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七零美好生活-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让你对象给你买呗。”许丹胳膊肘撞撞清苓,笑容暧昧地提议,“你对象不是给你寄了不少票吗?下回让他再给你寄点钱呗。听说当兵的每个月有四十块钱的津贴,比工人工资都高,是不是真的?你有没有问过你对象?”
  清苓每次拆阅向刚的信都是在家里,也不知许丹是怎么知道的。多半是道听途说,否则咋不知道向刚还给她寄了钱?
  想起往社长家送烟酒票那次,出来碰到江口埠的社员上门找社长,保不齐就是他们听了一耳朵,而后一传十、十传百的,搞得全大队都知道向刚给她寄票的事了。
  幸亏只知道向刚给她寄了票,要是知道向刚还给她寄了钱,整整六十元,指不定传成什么样。
  “我也是听社长媳妇说的。”许丹见清苓表情有点怪,心较比干多一窍的她,立马解释,以摘清自个的立场,“她夸你对象大方呢,人都回省城了,还寄来烟酒票托你转送,为此,她回了一条大筒骨给你是不是呀?”
  清苓了然地“哦”了声,敢情是社长媳妇自个吐露的,许是觉得回了条大筒骨,心里不舍,不说憋得慌吧。
  坦然地笑笑:“刚子哥是感谢社长、书记他们对他的帮助,回去后找人匀了些票,寄过来让我转交的。”
  “能匀到这些难得的票也是他本事。”许丹笑着道,还想再打探什么,码头到了,由于买票坐船的人不少,清苓趁势挤到前面,和两个知青分开了。
  到对岸后,清苓麻溜地赶在最早一拨下船,没走村道,而是抄近道上山。倒不是为了早点回家,而是不想和许丹一行人走一块儿。道不同不相为谋!当自己听不出来她在套话呢,向刚给自己寄钱寄票,关她什么事!哼哼!
  翻山比村道累,但也有好处——路过泉眼潭,喝口水、洗把脸。
  歇脚的时候,发现潭里的鱼悠然自在地游着,见了人也不怎么躲。
  而且潭水比溪水深,清苓拿出竹篮,慢慢伸到水下面,等鱼经过竹篮上方时,猛地提起来,嘿!还真被她舀中了几条。


第127章 向刚:爷真是躺着也中枪
  这下清苓来劲了,左右太阳还没落山,干脆趴在潭边舀起了鱼。
  舀上来的鱼,剔出太小的丢回水潭,其余的暂先丢在潭边草地上。
  等潭里的鱼意识到这边是个危险地儿、不敢再游过来,清苓伸下去的篮子连续几篮都吃空时,才意犹未尽地收手。
  不过收获也不小了。
  粗略数了数,约莫有二三十条。大的两指宽、巴掌长,小的也有半个巴掌长。而且都是活的,只是脱离了水,鱼嘴一开一合的。
  清苓拿草绳把几条大的串上,系在竹篮里。大鱼力道大,一蹦容易窜出来。小的直接扔进去算数。
  这时候天色开始暗下来了,清苓赶紧掸掉身上的草屑,背起竹筐回家。
  累也感觉不到了,只想早点回家,做鲜香美味的醪糟鱼吃。
  张家二老得知她又去山上了,免不了数落她一通。可看到她带回来的鱼,又忍不住欢喜。
  “这么多,一顿哪吃得完。今晚挑几条不活络的煎了,其他养水缸里,明儿起每天给你做两条,可以吃上小半个月呢。”张奶奶说道。
  清苓哪肯吃独食,摇头说:“师娘,这鱼不要钱,想吃还可以再去舀。别都给我吃呀,大家一块儿吃才香。”
  张奶奶拗不过她,最后剖了四条鱼,清苓一人两条,二老一人一条,吃得乐呵呵。
  晚饭后,张奶奶借着昏暗的油灯搓麻绳,师徒俩对面对坐着聊今天的收获。
  清苓把卖金银花的钱拿出来,本想孝敬师傅师娘,被张有康推回来了。
  “傻丫头,让你拿去卖,不就是让你平时花的么,师傅哪能用你的钱。哪怕你手头不急用,攒着当嫁妆也好。地精那些比较少见的药材,我给岳军去了封信,让他抽空到收购站问问,省城那边要是能卖个好价钱,你嫁去婆家傍身的钱也能多些。”
  张家二老能这么替她着想,清苓心里说不出的感动。
  这就是人与人的差别。舒老太这做奶奶的,需要她出力时装熊,说到彩礼又蹦出来。幸亏拜了个师傅,有师傅替她做主婚姻大事,也不怕别人说闲话了。
  “这些书真是五角钱淘来的?”张有康说完草药的事,顺手翻了翻竹筐里的书,听徒儿说连旧报纸一起只要五角五分,有点不敢相信。这可是有大半个竹筐呢,真心便宜!
