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权术天下-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为我一直不愿到皇上的寝宫来,因此皇上也随着我住在了翊圣宫。这边的服侍的太监较翊圣宫少了很多。到了晚上,这边更显得黑漆漆的,有些怕人。
我急匆匆的往里面走着,守门地小太监有些错愕的看着我。
我一进去就见有一个武将打扮的人正站在屋子里,见我进来,他似乎吃了一惊,忙跪下磕头。
我知道这个人就是韩昌国,可无暇仔细打量他。皇上今晚让他带禁军入宫。可皇上一定也怕他借机作乱。对他也有些不放心,因此才会把他带在身边。便于控制。
我忙说了一句:“韩将军免礼。”
韩昌国依旧跪伏在地上,不敢抬头,只说了一句:“微臣给皇后娘娘请安。”
“万岁爷现在在哪里?”
“万岁爷在里面。我示意张让留下来,就一个人进了皇上的卧房。
里面静悄悄地,皇上正背对着我坐着。我轻轻地走了过去,就见皇上手中正拿着一个小木盒。皇上的神色有些恍惚,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我轻声唤着皇上:“陛下。”
皇上这才回过神来,看着我微微一笑,顺手将手中的木盒藏到了衣袖中。
我装着没看见皇上地举动,可我心中还是有一丝疑惑,皇上手中拿的到底是什么呢?我蹲下身,平视着皇上:“臣妾有要事要禀明陛下,所以来这里见驾。”
皇上拉起我,和我一起坐在窗下的短榻上。
“陛下,今晚陛下派人围住了长乐宫,就是要隔绝太后娘娘与外面的消息。陛下要尽快行动才是,如果周家领兵诸人知道了这个消息,万一借机发难,只怕局势堪忧。”
皇上将我揽在怀中,“皇后放心,朕已经安排好了。”
“陛下,还有一事,那就是万万不可让太后娘娘受到惊恐。太后娘娘迎立陛下,不可谓无功。”
不等我说完,皇上就轻轻弹了我的脑门一下:“这件事皇后已经和朕说过多次了,难道皇后不相信朕吗?”
“臣妾并非不相信陛下,只是害怕这宫里有人会借机暗害太后娘娘。”
皇上站起身,走到外面,吩咐韩昌国:“韩将军派人去告诉围困长乐宫的将士,任何人不得擅入长乐宫,也不得放任何人进长乐宫惊扰太后娘娘。违令者,斩。”
韩昌国吩咐一个人去传令。
皇上走到我面前,认真地看着我:“皇后知道朕今晚做件事会有什么后果吗?”
我点了点头:“臣妾明白,臣妾的母家必将受到牵连,周家的几位实权人物必然被卷入其中,周家在朝中地势力必然受到极大地削弱。”
“那皇后不后悔吗?”
“陛下改革军制是为了我天朝的千秋万代,臣妾知道陛下此时需要臣妾地支持。臣妾要站在陛下这边。”
皇上紧紧地抱住我。不再说话。
历史上有无数地女人在宫廷斗争中脱颖而出,握天下之权,可很多人最后却落得身败名裂地下场。原因无他,是因为她们所想的只是自己的私利,只想着自己如何能拥有更大的权力。
王者至公,当你站在权力之巅,就会发现拥有权力更多的时候是一种义务。你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要为天下苍生着想。
天快亮了。张让在外面低声说道:“万岁爷,崔总管回来复旨了。”
“让他进来吧。”崔连贵一会儿就走了进来,“奴才给万岁爷、皇后娘娘请安。”
“有劳崔总管了,事情办得如何了?”
