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为你打开时间的门-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现在,在金融系念书明显不是那么回事——随着课程的推进,她终于发现自己可能在志愿选择上犯了错误。无论是必修课还是选修课,老师们都有一个理念,就是鼓励同学们自我宣传,张扬个性,能够流利地演说、勇于发表见解那就是太棒了。课上课后的很多作业和活动,都是小组为单位作项目和报告,越流利的英语口语,越张扬的性格,越丰富的才艺,在班上越吃得开。

唐宓寡言少语,为人淡漠,和班级的氛围格格不入。

格格不入来源于太多方面。唐宓喜欢安静地学习,连中午都在自习室啃书,其他人都要回宿舍休息一下;她金钱有限,没办法和同学一起出去逛街聚餐购物,自然也无法增进感情;至于社团活动,那是什么?除了羽毛球这种运动类社团,她就没再参加过任何活动了;连宿舍的夜谈都聊不到一起去,明星、影视、八卦、恋爱······她完全不知道也完全没兴趣。

无法合群是个大问题,性格和物质条件都无法满足,她无力克服,只能更努力地读书提高自己。大学竞争压力和高中时代不可同日而语,全系乃至全学院都是高中时代的学习好手,唐宓绝对不肯在大学第一次入学考试中落后于人,拼了命地学习。就连放假回家的时间也不多,大部分时间也在学校里读书。

有句老话说,努力通常不会白费,这种话其实也不全对——到了某个阶段,人就会发现无论多么努力,也只能勉强保持一定的水平。身边的同学都太聪明,当一群天才都学习到子夜一点的时候,她若不学习到子夜两点,简直没办法超过他们。

十一月中旬时,期中考试如期举行。成绩单也很快发了下来,从全系来看,数学第一,英语成绩不好也不算差,这么一拉扯之后,在全系六十人中,进了前十。

她看着成绩单,一时间觉得忧喜参半。

并非对这个成绩不满,但她不由自主涌上了一阵悲凉情绪。努力到了这种程度,成绩也只是中等偏上,到不了顶尖,并且照这样下去,她很可能永远到不了顶尖。

学习上的压力是如此之大,她的人生第一次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选错了专业。

她想起高三时李知行跟她说,大学会更看重英语,她应该早做准备。她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觉得,李知行的话说得很对。

穷人就不应该选经管专业。她想,陈卓航的这句话也许没错。

她所选择的专业具有浓厚的社会性和金钱气息,宛如一个小小的名利场。

适合念金融系的,大概是李知行那种情商智商都很高的人,而不是她。

唐宓还没来得及为自己的期中成绩而忧虑,叶一超在自习室找到了她,很兴奋地问她是否要加入他们的社团。

她和叶一超开学至今,平时联系不多,有时候发发短信周末偶尔一起上自习——因为两人所就读的专业都是全校最有名的“困难专业”,饶是叶一超也不会觉得很轻松。

“我们成立了一个新的社团,你也加入吧!”

唐宓一愣:“什么社团?”

“欧几里得俱乐部。”叶一起很高兴,“我这段时间都在忙这件事。”

听名字,可以知道欧几里得俱乐部是个和数学有着紧密联系的协会,但究竟是做什么的,唐宓实在茫然。

“听名字也就知道了,研究数学的啊。”

“可是我加入做什么?”

叶一超动作飞快地帮她收拾纸笔:“你收拾好书包,我在路上跟你说。”

“……”

在路上,唐宓总算弄懂了这个欧几里得俱乐部的来由。

事情的起因大约是这样——参加了两届IMO之后,叶一超认识了不少在数学研究上志趣相投的朋友,大家在京大数学系再次相聚,这群天才平时只要有空,就常常在周末一起讨论数学,或者说,纯数学。数学系的年轻教授程京对他们的研讨活动非常欣赏,鼓励他们成立一个正式的协会,可以跟学校要经费,还分拨了一间办公室作为他们的活动基地。

于是,欧几里得俱乐部应运而生。

情况清楚了,唐宓也傻乎乎地被叶一超带到了数学学院的大楼下。

“你很喜欢数学的,所以来参加我们协会吧。”

“是的,如果有可能我也想参加。”唐宓很犹豫,“但我不是你们数学系的啊······”

“你肯定没问题的!我跟他们说了,介绍我的高中同学来参会的。”

“你都说了?”

