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七十年代旺家小媳妇-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干不干活、累不累的问题,这是一个人该有的原则。”
  “知道啦——哥你教训得好——”冯荞憋笑拉长的语气。明明挨了数落,她却直想笑,深秋的寒意中她心里却暖暖的。
  农具厂的大门早早开了,杨边疆一路骑车进到大院里,停住自行车让冯荞下来。他一转脸,便看见小姑娘一脸憋笑的表情。
  “小丫头,说正经的呢,你笑什么呀。”
  “没笑啊,我听着呢。”不自觉撒娇的语气。
  徐师傅这时也骑车过来,瞅了冯荞一眼问:“丫头啊,一大早傻笑什么呢?啥好事儿呀?”
  “没笑什么。”冯荞俏皮地皱皱鼻子,指着杨边疆:“我犯错了,我哥教训我呢。”
  “他敢?”徐师傅乐呵呵地说,“他敢教训你,你跟师父说,看我不拿木杆子敲他。”


第49章 买肉
  晚上下班回去; 冯荞却没机会实施杨边疆的理论指导,寇金萍自己喂猪,冯小粉坐在院子里择洗一把萝卜缨子; 寇小胭正在厨房里忙忙碌碌地烧火做饭,好得很,没她什么事儿。
  看来寇金萍少了冯荞这个劳工; 是打定主意要把寇小胭培养成冯荞的干活接班人了。
  回来路上风大; 吹得人有些干巴; 冯荞进屋后放下黄帆布挎包,就去井台洗了把脸,回来一看; 咦,雪花膏呢?
  冯荞在屋里转了一圈没找到,就探身问厨房的寇小胭:“小胭,知不知道雪花膏放哪儿了?”
  “大表姐; 我……我不知道呀。”
  小胭既然说不知道; 那就不言而喻了吧。冯荞顿了顿还没开口,那边冯小粉就抬手一指:“不是在那儿呢吗; 就在眼皮子底下,你就不会找找。”
  冯荞顺着她指的方向一看; 白瓷小瓶子的雪花膏赫然放在西屋的外窗台上,窗户上边装了个木条和油布做的遮雨帘; 当时农村的房子都是土坯墙; 外窗台积雨容易湿; 不能泡水的,装了这么个简易的遮雨帘,窗台因此可以放些随手用的东西。
  冯荞瞟了冯小粉一眼,走过去拿了雪花膏擦脸,一边说道:“怎么放在这外头了?一刮风盖子上很多灰土。”
  “我拿来用一下,随手就放那儿了。”冯小粉说着,口气就尖酸起来,“就一瓶雪花膏罢了,你明明有两瓶呢,你非得放在你自己床头,只准你自己用,别人用一下就不行了?你可真自私。”
  “小粉,你不吱一声拿来用,我说你什么了吗?拿着不是当理讲,你还真好意思。” 冯荞索性把那雪花膏拿起来,对着冯小粉示意了一下,“反正这是我的东西,给你用是人情不给你活该,你要这么说,那你不许再用。”
  “你怎么这么小气,不就一瓶破雪花膏吗,我以后不稀罕用你的就是了。”冯小粉气哼哼摔掉手里择的韭菜,看着那雪花膏瓶子,心里却又痒痒。日子穷啊,农村人买盒火柴都算账,像雪花膏这样可有可无的东西,就成了非必需的奢侈品,冯老三家里虽然三个姑娘,却绝不会舍得掏钱买这东西的。
  冯小粉昨晚听见冯荞和小胭说雪花膏,今天一早起来,冯荞上班已经走了,她就赶紧洗了脸去擦雪花膏,闻着那香香的味道喜欢极了,还盘算着能不能叫冯荞分给她一瓶。现在一听冯荞说不给用,心里顿时委屈得不行。
  “小胭你都给她用,偏不给我用,冯荞你怎么就非得欺负我?”冯小粉跺脚噘嘴的委屈生气,“行行行,反正你现在是有钱人,我们穷人,我们买不起就不用你的,行了吧?”
