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风-第1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王静辉听后点点头说道:“萧琸也非完人,虽然出类拔萃,但实际上还是能够慧眼识人之故,辽国上下那个时候也是人才济济,就算梁太后有萧琸识人的本事,她身边也没有太好的人才供她驱使,况且梁氏野心太大,根本就是想要取李氏而代之,这跟萧太后有着本质的区别。故萧太后能够充分利用人才来中兴辽国,而梁太后只是落得天下骂名!”

彦生笑着点点头说道:“学生受教了!不过学生观李清恐怕也是怀有非常之志,这并非是先生一句李清对谅祚知遇之恩的感激所能够道尽的!”

王静辉眉毛一挑,说道:“难道李清想要的和梁太后一样?!”

“非也!学生看李清现在能够做到的便是一个元昊就非常难得了!”

王静辉苦笑的摇摇头说道:“不会吧?!”

“大有可能!毕竟秉常年幼,梁太后又是秉常的生母,难道说李清日后想要挑动人家母子骨肉相残?再说秉常现在牢牢的把握在梁太后手中,估计就算李清能够保证对党项李氏的忠心,恐怕以梁太后的强悍,估计也只有等梁太后死后才能够轮到他来效忠了,李清能够等这么长的时间么?!谁有能够保证李清不会死在梁太后前面,不要忘了李清比梁太后还要大上十四岁!”

彦生看着王静辉在皱着眉头,便笑着说道:“李清有这样的志向多半也是先生逼迫的,走到今天这步是谁也不能够料到的!”

“是我逼迫李清?!”王静辉反问道。

彦生笑着说道:“不错,正是先生将李清一步步逼到这个位置。保安军之战是先生所策划,虽是无心,但李清却因此离开翔庆军到嘉宁军司驻守;后先生又设计放出谣言挑动李清和梁太后之间的矛盾,终使两人势同水火;同样又是先生的走私活动让李清慢慢的稳住了脚跟,李清的势力得到发展之后,他的忠心也变成了野心!”

王静辉仔细回味了一番彦生的话,觉得彦生对李清的现状分析的十分有道理,看来自己还是太局限于对历史进程的记载了,毕竟根据历史的记载李清这支强悍的作战队伍虽然也参加过侵宋战争,但泼喜军大多数的时候都是驻扎在距离兴庆府不远的翔庆军——谅祚对李清有知遇之恩并不是没有限度的,李清和泼喜军从上到下基本上都是汉人,把这么一支在党项人眼中的“异族”军队放在诸如嘉宁军司这样的边关,恐怕连谅祚本人也不放心,尤其是李清从来不避讳他的政治倾向——联宋!

彦生的话还让王静辉想到了一件事——李清死后有一笔宝藏不知所踪!对于李清宝藏的来历,王静辉并不是很清楚,只知道李清死后确实有一笔数目可观的宝藏,这不是陪葬——因为历史上的李清是被梁太后给害死的,不是正常死亡所以下葬的时候也很简单,据说梁太后一党也没有找到这笔宝藏,最后宝藏的下落随着李清被害死便成为一个谜局。李清要是忠心西夏李氏皇族的话,那他秘密弄了这笔宝藏干什么?!

王静辉摇摇头说道:“看来我还是小看了李清的本事!”

王静辉知道这笔宝藏现在肯定不在李清身边,否则李清两年前也不用靠卖军马来维持泼喜军的日常开销了,他对李清的宝藏并不放在心上,虽然假设李清想要造反,那能够提供造反费用的宝藏数目必不是一个小数目,否则梁太后也不至于花这么大的精神来找宝藏了,不过这对于王静辉来说没有任何意义。倒是种种蛛丝马迹证明李清这个人物原来这么复杂,若是彦生分析的正确,李清倒是真的让王静辉有些毛骨悚然了。

