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七十年代旺家小媳妇-第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树枝条一扬,赶着刘俊生跟在后头。
  刘家村是一个几百户人家的大村子,顾名思义,村里大部分都姓刘,杨家的人就这么很是嚣张地赶着刘俊生,一路游街示众似的径直进了村,沿着村中大街去往刘俊生家。
  这动静自然引来了许多人围观,又是初冬农闲,路两边三五成群站着看热闹的村民。那年头农村家族喜欢抱团,民风剽悍粗野,却没有一个刘家的族人来管闲事,杨家的威慑力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他刘家短理!
  自己短理作死,族人即便有心想维护,又哪来的脸?
  拖拉机开到刘家门口停住,一大堆看热闹的村民跟着,杨家的人就是抱着闹事的态度来的,全不理会,刘俊生父母出来一看这阵仗,也是一下子慌了,刘母一屁股跌坐在地上哭喊起来,刘父则扑过来对着刘俊生的脸一顿猛扇,又哭丧着脸跟杨家的人说好话赔不是。
  一个堂弟把刘父往旁边拉了拉,挺和气地说:“刘家大叔,你也别担心,我们就是来拿堂姐的东西,我们很讲理的,又不会怎么着你们,你看你哭个啥呀。”
  他声音很高,故意说给围观的村民听,周围看热闹的村民们便议论纷纷,有知道的也就摇头叹气,只说好好的一家人就这么闹散了,还有不知道前情的,就急着问别人打听,于是就有妇女站在人群里叽叽喳喳的给别人解说。
  杨边疆赶着刘俊生到了门口,刘家几个长辈见正主儿来了,赶紧围上去劝说,杨边疆也不搭理,也不多话,就叫几个堂弟去把兰江的嫁妆、衣物收拾了抬出来。
  兰江和刘俊生一家四口,原本住着这边三间小瓦房,建起来也有七八年了,还是他们结婚时候建的,半新不旧,刘俊生父母则住在隔壁两间旧房子里。
  一群愣头青小伙子本来就是爱闹事的年纪,如今奉命来理直气壮闹事,便放开了手脚,进屋后打开兰江的箱子柜子,兰江的衣柜收拾得有条有理,男人的,女人的,俩孩子的,一叠叠整齐地放在一起。几个小伙子便把男人的衣服抓起来往地上丢做一堆,看着箱子里只剩下女人和孩子的衣裳了,就抬出来放在大门口。
  既然闹离婚,杨家当初陪嫁的嫁妆自然都要拉走的。杨家条件不差,又很疼闺女,当初兰江嫁过来,那嫁妆可以说在村里也算头一份,两个箱子一个大柜子,还有抽屉桌、八仙桌、五斗橱,椅子和盆架等等,堂弟里面有当初给兰江送嫁的,便一件一件指挥着:
  “那个小菜橱也是兰江姐陪嫁来的,抬出去。”
  七手八脚把嫁妆全抬出去了,围观的人见杨家没打没骂,寻思这杨家是不是抬了嫁妆就走人了?一转脸,小堂弟们稀里哗啦从拖拉机上拿了一堆家伙下来,刘俊生被杨边疆押在门口,一看那阵势,直接瘫在地上了。
  镢头、镐头、一米多长的粗铁钎,这些家伙什也太吓人了。
  “刘俊生你听着,还有刘家大叔,各位在场的也做个见证啊。”一个二十郎当岁的小伙子站了出来,他吆喝了一声,居然还咧嘴一笑,说:“当初我堂姐嫁过来的时候,刘家盖新房,石料不够,刘家去山上买石料,我爸当时带着我们在山上采石,刘家从我们家拉了两车石头来,亲戚道里的,又不值几个钱,也就没要他们给钱,算我大伯贴补闺女了。现在刘俊生坏了良心跟我堂姐闹离婚,要另娶小寡妇进门了,这石头该是他欠了我们家的,我们得把这石头要回去。”
  围观人群哄的一声,一片议论声,还以为杨家上门羞辱一番就算了,合着在这儿等着呢,这操作也是厉害了。
  “这石头当初都是我爸带着我采的,我大概还认得出来,我只刨我们家的石头,谁要是看着我扒错了,告诉我一声啊。”那小伙子说完就拿着个铁钎,围着那房子指点标记:
  “这块,这块,这块应该也是……”他一口气挑了二三十块石头,挥手叫其他人,“先把这些给我扒下来,别的我一下子也认不清了,慢慢再找。”
  于是一堆愣头青的毛头小子镢头、铁钎一起上,刨的刨,撬的撬,全都跑过去扒墙。
  都是西山上的红石,砌在墙上七八年了,哪块他能认出来啊,尤其他挑的那些石头,隔不远一块,全都分散开来,这要是都刨下来……
  话说当地早几年建起的小瓦房,下边墙基都是用的石料,一米多高往上用的是红砖,不用多,只要杨家扒下来三五十块石头,这房子也就废得差不多了。
  “别扒,别扒呀……”刘父慌慌张张地跑过去,却被推开,刘父跑到杨边疆跟前哀求,“他二哥,你不看僧面看佛面,全当看在两个孩子的份上……”
  杨边疆脸色平淡站在那儿,看着一帮小堂弟们撬石头,一言不发,也不搭理,一个眼神都懒得给。拿孩子跟他说事儿?刘俊生这个当父亲的,作死的时候想到孩子了吗?
