当作考试科目,他还以为这辈子是看不到那一天的,没有想到世事发展确实是难以以常理所论的。不过这些都是很多年以后的事情了,现在王静辉为《大宋商报》撰写经济评论却没有想过这么远的事情。

第三百二十二章 期待

王静辉的经济评论为《大宋商报》的发行起了很大的作用,随着争论的日益激烈,《大宋明镜报》乃至朝廷的口舌《大宋新华报》也都给卷了进来,不过《大宋新华报》的态度是十分微妙的,鼓励争论但却并不发表自己的意见——这个指示是来自中枢政事堂的各位相公!

王安石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每天繁忙的公务已经使他筋疲力尽,不过在任何人的面前,这位大宋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位极人臣,在别人的眼中他永远是那样精力充沛的解决一切棘手的难题,不过他和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的司马光不同,一个富有激情开拓精神,一个则是保守稳重如履薄冰。

不过王安石终究是个人,他也有疲劳的时候,此时正是他感到万分疲惫的时候。政事堂的所有重要文件和法令没有他的印章不行,而他虽然有一目十行的本事,但面对如山一般的奏章,头皮也不禁发炸。

“是该找个人来分担自己的负担了!”王安石心中暗自盘算着,不过他环顾四周心中将可以信赖的人筛过一遍后,才觉得自己的好学生吕惠卿是他最为信赖的人——有着共同的理想、共同的政治主张、更重要的是吕惠卿办事有条理,有手段,比之身旁的谢景温等人要牢靠的多。

吕惠卿在家丁忧三年终于可以回来了,三年前王安石刚刚被英宗赵曙启用不久,吕惠卿的父亲就去世了,按照朝廷的惯例,吕惠卿必须在家为父丁忧,尽管王安石万般不情愿的放吕惠卿走,但这个重要的学生走后让他感到身边的人手骤然紧张起来,虽有李定、谢景温和众多赞成新法的人在他的身边,但无论如何也比不上吕惠卿的。更让他内心感到心痛的是苏轼兄弟的离心——苏辙本是自己钦点进入制置三司条例司的,但终究在新法条文上意见相左,走向了不同的道路,苏轼兄弟现在更加转向到驸马王静辉旗下的“寒暑论”了,这不禁让他有些气恼。

想到王静辉,王安石走到书架旁,将厚厚的一打报纸打开——这是今天刚刚送来的《大宋商报》,他飞快的翻阅着报纸,前面的内容没有什么重要的,他的目标便是王静辉所写的商业评论版,这才是他最需要的。在王安石的眼中,《大宋商报》上虽然也有时势板块,但上面的内容远不及《大宋新华报》和《大宋明镜报》写的好,最主要还是在三者之间报道的倾向不同——《大宋商报》更加注重的是解读朝廷的法令对商家的运营和百姓的生活有何影响,若是没有王静辉每期都在上面发表经济评论,这份报纸对王安石来说简直就是废止一堆——上面的广告实在是太多了,举目望去只有头版没有广告,其余各版至少也有四分之一是广告,甚至干脆整版都是广告,里面也有类似《大宋明镜报》一样的“通俗白话小说”,不过内容却是令读书人都感到汗颜的,无非是取悦于市井百姓。

王安石不明白为什么王静辉就这么偏爱白话文,不过这样的文章确实是非常浅显易懂,据说这是照顾大多数商人并没有受过良好教育所采用的办法。作为大宋首席富豪,小王驸马的生意经一直是所有大宋商人和立志从商发财的人最感兴趣的,当然这些经济评论是被那些商人一个字一个字当作《圣经》来研究的,说起来研究最深入的人还是这些商人。

每期一千到两千左右的商业评论很快便被王安石阅览完毕,不过这对于他来说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王静辉所有的奏章他都看过,一些经济理论甚至早就被他引用到新法当中去了,但这并不代表现在他就能够深刻了解经济评论中的内容。王安石每天有写日记的习惯,但在王静辉发表经济评论后,他日记中的内容越来越多的是对这些经济理论的心得,不过随着他的深入研读,心中的困惑也是越来越多,甚至是反对的意见也越来越大——从这些经济评论上看,小王驸马应该更加偏向于所谓的“自由经济”,而他则是典型的“国家干预经济”。

更令王安石痛苦的是,他的周围并没有人能够和他畅谈这些经济理论,连自己的儿子都不能——他很清楚儿子王雱的性格,对于这两个相同年龄,都有不世之才的年轻人来说,不能够走到一起确实一种悲哀,更加悲哀的是他非常明白这完全是王雱的错——因为王雱的嫉妒心理!