“当然啦!放心吧。”

叶一超不容分说带着她上了三楼,一把推开了临近楼梯的一间小办公室,打开大门请她进去。

事实证明,叶一超的确告诉了众人她也要参加欧几里得俱乐部的事情,她进门后受到了所有人的热烈欢迎。

“哎呀,叶一超,你没说过来的是女生啊!”

叶一超拍了拍头:“我没说过是女生?”

男生们一致说:“是的,没说过!”

叶一超笑起来:“哦,那现在说也不晚的。唐宓,我的高中同学,现在经管学院金融系。”

“哇,是经管学院的妹子!快请坐。”说话人是位高个儿戴眼镜的书生气非常重的男生,唐宓认得那张脸,他叫罗志维,和叶一超参加过这一届的IMO。

环顾四周之后,唐宓发现,协会共九人,由八名男生和一名女生组成。而那万绿丛中一点红的女生,恰好她认识,就是高中同学聚餐时那个让人印象深刻的数学系女生——吕子怡。吕子怡穿着灰色的高领毛衣,笑着指了指她身边的座位:“唐宓,到我这边坐。”

“好的。谢谢你。”

“不客气,你是叶一超的同学,也自然是我们的朋友了。是吧?”

吕子怡语速又快又清晰,唐宓想她思维一定非常灵活。

众人都笑了,纷纷点头:“当然啦。”

叶一超跟她介绍:“吕子怡是协会的会长。”

吕子怡摇头笑:“名义上的啦。男生们不愿意做协会的文书和协调工作,就把会长的职位让给我了。”

唐宓觉得有趣,经管学院的男生们大都对社团活动很热切;数学系的男生们则相反,他们可不在乎社团职位的虚名。

吕子怡站起来,拍了拍手:“好啦,有新人加入,大家自我介绍一下,方便交流。”

不用自我介绍,唐宓也都知道,能和叶一超一起成立数学俱乐部且乐意在休闲时间内也研究数学的人,都对数学充满了真正的热爱。

自我介绍结束之后,另一名名叫曹威的男生推了推眼镜,问唐宓:“你的名字怎么写?蜜糖的蜜?”

“不是的。”

这间老师拨给他们的办公室不大,一张长桌,三台电脑,二十把靠凳,两块白板。唐宓站起来,拿起半支粉笔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呀,是洛水女神的那个宓啊。”

“是的。”

“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这个名字倒是起对了。”

曹威抑扬顿挫地念诗,男生们纷纷点头称是。

唐宓看一眼曹威,数学系的男生,有文艺细胞的倒也不多见。

“拽什么文呢。”吕子怡敲了一下友人的头,对唐宓微笑,“总之,欢迎你加入我们。”

欧几里得俱乐部的所有成员都是数学系的大一新生——据他们说,协会并没有在人员上做过多要求,任何人都可以加入,但协会的宗旨是“研究纯数学”,代数几何泛函数分,非数学系的人一听到协会的成立目标就退缩了;又因为知识量的差距,数学系的高年级学生不屑加入他们,同年级其他学生,俱乐部众人又看不上,所以目前人员基本确定,且在短时间内看上去也不会再增加了。

唐宓有些紧张,悄悄跟叶一超说:“我跟不上你们的讨论的话,怎么办?”