  “别扒呀。我们给钱,给钱行不,我们给石头的钱……“
  “嗐,刘家大叔看你这话说的,我们又不是来要钱的,我们只要来要自家的石头。”指挥拆墙扒石头的小伙子杨志说。
  “你们……你们这不是仗着有钱有势欺负人吗……”刘母哭喊了一句。
  那小伙子顿时也认真了:“话说清楚啊,谁欺负谁呢?你们欺负我堂姐,既然要离婚了,还不许我们要回她的东西?到底谁欺负人呀。你们刘家村的老少爷们给评个理?”
  “杨志,抓紧干活。”杨边疆催促了一句,懒得多理会。仗势欺人又怎么啦,不然还要有钱有势做什么。
  “好嘞,二哥。你们大家都抓紧点啊。”小伙子答应一声,一边指挥人拆墙,一边叫人把兰江的嫁妆往拖拉机上抬。
  不大一会子工夫,刘家三间小瓦房被扒的摇摇欲坠,满是一个个撬掉石头留下的洞。
  “二哥,这石头拖拉机上装不下啊。”杨志指着两辆拖拉机上的家具嫁妆,“大伯当初陪嫁兰江姐这么多东西,还帮他家建房,可真是养出一个不知好歹的白眼狼。”
  “装不下就扔了吧,你都说白眼狼了,全当扔了。”杨边疆看着刘家一片狼藉,扫一眼脚边瘫在地上的刘俊生,点点头招呼了一句:“活干完了就走吧。”
  “走喽!”杨志招呼一声,一帮拆墙扒石头的小伙子停了手,收了工具爬上拖拉机,就这么堂而皇之走人了。
  ☆☆☆☆☆☆☆☆
  刘俊生那一身的伤,妥妥的皮开肉绽,虽然都是皮肉伤,却也足够他受的,杨边疆专打肩背屁股和大腿的软肉,重的地方简直血肉模糊,他连躺都不能躺,只能趴着,听说足足趴了大半个月,才从床上强撑着起来。
  大半个月工夫,整个世界好像都变了,经过杨边疆这么一折腾,刘俊生躲在自己家里都没脸出门,更别说回到镇上的磨面坊工作了,哪还有脸露面啊。
  屋子空了,兰江带着两个孩子一去不回,每天陪伴他的就是他爸妈的责骂和哭声,没了媳妇孩子,连个人过问他一声都没有。
  更让人好笑的是,听说那小寡妇经过这么一番变故,吓得够呛,赶紧就换风头了。刘俊生工作干不下去了,家里房子都被拆了,小寡妇还指望他啥呀,尤其被杨家的阵仗一吓,小寡妇整天惶惶不可终日,连杂货铺子的门都不敢开,生怕哪天兰江或者杨家哪个人就来到店里扇她一顿。
  于是小寡妇急着找主儿,慌慌张张把自己嫁了,听说嫁了一个外地的老光棍,大了她一二十岁。话说像她这样带着个拖油瓶的孩子,名声又坏掉了,还指望嫁个啥样的呀。小寡妇原本想给自己勾一个年岁相当,有些家产能养家糊口的男人,这会子可也顾不得讲究了。
