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权术天下-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傅倚楼给皇上行过礼,就说道:“陛下,草民听做生意的朋友说北朝正在边关集结大军,意欲犯边,还望陛下早做准备才是。”
“朕刚接到李将军的急报,正在为此事而忧心。与北朝之战。边关的粮草、军资所费必然甚巨。如今国库空虚,所需必征之于民。如今民力疲惫,恐不堪重赋,因此朕在两难之间。”
“草民今日正为此来。”
“先生可有什么退敌的良策?”
“陛下,草民昔日因与北朝贸易,与北朝权贵交谊匪浅。今日草民毛遂自荐,愿为一介之使,入北朝劝北朝罢兵。以解天下百姓兵灾之苦。”
“先生要如何劝北朝罢兵?”
“陛下,为使臣者,当见机行事,如何能预下说辞?”
皇上大笑:“朕竟然糊涂了,先生说得是。”
“陛下英明神武,恐怕早已做好了防备。草民以为陛下最好先与北朝一战,北朝会选在此时进犯,必是想趁我天朝国力疲惫之时。打我天朝一个措手不及,其必存轻我之心。如果草民此时去讲和,只怕北朝不会答应。不如先打北朝一个措手不及,让北朝对我天朝存畏惧之心。那时草民再去讲和,就可以水到渠成了。只是万一李将军战败,草民就无计可施了。”
“先生言之有理。朕这就下密旨令李将军出击。还请先生放心,李将军必然首战告捷,只是先生要何时动身去北朝?”
“草民想明日就走。”
“先生动身如何这等仓促?”
“陛下,草民想趁李将军得胜之际,就去北朝劝其罢兵。时不我待,机会稍纵即逝,万一有变,只怕又费周章。”
“先生考虑得甚是周全。”
“陛下。草民今日来。还有一件私事要伏请陛下恩准。”
“先生所请,朕无不准。”
“草民大胆。想求见皇后娘娘。”
皇上半晌才说:“君无戏言,朕既然已经答应一切如先生所请,岂有不准之理,朕这就请出皇后与先生一见。”我听到皇上如此说,忙从耳房里走了出来。
傅倚楼一见我,长鞠一躬:“草民拜见皇后娘娘。”
“先生免礼,先生能为社稷百姓着想,只身犯险,应该受本宫一拜才是。”
傅倚楼看着皇上:“草民斗胆想单独与皇后娘娘说几句话,还望万岁爷恩准。”
皇上低头迟疑不语,半晌才抬头说:“朕准先生所请。”
傅倚楼做了一个请的动作,“娘娘不如随草民在这院中走走。”
我看了皇上一眼,皇上对我点了点头,我这才随着傅倚楼走了出来。
“先生此去,危险重重,望先生务要小心。”一听到傅倚楼要只身去北朝,劝北朝罢兵,我心中还是很为傅倚楼担心。
傅倚楼淡然一笑:“三小姐能为傅某担心,傅某很感激三小姐。”傅倚楼于无人的时候,只是称呼我三小姐,我有些无奈地笑了笑。
“只是三小姐有没有想过,傅某如果留下来,那才是最危险地。”
“先生何出此言?”
