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走进修仙-第5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超过二星。”
  “从结果上来说,毓族自己也很难弄清自己的什么文在什么时候获得了多少文气。兴许你说的情况存在,但是,那些毓族诗人也弄不清,究竟是自己诗句传扬度上去而获得文气,还是因为自己诗句被创作进更好的诗词而二次获得文气。”
  “所以……”王崎眨了眨眼:“所以鬼才知道文道结算的真实标准?”
  宋史君点点头:“然也。”
  “唔……”王崎算是无语了。然后,他又问道:“那么……化用他人诗句,又是怎么结算的?按照‘同一段文字只能获得一次文气’的铁律……化用他人诗句,会不会被文道认定为‘诗句不全’或者‘抄袭’?”
  举个例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有一名句,曰“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而这一句的后半句“天若有情天亦老”,甚至比全诗都要有名。宋初石延年赠友联中有“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常圆”之绝对。欧阳修《减字木兰花》有“伤离怀抱,天若有情天亦老。”金末元初的段成己《木兰花其一前重阳几日篱下始见菊放数花嗅香挼慨然有感而作以贻山中二三子》有“试将离恨说渠侬,天若有情天亦老。”而到了现代,《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更是将这一句提升到脍炙人口的层次。
  那么,问题来了。按照央元文道的标准,这应当算是李贺反复获得文气呢,还是后人所做作品全都“不完整”?
  毕竟,同样的作品,注定只能获取一次文气。
  “这……也不清楚。”宋史君道:“文气向来是针对整首作品结算,而从未有‘孤句’得文气的说法。”
  “也就是说‘名人名言’不能结算文气啊?”
  “然也。”宋史君道:“所以,师弟的猜测必定存在,但是大家多半是将之当做‘传播度上升而获得文气’。”
  “那么,最后一个问题了。”王崎道:“文道……可有偏好?”
  “什么?”
  “比如说,豪放啊,婉约啊,之类的。”王崎用手比划了一下“强弱”:“文道是否偏袒哪一方?”
  “这倒没有。无论以谁家的目光来看,文道都是公正的。”宋史君断言道:“所有文道给出高星评价的文章,都必定有极高的水平。未曾听说有错判的。”
  王崎点了点头,笑道:“也是。连游戏也能纳入自身,文道也颇有气量。想必不会不公。”
  宋史君笑了笑,见王崎起身,问道:“师弟可是要去着手翻译了?”
  王崎点点头:“多谢师兄解惑。”
  他走出房间时候,脸上和煦的微笑就变成了略带嘲弄的冷笑。
  这短短一段时间里,他就大约猜出了文道实际上的评判机制。
  恐怕,所谓的“传扬度文气”,只怕是为了掩盖“错漏”而形成的。
  对诗文的品评,永远是主观得不能再主观的东西。除非所有人都有完全一致的审美——那种被洗脑的程度,不然不可能完全无错无失实。
  依旧是举个例子。就连王崎都记得,上辈子中学课文中的《春江花月夜》——后人品评为“孤篇盖全唐”,其敻绝的宇宙意识,在后世被认定为诗歌史上的一座高峰。
  但是,张若虚生前呢?
  不但说他活着的时候,单说唐宋两代无数文人,为何就无一人给予张若虚赞誉?甚至最早给予张若虚好评的,还是明朝人。而直到民国,他才登上巅峰。
  甚至于说,他的诗文大多佚失,仅余两篇。
  而同时代的人物之中,陈子昂、杜审言、贺知章都有无数诗文传世。
  稍后一点的诗人里,崔颢流传下来的诗文,也有四十二首。但是到了现代,人们提起崔颢,却多半是因为“李白对他推崇备至”,其诗文倒不见得多高明。但崔颢、李白年轻的时候,张若虚依旧在人世。
  品评没有失察的时候?
  呵呵。
  甚至说,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立场,不同的审美,对于诗文的评价,都会出现“偏差”。
  除非,构建文道的天眷遗族,其文学、文论、哲学已经点到了神州、地球都无法想象的程度、整个种族都出现了神经病一般难以交流的气质,不然,王崎是不信他们真的可以做到“毫无偏差”的。
  第二,就是“有限前知”。也就是说,他们提前获得了某一首诗的“评价”,然后根据这个评价给予文气。
  而且,能够随时完成“有限前知”的前者,真不多。
  而就算是到了龙皇那个境界,“有限前知”也不能当“完全预言”用,有诸多限制,信息经常会出现不全面或偏差的情况。
  因此,也就必然存在“查漏补缺”的机制。
  也就是“传扬度赋予文气”的制度。
  换句话说,这反而使文道能力有限的表现。
  当然,也有可能不是这样。或者说,文道具有四十九道一样的前知能力,能够提前得到“评价”,给予王崎。
  但王崎觉得,如果真的到了那个境界……那根本就是天人大圣了好么还做个屁的实验啊!