  “师傅,这是从收购站的小黑屋里淘出来的。”清苓压着嗓门解释,“眼瞅着快秋收了,收购站仓房不够用,正把这些旧东西清仓呢。我后悔上次没多淘些,上次那个房间的东西,好多都挺新奇,淘回来用不上,摆着看看也好啊……”
  张有康闻言,神色一肃:“小黑屋里的东西可不能瞎淘,搞不好要被关牛棚批斗的。别看这事儿不大,那是没被人盯上,被人盯上了,小事也能变大事。你听师傅的,往后别干这么危险的事了。”
  “师傅放心,我没淘那些敏感的东西,你看这些书,都是用得上的。”清苓献宝似地把竹筐里的书一本一本摆到桌上。
  张有康数了数,好家伙!五六十本呢,纤瘦的肩膀,不知咋扛回来的。进屋拿了罐自制的药膏给她。
  “肩头疼了吧?等下把这药膏带上,洗了澡抹肩上,很管用。”
  清苓没拒绝师傅的好意,笑着收下了。然后和师傅说了说这些书的用途。
  “你能想着继续学习是好的,但如今形势不明朗,还是低调些,躲在家偷偷看就成,别带去卫生院。”张有康提醒她,“这两本送公社的书倒是蛮好的,不过别说是收购站淘来的,就说刚子寄来的,希望咱们大队增产增收。”
  清苓一个劲地点头。姜果然还是老的辣,考虑得就是比她周全。
  第二天上工,清苓就将那两本宝贝书送到了公社。
  书记和社长都在,得知是向刚特意寄来给社员取经的,高兴地把某人夸上了天。
  远在省城七一三部队的向刚,猛地打了个喷嚏。
  “别不是于光辉又在背后骂你了吧?”秦益阳勾着嘴角笑说了一句。
  那天,于光辉问向刚借粮票没借到,回去后就对孟柏林大吐口水,说向刚怎么怎么小气,临时问他匀几张粮票都不肯。次日不是说好请客吗?碍于粮票拮据,四男四女一桌人,只点了六道菜,其中两道还是纯素。
  孟柏林几个同宿舍的,替于光辉撑场面,动筷子尽量少夹菜,几乎是空着肚子回宿舍,连啃两个玉米馍馍才觉得胃里舒服点。
  杜亚芳几个女兵,就没这么好心了。虽然在孟柏林几个的礼让下,不至于吃不饱,但没一个人在背后说于光辉大方的,反而个个都说他小气——请人吃饭,结果上的菜还没人头多。
  不到个把钟头,几乎整个文工团都知道七一三有这么一号请客不让人吃饱的奇葩了。
  嬉笑的言论,传到于光辉耳朵时,文工团的车已经驶出部队大门,质问找不着对象,遂把一股子怨气撒在向刚身上。
  向刚真是躺着也中枪。不过对于光辉这人吧,平时也没什么交集。无非和孟柏林的关系不错,连带着和他宿舍的人也比较熟络。
  如今这事儿一出,傻缺了才和于光辉继续交好。不交恶就不错了。
  孟柏林也跑来他们宿舍吐槽:“我算是看清楚了,于光辉那人丫的就是个伪君子!面上和我称兄道弟,转身把我卖的一干二净。请客那事,他不是被领导拉去谈话吗?居然说是我出的主意,说他本没想过上二楼小炒食堂的……草……根本就是反了反好吗!老子还劝他别去呢!”