“这次严景云借着江南茶务府的旧案扳倒了贾云光,可万一有一天有人想除掉严景云,很可能就会把这件旧案又翻出来。到时傅某只怕是难逃干系,那才是真正的危险。”
傅倚楼顾虑得很是,朝堂的风云变幻莫测,不知道什么时候风向就会对你不利。将来一旦有人要除去严景云,恐怕贾云光一案就是一个极好的借口,傅倚楼到时只怕又会成为众矢之的。
“如今天赐良机,傅某不如借此机会引退,岂不是干净?”傅倚楼沉吟了一会儿,又接着说道:“傅某如今暗中掌管我朝与北朝的贸易,其重要不言而喻。陛下虽然是一代明主,可帝王都是多疑的,日子久了,陛下难免会对傅某生猜忌之心。如果帝王对你生了猜忌之心,只怕到时只有死路一条。傅某想来想去,还是在此时激流勇退最为得宜。”
傅倚楼可谓针针见血,我知道如果此时我劝他留下,才是将他置于险地,因此我只说道:“前途荆棘丛生,还望先生小心才是。”
“三小姐放心,傅某今生从没有过什么害怕地事情。”傅倚楼说到这里,突然看着我,“只有那晚傅某假扮小太监进宫去见三小姐,心中突然很害怕,竟然害怕得险些没拿住茶杯。傅某所怕者非他,只是怕三小姐不肯随傅某离开。虽然傅某心里也很明白,三小姐绝不可能随傅某离开。”傅倚楼说到这里,似乎长叹了一口气。
傅倚楼抬头看着天:“那晚三小姐不肯随傅某离开,傅某竟然有些不知所措,索性转身就走,连头也不敢回。”
我有些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傅某低声说:“三小姐是唯一堪称傅某对手的女子,傅某还记得三小姐那次来向傅某交底,傅某高兴得竟然大笑出声。”
“本宫陷害先生,先生难道不生气吗?”
“李太白说得好古来贤者皆寂寞,傅某的寂寞又有谁会明白?傅某的心中,一直渴望遇到一位与自己相匹敌的女子,只有这样的女子,才能真正明白傅某的寂寞。”
傅倚楼的语气中有一丝淡淡地落寞,他始终仰着头,我看不见他此时的表情,只能说:“先生,上次与先生一别,不思又再遇先生。此番离别,不知道今后可再有相见之期?”
“傅某之所以会再见三小姐,是因为上次三小姐告诉傅某三小姐会去边关,后来傅某见三小姐没有去边关,而是留在了这宫里。傅某以为事有转机,心存妄想,所以才会回来再见三小姐。此次回来,傅某见陛下对三小姐真心相待若此,傅某如今只有离开。只怕此次别过,后会无期。”
我的心中突然笼罩上一层淡淡的离愁,低声说:“先生多多保重。”
“傅某记得三小姐曾说过,对你我而言,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三小姐无需再记挂傅某,傅某就此别过。”傅倚楼说完,头也不回地往外就走。
我看着傅倚楼的背影,心中有离愁,有担心,还有一丝不舍。
抱歉,今天临时有事,更新晚了。
第215章 改革军制
傅倚楼是一个骄傲的人,如今他能对我坦言这一切,看来他已经不打算再回来了。
“先生是不会再回来了。”皇上不知道什么时候走了出来。
我没有说话,皇上握住我的手,“先生是难得一见的奇才,只是朕明白他终究不是这朝堂之中的人。”
皇上拉着我走进上书房,用手指着铺在桌上的地图:“如今的成败就全看李光远这一战的胜负了。”
这些天我也是忧心如焚,焦急的等待着边关的消息。皇上虽然一如往日,可我明白他的心恐怕也是一直悬着,每每半夜醒来,就见皇上倚坐在床上沉思。
今天我正和皇上一起吃午膳,张让走了进来,附在皇上耳边说了几句话。我知道是边关来消息了,可从皇上的脸上看不出喜忧,不知道这场战役的胜负如何。
皇上平静的对我说道:“李光远大破敌军。”我听到这句话,心一下子就放了下来。
我又看了一眼皇上,不禁觉得有些好笑,皇上用筷子在汤碗里夹了一下,就送到嘴里。皇上也是很担心这件事,乍闻如此喜讯,皇上的高兴不言而喻。只是他是帝王,要在人前要保持喜怒不形于色的威严。
我在心中叹了一口气,对于我和皇上而言,江山社稷是一种责任。当我们登上帝后的宝座的时候,就意味着我们已经承担起了这种责任。