  冯荞本来也不是那样小家子气的人,不知为何,自从“老鼠药”事件之后,她心里还真有点同情冯小粉。可你看看这个冯小粉,骨子里的好吃懒做不讲理,根本就不可理喻。冯荞被冯小粉这么一说,真是气不得笑不得了,简直无语。
  “冯小粉,小胭我都主动说给她用,可是你——让人说你什么好!”她深吸一口气:“冯小粉,谁欠你的吗?你好好说话会死呀。就你这样万人嫌的性子,你跟谁合得来呀。”
  “妈,你看冯荞……”
  寇金萍听着冯小粉被数落,在一旁翻翻眼皮,习惯性地就想护着自己闺女,可到底也忍住了。她现在可不想跟冯荞正面冲突起来。
  ☆☆☆☆☆☆☆☆
  中间隔了两天,杨边疆到冯荞家来送八月十五的节礼。白酒、月饼、猪肉和鲤鱼,四样礼,都是按时下农村惯例准备的,杨边疆另外多带了一条葵花牌香烟和一些糖块儿。
  冯荞自然陪着他一起,先到了冯老三家,寇金萍大约是见了礼物高兴,态度还算过得去,把他们迎到堂屋里坐。
  冯老三跟杨边疆坐着喝茶水,闲聊些家长里短、今秋收成之类的,寇金萍把六样礼物看了一遍,问杨边疆:
  “小杨啊,冯荞前几天去你家认门,你妈给多少见面礼呀?”
  寇金萍话一出口,冯老三忙给她使眼色,使眼色没用,索性重重咳嗽了一声,可是寇金萍只当没看见似的。杨边疆笑笑,也只当没看见,坦然说道:“我妈给了六十。”
  “哎哟,那可真不少。”寇金萍明知故问,暗暗咬牙愤恨,冯荞这阵子住在二伯娘家,压根就没回来,面都见不着,钱更见不着。如今冯荞搬回来两天了,提都没提这事,钱也没给家里。寇金萍背地里嘀咕了好几遍,冯老三却不敢开口要,怕把闺女再逼走了。
  寇金萍心里不屑,就一个农村丫头,杨家还真拿着当棵葱了,这么给她做脸,想想那钱,却又更加心痒难受,农村姑娘的见面礼和彩礼,娘家扣下的多得是,甚至视为理所当然。
  在寇金萍心里,这钱跟冯荞的工资一样,都应该如数交给家里才对。眼看都入秋了,她还盘算着多弄点钱,给自己和冯小粉做件新衣裳呢。寇金萍不阴不阳地说:
  “冯荞这个丫头从来主意大,我拿着她当亲闺女疼呢,养她这么大,你家给的见面礼钱,她回来也不说一声,连她爸她都没说一声,你说闺女养这么大,也不知能不能指望上。”
  冯荞明明就坐在旁边呢,寇金萍这话当着杨边疆的面说,实在难听。杨边疆给了冯荞一个稍安勿躁的眼色,只当听不懂话音似的,笑笑。
  “叔婶你们都放心吧,我妈说了,钱给冯荞了,就是冯荞自己的,就是给她花的,她爱怎么花都行,旁人不许过问。”
  寇金萍脸色一僵,抢白道:“这是什么话,媳妇是要管的,你妈这么惯着她可不好。再说了,冯家把她养这么大,谁家养个闺女能白养了?”
  “当然不能白养,这不是给叔婶送节礼来了吗?叔,我知道您就冯荞这么一个闺女,等您老了,我和冯荞肯定会照顾您。”杨边疆说着站起身,十分客气有礼的样子,“叔,您看我是不是去大伯、二伯家坐坐?”
