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宋风-第1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静辉沉声说道:“世间没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任何事情都是要付出一定代价才能够得来,只要获得的利益远远大于自己的付出,这就可以去做,人尚且如此,国家又何能例外?!开发南方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臣以为整个计划的开始都是从南方几个重要城市周边出发,依托这些城市来为开发提供必要的支持,便修路便开发,这样的过程虽然缓慢,但每前进一寸,我大宋便实实在在的控制了南方一寸土地,这样也可以尽量减少朝廷在这方面的损失。圣上,这绝对是对我大宋利大于弊的事件,还望圣上三思!”
司马光听后皱了皱眉头,刚想张口却不知道该如何反驳,他虽然是当事大儒,治史名家,不过长久以来的从政经验和无数的历史事实告诉他,那些仅凭“德政广布”便可以使“四夷来朝”的说法,无意于是痴人说梦,不过是那些死读书的书生梦中呓语罢了,说到最后还是两个字——实力!
司马光不愿意做反驳的原因还是在于王静辉和王安石有着很大的不同,与他以前的好友王安石的倔强相比,驸马虽然在有些时候对一些事情有着令他莫名其妙的坚持,但却不是不知道变通,相反他知道王静辉一旦认准的事情,就算此路不通也会想到用别的方法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变通和容忍就是连他自己也钦佩不已。开发南方这种事情,计划规模尽管庞大,但有驸马来坐镇执行要稳妥的多。
“朝廷若是对开发南方不急于求成,臣以为可行!”司马光最后还是退缩了,他非常明白,即便自己阻拦,但仅凭驸马一人之力便可以借着手中十几万俘虏去开发南方,中间的好处实在是令人心动,与其让驸马举步维艰的开发南方,还不如让他在朝廷的保护下慢慢的去干,有这么大一摊子事情等着驸马去做,想必在别的事情上精力会少了许多——他也不想和驸马在朝政上有过多的冲突!
听到司马光的回答后,皇帝赵顼转身看着王安石:“介甫先生以为如何?!”
“臣无异议!”王安石说道。
皇帝赵顼轻拍龙椅站起来说道:“好!就请驸马仔细写出一个章程,朝廷会给予一定政策上的优惠条件!”
第三百零五章 新式武器
“陛下圣明!不过开发南方一事事先要做到机密周到,毕竟南方四夷不服朝廷管教已久,消息走漏出去后,难免现在就会激化矛盾,对大宋长治久安不利。以臣的设想,开发南方是分散逐步执行,朝廷心中有这个章程即可,不必为此大张旗鼓的宣传!”王静辉躬身说道。
“朕准奏!以后开发南方一事只限在福宁殿中讨论,事关重大,各位爱卿可严格保守羁縻,违者,朕要重重惩处!”皇帝赵顼严肃大声的说道。
“圣上,那河北招收厢军又该如何?!”司马光问道。
“至于在河北诸路扩招厢军……嗯,就现在代州、真定府两地扩招四万,以后酌情扩招!”皇帝赵顼在思量了一会儿最终决定在司马光和王静辉之间找个平衡,事实上司马光和王静辉都不知道的是,赵顼在接到辽国境内兵力有异常调动的情报之后,便下了密旨给镇守河北的魏国公韩琦,要他也积极调动兵力,在代州、真定府、定州、雄州、河间府、霸州等地进行部署,甚至他还授意韩琦在这种宋辽两国之间弥漫着微妙气氛的时候,在积极的修整城墙!
在宋辽几十年前的襢渊之盟的条款中,有一条非常明确的规定了宋辽两国任何一方都不可以在没有对方允许的情况下,对边境附近的城池进行修整、扩建、新建。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条款,说起来也是限制大宋防御的一条锁链——宋军善守城,而契丹善野战,辽国可以对城池不在乎,但宋军绝对不可以像辽军那样对城墙不当作一回事,城墙的作用就如同马匹对辽军的重要性一样,没有城墙的保护,宋军如何对付辽军的入侵?!但这项条款死死的卡住了宋朝,这也使得辽军在边境打草谷的行为格外猖狂——没有城墙的良好保护,只要大辽愿意,契丹铁骑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突破残破不堪的河北诸路边境城防,顺势就可兵临汴都城下!
