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娇娇女配在七零-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璟尔笑嘻嘻地说道:“是啊是啊,庭宗哥和喜妹都厉害着呢!京市大学可是咱们华国最好的大学!唔,华国师范大学也挺好的,都是好学校。当然啦,我的工业大学也不错的。”
  林老头深吸了一口气,连连点头道:“好,好,好,都是好孩子,都是好学校!”
  王璟尔笑道:“老爷子有眼光。”
  林老太激动得手指微颤,大嗓门嚷嚷道:“我就知道咱家喜妹是个厉害的娃儿,又聪明又能干嘞!之前就是没赶上好时候,喏,现在一恢复高考,立马就考上了最好的学校嘞!”
  喜妹也很高兴,但没有到林老头和林老太那么夸张的程度,闻言无奈地提醒道:“妈,山娃还不知道这个好消息呢,咱们是不是应该先去跟他说一声。”
  山娃媳妇怀孕了,但是怀相不是很好,山娃送她回来老家养胎,因着大雪自己也没走成,这会儿还在家里呆着呢。


第110章 
  林老太在去找山娃的路上,将自家喜妹、山娃和谢庭宗都考上了京市的大学的好消息告诉了每一个见到的人。
  这种堪称爆炸性的好消息传播起来是很快的。
  大家刚听说的时候都愣住了,但回过神来以后的第一反应都是奔走相告,人传人之下,不一会儿,整个生产队都沸腾了。
  林家一下子出了两个大学生!
  喜妹还和京市来的谢知青一起考上了京市大学!
  山娃也考上了华国师范大学!
  老林家祖坟冒青烟了!
  隔壁的刘大菊一家人因为距离近的缘故,第一时间赶到了喜妹家。
  面对眼里满是期盼的芳芳和刘大菊等人,谢庭宗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我姑奶奶是京市教育局的,才能第一时间知道京市那边的大学的录取情况,芳芳和山娃都报的本省的学校……”
  后面的话没说出口,但他的意思在座的人都明白了。
  芳芳有点失望,但还是能理解,京市的教育局管不到他们这儿的事,也很正常。
  “没事,既然京市的出来了,我们这儿的肯定也快了。”刘大菊爽朗一笑,摆手道:“咱们老林家这回真是祖坟冒青烟了,喜妹和山娃都考上了,听说那什么京市大学还是咱华国最好的大学?那以后喜妹和小谢都是最厉害的大学生咯!山娃考的那什么师范大学应该也不错吧?我也不懂这个,不过考上了就是有本事的娃儿!”
  芳芳点头赞同道:“当时填志愿的时候,谢哥说华国师范大学是很好的大学的,山娃哥可真厉害。”
  山娃的志愿确实是在谢庭宗的指导下填的,或者应该说,他们四个在填报志愿时都或多或少地接受了谢庭宗的建议。
  他们几个最远都只到过县城,连市里都没去过,再加上高考中断了近十年,许多消息都不太流通,连有哪些大学他们都搞不清楚,只有谢庭宗相对来说比较见多识广,能结合谢家姑奶寄来的资料和信对他们的情况做一下分析。
  芳芳成绩还不错,但因为家里的缘故又不想到远的地方上学,想离家里近一点好多照顾照顾刘大菊,谢庭宗就建议她报了本省的平南大学,在省内也算是数一数二的学校了。
  松娃底子不大好,这回估分成绩也一般,保守起见也是报的本省的一个医学院,以松娃的成绩应该差不多能达线,再加上本省考生可能会有的政策倾斜,问题不大。
  松娃留在本省,山娃就可以随意了,喜妹和谢庭宗都要去京市,于是他也报的京市的学校。根据谢家姑奶的说法,过去十年在教师和医疗队伍培养上出现了较大缺口,在这两个方向上招生时可能会增加招生人数,分数线也就会降一些。
  山娃对学医没有太大的兴趣,就选了京市师范大学的师范专业。
  除了报了省内大学还没能得到确切消息的松娃和芳芳,剩下的报了京市高校的三人都算是得偿所愿,被心仪的大学和自己想要的专业录取了。
  等山娃来了以后,林家寒门出贵子的喜悦达到了最高潮。
  队上听说了消息的人能来的都来了,知青点的知青们也眼巴巴地瞅着林家人和谢庭宗、王璟尔,有些人想沾沾他们的喜气,有些人则是想从他们嘴里打听打听有没有关于自己的喜讯……
  林老太喜气洋洋地抓出自家买来准备过年用的饴糖和米花糖,大把大把地往那些来道恭喜的人怀里散,一张老脸笑得满脸褶,眼缝儿都找不见了。
  一口应承下大家说的请客办宴,承诺着等通知书到了家里保准请客,林老太这才慢慢送走了蜂拥而入的人群,笑呵呵地掩上了自家大门。
  见家里只剩下了自己人,她大手一挥,阔气地道:“今儿大家都在我家吃饭,我给你们烀大骨头炖肉吃!”