  秦益阳语重心长地拍拍孟柏林的肩:“兄弟!恭喜你终于看清他真面目!那人我一早就说了,就是个小人。以后别同他来往了。”
  “没办法不来往啊,一个宿舍住,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特么看到他我就来气。”
  “再忍忍,不是说马上要分房了吗?趁早打报告要求家属随军,还能不给你安排个单人房啊。”


第128章 她很幸运
  “对头!”孟柏林眼睛一亮,拍了一下自己的额,“我咋把这个事给忘了。还是我第一个知晓的呢。先走一步,写报告去!对了刚子,你既然有对象了,也趁早申请呗,免得迟了被延到下一批。僧多粥少,竞争激烈啊……”
  说着,孟柏林风风火火地离开了。
  秦益阳和向刚相视一笑:“走!咱们也写报告去。”
  福利分房搁任何一个单位,都是重头戏。
  谁让僧多粥少呢。
  放在部队也同样适用。只不过军人的素质摆在那里,做不到肉联厂、纺织厂工人那样,分不到房就破口大骂,骂爹骂娘咒祖宗,甚至揪着工友的头发大打出手。
  但不代表军人内部就没有竞争。
  上头说了,这一批的福利房,肯定是先按履历、再按军功,同等级别,端看谁的需求为先。啥都靠后的,那么对不起,等下一批吧。
  向刚要搁以前,肯定不和战友争这个机会。单身汉一个,哪儿不能住啊。可如今不一样了,他也是有对象的人了。
  这不,结婚报告随着申房报告一并递交,看乐了直属上司。
  就连对他帮助颇多的老首长都听说了,特地找他谈心:
  “有对象是好事儿,藏着掖着干什么呀!需要我在后头推把力吗?”
  指的是福利分房的事儿。朝廷有人好办事啊。
  不过向刚婉拒了,摇摇头说:“按政策来吧,轮到了当然好,轮不到等下一批也没事儿。比我着急的人一抓一大把,您老别总为这种小事操心。”
  老首长欣慰地笑道:“行!你有这样的觉悟,我很高兴。哪天结婚定下来了吗?”
  向刚耳根子一赧:“还没呢。”
  仔细想想,那丫头好像并没意识到两人不久要结婚了,上山进城的跑得可欢了。
  不行!得给老大夫去封信,探探俩媒人的进度咋样了。可不能光他一个人剃头担子一头热啊。
  于是,一封给张有康的信,于次日早上飞出了七一三部队。
  张有康于五天后的下午收到部队的来信,认出信封上的笔迹,笑着打趣清苓:“刚子该不会寄错了吧?”
  清苓红着脸跑开了。
  倒是许丹,假借手头有活,蹭在附近看老大夫拆信,顺嘴问:“老张,向刚在部队里任什么职务啊?怎么这么空,三天两头给你们写信?”
  张有康活到这把岁数,什么样的人没见过、什么样的话没听过啊,许丹一出口,他就知道她用意了,笑笑没回答。
  许丹讨了个没趣,又蹭到清苓旁边问:“你和你对象不会吵架了吧?咋地不给你写信而是给老张写?”
  清苓认真想了想,没吵架啊,至于为何是给师傅写信,大概是有什么要紧事要问吧。
  于是笑着摇摇头,岔开话题道:“差不多快下工了,咱们把柜子擦了、桌椅消毒了吧。”
  许丹听了一阵哀嚎:“又擦啊,前天昨天不是才擦过?天天擦有必要嘛。”
  “饭一天三顿也没见你少吃啊。”清苓堵了她一句,哼着革命歌曲,出去打水洗抹布。
  许丹想死的心都有了。
  清苓快手快脚地搞干净包干区卫生,张有康已经收拾好医药箱在等她了:“你去趟书记家,让你邓婶子别开火,我去看看书记在不在办公室,今晚请他们俩口子上咱们吃。”
  清苓心里纳闷,却也没问什么,扛起师傅的医药箱,先去了书记家。
  邓梅正准备做晚饭,听清苓一说,心里有了谱,笑着道:“那我把家里收拾收拾,一会儿就过去。”
  说是收拾,其实提了一坛酒,还有半条五花肉,喜笑颜开地来张家。
  “来就来,咋还提东西。”张奶奶佯装生气地虎下脸,非要邓梅把酒和肉提回去。
  “婶子,您听我说,这酒是我学二嫂酿的,老向在家也是天天一碗。大伙儿坐一起,更应该热闹热闹。至于这肉,本来就是准备晚上烧的,放到明天没准就馊了,拿过来大家还能吃上一口,别嫌少就行。”
  “下回可别这么见外了,不然不敢请你们来了。”张奶奶说道,见清苓蹲在井边洗菜,想起向二家还没去,忙让清苓搁下手里的活,去邀向二俩口子。
  清苓这才意识到,今晚的聚餐,多半是为了她和向刚的婚事。
  可对象才处这么几日,就谈婚论嫁会不会太快了?