“先生心中也不用懊恼,李清如何,这对大宋来说都是一件好事,即便武宁三堡失守对大宋来说也没有太大的关系。学生现在唯一所虑的便是无心、冰封他们,现在他们可是在李清的身后,兵马慌乱之际安全实在是大有问题!”彦生说道,他可以对任何人都冷漠,把所有的人看做是棋子,但对于自己最亲密的人,他是绝对不容受到伤害的。

王静辉回过头轻轻拍了下彦生的肩膀说道:“彦生不用想得太多,我是不会将他们往火坑里面推的,无心和冰封他们都知道如何来保护自己,就算在最不利的情况下,冰封可以化妆易容逃脱,而无心的特种部队更是可以从盐州方向撤退回大宋,唯一让我担忧的便是守卫武宁堡的杨崇岳,怕他年轻气盛不知进退死抗到底,那就可惜这么一个大好青年了!”

“元昊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当的,至少他李清还欠缺了一个胡人的身份,况且辽国也不会容忍在自己的西边有个汉人的政权,即便他能够打下武宁堡,到时候不过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罢了!”彦生说道。

王静辉点点头表示同意,说道:“无论如何,这一次过后,李清和他的泼喜军都会不复存在,关键是大宋将会为此付出怎样的代价!彦生,写信给富韩公,让他加紧支持武宁堡,火器、兵员等等,还有毒药也要运送到顺宁寨,而毒汁则直接送到武宁堡,并且派出接应的军队随时来接应杨崇岳他们;另外写信给杨崇岳,关键时刻可以准许他撤退,只求最大限度的杀伤敌人即可。两封信不管多长都要用信鸽来传送,明白了吗?!”

彦生写好信交给王静辉过目后,便忙着发信去了,而王静辉则换好朝服立刻进宫面圣去了。不管怎么说,西夏政权算是寿终正寝了,李清若是建立自己的独立王国,环顾周边当然是找个软柿子来捏,这个对象不是别人,当然是梁太后,而有武宁三堡在手,他根本不用担心宋朝会拿他怎么样。不过王静辉虽然认为现在时局紧张并且充满变数,但大宋只要小心应对,加大对西北的投入,未必不会捞不到好处!

西夏奈王井

无心的特种部队在入夜后就悄然靠近了这座小城镇,奈王井距离嘉宁军司不过一百五十里,而向东走五十里便是古乌延城,两年前无心就带队深入过这里,当然那个时候无心的队伍虽然没有现在这么厉害,但比现在更像是土匪,除了当时怕激怒附近的李清不敢烧城之外,奈王井和古乌延城基本上都变成了一座空城。现在两年过去了,无心在远处一个土坡上仔细打量着奈王井,尽管像这样规模的城镇在大宋他不知道已经看过多少,不过在西北,由于贫瘠和战争的影响,像这么一座城镇经营成这个样子已属不易,可以看出李清在治理自己地盘的问题上很是下了番功夫。

根据两天前无心在这附近化妆抓到的落单的泼喜军战士,拷问后得知两天前李清亲率大军十二万途径奈王井已经前往武宁三堡了。由于奈王井距离嘉宁军司大本营这么近,况且旁边五十里以外的古乌延城又是一个常驻兵之所,所以奈王井这边连土城墙都没有。不过更令无心感兴趣的是奈王井可以算得上是一个交易中心了,所以在最近一段时间内宋夏大量的货物都被李清以战争缘由扣留在这里,并且从嘉宁军司运抵这里的粮食等物资也堆积在这里——古乌延城虽然有驻军,但城里面实在是小的可怜,况且这里距离嘉宁军司泼喜军本部这么近,他们不相信有什么人能够避开泼喜军来偷袭这里。

“当真没有人敢么?!”无心在心中冷笑的想到,嘉宁军司是个大块头,虽然李清几乎是倾巢出动,但剩下的两万人依然不是自己能够玩得起的,但相对于奈王井这三百守卫,还真不够无心来填牙缝的。

第二百九十二章 西征

奈王井把守的军队有两千多人,而古乌延城的兵力则在一万以上,无心算了一下,根据他在武宁堡关良提供的情报,李清的兵力总共在十四万到十六万之间,一旦有战争爆发,各个游牧部落内也可大量征兵,短时间内集中起二十万是不成问题的。