叶一超很轻松:“你跟得上我,就能跟上他们。”

唐宓对自己能否跟上叶一超保持怀疑态度。这半学期她虽然有上数学课,但是和专业的数学系比起来,无论是课程安排还是课程难度上都有一定的差距。好在他们带了不少参考书,在他们讨论的时候,唐宓会翻一翻书,大致可以跟上讨论会的进展,不至于出现一头雾水的情况。

数学研讨会的气氛非常好,明明大多数人大约平时也未必是多么外向的性格,但在这间小小的办公室内,众人踊跃发言,轮流抢白板写公式。

叶一超叮嘱她:“你有什么想法就说出来。”

唐宓点了点头。她欣赏数学系的氛围,也会为了融入这里而努力。

这十个人是真心喜欢数学,大都将”研究数学”作为一生的追求,学习研讨的气氛很轻松,每次研讨会都围绕着某一道题目和命题展开,然后分析各种解法和证明。

数学是一门冷冰冰的学科,但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唐宓那被英语折磨得发疯的大脑终于有了一丝喘息的余地。

协会的支持者程京教授也会时不时地出席研讨会,听听学生们的辩论,有针对性地给出建议。有老师指导,有智商超群的朋友为伴,唐宓的收获非常之大。

加入协会一段时日后,唐宓也见识到吕子怡的各种才能,确认了此前叶一超对她的夸奖绝无夸张成分——吕子怡能作为唯一的女生进入这个协会,并且成为会长,不是谁给她的机会,而是她自己就这样出色。吕子怡在计算和统计上的数学功底很深厚,见解非凡,和剩下的八名优秀男生比起来毫不逊色。

唐宓忍不住想,她没能入选IMO的最后名单,大约是老师对女生的偏见导致的。

唐宓和叶一超说起此事,叶一超说:“不完全是偏见,但她在数学上的能力确实不逊色大部分男生。”

那就是说,有部分原因是偏见了。唐宓也是女生,知道在竞赛队伍中女生并不太受重视,而吕子怡在这条道路上比她走得更远,确实让人佩服。

作为协会里唯一的女生,吕子怡在这群数学系天才中的地位非同一般。她本就生得不错,性格又外向,只要略作打扮,很容易成为理工男们心中的白月光。众人都在抢着发话时,只要她一开口,大家都安静下来听她述说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一样米养百样人。唐宓想,人的个性真的和成长环境太有关系了。什么都不缺的人,内心非常充实,可以肆无忌惮地大笑大唱,直抒胸襟,善于和人打交道。而这一点,她只怕永远也做不到了。

吕子怡对唐宓很是亲切,在休息时间的闲聊之中对她和叶一超的关系表示了莫大的兴趣——她起初是询问两人高中是否一个班的,对他们两人一起考上京大表示佩服,随后又说起自己同校的一对恋人也考上了京大云云,然后以此为契机,顺理成章把话题转移到了叶一超和唐宓身上。

高中住校三年,唐宓对待这种以“情情爱爱”为核心的八卦也不是没有经验的,通常只用最短话语,如“没有”不是。等回答她。问题是,对她和叶一超关系好奇的不止吕子怡一个人,其他男生也竖起耳朵听着。

叶一超则比她和善,对吕子怡的问题有问必答。

“那这么说,你们高一的时候其实也不是很熟?”

“不算熟。”叶一超说,“我们不是一个班的。”

男生们一起点头,深有同感:“是的是的。”

罗志维则说:“最开始你叫唐宓来参加我们俱乐部,我还以为你们是男女朋友呢。”

叶一超失笑:“不是的。”

罗志维则若有所思:“叶一超,有件事我想问你。”

“什么?”

“七月底竞赛完后,我们去逛街的时候,你买了两盒巧克力说是送同学······”他眼睛熠熠生辉,“那位同学是不是唐宓?”

“是啊。”叶一超拿着碳素笔正在白板上写公式,随口回答。

旁的曹威扶额:“承认得还真是快。”

叶一超反问:“有什么不能承认的?”