  “快啥呀,我那外甥女,上个月才说亲,下个月月初就结婚了,秋收多了个劳动力,我大姐高兴得跟捡到钱袋子似的。”
  向二婶看穿清苓的心思,挽着她的手,笑着宽慰,“女人迟早要嫁人,遇到合适的就该迅速抓牢。否则过这个村没那个店,后悔也来不及咯。刚子那人我们看在眼里,是个稳重靠谱的,嫁过去一定美满。”
  清苓懵懂地点了两下头。
  其实,她内心觉得很幸运了,嫁人前还能和结婚对象私底下接触。即便不能面对面交谈,但借着书信往来,也增加了对对方的了解。
  了解越多,越发觉自己的幸运。
  身边的未婚姑娘,譬如许丹,再譬如冯美芹,字里行间对未来夫婿的想往,不就是向刚这样的类型么?
  ——钱财都交由媳妇打理;媳妇花钱只有支持没有反对;媳妇喜欢的竭力做到、媳妇讨厌的竭力戒掉……
  细细一数,发现向刚十条里稳占九条。
  该知足了啊。
  摸摸发烫的耳根,清苓甜滋滋地想。
  两方的媒人都坐下来,张有康牵头,将向刚的意思转达了一下:“刚子的结婚申请已经批下来了,还说部队分派福利房,结了婚的能优先分到一套两居室房子,所以特地来信跟咱们商量,想在腊月前腾出几天假,回来一趟把证领了。喜酒放到过年,正好农闲,大伙儿都有空,热热闹闹把婚礼办了。”
  邓梅率先响应:“部队这么好,结婚还给分房子?那当然要赶在分房前领证了。婚礼放在过年办也好,肉菜、口粮都充裕,不像开春那会儿青黄不接的,想吃口肉都难,更别说办席面了。”


第129章 下聘来了
  向二婶也赞同。
  大伙儿一致通过,张有康举着酒杯乐呵呵地说:“成!那这事就这么商定了,回头我给他去个信,好让他安心。这孩子,人在部队心在家,生怕我们几个大人不着急,把他的婚事延到年后去,巴巴地来信催……”
  “哈哈哈……”
  清苓被笑得两颊飞霞,借口去灶房给大伙儿盛饭,掩面遁走。
  不管怎么说,腊月前领证、除夕前结婚这两项计划,于这天晚上正式搬上日程。
  喜宴日子一敲定,彩礼、家具等结婚一应物什,都要备起来了。
  农村里结婚,时兴敲锣打鼓传喜讯。
  尽管没有真的敲锣打鼓,但该知道的都知道了。
  做为名义上的阿奶——舒老太也被通知到了。然而她依旧咬定要那么多彩礼,且必须归她老舒家所有,结婚时不能带回夫家去。
  谁理她呀!真当她是卖孙女呢还是卖孙女呢还是卖孙女!
  又不是离了老舒家就没人坐高堂了,还有个正经师傅在背后做她坚实的后盾呢,清苓一点也不怕舒老太的威胁。
  打嘴炮谁不会?有本事上门抢啊!
  正是严打的时候,敢动手,分分钟送她去牛棚陪儿子!