  刘大菊跟她这么多年妯娌了,知道她不是那种假大方的人,乐呵呵地应道:“好,那今天中午我们就吃大户了。”
  反倒是林春生有点不好意思,见大伯娘应了,妈也是实在高兴,最后还是没有扫兴地说出拒绝的话,只是憨厚一笑:“那让爱红回去把家里的肉拿两斤过来,我给妈烧火。”
  要是按照刘爱红原本的性子,这时候肯定要暗地里拧自家男人一把了:随口一说就是两斤肉,还真当家里的肉是大水送来的啊!他们一家人就是怎么放开吃一顿也吃不了两斤啊!
  可今天她实在是太高兴了,高兴得感觉整个人都是轻飘飘的,闻言都没来得及心疼,就直接应道:“好,两斤不够吃,我拿三斤过来,咱们管够!”
  话说出口,她才反应过来自己说了些啥,顿时那叫一个心疼!
  还两斤不够吃、拿三斤过来?自己嘴咋恁欠手咋恁松心咋恁大呢?!
  可大话都放出去了,她总不能当场反口吧,那多跌大学生儿子的面子啊!
  于是,刘爱红只得一边心疼得直抽抽一边老实回家拿肉去。
  林老太刚听见她说拿三斤的时候还讶异地看了她一眼,想着今儿铁公鸡怎么舍得拔毛了,正巧瞥见她脸上一闪而过的心疼和后悔,心下一乐:得,铁公鸡还是铁公鸡,小算盘还是那个小算盘,只不过是一下子高兴狠了忘了形、嘴比脑子快了,才有了这出铁公鸡拔毛。
  要是搁以前,林老太也不乐意要儿媳心不甘情不愿给出的东西,今年分猪肉分得早,队上刚分的肉,谁家还没个三斤肉!她刘爱红不舍得,老太太她也不稀罕,指定就给推回去了。
  但是刘爱红前段时间因为山娃请假的事情在家里闹个不停,摔摔打打不说,还各种明里暗里地说是老宅的人和谢庭宗哄骗了山娃,才让他请假也要在家复习考试,就是嫉妒山娃是城里的正式工云云。
  虽然她没敢到林老太面前叽叽歪歪,但是林老太还是从别人那儿听说了这事,一时间气得倒仰。
  要不是孙子还是亲孙子,林老太都恨不得直接把还在老宅吃喝复习的山娃和松娃两兄弟给赶出去。
  虽然他们俩也给老宅交了粮吧,但是,谁稀罕呢!做饭不要费工夫不要费柴火的?带那点儿粮管啥用?
  当奶的给做饭,喜妹这个小姑和谢庭宗这个刘爱红口中的“外人”给辅导题目,结果刘爱红那个当妈的就知道阴阳怪气跳脚,她还有理了?!
  当时复习的时候恨不得指天骂地地反对,现在儿子考上大学了她又知道蹦出来欢天喜地高兴了,脸呢?
  反正林老太对刘爱红这个大儿媳现在是一肚子的不满。
  故而,眼瞅着刘爱红回家割肉去了,她也没有说出半个不字来拦一拦,相反,她甚至巴不得刘爱红拿得越多越好,心疼死这个眼皮子浅的才好呢!