罗志维则说:“那这样就对了。当时我们问你是不是送巧克力给女朋友······你说不是。”

“本来就不是。”

吕子怡微笑起来:“啊,我明白了。你们就是互相欣赏的那种朋友关系吧。”

叶一超说:“是这样。”

唐宓没作声,只在众人把目光落在她身上时,点了点头。

吕子怡的确出色,她的名声也很快传出了京大,到达了校外人的耳中,比如严晓冬。

十一月底的时候,严晓冬第一次来京大,唐宓作为东道主,带着她在寒风中逛了一圈学校,又一起去食堂吃饭。京大食堂的麻辣烫很不错,两个人煮了很多菜,吃得心满意足。严晓冬就算上了大学也是消息最灵通的人,对高中时代同学的动向了如指掌——于是她将一个个爆炸性新闻一股脑朝唐宓抛出。

比如丁霄霄有了男朋友。

唐宓很震惊:“大学开学才两三个月,她这么快就有男朋友了?”

据严晓冬说,丁霄霄的新男友是她的师兄,是在老乡会上遇到的,这位师兄对她一见倾心,各种穷追猛打。

严晓冬表情有些复杂:“怎么说呢,大概······是被叶一超气的吧。”

“这和叶一超有什么关系?”

“同学群里,他们都说叶一超和一个女生走得很近,据说你们开学吃了一顿饭,女生还捂住了他的眼睛,叶一超居然也没发脾气。”严晓冬若有所思地感叹,“丁霄霄挺受打击的,所以师兄追她的时候,也没拒绝人家。”

唐宓原来以为,丁霄霄选择去宁海上大学,已经抛下了叶一超准备往前看,没想到还是无法释怀。

“怎么说呢。”严晓冬说,“你要站在丁霄霄的角度看问题。你很喜欢某男生,男生拒绝了你,说自己对哪个女生都没兴趣,然后转头就和另外的女生眉来眼去关系密切,你是什么想法?”

“……”唐宓无言以对。

严晓冬说:“依你看,叶一超和那个吕子怡的事情,有几分靠谱?”

唐宓说:“他们是关系不错。”

严晓冬敏锐地抓住她话中的关键:“你认识那个女生?”

唐宓解释了自己和他们在一个数学研究的协会里。

严晓冬连饭都不吃了,难得地沉默了几秒钟,又试探性地问唐宓:“你和他们常常相处的话,那你觉得叶一超和她是什么关系?”

唐宓很慢地开了口,每个字都说得很艰难。

“他们目前的确不是男女朋友······但是······”

“但是什么?”

“我想,吕子怡是喜欢叶一超的,而且,叶一超对她也······很重视。”

严晓冬一愣,好半天才有力气感慨:“这样啊······我明白了······这事儿真是复杂啊。”

“是的,”唐宓重复了一遍,“确实很复杂。”


|第十九章|最真诚的人

为了跟得上叶一超的欧几里得俱乐部的研讨进度,唐宓买了一套数学系的教材,从图书馆借了不少相关数学图书开始学习——她生活的重心除了本专业的课程之外,慢慢倾斜到了数学身上。

一个人的时间总是有限的,唐宓见缝插针地学习,每天晚上都是将近熄灯的十一点才回宿舍。

赵幸丹对她的行为表示惊恐和佩服,说她还活在高三呢,一门心思埋头学习。

唐宓觉得没那么夸张,每个人的潜力都是无限的。

努力总是有成效的,她高中时代的数学本来就不错,下苦功大啃了几周数学之后,已完全能跟上叶一超他们的进度,时不时还能发表点儿自己的见解

“我之前以为叶一超说你很聪明有夸张之嫌。”在唐宓提出了一道难住所有人的题目的解决思路后,罗志维挺感慨地跟唐宓说,“没想到你真的那么天才。

叶一超笑起来:“当然了,不然我怎么会叫她参加协会。”

罗志维说:“可惜啊,你要是数学系的就好啦。”

吕子怡表示不同意见:“也不是这样啦。经管学院金融系的白富美为什么要转到我们这苦哈哈的理科专业?”