  舒老太再凶悍,也就是一张嘴皮子厉害。真要动刀动枪,绝壁是不敢的。
  何况这段时间刘巧翠心不在焉,不知道在算计什么,和舒老太不那么齐心,为点家务活,婆媳俩能从早上吵到晚上。舒老太实在没心力来插手管孙女儿的婚事。
  清苓乐得耳根清净。
  考虑到两家的父母都没了(向刚那个落跑的娘,被大伙儿有意无意地忽略不计),张有康和两方媒人商量后,给向刚去信,彩礼钱不用多,随大流发个百八十元也行,但男方应该准备的新床、新家具必须到位。不能这边领证办喜宴了,那边连个像样的婚房都没有。
  至于城里头结婚流行的三转一响,能凑两转、三转当然好,手头实在拮据,缝纫机必须有一台。其他的,等婚后日子慢慢好过了,小俩口自己再添也成。
  事实上,这根本不用老大夫说,向刚早有准备。
  彩礼发了两百六十六,不包括托书记物色人帮忙做家具的木料费和给清苓买衣裳的行头费。
  另外,特地来信说明:三转一响除了收音机暂时有点困难——因为他答应了社长、书记要先给公社弄几台,自家的只能等以后。但缝纫机、自行车、手表一定会准备好,腊月前保证发过来。
  向刚的汇款和信件几乎同时到达,张家二老看后,满意地点点头。尽管应徒儿的要求,放低了彩礼条件,但身为女方的长辈,谁不希望闺女风风光光地出嫁?
  通过这一点,大伙儿对向刚更满意了。
  张奶奶笑呵呵地把两百块钱交给清苓:“刚子特地交代,这是给你买衣裳鞋袜的。等忙完秋收,让你邓婶子陪着去趟省城。供销社不卖成衣,布匹花色没省城的百货商店多。我让老头子给岳军去封信,约好时间,你们俩结伴去省城住两天,让岳军媳妇陪你们好好逛逛百货商店。正好把我让她买的被面、被夹里带回来。棉花一打下来,就该缝喜被了。”
  嫁妆寒碜不打紧,但被子是一定要的。
  老俩口一早就商量好了:徒儿结婚用的八铺八枕,由他们出。
  八铺指的是四垫四盖,垫被不需要被面、夹里,只需把棉花弹得松松软软的就行。盖被就考究了,不仅要有条纹或是一色的棉布夹里,还要缝上大红大绿的喜庆缎面,花样有百鸟朝凤、富贵牡丹、鸳鸯戏水等等。因此别看只是四幅被面,开销并不少。
  听邓梅说,省城百货商店的绣花缎面,最贵的卖两百元一幅。她大闺女出嫁前,曾陪着去看过,一看那么贵,立马把脖子缩了回来,最后买了便宜的,缎面次一些、花样简单些,那也要十八元一幅,四套被面加上夹里,少说要一百块。
  清苓听得直咋舌。乖乖!睡觉用的被子,都要这么贵?
  “便宜的当然也有,那就不是缎面了。咔叽布的你要不要?一辈子一次的事,谁家还省这个钱啊?”
  清苓绞着辫梢娇憨地问:“婶子,那有没有光面的卖呀?带个花样那么贵,还不如我自个绣呢。”
  邓梅噗嗤笑:“傻丫头!知道你想替你师傅师娘省点钱。可被面上绣花,可不像鞋面勾几针那么简单,那是一整幅画,稍微出点差错就把上好的缎面毁咯,谁敢买回来自己绣啊。就算绣对了,也比不上机器梭出来的工整。再说时间也太仓促,忙完秋收该农历九月底了,不到三个月时间你来得及把四幅被面绣出来?”
  张奶奶听了,笑着刮了一下清苓的鼻尖:“这事不用你操心,你把喜欢的衣裳、想要的生活品买了就是完成任务了,其他的交给师娘……咋地?信不过老太婆我啊?”
  “哪能呢!师娘做事一板一眼、条理分明,我还能信不过您老啊。”清苓忙拍师娘马屁。
  大伙儿被逗笑了。
  向刚汇来彩礼钱的事,并没瞒着村里人。
  想瞒也瞒不住,邮递员送来汇款单的时候,卫生院里挤着不少人,一个社员被野蜂蛰了,额头肿了个大包,正让张有康消毒祛肿。
  汇款单送达,是要当事人签字的,张有康不得不停下手里的活应付邮递员。以至于在场的都知道向刚把彩礼钱汇来老张家的事了。
  总有那么几个嘴巴不带门的,转身把这事儿说了出去。没多久,舒老太就知道了,一路破口大骂地冲进老大夫家:
  “好你个张有康!俺们家建强说得没错,莫名其妙收个徒准没安好心,瞧瞧!真面目露出来了吧?敢情想贪俺们老舒家应得的彩礼钱哪!”
