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六零开网店-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陈梅这才正式介绍李明言给大哥认识:“这是我当年捡的那个,现在跟明海两个结婚了,你这个当大舅的还没随礼呢,明言,给你大舅端饭,让你大舅给你个见面礼。”
两位小兵:……
这陈家兄妹,都挺那啥的哈。
香喷喷的面条就在眼前,这个时候却只能看着,为了避免这种折磨,两个小兵将目光转向了他们这次任务的对象,陈同志。
只见陈同志艰难的从衣袋里掏出一张大团结,拇指在大团结上搓了又搓,这才递过去,“在火车上那个吃饼干的小姑娘就是你啊,你结婚大舅忙,没能回来,这个给你补上。”
“谢谢大舅”
一手交钱一手交饭,陈敏虽然不舍,这会儿的吸引力,还是面条比较大,他恶狠狠的吃着,仿佛面条是他几辈子的仇人。
两个小战士也终于吃上了香喷喷的面条,一时之间堂屋里呼噜噜的响,陈梅的脸上终于有了满意的神色,这十块钱,总能买上一个火腿吃了吧。
她看向儿媳妇,“做的有多的没,也去盛一碗,你从火车上回来也没有吃饭。”
“有多的,紧着大舅他们吃吧,我吃馍差不多饱了,留着肚子晚上熬大骨汤还有猪蹄下面条吃。”
陈梅点点头,不说话了,陈敏看着已经喝了大半的面条,不知道是该吃还是该留着肚子。
说话间,小妹明礼甩着柳条回来了,身后还跟着队长,两人还聊天呢,“队长大伯,你也来我家呀,洗澡吗?”
“不洗,大男人不在锅里洗。”
“三哥四哥就在锅里洗,他们是小男人。”
“哈哈对对,小男人。”
队长手里拿着报纸,眼尖的看见振国家多了好多人,再仔细一瞅,那个男人不就是陈家上了大学,特别有出息的儿子吗,怎么回来了?
进门打过招呼,队长说明来意:“找明言那妮子有点儿事,他大舅也不是外人,我就在这儿说了,队里要放粮食卫星,咱生产队实在没有那么多的粮食,就是把小麦全部搭上,俺也凑不上产量啊。再说队里的粮食都差不多分了,分到户的粮食收回来我的工作也不好做,我就寻摸着放个西瓜卫星,他大舅你见识多,你见过恁大的西瓜没有?说世界第一大没毛病吧。俺这卫星放得成放不成?”
老队长实在没法了,上头压得急,说人家社里怎么怎么地,交公粮多少多少,给领导挣脸无数,要求以前的公粮本不作数!重新报产量!自己思考完不成目标的严重后果,他思来想去,也没有想出什么主意,直到婆娘拿回来一张报纸,说是人民的报纸,上面的花生特别大,稻子啥的也特别大。他就过来征询明言的意见了,没想到还能碰到一个文化人,立刻上前询问。
陈梅嗤笑道:“他一个书呆子能知道啥,能不能放,你试试不就知道了。”
“你知道个啥?文化人看书多,读万卷书,就是行万里路,知道的多着呢。”说完队长期待的看向陈家这个有名的天才儿童,当年的别人家的孩子。
不得不说一物降一物,卤水点豆腐,陈梅看不起哥哥这个扣扣搜搜的样子,自小一起长大,什么样儿没见过,外人眼里考上大学的光环在她眼里自然是无比的黯淡,然而却很敬佩队长——队长管着一个庄子的吃喝,带着大家挖井,每年分粮食都能叫大家吃饱,在她眼里,这就很厉害了。
看到妹妹不说话了,陈敏很是得意,悄悄的挺直脊背:“这个嘛,我一个搞物理的,生物方面也只是略有涉猎,世界最大嘛,可能谈不上,但是中国最大,目前应该没有问题。”
有了这个“权威人士”的肯定,虽然不知道物理生物是什么玩意儿,队长仍然得到了莫大的鼓舞,“有文化就是好啊,就是好,咱这口粮能保住了,太好了,太好了。”
“这有他啥事儿啊,瓜是明言种出来的,他上下嘴皮子一碰就是他的功劳啦?”陈梅替自己儿媳妇不服,瓜是明言一瓢水一瓢水浇出来的,要说功劳那肯定是明言的!
