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骁雄-第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上来的并非是鞑子,而是一千多名被绳索绑住的老百姓,后面跟着三千多名契丹仆从军,缓缓地走上北坡,他们的队伍中,也夹杂着许多手无寸铁的老百姓。
他们要用中原老百姓当做挡箭牌,利用老百姓的掩护,杀上晋军的营寨。
那一声声撕心裂肺的哭喊和哀求,让晋军将士莫不动容。
契丹人够狠,该怎么办?
郭威迟疑了,一旦他下令屠杀这些百姓,他辛辛苦苦营造的善长仁翁的形象就会毁于一旦。日后必定会遭到朝廷那些大头巾的弹劾,甚至会影响到刘知远。
如果他不下令,等若是放弃远程武器的优势,很多将士会因为他一时的妇人之仁付出血的代价。而且,一旦被契丹人发现这个弱点,更多的百姓会被抓来。他的仁慈可能会害死更多的百姓。
这是一道选择题,但从来没有人递交过满意的答案。
注1:蒺藜火球实,际上是留有绳子小火药包,里面装有带刺的铁蒺藜,爆破后铁蒺藜飞散开来,遍落在道路上,阻止敌人兵马前进。
使用用绳子时,点燃后,挥舞绳子然后突然如放开绳头,借助惯性将它投掷出去。应该出现在唐末宋初,本文假定五代十国时已经出现。
注2:飞火,绑有小火药包的箭矢,唐末应该就已经出现,一般用来攻城。此处郭威想利用飞火吓散马群。
………………………………
第二百八十六章 北风
“还等什么?”张彦泽大声吼道,“快下令射弩放箭呀!再不下令,鞑子就要冲上来了!”
显然,这个选择对张彦泽不成问题。
王重胤低下了头,他能理解此时郭威心中的煎熬,在镇州城头,他也曾面临这样的选择。
符彦卿若有所思,没有说任何话,如果是他,他也许会选择放弃远程攻击。
但是众将中,如张彦泽这般的人毕竟占多数,在他们眼里,百姓只是可供鱼肉的蝼蚁,虽然平时时时放在嘴边,但有几个真的将百姓当回事?
契丹仆从军越逼越近,离寨墙不足两百步,一名百姓一不小心,猜中了晋军布下的铁蒺藜,惨叫一声,滚倒在地上,一名契丹仆从军上前二话没说,一刀剁下了他的人头。
难道中原人的人命在契丹人心中就这般不值钱?
阵前的中原将士愤怒了,眼中几乎要喷出火来。
张彦泽再也耐不住性子,三步两步冲到一架床弩前,抢过士兵手中木锤,猛地砸向机关。
“嗖”一支弩箭带着寒光,向着拥挤人群射去。“噗”的一声穿过一名中原百姓的胸膛,有扎入了跟在他身后的契丹仆从军的心窝,将两人串成一串,带着两人继续向后退去。
那名中原百姓微微转过头,目光正与他身后那名蛮人惊恐的目光撞到了一起。
那蛮人忽然觉得那目光中带有一种说不出的快慰与讽刺,两人一齐倒在了尸体丛中,鲜血聚在了一起,再不分彼此。
这支如同滴落油锅的冷水,整个战场顿时沸腾起来。
“嗖”“嗖”“嗖”“嗖”……
一支支弩箭从寨墙上的那个小窗口飞掠出来,蹿向人群。
中原百姓再顾不得身后契丹人仆从军的约束,四处乱跑。幸运的,从两侧逃离了战场,不幸的,正巧被一名身边的仆从军顺手一刀砍成了两半。
其时,此时的契丹仆从军已经顾不上中原百姓了,他们知道,此时最重要的是冲到寨墙前,在北坡上呆得越久,他们被射杀的可能就越大。
一片一片的雕翎落下,无数的人仆倒在血泊中,有中原人,也有草原人……
不多时,第一个契丹仆从军通过了壕沟,翻过了拒马,冲到了寨墙前。让他绝望的是,一丈高的寨墙他根本没有办法爬上去,而负责运送木梯的伙伴,却还不知道在哪里。
在他绝望的嘶吼声中,一只只雕翎从探出身的晋兵的弓弦中放出,瞬间将他射成了刺猬。
离战场四里开外的一处土坡上,骑在马上的李风云、皇甫遇冷冷地望着远处的战场。虽然从这里望去,战场上的人们像一只只微不足道的蚂蚁,看不清战场的具体情况,但是那冲天的杀起,依然能够清晰的感受到。一阵风吹来,似乎还能闻到战场上那股浓烈的血腥气息。
“出击吗?已经打了快三个时辰了,契丹人几度攻上了寨墙。”皇甫遇问道,心中有些担忧。
李风云摇摇头,道:“契丹人的本阵还未动,我们三更悄悄潜行过来,可不是准备与契丹人硬碰硬的。”
忽然,一阵狂暴的北风吹过,皇甫遇奇道:“奇怪,这时候怎么会刮北风?”