  张有康气得脸色铁青:“舒家嫂子,饭可以乱吃,话可不能乱说,刚子给我汇款了没错,但这是他下聘的彩礼钱,我跟两边的媒人都说好了,全部给盈芳丫头压箱底。”


第130章 谁敢破坏!
  “没错!”一旁的张奶奶,单手叉腰,一身正气地接道,“刚子给的彩礼钱,咱们一分不留都给盈芳压箱底。另外,该娘家准备的八铺八枕,我和老头子来出。你就说你做阿奶的,准备给孙女儿添点什么做陪嫁吧!”
  舒老太被驳得哑口无言。
  添屁啊!自家哪有钱,自从儿子关进牛棚,家里缺了满工劳动力,秋收能分到几担粮还是个未知数。哪来的钱给“即将泼出去的水”添妆。
  “俺不管!既然是俺们老舒家的闺女出嫁,男方下聘的彩礼,必须经俺的手!”舒老太梗着脖子吼道。
  “舒家婶子。”书记俩口子听到风声匆匆赶到,“你这话过了啊。谁说盈芳丫头的彩礼,必须经你的手?你是她阿奶没错,但先前让你张罗她的婚事,你不是埋怨家里事多给推了吗?这才由老张这个师傅接手的。俗话说,一事不烦二主,既然老张俩口子忙里忙外张罗上了,彩礼的事,自然也该由他们经手。”
  “俺不管!死丫头是俺们老舒家的孙女,她嫁不嫁、嫁给谁,必须由俺这个奶奶说了算!否则、否则她就是不孝!既然不孝,那就给俺留在家吃斋诵经,嫁什么人啊!”舒老太见彩礼钱一时半会讨不到,干脆赖地上撒泼。
  吃瓜群众集体倒抽气。
  为了两百来块彩礼钱,竟然要把俏生生的闺女拖成老姑婆,还逼人吃斋诵经,放眼整个雁栖公社,除了舒老太也没谁了。
  “舒家婶子,彩礼的事好商量,可别意气用事,把你孙女一辈子的幸福糟蹋了啊。”
  “我看她哪是意气用事,分明是早有预谋。”
  “我看也是,谁家的阿奶会说这样的话?贪心的有,可贪成她这样的,就少见了……”
  “亏得是向刚,除了家里倒霉点,自身条件没话说,和盈芳丫头还挺般配。换个脑满肠肥、足以当盈芳爹的老男人,捧着几个钱找舒老太,说不定二话不说就把盈芳丫头推火坑去了……”
  “……”
  大伙儿七嘴八舌地指责起舒老太。
  书记摇摇头,对这冥顽不灵的老太太彻底没了想法,冷着脸说道:“刚子走前托我照看着点,我就说一句:谁敢破坏俩孩子的婚事,咱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书记你哪能这样!”舒老太不服。
  “我就这样了,你能咋地?”书记眼一瞪,“不服是吧?不服就去革委会举报啊,我倒想看看,这个事上,到底谁站得住脚!”
  见书记发飙,舒老太的气焰也燃不起来了。
  革委会大门哪是那么好进的,小儿子被关牛棚后不久,她就去过县委了,可惜被当成小偷撵了出来,门口也不让蹲。有个和她一样去革委会反映不公待遇的,举着大字报在门口一蹲小半天,怎么劝都不走,最后被抓进去了。吓得她立马逃了回来。
  此刻听书记说到“革委会”仨字眼,哪里还熊得起来,蔫头耷脑地回家了。
  到家发现院门敞开着,堂屋传来热闹的说笑声。
  舒老太一阵狐疑,小脚加速,腾腾迈了进去。
  “哟!亲家母回来了啊,彩礼拿到了吗?”