这几年来,大宋对西夏之间的战争局势一直就处在上风,纵然有些危机时刻,但都可以逢凶化吉如履平地,并且在军事上取得了除却太祖太宗皇帝之外最大的战功,这些都深深的刺激了皇帝赵顼的内心。他敢明目张胆的授意韩琦在河北诸路修整城墙,就是有这种自信心在背后作为支撑。况且就算赵顼对军事上懂得不是很多,但也非常明白自己在收拾西夏的时候,辽国也瞪大了双眼在找机会趁火打劫来要挟大宋,这种事情在大宋立朝百年来没有少发生过,他要在对西夏发动最后的攻击之前,把河北诸路打造的如同铁桶一般结实,好让他在专心致志的对付西夏的同时,对自己的后院不至于太过操心。
福宁殿议事已经结束了,王静辉取得了自己想要的东西,至少在基本框架上他取得了胜利,听皇帝赵顼的口风他可以判断在自己开发南方和南洋的时候,朝廷还会给他更多的优惠政策,虽然没有细提,但这也让他高兴的很——他纵然富甲天下,但用钱的地方实在是太多,自己产业上的扩张基本上已经达到极限,以往玻璃刚刚诞生时的暴利经过这几年的推销也在逐步下滑,当然即便利润下滑,玻璃等物的利润依然是数倍之成本,为他的各项事业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不过毕竟手头上没有以前这么“宽裕”了,他也不能够老做赔本的买卖,不然无以为继那可就不是让人感到很高兴了。
距离汴都开封西南一百五十多里处的一个山谷中,在这里方圆十里的范围内都被大宋三万禁军如铁桶一般围个结结实实——这里是大宋的机密,尽管在各国尤其是辽国和西夏的使者眼中这处地点并非是绝密的,他们都知道有这么一个地方,但面对在如此狭小的空间内居然常年摆放了三万禁军在此把守,想要深入进去看看这里到底有什么东西值得大宋如此捂得严严实实却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这处原名为“翠谷”的小山谷本来也是踏青的好去处——事实上在这汴都方圆四五百里范围内,都是“京畿路”,这是大宋的精华,在这个时代要说大宋的京畿路是全世界最繁华的区域也毫不夸张,任何一处风景看上去还不错的地方都可以看到汴都文人骚客踏青作诗的踪迹。不过在去年五月的时候翠谷便没有了文人的踪迹——大宋军方将这里划了出来,在这里盖起一幢幢简易的房屋、箭楼等等工事,如果萧佑丹在这里的话他还可以认出这里居然有长达数十丈的城墙——辽国最结实的城墙——大定府的仿造城墙!