尽管在政治主张上,王安石和王静辉两人有着这样那样的分歧,但王安石心中却明白小王驸马是非常赞成由他来领导和推行变法的,不同的是在变法的细节上的主张不同,这从这两年变法开始后,小王驸马屡次反对变法条例甚至是迫使他更改新法条例上便可以看出来,但不同于自己的老朋友司马光的是,小王驸马在自己最为艰难的时候又屡次出手来挽救变法所造成的紧张局势,使他每次都可以有惊无险的迈过一个又一个门槛。对于这么一个亦敌亦友的年轻驸马,王安石一想起这个人便有些苦笑连连。

王安石想了想后便拿过名帖,他想是该见见这个年轻人的时候了,以前每隔一段时间,王静辉都会借各种机会将朝中的几个大员邀请在一起,来相互交换各自对朝局的意见。尽管有些时候这些人坐到一起来,气氛不是那么协调,但有王静辉从中周旋,还算能够保证每一次聚会能够勉强收场,现在是该轮到他来单独和王静辉坦诚的谈上一场了!

西北武宁三堡

李泉已经在这里和对面的宋军对峙了有两个月了,现在对方非常清楚自己的底细——李清并不在这里,这是李清事先所未曾想到的,时局变化万千,原本李清打算将白池城、盐州一线拿下构筑一条防御梁太后的防线后便回师踏平武宁三堡,不过后来的事情一件接着一件,差点儿在党项贵族手中翻了船,闹出了这么大的动静对面的宋军要是再不知晓那真成了白痴了。

不过宋军的动向非常令人费解,他们趁着李清东征西讨的间隙,在背后给党项贵族捅上一刀,硬生生的将宋夏“边境”向北推移了百里之多,占据了大量的险关隘口,构筑了坚固的城防工事,但却并没有对他来趁火打劫,主动和李泉交战,当然这两个月两军也没有闲着——各种各样的偷袭轮番上演,李泉也曾试图攻击武宁三堡,无奈宋军将武宁三堡打造的如同乌龟壳一般坚硬,火器数量更是多的吓人,吃了几次亏后,李泉就彻底打消了这种不切合实际的想法,也就地构筑了几个环环相扣的小城寨来防御宋军。

“这里便是李泉的乌龟壳了!”杨崇岳用指挥棒将对面李泉的几个城寨模型画了圈子,笑着说道,仿佛这两个月来和李泉的反复争夺像是儿戏一般。

杨崇岳的乐观是有基础的——他的对面便是在西北以能征善战而闻名的种谔,随同而来的还有两万兵士,他们就驻扎在武宁三堡南面约十里地的长城岭之中,当然还有大约两万的机动兵力部署在十里井,不过十里井与这里相隔三百多里,中间还隔着浑州川,这些兵力是靠不住的,但尽管如此,单凭这两万增兵便已经使武宁三堡的总兵力达到了四万之多,超过了对面李泉的兵力总和了。

最重要的是这段时间屡次立下奇功的特种部队也随种谔来到了武宁三堡,这支特种部队得到了富弼和种谔的大力支持,在战斗中的减员都已经补齐,并且进行了简单的训练。当然种谔在见识到特种部队的优势之后,临时起意将三千精锐兵士交给了无心,这就使得特种部队的规模达到了五千之多,不过在战争结束后,这些编外兵士是不能够随特种部队回到汴都的,他们将会作为种子留在西北战区,种谔对他们的期望非常高!

“这些城寨都是从周边森林中砍伐的树木定桩而建,坚固倒是有了,但却是怕火烧!幸好种帅来的及时,不然再过上一个月,这里便要进入雨季,今年大宋大旱,雨水不见得会有多少,但终归是个麻烦!”杨崇岳笑着说道。

“现在武宁堡这里囤积了大量的火器,在过往两个月的战斗中也曾使用过,不过都不会有正面凭借火器就能够摧毁整个木寨的能力。这次从汴都那里运来了几批燃烧弹,这是新式火器,威力巨大。在延安府的时候某曾和韩国公亲自看过这种燃烧弹的威力,除去能够具有极强的燃烧能力,就是投放出去瞬间爆炸威力甚是惊人,有了这些东西,李泉的乌龟壳不足为患,倒是数量有些少了点……”种谔笑着说道。