我握住皇上的手,皇上有些疑惑的看着我,我低声说:“陛下,无论什么事,臣妾都愿意和陛下一起分担。”皇上似乎明白了我的意思,紧紧的反握住我的手。
好消息接二连三地传来。北朝不久就派来了议和地使者。皇上在勤政殿召见了北朝的使者。北朝同意退兵,并承诺永不犯边,北朝也同意与我朝在边关进行贸易。虽然北朝如此承诺,可皇上也不敢掉以轻心,暗中叮嘱李光远要格外小心。
没多久李光远派人送来了加急文书,称傅倚楼酒后骑马登山赏月,结果坠下万丈悬崖。我虽然明知很可能傅倚楼又是诈死,可心中还是很担心。
又过了几天。有人送进宫一个小小的捧盒。我打开一看,里面是一个木雕的双鱼坠子,我不禁哑然失笑,这个傅倚楼总是这样神出鬼没。
果然捧盒里还有夹层,里面有一张小小的纸条。我打开细看,只见上面写着:“三小姐惠见:傅某效颦太白,借此远遁。望三小姐多多保重,后会无期。”我看到“后会无期”这几个字。心中突然有些酸楚。
傅倚楼是个潇洒不羁的人,连诈死都如此雅致。据传李白是酒后乘船捞月坠水而死,这个傅倚楼就故意酒后登山赏月坠崖诈死。
我拿起坠子,看来傅倚楼对我那句“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一直耿耿于怀。上次送了我一个双鱼玉佩,这次又送我一个双鱼坠子。可人生有时一旦错过,就不可能从头再来。傅倚楼和我在错误的时间相遇。这就注定了我们的无缘。
皇上走了进来,我忙站起身,皇上拉我坐下,“这些天朕一直在考虑一件事情,今天想和皇后商议商议。”
“陛下在考虑什么事情?”
“朕要改革军制。”
我一听这句话,不由有些吃惊,忙问:“好端端地,陛下为什么要改革军制?”
皇上轻轻弹了我的脑门一下。“朕那天在上书房听皇兄说要纳你为妃。朕心里很不服气,因此朕去找上官云要和北朝联手。不仅如此。朕还暗中联络了几个实权将领,要和皇兄兵戎相见。”
我不禁笑了,皇上握住我的手接着说道:“朕继位后就一直在想,既然朕可以暗中联络这些将领图谋天下,别人一样也可以这样做。朕必须改革军制,一旦这些将领拥兵自重,天下堪忧。而且如今几处紧要的去处,都是由皇亲国戚来领兵,如此弊端更大:一是这些皇亲国戚良莠不齐,难免有人才不堪用;二是皇亲国戚也会怀有二心,也不可全然信他们。”
“陛下说得很是,就拿边关的守将来说,昔日是臣妾的祖父镇守边关,因此太后娘娘被立为太子妃;后来由萧朗镇守边关,朝廷将卫国大长公主嫁与萧朗为妻;如今又由李光远镇守边关,先帝又将乐安公主许给李光远。朝廷屡屡与这些手握重兵的将领联姻,就是为了不让他们谋反。依臣妾看来,这无异于贿买这些将领。”
“皇后说得不错,因此必须改革军制,限制他们的军权。”
“陛下要如何改革军制?”
“朕以为如今大都督府地权力太重,朕想把大都督府一分为五,分设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每府以左右都督为长官,由各地的将领充任,各领其所属的军队,但却不准他们调动军队。一旦战时,由朕下诏命调集军队,再交由他们统领。战争结束,他们交回兵权,依旧回都督府任职。”
我沉吟不语,先帝设立大都督府,并规定由大都督府和兵部共同发文,才可以调动军队,就是让兵部和都督府相互牵制。让兵部和大都督府之间相互制衡,虽然控制了兵部的权力,可各地地将领依旧握有重兵。如今皇上是将各地将领的权力也收回了,这些将领只能领兵,却不能调兵,调兵要由皇上亲自下命令才行。如果没有皇上的命令,这些将领连一兵一卒也调动不了。
虽然这样可以避免地方将领拥兵自重,可这样做,首当其冲受害地就是我周家。周家之所以会有如此权势,就是因为我祖父领兵多年,很多将领都是我祖父的亲信部下,我的很多叔父、堂兄也都是握有重兵。如此改革军制,我周家的势力必将受到极大的削弱。
如今我没有皇嗣,皇后的地位已经受到了极大的威胁,如果周家的势力再被削弱,我地地位堪忧。我该如何抉择?