这里说不上是什么重要的地方,但因为这里集中着大宋最重要的敌人辽国和西夏的建制的工事而变得不得不严密防守,防止两国的探子向这里渗透。大宋费了这么大的力气来建这些工事不是摆着玩的,最重要的目的便是为了监测大宋制式的武器对对手城防工事的摧毁效果如何。
之所以要建立翠谷基地,这是王静辉所倡议的,为的便是方便实验新式火器,苏颂和沈括以往的实验都是在汴都城的边上或是干脆在金明池的小岛上,连实验燃烧弹这样的事情都把皇帝赵顼给吓了一跳,他实在不敢想象如果哪一天这两个家伙真的把火炮给造出来,会不会给福宁殿开个天窗。
今天的翠谷戒备级别格外的高,因为枢密使文彦博以降大宋枢密院最主要的官员、三衙司各有都指挥使、兵部尚书、侍郎等一大票人乘车乘马纷纷聚集到这里,如果辽国或西夏有能力在这里搞此大动作,可以瞬间将大宋的高级指挥系统一锅端,当然这些人当中还有一个身穿青袍的年轻人——这正是令萧佑丹念念不忘的大宋小王驸马。从三天前这里驻守的最高指挥官——殿前都指挥司使早就部署的严严实实,为的便是保证这里的绝对安全,诚然想要在大宋腹地突破这由三万禁军层层把守的翠谷来闹事根本就是天方夜谭,但指挥使也不敢大意。
前来观摩大宋新式武器亮相的朝廷大员中间没有一个低于从三品,相比这些身居朝堂险要位置的大员,他们的对面是以沈括、苏颂为首的大宋兵器研究院一票六十人。这么多人显然一间屋子坐不下,只得临时搭起了帐篷。王静辉事先授意沈括不要跟这些人讲新武器原理,对他们讲根本便是对牛弹琴,最重要的便是让他们看到新武器的威力,所以沈括上去简单在一张挂图上讲述新武器的特点后,便率队来到庞大的武器实验场地。
在前往实验场的路上,文彦博悄悄的对身边的王静辉问道:“改之,这次有把握吗?”
“宽夫先生,根据沈括和苏颂的汇报,这种炸弹已经经过了六次试射,逐步改进,从第四次试射后便已经开始定型,现在整个大宋才制作了二十枚,虽然臣没有见过其爆炸效果,但臣相信这东西绝对是威力绝伦!”王静辉小声对文彦博的耳边说道。
“威力绝伦”是沈括和苏颂异口同声对王静辉说道的,自从火药配方达到最佳到现在,由此制作的火器种类已经不下数十种,尽管装备到军队中的火器种类在王静辉的坚持下以实用易产为原则才有不到十种,但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熏陶沈括和苏颂很久没有使用这个词了。
官员们站立在离实验场地二十丈开外,手中都持有望远镜来观察场地内的状况。在望远镜中一对三辆马车驶进实验场,后面拖拽是一个圆柱形的铁筒子,在排列成一线之后,又来了一辆马车,士兵在旁边的一个技术人员指导下卸下三枚直径略小的圆柱体,将其装进铁筒子。
士兵在装填好后,指挥官一挥手中的绿旗示意准备发射完成,沈括看到文彦博点头示意后,毫不犹豫的举起了手中的红旗,实验场地内的指挥官高呼一声口令后,重重的挥下了手中的红旗,操作的战士立刻点燃了圆柱体的引线,片刻间三道白烟从圆柱体铁桶中飞出,冲向了场地中的靶标——一群绵羊。仅仅从目测距离上便可以知道其射程——已经超过了一百丈!随着不分先后的爆炸声,原先那处一群绵羊立刻被一阵烟尘所掩盖,但从烟雾中飞出的断木桩和一些羊腿便可以知道这种新式武器的威力。
王静辉看到这一场面后心中低呼一声:“火箭弹果然名不虚传!”
刚才士兵们所发射的武器正是以黑火药填充的火箭弹,这种设计构思是沈括和苏颂提出来的!这是在大宋军队中早就装备的“火箭”演变而来,以前的“火箭”就是一根箭支上面绑着一个盛满火药的小竹筒,用弓发射后靠火药所产生的推进力增加射程,不过在战场上这种“火箭”却是非常的不实用,装备量也很少。
苏颂和沈括在接受火炮研制项目后,尤其是在迫击炮项目取得了突破后,便异想天开的将火炮和迫击炮联系“火箭”的原理造出了这件武器,王静辉在接到手中的图纸后,连连称赞这是一项天才般的设计!