不错,这个季节不应该刮起北风,站在望台上的杜重威等人也极为奇怪。此时忽起北风,对晋军十分不利。由于大风的影响,从寨墙中射出的箭矢会变得软弱无力,没有伤害力,而与此相反,契丹人射来箭矢借着风势,会飞得更远,伤害力更强。
更为不利的是,北风卷起的沙尘,会迷住晋军的眼睛,而契丹人背风做战,却完全不受影响。
老天爷似乎故意是在与晋军做对,北风越吹越猛,扬起的灰尘几乎让人睁不开眼睛。“咔擦”一声,绑在望台上的一杆战旗被呼呼的北风吹折。
众人的心一下子沉了下来,大风吹折了大旗,这可是不祥之兆啊,难老天要亡大晋?
“哈哈哈哈,”与杜重威等人心情阴郁不同,契丹军阵中的耶律德光大笑起,“真是天助我也!来人啦,吹号,全军出击,我军必胜!”
“我军必胜!”数万契丹大军士气大振,齐声高呼。
数万契丹大军一齐跳下战马,一拨一拨,紧随在仆从军身后,杀向晋军营寨。一时间战事骤紧,一道道人浪涌向寨墙。
寨墙外的拒马被契丹人拔起,堆积在寨墙外作为攀爬之用。
寨墙下,那些床弩几乎是顶着契丹人的胸口在发射,根本不需要瞄准,一支弩箭射出,就是一道血胡同。
不过,越来越多的床弩已经不能发射了,因为层层叠叠的尸体已经把发射窗口堵得死死的。
八个人负责一台床弩,给床弩上弦绝不是一件轻松的活。
王小三不知发射了多少支弩箭,也不知道杀死了多少契丹人。此刻的他,只觉的浑身乏力,似乎动动手指的气力也没有。不过,奇怪的是,在发射万一支弩箭之后,在同泽的帮助下,王小三总能再次将弩箭上好弦。
王小三已经麻木了,他的亲兄弟王小四就倒在他的身边,他都没有时间伤心,没有机会流一滴眼泪。这一天,他看过太多的死亡,也许下一刻,不知谁人射来的一支冷箭,就会透过那小小的发射窗口,钻入他的胸膛。
在这血腥的战场上,伤心与流泪都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现在的每一刻都很宝贵,伤心与流泪就留待战后吧,鞑子的鲜血与灵魂,就是最好的祭品。
值了,杀了这么多契丹人,父母的仇该报了,兄妹的仇也该报了,父老乡亲的仇,也应该报得差不多了,此时就算战死,又有何妨?