小江开了个新投票,大家如果愿意投,可以投一下,谢谢大家支持。
第216章 孰轻孰重
我抬头看了一眼皇上,皇上也正看着我。如今正是皇上最需要我帮助的时候,我应该站在皇上这边才是。想到这里,我低声对皇上说道:“臣妾支持陛下改革军制,如果太后娘娘不同意,臣妾愿意去劝说太后娘娘。”
皇上紧紧握住我的手,我将头靠在皇上胸前:“陛下只管放心去做,臣妾永远都会站在陛下这边。”
我始终记得上官云对我说的一句话,“家和万事兴,对国家亦然”。皇上改革军制的目的,一是为了集权,二是为了防止这些将领作乱。如今朝中上下诸人争权夺利,而地方将领军权又太重,万一有人借机煽动,后果不堪设想。我不能为了个人的私利,置国家于不顾,因此我选择站在皇上这边。
第二天早朝,皇上下诏改革军制,我坐在隔壁的小屋子里听政,朝臣们倒是没有人反对。只是真正的阻力不在朝中,而是地方的那些将领。如今触及到了他们的切身利益,他们又怎么会同意?
果然下了早朝,我刚回到翊圣宫,就有小太监迎上来:“皇后娘娘,太后娘娘请娘娘这就过去。”
看来太后已经知道此事了,我知道早晚要过太后这关,因此忙随着那个小太监去了长乐宫。
一进太后的寝宫,就见太后正端坐在书案后,我忙走上前去给太后请安,太后慢慢地说道:“皇后来了,坐吧。”我告了坐,坐在靠近书案的一把椅子上。
“皇后可知道皇上要改革军制的事情?”
“回太后娘娘,臣妾早就知道了。”我格外加重了那个“早”字。
果然太后专注的看着我:“皇后是说早就知道了?”
“是,臣妾昨天就知道了。万岁爷特意问了臣妾的意思,臣妾说支持万岁爷改革军制。”
“糊涂。皇后怎么能如此糊涂?”
“太后娘娘。这件事从长远来看是件好事。唐朝的安史之乱,五代十国时期的将领更是将废黜皇帝当作儿戏,这皆是因为这些将领地兵权太重而致。如今地方上地将领倚仗着自己握有兵权,多横行不法。更有甚者,竟与朝中大臣交通。以前贾云光专政,所倚仗的正是地方上很多将领都曾是他的旧部。”
“皇后,哀家嫁入皇家,从太子妃做起。如今已经垂三十年,一直礼遇不衰,就是因为哀家的背后有周家。如今皇上要改革军制,皇后须知,受害最大的就是我周家。皇后理应劝阻皇上才是,为什么还要支持皇上这样做?皇后纵使不为哀家着想,也该为自己想想。如今陈太妃恨不得除去哀家与皇后而后快,此时自折羽翼。皇后是个明白人,哀家也不愿多说了。”
“太后娘娘说得没错,改革军制确实对我周家不利。可臣妾是这天下之母,遇事不能只想到周家。如果国将不国。太后娘娘和臣妾为亡国之虏,还谈什么权力。皮之不存,毛之焉附。所谓王者以天下为家,正是因为此。陈太妃与臣妾之间为私,而臣妾所要为者为公,臣妾不愿因私而废公。万岁爷并非昏君,臣妾相信如果太后娘娘此次帮万岁爷一把,万岁爷绝不会忘了太后娘娘的。”
太后看着我不说话,半晌才说:“哀家希望皇后将来不要后悔。”
我低声说:“臣妾绝不后悔。”说到这里,我跪在太后面前:“臣妾伏请太后支持万岁爷改革军制。”
太后沉声说:“皇后退下去吧。”
我见太后已经动怒。知道再劝下去。也没有什么必要,因此又磕了一个头。就退了出去。
我刚出长乐宫,就见林志顺从里面走了出来。林志顺给我行了一个礼,低声说:“太后娘娘让奴才去请万岁爷。”我明白是太后见劝说我不成,如今要和皇上力争了。
一直到傍晚皇上才来翊圣宫,我接住皇上问道:“太后娘娘宣陛下去,所为何事?”