这确实是一件天才般设想的武器,王静辉自然知道大名鼎鼎的火箭弹,事实上中国军队在和苏联军事对峙的那段特殊岁月中,为了对付对手强大的机械化部队,用反坦克导弹派生出来的火箭弹来对付坦克是一项重要打法,他自然知道。不过他来到这个时代后从来就没有想过将火箭弹给造出来,因为另外一件武器“喀秋莎”火箭炮比这更有名气,反而盖过了独立发射的火箭弹,让他忽略了火箭弹。
青铜炮的铸造制造周期长,最要命的是铜的短缺让王静辉的火炮项目进展极为缓慢,在此刻沈括和苏颂提出了纯粹以火药为推进力推进爆炸部前进的火箭弹设计创意,然后王静辉在此基础上进行完善,但他心中还是很犹豫的——黑火药能否达到这种推力水平,并且火箭弹的推进部能否承担由此产生的突然爆炸事故?出于担心火箭弹发射会出现意外爆炸,便有了马拉车的套筒——至少不能够在自己的人群中发生爆炸事故,这样整体看起来便是单管火箭炮的雏形了!
最初的火箭弹长度仅有两尺,非常细,射程和威力都不是很理想,但想到填充药是黑火药,王静辉就下了狠心一次便将火箭弹的尺寸提高到五尺,前方的爆炸部用薄铁打造,填充了足有二十斤的黑火药!经过几次实验后最终定型成为今天看到的家伙,在火炮还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够造出来的情况下,火箭弹虽然制造成本高——爆炸部和推进部都使用火药,填充火药多,但威力肯定要胜过早期的开花弹,并且有外套筒来定向发射,准确性上也会大大提高。
巨大的爆炸声和腾空而起的爆炸烟云对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是极具震撼力的,王静辉可以看到有几个文官在举着“长炮筒”望远镜的手在微微颤抖,很长时间都放不下手来——他们已经被炸糟了!
王静辉轻轻撤了下旁边文彦博的衣襟,文彦博也被远处的景象所震惊,暂时走神了,在王静辉无声的提醒下,他放下望远镜交给前排的士兵转身对所有官员说道:“各位,去靶场看看吧!”
在一百多丈外,三枚原始“导弹”炸出了三个连环相接深达半米的大坑,周遭处处可见绵羊的碎尸,弹坑周遭的土地甚至被炸翻卷,呈现诡异的黑灰色,整个靶场都弥漫着呛人的硝烟味道,王静辉甚至还跳到坑中用手试着摸了摸弹坑,触手都是爆炸部所施加在土壤中的余温。
靶场范围内的绵羊居然没有一具完整的尸体,全部都是支离破碎,这个给前来观摩的官员已极大的震撼,相对于已经参加过几次实验的技术人员则早就习惯这个场面了,甚至有一个技术人员跑到距离弹坑五丈远的地方——那里有一个事先挖好的坑,里面拴着一直绵羊,这只绵羊已经死去,它是唯一一只“全尸”绵羊,但它的身上没有任何伤痕,身体蜷缩成一团。
王静辉叫人把这只绵羊抬上来,扒开身体说道:“这也是一只实验品,它的身体完全没有一丝伤痕,是活活被火箭弹震死的,估计其体内的内脏已经破碎,从而保持了这种形态。换句话说这只绵羊的死态表明如果是敌人的话,在火箭弹爆炸周遭五六丈的范围内也是这样的下场!”
宋人现在早就认识到火器爆炸部内填充破片会大大增强火器的杀伤力,不过这实验用的火箭弹内部没有加装破片,王静辉完全有理由相信在加装破片火箭弹的六七丈范围内,敌人绝对没有幸免存活的可能性!王静辉见识过后世重炮的射击场面,当然这里还达不到那个程度,但这对于在这个时代野外作战冲锋的步兵、骑兵来说,火箭弹简直就是他们的噩梦,用以攻打城池更是能够显现其极高的效率!