  刘母日常谩骂,骂着刘俊生说,你自己作的死,害得爹妈一把老骨头不安生不说,两个孩子都被人家带走了,就你这样的坏名声,十里八村如今没有不知道的,你打一辈子光棍吧,哪个女的瞎了眼还敢嫁给你呀,你就让咱们刘家绝后吧,他杨家有钱有势,指不定哪天人家就重新找了一个,让你那两个儿子改了姓管别人叫爹去……
  其实不用刘母骂,刘俊生自己都骂自己,媳妇孩子都走了,他这半个月废人一样趴在床上,除了父母的责骂,就剩下痛哭悔恨了。
  刘俊生这会子才知道什么叫后悔,人这一辈子啊,世上要是有后悔药,刘俊生能够重新来过,别说那水蛇腰的小寡妇,便是个黄花大姑娘放在他跟前,他怕也没那个贼胆了。
  于是半个月后,小罗庄的村民一大早便看到杨家门口跪着个人,刘俊生双膝跪地,低着头,规规矩矩跪在杨家的大门口,旁边还有两个刘家的长辈陪着。
  杨家大门紧闭,除了杨爸出来谩骂几句,泼了一盆水,便再也没人理会了。
  刘俊生整整在杨家门口跪了一天,只寻思着兰江是个心软的,兰江和孩子要是出来,能让他求得心软,可一整天除了来往的村民指指点点,再也没人出来理他。
  杨边疆听说后气得哼了一声,说他刘俊生想啥呢,怕是还想再养半个月的伤吧。
  冯荞却想到了另一个问题,这两个人离婚手续可还没顾上正式办呢。兰江在娘家安顿下来,慢慢地也想开了,赌气离婚是一回事,心疼孩子是一回事,可这个既没担当、又没骨气的男人值得她原谅吗?
  这会子双方调了个位置,兰江要离,换了刘俊生宁死也不肯去办手续。


第140章 骗子
  有些人的价值观念非常奇怪。刘俊生跪在杨家门口的第二天; 就有个杨家本家的长辈来劝兰江; 劝兰江也别太心狠。
  这位本家远房老奶奶说; 男人吗,浪子回头金不换,不就是爬了那小寡妇两回床吗; 他又没啥损失,如今都已经知道错了; 被杨家一顿收拾; 兰江这气也该出了,打也打了,闹也闹了; 跪也跪了,一日夫妻百日恩; 全当看在两个孩子的份上; 就别再拗着了。
  还说她这样带着两个孩子,又都是男孩; 将来成家立业都要大花销; 人家就算再娶; 条件稍好些的肯定不愿意要这两个不是亲生的孩子,兰江很难再找个合适的; 自己也是艰难。
  关键是杨妈在一旁居然还附和; 说刘俊生是可恨; 可两个孩子也是可怜; 真要离婚了; 两个孩子就没了着落,任谁也代替不了亲生爸爸。
  后来又有亲戚来出主意的,让兰江把两个孩子都送回刘家,他刘家的孩子都给他们,兰江一个不要,这样兰江还照样再嫁个条件好一些的男人。
  那个年代,兰江知道她们说的全都是大实话。说起别人的事情都能理性,都能头头是道分析一番,可试问只要正常人,天下哪个当妈的能丢下自己的孩子不管?又有哪个女人能不在意出轨背叛的丈夫?