  “要去,要去。”冯老三连连点头,“我带你们去。”
  冯老三便去收拾杨边疆带来的礼物,八瓶白酒,八包月饼,都是把大伯、二伯家预备好了的,寇金萍站在一旁不理会,冯老三只好自己动手,拿了四瓶酒,四包月饼,又把香烟掏了四盒,重新挂在自行车上,陪着杨边疆和冯荞出了门。
  先到的大伯家,大伯娘腿脚有病,听见他们来了,忙叫冯荞去跟前说话,仔细问了杨边疆家里的情况,听冯荞一说比较满意。他们给大伯家送了两瓶酒,两包月饼,还有香烟和糖果,客套一番,又去二伯家。依旧是同样的礼物,却因为二伯一家都熟悉,更加亲切随和。
  二伯娘要留他们吃午饭,忙着去准备,冯老三忙拦着说:“这可不行,他们今天头一趟送节礼呢,怎么说也得去我家吃。我临来时已经叫她妈准备饭菜了。”
  “还不一样吗?你家吃我家吃,反正一顿饭的事儿。”二伯娘随手一指,“你看,我也没刻意准备啥,炒俩菜够吃的就行了。边疆在我家又不生分,还更随意些。”
  二伯也是样说辞,硬留下杨边疆吃饭,自然把冯老三也一道留下了。
  杨边疆很快就被冯东、冯亮拉到一边“交流感情”去了,比如警告他跟堂妹在一块儿要规规矩矩。冯荞跑去跟二伯娘摘菜,只剩下冯老三跟二伯闲坐。
  冯老三看着院里的冯荞,心里挺不是个滋味儿。准女婿送节礼,都是他的脸面,这顿饭本来该在他家好好招待的,可寇金萍那个做派……再看看杨边疆今天的态度,这个女婿不是好拿捏的,人家就只冲着冯荞,恐怕人家也没打算跟他这岳丈常来常往。
  大半辈子就生了这么一个闺女,还硬是让他养的生分了。
  结果晚间寇金萍又跟冯老三吵了一架,还是老话题,寇金萍埋怨冯老三不管冯荞,叫他逼着冯荞把钱拿出来,哪怕拿出来一半也行啊。
  冯老三却不同意,冯老三也有自己的小算盘,杨边疆看着可不是个好拿捏的主儿,人家今天那话都说了,钱是给冯荞的。他冯老三如今没儿子,也没大的花钱处,就只有冯荞一个亲生的闺女,冯荞已经跟他生分了,如果再得罪了女婿,往后他老了可真没依靠了。
  吵来吵去,冯老三也烦了,索性撂下话来,你有脸你自己去要,看看冯荞能不能理你。
  “你把冯荞惹急了。”冯老三说,“别忘了,你自己也有闺女。”
  “冯老三,你说的这什么话?”寇金萍腾地从床上坐了起来,质问道:“冯老三,我进你家门这么多年,为了这个家吃苦受累,我图的啥呀?到头来你是不拿小粉当自己的孩子啊!我叫你跟她冯荞要点钱怎么啦,谁家闺女还能白养了,你就算不要,她不该主动把钱给家里吗?村南那冯有财家,他两个闺女,彩礼钱是一分没给带回婆家,冯有财全留着了。我为了啥?我还不是为了这个家吗,家里也实在困难,那么多钱,她冯荞哪怕给一半也好。”
  冯老三冷漠以对:“冯有财?冯有财家下边还有两个儿子呢,他留着两个闺女的彩礼贴补儿子了。我硬留着冯荞的彩礼钱贴补谁?我又没儿子,万一再把女婿惹恼了,我将来老了指望谁?”
  寇金萍张口结舌,被堵得老半天没接上话来。她改嫁过来也六七年了,肚子一直没动静,上辈子她自己也急,然而重生一世,寇金萍也就不急了——她跟冯老三,上辈子也不知怎么的,一直就没生出孩子来。
  见寇金萍半天没吱声,冯老三心里也沮丧,又放缓了语气说:“她妈,你说你我夫妻也这么多年了,要是能有个一儿半女,这个家不就完满了吗,哪怕不是儿子,就是再生个闺女,到底是你跟我两人亲生的,将来都能指望,可是你这肚子一直也没动静。冯荞这丫头性子倔,她那个女婿看着也不是好拿捏的,你现在把她逼急了,她嫁出去索性只当没这个娘家,你叫我将来老了指望谁?”