从头顶木板上滴下来的血,已经让地面滑溜溜,难以下脚。
木板上又传来一声惨叫声和身体摔倒的声音,王小三知道,又一名同泽的英灵随风而逝。
也许多射杀一名鞑子,就能多挽救一名同泽的性命。
王小三鼓足气力,再次与众人一起将床弩上好弦。
………………………………
第二百八十七章 杀贼
寨墙内外的尸体堆积如山,王重胤、符彦卿、张彦泽早已经冲上寨墙,与契丹人杀成一片,浑身是血。
这寨墙代表这一切,守住了,契丹人就败了,他们不可能再鼓起勇气进行下一次进攻。但是这寨墙一旦全面失陷,二十万晋军将逃无可逃,尽数要覆灭在这白团卫村大营中。
可恶的契丹人,居然利用那北风,纵火扬尘,教人连眼睛都睁不开。
攻上寨墙的契丹人,借着北风帮助,凶悍无比。几处寨墙,已经被契丹人攻破。契丹人如同蚂蚁般的涌了进来,与数倍的晋军杀成一团。
这可恶的北风,若不是这北风,契丹绝难攻入这坚固的大营。
但是晋军还在支撑,虽然局势对他们很不利。杀掉一名契丹人,往往要付出三到四名晋军将士的代价。
在这血腥的战场上,生命只是一颗微不足道的浮尘,一名名晋军将士冲上前去,倒在了血泊中,更多的晋军将士继续扑了上去。
这是一场赌博,双方都像赌红了眼的赌徒,赌注就是两军将士的性命,战斗的意志和决心,胜者将得到一切,败者会失去一切。至少对于晋国这二十万大军来说是如此。
失守的寨墙越来越多,战争的天平正渐渐向契丹人一方倾斜。
“兄弟们,杀贼报国、青史留名的时刻到了,杀贼!”王重胤怒吼道。
“大丈夫功名只在阵前求,杀贼!”符彦卿大声吼道。
“养军千日,用在一时,报效大帅,死命杀贼!”张彦泽暴喝道。
“杀贼!”二十万晋军将士的愤怒聚集成这两个字,回荡在天地之间。
二十万晋军,听起来很多,但其实能称得上精兵的并没有多少,最多也就十万上下,都是从勤王的各地节度使中抽调来的,战力参差不齐,能比得上成德军、河东军、郓州军的很少。这其中,身体羸弱,没有受过训练的将士大有人在。
不过,契丹人在中原的倒行逆施,早就激怒了这二十血性男儿。刚才契丹人逼着百姓做盾牌的举动,更是让人怒发冲冠。
敢来跟契丹人拼命的,有几人与契丹人没有血海深仇?
此时的二十万晋军同仇敌忾,早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
契丹人也是人,身体强壮又如何,武艺精熟又如何,一刀砍下去,脑袋一样会掉,一枪捅过去,胸口照样是一个大窟窿。
须不闻赵州李风云,当枪匹马在契丹军中杀了个七进七出,直杀得贼酋耶律天德在万军丛中丢盔弃甲,狼狈而逃,留下“天德武略安天下,万军丛中如鼠奔”的千古笑柄。
须不知六千精骑、两千风云营将士,力拼两万契丹铁骑,丝毫也不落下风。并一战歼灭契丹铁骑四千,杀的契丹人闻风丧胆。
须不知晋军巧取阳城,契丹大将耶律麻答被杀得落荒而逃,溃不成军。
既然这些事情李风云能做到,都是堂堂七尺热血男儿,又有谁做不到?