种谔所提到的燃烧弹在场的众人都没有见过,沈括苏颂虽然很早就把燃烧弹给做出来了,但这种武器由于是由从石油中蒸馏出来的轻质油制成,在储运过程中非常不便,生产工艺上还显得非常粗糙,产量也就很少。

几个月来沈括他们不断的改进,用铁壳、陶瓷来做外壳,但最后在王静辉的提醒下使用木桶进行封装,这完全是王静辉在后世的时候看葡萄酒广告的时候来的创意。这样由木桶封装的燃烧弹采用小型投石车发射,甚至还有一些特制的燃烧弹尺寸非常小,可以直接用弩炮发射,威力小了很多,但准确度却是大为提高。对于燃烧弹的底细,只有种谔才亲眼所见,天机也在大帐之中,他也是从汴都的来信中才知道大宋有一种类似猛火油的武器,限于是顶尖机密,所以不得其制法,不过单凭来信中“威力巨大”四个字,就足以让他重视了——这封信是王静辉的亲笔信。

天机知道的事情,无心、济成、关良自然也都知道,他们三个人并不像天机一般关心其制作方法,他们更加关注的是威力和效果,不过单从“燃烧弹”这三个字上来看,这种新式火器的燃烧能力肯定是十分惊人的,尤其这件武器是他们的先生所提出的——对于王静辉,他们总是有一种难以名状的信服。只要燃烧弹的燃烧能力足够,这在军事上已经足够了,他们就是要用燃烧弹和其他火器搭配起来摧毁李泉的木寨防御体系。

李泉构筑的木寨虽然规模不算大,但完全和西夏的通行城市防御体系不同,壕沟、箭楼,甚至是瓮城都具备了,这除去李清一贯的教导,最多的还是来自他的对手——武宁三堡的防御体系,泼喜军攻城所流的血不是白流的。而大宋对武宁三堡也非常重视,自开始建堡的时候就将非常成熟的城池防御体系运用其中,李泉虽然在武宁三堡下吃了不少苦头,但他非常善于学习,也有模有样的学起对手的防御体系来完善自己的连环木寨。

对于这么好学的对手,杨崇岳他们也是面面相觑,不过好在天机一直都在武宁三堡,这里也不缺乏制作工程器械的材料,天机带领他的工匠营在军队的配合下制作了大量的攻城器械。富弼和种谔虽然顺利的夺取了龙州等城池,但却从未放弃过从武宁三堡打开局面剿灭李清的想法,对这里的火器储备一直是非常关心的。在和李泉的攻防战当中,火器的使用尽管让李泉很是吃惊,但李泉不知道的是这里的火器数量远比他预想当中的要多得多!

“打垮李泉唯有一鼓作气,必须在一次战斗中彻底瓦解他的军队,至少他所构筑的这五个连环木寨必须被摧毁,这样在我军的优势兵力面前他才会退却!”杨崇岳沉声说道。

种谔听后点点头说道:“不错,李清这一折腾,将我们预先布置的眼线全部给搅乱了,连带那边发生了什么事情都不知道,不过好在从环州那里可以获得一些消息。现在李清大胜梁太后的大军,在盐州城下居然将梁乙蒲也给俘虏了,几十万大军瞬间崩溃,不过就算这几十万大军都是鸭子也够他忙活上一段时间了,在李清回师之前必须将李泉的军队迅速打垮,不然李清在稳定了局势之后,就要来兵犯武宁三堡了!”

“李泉的这剩下的三万军队应该是李清泼喜军的老底子,作战非常勇猛,不然李清也不会这么放心的便把这些军队放在武宁堡门口了!”济成慢慢的说道,这两个月他也待在了武宁三堡,对李泉军队作战风格非常了解,这么精锐的军队想来想去也唯有原装的泼喜军才对,换做其他杂牌军虽然数量多也不可能堵门堵上两个月之久,这中间除去大宋根本没有和李清正面冲突的打算之外,对手太过强悍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种谔听后虽然也是点头,不过他心中却对济成和刚才说话的天机还有从旁默不作声的关良非常上心,他知道这几个年轻人和深受自己重视的无心一样,都是汴都那个小王驸马的学生。种谔长期戍守边关,没有什么机会回到汴都,但这并不妨碍他对小王驸马的了解,尤其是无心成为自己的重要的战将之后,他对远在千里之外的这个驸马更是感兴趣。

“传闻小王驸马有十二弟子,而这几个人都是其中之一,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方面,这个驸马倒是有意思的很!”种谔在心中盘算的想到。