  冯老三说完翻了个身,不再搭理寇金萍。寇金萍也翻了个身,只觉得一肚子烦恼,样样不顺心,到半夜都没睡着。
  寇金萍着急心烦啊,冯小粉的婚事怎么办,都成了她心里一块病了。她也不知道这辈子怎么了,孔志斌咋就勾搭上那个女知青了,小粉怎么办?总不能就让小粉这么干等着吧。
  寇金萍思来想去,把上辈子认识的人来回滤了几遍,还是没找出满意的女婿人选,选来选去,没有哪个能比得上孔志斌有钱的。寇金萍只好决定,再等等吧,上辈子没那女知青什么事儿,这辈子估计也成不了,说不定俩人哪天就黄了。
  不过寇金萍还是做了两手准备,实在不行,就给小粉物色个条件好的男知青嫁了,好歹是嫁进城里,总比农村的强。最好是家里有海外关系啊,或者父母是被打倒下放的干部啊,这种人眼下落魄,过几年翻了身更容易发达,将来才能有钱有势。
  寇金萍越想越有理,那感觉,方圆几个村的男知青已经排着队等她闺女去挑了。
  ☆☆☆☆☆☆☆☆
  中秋节在当地农村其实不是太讲究,一来也是穷的缘故,二来正当秋收大忙,花生和豆子都已经开始收了。花生是很费事得农作物,一棵棵从地里刨出来,码整齐运回去,还要一颗颗花生果摘下来,晒干,扬净,其间要是摊上一场雨,很可能就会发芽、霉变,眼睁睁看着收成受影响。
  因此村民们根本没太多闲暇去操办过节,“八月半”顶多炒两样菜,做一顿细粮,这节就算过了。未必家家都能吃上月饼的,月饼太金贵,不光要钱还要粮票。有出嫁女儿的,女儿兴许还能送上两包作为节礼,靠自己掏钱买的人家,没几家舍得买来吃的。
  因此中秋节冯荞也没太当回事,农具厂也不放假,照常上班一天。早晨她上班走的时候,寇金萍当着冯老三的面,叫她下了班买斤肉回来。
  寇金萍如今不敢找冯荞的茬儿,说话也装的很和气,且不管她真心假意,冯荞都觉着这日子舒心多了。
  “我跟你爸都要上工,冯荞你在镇上上班,顺带买斤猪肉吧,拣那肥点儿的肉买,再买点儿粉条,好炖白菜吃。大过节的,晚上炒俩菜,咱一家人好好过个节。”寇金萍说。
  冯荞看了看寇金萍,心说反正她自己过节也要吃,也没再计较,就答应了。抬脚刚要出门,寇金萍又叫住了她。
  “冯荞啊,我刚想起来,咱家的盐快吃光了,你捎带着也买两斤来,再帮我买扯三尺青布,我想给你爸做双鞋。”
  “别的没有了?”冯荞不动声色问道。
  “哦,还有啊,你看看供销社有没有缝衣裳的线,要两卷白线,一卷黑线,给你爸做鞋要用。要是有啥想吃的点心,也带一包,这不是过节了吗,晚上吃。”
  “行啊。”冯荞笑眯眯点点头,转身问冯小粉,“小粉,你还缺啥?一并说,我一并捎带都给买来。”
  “真的?”冯小粉盯着冯荞,见她脸色如常,立刻喜出望外地说:“我想吃桃酥,还有羊角蜜,你再帮我买两双袜子吧,还有手绢,要好看的。”
  “行,我记着呢。”冯荞笑着又问寇小胭,“小胭,你想要啥?”
  寇小胭看看冯荞,再看看冯小粉,直觉地情况不对,用力摇了摇头。
  “行,那就这些了。”冯荞转向冯老三,笑眯眯一伸手,“爸,给钱。”
  冯老三那脸色瞬间精彩了,似乎被口水呛了一下,呛得连声咳嗽起来,还没等他说话,冯荞就又接着说:“还有布票,也给我。对了,咱家还有肉票吗?没肉票人家可不卖,你把肉票也拿给我。这眼下要过节了,食品站的肉卖得紧俏,我得尽早去买,可也不一定能保证买到好肉。”


第50章 骂街
  冯老三一边咳嗽; 一边黑着脸暗暗瞪了寇金萍一眼,嘴里骂道:“都他娘的当我是大地主呢?”
  寇金萍:“冯荞,你这可就不对了; 你明明有钱,单是杨家给的见面礼就六十块,你上个月工资可还没交给家里呢; 别忘了你也是这个家里的; 叫你买点儿家用东西你还跟你爸要钱; 钱比亲爹还亲,你可真是自私到家了。不是我说你,你一个姑娘家; 钱本来就该交给家里,这会子叫你买点零碎东西你还要钱,这么不孝顺,真是白养活你了。”
  “一码归一码。”冯荞不急不恼; 慢悠悠说道; “这家里五口人,这么多东西要买; 总不能让我一个人出钱又出力,就像我爸说的; 我也不是大地主,不是冤大头; 我有钱凭啥就得由着你们花?我又没欠谁的; 我想要啥也没见谁给我买呀。爸; 你说呢?”