陈敏得到了妹妹警示的眼神,连忙表示不敢居功:“还是你们的栽培方法到位,跟我可没啥关系。没想到明言这么有水平,完全是中国的米邱林!”
什么是中国的米邱林大家都是不懂的,反正队长知道怎么应对上头了,自然喜不自胜,什么都不懂就对对对,“那我赶紧去报喜,董主任说人家县里天天敲锣打鼓的,一天天的可热闹了,还买红绸子啥的,咱要不也买上?”
这股风气本来就是平原省份刮起来的,县里领导见别的县都得到了人民的喉舌的点名鼓励,还有文章夸奖,各个都在领导面前挂上号,前途无量,自然也很眼热,去别的地方学习了丰产的经验,势要来年,不,就今年丰收成定局!
李明言早已料到又要交公粮,毕竟已经经历了一世嘛,交完公粮也是搞公社,大食堂,粮食都交上去了,就算队里的会计再省吃俭用,一粒一粒的数着吃,也只能撑到过年,现在她势必要把局势扭转过来!
“队长大爷!不仅要用红布,还要用锣敲着,声势越大越好,第三个西瓜也已经熟了,咱村里把西瓜分吃了,还得抱着西瓜皮去报喜去!让所有人都看到西瓜是咱李家村最先种出来的!”
“大舅都说是最大的了,你还怕啥?”
看出队长有些犹豫,她不遗余力的给队长鼓劲儿,还有啥顾虑的,就是干!
陈敏在一旁连连摆手:“不不,信息都是有时效性的,我看到的信息已经是去年的了,我可不敢保证什么……”
没人理会他的解释,队长只是奇怪了一瞬,明言这个狂热的劲头儿很像给三级干部开会时的那个部长,“不仅要做到小麦产量最高还要做到质量最好!全国人民都在看着咱们,作为粮食主产区,我们要行动起来!”
这孩子是他看着长大的,西瓜又是实打实的,明言可不像那个部长,要把咱农民的口粮从嘴里夺出去。队长立刻就行动起来了,先把村里的人都叫来,把西瓜吃了。
小妹看到堂屋里多了几个人,还有当兵的,就有些怕,自己在院子里玩土,听到吃西瓜忙不迭的跑进去抱着大嫂的大腿:“咱们又要吃瓜啦?”
陈敏扶了扶眼镜,看向自己的妹子,“这么快,你都已经抱孙啦?”
陈梅怒不可遏,这个书呆子二百五,“瞎了你的狗眼!这是我小闺女!”
**
村长兴冲冲地准备叫几个壮小伙儿来运瓜去,他向陈梅保证道:“你放心,等到队里的瓜熟了,还给你补上”
他知道娘们心眼小,把东西看的重,所以有这一句解释,没有想到陈梅还挺明事理:“这事儿是明言提出来的,明言做主。”
所以队长就再没有后顾之忧地叫人去了,他一个老头子可运不动这么大的西瓜!
小明礼乖乖的叫了大舅。
陈敏三番五次的被妹子怼,好脾气的认错:“是我眼拙,你现在几个孩子了?”总之不让他出血那就什么都好。
十五年来,兄妹两个顶多就是书信联系,陈敏又是一个典型的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人情世故全不懂。娶的妻子又不太乐意跟婆家这边的亲戚打交道,自然对于唯一的妹妹家的情况两眼一抹黑。
“明言明礼,两个女孩儿,明海去当兵了,还有三个小子,一个跟着他爹再自留地里干活儿呢,另外两个上学去了。这么多年的压岁钱你这个当舅舅的还没有给过呢是吧?”
陈敏当即整个五官都皱到了一起,迟疑的伸手向自己的口袋掏去,再给下去,就真的没有钱了啊——
陈梅噗嗤一声笑,“算了算了,跟割你的肉似的,你给嫂子家用也这副德行?家里几个孩子,你给不给零用?”