“你说得对……”罗志维笑起来,“我当然是开玩笑了。”

唐宓眼角一跳,但习惯性地遇事多想了一想,因此没作声。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她也确确实实在考虑转系的问题了。

去学院办公室询问老师的意见,院办老师对她转系的要求表示理解和支持,告诉她说转系无非看成绩,以她的成绩而言,转系很容易,只要她期末考试成绩不下降,填一份申请,下学期开学后就可以去数学系读书——但院办老师也提醒她,从热门专业转入冷门专业容易,她一旦后悔,从数学系转回金融系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这样一提醒,她也觉得自己需要更慎重一些。

虽然金融系的课程多到让人发指,倒也不至于完全遵循每周五天每天八小时工作制,偶尔也总有那么点儿休息时间,她跟叶一超要了数学系的课表,平时自学之余,每周数学系旁听两节课。

数学系和金融系不一样,老师上课一本正经,学生听课,一丝不苟,没有五没有五花八门各种各样的演讲和报告,学习模式和高中相差无几。数学系的专业课和大部分理工专业一样,
课堂上都是单向的信息传递,老师宣讲,学生只要跟上授课人的逻辑思路就可以了。

她起初偷偷坐在教室后方听课,数学学院的女生不多,她猛然参与其中,有些显眼。好在她和叶一超等人的关系不错,下课后罗志维、曹威等人还会找她说两句话,帮她融入班级,她完全没生疏的感觉。两三周后,数学学院的同学们都认识了她,看她的目光也包含温和的善意,还常常有人问她是否要之前的笔记云云。

数学系的气氛简直太宜人,人群也太友善了,这简直是她梦想中的学习氛围,比起功利的金融系好太多。

欧几里得俱乐部的讨论会通常在周六周日早上举行,如果众人兴趣比较高,讨论一整天的情况也有。不过随着天气渐冷,研讨会早上开始的时间越来越晚,也只有唐宓能准时到达。

这天唐必按吋到达协会的办公室 ——她挺喜欢作为欧儿里得俱乐部的据点,这间办公室在数学系大楼的顶层,毗邻静湖,视野非常好,可以俯瞰全校,暖气非常非常足,在众人到来之前,是上自习的好地方。

但她没想到,吕子怡到得比她还早,手指飞快地刷着平板电脑。

唐宓不欲打扰她,简单打了个招呼后就坐下来翻书看。

吕子怡瞧了她一眼,放下了平板电脑,却跟她攀谈起来:“你有转系的念头吗?”

唐宓有点儿吃惊,她的确产生了转系的念头,但从来没告诉过任何人。她不知道吕子怡是怎么知道的。

吕子怡耸肩:“别看我,是叶一超说的。他说你本來更适合数学系,结果去念什么金融,如果你愿意的话,能转系就最好了。”

“叶一超说了这番话?”

“是啊,前几天跟我说起的,不过我想,你大概不会转系吧。”

唐宓迟疑了一会儿:“我还在考虑。”

吕子怡笑眯眯地凑过来,问她:“对啦,叶一超过生日,你要送他什么?”

唐宓从书页中抬起头,表情一怔。

“什么?”

“你不知道叶一超的生日?下周二就是啊。”

被吕子怡一提醒,她想起来叶一超的生日的确是在冬天。

吕子怡说:“就算你不知道,现在我也告诉你了。你准备送他什么?”

“不准备送礼。”唐宓干瘪瘪地说。

“咦,你们关系挺好的啊,你居然不打算送礼物?”

条件所限唐宓的社交活动几乎为零。高中时代似乎宿舍的同学们也办过生日宴,但从来也不会有人邀请她。

“好吧,总之这是你们的事情。”吕子怡笑着把手中的平板电脑递过来,“你看,我送这个当礼物怎么样?你说他会喜欢吗?”

