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夫贵妻闲-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二天,宜竹意外地接到郑静婉的一封短信,说她已于两日前返家等安顿好就请她过府吃茶。宜竹脑中灵光一闪,猜测这个应该是郑靖北无疑。他有这个能力,为人又热心肠,时间上也符合,不然为何早不放晚不放,偏偏他一回来就放人了?宜竹将这个猜想说出来,众人十分赞同。平氏的病很快便好,她跑前跑后地准备礼物准备到郑家去面谢郑靖北。
没想到的是,到了第三日郑靖北竟先来杨家拜访。宜竹一家自是热情招待,并再三致谢,郑靖北虽未明确承认,但也没否认,宜竹以为这是他为人谦虚低调的缘故。郑靖北来她家之前,已经在大伯家逗留一阵。宜竹这才知道,当初大伯一家被冲散后,便往南方去了。他们曾有缘跟郑家同行,郑大夫人途中生病,缺了一味药,宜梅得知后及时送上,并亲自给她熬了药。这位夫人似乎很喜欢宜梅。
此后,郑家和杨家时有往来。郑靖北三五不时的来逗留一阵。平氏嘴里心里万分感念他的好。
一日,郑靖北再次上门拜访,他站在院中树下和宜竹说话:“你两位姐姐的事我也听说了,她们的夫家真是有眼无珠。你要好好劝她们。”
宜竹答道:“我堂姐还好说,她生性达观,见事透彻。至于我姐姐,我想她很快就能想明白,失去一个不在乎自己的人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郑靖北十分赞同:“这倒是。”
他接着又把话题拽回来:“你堂姐她真的不在乎被退亲?”
宜竹笑着将宜梅的原话大致重复了一遍,靖北笑得更愉悦了。
他感慨道:“这真是老天在帮她。不过,老天也帮了我一把。”
宜竹一脸惊讶了?难道他也被退了?她流露出一副愿闻其详的表情。
郑靖北也不避讳,对她侃侃而谈:“这次在江南老家避乱,我们两家同处一地,彼此走动得多了些,这时候我们才发现彼此都不是自己想要的,怎么说呢,她是那种望夫成龙的女孩子,而我,秉性散淡,不喜欢官场和仕途经济,只希望能有三五知已,一起游山玩水,读书品茶,悠闲度日。可是她,已经开始苦口婆心地规劝我了,这让我很为难。”
宜竹深以为然,两个人的三观最好一致,否则婚后肯定很痛苦。
郑靖北在满足了她的好奇心后,又将话锋一转:“呃,我先前那番话是抛砖引玉。”
“引玉?”宜竹重复道,如今她全家团聚,心里轻松,往日的俏皮性格又上来了。她戏谑道:“你大胆的引玉吧,我一定会准确传达。”
郑靖北却敛了笑容,一脸严肃地说道:“我必须要向你澄清一件事。”宜竹的神色也不由自主地跟着严肃起来。
郑靖北缓缓说道:“救你父兄伯父的人不是我,而是二郎。”
宜竹吃了一惊,接着反问道:“什么?他、他不是不在京城吗?”
郑靖北舒了一口气,声音变得有些沉郁:“他回来了,在我回来的第二天夜里到的。”
宜竹面带焦急之色:“我不知道,他还好吗?”