三人把锅里的面条吃的干干净净,陈敏把饭碗里最后一口吃完,发出一声满足的叹息,然后认真的同妹妹解释,“我跟你嫂子出家用,是一人一半,孩子们没有零用钱。”
倒真的像是自己哥哥会做出来的事儿,陈梅抿抿头发,说道:“不跟你扯闲篇了,咱爹还有咱小姨,你到底是个什么章程吧?”
李明言领着小妹去厨房玩,让大人们在这里说话,那个小兵,大舅叫小董的勤快的来帮忙,还要给李明言饭票,“不能拿群众的一针一线,这是我们两个的饭票,今天晚上可能还要叨扰,麻烦你们了。”
看到十斤的饭票,李明言的眼睛都笑成月牙儿,饭票啊,能在大城市吃饭的饭票,只有嫌少没有嫌多的,收到兜里也没有不好意思:“好咧,知道你们作风正派,今晚给你们下猪脚面条,保证让你们吃好喝好。”
小董连连点头,撸起袖子要帮忙刷碗知道这姑娘做饭好吃,一个简单的面条都做的如此美味,面条劲道味足,一碗简单的素面被她做的色香味俱全,他不由期待起晚上的猪脚面,那该是个什么样的美妙滋味啊。
堂屋里传来娘发火的声音,这位小董一脸要遭的表情,连忙回去看,连刚才撸起袖子要刷的碗都忘记。
李明言也忙不迭地去堂屋,就见到陈梅正在教训她的哥哥:“你可真是没良心啊,爹拼死拼活的把你供上学,当年咱这儿还没有解放,那杨庄大桥底下时不时的响个哑炮,就那样他还跑几千里路给你送生活费,他那么抠的一个人,都你也算仁至义尽了,把我当丫头一样使唤,为啥?还不是为了儿子能给他养老。”
“他天天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我嫁妆当年他都没陪嫁一分,我没本事,不像你给他挣脸,不像你能叫他评上下中农,保住家里的钱,我就是泼出去的水。”
“他不给我准备嫁妆叫婆家妯娌笑话的时候,娘问他你以后老了就没有用的上咱梅的地方?他梗着脖子,说没有。你为我说句话了没有?”
“现在你想把爹推给我,呵呵,你也不看看,我家这三间小草房,咱爹看得上看不上吧!”
小战士在旁边看着都惊呆了,这一家子真的很奇葩啊!陈敏同志的老婆对于陈敏同志的去留都是无所谓的,可是一说到公婆的问题,拒绝的意思也太明显,再者从家书上可以看到,老两口对于搬到城市里住是非常抵触的,宁愿死也要死在乡下去。现在陈同志的妹妹又是这个态度,那现在就很难办。
然而陈同志仿佛天生不会感知人的情绪似的,在此时颇为真诚的提出了一个建议:“你家里孩子也多,明言和明海就去父亲那里,伺候爹,他那里的房子够大,你觉得怎么样?”
“我觉得不怎么样,我和明海去陈家庄,爹娘怎么办,好不容易把我们养大,挣的工分能吃饱饭。两个劳力一走,我家又穷的响叮当了。谁的儿子养谁的老子,大舅你怎么能不养姥爷和姥姥呢。”李明言站在门口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小董那爱笑的嘴角耷拉下来,心想完了完了,看陈同志的妹妹那复杂的眼神朝着姑娘一看,目光中有难过有被理解的欣慰,总之似乎更家坚定自己的想法了。他怎么就摊上了这么个任务对象呦,早就听说这边女儿是根草,男孩儿是个宝,现在见到了,心里还是感觉震撼无比的。这也太难办了吧,照这么说老爷子已经说了这么绝的话,一点儿后路都没有给他自己留,他要能答应以后由他闺女照顾才怪。
他刚才还觉的这姑娘人美心善的啊啊啊,定义下太早容易打脸,这姑娘明明火上浇油是一绝,看起来陈梅也没有那么坚定的,毕竟那是自己老子,一个孝道压下来,再做做思想政治教育,说不定工作也就做成了,现在有人支持她的想法,她肯定更坚定了。
小董叹了口气,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去。
“为人子女是人的孝道,爹还有小姨都是我的责任,我不会推脱的,可是我真的有重要的事情要去做。我……”
队长领着一群小伙子热热闹闹的来到陈梅家里,运瓜去报喜了!同时也打断了陈敏的话,再让他们说下去就该吵起来了。
陈梅不得不打起精神来应付来人,地里的菜可别叫他们毛毛躁躁的踩坏了!