这几个人当中,种谔非常熟悉的便是无心和关良,无心不用说了,就是关良也是个非常关键的人物——现在西北的情报网就是这个年轻人在主持,这些人在种谔的眼中都是难能可贵的人才,他真是非常好奇王静辉是如何调教出这么出色的弟子的,要知道这十二个弟子都能够得到韩国公富弼的大力赞赏。他更知道若是没有王静辉在背后运作,他还只能够待在延安府中毫无作为——这场仗所用的军费都是小王驸马筹措的,西北的粮食储备在这几年当中就一直没有停过,西北粮食产量少,要支撑这么一场大规模作战,光是粮草便是一个惊人的数字——粮食不断的从南方产粮区甚至是海外运送到汴都,在不惜工本的转运到西北前线进行储藏,别人不清楚,他种谔却是明白的很!

两日后,西北依然被浓重的夜色所笼罩,不过种谔、杨崇岳等人却丝毫没有睡意——尽管他们面色沉静,但内心都不是很平静,手中都各自拿着望远镜,在黑暗中四处扫荡,希望能够看到自己所期待的那一幕!

第三百二十三章 倒计时

李泉构筑的五个木寨呈梅花状分布,方圆五里之内有五个相隔不到一里的木寨,中间则是中军大帐,除去每个木寨需要两三千人驻扎在内之外,其余兵士的营地就在这木寨所构成的防御圈之内,由于木寨之间相隔非常近,站在木寨上的箭楼中便可以用箭矢来为相邻的木寨做掩护。泼喜军虽然主体都是生活在西夏的汉人,但他们也继承了党项人的骑射功夫,这么近的距离若是被弓箭手瞄准的话,绝对没有幸免这一说,所以李泉对这样的工事非常满意,唯独补给要从据此最近的大吴神流堆来获得,如此转运对泼喜军以后的发展极为不利。

黑夜为宋军的行动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不过同样作为偷袭,杨崇岳不可能使用投石车这样的大型攻城利器,不过好在天机的工匠营为他们提供了一种可以拆散便于组装的中型投石车,但是这种可以组装的投石车必须在工匠营的监督下才可完成组装。

尽管如此,种谔还是对这种投石车赞不绝口——他所带来的燃烧弹只有很少是可以用弩炮来发射的,这种可拆装的中型投石车投掷燃烧弹的距离虽然只有百丈,但在夜幕的掩护下,这个距离已经足够了。

由于距离敌人的木寨实在是太紧,为了达到袭击的突然性,工匠们都是摸着黑来组装投石车的,当投石车准备妥当已经都后半夜了。杨崇岳并没有对五个木寨全部同时发起攻击,只是重点照顾了面向武宁堡的三个。一声令下,十五部中型投石车和弩炮将一个个黑乎乎的“酒桶”朝黑暗中的木寨投去。

在木寨城头守夜的哨兵在宋军点燃火折子的时候第一时间便发现了近在咫尺的宋军,还没有等他们反应过来,一个水桶大小的木桶便出现在木寨的城头。“轰”的一声巨响,城下的宋军借着城头升腾起的巨大火焰便看到那个刚才还呼叫的哨兵被燃烧弹爆炸的火焰所吞没!

李泉不用哨兵通知也知道自己被偷袭了,不过他心中并不着急——完善的防御体系给了他充分的信心,尤其又是夜战,宋军在木寨的防御面前占不了什么便宜,这次宋军的夜袭在他心中除了造成一些麻烦,打搅了自己的清梦之外没有任何效果。

正当李泉在床榻上慢慢的穿衣服的时候,他又听到了同样的响声,一阵借着一阵,一声比一声响亮,他干脆披上了一件外套,还没有他出营帐,一名校尉便冲了进来见到李泉后便有些惊慌失措的大声说道:“李帅,大事不好了!宋军也不知道使用了什么火器,前方三个木寨已经变成了一片火海,其中一个木寨前半边全部被炸塌了!还请李帅早作决断!”

李泉听后大惊失色,大宋的火器他不是没有见过,这两个月他和杨崇岳每隔几天都要交手,宋军在战斗中没有少使用火器,当初建这五座木寨为的便是对付宋军的火器,但没有想到宋军又装备了威力更大的火器!