“回万岁爷,陈留庶人已经服毒自尽了,王妃也一起自尽了。”
我终于知道昨天皇上低声吩咐崔连贵去做什么了,皇上已经觉得陈留王的存在对自己的皇位是一个极大地威胁,所以才会派崔连贵除去陈留王。
皇上没有说话。崔连贵洋洋得意地说道:“奴才拿毒酒给陈留庶人喝,陈留庶人不肯饮下,奴才让两个小太监按住陈留庶人,奴才亲自给他灌下了毒酒。奴才又逼着王妃也喝下了毒酒。免得泄漏了风声。”
崔连贵又从怀中拿出一样东西呈给皇上,“陛下,这是陈留庶人亲手所书的谢罪表。”
皇上接过来看了一眼。“崔总管倒是立下大功一件。”
“陈留庶人不肯写,奴才用世子昭威胁他,他才肯写。”
“此事如果不是崔总管亲自去办,只怕谁也没有崔总管做得如此周全。”
“奴才只是牢记要认真去办万岁爷交给奴才的事。”
皇上点了点头,我忙问:“那世子昭呢?”
“回皇后娘娘,奴才以为斩草不除根,将来终究是祸患,因此奴才扼死了世子昭。”听完这句话。我心里不由有些恻然。崔连贵的做法完全符合这宫里的规则。本无可厚非。但一想到世子昭不过是一个不满周岁的孩子,我的心就有些发冷。看着崔连贵那急于讨功请赏的嘴脸。我不由从心底泛起一阵恶心。
皇上也是低头不语,半晌皇上抬头,“如今还有一件事要有劳崔总管。”
“奴才惶恐。”
“崔总管这就带人去把长乐宫里所有地宫女太监全部拿问,总管另派几个心腹去服侍太后娘娘,千万要好生服侍太后娘娘。还有一件,就是千万不得让太后娘娘寻了自尽。”
“奴才明白。”
“还有朕一会儿让韩将军把他的人撤出来,崔总管派几个人去守长乐宫,不得让内外传递消息。”
“奴才遵旨。”崔连贵退了出去。
皇上又走出去吩咐韩昌国把禁军撤走,韩昌国也走了。
皇上突然叹了一口气:“朕和陈留王最合得来,以前朕常和他在一起打马球,喝酒。”皇上的语气中带有一丝自责,皇上有时并不像他外表所表现的那样无情。
我走过去,搂住皇上地腰,将头靠在皇上胸前,“陛下,臣妾明白陛下的心思。可这里是皇宫,陛下虽然是至高无上的帝王,可也会有无可奈何地时候。”
皇上不再说话,只是轻轻抚摸着我的头发。
张让突然说道:“万岁爷,上早朝的时候快到了。”
皇上慢慢放开我,我替皇上理了理龙袍,皇上迈着大步走了出去。
我一个人坐在皇上的寝宫里,自从先皇驾崩,我就很少来这里。寝宫里的陈设依旧没有什么大的改变,我不禁想起“物在人亡”那句话来,突然有了一丝辛酸。
先帝让我明白了很多,他让我明白如果爱一个人。就要设身处地的为这个人着想。我自幼生长在周家。从父亲与母亲的身上,我看不到任何夫妇之情。我一直不知道该如何去爱别人,因此进宫之初,我对先帝只是利用。如今想来,心中后悔莫及。
我竟然迷迷糊糊地趴在桌子上睡着了,朦胧中有人抱起我,将我轻轻放在床上。
我这才慢慢地睁开眼睛,皇上正站在床边看着我。皇上看我地眼神满是爱怜。
我笑着说:“陛下什么时候回来地?”我一边说一边要坐起身。
皇上按住我,“皇后躺着吧,昨晚一夜没睡,皇后也累坏了。”
“臣妾没什么,只是陛下也该歇一会儿了,陛下也是昨晚一夜没睡。”皇上果然上床躺下,搂住我:“朕睡一会儿。”皇上说完就闭上了眼睛。
我有些心疼地看着皇上,这些天来有多少事情令他忧心不已。
我又迷迷糊糊的睡着了。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我突然听见皇上刻意压低的声音:“这件事先别告诉皇后娘娘。”
我的心一下子沉到了谷底,皇上究竟有什么事情要瞒着我?
我听见皇上的脚步声,忙闭上眼睛装睡。皇上似乎站在床边看了我一会儿。这才走了。
皇上走后,我又躺了一会儿,才慢慢的坐起身。
宫女忙过来服侍我。我梳洗过后,本想去长乐宫看看太后,可此时我去见太后,只会火上浇油。因此我转念一想,不如去上书房,看看皇上究竟有什么事瞒着我?