  十有八九是这样。
  “这个思路倒是有了……”
  王崎坐到书房,提起纸笔:“那么,开始验证吧。”


第四十一章 文气聚,三星出
  在与王崎谈论之后的第五天,宋史君就叫来了自己的弟子,组织他们集体研读毓族文学,并开展讨论。这是他们周期性的活动了。
  研究毓族文学,其实也是万法门的任务——符号、逻辑等等,也确实是万法门离宗的范畴。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央元征夷司驻地,也多是万法门弟子。
  尤其是王崎在一年前——相当于这边十多年前,表演了星海彼岸遥遥破译语言秘密的一事之后。
  也正是随着王崎的出现,“语言是一个由相互依赖的词项所组成的符号系统”、“所指与能指”之类的概念,才在万法门内部传扬开去。
  而这些万法门弟子的日常工作,也包括了破译毓族文道。
  只不过,实在是太难了。
  五十万年的文道,多大二十七万字的文字总数,高度发达的文学体系、繁多的作品……
  参与研究的仙盟修士,也终归只有十多人。他们花了几十年的时间,也不过是将这些东西过了一遍。若说系统的研究,还远远谈不上。
  但是,真的纯以背诵来考核他们,他们甚至还要胜过大部分毓族。
  而他们讨论的风格,也确实带着神州治学的封地,多人聚在一起讨论。
  只是,这种自由而发散的讨论,也难免会偏移话题。
  比如说,王崎。
  现在的算家,嘴里不说点王崎的理论,终归是不够时髦的。
  而随着谈论,也就不免说道王崎现在做的事情了。
  宋史君的弟子赵传恩——一个万法门的元神修士,低声说道:“老师,王崎道友这次,你觉得他能够做出什么来?”
  宋史君摇了摇头:“不清楚——不过你管人家做什么?”
  赵传恩笑嘻嘻的,道:“若是王道友一来就研究出东西,然后我们研究了这么多年也没有成果,不是蛮丢人的嘛!”
  “这有什么丢人……”宋史君失笑。他道:“王崎乃是最近百年最负盛名的天才。若是他长久呆在这里的话,说不定真的可以研究出什么吧?但是,也别忘了,他最多在这里呆上十多年——毕竟,人家不是来研究的,而是来修炼的。这个也只是分身。”
  言下之意——王崎就算将这些毓族文章全部看一遍都困难。
  “也是。”赵传恩笑了笑,低声道:“不过,王道友这次惹的麻烦,我觉得有点棘手。”
  “嗯?”宋史君不明所以。
  另一个弟子急忙补上,道:“之前负责与我们接洽的礼部官员,最近已经不亲自送食水、用度过来了。”
  征夷司的诸位,在央元的吃穿用度,其实都是毓族供应——用毓族的话来说,是皇恩浩荡。
  此事一直由礼部负责。而太仆风泽这位礼部太御,也才和宋史君有较为密切的私交。
  也正是因为如此,礼部官员对于顶头上司上心的事情也格外上心。
  宋史君明白了:“那家伙……纯修官声的?”
  “倒也不是纯修……只是文道修为不高,所以非得官声来补了。”那个弟子说道。
  赵传恩道:“您看。”
  宋史君放下手中书本,捋了捋胡子:“嗯,倒向别人了?太仆老兄状况不妙?”
  “当初王道友那一句话,竟能惹出这么大的变动。”又有一个弟子摇头不解:“毓族的事情,真复杂。”
  这一批元神修士的时代里,“国家”这个概念早就被仙盟肢解。他们甚至不能理解“国君”的至高无上性。
  “那是因为你进征夷司太早,没见过本土那些人怎么争夺经费吧?”宋史君笑骂了一句,然后又陷入深思。
  “官声党人”,也算是一支力量了——和文坛党派比起来,根本微不足道的力量。
  甚至所有官声党人的力量加一块,也不如一个台学书院对朝堂的影响大。
  但是,官声党人也有官声党人的好处。文帝世家的吃穿用度、日常起居,都是官声党人把持。换句话说,其实他们也有影响帝的力量,在赫学领袖宙弘光之外,还有他们能够决定帝能够知道什么、不能够知道什么。
  而在这微妙的关头,就连官声党人的力量,两大学派也要掌握。
  “局势,很微妙啊……”
  “但是工部不管怎么说都是台学的自留地哩。”赵传恩道:“不过我想,台学总归是咱们的朋友,能帮就帮一把?”