虽然爆炸声还在继续,黑暗的天空已经被战火染得红透了半边天,但李泉已经在最初的慌乱中镇定下来,他知道敌人夜袭为的便是动摇军心形成溃败,外面的声势这么大,但自己兵员损失未必有想象中那么多,最重要的是现在必须赶快出现在将领面前,不然军心浮动那可就真的无力回天了!

“传本帅的将令,若有阵前退缩者立斩不赦!本帅即可与将士共同迎敌!”李泉沉声说道。

李泉是李清几个儿子当中最大的,也是最有才干的,他从小便从泼喜军中长大,和历史上以往名将的后继人与军中原有老将多有摩擦不同,他有本事也有才干,作战勇猛,在泼喜军这样的精锐部队中也是素有威名,将士上下对他都信服的很。李清能够让他带领四万没有分拆的泼喜军来对付宋军的威胁,完全是看重了他这一点。

不过令李泉没有想到的是,同样是火器,燃烧弹的威力比他见过的任何一种火器都要大的多——宋军对东南的木寨仅仅一次齐射,四发燃烧弹便在第一时间将这座木寨几乎夷为平地,朝向宋军的那一面木寨工事整体垮塌。与燃烧弹现实的威力相比,泼喜军的伤亡则更加直观——受袭的三座木寨在还没有见到宋军面目的时候,兵员损失便已达到了数千之多,大都是被燃烧弹直接炸死、震死或烧死!配上燃烧弹造成地狱一般的效果,李泉军的第一道防线全线溃退,三座木寨还没有发挥他们的作用,便已经为宋军所有——宋军也只是见到了三座燃烧正旺的废墟而已,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根本就不可能进入木寨和敌人厮杀,只能够通过木寨之间的间隙朝中军杀去。

李泉不知道,当初在燃烧弹试爆的时候,王静辉就对它的破坏力赞不绝口,这远远超过了他的想象,甚至除了在射程上比他所构思中的火炮差了许多之外,在爆炸威力上绝对不是火炮所能够相比的——一个“酒桶”内的轻质油所产生的爆炸威力即便是后世普通口径的炮弹也不如,更不要说早期原始的开花弹了。不过王静辉心中非常明白,即便燃烧弹有着这个时代无与伦比的爆炸力,但战争中这东西使用起来有太多不方便的地方,不要说储运困难,就是产量也是绝对无法和火药相比的,造价上更是没有可比性——在这个时代还没有非常有效开采石油的工艺,现在所获得的石油大多都是来源于冒头的油矿,采收效率低下是制约燃烧弹产量的重要障碍,这次种谔带来的燃烧弹数量已经是大宋存货的一半还多了!

燃烧弹的威力就是远在武宁堡城头的种谔也能够感受的到,明亮的火光将敌人的驻地变成诡异的暗红色,他手中的望远镜虽然仅仅能够勉强看到其中有人影在晃动,但他依然可以感受到前线战况的激烈——无论如何,李泉在这两个月中费尽心机所构筑的木寨防御体系已经在宋军燃烧弹面前变成了一个笑话,李泉经此一战后再也没有资格堵住武宁堡这条出口,再向北便是一马平川的大草原!

在李泉身先士卒的带领下,初期遭受重大损失的泼喜军终于开始安定下来,开始有条不紊的展开反抗,李泉见到战局逐渐稳定下来,心中也不仅松了一口气。不过还没有等他松懈下来,一群黑色的煞神将开始稳固的战线搅得一塌糊涂——一支身穿黑色服装的骑兵杀了进来,骑兵群当中不断的有人将一些黑乎乎的东西扔进前方抵抗的泼喜军当中,一时间爆炸声连连响起。更为致命的是这支骑兵仿佛具有魔力一般,手中使用着与其他宋军不同的长把大刀,只要被砍中,受伤者立刻便倒地不起——他们的兵刃上有毒!

这支突入泼喜军中的骑兵便是无心所带领的特种部队,他们在此时的泼喜军将士眼中是当之无愧的杀神,以这支骑兵为前锋,无数的宋军尾随在他们后面杀了进来。无心的特种部队在成军后,虽然经历了不少大场面,但每一次都是打闷棍,除去几个月前被李清的亲军追杀狼狈而逃之外,从来没有一次正面面对对手大战一场。这一次无心正是处在“箭头”的“箭尖”上,一时间带着特种部队在泼喜军中左冲右突,将刚刚开始稳固下来的泼喜军防线搅得一塌糊涂。