出了皇上的寝宫,我走了几步,就见张让急急忙忙地跑了过来。
我迎着张让走了过去。张让忙站住给我请安。
“什么事情。这么慌慌张张地?”
“皇后娘娘,奴才要去长乐宫看看。”
“怎么了?太后娘娘出什么事情了?”
“没什么大事。不过是万岁爷不放心太后娘娘,所以让奴才去看看。”
“你快些去吧。”
张让给我行了个礼就要走。
我又叫住张让:“今天早朝可有什么大事没有?”
张让迟疑了一会儿,就说道:“回皇后娘娘,太后娘娘昨夜派人暗中联络陈留庶人,与几位周家握有重兵的将领,意图废黜万岁爷,迎立陈留庶人。幸万岁爷英明,发现逆谋。陈留庶人畏罪自尽,亲笔写下谢罪表。皇上下旨要将那几位周家的将领革职,押送京师问罪。”
我知道这不过是摆在表面,堂而皇之的说法罢了。但我还是吃了一惊,皇上的动作也太快了,只是贸然派人将周家这几个人拿问,万一这些人作乱怎么办?
我急匆匆地走到了上书房,崔连贵一见我,忙迎上来给我请安。
我只是含糊答了几句,我因崔连贵扼死世子昭这件事,对崔连贵这个人有些厌恶。
我走了进去,就见皇上正背着双手站在窗下。皇上似乎是听见了我的脚步声,慢慢的回过头来。
“陛下,早朝的事情臣妾已经知道了。”
“朕正想告诉皇后,只是朕回宫地时候,皇后还在睡觉。”
我心里不禁有些疑惑,难道是我今天早晨听错了?皇上不是有事要瞒着我?
皇上接着说道:“昨天皇后告诉过朕之后,朕就派了几个心腹骑着快马,伪作太后娘娘的信使,送信给那几个将领,只说是太后娘娘约他们某日起事,他们定不会心疑,一定会放松戒备。朕同时又派了御史领着禁军,拿着圣旨,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夺了他们的军权,只怕这些御史现在也快到了。”
“陛下圣明。”
皇上拿起一份奏折递给我,“皇后看这个人如何?”
我看了一眼奏折,“陛下,范光佑这个人臣妾听说过,他是有名的酷吏。先帝因为他苛酷,将他贬到了边陲。如今陛下又提起他做什么?”
“朕要升他地官。”
我有些疑惑地看着皇上,皇上笑了。“朕要将他调进都察院。让他审问谋逆一案。”
“陛下,周家的这些将领位高权重,岂能由等闲官职的人审问?陛下将他调进督察院,想要委任他什么官职?”
“朕自有安排。”
我想了想,又接着说道:“陛下,我天朝尊崇儒术,儒家尚仁政,故此酷吏不为历代帝王所取。陛下如今将一个酷吏调到都察院。恐怕朝野会对陛下失望至极。”
“皇后,常时用常法。如今非常之时,当用非常之法。如今非严刑峻法,不足以治天下。”
“陛下,尊儒,就是为了守礼。昔日周公制礼,以礼治天下。春秋战国,战乱不断。而礼制不衰。后秦国崇尚法家,虽励精图强,可只传二世,即国亡。原因非他。我华夏地大民众,单单依靠官员以法治国,恐有力所不逮之处。故各朝皆尊重儒术。以礼治国。上至帝王,下至百姓,无不恪守礼法,如此国方大治。”
“皇后所言甚是,但皇后不要忘了。如今朕要改革军事,各方反对势力甚众。如今周家率先发难,地方各将领都在观望。如果朕不用酷吏来弹压他们,只怕今后还会有更大地危机。”
皇上又接着说道:“皇后熟知史实。可知几个知名的酷吏都产生于何时?”