  “怎么帮?”有人问到。
  “太仆道友不是要求咱们在三个月后的御前青衿宴上拿出点东西么?这不就是一个机会?”赵传恩道:“您看,这次闹这么大,不就是因为王道友拂了帝的面子吗?咱们要不就准备点精巧的玩意,然后让王道友吹一吹?就当是……那什么致歉?”
  宋史君失笑。这个弟子,算学有点天赋,但是实在是天真。朝堂之上的事情,又哪里是这么简单的?虽然一切的起因,都是因为王崎面圣时的一句真话,但真正爆发的,是赫学与台学的冲突。
  也得亏是官声系统在,毓族官员少贪腐而刑律不敢错判,不然的话,这一次也就不是单纯升贬,而是直接血雨腥风了。
  当“官位”本身就是巨大利益的时候,会去贪污的人自然不多。
  但是,赵传恩的话,也让宋史君起了点心思。
  ——王崎说要翻译自己的东西……那么,说不定能在这上面做点文章?
  就在这时,几乎所有具有文气、文位的仙盟修士都齐齐抬头。
  不只是他们,方圆十里之内,所有文士都抬起头来。
  文气跃动。这是……作品即将问世的征兆!
  而且……
  “这个文气体量……莫不是……”
  ——经义!
  几乎是瞬间,宋史君就确认了。
  将要问世的作品,无疑是“经义”!
  经史子集——毓族同样遵循这样的逻辑来进行分类。只不过不同的是,“诸子百家”被他们分入“经义”,而“子”之一类,则是诸多子项、杂学。
  顺带一提,偃人的出现,也极大了丰富了毓族“子部”的藏书。
  但是,偃人的经义,却极少问世。
  想不到,如今一书写就,就是“经义”!
  文气跃动,汇聚。终于,无形的文气汇聚成一个有形的光圈,然后光圈凝聚成一颗明星。
  一星境界!
  还未完,文气的跃动尚未停止。更多的文气以第一颗文星会中心汇聚,变成第二道光圈,最终汇聚成第二星。然后,两颗星辰周围,第三圈文气渐渐成型,汇聚成第三星。
  三星境界!
  虽然屋内的人族都一脸淡定,但是远远围观的毓族人就淡定不能了。
  三星境界!一般就连功名在身的人,也不一定能够写出三星境界的诗文。
  而这个三星境界,还是三星的“经义”!
  不是每一个毓族读书人,都能够写出足以收入“经部”的文章!
  但是,唯有远在皇宫外围的赫学名宿宙弘光皱起眉。
  ——不够。
  三星境界,确实不是每一个毓族人都能轻易写出。实际上,传说中的“七星”境界,只在文圣的巅峰作品上出现过,六星也极少。一般而言,五星就是毓族学者的极限了。
  但是,对于“经典”而言……
  “区区三星,未免太不够了一点?”
  只可惜,所有人都没有等到第四星的凝聚。文气终究是不足,第四文星未能成型,只有一圈朦胧光晕笼罩在三星周围。然后,三星落,文章成。
  “也算是可以了。”官邸之中,太仆风泽有些振奋:“非是我认识的那些偃人……文气虽粗糙,但内里却有气度。应是那个新来的偃人了。”
  许多毓族自发跑到人族的山庄道喜。宋史君一边着人应付,一边差人去请王崎出来——至少回个礼。
  但是,被派去的弟子却没有见到王崎。因为王崎的房间,法门紧闭,还有强大灵禁守护。更过分的是,房间内还有文气酝酿的架势。
  很显然,王崎依旧在写文。
  且不说宋史君是如何应付那些贺喜之人的。王崎在几分钟之前,却又有了大发现。
  当文星穿透屋顶落入他身体的时候,他没有作抵抗。于是,文气灌体。王崎仔细的感知这些奇妙的法力,是如何在他身体里构筑法术实体,逐渐构筑功体、定枢纽。
  当然,全无收获。
  但是,就在文气灌体快要结束的时候,意外瞬间发生。
  六道轮回法界异动。
  六道轮回法界的本体自然还在将神星上,和王崎本尊在一起。但是,这个分身身上也凝聚着深厚的神道之灵。而就在文气灌体的最后阶段,无数文气忽然涌入王崎分身的神道之灵之中。
  然后,六道轮回法界的崩溃之势,稍稍减缓了。
  倒也不是瞬间停止。实际上,文气与神道之力接触后,神道之力的结构崩溃突然加速。但是,文气却又填补了自己毁灭的部分,与神道之力融合。与此同时,六道轮回法界的神力也有些微变化。
  而这些变化发生之后,六道轮回法界的崩溃,突然停止了。
  “什……”王崎瞠目结舌。
  四分多钟后,将神星上的王崎本体也知道了这个消息。
  “怎么……我去!原来是这样!”