  站着说话不腰疼。
  更让兰江为难的是,两个幼小的孩子也在一边哭,央求她原谅爸爸一回。兰江那种难处,男人做的孽,却都让她一个女人来承担了。
  第三天,刘俊生半死不活又跑来跪在杨家门口的时候,终于把杨边疆惹毛了。一边吩咐人去给他买两条凶一些的大狼狗,一边就发狠说要回去弄死刘俊生。
  冯荞担心他真冲动起来,拉住了他说:“哥,这事情,你也别做得太狠了,能不能原谅,要看兰江他自己。就在咱们家门口呢,两个孩子也在,你真要当场把刘俊生再收拾一顿,当着两个小外甥的面,再坏也是他们亲爸……对小孩子影响就太不好了。”
  孩子心里的阴影怕是更大。
  “他这是苦肉计,就他做的那些事,跑我们家门口跪两天,就想翻过去了?”杨边疆气哼哼地发狠,“惹急了我,干脆我让人把他丢西大河里去,大家都利索。”
  “哥!”冯荞责怪地叫了一声,“你也不想想,最难的还不是兰江?这个时候你再插手,你不是让兰江更难受吗。”
  “那你说怎么办?难不成真让兰江再原谅他?反正我心里顺不过这口气。”
  “你顺不过这口气,你以为兰江就顺得过来?”冯荞说,“兰江要是原谅他,那也是为了孩子,心里委屈的还不是她自己。可兰江要是真的决定离婚,她带着两个孩子,就算有我们帮着,我们能帮她贴补生活养孩子罢了,她再嫁很难找到个好的,还能不嫁人自己过一辈子?”
  “你怎么也这样说!”杨边疆懊恼。
  “我还恨不得拿刀剁了那个刘俊生呢!”冯荞恨恨说道,“可反过来想想,换了是我,我也为难。这种事情,女人就算为了孩子原谅了,心里怕是对那个男人永远也信不起来了。”
  “媳妇儿,咱说兰江的事儿呢。”杨边疆见媳妇有些闷闷的样子,顿时声音低了下来,安抚地搂着媳妇,他大约明白媳妇那种心思,心疼兰江一方面,同样是女人,大约也是有些感伤了。
  杨边疆静静搂着冯荞,很认真地安慰她:“这事情我听你的,看看兰江自己决定吧。你就别想这些乱七八糟的了,你男人旁的不敢保证,这辈子保证不能叫你失望。”
  杨边疆心说,有些错误,是绝对不能犯的,当妈的有多不容易,经过兰江这件事他可太深有感触了。他自家小媳妇这么好,他当命根子呢,哪会蠢到自己作死。
  ☆☆☆☆☆☆☆☆
  作为杨家的女儿,兰江倔起来也是够呛,她还真没原谅刘俊生,再有人劝,她就气呼呼当着杨爸和杨妈妈的面说,别老拿孩子劝她,这辈子她也不打算再嫁了!
  有二哥二嫂帮她,不管多难,她自己把两个孩子养大成人,非要那个贱男人做什么!
  兰江经过这么多天,不是赌气。冯荞去看她,她就跟冯荞说,自己反复都想过了,反正她现在没法原谅刘俊生,想起来就恨,至于再嫁那些话,谁能保证她再嫁一个就能是好的?人家能真心对她的孩子好?那年代女人离了婚,毕竟让人轻视。
  “二嫂,我知道自己没多大本事,我现在就想赖着娘家,赖着你跟二哥,我自己好好干活,得空我就去二哥的厂里做工,我努力养活自己和孩子,再难我也不能让孩子遭罪呀。”
  说得冯荞满满的心疼。
  兰江带着两个孩子,先搬进了杨妈妈隔壁冯荞留下的旧房子,她留下冯荞和杨边疆住的两间东屋,留着冯荞一家逢年过节还可以回来住,自己住了两间空置的西屋。
  兰江很快就把大孩子送进了村里的小学,小孩子也送进了幼儿园,杨妈妈抽空帮她接送一下,兰江便每天去杨边疆的工厂做工,杨边疆自然要留意照顾着,母子三个生活上倒也不困难。