吕子怡准备送出的礼物是一支标价为五百多的精美钢笔。

关于叶一超和礼物之间的故事,唐宓知道得不少。高中的时候,丁霄霄追他迫得紧,济条件好,打听了他的生日之后,专门去买了一条非常昂贵的围巾送给他,当然叶一超最后也没收下,看到丁霄霄绕道就跑,丁霄霄为此郁闷了足足一周。

“我也不知道。”

唐宓的回答非常刻板。

吕子怡笑起来,手指划过屏幕,关了平板电脑。

“我之前想送他手套,不过我发现他有不少手套了,后来我又想送图书,又觉得价值太低。想来想去只好送文具,我觉得他应该会喜欢钢笔。”

实际上叶一超除了数学,对别的事情都没表现出太多的爱好,但唐宓也隐约觉得,叶一超会喜欢这支笔的。

唐宓问她:“你怎么知道他的生日的?”

叶一超并不是那种会大肆宣扬自己生日的人,他对自己的事情往往采取无所谓的态度。

吕子怡解释说:“上半年的时候,我和他一起参加集训,我问他的。”

“哦……这样。”

问了一次然后记到现在,吕子怡对他的上心程度昭然若揭。

“问了生日之后才知道,他的生日在十二月,我居然比他还大了三四个月。”吕子怡说,“当时我就跟他说,等我们上了大学后,我跟他一起庆祝十九岁生日。”

唐宓想了想:“他答应了?”

“是啊,他很爽快地答应了。”吕子怡笑得很甜蜜,“我都没想到呢。”

唐宓抬头看了她一眼。吕子怡以为她的这个眼神是鼓励,很高兴地说下去。

“叶一超在集训队伍里很显眼的,当时我以为他很难打交道,因为他平时总是一副除了数学对别的什么事情都兴趣不大的样子。不过我没想到,他很好说话,也很乐于助人。”

“乐于助人?”

吕子怡的笑容格外甜美,“有一次我不舒服,是他背我去的医院,还照顾我很久。”

唐宓没作声,她觉得吕子怡的笑容刺眼得让
人愤怒。

好在办公室的门下一瞬被人拉开,出现在两名女生面前的,是两人谈话的对象叶一超。吕子怡跟唐宓吐了吐舌头,一副“背后说人坏话”被抓到的忐忑表情。

他穿戴着围巾,一副严严实实的冬天装扮,和两人打招呼:“你们俩到得真早。”

昌子怡说:“早睡早起对身体有好处。”

“说起来……”叶一超放下书包,又抬起眼,视线扫向两人,“刚刚我听到我的名字了,你们在说我什么?”

唐宓的思维有些卡壳——她从来不知道叶一超会在意这些闲言碎语。

“我和唐宓说我们参加集训时的事。”

“这样啊。”叶一超坐到唐宓身边,想了想道,“那有什么可说的?”

“我和唐宓才认识不久,共同话题只有你了。”

吕子怡笑着转开话题,“说起来,叶一超,你的头发好像太长了。”

叶一超抓了抓自然鬈的头发:“是啊,我也觉得头发快扎到眼睛里了。”

“那找个时间去剪头发吧。”

“很麻烦,不想去。”

“我陪你去吧,我知道有家理发店很不错,因为刚刚开张人也不多,很快可以搞定。”

叶一超抬起眼来:“真的?”

“当然啦。明天下课后我就带你过去。”

“嗯,那好。”

仅仅听这番话,就知道叶一超平时和吕子怡的日常交谈内容了。

叶一超的生活重心从来不是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有美食送到他嘴边他不介意尝尝,没有的话他也绝不会花一秒钟时间去追求。头发的长短对他的生活半点儿影响都没有,所以宁可不剪头发。

唐宓没有参与他们的谈话,她站到窗边,往外看去。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天空已是彤云密布,纷纷扬扬的雪花飘了下来,慢慢覆盖了房屋,落在湖面消散开来,她想,这是她来燕京后,看到的第一场雪。