第四十二章 认真写作
  在将神星上的王崎本体在接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央元星上的王崎分身就已经思考了许久了。而他后续思考倒结果,也陆续传递到了本体身上。
  所以,将神星上的王崎本体,几乎是转念之间,就意识到了事情的始末。
  六道轮回法界,是心想事成所铸成的奇物,其工程原理就远超神州现有的理论容纳极限,乃至于龙族都表示难以对其进行解析。
  但是,它的设计思路却是由梅歌牧提出了的。梅歌牧虽然疯狂,但是他在法术事情上的思考回路,依旧是遵循逻辑的。
  六道轮回法界,乃是史无前例的神道系统。它对接四十九道,并能够通过这种“对接”复刻四十九道的内容,并且最终反过来合并四十九道。
  因为梅歌牧的野心,就是达到天人大圣的境界,并最终成为至高无上的存在,掌握这个世界的真理。
  但是,或许是因为他通过“小白鼠”向心想事成传达“恐惧”的时候产生了偏差,又或是他自己也没有这个想法,总之,六道轮回法界,最终是不可能在没有四十九道的环境下存在的——四十九道,就是六道轮回法界续存的基础。
  这么说吧,六道轮回法界的“外围”,就只能对接“四十九道”这个具备超图灵机特性的系统。而现在,在四十九道不复存在的今天,六道轮回法界却对接了一个一切的一切都处在非线性与混沌的魔咒中的系统——也就是“物质世界”。
  但是,这并不表示说六道轮回法界吞噬四十九道的能力是假的。“吞噬四十九道乃至一切外道”可是梅歌牧的设计思路核心,所以这一点不会出错。
  大约是因为权限,心想事成也没办法直接弄出可以颠覆四十九道的东西。但是,六道轮回法界的构架,确实是具备极强的延展性,可以吸收其他“系统”的。
  而“文道”,恰好就是四十九道的仿品——也正是六道轮回法界的吸收范围之内。
  文道是四十九道的高仿品,并且,它本身就是存在于物质世界之中的法术系统。而六道轮回法界获取了文道的诸多特性之后,就相当于套上了一层“外壳”——六道轮回法界面向文道,而文道面向物质世界。
  如此一来,这个理论上不可能存在的神国,也就得以续存了!
  这个时候,王崎也感觉到了六道轮回法界的变化。
  仅仅是分身上的神道之灵接受文气之后产生的变化,反馈到六道轮回法界之中,就让王崎感觉到了明显的“修复”。
  换句话说……
  “文气……居然这么有用?”