“太后娘娘要朕收回成命。”
我见皇上的语气有些黯然,忙问:“陛下同意了吗?”皇上摇了摇头,可却长叹了一口气。
我紧握住皇上的手:“无论如何,臣妾都会站在陛下这边。”
皇上紧紧地搂住我,在我耳边轻唤我地名字“水音”,皇上的声音似乎有些哽咽。皇上此次改革军制,所要面临的阻力是巨大的,压力可想而知。我知道皇上此时需要我的支持,我必须站在皇上这边。
过了几天,朝中出乎寻常的平静。我隐约觉得有些不安,那些地方的将领应该上表抗争才是,怎么会如此平静?别的那些将领不上表倒还罢了,自从贾云光倒台后,他们素来惟我周家马首是瞻,如今我周家没有明确表态,他们作壁上观还情有可原。只是我地那些叔父和堂兄,竟然没有一个人有异议?
我吃过午膳,正要午睡,林志顺突然跑来见我:“皇后娘娘,大事不好了。”
我见林志顺的神色很是慌乱,忙问:“怎么了?”
“奴才适才偷听到太后和冯总管商议,要联合周家带兵在外的各位将军进行兵谏。”我听到这句话,脸色也是大变。
林志顺又给我行了一礼:“皇后娘娘,奴才先回去了,出来得久了,恐怕太后娘娘心疑。”
“你快些回去吧。”林志顺匆匆忙忙的走了。
看来是太后见皇上不肯让步,所以要以此来威胁。只是这正触犯了皇上地大忌,任何帝王都不允许有威胁自己权威的势力的存在。
我突然有些犹豫,要不要将这件事告诉皇上。如果将这件事告诉了皇上,我周家上下都会被牵连在内。太后说得没错,一旦周家势弱,只怕陈太妃就会借机发难。
可如果我不告诉皇上,万一太后事成,太后一定会废黜皇上,另立新君。到那时就不会有人再记得我这个周家地女儿,太后曾说过,我们不过是家族交给皇家的人质。我的命运不过是和皇上一起被囚禁起来,如果皇上被害,我将是一个无权无势的寡妇。
想到这里,我站起身朝外面走去。
第217章 兵围长乐宫
我刚走出翊圣宫,就有小太监急匆匆的跑过来:“皇后娘娘,魏国夫人和韩国夫人在宫门外候见。”
我心下了然,这是太后劝说我不成,所以让马氏和我娘进宫来劝我。我吩咐那个小太监:“宣二位夫人觐见。”说完,我转身回了翊圣宫。
过了一会儿,马氏和我娘在两个小太监的带领下走了进来。马氏和我娘要跪下给我行礼,我忙站起身,让小太监扶住马氏和我娘,我这才笑着说:“这是哪里的道理,理应尊长免礼才是。”
马氏又谦逊了几句,我坐下来,吩咐小太监端过两个绣墩来。马氏和我娘告了坐,马氏陪笑说:“皇后娘娘如今竟和以前一样谦逊,真是大贤大德。”
我淡淡地说了一句:“夫人过誉了。”
马氏又与我闲谈数语,这才迟疑着说道:“皇后娘娘,妾身听闻万岁爷要下诏改革军制。”
我不等马氏说完,就接口说道:“夫人,此等事非夫人所应言者。”
马氏的神色有些尴尬:“皇后娘娘说得是。”马氏说到这里,对我娘使了个眼色。
我娘看了我一眼,“皇后娘娘圣明,妾身知道娘娘做的事情自有道理,妾身不敢妄言。”
我的眼中不禁有些湿润,我娘虽然无权无势,可能不畏家中的压力站在我这边,我的心里不禁暖暖的。同样,想必皇上此时也需要我的支持吧,因此我必须站在皇上这边。
马氏似乎瞪了我母亲一眼,又陪笑对我说道:“妾身此次进宫,还有一事恳求皇后娘娘。陈留庶人罪在不赦,可妻子无辜。如今也被禁锢在成王府中。妾身欲与陈留废妃一见。还往娘娘恩准。”