有人问队长:“这么沉的瓜,怎么运到县里啊,那牛车还不把这瓜墩坏了!”
队长烟袋锅招呼那小子的脑袋:“谁给你说运整个瓜去的,咱们吃完了把瓜皮再恢复原样运过去!你傻啊你。”
看到大家都喜气洋洋的,陈梅也觉得自己家那点儿破事儿根本就不是事儿,人家都在上工,她还没有上工呢,工分工分,社员的命根儿,工分关系这年底到底是超支户还是分红户,她可不像人家有工资可以领,铁杆子的庄稼。
听说大舅哥回来了,家里还要杀瓜吃,李振国带着二儿子就回来了,地里的人们也都很迫不及待,已经忍不住互相打听起来:“梅婶家又要杀瓜了?天天看着在菜园子里,还没见过出来啥样呢,咱去看看吧?”
“你是想吃了吧?好好干活,补完这块地的玉米苗,有你们吃的,明言请咱们吃瓜。”说话的是队长媳妇,要不是她在这里坐镇,偷奸耍滑的早就跑回家喂鸡干家务去了。
听队长媳妇这么说,大家的手脚都快了许多,干活儿立刻有劲儿了,待会儿有大西瓜吃,就听男人们吹那西瓜都有好吃了,还没有尝过啥味儿呢。
不一会儿就有人叫女人们回去,队长媳妇一声令下,她们纷纷往山下跑,第一目标,就是李振国的家里!
饶是院子很大,这会儿也被挤得满满当当,热闹的跟过年似的。经过检查,有三个熟的,正好有人出力,李明言就叫他们把瓜都摘了,放在院子里。一百多斤的瓜,也不知道够不够吃的,这么多人呢,叫她发愁的是下午三四点,正是西瓜最热的时候,把太阳晒的吃到嘴里是温的,影响口感。
没有办法,在大家期盼的目光下,她举刀切下!
即便是温口的,大家也是好评如潮,说没有吃过这么甜的西瓜,比蜜还要甜。
大概是巨无霸的斤两给西瓜渡了金边,吃到嘴里的没有不称赞的,就连两个小战士也颇新奇的吃着,觉得没有白来一趟,就算任务难做,也值了,他们可是提前吃了将来要上报纸的西瓜呀!
旁边的老乡用一种奇怪的表情问他:“你吃瓜怎么不吐籽?”
啊?怎么了?这瓜如此巨大,口感顶级,水分充足,想也没有如此完美的西瓜,难道,这瓜子有毒?
老乡惋惜极了,疑惑的问:“难道你家是城里的?没有地?”
小蒋:??
老乡:“西瓜子留种种上啊,你吃了今儿不讲明的啊。”
小蒋心想原来如此,看周围,哪怕这瓜子细小,丝毫不影响口感,老乡们也还是呸呸的把瓜子吐在手上,他还以为这是老乡淳朴,讲卫生呢。
“不过,嘿嘿,拉屎上粪记得上几家的地,有惊喜。”
…………
吃第一只瓜的时候狼吞虎咽,第二只就可以细嚼慢咽了,为了保持瓜皮的完整性,李明言给瓜去了个帽子,然后让人用竹子做了许多的竹签,从里面切成一块一块的扎着吃。
她高看了庄上人的战斗力,一个人顶多吃一斤瓜吧,第三只就吃了那么一点儿,就没有人再要了,她只能遗憾的盖上盖子。
吃瓜盛宴整整持续了一个小时,吃完之后人们渐渐散去,大舅陈敏捏着一块儿西瓜皮感慨道:“这瓜真好,明言你怎么培育出来的?老贾,我一个朋友,他把西瓜嫁接在最新品种的冬瓜上,长出来的大小也有三四十斤,吃起来像生吃冬瓜,口感极差。难得这种西瓜既大,又保持了美味。能给我一些种子吗,老贾看到我那些照片,一定会高兴疯了的,到时候我再给他几个种子,嘿嘿。”
不待李明言说话,小蒋默默的指向陈敏的肚子,“你刚才把种子全都吃进去了。”
陈梅翻了一个白眼,看着这个哥哥就糟心,外人说是这个哥哥多么有本事,可实际上呢,连韭菜和麦苗都分不清,哼。
“老贾是做什么的?他也会嫁接吗?我今天买了一本嫁接方面的书,以后能不能请教他?”