  冯老三似乎真呛着了,咳嗽了半天,脸红脖子粗的。见冯荞盯着他问,瓮声瓮气骂道:“一个个整天闲的拌嘴,都是惯的。冯荞你磨叽什么,还不赶紧去上班。”
  “那我就上班走啦,那些东西到底用不用买了?不买我也就不用忙活了。”
  冯老三犹豫了一下,冯荞上回搬走的事情算是给他敲了个警钟,心里终于明白,惹恼了闺女也是要老命的。冯老三又瞪了寇金萍一眼,进屋去拿了几张毛票儿,数了八毛钱出来。
  “冯荞啊,到底是大过节的,你下了班还是买一斤肉回来吧。”
  冯荞没去接那几张毛票,要笑不笑地看着冯老三:“爸,要是只买一斤肉,这钱我出了,你是我爸,我没那么小气。再说了,反正我自己也要吃的。”
  ☆☆☆☆☆☆☆☆
  农具厂过节没放假,那年代本来也没有过节放假的说法,农村秋收还没完呢,农具厂要服务广大工农群众。
  于是大家照常工作干活儿,只是在中午吃饭的时候,徐师傅嘱咐冯荞多加两个菜。
  冯荞忙碌做午饭,杨边疆给她打下手。五花肉切成片,冬瓜切块儿,做了一个冬瓜炖肉,红虾皮泡一泡,跟青辣椒炒最够味儿,炖了一个白菜豆腐,再来一个酸辣土豆丝,一个肉末茄子。
  打铁老张师傅一大早嚷嚷想吃鲜鱼,市场上是没有公开卖的,张师傅自己跟一个熟识的村民递了话,晌午前那个村民逮了鱼悄悄送来,小半盆的野杂鱼,多是巴掌大的“鲫瓜子”和“黄辣丁”,才要了五毛钱,那村民还主动帮着收拾干净了。
  野杂鱼放两个红辣椒,多多地放上一大把雪白的蒜瓣儿,葱姜花椒酱油醋,小火慢慢炖足火候,闻着就鲜香扑鼻。
  六个菜有荤有素,配上一大锅白米饭,几个师傅还喝了点儿白酒,吃过午饭,大伙儿坐着歇息,徐师傅就吩咐说,大过节的,下午下午横竖也没啥活,干脆就提前到四点钟下班,大家早早回家过节吧。
  头一回下班走这么早啊,太阳还暖洋洋在天上挂着呢。杨边疆跟冯荞一起出了农具厂大门,顺手递给她一包东西。冯荞接过来,先坐上自行车,杨边疆骑车上了大路。
  “什么呀?”
  “石榴,我妈让给你的,说过节应个景儿。”
  冯荞打开来,几个红艳诱人的石榴,两个香木瓜,一袋大白兔奶糖。冯荞把那木瓜拿起来,开心地凑到鼻子下嗅,这香味儿实在太舒服了。这可是稀罕东西,木瓜树在当地很稀罕的。
  “石榴是家里树上结的,木瓜是我妈从舅妈家弄来的,他家有一大棵树,听说结了很多,满院子都香喷喷的。”
  香木瓜跟南方的番木瓜不同,硬邦邦的,味道酸涩,不经过处理是没法吃的,但是很香很香,那香味儿特别清爽舒服。油润的黄颜色外皮看着就很漂亮,而且不容易坏,放在屋子里几个月也不会烂的,满屋子都是沁人心脾的香味儿。
  年轻姑娘们自然喜欢这东西,谁要是弄到一个就当宝贝似的,放在屋子里能玩一冬天。
  杨妈妈可真是有心。
  杨边疆没说,冯荞却也猜得到,那一袋子大白兔奶糖肯定是他放进去的,这种奶糖只怕小镇供销社还买不到。冯荞皱皱鼻子,心说真是的,拿她当小孩哄,可心里却甜丝丝的。
  冯荞从小没了亲妈,从小就是格外的懂事省心,似乎就没怎么体会过被人当小孩疼宠的感觉,她拿着这一包东西,心里暖暖的。
  “哥,下回别买这个糖了,老贵的,我又不是小孩儿。上回你送节礼带去的糖块,二伯娘那还收着呢,我也没少吃。”
  “就是个零嘴儿,不是小孩就不能吃了?你太瘦了,我怕你低血糖。”杨边疆回头笑,眼前的确是个俏生生的大姑娘了,可在他眼里,还不就是个小孩,比他妹妹兰江都小呢。兰江这都出嫁了,动不动还赖着他妈撒娇。
  杨边疆心头忽然有些遗憾,冯荞这姑娘是不是也太懂事省心了点儿,都不怎么跟他撒娇。杨边疆觉着,十六七岁的姑娘家,就该有事没事撒撒娇,使个小性子,才像个年轻小姑娘的样子。
  冯荞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笑,她小时候就没怎么吃过糖。原先买糖不光要糖票,不光贵,还限购,记得有那几年,买水果糖还得要医院证明才能买到,一次只让买十颗,农村小孩子哪里吃到过?