我略迟疑了一会儿。“臣妾所知地酷吏,出名者无过于周兴、来俊臣。”
“皇后说得不错。这两个人都是武则天时期地酷吏。武则天称帝,即所谓的武周革命,唐朝宗室纷纷反对,所以武则天设置酷吏来镇压他们。”
我突然明白了皇上的意思,皇上如今想对这些手握重兵的将领动手,只是又怕这样做让将士心寒,将来不肯用命,因此才想出要用酷吏来镇压他们。
自古以来,历朝都尊崇儒术,儒家反对严刑峻法,因此各朝在尊崇儒家的同时,也反对酷吏。
而所谓地酷吏,不过都是帝王棋局上地一枚棋子罢了。周兴、来俊臣得意之时,都是志得意满,却不知道武则天只不过是在利用他们而已,武则天在任用他们的时候就是把他们推向了绝路。
武则天要称帝,作为一个女子,又不是非李唐王朝地后裔,其困难可想而知,尤其是来自李唐王室和李唐旧臣的阻力。武则天为排除这些阻力,不得不让酷吏走到前台来,让他们对反对的人大开杀戒。
一旦这些反对的人被杀得差不多少了,武则天就处死了这些酷吏,因为这些酷吏已经没有了存在的价值。武则天实际上是把自己的罪过全让这些酷吏背负了,到最后,大臣们恨的不是武则天,而是这些酷吏。
如今也是如此,皇上不想让这些将领恨自己,因此就把酷吏推到了前台。而对于酷吏而言,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死路。
我看着皇上,“臣妾明白陛下的意思了。”
皇上也笑了,“朕有时常在想,朕与皇后与寻常夫妻并没有什么两样,只不过他们每日里所想地是柴米油盐,而朕与皇后想的是天下大事。”
我低声说:“如果陛下和臣妾能像民间夫妇那样就好了。”
皇上刚要说话,就听崔连贵在外面说:“万岁爷,昨天派出去的人回来复旨了。”
皇上走了出去,我坐在书案后,闲得无事翻阅奏折。
我突然看见一本奏折被压在最下面,忙抽出来细看。原来是隋俊文上表,只说我是太后娘娘一党,劝皇上废后。
我脸色大变,这样的大事,皇上怎么没对我提及?昨晚皇上一个人在寝宫,看见我就藏在衣袖里地那个小木盒,里面究竟装的是什么?还有今早皇上究竟有什么事要瞒着我?
这些疑惑,在我看到奏折之后,全都涌上我的心头。
小江多说几句废话:这章地内容比较多,谈的主要是礼与法,儒家与法家的问题。因为不是学术论文,所以只写了与小说有关的部分。
今天小江的生日,今天晚上再更一章。
第219章 太后娘娘不能废
我拿着那份奏折只是出神,突然有人将奏折从我手中抽走了。
我扭过头去,就见皇上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走了进来,正有些担心的看着我。
我勉强笑了笑,可只觉得嘴角有些发僵。
皇上依旧看着我,我终于没有忍住,低声问皇上:“这件事为什么要瞒着臣妾?”
皇上走了过来,轻轻的将我拥在怀中,“朕不是要瞒着你,只是朕不想让你因为这份奏折而不高兴,这件事朕自会妥当处置。因此朕特意叮嘱张让,wωw奇書网不让他把这件事告诉你。”
我将头靠在皇上怀中,静静的听着皇上的心跳声。
皇上轻轻的摸着我的头发,“朕打算明日早朝下旨,只说隋俊文阴谋废黜中宫,大逆不道,将他革职拿问。”
我仰起头看着皇上:“陛下,这个隋俊文是严大人的人,严大人那里?”