陈敏学乖了,先看看两个当兵的,老贾的事情要不要保密,能不能说,在看到点头之后,才回答李明言:“可以,他是搞植物的,我给你写个地址,还有他研究所的电话,哦,这里还没有电话。他一定乐意跟你联系的。”
植物学的,和大舅是朋友,那就是大牛啊!李明言拿好那纸条,仔细的叠好放在一旁,以后她再拿出来什么奇怪的种子,也就没有人怀疑啦,不用费劲脑细胞找借口啦,哈哈。
前世因为养老问题,姥姥家闹的一点都不安宁,最后大舅也还是没有安排成,遗憾的投入他的事业,姥姥和姥爷就在陈家庄住着,直到六零年,大舅再次来信,当时她父母已经逝去,只有她和二弟苦苦支撑,人们已经饿到吃树皮,吃白泥巴的地步了。
李明言不得不妥协,让家里的老三过去,给二老养老送终,一是为了减轻负担,二也是为了让二老老有所依。
这一世又该如何呢,二位老人总该有个清闲的晚年的,可是自己一家子的人,陈梅爱子心切,肯定不会愿意让几个孩子去到陈家庄去。
不如就让二老搬到李家庄来住,家里也有个照应。只是现在不是说这些的时候,娘明显因为讨论这个问题儿怒气冲冲,刚才借着吃瓜的喜劲儿才好一点,她可不想惹娘不开心了。
再说队长这边,套上了队里的最大胶轮大马车,以最快的速度,一路敲锣过去,去合作社里报喜,一路上人人们可算看了个稀奇。有见过西瓜的,还留了种子在自家的自留地里种上,给婆娘说那个大小,还不信的。这下子也都信了,总之一路上都不缺热闹看,即使在上工时间,这个时候玉米地里除头遍草,踢苗补苗的忙碌也抵挡不住人们的热情。
队长的脸上笑成一朵菊花,头一次享受到了夹道欢迎的待遇。
人们口口相传,一个传一个,还没等到门前,合作社干部已经翘首以盼,都想尝尝这稀奇的西瓜,到底是什么味道,已经这么大的西瓜了,肯定不好吃,大家都是这么想的,浓缩的都是精华嘛,可是即便心里已经预见到了它不太好吃,可还是想试一下,这也是一个谈资不是?
可是——一个殷勤的,到处争功爱表现的家伙爬到驴车上,想要亲自报到领导面前,顺便露露脸。颇有架势的往手上吐两口唾沫,再把袖子撸起来,弯腰使力,手上骤然一空,啪叽一下摔个倒仰,把其他人吓得够呛!
领导一看怒了,“你怎么回事,摔了西瓜你赔的起吗?”
然后就看到失去了帽子的西瓜,领导:……
这怎么回事?你大张旗鼓的来报喜还送个西瓜壳来了?西瓜里头已经被掏的空空,赫然露出红红白白的。一个大大的西瓜壳,就这么暴露在大家面前。
队长将西瓜帽重新放在西瓜上,嘿,不仔细看还真的像一个完整的西瓜。
合作社还有驻合作社的工作组就不乐意了,眉头紧皱:“这是真的吗?别是用胶水粘的吧。”
跟着队长跑来看热闹的半大小子们不乐意了,这有什么假的?刚吃完的西瓜皮,新鲜着呢,立刻就给送来了,队长说着西瓜皮能炒一大盆菜,就这么送过来真是可惜了。
他们都是天不怕地不怕的,立刻有人骂:“放你娘的屁,你用胶水粘一个试试?”