我沉吟良久,低声对马氏说道:“母子天性,本宫本不应隔绝。只是此时是非常之时,还望夫人三思而后行。”
马氏的神色间似乎有些不悦,可当着我的面,又不便于流露出来,因此只是对我尴尬的笑了一笑。
我站起身,吩咐小太监领着马氏和我娘下去赐宴。这才急匆匆地赶去上书房。
到了上书房,守门地小太监低声告诉我皇上正在召见韩昌国。我不便于此时进去,因此绕到侧门,进了一旁的耳房。
皇上与韩昌国不知道在说些什么,声音很低,我听不清楚。后来就听皇上说:“韩将军务要小心,万万不可泄露此事。”
@奇@“微臣遵旨。”
@书@就听见步履声响,看来韩昌国已经走了出去。我忙从耳房里走了出来。
@网@皇上笑着说:“皇后是什么时候来的“臣妾刚刚到。”我一边说一边走上前去,附在皇上耳边低声说道:“陛下,太后娘娘已经联络了周家诸人要进行兵谏。”
皇上低头沉吟不语,半晌才抬起头看着我:“太后娘娘数次干预朝政。朕打算请太后娘娘在长乐宫颐养天年。”
我明白皇上的话里所暗含的意思,因此轻轻点了点头,“陛下。太后娘娘是该到颐养天年的时候了。只是太后娘娘历三朝,为天下之母,陛下还是要小心为是,免得太后娘娘受惊,到时恐怕无法向天下人交代。”
“皇后放心,朕自有分寸。”
我压低声音:“陛下,臣妾还有一事要禀明陛下。臣妾想太后娘娘此次既然要对陛下进行兵谏,太后娘娘想必也明白。一旦这件事过后。陛下绝不会善罢甘休,太后娘娘不是一个会坐以待毙的人。只怕太后娘娘还会留有别的后手。”
“皇后地意思是?”
“陛下,如今陈留庶人虽然被禁锢,可论亲疏,陈留庶人也有资格继承大统。而且陈留庶人娶的是臣妾的二姐,与周家也有亲谊。”我说到这里,就不再说下去了,皇上似乎已经明白了我的意思。
太后恐怕也明白一旦自己联合周家诸人对皇上进行兵谏,就是彻底和皇上反目,将来皇上不会放过周家的,因此太后一定会借机先下手为强,废黜皇上。
可一旦皇上被废,就要迎立新君,如今看来陈留王是最好的选择。成王是老皇爷的亲弟弟,论亲疏,陈留王的支脉最近;而且陈留王迎娶地是我周家的女儿,看在这一点上,太后也会迎立陈留王,因此我才提醒皇上要小心陈留王。
皇上站起身,看着窗外也不说话,我站在皇上身后。皇上突然长叹了一口气:“所有人都说帝王是冷酷无情的,可在这宫里,对别人留情就是对自己无情。朕不杀人,就要有人要来杀朕。”皇上说到这里,高声唤崔连贵进来。
崔连贵忙跑了进来,皇上低声吩咐了崔连贵几句,崔连贵忙说:“奴才明白。”皇上摆了摆手,崔连贵慢慢退了出去。
我和皇上静默无语,我们都明白又有人要流血了,可这样的流血又是无法避免地。
皇上拉着我的手,“皇后随朕出去走走吧。”
我和皇上沿着上书房旁的小路慢慢走着,突然有一对黑蓝色地蝴蝶飞过来,我笑着说:“臣妾将这对蝴蝶扑下来。”
我从衣袖中拿出扇子,那对蝴蝶飞上飞下,我在后面追着那对蝴蝶,皇上在一旁大笑。
我一脚踩在青苔上,脚下不由一滑,皇上忙叫了声“小心”,就冲过来扶住我。皇上扶我坐在一旁的石凳上,蹲下身看我的脚。
我的脚腕有些酸疼,皇上轻轻的替我揉着。我看着皇上,心中满是暖意,可能自古以来也没有几对帝后的关系会融洽如我和皇上。
我正在出神,皇上突然抱起我,我忙问:“陛下这是要做什么?”