  刘爱红对婆婆的不满毫不知情,仍旧沉浸在自家大儿子马上就要成为京市的大学生的好消息当中,再想到山娃媳妇怀了孩子,明年自己就能抱大孙子了,更是暂时忘了心疼肉,高兴得割肉和走路的时候都在哼歌。
  留在老宅跟谢庭宗和喜妹他们说话的山娃也是难得喜形于色。
  前几天媳妇检查出怀孕就已经足以令他高兴得不知今夕何夕了,现在又是双喜临门,即便他平时再冷静自持,这时也很难维持淡定了。
  谢庭宗早上就高兴过了,这时就能冷静下来考虑现实问题了:“通知书寄过来估计还要一段时间,就算是寄加急件,估计也得到过年那会儿了,开学估计不能耽误,咱们可得早做准备才是。”
  喜妹点头表示赞同。
  在原身的记忆里,上辈子那会儿二妮拿到通知书就是过年前后也就是公历二月初的事情,开学时间也不算晚,二月下旬就得开学了,中间总共就小二十天的空余,还没扣掉路上花的时间。
  所以,还是得早做准备的好。
  尤其是那些能用得上的票券,比如说全国粮票和工业券、布票之类的,还是得早点准备,该淘换的淘换,该买的买,以免到时候缺了这个少了那个的。
  山娃对这件事也是持赞同态度的。
  城里的票券和物资也处于紧张状态,早做打算比到时候手忙脚乱的好。
  “这事就交给我吧,我回去跟我那些同事还有我媳妇的同事换去。”山娃直接将这事给揽下了。
  厂子里那么多人,这里换一点那里换一点,三凑四凑就能凑出不少来了。
  喜妹举手道:“还能让四哥和我干爸帮忙!”
  亲戚嘛,你来我往相互帮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嘛!有需要的时候就得主动提呀,不然人家怎么知道你需要呢?
  喜妹表示,该不客气的时候就要不客气呀!
  一直在边上绷着脸看似严肃实则在心里傻乐的林老头也搭话道:“没错,可以找老郭、老夏还有冬生他们帮着换,要是还不够的话我在帮你们想办法,保准把你们五个要的东西都给凑齐了。”
  他有说这个话的底气。
  实在不行的话,大不了挨个给老战友和老领导写信呗!反正总归不会亏着孩子们的。
  闻言,松娃忍不住提醒他爷:“爷,是他们仨,我和芳芳还不知道有没有考上呢!”
  林老头没好气地瞪他:“瞧你那点出息!你小姑和你哥都考得那么好,你要是没考上,以后出去就是给你小姑和你哥丢人!”
  “芳芳以前在学校的时候成绩也好,肯定能考上,你少在那乌鸦嘴说瞎话!就算有人没考上,也肯定就你一个叫上学也不上的大傻子没考上!”
  只是提醒了一句就被骂“丢人”、“大傻子”的松娃:“……”
  他抹了一把脸,决定放弃跟他爷争辩:谁让他当年确实是有书读都不肯读、非闹着退学回家上工的大傻子呢?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只有一更啦!晚安!