  难看的就是刘俊生了。兰江和刘俊生的离婚纠葛整整拖好几年时间,刘俊生在杨家跪了几天没人搭理之后,也灰了心,回去沉寂了有一段日子,磨面坊那边是没脸去了,他后来回家跟他爸妈种地干活,农闲时则会去跟人家建筑包工队干个杂工。
  也不知是走投无路,还是真的悔不当初,光棍一人的日子怕是早尝到滋味了。每隔几天,刘俊生就会来小罗庄看看孩子。
  其实刘俊生父母未必不想把两个孩子要回去,寻思着兰江一直不软化,万一哪天带着两个孩子就改嫁了。可刘家如今拿什么跟兰江要孩子呀,要回去又怎么照顾?刘俊生自己就摇头了。
  刘俊生起初来小罗庄,隔几天一次,兰江不搭理他,杨爸看见他就骂,他也不敢再跑去杨家门上,就悄悄找去孩子的学校,有时给孩子买点儿吃的穿的,挣了钱也会塞点儿给大孩子,嘱咐他回去交给妈妈。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四五年时间,到后来,除了杨边疆偶尔还冷哼一声,连冯荞都有点同情那个刘俊生了。
  你说有的男人到底为啥这么贱,一家四口好好的日子他不珍惜,他自己作死出轨,等到弄得妻离子散,却又格外怀念那个家了。对两个孩子也是尽心,用了好几年时间给自己赎罪,却还换不到兰江一个好脸,自己也沦为别人的笑柄。
  期间也不是没人给兰江介绍过对象,可合适不合适先不说,兰江自己一口就拒绝了,她甚至自己跟冯荞开玩笑说,等两个孩子都成家立业了,她也不过四十几岁,到时候真要还有人要,她一准答应找一个。
  说这话一晃就过去了四年多,这年冬天,刘俊生的父亲生病死了。遭逢父丧,两个孩子毕竟是刘家的亲孙子,刘俊生便来央求兰江,说能不能接两个孩子去给爷爷灵前磕个头,兰江同意了。
  丧事之后到了“五七”除灵祭祀,刘俊生又来接两个孩子去给刘父上坟。这次赶上寒假,两个孩子被带回去之后,就被刘家留下住了足有五六天。
  直到腊月二十四,兰江催了一回,刘俊生把两个孩子送回来了,赶着牛车来的,车上带了几袋粮食和一些鱼肉年货,孩子的文具和零食糕点等等,说寻思兰江一个人没种地,给她带了些米面粮食来。
  兰江看着两个开心的孩子,再看看桌上准备了一半的小年饭,在刘俊生慢吞吞走到门口的时候平淡地问了一句,说你要不就留下一块吃吧。
  刘俊生当时眼泪就下来了,赶紧胡乱抹了一把,笑着说那我帮你烧火。
  兰江也不知道自己原谅没原谅刘俊生,她这样一个倔强的女人,有些事情一旦发生了,就没法装作没发生。
  可是两个人复合之后,倒也岁月静好。只除了刘俊生每每看到二舅哥,就跟那老鼠见了猫似的,对兰江更是不敢违拗,一家人平平静静地把日子过了下去。
  ☆☆☆☆☆☆☆☆
  兰江的事情让杨边疆有了一个心得,女孩儿家有个强大可靠的娘家是多么重要。
  所以他回家抱着自家闺女,就跟冯荞说,应该再给娃娃生个弟弟,培养得厉害一些,将来能顶门立户,能保护家人,保护姐姐,才不担心自家闺女将来被人欺负。
  这个话题冯荞有些敏感。毕竟是农村,当地重男轻女的大环境,看看她那个爸冯老三就知道了。大嫂这些年尽管穷得要死,却总是不死心地想在她面前找优越感,无非也就是仗着自己生了俩儿子。
  “那要再是个闺女呢?”冯荞斜眼问他。
  “再是个闺女,那我就得再努力点儿了。”杨边疆挺认真地想了想说,“那我就使劲挣钱,给两个闺女挣更多的钱,等我老了,一人给她留一座金山银山,将来谁欺负我闺女,拿钱就能砸死他!”