  原来是刘巧翠的远房堂叔一家。当年和刘巧翠一起逃难到江北,刘巧翠的爹妈死在半路上,后事都是这个堂叔操持的,因此,对这个堂叔,刘巧翠还是蛮信任的。
  这次来,说是手上有个好对象,秉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原则,特地从沿江公社赶过来,想替刘巧翠搭桥牵线。
  舒建强进了牛棚,还不知道要关到啥时候。家里没了主要劳动力,日子咋过?俩孩子咋养?
  刘巧翠被说得怦然心动,想再问得具体点,婆婆回来了。不由一阵心虚,眼神左躲右闪。
  舒老太没注意儿媳妇异样的表情,因为她看到刘家三个年岁和舒宝贵一般大的熊孩子,正在桌前抢食她特地给宝贝孙子炒的一碗小黄豆。
  当下冲过去,一一拍开三个熊孩子的脏手:“干哈呢!干哈呢!这是俺们宝贵的东西,你们仨干哈呢!”
  “奶奶!呜呜呜……”舒宝贵扑到舒老太怀里,抽噎着告状,“东南西非要吃俺的黄豆,俺不给,他们就抢,俺一颗没吃呢,就剩这点了,呜呜呜……”
  东南西是刘家仨孙子的名字,分别是刘东、刘南、刘西。倘若再生一个,正好凑一桌麻将。
  舒老太一听急红眼,指着刘家仨孙子骂:“仨个小兔崽子!”
  “你个老娘逼骂谁呢!”刘老太也不是好惹的,尽管舒宝贵这堂外孙她也挺喜欢,可到底不如孙子亲,孙子以后可是要摔盆打幡的,当场掀桌开骂,“不就几粒破黄豆么,俺们家东南西喜欢吃,那是瞧得起你,别给脸不要脸!”
  舒老太气得倒仰:“滚!都给老娘滚出去!俺们家不欢迎你们这帮臭土匪!”
  “你让俺们留,俺们还不愿呢!翠啊,你给婶子一句话,婶子说的那事,你到底考不考虑?要是不考虑,婶子回去就推了,算白跑这一趟……”
  “叔、婶……”刘巧翠支吾地站起身。
  考虑吧,势必得和舒家撕破脸。这年头离婚可不容易,堂叔一家给她想了个由头,推说不愿和舒建强这样革命觉悟如此低的人同床共枕。可这么一来,俩孩子咋办?闹翻了以后想来看看怕是都不成。
  女儿无所谓,大了也是泼出去的水。可儿子一向是她掌心肉、心头宝,一想到要分开,心里难受的不行。
  可不考虑吧,有个关牛棚的丈夫,实在抬不起头。每天上工,都如芒在背,这样的日子真心受够了。
  刘巧翠心里排山倒海,舒老太也隐约觉察出了什么,手一指,正要问,舒彩云“哇”的一声嚎开了:“娘你别走啊!别丢下我和宝贵啊!”
  舒老太一下明白了,气得浑身直哆嗦:“好你个刘巧翠!建强犯了点错关牛棚,你做媳妇的,不去宽慰他,竟然还起了外心,想要丢下一双儿女独自去风流快活……”


第131章 净身出户
  “你、你个贱婆娘!你咋不去死啊!俺们老舒的脸彻底被你倒光了!打死你算了!”
  舒老太边骂边就近抄起一把笤帚,朝刘巧翠劈头盖脸地拍去,刘家儿子上前劝架。
  舒老太哪敌得过人高马大的壮年汉子,干脆笤帚一扔,地上一坐,放声大嚎起来:“唉哟俺的命哦,咋这么苦哇!……”
  成功地把离得老远的邻居招过来了。
  刘家人的脸色顿时不好看了,一个劲地朝刘巧翠使眼色,希望她站出来解释几句,起码别把这事儿赖他们头上。
  虽说谈成了这桩亲事,他们有好处拿,但谁也不愿为了点好处,把名声搞臭了。
  刘巧翠骑虎难下,牙关一咬,跑去公社找来社长和书记,说要和舒建强离婚。
  吃瓜群众集体震惊。
  这年头谁敢离婚啊,丢脸不说,搞不好要挨批斗的。
  但刘巧翠琢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