工作组的人对这些小子们怒目而逝,却找不出是哪个坏小子说的,心里暗暗恼火:“你们报喜是这么报的,拿个西瓜皮送上来。这怎么给上头看,啊?”
队长就纳闷了,“大刘庄生产队报喜亩产五三百二十斤,也就捧来一捧麦。”报喜不就是这个报法吗,有啥问题?
队里本来西瓜就不多,除了明言那妮子家里的,其他人家里都还是苗苗,哪有恁多去给他们吃去啊。
面对这位队长的不识趣,工作组的人也算是服了,这个老家伙已经在工作组的人眼里成了老倔头,每次都是他最难拿下,他和他的生产队成了工作组的老大难心头难,每次动员都不积极,这种为家乡争脸面的事情为啥不搞呢,人家都在办啊。
万万没想到,就这个老倔头,还敲锣打鼓的来报喜了。
合作社门口看热闹的人越聚越多,队里的狗剩抱着西瓜走来走去,像一个腆着啤酒肚的将军,斗士昂扬,恨不得全天下人都来一睹风采,虽然实际上看的是他手上抱的西瓜。
队长想了想,说:“你要是不信,去俺队上看看,地里种的还有呢,没有这个大,不过马上就长大了。俺还有这瓜在藤上的照片,给你们看看,不过得等几天。从京市来的人都说没见过恁大的瓜,肯定能放卫星!还能打破那啥记录。”他看见陈大舅给拍照片了,还听说什么记录,洋玩意儿他没听清。
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群众说话了:“俺吃过这瓜!交粮的时候吃的,比这个还大!俺家也种上了,俺家……”
“嘁!”其他人发出了不信的声音。
那人直跺脚,“还骗你们咋着?俺庄上差不多都种上了!等两个月俺也能放卫星!”
自从邻国放了一颗卫星之后,放卫星成了一个最时髦的名词,从老百姓的嘴里说出来,从干部们的嘴里说出来,从工人们的嘴里说出来。
那些干部们心照不宣的对视一眼,有些卫星是怎么放出来的,大家心里门儿清,麦子,下面堆上土包,然后麦子盖一层,一千斤的小麦看起来就像一万斤。稻子,十亩地的稻子全部移栽到一亩地里去,挤得人手插不进,苍蝇飞不进,也是亩产万斤。
可是现在这瓜,似乎是经得起检验的,是真的。任何检查组来了都不怕,学习组来了也不怕,这是为合作社挣功劳,在领导面前长脸的好事啊!
李家庄的卫星,他们放定了。
***
李家在热闹之后,又回归了寂寥,陈梅感叹这半天的工没有了,不过她总能找到活儿干,和自己的大哥话不投机,就忙着做饭,不能叫跟着来的兵蛋子吃苦啊。用镊子将猪蹄上的毛弄干净,再泡一把黄豆,支使明言继续揉面,晚上继续吃面条。
两位小战士帮忙收拾院里,来吃瓜的人太多,将凳子都搬到了门外,他俩勤快的搬回去,然后将院子打扫一遍,院子也是泥土地,他俩却把院子扫的干干净净,如同麦场一样。陈梅边给猪蹄拔毛边乐呵:“你们当兵的真是,干啥都干的好,厉害,我大儿也在当兵,听说你们军队被子还叠豆腐块儿?”
小蒋很讨中老年妇女的欢心,当即跟陈梅聊上了,一口一个阿姨,叫的陈梅心花怒放。
而一家之主李振国,和他的大舅哥陈敏那边就不容乐观。
“大哥回来有事啊?”
“回来安排一下爹和小姨。”
“怎么个章程?”
“计划是几个外甥挑一个去陈家庄,侍奉二老,生活方面不用愁,每个月都用生活费。”陈敏觉得还是男人之间好交流,跟妹妹,还没有说到解决办法上,她就已经胡搅蛮缠起来。
“咱这儿多的是丫头没人要。”李振国忍不住掏出一张作业本纸,捻出一颗旱烟来,点着,吧嗒抽了一口,继续道:“买一个吧,侍候也尽心,又给吃又给穿的。”
陈敏:…………
于是两人没话说了。
李明言叫小妹来烧火,小明礼乐颠颠的应了,每次烧火,她都能吃到好吃的!