奈王井虽然是个物资中转站,但主要的物资还是囤积在嘉宁军司附近,五十里外的古乌延城的一万守军几乎都是骑兵,一旦得到消息可瞬息而至,所以无心想要毁掉奈王井难度实在是太大,少有不慎就会被古乌延城的援兵给拖住,面临他们的就剩下苦战了。

特种部队用布裹住马蹄,借着夜色慢慢的向二十里外的奈王井潜行,一路上前锋还无声的扫掉了不少游动哨,可见正规的泼喜军训练非常有素。在能够看到奈王井灯火的地方,所有的人都将手中的大刀接上短刀柄,并且在刀刃上涂抹毒药,在腰间顺手的地方装上手持燃烧弹,准备完毕之后,一声呼哨,两千骑兵打马就向奈王井冲了过去。

奈王井平时只是个城镇,被征用作为后勤基地的这两天,泼喜军虽然知道几乎不会有敌军可以来骚扰这里,但还是在奈王井的外围围上一圈篱笆,并且还搭起两个箭楼。无心之所以明目张胆的冲击奈王井,一方面是因为奈王井的防御措施在他眼中形同虚设;另外他也明白李清亲率十二万大军出击武宁堡,这是极为反常的,武宁堡现在处在危急时刻,只有让李清意识到在自己身后的腹地还有一支大宋的武装力量,使之分散兵力以解武宁堡之难。

这样大摇大摆的进攻所引起的后果,无心不是不知道,但能够牵动李清的部署,为武宁堡的安全多一份保障,他情愿这么做,再说能够让他有恃无恐的是他的特种部队每个人都有三匹马,要是屁股后面跟上了尾巴多半是追不上他们的,况且沿途他们都藏有粮食,打不过就延盐州方向入草原回大宋。尽管这样做战果上肯定不怎样,但总好过武宁堡被迫,特种部队全军覆没的好。

两千骑兵背上背着长刀,手上持弓弩,两里地的路程转瞬即到,箭楼上的泼喜军自然发现了这支队伍,不过还没有发出声响来询问,就被第一轮箭雨全部射成了刺猬。待特种部队冲到大门口的时候,他们手中已经发出了三轮箭雨,基本上将大门周边的守军全部解决,推开大门,后面的马队也不停歇,直接将弓箭背在背上换成长刀杀了进去。一路上将手中的燃烧弹投掷到沿途的房屋上,这东西威力巨大,在实验的时候就把沈括和苏颂给炸得灰头土脸,连皇帝的坐舟都给惊动了,最可怕的是这东西填充的是汽油,燃烧能力超强,虽然经过改动后变成手持式,但一个燃烧弹烧毁一间茅草屋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由于特种部队发动进攻的时间接近午夜,这个时候正是人们入睡的时候,守军纷纷从屋中衣衫不整的跑出来,结果还不知道怎么一回事的时候,就被迎面而来的一群凶神恶煞用长刀给劈死。奈王井不大,马队很快便冲到了城镇的北头——这里正是囤积物资的地方,绝大多数都是粮食、马料,特种兵非常利落的便将燃烧弹和火把纷纷扔到粮垛上,一个个大粮垛很快被点燃。

特种部队并没有就此罢手落荒而逃,而是将进攻方向绕着粮垛群一周返身向刚来的方向又跑回去,一路冲杀想要过来救火的守军,等无心他们冲出奈王井的时候,粮垛群的大火已经烧的一塌糊涂,冲天的火焰显示所有的救火行为都是多余的。无心身后的火焰冲天而起,几十里外的古乌延城的守军根本用不着奈王井的守军来报信,就知道自己的粮仓被人偷袭了。

特种部队在烧了粮仓之后,连集合点人数的想法都没有,策马又回到了黑暗的草原中,头也不回的开始他们的逃亡之旅了。而一个时辰之后,当古乌延城的援兵到来的时候,奈王井彻底变成了一片火海,无心他们早就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大帅,奈王井的屯粮被烧!”一名将军匆匆走进李清的大帐,而李清正站在地图前思量着。

李清听到奈王井被偷袭的消息后,眉头稍微一皱,头也没有回说道:“让嘉宁军司再筹备一批粮食,放在古乌延城严加看管,若再出纰漏定斩不饶!”