郑靖北摇头:“他很不好。”
宜竹脸上的焦急更甚,但她没有打断郑靖北的话。
“他在河东招兵买马收复失地,在与敌对战时,被小人出卖,被胡贼围困半月,后来他用奇计逃出重围,不幸身中箭伤。他本来正在养伤,后来听到你们杨家出事的消息,先发急信给我,可如今不比太平时候,我从江南回京,竟走了二十来天。……后来他不顾部下苦劝,连夜骑快马疾驰入京,回来当晚便入宫进谏,说杨家固然有罪,但只治主要人犯便可,不应该这样波及无辜,血流成河。他还历数你父亲的种种功绩。无奈今上当年屡屡被杨氏一门陷害,他的几位兄弟的惨死也和杨妃有关,他对杨家恨之入骨,必要除之而后快。根本听不进二哥的进谏,更何况,他对二哥早有成见。”宜竹忙插问为什么有成见
“这要说到陛下在灵州即位的事,当时他手下兵微将寡,他听人说,二哥手下有数万骑兵,当下大喜过望,便让人传旨,让他速速去灵州勤王护驾。当时二哥正好得知了蓟州被围的消息,他绕远路驰援蓟州,然后才去灵州。可惜被郑靖朗和他的舅舅捷足先登。陛下从此便对他有了成见。”
宜竹心里既感动又感激,一时不知该用什么词形容才好。
靖北继续说道:“那晚,他在陛下面前犯颜直谏,陛下大发雷霆,甚至命令金吾卫将他轰出宫门,二哥又气又急,当下伤势加重,晕倒在殿前。陛下终究心有不忍,又念及他杀敌有功和幼年情谊,只好无可奈何地准了他。第二日便传旨大理寺,让他们只惩办杨家主犯要犯,那些平常安份守已、不作威作福的远宗旁支能放的都放了。”宜竹听得眼含湿意,泪光晶莹。
靖北说完这些话,终于了却一桩心事。他每每受到杨家人的感激心里就十分不自在,如今终于放下来。
宜竹恳切地请求他:“我想见见他,当面……谢他,你能帮帮我吗?”
郑靖北迟疑道:“他在府中养伤,我先问问他再给你答复。”
第四十一章 剖白心迹
宜竹苦等几日;郑靖北却告诉她,秦靖野已被武安郡主所结识的一位道长接入终南山去调养身体了;大约秋后回来。宜竹尽力压抑着对他的想念;表面上仍平静如初。
父亲和哥哥一回来,家里便很快恢复了生机。虽然父亲的官职被革去;但是能活着又是天大的幸运;他们也无心再去想这些身外之物。
经过几个月的整顿,长安城已经逐渐安定下来,逃亡的人们也逐渐返回家园;但是城中仍是百业萧条;人烟稀少;跟往日的繁华热闹无比相比。
漕运已经重新开通,江南和西南的粮米陆续运入京城,粮价也在逐渐下调。朝廷的禁酒令已不如以前那么严格。宜竹的胆子大了起来,便想卖掉家中地窖里的酒。
这日,她悄悄带了两个仆人前去查看,南郊的官道,冷冷清清,半日见不到一个行人,村郭萧条,农田荒芜,让人心生感慨。
宜竹突然想到了秦家的别业就在附近,她心里突然萌生希望:不知他会不会在这里?明知可能性不大,可这个想法怎么也掐不断。她命小冬绕了个弯,沿着村后的官道朝秦家走去。
秦家别业建在半山腰上,她以前曾路过这一带,远远望去,十分壮观宏丽。如今它那高大巍峨的主墙倒塌了,朱红色的大门被砸得七零八落,只有一截绕院的粉墙默然矗立着。亭台颓倒,水榭腐朽,时有成群的鸦雀从从屋中、檐下猝然飞出,盘旋飞舞啁啾高叫,给这死寂的世界增添唯一一缕生机。
宜竹明知道这里没人,可是进去时仍有些蹑手蹑脚的拘谨。她跨过断壁残垣,在没膝高的野草中穿行,午后的秋阳暖暖地照在窗棂上,却无端地让人发冷。料峭的风摇曳着墙角处几竿细瘦的绿竹。
“翠华逝去全无迹,罗绮焚后余自有灰。弓剑尽埋烟雨冷,碧殿一半上霉苔。”在这场劫难中倒下的又岂只是一栋屋宇别业。整个王朝的大厦险些轰然倒塌,人烟骤减,生灵涂炭,曾经的繁华兴盛早已一去不复返。不置身其中,实在难以体会那种心痛和惋惜,宜竹心头像压了一块石头似的沉甸甸的。
“走吧。”宜竹驻足片刻,轻声对随行的小麦说道。