  但很快,王崎又感觉到一丝异样。
  他从文气之中,感觉到了一丝“熟悉”的气息。
  “这是……《霓虹铸道根本宝藏》的味道?还是龙皇的那个无名法门?奇怪……奇怪啊。”
  《霓虹铸道根本宝藏》是天人典籍,无名法门为天眷遗族合力完成的作品。无论是哪一方,都不是龙族独有的法门。如果文道背后,真的是另一支天眷遗族,那么出现这些也不足为奇。
  但是……
  “很奇怪。”王崎沉思:“天人大圣着《霓虹铸道根本宝藏》是面向天眷遗族的……应当是四十九道的用户手册吧?对着用户手册做逆向工程……这个宇宙科技黑箱再大也不是这么个大的法。”
  这就好比你买一个手机,也不拆机,翻了翻说明书,然后就逆向工程了手机的制作工艺。明显不科学。如果这个宇宙真的支持这样搞,那炼器师炼药师一开始就不会有活路。
  王崎很怀疑,照着《霓虹铸道根本宝藏》,是否真的可以再现四十九道的部分气象。
  但不管怎么说,获取文气、研究文气,对王崎来说就不再是放松精神的娱乐项目了。
  虽说六道轮回法界不是王崎所必须的。但王崎也从不介意自己手里有好用的工具。再者,这个“工具”的研究价值也不低。
  现在,龙皇注入的一股力量暂时延缓了六道轮回法界的崩溃。王崎还有一些时间。
  “只要有大量文气的话……”
  ……
  “只要有大量文气的话……”
  当本尊的意念跨越半个天文单位传过来的时候,王崎的分身就确定自己的任务了。
  刷文气。
  只是……
  话虽这么说,实际操作却是千难万难。
  首先,根据已知信息,文道就只认毓族文字。但众所周知,“翻译”二字,最是艰难。“信达雅”三点全得之大家,也是万中无一。
  翻译准确而失通达,朗诵无碍而失文采,趣味盎然而失精准——这些事情,在翻译上都是很常见的。真正能够做到信达雅三点的翻译家,自身文采、学问就不输文豪了。
  尤其是“诗”。翻译一事,诗歌最伤。经过一道翻译之后仍不损文学之美与音韵之美的诗歌,几乎不存在。
  甚至说,语言本身的变化,都会让诗歌的音律美变质。
  其二,便是毓族自身了。长达五十三万年的历史,使得毓族的文卷真是比海还深,比天还阔。这些许年来,无数思想迸发,无数文墨碰撞。甚至说,这个星球以文道为主,在“文章”二字上下的功夫,自然也是比神州与地球身后许多。
  这颗星球,这支种族,这个文道,什么样的风流没有见过呢?
  想要靠文抄来获取文气,也只有另辟蹊径,完成这个星球所未有出现过的着作吗?
  但是,王崎却没有丝毫气馁。作为逻辑学的大家,他深知,以自然语言为基础的话,真的很难完成一个毫无漏洞的规则。
  库尔特·哥德尔曾为了“移民考试”而读过美国的宪法。而他第二天的反应,却是“我找到了一个逻辑漏洞,可以依法让美国变成独裁国家”。
  当然,实际今日,也没人知道哥德尔找到的法律漏洞是什么。当然,恐怕这位数学家也没有意识到作为宪法的执行者的美国人会不会让这件事发生。
  但是,王崎知道,他面对的,是一个只能遵循“游戏规则”的系统。
  而他遇到的这么守规则的系统,已经被玩坏了。
  所以,王崎再一次进行翻译。
  十五日后,文气跃动,文成,三星汇聚,但第四星依旧未能成型。
  王崎得文气二度灌体,最终成为了大文师。
  但与此同时,他的眉头却皱了起来。
  “太奇怪了……”王崎如此说着。
  他面前放着两份书稿。每一份书稿都重逾百斤,文字之间灵光流转,几如法器。
  这就是“文宝”了,而且还是“真迹文宝”与“原作文宝”,多重加持,非同小可。
  第一篇,《试论万法算藏卷一算术篇中形式上不可判定之陈述及相关系统》。代表王崎正式从“平凡”走向“不凡”,决定他现在学术地位的一文。
  第二篇,则是《大·音·希·声》的第一章,也就是论述“一加一为什么等于二”的那个——他用来忽悠谪仙苟大宝的。
  这两篇除了篇幅接近之外,就真的没有一点儿相似之处了——而“篇幅接近”,也是王崎刻意选择的结果。
  但是……
  “怎么可能……”王崎低声道:“得到的文气总量,差不多……”
  两次获得的文气总量差不多。
  在文道的定义中,两篇文章都是“经部”,所值文气相仿。
  也就是说,文道认定,这两篇作品的价值,基本一致。
  但是,这不可能啊?这两篇怎么能一致呢?