将军听后低头说道:“难道就放任偷袭者逃走?!”

李清挥挥手说道:“放他们走吧!他们已经成为惊弓之鸟,敢在我的腹地活动,宋人的胆子看来是越来越大了!不用管他们,想必这些人人数肯定不多,也就是干一些偷袭的事情,古乌延城只需派出三千人去追击驱赶他们即可,用鹞鹰引路,要控制好距离,不准交战,只要把他们赶到大宋就可以了!”

“大帅怎知这些人是宋人?难道不会是盐州方向来的人?盐州的郡守可是太后身边的亲信!”

“哼!太后身边的人有多少斤两本帅难道不知吗?!一群酒囊饭袋而已!本帅可以肯定,这些偷袭的人肯定是烧毁洪州寨的宋军!大事要紧,其余的都可以放在一边,等本帅腾出手脚,宋军若是再不识趣,本帅定要他有来无回!”李清冷森森的说道。将军听后躬身出去去传达命令了,而李清则走出帐外,朝西北的方向远眺——在西北方翻过一座高山便是铁门关!

李清收回目光,朝旁边的军士喊道:“全军拔寨行军!”

顷刻间战鼓的声音传遍连绵两三里的军营,一时间军营中的泼喜军们便有条不紊的收拾行装,开始行军,现在的太阳正在西沉,用不了一个时辰便落山了,按照泼喜军的行军速度,在天黑后一个时辰,他们便可以到达远处山下的铁门关。

恐怕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李清并没有率军去攻打南方大宋的武宁堡,而是挥兵直奔西北距离嘉宁军司六百里外的铁门关,铁门关连同据此三百里外的盐州正好形成一条南北防线,由此向西便是梁太后的势力地盘,而李清现在打的便是西边的梁太后!至于武宁堡门口的十二万泼喜军不过是李清的儿子率领的烟雾弹,其人数不过才四万而已,却算准时间赶到半夜来到武宁堡的门口扎营,装出十二万的规模,不过那些投石车却是真家伙,李清手里面的存货有一半都运到了武宁堡,其余的则放在嘉宁军司和古乌延城等重要地带防守用。

泼喜军骑兵如洪流一般在月色的照耀下赶到了铁门关外,铁门关虽然有个“关”字,但实际上根本不同于大宋的“关”,这里不过是个稍大些的城镇罢了,不过在外围有一圈三丈左右高的土墙。对付这样一个城镇,对于李清来说是再简单不过的了,根本没有排兵布局,到达地点之后便将铁门关团团围住,然后一挥手便是四面军队同时攻城。

铁门关的守军还没有反应过来这是怎么一回事,泼喜军便已经登上了城头与守军相互厮杀起来。在李清的眼中,这场仗和他想象的没有任何差别——摧枯拉朽的完胜,不到半个时辰便占领了城墙打开了东西两个城门——西夏的城墙十有八九都是这样,或是南北,或是东西两个城门,只有兴庆府、西平府、静州等大城才会有宋朝城池那样的四门设计,不过这些城池都在西夏的统治中心鸣沙河流域。虽然李清这次快速行军攻打铁门关,军中并没有携带什么攻城武器,但同样西夏军中也没有什么类似宋朝神臂弩这样威胁巨大的守城武器,对付这样的城池就是两点——一个是兵士要多,另外便是带足长梯就可以了——党项人打仗从来不注重守城,他们更加看重的便是野外骑兵作战,但是李清这次反水使得对手根本没有任何伎俩可以使用。