这一次种谔和杨崇岳都下足了本钱,聚集在武宁堡的四万宋军,这一次突袭便动用了三万,只剩下一万和种谔来守城。宋军以优势兵力对已经惊惶失措的泼喜军展开了水银泄地一般的进攻,无心的特种部队并没有深入太远,只是不断的在泼喜军的防线上冲杀,李泉在仅存的两个木寨城楼上看得清清楚楚,现在他也是拆了东墙补西墙,面对这样难缠的对手,他此时也是束手无策。

当阵阵“轰隆”的爆炸声再次在泼喜军中响起的时候,李泉知道这是宋军后备行动迟缓的弩炮或者投石机跟上来了,它们正在向泼喜军将士密集的地区投射火器,虽然此时投射的火器并没有开始的时候燃烧弹那么夸张,但对已经成惊弓之鸟的泼喜军来说,这是致命的。此时自己麾下的将士也仅能够凭借平时森严有度的军法在战斗。

宋军将弩炮的倾角挑高,旁边装弹手熟练的将后面马车上的火器弹药放在发射巢中,点燃火器一松拉杆便将炸弹发射了出去,在这里根本不用瞄准,到处都是人,只要注意不要发射到自己人头上就可以了,然后便是快速转动手轮,将发射巢在卡回原位准备下一次的发射。采用了荆轮机钩的弩炮发射效率惊人,一台弩炮发射火器的效率可以顶得上十台老式投石机。

看着自己阵营当中不断爆炸的火器,李泉无奈的下令全军后退到仅存的两座木寨之中,因为宋军的火器实在是太过厉害,所以木寨也不是久留之地,必须后撤至大吴神流堆,至于那里能不能守得住,李泉心中实在是没有底。不过令他比较安慰的是宋军不善骑射,又缺乏马匹成立骑兵,在广阔的草原上,骑兵才是真正的战力!

种谔和杨崇岳所策划的这次偷袭非常成功,宋军一直追到仅存的两座木寨之前,便停了下来,一边整顿军队收拾战场警戒木寨中的泼喜军,一边等候投石机的到来,准备再一次发射燃烧弹来摧毁木寨。

不过这次宋军存心想要打垮李泉,武宁堡的兵力留下一万守军来看家,其他的全都参加了这次夜袭。在短暂的收拢军队后,杨崇岳便派遣兵士慢慢的从木寨两侧进行合围——这木寨也是不错的防御工事,他相信敌军主帅在见识过燃烧弹的威力后,绝对不会傻等着自己再用燃烧弹来轰击,敌人现在最佳的做法便是借助木寨的防御工事来阻碍宋军的攻势,获得一线喘息之机整顿军队,然后有序的后撤,而杨崇岳则是希望能够完整的获得这两座木寨,在此基础上也省的自己再建新城寨了。

敌我双方的主帅都有同样的想法,就像事先演练好的一般,李泉果然趁着这段时间收拢残军陆续后撤,不过令李泉非常痛心疾首的是自己的军队整个被打残了,三万兵士到现在粗略估计了一番不过才剩下了一万出头。这样的损失可是泼喜军成军以来头一次损失这么惨重,他真是不知道该如何向自己的父亲交代,不过时间已经不容他过多思考,现在如何把这剩下的军队安全的带到大吴神流堆才是最主要的。即便是到了目的地,那里也不足以防御宋军——由于前期宋军对李清发动的偷袭,除了嘉宁军司附近的古乌延城还算完整之外,其余的城寨都是重建或是干脆废弃了,这三四百里的路可并不好走!

李泉不是不想将剩余的这两座木寨烧毁,不过正是因为城寨的主体是木质结构,所以他曾严令在寨内生火或是堆积易燃物,就是接收补给的时候也不在城寨中停留,而是直接运送进木寨保护圈内,到现在反倒是因为这一点使他在短时间内居然没有办法来毁掉这两座木寨,况且留给他的时间不多,宋军随时可能会对他发动进攻,更要命的是宋军在短暂的停顿后便开始有包围城寨的动向,这就迫使李泉顾不得焚毁木寨了,全力逃走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杨崇岳在半个时辰之后终于如愿以偿的得到了剩下的两座木寨,虽然根据战场统计,他们并没有全歼李泉所部,但战果却是丰厚异常——除去大量的粮草、马匹之外,还有数量相当多的攻城器械,仅仅投石车就有六七十部之多,中间也有很多损坏的,但简单的进行修复完全可以使用。杨崇岳虽然对武宁三堡的防御体系非常自信,但在看到这么多的攻城器械后,心中也不禁倒抽了一口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