马车缓缓向东南驶去,先穿过村子中央,再往南拐便是她家了。昔日热闹非凡的村中此时寂无人烟,时不时的有红着眼睛的野狗凶狠而又张惶的跑过,让人毛骨悚然。那些人家不知道都流落到哪里去了?有的或许会回来,有的永远也回不来了。宜竹一路观看一路感慨,绕过村口的山丘后,她远远地看到了她曾经的家,
她的家园同样被蹂躏得惨不忍睹,那些被不少游子赞赏的草堂被拆了,门前的千竿翠竹亦被砍得不成样子,宜竹怔怔地望着萧索的竹林出神。
这时,从青翠的竹林中走出一个高大魁梧的身影,那人手中还滑稽地举着半根竹子。
秦靖野蓦地停住脚步,两人默默对望,面面相觑,空气像凝滞了一般。
宜竹难以置信地看着他,此时此刻,她真的有一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她家门口”的微妙感觉。他也同样惊奇,似乎还有些局促不安。
两人对视良久,他强作镇定地开口道:“竹,壮志凌云,直冲霄汉,它有气节……我想折一根带回去。”
宜竹不说话,只是静静地盯着他看,眸中波光微漾。
两家的家仆全都悄无声息的离开了,竹林前只剩下了他们两人。
“我……”
“你……”
两人同时开口又同时闭口。
“你先说。”
“不,你先。”
宜竹轻轻笑出了声,喜悦从她的心底深处悄悄浮上来,让她的脸色变得容光焕发,妩媚动人。这一笑倒让气氛轻松许多,秦靖野似乎也不那么窘迫了。
最终还是他先开了口:“你的父亲和哥哥还好吗?身体要紧吗?”
“他们都还好,那狱卒以前是万安县的,认识我父亲,对他们颇为照顾,否则,他们说不定真撑不过来。”他们听说很多人都是生生在牢里被折磨死的,这些让宜竹一家十分后怕。
秦靖野深有感触地叹道:“他是好人有好报。”
“嗯。”
两人默默并肩而行。
宜竹鼓足勇气问道:“你的箭伤好了吗?”
秦靖野先是一愣,很快答道:“好多了,——你怎么知道的?”
宜竹低头看着地面,声音中饱含着柔情、感激还有一丝嗔怨:“靖北什么都告诉我了。你还想瞒我到什么时候?”
秦靖野被她这声嗔怪挠得心里发痒,他面上故作平静,得了便宜还卖乖,竟责备起郑靖北来:“他这个人真是不堪信任,不过,我决定宽宏大量的原谅他。”
宜竹再次表示感谢,秦靖野这会儿比方才还要别扭:“不用这样,这只是举手之劳而已。何况,你的父亲守城有功,你们一家确实并无大过,于情于法,我都应该出手相救。”
宜竹喉头哽塞:“你带着箭伤连夜疾驰京城,险些送命,在圣驾面前犯颜直谏,这也叫举手之劳?”
“……我当时这么做真的没有别的意思,之所以瞒着你就是怕你为难。”如果让杨家人知道他对她的情意,说不定会将她送上门来也不一定。他爱过她,并且现在还爱着,但他不愿让别的事情亵渎了他们之间的感情,更不愿让她误会自己是挟恩求报。
宜竹心绪激荡,难以自己,嗓音忍不住微微发颤:“对不起,我如今才知道,这世上有一种人是口蜜腹剑,还有一种人是口剑腹蜜,你就是后者。我自以为聪明锐利,其实是偏狭和自以为是。……我向你道歉。”
秦靖野的情绪也被她感染了,他忍不住开始和她推心置腹:“是我有错在先,我之前对你那样不尊重,自以为是、高高在上。如今想起来真让人汗颜。”两人不约而同地想起了一年前在竹林中的激烈争吵,气氛顿时又变得微妙而暧昧。
秦靖野趁着勇气正盛,继续说道:“你的指责不亚于当头棒喝,我从未受到这种待遇,特别是在女人面前——虽然我没在别人面前尝试过,但我可以肯定,这世上除了你再无第二人会这样对我。我所见到的女子无一例外的都顺着我。请相信我,我当时真的没有轻视你的意思,——我不会费心去娶一个我轻视的女人,我只是习惯了这么做。”
宜竹张了张嘴,想解释点什么,一时却又不知说什么好,她只好低头静静倾听。