  “不……不不不。”王崎站起身,揉了揉眼睛:“换个思路,这么想。也就是说,文道的评判标准,其实并不是‘技术价值’,也不是‘易传播性’。”
  如果论“技术价值”,王崎可以肯定,毓族所有作品加在一起,也不如一篇《试论万法算藏卷一算术篇中形式上不可判定之陈述及相关系统》。
  现代计算机都是冯诺依曼计算机。而冯诺依曼架构是图灵机的工程实现。图灵机的出现,是关于“判定性”问题的思考。而阿兰·图灵的思考,都是建立在哥德尔的基础之上。
  只要仙盟没有放弃“信息化技术”这个大方向,那么它就必然被铭记。
  如果地球人不想放弃信息时代后一切科技成果,那么它就必然被铭记。
  所谓“永世传颂”,不外如此。
  这是一个时代的命脉。
  能在“实用性”上与这篇论文角力的东西,史上罕有。毓族的风花雪月?王崎不信。
  但是,这毕竟是专业论文。不是每一个码农都会去读哥德尔的原文。如果论“易读性”与“传播性”,那么身为科普文的《大·音·希·声》远胜前者百倍。
  两者并列,便能够说明,文道的评判标准,绝非“技术性”,也非“传播性”。
  其实想想也是。若论传播性,下里巴人的戏曲远胜经义。而这个世界依旧以“经义”为主导,就足以说明问题了。
  “那么,这两者所说明的问题,就很明显了……”


第四十三章 真实标准、文论与科举
  “师弟,你已经有眉目了么?”
  当天晚上,宋史君再次去寻王崎。
  由于王崎第二次书写经义,文成三星,所以又引来一批文人道贺。但王崎似乎依旧没有出来的样子。在按照礼法回敬了所有访客之后,宋史君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去找王崎,却意外的遇见了出关的王崎。
  “嗯。”王崎点了点头:“至少,我能够明白一点。”
  “什么?”
  “文道判定文气多寡的标准,既不在于文章本身的‘实用性’,也不在于文章的‘传播度’。”
  “这也算不得什么新成果了吧?”宋史君摇了摇头:“许多人都有这样的怀疑了。”
  “不,绝非如此。”王崎摆了摆手:“实际上,这两点是评价一篇文章好坏的‘客观标准’。如果‘客观标准’都被否决了,那么,文道的标准不就很耐人寻味了吗?”
  “客观标准……”宋史君沉思片刻,道:“也未必是所有客观标准都不行。”
  “一篇文章,能够涉及到的客观标准也就那么几个了。知名度——也就是传播度,技术上的实用性,然后还有信息量,以及文章长度。”
  “最后一个,算长度明显不可能,不然文道世界就会变成水道世界了,只需要拼命往文章中注水就能变强,那谁还会去挖空心思写作呢?”王崎指了指外面:“外面那些毓族,应该不蠢吧?”
  宋史君点了点头:“自然是的。”
  “也就是说,能够作为客观标准的,也就只有‘实用性’,‘知名度’,‘信息量’三者。”王崎取出了自己翻译的两篇作品:“然后你看看这个。”
  “《试论卷一算术篇中形式上不可判定之陈述及相关系统》……”在以毓族语言读完了标题之后,宋史君震惊的抬起头,道:“这……”
  “喏,你看,任何一个万法门弟子,只要看到这个标题,就能够意识到它的非凡作用。在‘实用性’上,这一篇文章史上罕有,你没意见吧?”
  宋史君摇了摇头。谁都知道,这是王崎登临绝顶的一文。
    而第二篇文章的名字,宋史君却未曾听说过。
  “你再看这个,不过是我随手而作。可读性强,传播广。”王崎双手分别按在两份书稿之上:“但是,这二者所换来的文气,基本相同。”
  “这……”宋史君沉思,然后摇头:“我没明白。”
  “这也就是说,‘实用性’和‘知名度’就不可能是文道做出判断的标准了。”王崎道:“那么,信息量呢?”
  诚然,信息量确实可以作为评价文学作品的一个标准。但凡是优秀的诗歌,都能以极为精简的语句描述纷繁的意象,构筑风景——这就是“信息量”。而不追求文学价值的小说,则自然都处处是水分——这也是“信息量”。
  微言大义,说的还是“信息量”。
  但是,在这两个数学家面前,“信息量”这个标准依旧不可靠。
  因为,“论文”是自有一套语言逻辑的。一篇论文信息量的多寡,任何学者都能有数。
  《试论卷一算术篇中形式上不可判定之陈述及相关系统》完整的叙述了不完备定理,而《大·音·希·声》的第一篇,则不过讲述了集合、等式、逻辑之类的概念,而且并未深入。
  这二者的信息量,同样不可同日而语。
  宋史君思考,然后叹息:“确实如此。一时之间,倒也想不出其他标准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