  时光就这么一晃而过,期间兰江和刘俊生复合,杨边疆因为老厂区没有扩大空间,又在县城郊区筹建新的分厂,冯亮升职做了副秘书长,终于结束了“秘书不带长,放屁也不响”的日子,小胭在结婚四年之后,才生下了她和冯东的第一个孩子,是个粉团似的女儿,乐得二伯娘一蹦多高,她就盼着能有个孙女儿呢。
  娃娃上小学后,换了正经的大名,叫杨曦。在家里,亲戚长辈还是习惯叫她娃娃,不过在学校,娃娃最不喜欢别人知道她的小名儿。
  杨娃娃。你说她那对爹妈,当初咋就给她起了这么个小名呢!郁闷。
  尤其杨娃娃名如其人,长得明眸大眼,漂亮可爱,尤其一笑那两个小酒窝儿,简直甜到家了。
  可你要说杨娃娃同学甜,那你可得小心点儿,小姑娘凶着呢,用她妈妈的话说,自家闺女就是个小辣椒,还是一枚伪装成小甜椒的小辣椒。
  小辣椒杨娃娃五岁时候就回家跟妈妈要弟弟妹妹,当时小表弟冯旭被二姥姥带回乡下老家去了,娃娃没了小玩伴,老大的不高兴,回去跟妈妈说,你抓紧给我生个弟弟妹妹吧,要个听话的,不要太小的,要像冯旭那样,大一点自己会走路的。
  这难度太大了,冯荞很想遗憾地告诉闺女,她就算要生,也生不出马上自己会走路的小宝宝。
  可是显而易见,一直对闺女有求必应的孩子爸,在孩子妈面前经常不着调。
  “行,生,明天就生,我和你妈妈一定加油。”杨边疆满口答应着,暧昧地对媳妇挤挤眼,冯荞瞪了他一眼,知夫莫若妻,这人怎么啥事都能想歪呀。
  结果只隔了一天,小人儿指着冯荞问:“妈妈,你说给我生个弟弟妹妹,你怎么还没生?你到底会不会生小孩呀?”
  “我没说啊,生小孩哪是一天就能生出来的?”冯荞赶紧叫屈,“明明是你爸爸说的,让你爸爸给你生去。”
  杨边疆刚在旁边扑哧一笑,小人儿抬手一指杨边疆,撅着小嘴不高兴了。
  “哼,你这个骗子!你根本就不会生小孩儿,你连肚子都没有。”
  杨边疆:……好吧他真的不会。
  小夫妻对二胎的事其实也没太着急,主要是娃娃还小,杨边疆又是个疼媳妇的,看着冯荞每天照顾孩子已经很辛苦了,夫妻俩年龄又都不大,急什么呀。
  直到娃娃八岁的时候,放学回家又撅着嘴要弟弟妹妹。小姑娘如今上了学,会讲理了,理由还比较充分。
  “我们班同学,大部分都有哥哥姐姐或者弟弟妹妹,老师说,独生子女不好教育,会娇惯。”
  冯荞去开过家长会,其实知道小姑娘有些夸大其词,在当时那个计划生育控制极其严格的年代,她们班有哥哥姐姐的是不少,二胎都是八零年之前生的,有弟弟妹妹的,还真不多。
  不过想想,娃娃都八岁了,他们也是该把二胎的事情提上日程了了。
  杨边疆倒也不在乎生二胎那几个罚款,可当时那形势,不完全是钱都能解决的事情,尤其他比较抵触的,是超生之后不光罚款,夫妻一方还要强制结扎。
  不过杨老板毕竟是杨老板,钱多脑子灵。他先是想过把媳妇送到境外,香港,美国,加拿大,反正他有的是钱,弄个探亲的签证,等孩子生下来就不违反内地的政策了。
  杨边疆所知道的,他有个省城的大客户就是用的这法子,二胎儿子拿的是香港出生证,当时香港还没有严控内地赴港生子。
  这事情只要你有钱不难办,他人脉也广,可就是有一点,让媳妇一个人呆在国外(境外),想想就不放心,他厂里走不开,也不可能跟去那么久,不方便照顾,而且冯荞自己也不乐意。
  于是杨边疆换了个办法。当地的计生政策,独生子女头一胎是女孩的,女方满一定年龄可以生二胎。
  冯老三家的户籍档案上,可不止冯荞一个女儿,还有一个冯小粉呢。
  杨边疆找了个计生部门的熟人一问,解释比较专业,说再婚夫妻,双方各有一个子女,原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只生了一个孩子的,再婚后也没有生育或收养,可以享受独生子女待遇。
  也就是说,冯荞符合这条政策,按理可以申请二胎准生证,可有一点让杨边疆有些讨厌,手续麻烦,尤其要冯老三签字。


第141章 靠谱
  一想到要跟冯老三打交道; 杨边疆心里就有些膈应。而且这次让冯老三去签字; 谁知道冯老三和寇金萍那两个会不会又弄出什么幺蛾子来。
  小夫妻一商量,就先让冯东去冯老三家走了一趟,把意思说了; 说冯荞要办二胎准生证,需要冯老三带上户口本; 去县里计生办按个手印。
  冯老三一听; 他按个手印闺女就能生二胎?顿时还挺高兴。
  他那个脑子,寻思着杨边疆如今有钱,听说县城的新工厂马上又开起来了; 听说光是那厂房就占了好几十亩地,男人有钱可就不缺女人,可冯荞只生了一个女孩; 冯老三心里是不满意的; 担心万一哪天杨边疆嫌弃她,要是变了心呢?