小蒋却主动要求:“我来吧,怎么能叫这么小的孩子烧火呢。”
小明礼立刻撅着小嘴不答应:“我会烧,家里烧火第一名!”
她今年开秋就要去上学,陈梅怕她上学晚了,学校里的哥哥们都上初中去了,到时候有孩子欺负她,可没人给她帮忙,于是就准备让她早点上学,老四能照应她两年。于是明礼就打听了学校的不少事儿,知道第一名第二名,还知道了鸭蛋不只是单纯的鸭蛋,还有零分的意思。
“让她烧吧,烧惯了,没恁娇气。”陈梅大声的说,又叫自己男人:“当家的,你给他们三个准备铺盖,他们明天才去陈家庄。”
小蒋挠挠头,只得坐堂屋里和陈敏大眼瞪小眼。
晚上还是李明言掌厨,她把面团揉劲道了,然后放在那里不管。将筒骨暴力敲断,放在锅里,嘱咐小妹大火烧,水开之后转小火,把泡好的黄豆加进去慢慢的吊汤,等汤汁出现奶白的色泽之后,再把骨头捞出来,用骨头汤下面条。
猪蹄则是另有想法,猪蹄不适合在清单的骨头汤里炖煮,它只适合浓油赤酱,咬到嘴里就化开,各种调料的味道在嘴里爆开——那样才好吃。或者卤完之后,上炭火烤,撒上花生碎,还有辣椒面,芝麻研,烤的表皮焦香,吃到嘴里那好吃的呦。
手机里不缺钱,她现在也舍得花,从空间里买了冰糖,料酒,豆瓣酱家里有就没有买,耗油,生抽老抽,等等,还买了一个卤肉料包,包含香料几十种,看了一眼灶火前的小姑娘,确定以她小不点儿的身高看不见什么,放心的使用起调料来。
猪蹄淖水去浮沫,把它们捞起来洗干净,然后锅内下油,放几粒冰糖炒糖色加提鲜。
一股焦糖味儿格外明显,小妹探着小脑袋望了,塞一颗冰糖让她认真干活,她就又认真的看火了。
好在把猪蹄下锅翻炒几下之后,立刻就加各种调料,加水炖煮,锅盖也盖上了,这股焦糖的香气才慢慢散去。
另一种香味慢慢浮起,混合着骨头汤的醇香,那是各种各样的调料在起作用。
剩下的就交给时间,李明言专注的擀面条,这一次做的可是十个人的饭,很是费功夫,她切完之后觉得两个膀子疼,无比怀念后世机器面条,不过这样的人工也有好处,那就是面更加的劲道,更好吃。
在这样的香气中,不吃点什么似乎对不起自己的嘴巴,她想起坐火车回来时吃的那袋饼干,在旧报纸堆上终于找到之后,她拿出来和小妹分食。
小明礼有一种特殊的能力,她能把所有能入口不能入口的东西,都吃的无比虔诚,无比认真,让看她吃东西的人觉得,她吃的是什么无上的美味。
就像现在,她一手小心的托在嘴巴下面,一手拿着饼干,吃着还不忘称赞:“好吃。”
十块钱一斤的饼干能是什么好饼干,她笑笑,就着锅底的火光重新给小妹梳有些散了的头发。
火苗不断的舔舐锅底,她听见火柴噼里啪啦的声音,等到锅里那咕嘟冒泡的声音变的粘稠,她就把柴火往后送了送,猪蹄该收汁了。
猪蹄收汁盛到盆里,后锅刷干净,污水放进潲水桶,这水也不会浪费,会给鸡子拌食吃。
看着太阳已经落到了大杨树的树梢上,估摸着家里的两个上学的也该放学,锅里的大骨头也已经变得酥软,用铁质的锅铲甚至能留下浅浅的痕迹,她就将面条下锅了。
厨房外面的大人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