“杀贼!”晋军如潮水般的涌了上来,已经顾不上什么阵形与配合,只求冲上去砍契丹人一刀,捅契丹人一枪。
两军将士搅和在一起,一时间晋军大营中血肉翻飞,杀声震天。
许多晋军似乎对契丹人砍来的弯刀视而不见,不管不顾,挺着缨枪直刺向契丹人的胸口。
“噗”长枪入体。
“咔嚓”弯刀斩飞了头颅。
双方一齐倒下,不多时,便被你来我往的沉重脚步碾成了肉泥。
“噗”弯刀掠过了晋兵的脖子,一大篷热血飞溅而出,糊住了契丹猛士嘎多的眼睛,嘎多却不敢擦去眼睛上的鲜血,回手又是一刀砍倒另一名羸弱的晋兵。
忽然,嘎多感到脚底下一紧,一名将死的晋兵死死地抱住了嘎多的双腿,嘎多吓了一大跳,挥动弯刀猛砍向那名垂死的晋兵。冷不防从一侧一支缨枪探出,从他的胁下扎入到他的胸膛。
嘎多惊讶地看着那手持缨枪的晋兵,羸弱的身子三个加起来也不足他一人粗壮,但灼灼放光的眼中透出的仇恨,却让他心寒。
在弥留之际,嘎多依稀看见,不等那瘦弱晋军抽出缨枪,一道刀光掠过了那瘦弱晋兵的脖子,一颗人头高高的飞起,脖子中的热血又再次浇洒在摇摇欲坠的嘎多的脸上。
这时,不知从哪里飞来一支投矛,插入那刀光的主人的胸膛,将那刀光的主人牢牢地钉在了地上……
嘎多不明白,一向懦弱的中原人,怎么会突然间变得这般勇猛,浑然不把生死当回事,丝毫不弱于契丹男儿。他还清楚的记得,他曾一个人赶着数十名晋军,一个接一个,将那些只顾逃命的晋军看倒在血泊中。那些人,和这些人,同样的皮肤,同样羸弱的身体,说着同样的语言,为何在战场上的表现,却绝然不同。不明白,实在是不明白。
渐渐地,世界变得越来越暗,滔天的血浪与杀声离他越来越远,带着心中的疑问,嘎多的世界陷入了永远的黑暗与寂静之中。
双方的将士就好像一枚枚棋子,冲上去,利刃割破皮肉,长枪捅入胸膛,双双湮灭,接着,更多的将士再次撞在一起,用生命谱写出一曲悲歌,绽放出刹那的辉煌。
寨墙失守了,晋军将士用自己的性命和身体,建起了另一座寨墙,抵御着契丹人强壮的身体。
然而,晋军将士虽然英勇,不畏生死,但是身体的差距和天时的不利,仍然让他们节节后退。不对,不是节节后退,而是一层一层地倒下。
战局对晋军越来越不利。
“杀贼!”在契丹大军的背后,突然响起了“轰隆隆”的马蹄声,和山呼海啸一样的杀声,震得人心神不宁。
一彪人马如同一支利剑直朝耶律德光这边杀来,雄壮的马蹄声似乎连天边的晚霞也震碎了,马蹄扬起滚滚烟尘,如腾云驾雾一般,在夕阳的映照下,仿佛是一支从天而降的神兵。
………………………………
第二百八十八章 天降奇兵
、、、、、、、
李风云、皇甫遇的六千骑兵终于出动了,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排山倒海般地朝耶律德光冲来。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只要解决了耶律德光,什么问题都迎刃而解。
有这六千战无不胜的精骑,李风云认为没有什么能拦得住他,哪怕耶律德光身边还留有一万契丹铁骑。
营外的动静自然惊动了营中苦苦鏖战的晋军将士。
杀到此时,几百架床弩已经完全失去了作用,布置在寨墙后的众多投石车,也被损毁得差不了,能继续使用的寥寥无几。
契丹铁骑惯用的链锤在空中乱飞,砸得晋军东倒西歪,脑浆迸裂。
实力的差距,有时候很难用人力来填补,晋军的形势非常不妙,死的人太多,已经有少量几个晋军吓得哆哆嗦嗦,只顾抱着头蹲在地上嚎哭。
见到李风云突然杀出六千精骑,杜重威大喜,大声叫道:“援军来了,契丹鞑子就要败了!”
刘知远也挥舞着宝剑,大声吼道:“将士们,再加把劲,一战定胜负!”
“援军来了,杀贼啊!”厮杀中的晋军难辨真伪,只是疯狂嘶吼着。够不着契丹军的,也纷纷将手中的投矛投向契丹的人群,将一支支利箭射向契丹人拥挤的人群中。
“杀贼!”