第111章 
  这个腊月注定是喜悦和焦急等待中度过的。
  大部分人的录取通知书年前就已经到了。
  也许是因为得知消息较早、有了谢庭宗送去的齐全资料和复习时不用像其他地方的知青一样每天劳心劳力上工干活的缘故,第三小队的知青们考得也还不错。
  虽然没有林家人和谢庭宗、王璟尔考得好,但是,除了几个基础实在不好、初中毕业就下乡了的知青以外,约莫过半的知青都考上了,有的是还不错的大学,也有的考上了专业缺口比较大的大专,回城这个目标算是顺利达成了。
  知青点一片欢天喜地,林家更是每天都处于喜气洋洋的状态当中。
  腊月十七的时候,喜妹、谢庭宗和山娃的录取通知书就被邮递员送到了。
  腊月二十三以后,芳芳和松娃的通知书也陆续送到了。
  林家人之前乐呵的时候还不敢太过,怕通知书没送到会有变故,也怕芳芳和松娃没考上听了见了会难过,这下所有的顾虑都没有了。
  在和林大伯商量之后,林老头大手一挥,在队上摆了一天流水席,邀请亲戚朋友和队员们都来赴宴,好吃好喝,热闹非凡。
  按林老太的意思,原本是想直接摆三天流水席的,结果被林老头和喜妹等人集体否决了。
  倒不是舍不得这点粮食和菜,主要是没必要这么张扬。
  流水席嘛,热闹是第一位的,伙食虽然不好全素,但按乡下的习俗,菜里放点肉丝沾点荤腥、一桌上个炒河鱼之类的河鲜,也就够了,即便林家厚道舍得,也不会真的整条鱼大碗肉的往桌上端,那不是大方,那是坏了规矩。
  真要那么办了,往后其他人家的筵席就不好办了。
  近几年年景好,粮食都没有原来值钱金贵了,私下买还是能以不算高的价格买到的。
  菜更是用不着买,刘大菊和林老太、刘爱红几家都种了不少,地里扯出来就能用。肉倒是值钱,可队上原本就有个规模尚可的养猪场,腊月初上也分了猪肉,凑一凑供流水席和过年用还是够了的。
  也就是说,除了要额外花点钱买粮食备用以外,基本不费什么钱。
  以林家如今的收入水平,摆上这样的三天流水席还不至于到让人心疼不舍的程度。
  林老头老当益壮,在队上上工干活还能拿满工分;林老太在养猪场的工分本就不低,忙完了还能去摘摘桑叶茶叶挣工分;一家三口里头唯一一个不太能干活的喜妹在铁皮石斛那边也能分到不少工分,再加上林老头每个月能拿到手的补贴和之前积攒下来的家底,别说三天流水席了,十天林家都能请得起。
  请得起归请得起,可一请就是三天也太招摇了一些。
  第三小队近几年的日子确实好过了不少,但这也仅限于大家都能吃饱穿暖、家里小有余钱了,队员们的消费观念仍旧没有转变,都是能省则省、扣扣索索的性子。
  林家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在队上原本就属于比较好的,没必要在这种时候再多扎眼,被人说说酸话还是小事,就怕招了小人惦记。
  林家虽说子孙繁茂,但架不住早就分了家不住一起了啊!
  要是真的被人惦记上,家里老的老弱的弱,就算有民兵队时不时巡视,林建设也组织了队员们自发巡查,但这世上向来只有千日作贼的没有千日防贼的,一时得意忘形换来日后提心吊胆,不划算。
  林老太一个人争不过有正当理由的丈夫和老闺女,只得悻悻作罢。
  一天就一天,一天她也能给办得热热闹闹的!
  林老太铁了心要往热闹里办,林老头和喜妹他们也没想拦着,任她广邀亲朋。
  临近过年,原本就是乡下最热闹的时候,在林老太的盛情邀请之下,林家五服之内的族人全都来了,还在走动的亲戚里能通知的也都通知到了,队上的人和没回家的知青们也全都来了。
  流水席这天,整个第三小队都弥漫着一股喜庆的味道,要是不知情的人来了,保准要以为是有好几家一起娶媳嫁女才会有这么喜庆热闹的氛围呢!
  一天流水席忙活下来,林老太累得不轻,但即便如此,她脸上的笑意也从未停下来过。
  早些年她没少被人背后议论,说她把女儿养得太娇贵了,给不知道能不能养得住的闺女看病花了太多钱和精力了云云,不少人都在唱衰,觉得她疼闺女没用。
  现在呢?还不是一个个都喜笑颜开地上前恭喜她生了一个有出息的好闺女?
  对于亲妈这疑似扬眉吐气的样子,喜妹表示适应良好,老人家嘛,有点孩子气的报复心理是很正常的事情,只要她开心就好啦!