“那天,我回去以后先是愤怒再是埋怨,觉得你有眼……没有眼光,不知好歹……可是后来,我慢慢想通了,——那应该是我们全家到了羌州以后,我有足够多的时间反省。再后来就是在战乱中,我到河东去招募义士,看到许多名门望族,世家子弟为了保全家族的私利和自己的性命甚至不战而降、屈身事贼,事后又百般推脱罪责。反倒是那些我平常看不起的凡夫走卒寻常百姓们,在关键时刻凛然大义,誓死反抗。我那时不由得想起了你的话,‘你在批评别人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这世上并不是人人都享有过你所拥有的优越条件的。’他们这些人平常没有享受过朝廷和国家的优越条件,但在国家生死存亡之际,却尽了自己最大的责任甚至付出生命。我为自己的狭隘而感到惭愧。进而再想到你,如果那时我若是事先和你的家人商量,认真征询你们的意见而不是居高临下地自作主张,或许结果根本不是如今这样……”秦靖野说到这里,生硬地打住了,他的神色有一丝隐约的慌乱和局促。
宜竹听到他这番话,心中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样,一时间各种复杂难言的心绪一齐涌上来。她忍不住开始剖析自己的内心:每个人的观点都会受他所在时代和阶级的局限。秦靖野的很多观点,对他的时代和阶层而言并不是不可饶恕的大错,有他这样的看法的人肯定有很多,但有的人藏在心里,却用言语来粉饰,像郑靖朗就是这样的人。而自己没有尝试过和他有效沟通,只知道一味的指责批判。人与人之间的观念,有差异和鸿沟再正常不过,年轻人与父母之间甚至不同成长环境下的同代人之间都有鸿沟,更何况他们之间隔着那么辽远的时空?她怎么能不现实的要求他一开始就和自己三观一致、想法相同呢?平心而论,她的许多做法也并不是无可指摘。
宜竹的心思千回百转,她一想透彻也跟着做自我批评:“你当时的态度固然不能让人满意,但我自己也有错,我当时是把自己对现实和命运的无能为力和愤怒发泄在你的身上。你知道的,我以前在、在家乡时自由自在,那里虽然也有等级和压迫,但我并没有机会亲身尝试,可是到了这里就大不一样了,我们全家处处受到掣肘和嘲笑……”她所引为以豪的优点在这里却成了致命的缺点,她不敢飞扬却又不甘心卑微驯服,她明知道结果,却又无力改变。秦靖野的态度刚好刺激了她那根敏感的神经,她像被踩到尾巴的猫一样,不顾一切地和他激烈对抗。
秦靖野显得十分善解人意:“我明白。”
宜竹进一步反省:“我心里想要什么,并没有和你明说,只等着你去领悟,可你并不是我,又怎能知道我到底想要什么?你不给我想要的,我就失望愤怒……这些也挺让我汗颜的。”
“我也一样,觉得你那么聪明肯定能领悟到我的用意。”
宜竹老实承认道:“我有时挺笨的。”
“嗯,我面对你也会轻微的变笨。不过,你在我面前再笨些也没关系。”
……
两个人一会儿反省一会儿道歉,越说越深入,有时煽情有时煽智。
道歉和反省的话说完了,两人突然又同时沉默下来。空气中蠕动着一股十分诡妙的气息,接下来该说的话既让人期待又让人难为情。但秦靖野却硬生生地卡住了。他从不曾像此刻这般思前想后,左右为难。上一次他虽然窘迫但心里却有十分的把握。这一次,他那强烈的信心萎缩了。
关键时刻,他的耳畔不由得回响起自己去年说的那番话:“我不会再重复自己说过的话。有些话,我只说一遍。”真的只说一遍吗?不说,不甘心;说了,不放心。
两人在竹林中缓缓而行,不知什么时候,他们已经走到了竹林的另一边,他们的前方,在五十步开外的前方,有一块石头横在小径中央。
秦靖野看到石头,终于有了灵感。他突然提醒一声:“小心,脚下有石!”