皇上冷冷一笑:“朕为了天下大治,所以要扫除周家的势力,岂容他严景云借机揽权?朕如果不借此机会个给他一个警告,只怕他会得寸进尺。”
我恍然明白了这一切,皇上如今大刀阔斧的推行军制改革,周家首当其冲,皇上如今既然已经削弱了周氏外戚的势力,就不准别人再借机揽权。
如今严景云是想借机独揽大权,所以指使隋俊文上表废后,就是要彻底铲除周家的势力。皇上已经看透了严景云的居心,所以要借此事给严景云一个警告。
皇上轻声说:“朕要处罚隋俊文,不单是要给严景云一个警告,更是要告诉这朝堂上下的人,皇后的地位不可动摇。”
我感激地看着皇上,此时皇上能如此坚定地站在我这边。无异于巩固了我的地位。周家如今在朝中的势力大为削弱。如果此时有人借机动摇我地后位,只怕我地地位堪虞。
“朕还有事情要和皇后商议。”
皇上低声说道:“自成王被拿问之后,都察院左都御史一职一直空缺,朕心中一直也没有一个合适的人选,此事也就拖延了下来。如今隋俊文又做出这样的事情来,都察院最重要的两个职位都空了下来。都察院权力甚大,朕思量再三,才选出两个人执掌都察院。”
我不由笑着说:“陛下可千万别告诉臣妾要让那个范光佑执掌都察院。”
皇上摇了摇头。“皇后那天的话说得很对,朕如今只不过是要借他来打击朝中反对的势力,如何肯把都察院交给他?那样做,岂不是寒了天下人的
“那陛下的意思是?”
“朕见那个杜善行是个人才,江南洪灾他居中调度,处置得井井有条,更难得地是,他为人清廉正直。朕打算把都察院交给他。”
“陛下这个人选选得好,那隋俊文的位子又该由谁接任?”
“朕反复思量良久,还是交给曹正泰为好。曹正泰虽然为人偏执,可难得的是忠正清廉。而且天下清流公推他为领袖。如今又有杜善行把持大局,应该不会有错。”
“陛下可为知人善任。”
“朕什么都告诉皇后了,皇后还生朕的气吗?朕刚才进来。见皇后的脸上惊疑不定。朕有些懊悔,这些事不应该瞒着皇后,应该早些告诉皇后才是。”
我故意板起脸,“这次臣妾姑且饶了陛下,还要看陛下今后如何作为?”
皇上忙拱手为礼:“朕谨遵皇后娘娘懿旨。”
我“噗哧”一声笑了,“陛下这句话就好笑,自称朕,又说遵旨。陛下难道不知道这天下的旨意只有陛下一个人才有权颁行吗?”
“在朝中。那些大臣当然要听朕的,可回到宫里。朕就要听皇后的。”
“油嘴滑舌。”我低哼了一声,看着皇上地神色,我不禁想起我初入宫闱之时,皇上每每见到我就是这样一副嬉皮笑脸的神情。
我突然想起那个木盒,忙问:“陛下,那晚臣妾来见驾的时候,陛下手中拿着一个木盒,见臣妾进来后,陛下就把木盒藏到了袖子里。臣妾大胆,想知道陛下那个木盒里到底装了些什么,为什么不愿意让臣妾看见?”
皇上的神色尴尬起来,我越发心疑。
皇上迟疑了一会儿,这才从衣袖中拿出那个木盒递给我。
我接过木盒,心中很有些好奇,到底里面装得是什么,皇上这样珍重?
我打开木盒,不由呆住了,木盒里不过装着一支簪子和两个荷包。我仔细看了一眼,那簪子是皇上从我头上抢去地那支。而那两个荷包,一个是宫市的时候,皇上软磨硬泡让我给他买的;还有一个是我喝醉了那次,皇上耍赖从我这里要去地那个。
我笑着说:“这些东西陛下怎么还留着?”
皇上似乎有些不好意思,低声不知道嘟囔了几句什么。
我抱住皇上的腰,“陛下,臣妾要告诉陛下,臣妾从没有后悔嫁给陛下。”
皇上一时似乎是愣住了,竟说不出话来。
我接着说道:“臣妾一开始嫁给陛下确实只是权宜之计,可陛下如此对待臣妾,让臣妾明白当初的选择是对的。”
我在心中暗自感谢先帝,先帝没有所托非人。
皇上只是看着我,猛地紧紧地将我抱在怀中。次日一早,皇上下旨称隋俊文妄言废立,大逆不道,革职流放岭南。
皇上又拜杜善行为都察院左都御史,曹正泰为都察院右都御史,范光佑为都察院副左都御史,并令范光佑审问谋逆一案。
范光佑果然不愧酷吏的称号,只用了三天时间,就将此案审问完结。
范光佑上奏折称:太后暗中联系陈留庶人与周家领兵诸将,密谋废黜皇上,迎立陈留庶人。
此奏折一上,朝野大哗,严景云一党与陈氏外戚纷纷上表求皇上严惩周氏一党。
皇上将这些奏折交给我,我看过之后,迟疑良久,才说道:“陛下,惩治周家领兵诸将势在必行。陛下如不严惩,只怕其他将领定会纷纷抗旨,不肯将兵权交出来。这样一来,陛下要改革军制的大计只怕是进行不下去。”
皇上点了点头。
我又接着说道:“只是如何安置太后娘娘,还请陛下三思,臣妾以为太后娘娘不能废。”
我刚说到这里,突然听见有小太监高声喊道:“太妃娘娘驾到。”
谢谢大家的留言。
第220章 积怨成仇
我吃了一惊,陈太妃此时来上书房做什么?