王静辉心中衡量了一番,在火炮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造好的情况下,火箭弹将会是当之无愧的火器之王,甚至就是在火炮造出来后,除了射程上还占有优势之外,论其爆炸效果也绝对赶不上爆炸部填充了二十斤火药火箭弹的对手。今天有火箭弹在手,皇帝赵顼没有理由不会对火炮项目继续保持极高的关注,甚至王静辉正在考虑火箭弹有着如此大的爆炸威力,这为日后火炮的出现会造成一定的压力,毕竟以这个时代的技术来制作同等威力的开花弹,技术难度不是一般的高,除非开花弹内填装的是类似黄色炸药的烈性炸药,但自己的硝化甘油还没有影子呐!
“哇”的两声,两个前来观摩的兵部侍郎终于忍受不住当场呕吐出来,不要说这两个文官,就是三衙司的正规将军也是脸色发白,一脸的古怪神情,出人意料的没有鄙视当场吐出来的文官,毕竟眼前的景象给他们的震撼力实在是太大了。
王静辉一挥手,立刻有两个医官上前将这两个侍郎扶下去,他早已预料到这种情况的发生,但对于他来说火箭弹的爆炸威力越是惨烈,那大宋统治高层和军方越是想要获得这样的东西——任何武器的诞生的最终宿命便是杀戮生灵,越是行之有效的杀人办法,在战争中将会一览无余。
“宽夫先生以为如何?!”王静辉主动提出来。
第三百零六章 断仇
火箭弹的爆炸威力和射程令王静辉非常满意,但再好的东西也是要投入使用后才能方显其价值,而一枚火箭弹的填药量在三十五斤左右,单枚造价达到了一贯,当然这样的造价还是可以通过大规模生产来降低成本,不过这也是非常有限的很。东西制作出来就必须投入使用,能够做出这样的决定的,王静辉的分量还是不够,文彦博恰恰是关键的一个人物,最妙的是文彦博和司马光之间的私人交情非常深厚,王静辉料定司马光很可能舍不得掏这笔钱,这就要看看文彦博的态度如何了。
当然,除去文彦博周边还有这么多的将领,还有兵部大员,尽管大体上是文官说了话算数,对皇帝的影响最大,但这些将领的发言权也很重要。王静辉特地请旨拉了这么一大帮人来不惜辛苦来这里观摩新武器的威力就是为了为扩大新武器的生产扫平道路,他相信在见识过火箭弹的威力之后,武将系统将会全面倒向他,而文官系统也会发生分裂,争取最大的支持力量来尽快使火箭弹投入到实战是他的目的,尤其是用这东西来震慑北方的辽国不要轻举妄动。
文彦博听后沉吟了一会儿说道:“改之,此物有名称了吗?”
“还没有,这件事一直是由沈括和苏颂在操持,想必他们已经想好了名称!”王静辉低声说道。
“那造价如何?”
“现在因为还是刚刚开始生产,全部都是为了实验和演示,所以成本有些高,大概一枚在一贯左右。不过日后要是朝廷能够批准大量生产的话,那成本上还有进一步的降低空间,重要的是如果硫球那里有了动静,计划实行顺利的话,那火药的成本将会有大幅度的降低,而火箭弹的成本基本上七成集中在火药上,相应的成本也可以实现实质性的降低!”王静辉继续鼓动着,现在周围还有不少官员,他们所说的事情又是机密,所以不得不小声讨论。
文彦博听后皱了皱眉头,说道:“现在这价格还是有些高,恐怕政事堂那里不好通过!”
“虽然价高,但却是物有所值,火箭弹射程在大宋所有武器中不算是最远的,不过威力却是最大的,命中范围内方圆五六丈绝对不会有人或者牲畜能够活下来,况且发射简便,其机动性强,用在野外对付游牧民族的骑兵将会有很好的效果——也许是目前最有效的方式!”王静辉说道。
文彦博有些意动,说道:“如此甚好,不过这还需要政事堂会议上的讨论,但某认为至少在军队中适量装备一些还是没有问题的!”