  流水席过后没两天,就是过年了。
  谢庭宗原本拿到录取通知书就可以办理回城手续了,但他还是决定留下来跟林家一起过完这个年。
  他不回京市,王璟尔本着好玩和好奇的想法也没回,给家里拍了个电报,便也留在了第三小队过年。
  谢庭宗劝了几句,没劝动,便随他去了。
  于是,今年跟喜妹一家过年的又多了一个王璟尔。
  喜妹还是看王璟尔不太顺眼,但看在谢庭宗的面子上,偷偷整蛊了姓王的几回便在谢庭宗的了然之下收手了,如今最多不大搭理他,不怎么给好脸色,倒没有再做别的了。
  也正是因为没有继续遇上踩到石头脚滑之类的倒霉事,王璟尔才敢说留下来过年——不然的话,他对这个跟他似乎有些八字不合的地方还真有点犯怵。
  不出意外的话,这回应该就是谢庭宗作为知青身份在第三小队、在林家过的最后一个年了。
  坐在林家的饭桌上,回想起这几年的经历,他不禁有些百感交集,端起酒盅敬林老头和林老太道:“这几年多谢您二老的照顾了,无论是我还是我叔爷,都承蒙你们照料,要不是有你们,我和叔爷此时还不知道是什么光景呢!”
  林老头抿了一口酒,摇头道:“我们也没做什么,当不得你这声谢。”
  他是真的觉得自家没做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老头子觉着吧,早先谢庭宗没来的那几年,林家给谢知隶那边的帮助要稍微多一些,但也就隔三差五送两个鸡蛋、偶尔在别人看不到的时候帮着干干活、家里做肉的时候往谢知隶那送上几口……都不是什么值得拿出来说的大事。又没帮着平反,又没跟队上的人说他们之间有渊源让客气点,连谢知隶偶尔被公社拉去□□的时候也没帮上什么忙,谢家小子不埋怨他们只知道自保就不错了,还谢什么!
  至于谢庭宗来了以后,他们就更没帮上什么忙了,连给谢知隶时不时改善伙食的事情都被谢庭宗揽去了,拉谢庭宗到家里吃个饭吧,这个小辈还客气得很,没少送东西不说,还没少帮忙做事,他们两个老的哪好意思受这份谢哦!
  林老头这么想的,也就这么说了出来,林老太听了也直点头,表示自己非常赞同自家老伴说的。
  “就是,真要说谢,也该是我对你爷爷说谢,当初要不是他好心给我留了两个白面馒头,我说不定就死在山上了,更别说遇见我家男人生下几个娃儿了。可惜好人不长命,不然我还真得跟他好好道声谢。”
  谢庭宗哑然失笑。
  他对早逝的爷爷没什么太深的印象,感情自然也是有限,听林老太这么一提,只伤感了一瞬便罢了,反倒是对林家二老不居功甚至打从心底觉得那些照拂不算是功的说法有些感慨。
  在过去几年那种人人恨不得躲着或者干脆打击被下放的坏分子走资派走的时候,能像他们那样因为一点除了他们没人还记得的恩情释放善意已经算是难得的善举了,更别说这几年来对他亲如子侄的善待了。
  甚至于,林家对谢知隶的善意和照拂,说是救了当时如同惊弓之鸟一般的谢知隶一命也不为过。
  谢家如今仅剩谢知隶和他二人,他们俩都深受林家照拂,这才是真正的大恩,结果到了林家二老嘴里,倒成了不值一提的小事了。
  谢庭宗倒无意跟二老争辩,只是暗下决心,往后一定会好好照顾同在京城的喜妹,并时不时回来看看二老。
  喜妹不知他心中所想,还在那因为他们之间的客套来客套去而发笑呢:“不是都好几年没这么客气了嘛!怎么偏生到了这时候又客气起来了?看着怪好笑的。”
  王璟尔也觉得气氛有点怪怪的,但自认在谢庭宗面前是个弟弟的他又不敢说出来,见喜妹说出了自己不敢说的话,顿时看向她的眼神都变成了看勇士的眼神。
  看在过年的份上,察觉到他眼神的喜妹没有直接瞪回去,而是若无其事地移开目光——然后偷偷翻了一个小幅度的白眼。
  瞎看谁呢!讨厌鬼就是讨厌鬼,眼神里都透着一股横劲儿,瞧着就不舒坦!