……
晋军军心大振,一时竟然杀得侵入营寨的契丹人连连后退,有几处寨墙又重新回到了晋军的掌握之中。
耶律德光心头一惊,他猜想到李风云不会坐视不理,冷眼旁观,但是他没想到李风云所带的骑兵居然潜入到离他这么近的地方。
“拦住他们!”耶律德光一挥马鞭,指着急冲过来的李风云那彪人马,对身边的最后一万最精良的契丹铁骑命令道。
万骑奔腾,一万铁骑直朝李风云奔去。
瞬间,两拨人马绞杀在一起,杀声震天。
李风云的人马背风作战,借着风势,占有很大的优势。扬起的灰尘如同迷住营中晋军将士的眼睛一样,同样也迷住了契丹铁骑的眼睛。
但是,李风云发觉,这一万契丹铁骑与他曾遇到过其他契丹铁骑不同,不但武艺娴熟,衣甲精良,战斗意识也不知强大多少倍。
仿佛根本不把死当回事,这一万契丹铁骑前赴后继,不战至最后一口气,绝不退却,即便是死,也要拉住晋国的精兵一齐滚下马去。
这一万契丹铁骑乃是契丹国中最精锐的皮室军,其中将士无不是精挑细选,马上的战技与彼此的配合,远远不是皇甫遇这拨东拼西凑来的骑兵可以比拟的,而且其中高手众多,实在是难以对付。
虽然天时上李风云占尽优势,但是要想凿穿这股精锐的契丹铁骑阻拦,仍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两军相撞,无数的人马栽下马来,瞬间被纷乱的马蹄踩成了肉酱。一时间,这一万契丹铁骑与李风云的六万人马搅在了一起,李风云拼尽全力,竟无法杀透这一万契丹铁骑的军阵。
一刀砍倒一名契丹铁骑,又将一名飞身扑向他的契丹人拦腰斩为了两段,李风云心中焦躁不已。
他本以为,正在两军杀得热火朝天之时,他这一支奇兵突然杀出,借着风势和速度,直杀向耶律德光,必定凿穿契丹军阻拦,即便不能真杀得了耶律德光,也一定能逼得他逃走,从而搅动契丹人的军心,让契丹大军大败。
可是没料到契丹人这最后的一万铁骑战力竟然如此强大,他施展全身的解数,都无法摆脱这一万铁骑的纠缠。
这样斗下去不是一个事,皇甫遇的这六千精骑论骑术与战技都不是这一暗铁骑的对手,而且人数也吃亏,久战必定会败。
这可如何是好?
李风云一时也没了法子,心如火燎,就像是一名赌徒将全部赌注都退上赌桌,却发现对手早有预备,而且手中的赌资比他要雄厚得多。
偏偏这时他不能撤,一旦他这六千精骑撤出战斗,不用想,那营中的将士的士气必定会大受影响。
有时候,希望出现了又被掐灭,比没有希望对人的打击更大。
李风云明白这个道理。很有可能,营中的二十万将士会因为他六千精骑的撤退导致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崩溃。
李风云骑虎难下,心急如焚,此刻,他只能咬着牙硬撑。
耶律德光脸上露出了笑容,这此大战,契丹君臣总结了以往的经验教训,认为绝不能轻视李风云,昨夜探报回禀李风云、皇甫遇的六千精骑悄悄地出营,不知去向,他就知道李风云会不甘寂寞,来趟这潭浑水。
所以,即便是战局紧急如斯,耶律德光也不曾有动用他这最后一万最精锐的皮室军。只等着李风云的出现。
果然,李风云出现了。如果这一万契丹最精锐的皮室军都还对付不了李风云,那这一阵,耶律德光输得心服口服。
可是孙猴子的本事再大,也不可能逃出如来佛的手掌心。
耶律德光心中得意的想着。
真的万无一失?
一股不安突然从耶律德光心底冒了出来,似乎还有什么不对。
耶律德光四处张望。
“杀贼!”就在这时,从南方又杀出一支兵马。
为首的是两千骑兵直冲着耶律德光这边杀了来,最前面打着两杆大旗,一杆大旗上书三个大字:“风云营”,另一杆大旗上书五个大字:“赵州李风云”。
后面跟着的是密密麻麻的步卒,浩浩荡荡,不知有多少人马。
“不可能,怎么可能?”耶律德光骤然变色。
杜重威的二十万大军被牵制在大营中,自顾不暇,根本没有可能派出这么多人来偷袭他。
而李风云的风云营两千将士要守阳城,怎么也可能弃阳城而不顾而来救援杜重威。阳城一旦再次被契丹军袭取,杜重威的二十万大军面临的依然还是一个死字。
那这股大军是从什么地方冒出来的?