“在下还会进一步改进这种武器,让它变得更加安全、威力更大,当然同时也更加廉价,至于推广普及,还需要宽夫先生多加注意。以在下看来一场战役中使用千枚已是足够,这不过才花去数千贯而已,但大宋能够从中获取的利益绝对会高于所投入的本钱,以大宋的财力完全可以装备更多这样的大威力火器。士兵作战英勇固然是主要的,但能够保证他们从战场上在获得胜利的同时,也能够让他们平安的从战场上归来,这也同样很重要!”
文彦博听后点点头,说道:“这确实是一项善举!”
王静辉和文彦博都知道,今天的新武器演示其实已经让这种武器进入了军队,如此大威力武器没有道理不会优先装备部队,况且这么多的武将在皇上面前异口同声的称赞新武器的威力,以皇帝赵顼的性格也绝对不会容忍这种武器放在武库中没有作为。
文彦博和王静辉一同走到实验场边缘的凉棚边,王静辉看到四下无人便说道:“宽夫先生,在下还有件事要和先生商量!”
“何事?”
“先生可还曾记得在下说过的特种部队?”
“呵呵,西北的种子可是对特种部队赞不绝口,这仗打倒现在特种部队功不可没!怎么驸马又有何想法?”文彦博笑着说道。
“先生,在下打算再过上一个月,等眼下党项俘虏将手中的工程完工后,便要分成三批,一批为数在两三万之数留在北方继续干工程;一批为数在三万左右乘船南下麻逸开发南洋;最后一批为数在六万将陆续南下渡过长江开发南方。这三批人当中开发南方的俘虏动身将要晚些,要等在下开发南方的奏章呈送被政事堂所通过之后才能够动身。在下所想的是无论开发南方还是开发麻逸,难免要和当地土著部落产生冲突,到时候朝廷派大军进剿也是劳民伤财。在下思量经过西北的这一系列军事行动后,特种部队的地位应该相对稳固下来,我们要考虑继续大力发展特种部队,应该组建专门适用于南方尤其是在南方群山中作战的特种部队!”王静辉淡淡的说道。
文彦博听后捋了捋下巴上的白胡子,笑着说道:“改之可知当时为何某要支持组建特种部队吗?”
王静辉没有回答,只是笑了笑,毕竟文彦博在当时武将强烈反对的情况下还支持组建特种部队有着很多理由,而且他也肯定文彦博之所以这么支持说到底最主要的还是为了对付南方此起彼伏的少数民族叛乱,但他还是选择了沉默。
“改之应该知道南方几乎每年都会有叛乱的事情发生,南方用兵每年的军费虽然不如西北多,但亦达到了几百万之数!哼哼!某知改之关心朝廷财政,但也没有想过朝廷每年会在南方用这么多钱吧!”文彦博冷笑的说道。
王静辉知道文彦博的冷笑不是针对他,但还是可以看得出文老头儿对南方的局势非常不屑,不过更令他吃惊的还是南方军费居然达到如此高的地步,要知道皇帝赵顼对朝廷能够增收几十万贯都会非常注意,数百万贯已经不是一个小数目,但朝廷却对此熟视无睹,以至于很少人能够清楚大宋帝国在南方花了这多钱,这中间实在是迷雾重重!