宜竹此时是满腹心事、心不在焉,一听说脚下有石头,脚步不由得一顿,秦靖野抓住时机扶住她。接下来,她的整个人便顺理成章地倒在了他的怀中。他的男性的气息笼罩着她,让她有一种窒息般的兴奋感。
第四十二章 再次告白
她没有推开他;也没有斥骂他!秦靖野的信心在这一瞬间满血复活。他的心砰砰直跳,激动得难以自持;还好;他的自控力很强,很快便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他用强有力的双臂将她紧紧箍在怀中,宜竹温顺地偎在他的胸前。他们静静地拥抱着,天地间仿佛只剩下了彼此的心跳声,他们仿佛一直拥抱到天荒地老似的。
头顶;蓝天如洗,白云悠然;成群的鸟儿从他们头顶欢叫着飞过,轻柔的风拂着路边的蔓草野花。景致十人怡人,但更怡人的还是怀中的人。
“宜竹。”秦靖野低低地开口唤她;嗓音中带着一丝压抑的柔情和难以言状的暖意。
“靖野。”宜竹轻轻回应,声音温软悦耳,娇而不媚。
秦靖野用粗糙的大手扶着她那粉嫩的脖颈,低下头将脸贴在她那如丝绸般柔和光滑的脸颊上,轻轻地缓缓地摩蹭着,一遍又一遍,心醉神迷地摩擦着。他那温热的气息萦绕在她的脸颊,将它晕染得像三月的桃花一样娇艳动人。
他喃喃轻语:“我真后悔,如果不是我的自以为是,也许我们根本不用分开这么久。”
宜竹闭着眼含蓄地回应着他,感慨万端地答道:“不,你不用后悔的,命运其实留了更好的一份给我们,它在等我们成熟,它让他们了解彼此更深。不是吗?”
秦靖野愉悦而释然地笑了:“是这样。”
“你这张嘴,既能让人气又能让人笑。”
宜竹睁开了双眼,她的眸子像星一样光灿动人,又像水一样波光潋滟,柔情款款。让秦靖野看得心猿意马、浮想联翩。
她含笑看着他,神情狡黠调皮:“只要你顺着我,我以后会让你听到更多好听的。”
“好好,顺着你。”这一次他心甘情愿被她俘获。
他再一次紧贴着她的脸,曼声轻语:“我一直在想着你,从来没停止过,我没想到我会陷得那么深,我低估了自己的感情。”
宜竹俏皮笑道:“原来我是淤泥,让你陷得这么深。”
秦靖野此时恨不能从别人那里借来好话倒出来给她听:“不是的,你是最好的,好得……甚至连相近的都没有。”
宜竹开心至极,声音像在蜜水浸泡过似的:“虽然我明知道自己不是最好的,可我就是喜欢听你这么说。”
她的笑容加上她的话,让秦靖野没有一丝招架之力:“我以后会多说的,其实说起来也不难。”曾经他觉得难以吐口的话,在这种时刻说得竟是那么顺畅无碍,他决定以后不再鄙夷大堂哥了,记得小时候靖北拉着他一起躲在墙角偷听大哥和未来的大嫂说话,从那以后,他再也不像以前那么尊崇这个比他们大十多岁、平常看上去威严老成的大哥了。他当时这般想:一个大男人在女人面前那么没有节操和威严还叫什么男子汉!如今看来,他的话说得未免太满了。
继道歉和反省之后,两人又说了许多不合逻辑、夸张失真的情话。如果不是亲耳听到,宜竹绝不会相信秦靖野也能说出这种话来,幸亏这话的听众没有旁人,不然,秦靖野事后准会窘迫得想找个地洞钻进去。
他们拥抱着相互吻着,吻累了就说些疯傻的情话,重复地剖白早已剖白过的心迹。说累了,再接着吻,一点也不知疲倦,也不曾感觉到时间的流逝。