  “是个好事儿,我去我去。哪天去?”冯老三搓搓手,喜滋滋; “哎,老天保佑冯荞这回千万生个男孩; 只有一个女孩; 我这几年一直都担心呢; 她再给边疆生个胖儿子; 她在家里地位可就稳当了。”
  冯东顿时无语。小胭刚给他生了个大胖闺女呢; 一家人稀罕得不得了,小女娃整天被堂哥们当宝贝守着,怎么到了冯老三这儿,啥都能变味儿呢。冯东暗暗摇头,也懒得跟他废话。
  “三叔,那就这么说定了。哪天去等边疆那边联系吧。”
  “哎,行。”冯老三满口答应。
  坐在一旁的寇金萍自从冯东来到,就一直冲着冯老三使眼色,眼睛抽筋了似的,可冯老三这会子心思全在生外孙上头,哪来的工夫注意寇金萍啊。
  冯老三一答应,寇金萍就气得用手肘捣了他一下,阴腔阳调地开腔了。
  “冯东啊,你说你那个妹妹咋不懂事呢,这么多年都没跟我们走动,既然是有事找她爸,要她爸帮忙呢,她起码也该自己来走动一趟吧。”
  “哦,大概是这家里有她不想看见的人吧。”冯东说,“再说这是我们冯家的事情。”
  寇金萍差点没噎死。
  冯东是厚道人,一般也没对谁恶言过,可这个寇金萍怎么就非得自找难看呢,人贵有自知之明,冯东冯亮他们从来就没承认过这个三婶好不好。
  冯东走后,寇金萍就嘀嘀咕咕跟冯老三吹风,说:“你怎么就答应了?你没脑子啊,他们好不容易用到你一回,他们那么有钱,成千上万的钱,你不趁机要点钱,你就这么轻易答应了?”
  “我真要老了病了,他们能管我,冯荞给我生外孙呢,我去签个字我要啥钱?”
  冯老三带着满满的优越感看着寇金萍。这就是他优越之处了,上次他摔伤,冯荞和杨边疆是过问他的,还给他掏了住院费。
  可寇金萍就不行了,寇金萍一个亲闺女都没处好,因为那些子鸡飞狗跳的矛盾,让女婿指着鼻子大骂,从家里轰了出来。
  冯老三如今再看寇金萍,便庆幸自己这几年还算安分,自作孽不可活,没招惹闺女和女婿才是对的。
  杨边疆电话联系的冯东,以早些年私人轻易不批准装电话,尤其农村地区,原本都没有电话线路,更加不好装,厂里倒是早早装了,县城的家里随后也装了,有事情跟媳妇打个电话方便些。
  所以等到乡镇刚可以装电话,杨边疆就第一时间给他爸妈和二伯家里各装了一部。
  杨边疆跟冯东约了个时间,抽了半天工夫,带冯老三去县里计生站摁了个手印,把手续办了。他对此次冯老三的表现还算满意,一高兴,便在冯老三回来时,给他买了两条烟和两瓶酒。
  冯老三抱着那烟酒回到村里,逢人就说,逢人就讲,说女婿开小轿车带他去县城了,还给他买了好烟好酒。
  冯荞领到准生证以后,保险起见,听了医生的话,先调理了一段时间身体,以前生娃娃的时候啥都不懂,条件也没那么好,如今生二胎,倒是越发讲究了,调理气血,补钙补维生素,明明身体挺好,却硬被补了一大堆,杨边疆每天晚上监督媳妇和闺女,媳妇吃阿胶,闺女吃钙片。
  冯荞二胎怀得挺顺利,对比怀娃娃的时候也没啥变化,偶尔恶心,也不挑食,比平常饭量还要好,啥都吃,尤其喜欢肉食,她本来口味比较清淡,怀孕后却无肉不欢了,猪肉,牛肉,海鱼虾子,鸡鸭禽类……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