镇守铁门关的守将是依附梁太后的铁杆野利达,守军人数也不少,在两万左右,通常即便是面对泼喜军也是有一战的能力的,但李清这次发起突袭根本没有给对手任何缓手的机会。在城门被打开后,李清就带着自己的亲卫队入城了,此刻城中到处都是火光、双方战士的厮杀声,但这一切都并不重要,在这种狭小的城镇攻防战中,泼喜军绝对是西夏的最强,小型投石机投入战场后,不到一个时辰满身血污的野利达便被押到李清的身前,李清骑在一匹乌黑发亮的高大骏马上,什么话都没有说就用手势让自己的亲卫将野利达的头颅砍下来。

“李升,带你的人把守城墙,任何人不得外出,违令者斩!其余各部分别将城内的火头全部扑灭,然后在城外扎营休息!”说完李清便骑着马在亲卫的护送下出城到大帐中休息去了。

转天李清留下了必要的守军来把守铁门关后,全军拔营直扑一百五十里外的白池城——这里才是他的重点,白池城在李清的眼中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关隘,得到了白池城就可以轻而易举的对付西边梁太后的军事压力,更重要的便是白池城有盐矿,西夏东部的食盐基本上都是有白池城来供应的,李清为此必须花高价来购买宋朝和东部部落中辽国运过来的食盐,在得到白池城之后他可以彻底不用担心食盐的供给了。

在李清和梁太后交恶的时候,白池城中驻扎着大约四万守军,不过西夏的兵制和大宋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党项兵是士兵也是牧民,常规军是最精锐的部队,但数量很少,谅祚、梁格嵬两次对宋作战惨败使党项正规军失血严重,从此泼喜军开始独占鳌头。驻守在白池城的守军中只有一万正规军,其他三万不过都是周围征集而来,李清在这两年中夹起尾巴做人使得这里的守军松懈的不成样子,牧民也需要休养生息,李清长时间没有反叛的意思,使得这里的守军一削再削,这里也就剩下一万五,比野利达驻守的铁门关人数还少。

对付白池城李清终于动用了自己手中的宝贝——西夏制作的火器。进攻同样在晚上进行,李清的火器虽然在质量上根本没有资格和大宋的火器相提并论,但那巨大的爆炸声对党项守军的震慑力还是很大的,而李清对白池城志在必得,根本不在乎手中火器的损耗,直接全部扔上城头,一时间把守军给打遭了,待反应过后泼喜军已经有零星战士攻上了城头。

李清的作战决心十分坚定,他也战前也直言不讳的向属下告知,自己和梁太后之间已成水火之势,根本没有回环的余地,只要拿下白池城,据关坚守,梁太后就再也没有实力来压迫他。这使得整个泼喜军为了自己的生路而战,虽然损失比较大,但泼喜军还是如潮水一般涌向城头,很快便占领了白池城东面的城墙,守将懦弱惧怕李清的泼喜军,便带头从西门夺路而逃,使得守军军心大乱很快便形成了溃败,白池城并没有像铁门关那样遭受太大的破坏便落到了李清的手中。

李清两天之内连克铁门关和白池城,斩敌一万有余,俘虏近两万,这若是让宋军知晓的话定会认为是个奇迹,但在这个通信并不发达的时代,无论是宋军还是梁太后现在都不知晓西北的形势居然有了这么大的变化。当然王静辉虽然拥有强大的情报网络,他同样也要受到通信条件的限制,对此并不知晓。

李清同样利用了通信不畅的便利条件,在占领白池城之后,留下两万守军便挥军南下,五日后用无心所使用的方法诈开了盐州的城门,以微弱的损失占领了盐州,自此他的西行作战图谋全部达到。以前梁太后所建立的防线在李清两年隐忍之下,猝起发难顷刻间便主客易位。

在李清攻占盐州城的时候,李清的大儿子李泉带着四万攻宋大军对武宁三堡进行了两天的强攻,投石车在第一天的进攻中便被宋军用弩炮发射的燃烧弹损毁了二十台,剩下的他无论如何也不舍得用了。两天的强攻战事虽然激烈,但这只是相对于李泉而言,对于武宁三堡的守军来说损失甚微。

李清在战前对李泉的安排便是上来强攻,给大宋造成他的主力尽在武宁堡方向,武宁堡拿下来固然是件极大的胜利,但得不到也没有什么关系,重要的便是绝对不能够让宋军可以毫无顾忌的冲出武宁堡,要把宋军牢牢的封在堡中!