一个下午就这么过去了。太阳疲倦地躲入了西山,马儿累了饿了,卧在地上悠悠地吃草,两家的仆人也累了饿了,他们躺下来,饥肠辘辘地傻笑着看着马儿吃草。但这对情人却一点也没感觉,别人是有情饮水饱,他们是没有饮水也能饱。
夕阳西下,晚霞似火。
他们隐约听到了长安城中次第响起的钲声——闭市的时间到了。钲声将两人从白日梦一般的情境中惊醒。
“我们该回了。”宜竹脸颊飞红,欲要挣脱他的怀抱。
“不急,还早。”秦靖野意犹未尽,依依难舍。他接着有补充一句:“有令牌。”
宜竹放了心,果然不再着急。两人慢悠悠地走着,很快就走到了那块早该出现的石头旁边,秦靖野心虚的一脚将它踢开。
两人又磨蹭了一会儿,此时金乌西坠,新月东升。宜竹怕再耽搁下去,家人会担忧,只好再三提出要回家,秦靖野虽然不舍,也明白该放她回去了。
城门已经关闭,秦靖野拿出令牌后果然畅通无阻,他们一进入城中,杨明成和杨镇伊便焦急地冲了过来:“你这孩子怎地这时候才回来,家里都担心坏了。如今可不比太平时候……”杨明成一看到秦靖野,叨唠声戛然而止,他满面带笑,态度殷勤地凑上去,中间似乎突然想起了什么,立即把脸上的笑容收敛了一半,态度也尽力显得不亢不卑,只是他转变得太过突然,让人有一种滑稽的感觉。宜竹悄悄地观察着秦靖野的神色,想看他有什么反应。
秦靖野这次跟以前大不一样,他态度平易近人,关切地问起杨明成和杨镇伊的身体。杨明成受宠若惊,但大体还算镇定,他尽量维持着体面姿态,回答得不多不少,不快不慢。
秦靖野一行人一直将宜竹他们送到紫竹坊前,坊正看着杨明成一家晚归,正要拿他们一把,一看秦靖野也在旁边,立即低头哈腰,净说拜年的好话。连带着对宜竹等人也高看两眼。
“就此告辞吧,改日再到府上拜访。”秦靖野一边跟杨明成说着场面话,一边拿眼瞟着宜竹。
回到家里,平氏和宜兰早已备好了饭等着他们。这母女俩天生具有八卦天份,一看到今日的气氛就觉得不同寻常。晚饭后,她们两人旁敲侧击,话里套话,终于把事情打听个七七八八,再加上自己的加工想像,便将宜竹和秦靖野的事情猜了个十之二十,多出来的部分自然是她们的脑补。
平氏看二女儿竟然能在如此不利的情况下还能继续执行钓金龟婿的计划,心里愈发得意女儿的本领和手段。宜兰则是既惆怅又高兴。
平氏兴冲冲地问宜竹:“竹儿,你有多大把握?你外婆说得对,女人在这当儿都变笨,男人则会变聪明。你要小心可别上了他的当。”
宜竹一边喝茶一边故作镇定地回答:“我也不知道,娘你最好先别张扬,省得将来万一不成,咱们面上不好看。”
平氏由喜转忧:“哎哟,我可怜的竹儿,这事要是早定下了就好了。那时你爹虽是个七品芝麻官但咱家也勉强算得是官宦人家,何况那时杨家显赫,咱们多少也能沾点光,如今唉……”
这时宜兰却幽幽叹道:“早定下又如何?男方也可能退亲啊。”
众人一时默然,谁也没开口说话。
隔天,秦靖野派小厮给杨明成送来了一些补品。平氏满心盼着他本人会来,整天盯着小麦把家里收拾得一尘不染,以免到时手忙脚乱。可惜秦靖野一直没来,渐渐地,平氏就有些灰心。宜兰温和地安慰着妹妹。宜竹虽然也盼着他来,但也没有患得患失,他这时一定很忙,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这一时半刻。
这日宜竹去饭铺查帐,伙计小王蹬蹬跑上来禀报道:“二小姐,那个秦将军最近每天早上都来咱们店里用早饭。”
宜竹一愣,反问道:“哪个秦将军?”