忽然之间,耶律德光想明白过来,他的不安来自何处。
望着那两千风云营虎贲,和那风云营身后密密麻麻的大军,耶律德光长叹一声,道:“这一次,朕真的输了,居然输在了这个小子的手上。罢了,罢了,吹号,鸣金收兵吧!
没想到,朕居然会输在一群降军的手上。而他们,居然还敢上战场!这小子,身上究竟有什么样的魔力?”
此时耶律德光身边已经只剩下几百亲卫,决计不是那两千骑兵和无数步卒的对手。
而那一万皮室军缠住了李风云,也被李风云缠住,调回那一万铁骑,哪怕只调回一部分,都是不可能的。
“呜~呜~”的牛角声再次响起,耶律德光最后看了一眼正在杜重威大营寨墙内外厮杀的契丹勇士,挥了挥手,从观战台上走了下来,跳上一匹高头大马,在众人的保护下,向北方逃去。
………………………………
第二百八十九章 阳城大捷
耶律德光逃了,契丹军大败,即便杜重威严令不许追逐溃散的契丹大军,晋军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捷。
契丹仆从军三万人几乎全军覆没,逃走的没有几个。耶律铁骑也损伤惨重,斩首两万余人,所获的马匹和战利品更是无可计数。
这是几乎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结局,甚至是李风云。
最后来援的的确是典奎和白福通率领的风云营,而后面庞大的步卒,则是杨召的一万六千降兵,还有那六千原本守卫阳城的溃兵。
这不是李风云的主意,而是白福通和典奎接到耶律德光起全军攻打杜重威大营的消息后,与众人商议,鉴于契丹人的实力,认为李风云的那六千精骑可能起不到他预想的效果后,决定尽其阳城之兵,支援杜重威大营。
整个阳城,只留下四千风云营新收的将士,由佘破财与张俊镇守。
正是这谨慎之举,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李风云感叹不已,这些日子,一连串骄人的战绩,让他太过骄傲,真以为凭着皇甫遇的六千精骑就可以横扫天下,浑然没有将契丹铁骑放在眼里,险些酿成大错。
耶律德光回到契丹大营中,聚集齐四散溃逃的败军,次日清晨就拔营北归。
杜重威没有趁机攻击耶律德光,只是命令郭威率领营中剩下的六千精骑,沿途相送,并收复沿途州县,直将耶律德光送出了晋国国境。
这些,都在李风云的意料之中。
养寇自重嘛!
杜重威虽然重创了耶律德光,却不愿斩草除根。如果可以,杜重威心里很可能都不愿意重创耶律德光。
所以,杜重威选派郭威,而不是莽撞的李风云、皇甫遇去“追击”契丹军。
郭威是刘知远的人,在这一点上,杜重威的想法恐怕与刘知远如出一辙。
不管怎么说,契丹受此重创,恐怕一两年内再无力大举南侵,中原总算有一段太平日子可过了。中原与契丹的战事,暂时告一段落。
但是李风云知道,契丹人绝不会就此罢休。
想必过不了多久,契丹人舔好伤口,就会再次南侵中原。
耶律德光恐怕早已摸清了刘知远、杜重威这些封疆大吏的心思,才敢孤军前来,又从容而退。
换做他李风云,处在同样的情况下,他也会这么做,这根本就是只有赢没有输的买卖。
打胜了就能坐拥中原,打败了也不要紧,至少能掠夺走大量的钱财,掳掠去大批的人口做奴隶。怎么算,契丹人都占便宜。这种只占便宜不吃亏的事,谁又会不肯做?