那天的讨论会持续到下午,众人讨论热情极度高涨,各种新鲜点了层出不穷,和屋外密集的雪花对比鲜明,唐宓也以无比的热情投入这场讨论之中,直到她的电话突兀地响起。知道她电话号码的人不多,因此她也完全没想到打电话来的,居然是表弟唐明朗。

他在电话那头小声说:“表姐,我在你们学校里。。。。。”

唐宓很震惊,问清了他在学校的具体位置,就和叶一超等人匆匆告辞,抓起书包提前离开了数院大楼。

唐明朗在学校东门外的自行车停车场边,坐靠在某山地车上正在光禿禿的树下踢石子。

他穿着件带帽的大衣,帽子上撒上了薄薄一层细雪。

唐宓从自行车上跳下来,跟他招呼。

明朗。

“表姐,你来了啊。”

唐明朗看到她露出了大大的笑容。

唐宓无论如何想象不到唐明朗为什么会这个时间出现在这里——他明明应该在宣州读高一啊。再说,就算他要找人,也应该是找他更尊敬的表哥李知行才对。

“明朗,你怎么在京大?”

半年时间不见,唐宓觉得他似乎又长高了点儿,她不得不仰头和他说话。

唐明朗嘟着嘴:“我很无聊,所以来找你。”

“你要找李知行?”

“表哥?我不打算找他。我来找你的。”

那一瞬间唐宓觉得受宠若惊,伸手拂掉了弟弟肩上的雪花。

“可是现在下雪,你没带伞?”

“出来的时候还没怎么下雪啊……”

唐宓很快抓住重点:“你从哪里跑出来的?”

“这个又不重要……”唐明朗小声说,“我顺便来你们学校玩一玩。”

一阵寒风吹过,几片小雪花轻盈地落在他长长的眼睫毛上。

自己这个表弟从未主动找过她,而现在,他冒着漫天的大雪跑到京大找她,绝对是有事要说当务之急是两人找个避风的地方说话,然而唐宓犯了难。她没任何娱乐活动,能想到的地方就是自习室、宿舍和图书馆,哦,或许还有食堂。

她想了想,征询表弟的意见:“傍晚了,我们去学生食堂吃饭,怎么样?”

唐明朗点了点头,握住唐宓的车把:“我骑车带你,你告诉我怎么走。”

“嗯……”唐宓的自行车载人没有问题,但重点不是这个,“小朗,你没骑车来?”

“没呢,我打车过来的。”

“不过,你会骑车?”

唐明朗不乐意了:“我当然会啊,我车骑得可好了,你小看我哦。”

“这样啊……”

明朗跨上自行车,唐宓跳到自行车后座,明朗说:“表姐,你抱紧我啊。”

“好。”

唐明朗的车技的确很不错,轻松地带着她在校园飞驰而过,车轮“咕噜咕噜,碾过新雪,车辙远远被甩在姐弟俩身后。唐宓坐在自行车的后座,抱着表弟结实的腰,想起小时候看到的那个肉乎乎的小孩子,忽然惊觉,明朗也已经是个大人了。

京大的学生食堂不少,但是距离两人现在所在地最近的,莫过于三食堂。

食堂下午五点开门,两人到得相对早,食堂比较空旷。唐宓带着他买了饭菜,找了位子坐下来。

唐明朗显然对吃饭兴趣不大,左顾右盼地说:“大学的食堂好大啊,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多人在一起吃饭呢。”

“学三食堂挨着主教学楼,所以规模比较大。”唐宓夹了一块红烧大排给他,“我听说学三食堂的红烧大排非常好吃,你尝尝看。”

唐明朗低下头品尝了一口,“奶奶现在怎么样?身体还好吗?”

只是一句问话,但唐明朗能记挂着外婆,也让唐宓欣慰了。

她说:“嗯,还可以。你要有时间的话,给奶奶打电话问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