  林老太没瞧见老闺女翻的白眼,也就没察觉到老闺女和王家表侄子之间的不对付,乐呵呵地笑道:“喜妹说得没错,都是自家人,瞎客气啥!”
  谢庭宗倒是发现了喜妹的小动作,但也没有说出来,无奈地看了她一眼,眼神里满是温柔宠溺:“那我就不说这些客气话了,先祝大家新年快乐,一年更比一年好吧!”
  被他这么一瞅,原本还理直气壮的喜妹突然有点心虚,总有种自己大过年的还不待见人家孩子结果被家长抓包了的感觉:“……不瞎客套才对嘛!新年快乐!”


第112章 
  正月十五过后,年就算是过完了。
  年过完了,要去上大学的人就该准备准备启程了。
  虽然离开学还有几天,喜妹和家里商量过后还是决定早点出发。
  早的出发的话,即便路上要耽搁几天,时间也还是充裕的,不会因为路上花费的时间耽误了开学报名。
  而且,喜妹还打算带着林老头和林老太一起去报名,顺便去京市玩一趟呢!
  现在她才刚考上大学,要是说想把二老接到京市去住那肯定不行,即便上大学有补贴,那点补贴养活她自己都够呛呢,哪还养得起爹妈!
  不过,虽然暂时不能把二老接到京市去,但她完全可以趁着开学之前带他们去京市好好玩一趟呀!
  喜妹的提议刚一说出来就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林老太连连摇头:“带我们去京市?那哪成啊!不行不行!我们又不上大学,去那干啥!”
  林老头虽然没说话,但也皱着眉一脸不赞同。
  谢庭宗今天和王璟尔上山捡柴去了,没有到林家来,喜妹也就少了一个帮忙说话的帮手。
  好在,喜妹本来就不怵爹妈,闻言据理力争道:“怎么就不成了?去京市玩儿呗!你们老闺女都考上大学了,你们不得去京市看看啊!”
  “看那干啥!路费恁贵!这不是白花冤枉钱嘛!”林老太还是坚决摇头。
  以前听谢知隶和谢庭宗他们说,从第三小队这儿到京市去,得先去县里坐客车大巴到省城,再从省城坐火车坐老久才能到京市呢!路上不说吃喝这些花费,单算路费都得不老少了,要是他们一家三口都去,他们两个老的到时候还得单独坐车回来,那得花多少钱呐!
  不成不成!这冤枉钱坚决不能花!有那么多钱买点肉买点粮食吃它不香么?作甚要乱花!
  林老太觉得老闺女就是好日子过惯了不知道挣钱有多难,自己这个当妈的有必要刹刹她这股乱花钱的邪风!
  浑然不觉要被整治的喜妹闻言不乐意地回道:“这咋是花冤枉钱呢?!你们好不容易把我养这么大,我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学,咱家又不是拿不出来这个钱,你们当然得去我的大学看看去啊!到时候请人给你们在我学校门口照张相,再去什么长城、故宫、□□照几张,拿出去多有面子!”
  “钱嘛,挣了不就是用来花的?吃也是吃了,用也是用了,省来省去有啥意思!那可是京市诶!咱华国人一辈子怎么能不去上一次呢?主/席同志的遗体都还在那儿呢,爸你难难道不应该去吊唁瞻仰一番?!”
  为了说服自家爹妈,她连终极杀手锏都给放出来了。
  果然,喜妹这话一出,林老头立马就心动了,连一直嚷着“不成不成”的林老太都动摇了几分。
  是啊,那可是京市!华国的首都!华国最伟大的革命领袖殒身之地!