这些事情当然还轮不到李风云来担忧,不久李风云的封赏颁布下来。
是由当今小皇帝身边的红人桑维翰(注1)亲自来颁布的旨意,可见小皇帝石重贵对李风云何等的重视。
这次对李风云的封赏真不差,晋升李风云爵位,从定国伯晋封为定国候,勋正三品上护军,授正三品冠军大将军散官之职。实授正三品统领之职,统领风云卫,并赐兵部侍郎之职。
鉴于风云营战功卓著,扩编风云营为风云卫,为天子亲卫,调往开封驻守。
风云卫下辖六府编制,每府都按上折冲府一千二百人的编制,五个步卒上折冲府,加上一个骑兵上折冲府。
如果算上一应官员和亲卫,李风云可拥兵八千。
所属官员,除部分由朝廷委派,其他人由李风云依照部下的各自功勋,推荐请旨后,另行下旨封赏。
也就是说,从此以后,李风云不再是杜重威的部下,而是直属小皇帝石重贵。
除此之外,封赏的财物布帛无数。
听完桑维翰的宣旨,李风云呆立了半晌。
桑维翰笑道:“定国候,李大将军,还不接旨谢恩?”
接旨谢恩后,李风云问道:“桑大人,皇上究竟是什么意思?我李风云是个大老粗,很多人都说我不适合做官。”
桑维翰哈哈大笑道:“不错,李大将军,你的确不太适合做官。不曾请旨,便将圣上钦旨嘉奖的侯英给斩了,这叫圣上的脸面往哪里搁,满朝大臣的脸面又往哪里搁?
圣上的桌案上已经堆满了弹劾你的奏章,有说你专横跋扈的,有说你擅离职守的,更有说你欺压同僚、强逼婚约的。京城中,恨你的人可真不少啊!”
李风云嘿嘿笑道:“其实我一个大老粗,没那么多心思,只想着打仗。话说既然如此,皇上为何还让我当这么大官?”
桑维翰笑道:“因为圣上喜欢你的敢作敢为,欣赏你的雷厉风行,看中你的无双将才!
圣上更喜欢像你这样耿直忠勇的武将,心思简单的孤臣。你明白吗?”
李风云当然明白,小皇帝石重贵这在是逼他与杜重威划清界限。显然,石重贵对杜重威已经起了芥蒂之心。这般重的封赏,其意恐怕是想拆散李风云与杜重威的联系,去掉杜重威一条左膀右臂。
想到了杜如月,李风云愁眉苦脸道:“桑大人,你可能还不知道,我与杜帅的次女如月姑娘早有盟誓,不知道皇上能否成全?”
桑维翰奇怪地望这李风云,道:“大丈夫何患无妻?皇上赐了你四个绝世佳人,难道你还不满足吗?你若想要大家千金,这也不是什么难事,看上了哪家闺女,你直说,老夫为你做主提亲。
杜将军的次女如月,早已经许配给了李守贞李将军之子李天尧,这件事你不知道么?”
“知道倒是知道,不过,我李风云曾对天发过誓,我这一生只娶如月为妻,不知桑大人可有什么解决的法子?”李风云哭丧着脸道,“还有那四个美女,桑大人还是带走为好。我怕我哪天控制不住,被如月知道了,那可不得了!”
桑维翰哈哈大笑:“没想到李大将军还是一位虎痴(注2)!不过此事说大也大,说小也小,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老夫来时,你与杜姑娘的事,其实你老师鲁国公冯大人已经对老夫提起,就只看李大人怎么做了!”
“桑大人,此话何解?”李风云大奇。
注1:桑维翰(898年—947年),前文有提到,字国侨,唐朝河南府洛阳人。后晋大臣,石敬瑭的亲信大臣,石敬瑭借契丹兵攻入洛阳之谋就出自他手,并由他办理具体事宜,为石敬瑭灭后唐立下汗马功劳。
公元936年后晋建立以后,桑维翰曾两度出任宰相,权倾朝野。契丹灭后晋,被张彦泽缢杀。
注2:桑维翰此语暗喻杜如月是母老虎,又取笑李风云怕老婆。
………………………………
第二百九十章 桑维翰
桑维翰认真地看着李风云,缓缓而道:“作为一名武将,最重要的是什么,李将军,你可知道?”
李风云一愣,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