“就是以前那个爱自报家门的秦公子。”
宜竹这才明白小王说的是秦靖野,不过,他来这里做什么?来饭铺吃饭的客人一般都是些小商小贩,或者是不入流的小官小吏,像他这样的人一般家里都有厨子做早膳,哪会踏足这种小地方?何况他和这里隔着两街五坊,宜竹不得不往自作多情的方面想,或许他是为了她吧。她暗笑一声,心里甜滋滋的。
宜竹正色吩咐道:“从明早起,额外送他一碗汤。”小王答应着下去了。
又过了几日,郑静婉下贴子邀她到郑家喝茶,一同受邀的还有宜梅。
宜竹和崔玉姗在郑家门口不期而遇。郑家分为西府和东府,崔玉姗是应郑静乐之邀而来,她本该走东门进去,东府因在战乱中遭到焚烧,工匠们正在修葺,她只得临时改走西门。两人面面相觑,宜竹笑着招呼一声,崔玉姗下巴微抬,似笑非笑地看着宜竹说道:“杨姑娘,我在此恭贺你,你终究暂胜一筹。至于结果如何,情况恐怕不是你想得那么简单。”
宜竹态度落落大方:“我没有觉得胜过谁,我和他之间的事情从来都跟旁人无关。”他们两人的事只跟他们自己有关,他们战胜的只是彼此性格和心灵上的弱点而已。
“跟旁人无关?”崔玉姗轻笑一声,“这个旁人也包括郑四公子在内吗?”
宜竹面不改色:“当然。”
两人面上和气,话里却句句暗含机锋。等到郑静婉出来迎接时,两人已经笑着在语言上厮杀过一场了。
郑静婉很为自己的堂哥自豪,看戏看得意犹未尽,她等到崔玉姗进了二门,便一脸坏笑地冲宜竹说道:“早知道我就晚出来一会儿了,看你们战上十几回合。”
宜竹话里有话:“我们实在没有开战的理由。”
以前她觉得崔玉姗这人挺不错,无论性情模样都十分出挑,至少比口无遮拦的王绮的观感要好很多。但当她看清她的真面目之后,她就什么也不想说了。任何人任何事都不能只看一面。
她在郑家的活动跟以前差不多,喝茶吃点心,谈天,做做游戏,接着便去赏花,这是夏天,只能去亭子里赏荷花。郑静婉陪她呆了一会儿,便寻了个借口开溜了,宜梅很有眼色,也跟着郑静婉一起离开。不用猜,宜竹也知道是谁来了。
秦靖野的脚步初时十分急促,临到近前他又故意放慢步子,显出一副不慌不忙的模样。宜竹想着他那装模作样的神情,就忍不住想笑。
两人相互打量着,宜竹温声询问:“你最近很忙吧?”
“是很忙,所以才没有去看你。”
“我又没怪你。”
秦靖野停了一会儿,又说道:“你额外加的那碗汤,很好喝。”
“每天绕那么远路去吃早饭,你不累啊?”
“最近很忙,来不及去看你,可是一吃了跟你有关的饭,就觉得很有精神。”
“你赵来越油嘴滑舌了。”
“都是因为你。”
……
话说关于秦靖野吃早点的事还引出了个小笑话。因为朝中百废待兴,国事繁重,官员们每日早起晚睡,时间长了不免有些精神不济,有的还忍不住打呵欠。但秦靖野每天都是神采奕奕、精力充沛,让人羡慕不已。有些官员就问他有什么秘诀。秦靖野大方地贡献出了秘方:到杨家饭铺吃早饭。
有的人竟真的打发仆人买来尝尝,结果吃了还是跟以前一样,但也有的人觉得精神真好多了。宜竹估计后者是心理作用。如此一来,杨家的生意竟好了许多。
两人出了荷花亭,沿着爬满青藤的阴凉走廊信步慢走,秦靖野先是给她说些无关紧要的朝中小事,宜竹也跟她说了自家的一些趣事,别的什么也没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