李泉在两天的强攻中充分领略了宋军的守城技术,各种炸弹、弩炮发射的飞石和燃烧弹,更可怕的便是毒箭,使得李泉部队的伤亡很快便达到了一万的心理底线,第三天他休战派出两万骑兵在武宁堡外围摆阵监视,剩下的一万人去砍伐周边的树木,给宋军造成他要大规模制作攻城武器的假象,只留下一个空营来唱独角戏。

不能不说李清教育儿子的水平非常高,这也是李清谨慎的性格所致,他深知自己一个汉人的身份在党项人建立的国度中立足有多么的困难,就是换做他来处在梁太后的地位,他也会毫不犹豫的做梁太后现在所做的事情。李泉不是那些部落继承人那样的骄横子弟,多年跟随李清征战四方,使他早已经成为一个合格的将领,他之所以能够摆出这样的空城计,也是吃死了宋军的心理——任谁也被两天的强攻震慑了,哪里会想到这个时候他敢摆出空城计?父亲交给他的任务便是死死的拖住宋军,能够拖得一天便是一天,宋军知道李清的家底,但李清也不是吃干饭的,武宁三堡中有多少驻军他也清楚的很,就算宋军倾巢出动,李泉的四万军队只要小心对付是绝对没有问题的,若是能够拿到武宁堡那就是赚了。

杨崇岳等人在城头上看到对手在伐木头,心中也是吃不准,为了防止对手更猛烈的进攻,也拼命的囤积作战物资,几乎把武宁三堡内的石头房子拆了个遍,将弩炮的各个部件细心维护了一遍,并且还制造了十几门应急弩炮,准备关键时刻拉上去。

对峙双方都埋头苦干,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自己正在做些什么,李泉也是苦守掰着指头过日子——他要等自己的老爹回师,只有这样他的任务才算完成。李泉砍了三天的木头,这就让杨崇岳他们感到不对头了——这么大的阵势,十二万人吃饭光是粮食一天要消耗多少,怎么没有看见多少运粮的部队进入敌人的大营?!

第二百九十三章 质疑

杨崇岳终于察觉到了对面大营实在充满了古怪,他甚至开始怀疑对面的敌人到底是不是李清——杨崇岳出身将门,尽管杨家已经末落,但宋朝传统将门世家中一些特殊的关系还在的,自己在得知要前往西北领兵作战,并且知道对手十有八九就是党项名将李清后,对李清的一切资料也就汇集到他的案头上,这些宝贵的资料中除去一些曾经在西北作战过的好友世家之外,便是王静辉的情报局给予了很大的支持——资料上显示李清不是一个单纯的军事将领,不过单单在军事上就有着很多将领所不具备的优秀品质——心志坚定,杀伐果断。

正是因为处于对对手的了解,杨崇岳已经肯定对手在唱空城计,而且对面要是李清的话,就算是在唱空城计,也不会留下这么大的破绽——难道驸马的学生有这么大的能耐能够把李清的粮道给劫了?!

杨崇岳不相信这样的结论,李清是名将,肯定不会在后勤问题上栽跟头,况且十二万人的粮食可不是个小数目,李清就是演习也会把戏做足来阴自己一把。意识到李清大营中不寻常的不仅仅是杨崇岳,关良和济成也皱着眉头。李清已经在对面砍了六天的木头了——这能够做出多少辆投石车?!