  如今供销社宽松了些,糖虽然还是紧俏商品,有票有钱好歹能买到的。他们这阵子订婚,杨边疆买的糖块多,倒是让她喜欢上吃糖了。
  “哥,你妈穿多大码的鞋?”
  “干啥?”杨边疆扭头看她。
  “我想给她做双鞋。”冯荞露出一丝羞涩。人家对她好,她也该有所回报才对。不管别人把“婆婆”这种生物说的多么讨厌,只要有可能,她都希望能往好了处,何况杨妈妈给她的印象真的挺好。
  杨边疆明显顿了一下,心里不知怎么的,生出某种醋溜溜的感觉,老半天才说:“那好啊,等我回去问问,一准又把她高兴坏了。”
  杨边疆可不承认,他这会子心里有点醋味儿,冯荞要做鞋,怎么却先想着给他妈做……不过他可坚决不会承认的。
  两人说说笑笑,很快到了冯庄村。在村口道了别,冯荞自己拎着袋子先去了趟二伯家。她今天去买肉的时候,一起买了两斤,打算着给二伯家送一斤去。她要是不在,二伯娘那粗枝大叶的性子,再加上秋收太忙,她才不会操办过节呢。
  二伯家没人,眼下正值秋收大忙,生产队没那么早收工。冯荞前阵子在二伯家住,还备着钥匙,她就自己开门进去,把肉放在桌上。看了眼手表,才不过四点半,时间还早着呢,他们今天毕竟是提前下班。
  冯荞一想,反正天还这么早,干脆先帮二伯娘准备点儿饭菜,再回家也不晚。这样等二伯娘他们收工回来,就可以好好过个节了。
  冯荞笑眯眯剥了一颗奶糖放进嘴里,一边哼着歌儿,一边快手快脚收拾做饭。她先把米汤煮上,烧开后锅底塞几根小树枝,用勺子撑着锅盖,让米汤慢慢熬烂,自己腾出手来去准备菜。
  白菜粉条炖猪肉,墙头现摘的丝瓜清炒,再来一个蒜泥茄子。瞧见二伯娘那罐子里有新攒下的鸡蛋,冯荞十分阔气地拿了五个,又做了个青辣椒炒鸡蛋。
  四碟菜上桌,冯荞又拿了个空碟子,摆上四块月饼,看着似乎单调了些,又把杨妈妈给她的石榴掰开一个,也摆在碟子里头,还别说,黄灿灿的酥皮月饼衬着红通通的石榴,还挺应景儿的。
  嗯,这一顿“中秋家宴”算是相当过得去了。
  这一忙活,太阳已经落下去了,晚霞烧红了西边大片的天空,冯荞琢磨着,生产队也该收工了,她这会子回家去,还是平常下班到家的时间,正好赶上冯老三和寇金萍他们收工回来。
  冯荞看着一桌菜心里小小得意了一下,等二伯娘他们回来一看,有热饭热菜等着,肯定会惊喜吧?她洗洗手,拿上黄帆布挎包,锁好门离开。
  冯荞从二伯家的那条巷子走出来,迎面看到邻居四婶扛着耙子匆匆回来了。
  “四婶子,收工啦?”