“朕送你回翊圣宫。”我将头靠在皇上胸前,皇上抱着我朝翊圣宫走去。皇上送我回到翊圣宫,就匆匆的走了。
到了掌灯时分,皇上才回来,皇上似乎有些疲累。我替皇上脱下外袍,“陛下早些休息吧。”
皇上摇了摇头:“朕不累,皇后不如陪朕下一盘棋。”我和皇上坐在棋盘旁,下起棋来。
到了三更时分,突然有一个小太监跑进来:“万岁爷,韩将军求见。”皇上披上龙袍,匆匆地走了出去。
我心中疑惑不已,忙让人从外面叫进来一个小太监,问他:“出什么事了?”
“回皇后娘娘,奴才听别的小太监说韩将军带禁军将长乐宫围住了。”
快完结了,因为要推一个高潮,所以放字数多一点地章节比较好。今后就不每天更新了,隔日更新,每次更新都是千字以上地章节。谢谢大家的支持。
第218章 皇后是太后一党
我听了那个小太监的话,心里有些着急,此时太后娘娘无论如何也不能出意外。如果太后为乱兵所杀,让皇上如何向天下交待?这岂不是要让皇上背上不孝的罪名?
想到这里,我站起身,就要往外走。
没等我走出去,张让就满头大汗的跑了进来,“皇后娘娘,今晚宫里太乱,万岁爷让奴才带人来保护娘娘。”
我明白皇上的意思,今晚宫里有禁军,皇上怕我受惊,故此特意派人来保护我。张让是皇上的贴身太监,因此皇上特意让他来保护我,就是怕我有闪失。
“你来得正好,本宫正好要去万岁爷那里,你随本宫一起过去。”
张让有些迟疑,“皇后娘娘,今晚外面太乱,娘娘还是不出去为好。”
“本宫必须现在就去见万岁爷。”
张让见我态度坚决,只得跟在我身后。
出了翊圣宫,就见一小队禁军守在门外。一见我出来,那些禁军都忙低下了头。
张让指着他们对我说:“皇后娘娘,这些人都是陛下派来保护娘娘的。”
我点了点头,又吩咐我的一个心腹小太监:“你这就带几个人去后宫那里,吩咐守门的太监多带几个人守门,今晚无论如何都不得开门。如有人胆敢擅自开门,定斩不饶。”那个小太监带着几个人领命去了。
陈太妃和贾皇后她们现在都居住在后宫之内,不能让她们受了惊扰。
历朝皇帝的妃嫔都是居住在这后宫之内,因此这后宫又设有一道门。一到晚上,这道门就关上了,等闲不得开门。纵使是皇上要临幸妃嫔,也是要在关门之前召见妃嫔。
皇上之所以会选在三更兵围长乐宫,就是要等后宫的宫门关上了。这样免得禁军冲入后宫。
“后宫之内无三尺童子”。也是因为此。这后宫除了妃子,就是宫女太监,任何人都不得入内。即使是后宫妃子的母亲求见,也要经过皇后的批准方可相见。后宫妃子的儿子一旦成年,就必须出居于宫外。纵使要与自己的母亲相见,也要经过皇上地批准,而且只能在白天到自己母亲地宫内问安。问安后,必须速速离开。不得停留。
只有历朝太后的寝宫…………长乐宫和历代皇后的寝宫…………翊圣宫在后宫之外。
翊圣宫因为与皇上的寝宫相连,所以在这后宫之外。加上皇后逢年过节,要接受内外命妇的朝贺。如果翊圣宫设在后宫之内,到时外命妇混杂在后宫之内,反而不妥。
除此之外,就只有长乐宫也在这后宫之外。因为太后的辈分较高,时有宗室子弟求见问安,加上我朝屡有太后听政。所以长乐宫也被置于后宫之外。
因此后宫的宫门一旦关上,只须派一队禁军将长乐宫围住,就隔绝了长乐宫和内外的消息。
我带着张让匆匆朝皇上地寝宫走去,宫内的寂静一如往日。听不见任何嘈杂的声音。看来皇上将局面控制得很好,没有人借机作乱。
因为我一直不愿到皇上的寝宫来,因此皇上也随着我住在了翊圣宫。这边的服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