济成每天都站在城头上,用望远镜来观察对面的情况——当关良将心中的疑惑朝他说了之后,他便对此上了心,关良专长是从事情报,对于一支十二万人的军队吃喝拉撒所耗费的物资仅仅存在着一个“数量极大”的概念,要想通过观察对手物资进出大营来估算敌军多少,这就是济成的本事了。

为了配合济成,关良甚至争得了主帅杨崇岳的同意,征用了几个杨崇岳身边的杨家亲随,这些人身手极好,关良交给他们的任务也很简单——借着周围地形复杂的特点,让他们带上望远镜近距离的观察李清大营,专门数进出车辆。济成没有让杨崇岳和关良失望,通过这几天的观察,他非常肯定的告诉两人,对面的大营中最多不会超过四万人!

正当济成来盘算李泉手上筹码的时候,李泉也意识到自己露了马脚——因为军需官的请示,让他知道自己犯了一个大错,若是对面的对手足够精明,估计现在正在盘算如何来劫营了!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李泉知道自己肯定是瞒不过去了,除了祈祷对面的宋军守将是个蠢货,让自己的兵士晚上携带空袋子和马车深夜出营,白天再装满泥土运回来麻痹敌人之外,李泉还采用了轮班制加强了夜间的防守,砍木头的兵士在出营进入山地之后便倒头睡觉。

李泉亡羊补牢的行动落在杨崇岳的眼中反而更加坚定了他的判断,武宁堡的人决定偷袭一次来看看对方的底细如何。杨崇岳虽然要决定偷袭李泉,不过摄于对方泼喜军的名头,他们也不敢疏忽,毕竟人家成名已久,李清用兵与西夏其他将领的风格十分不同,也不能排除老家伙亲自坐镇的可能性。

为了展开这次偷袭,他们预设了好几个方案,一击不成立刻遁走,并且设计好退走路线,在合适的地方进行埋伏和接应。杨崇岳他们的准备没有白做,晚上后半夜杨崇岳亲自带军偷袭,结果碰上了李泉的埋伏,立刻退走,泼喜军紧追不舍,结果也中了宋军的埋伏,折腾了一夜双方互有损失,算是一个平手。

偷袭这样的事情只要一次就足够了,毕竟武宁三堡驻军并不是很多,至少盘面上李泉的筹码要比杨崇岳的充裕一些,要是遇到惨败的话,李泉说不得就会径直拿下武宁堡,那就十分不划算了。最重要的便是这次偷袭让杨崇岳他们感到和他们对峙了这么多天的对手决非李清,而且敌人也远没有到十二万,不然昨天晚上的偷袭他们是无论如何也退不出来的。

杨崇岳除了向顺宁寨和保安城调兵之外,便放出鸽子给富弼和枢密院送信。同时也知道对手手中只有四万人是绝对拿不下武宁堡的,但谁也不能肯定李清就这么咽下这口恶气,说不定正在后面策划报复行动,三堡之内所有的兵士都加紧备战,城墙边上堆满了军事物资,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准备应对泼喜军的报复。

“李清不在武宁堡!”王静辉和皇帝赵顼在看到这份由杨崇岳呈送上来的密折后面面相觑,很快两府高官齐聚福宁殿偏殿,由于战场情报比较少,参谋长郭逵也是拿着指挥棒面对沙盘有些束手无策。

王静辉明白在这个时代即便使用最快的信鸽传书,从武宁堡到汴都开封至少有三四天的时差,战场上瞬息万变,况且除去一支两千人左右的特种部队还停留在李清的后方流窜之外,大宋的兵力几乎都被李清给堵在了武宁堡无法出击。在这种情况下根本就不可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参谋部的作用,这也怨不得郭逵这个第一个参谋总长。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无论西北局势怎样变化,李清都无法突破武宁堡一线防御,而皇帝赵顼和王静辉最后的底线则在顺宁寨。况且关良已经发信回来,李清东部的党项部落大大小小的首领已经开始集结兵力,种种动向表明他们对李清嘉宁军司的财产垂涎三尺,只要他们从中插上一脚,相信局势将会有很大的改观。

会议上王静辉受到了司马光和郭逵的发难,在他们看来西北的局势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应该保持对峙,现在并非是解决李清的最佳时机。不过王静辉报以沉默对应,他需要时间,李清的行为已经超出了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