  “收工了,哎总算收工了,队长脑袋八成让驴踢了,非得将就把那块地干完,你说好歹是过节,咋就不能早收工一回。”四婶子抱怨完,笑着问冯荞:“冯荞啊,你来找你二伯娘?她在我后头呢,这就该来到了,你稍微等等。妇女先回来的,男劳力还要把花生运到大场,你二伯和堂哥他们兴许再等一会子才能回来。”
  “哦,我其实也没啥事找她。四婶子,那我就先回去了。”
  正说着,忽然听见一阵嚷嚷声,好像有人在吵架,农村里妇女吵架太寻常,冯荞起初没当回事,可听着听着,怎么好像二伯娘那中气十足的大嗓门呀。她仔细一听,拔腿往那个方向跑去。
  还真是二伯娘,她正抓着一个妇女撕扯,凶巴巴地连撕带骂,连打带踹,那妇女被她揪住头发摁着脑袋,也看不清是谁,旁边几个妇女围着拉架。冯荞吓一跳,赶紧跑了过去。
  “二伯娘。”冯荞一边叫,一边试图把二伯娘拉开,好几个妇女也帮着拉,可二伯娘揪着那妇女的头发不松手,她身板壮力气大,别人一拉她,那妇女就只能低头弓腰撅着屁股,十分狼狈地被她揪着走。
  一团混乱中,众人好不容易把两人拉开了,那妇女的头发也薅掉一大把。只见二伯娘两手一叉腰,吐出一口唾沫:“呸!我抽不死你个烂货。”
  冯荞赶紧一辨认,那妇女是孔志斌的堂婶,村里人平常称作孔四家的,记得这人前两年因为些鸡毛蒜皮的事,跟二伯娘干架,在二伯娘手上吃过亏的……话说她咋还没学乖呢。
  当着外人在,冯荞也不好多问,只好一边劝,一边想把二伯娘拉回家,可二伯娘那身板,冯荞哪里拉不住,眼睁睁看着二伯娘甩开她,直往村东去了,那架势,撸着袖子叉着腰,风风火火锐不可当,一边自己还气得要命,一路走一路叫骂,走到村东头的一段路上,就那么挺着肚子,岔着腿,手指着东北角亮开嗓门叫骂。
  她也不指名道姓,也不骂别的,就一个劲儿骂“黑心肠”“烂舌根”之类的,二伯娘骂起人来,标准的农村妇女骂大街,那词儿一串一串的,朗朗上口,还自带节奏,简直莫名气势又莫名喜感。
  “……你个坏良心的,你个烂肚肠的,你造谣嚼舌说瞎话,你还是不是人?你头顶长疮脚底流脓,你整个坏透气了。你个黑心肝的贱货,你个毒肠子的烂货……”
  冯荞琢磨着,她这是骂谁呢,孔四家倒是住在村东北,可是……冯老三的家就在前边呢,二伯娘可不正对着冯老三的家骂吗。
  二伯娘虽然凶横不好惹,可她性子直爽,素来很讲理,绝不是不是那种无事生非的泼妇。冯荞听她骂了这半天,心里大约有点儿数,可又不知道到底因为什么。
  二伯娘叫骂了半天,骂得累了,也不见谁敢出来应一声。堂哥他们闻讯也匆匆赶来,跟冯荞一起连哄带劝,好容易一起把二伯娘拉回了家。
  “二伯娘,你消消气,喝口水歇歇。”
  “就是啊,妈,你消消气,怎么生这么大气呀。你说这八月十五大过节的,你这么骂大街可不好。”
  “我骂大街?我哪里骂大街了,我又不去别处骂,我骂谁谁知道,我又不骂旁人,不做坏事她不心惊,她有本事造谣使坏,她有本事出来招一声呀。”
  “妈,就您这架势,谁敢出来招一声呀,您骂人也不嫌嗓子累。”
  二伯娘:“小王八犊子,滚一边去。”
  冯亮摸摸鼻子,悄悄跟冯荞使个眼色溜了。冯荞给二伯娘倒了杯水,又劝了半天,二伯娘终于不那么气了,才忿忿地跟她说起今晚的事——


第51章 过节(今天第一更)
  刚才一群妇女们收工回来; 三三两两走在路上,免不了东家长西家短地聊大天,前头一个妇女提到冯荞订婚; 说起她婆家给的见面礼。
  “我听说,给了六十块钱呢,啧啧; 够别人家给三四回了。前阵子我家邻居的二闺女头一次去婆家; 她婆婆那个抠门货; 才给了十五块钱,那姑娘也是个眼皮子浅的,婆婆这样不重视她; 她妈说不行,她还非得乐意。”
  “听说人家婆家条件好,有钱。我要是有钱我肯定也多给,谁有粉不往脸上抹呀。只要娘家讲理; 别把彩礼都给贪了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