  前年主/席同志逝世的时候,举国齐悲,第三小队也不例外,参加过战争、远远见过主/席一面的林老头甚至还大病了一场。
  华国人对京市和主/席的情感可见一斑。
  故而,喜妹将这个理由搬出来以后,林老头和林老太确实被诱惑到了。
  见劝说奏效,喜妹连忙“乘胜追击”道:“谢庭宗他爷爷也葬在京市,咱们去了还能给他爷爷扫个墓,当面谢谢人家对妈的恩情,一举数得,多划算!”
  林老头已经被她说服了,但面上还是没好气地瞪了她一眼:“越说越不像话了!”
  什么当面不当面的,说得好像人家鬼魂还在墓地那儿飘着一样,听着怪渗人的。
  喜妹说出口以后也觉得哪里怪怪的,被训了也不恼,笑嘻嘻地道:“反正是那么个意思,你们懂就好啦!不去一趟真的好亏的,去吧去吧!”
  林老太一咬牙:“去就去!不就是京市嘛!你当初读小学、初中、高中的时候,我和你爸都去你们学校看过,没道理到了大学就不能去看看了!”
  喜妹顿时眉开眼笑,连连点头附和道:“就是就是!都是学校,当然得一视同仁才行。”
  于是,一家三口就这样愉快地在开学一起去京市这件事上达成了一致。
  从山上捡柴回来以后才知道这个消息的谢庭宗:……
  不是,一起去京市当然没什么问题,二老想看看京市也没什么问题,可问题是,这一路奔波折腾的,去的时候还有自己和璟尔可以顺便照顾着,二老自己单独回来的时候可咋整啊!
  别说林老头当年也是走南闯北打过仗的,现在跟当年能一样嘛!
  别的不说,单说林老头自己,现在和当年,那可是一个精瘦黑老头和一个年轻小伙儿之间的差别。
  王璟尔觉得自家庭宗哥别的啥都好,就是有时候容易忘记他自己还是有倚仗的。
  “我哥有个战友,我叫张哥的,转业以后在铁路部门上班,正好就是负责京市到省城的线路的,我来时的卧铺票还是走了他的路子才买到的呢!到时候挑个他执勤的班次,跟他说一声,拜托他路上帮忙照应一二不就得了!多大点事!”
  喜妹倒没觉得二老照顾不好自己,返城的时候她可以给送上火车,跟四哥那边说好时间,让四哥去省城火车站接一下人,就妥了。
  但是,既然王璟尔那边能联系到人帮忙照应,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那就先谢谢你了。”既然是自己有事托人帮忙,她还是没好意思继续冷着脸,于是王璟尔就难得得了她的一个好脸。
  王璟尔乐了。
  要说他在第三小队这段时间有什么不痛快的,除了刚开始那段时间的倒霉以外,就属喜妹对他的不假辞色最让他心里惦记了。
  照理说,以他的条件和性格,在京市那可是数得上号的招狂蜂浪蝶,结果到了第三小队,唯二的两个关系亲近点的女生芳芳和喜妹都对他态度冷淡,芳芳还好,看得出来只是因为不熟的缘故有些生疏冷淡,而喜妹就是肉眼可见的不待见他了。
  要是换个人这样没有缘由地不待见他,王小少爷必定是要给自己讨个“公道”的,可偏偏不待见他的这个人是喜妹,平反的小舅舅惦记她,从未见过她的老母亲喜欢她,就连从小就一起玩的庭宗哥都对她不一般……
  远的小舅舅和家中老母不说,单说近的,他可不想得罪从小跟着混的庭宗哥。
  以他对谢庭宗的了解和从小到大的“情场”经验,他敢拿自己未来四年的桃花运打赌,庭宗哥对这个喜妹小妹妹绝对有点什么超出平常革命友谊的心思!
  这公道眼看着是讨不回来也不能讨了。
  没成想,他本人都已经放弃了,现在竟然峰回路转,林喜妹给他好脸色还对他说谢谢了?
  咋感觉有点玄幻呢?
  不过,饶是他本人还处于一种不敢置信的状态里,他的身体比脑子先一步反应过来,脸上露出了一个嘚瑟的笑来,语气荡漾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