皇上已经朝外面走去,我忙随着皇上出来迎接陈太妃。
陈太妃只带了一个小太监,我和皇上给陈太妃请过安,皇上就扶着陈太妃走了进去。
陈太妃坐在东侧的一把椅子上,这才笑着说:“这上书房是皇上处理朝政的地方,本宫是妇道人家,本不应该来这里。”陈太妃一边说,一边瞟了我一眼。
我明白陈太妃这是意有所指,却装作没有听明白她的话,只是陪笑而已。
陈太妃接着说道:“本宫今天会来这里,就是想和皇上商议皇太后之事。皇太后阴谋废黜皇上,实是大逆不道,岂能再为天下之母?”
皇上迟疑着不肯说话。
我这才明白陈太妃的来意,原来陈太妃是要废黜太后,自己好做太后。但太后此时万万不能废,陈太妃一旦做了太后,我在这宫里的地位就会被极大的削弱。
现在这后宫的主人还是太后,因此陈太妃做事还有所顾忌。纵使太后被软禁起来,可嫡庶的名分依旧在,陈太妃不敢擅自僭越。
所谓“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奥妙就在这里,一旦陈太妃作出的事情不利于我,我就可以抬出太后与她分庭抗礼。
可一旦太后被废,陈太妃做了太后,我可以倚仗的势力就不存在了。我就要事事听命于陈太妃,太过被动了。
想到这里,我忙说道:“陛下,臣妾以为此时太后娘娘不能废。”
“皇后,皇太后阴怀逆谋,十恶不赦,怎么能再母仪天下?本宫所说的也是至公之论。”
我并不接陈太妃的话。只是跪在了皇上的面前。皇上忙要拉我起来。
“陛下,臣妾今天一定要把话说完再起来。”
“皇后站起来说也是一样的。”
我依旧跪在地上:“陛下,臣妾常听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臣妾开蒙即读《论语》,所读皆是忠孝之事。以此,臣妾以为治国当以忠孝二字为先。何谓忠孝,事君忠,事父孝。天下士庶之所以会听命于陛下。就是因为陛下是这天下的君父,天下士庶不仅要忠于陛下,还要孝事陛下。”
皇上点了点头。
“陛下,忠孝为治国之根本,岂可轻易动摇?历朝帝王无不尊崇忠孝二字,所以对忠臣孝子屡有封赏。以臣妾看来,不仅天下士庶要忠要孝,陛下作为天下人地君父。更是要忠要孝。”
“皇后说得不错,朕幼时读书,父皇屡以忠孝二字教育朕。朕登基以来,力倡忠孝。数次褒奖孝子。”
“陛下,皇太后为陛下地嫡母,陛下理应孝事皇太后。常言道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皇太后纵有不法之举,陛下身为孝子,此也非陛下所宜追究的。”
“那皇后就是说皇太后纵有不法,皇上也要听之任之了。”
我看着陈太妃:“太妃娘娘说得不错。”
“本宫倒从没有听说过这样的道理。”
“太妃娘娘,如果太后娘娘做错事,皇上就可以废黜太后娘娘。那就是说如果将来万岁爷做错了事,臣下也可以仿效万岁爷,废黜万岁爷了。”
“放肆。”陈太妃对我怒目而视。
我不再理陈太妃。接着说道:“陛下。孝就是忠,忠就是孝。陛下不仅是君。也是父,只有天下士庶以忠孝为事,天下才能大治。臣妾望陛下守忠孝之法,不可以身坏法。”
“皇后熟读史书,也当知道史上有废黜太后的旧例。”
“陛下,汉文帝即位,以吕后乱政,贬斥吕后尊号,为史家所非议。后汉朝数有太后乱政之事,而废黜太后者少,皆因礼有子无黜母之义。陛下如果废黜太后娘娘,让千秋万代如何看陛下?”