“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然声教所暨,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著于令式……号为羁縻云。”文彦博淡淡的说出来一句。
王静辉立刻醒悟到西南状况是如何来的了,文彦博说说的话正是《新唐书》中的一段,他来到这个时代后对历史着实的下了一番功夫,借助超人的记忆力,就算不明白也会把史书给硬背下来,以便随时让自己回味参考。
《新唐书》在王静辉所读的历史书中有着格外重要的地位,因为《新唐书》是仁宗皇帝下诏重新修订的,而主持修订的人无一不是当时的治史名家——前后参预其事的有欧阳修、宋祁、范镇、吕夏卿、王畴、宋敏求、刘羲叟等人。总的说来,列传部分主要由宋祁负责编写,志和表分别由范镇、吕夏卿负责编写。最后在欧阳修主持下完成。本纪10卷和赞、志、表的序以及《选举志》、《仪卫志》等都出自欧阳修之手。因为列传部分出自宋祁之手,而欧阳修只是主持了志、表的编写,出于谦逊,欧阳修认为宋祁是前辈,所以他没有对宋祁所写的列传部分从全书整体的角度作统一工作,因而《新唐书》存在着记事矛盾、风格体例不同的弊端。所以《新唐书》署“欧阳修、宋祁撰”。宋祁有文名,曾任知制诰、翰林学士等职。他历时十余年完成列传,于嘉三年(公元1058年)交齐全部列传的稿子。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擅长古文,他因参加推行“庆历新政”的活动,被贬为地方官,至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才调到朝廷任翰林学士,主持修史工作,等到他写定本纪、志、表,已是嘉祐五年(公元1060年)的事了。
《新唐书》的编纂曲折繁复,但从事编纂的人,王静辉还是让商务印书馆费了很大的力气将其重新编订出版,甚至还有心鼓动司马光对其宋祁所编著不完善的地方加以重新修订,不过想到司马光已经这么忙了,便作为储备项目,一旦司马光有闲暇功夫,便给他找点事干。对于这么有来历的书,他自然是熟知于心,文老头儿说出来其中的一段话,他立刻就知道是出自这本史书。
“唐极盛之时,全国共有羁縻州856个,仅西南地区就有404个,约占全国羁縻州总数的一半,可推断当时设置羁縻州的侧重点是西南的少数民族地区。”王静辉淡淡的说道。
羁縻政策是中国封建王朝用以对少数民族进行统治的重要方法,“羁縻”一词最早见于《索隐》,史载“盖闻天子与夷狄也,其义羁縻勿绝而已”,其意为:“羁”指马笼头,“縻”指穿牛鼻之绳。封建王朝从大汉族主义立场出发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有了针对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的统治手段——羁縻政策,但它作为封建统治阶级的一种统治制度则是始建于唐代。少数民族的居住地大都远离中央王朝的统治中心,王朝的统治权力很难得到完全实现,历来的封建统治者为了能更好地维系其在全国的统治,就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羁縻而治之。羁縻政策历经了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的发展,至北宋时发展到及至。
通过后世的历史书籍,王静辉非常清楚老赵家的发家历史,甚至比皇族自己都清楚,赵匡胤挥师南下在南方干下的那些事情在这个时代当然是属于禁忌话题,但他是非常清楚的。老赵家为了防止南方再起叛乱,对南方实行了颇为残忍的高压统治,这便是后来王小波等人前赴后继叛乱的来源。
“这个文老头儿还是有些本事,并不迂腐啊!”王静辉心中细细思量着,显然文彦博非常不屑的是太祖皇帝和他的继任者们对南方的高压政策,而并非是对某个人有意见。文彦博的表现倒是让他大吃一惊,就他所知文彦博的历史可是非常主张对叛乱行为采取镇压的政策的,虽然手段有些血腥了点,但却对大宋的稳固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当然这种贡献只是对于赵宋家族而言。不过回过头想象文彦博在仁宗时代和当时的枢密使庞籍讨论削减厢军规模也是朝廷正视厢军问题的开始,这不能不说文彦博有远见,想来这也是为了进一步削减南方战斗力并不是很强的厢军,进而引用特种部队来实现这一目标。
文彦博转过身来看着王静辉笑着说道:“驸马才思敏捷,不愧为我大宋第一才子,对治史也有深厚的功底啊!”显然从刚才的对话中,他知道驸马肯定熟读《新唐书》,要不然也不会这么快便说出了唐朝羁縻政策的状况,心中也是着实的很吃惊。不过话又说回来,没有这么深厚的历史功底,驸马哪里有能力和司马光打嘴仗?
“先生过奖了!开发南方虽然历时可能会甚久,也许七八十年也说不定,不过这么做也是利于子孙后代,加深中央对南方偏远地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