皇上拉起我,“皇后说得很是,朕为太后娘娘之子,继承大统,岂有废黜母后之礼?”
陈太妃站起身,一句话也不说,就走了出去。
我和皇上忙送了出去,这是我与陈太妃的又一次交手,我阻止了陈太妃登上皇太后的宝座,只怕陈太妃在心中已经恨透了我吧。
积怨成仇,只怕陈太妃现在与我已成吴越。
陈太妃怒气冲冲的走了,皇上拉住我地手:“母妃如此,皇后不要记在心上,朕心中自有分寸。”
我摇了摇头:“陛下,为帝后者,当以天下为先,臣妾怎么会在乎这小小的个人恩怨。”
皇上只是紧紧地握住我的手。
次日早朝皇上下旨,称太后虽然参与谋逆,但子无黜母之义。只是将太后迁居到后宫的上阳宫,令有司厚加奉养。皇上将太后迁居到大内,就是为了防止太后再与外臣勾结,干预朝政。
皇上又将所有参与此次谋逆的周氏诸人全部免官,流放岭南。
我父亲也送到牵连,但皇上只是降我父亲为承恩侯,礼遇未变。
今天是太后迁居的日子,我带着几个太监宫女去上阳宫见太后。
到了上阳宫,守门的是两个年老的太监,他们迎上来给我问安。
上阳宫远在后宫地西北角上,离别的宫室都很远。我仔细打量了一眼,上阳宫虽然不如长乐宫宏丽,可收拾得倒也干净。
我吩咐跟随我的太监宫女在宫门外等候,一个走了进去,宫内静悄悄的。
我进到里间屋子,才见太后正坐在书案后抄写经书。
我站在一旁,不敢打扰。
半晌,香炉中地香燃尽了,太后这才抬起头:“皇后来了。”太后见到我。语气中竟没有一丝不悦。
我忙跪下行礼:“臣妾给太后娘娘请安。”
“皇后免礼。快坐下来吧,也和哀家说说话。”
我谢了恩,这才坐在一旁的椅子上。
过了一会儿,就有一个年老的宫女端上茶来。
自从太后被软禁在长乐宫后,原来服侍太后地宫女太监都被发往了别处。冯成因受到牵连,如今被崔连贵关了起来。我见林志顺为人机警聪明,因此让他来了翊圣宫。
我忙说:“太后娘娘,臣妾见服侍太后娘娘的宫女太监年龄都大了。恐怕娘娘多有不便。臣妾明日吩咐崔总管另派几个年龄小些地,娘娘也能方便很多。”
太后笑着摇了摇头:“皇后不用费心了,哀家如今也没有什么要人服侍地地方,这些人也够用了。”
我见太后的态度很坚决,就陪笑说:“太后娘娘,那臣妾不如让冯总管回来服侍娘娘。冯总管本也没什么大事,而且他服侍娘娘日子久,对娘娘的脾气还熟悉。娘娘也就省心多了。”
太后这才点了点头。
我坐在那里,不知道再说些什么好。我对太后心中还是有愧疚的,因此如今面对太后,我反而说不出话来。
太后招手让我坐到她身边。我忙坐了过去,太后拉住我的手:“皇后做得没错。”
我吃惊地看着太后,太后竟然没有埋怨我。还说我做得对?
太后含笑看着我:“皇后,皇上是一个铁腕地人,皇后纵使劝阻皇上不要改革军制,恐怕皇上也不会收手。而且皇后这样做,就是将皇上的心推远了。皇后不仅帮不了周家,自己也失去了皇上地心,那将来皇后就会一无所有。长孙皇后能圣宠不衰,就是因为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