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七零美好生活-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吴奎白了他一眼:“你知足吧!你媳妇好歹还记得给你来封信,我媳妇眼里就只有孩子,完全把我抛脑后了。”
“所以说,娶媳妇到底是为了啥?传宗接代吗?”秦益阳嚼着喷香松脆的炒黄豆,摊手表示无奈,转头问向刚,“小四,你对象炒的黄豆味道不错,我媳妇咋就炒不出这味儿?是放了啥东西吗?”
向刚头也不抬地回道:“炒之前浸过香料。”
这是清苓在信里告诉他的,说是黄豆炒之前,要浸泡一晚上,泡得豆皮饱胀了再滤水晾干,否则炒不松。左右要浸泡,她就往水里添了葱白、姜、蒜、辣椒、肉豆蔻、小茴香、丁香。
葱姜蒜以及辣椒菜园里不缺。
肉豆蔻和茴香是她师傅赞助的。这两味既是香料,也是药材。
丁香是山上摘的。
打从她开始看《本草纲目》,遇到书上说的花草药材,都会摘回来。一方面是加强记忆和辨识,另一方面,晒**制了,保不齐哪天就派上大用场了。
丁香可不就是?书上说,丁香不仅有梳理肠胃之功,也有美白滋肤之效。清苓看到就摘,摘回来晒干,打算闲暇时照着《红妆黛眉》捣鼓几样胭脂、润肤露出来,正好赶上冬季护肤。
既然还有梳理肠胃之功效,干脆在浸泡黄豆时也丢了几片干丁香下去。
当然,她在信里说得并不详细,尤其是上山那一段,完全是一笔带过。但向刚能想象那样一幅画面——纤瘦的妮子,背着一个大大的竹筐,漫山遍野地穿梭在茂盛的树林间,就为寻找《本草纲目》描述的那些花草药材。
不禁摇了摇头,未来媳妇胆儿特别大怎么破?
当即跳下床,摊开信纸、添满钢笔水,伏在书桌前唰唰开写,半张纸都在劝她别有事没事跑山上……
这时,隔壁营的孟柏林和于光辉两个跑来喊他们一块儿吃饭。
于光辉一个劲催道:“吃完去看演出,文工团难得来咱们这儿表演,去早了还能跟他们唠唠、套套近乎,没准以后就常来了。听说团里有几个女兵长得特漂亮,可惜咱已名花有主……对了!刚子可以出击试试啊,凭你那长相,我敢打赌,一击一个准……”
“得了!”吴奎捶了他一拳,“你小子别乱嚼舌根,咱们小四有对象了。”
“真的?”孟柏林和于光辉异口同声。
于光辉一脸不信:“啥时候的事?我咋不知道?别不是逗我的吧?”
“这种事干啥逗你?”林大兵指指向刚床上那两件叠整齐的衬衫,“人对象给做的,羡慕不?”
“哇哦!”孟柏林吹了声口哨,“行啊刚子,不声不响的,和对象关系这么亲密了啊?啥时候结婚请客?”
“放心,少不了你们几个。”向刚难得回了他们一句。
写满两页,暂先收到抽屉。
吃过晚饭要观看文工团演出,这是组织活动,不去不行,只好等晚上回来接着写了。
别的倒是还好,就是怕那丫头老往山上跑,委实让人放心不下。
“刚子,晚上穿这件让哥几个欣赏欣赏呗。我瞅着比百货商店里挂的成衣还要好看,真是你媳妇亲手做的?手可真巧……”
于光辉说着,拿起白衬衫,往自个身上比了比,问吴奎几个:“咋样?要是我穿这身,帅气不?”
“谁穿上都帅。”吴奎三人异口同声。
于光辉一时无语,眼睁睁看着向刚当宝贝似地把衬衫从他手里小心翼翼地抽走,幽幽接了句:“真想换个媳妇儿啊。换个我喜欢、又贴心的媳妇儿多好啊。”
于光辉的媳妇是家里给定的,从头到尾没他这个新郎官什么事,除了结婚那天出席了一下,再就是去年过年回去了一趟。
可过年一塌刮子三天假,家里亲戚走一拨、来一拨,前前后后来七拨,一半还要宿夜。
家里房子小,他和媳妇的婚房还是后仓房腾出来的,地铺打到脚踏边,他和媳妇哪还有独处机会?
加上他媳妇长相一般、身材一般、右脸颊连着右耳还有个乌青状的胎记。关键是脾气不怎么好,总爱抬着下巴瞧人,张口闭口“我们城里人……”呸个城里人,不就个小镇么。
如果不是她娘家允诺能帮他二弟把户口迁镇上的肉联厂当工人、他爹妈为此苦口婆心劝他帮这个忙,说真的,倒贴他都不想要。
媳妇娶进门,是要抱着滚床单的,长得那么……磕碜,要不吹熄油灯、拉高被子、闭着眼一通发泄,实在勾不起搭话的欲望。
以至于三天假结束回部队,问他感觉,啥也说不上来。哦,还是有的,那就是——累。
如今见向刚找的对象、没处几天就给他做衣裳、寄吃食,羡慕得不要不要的,真希望自己媳妇也这么温柔体贴。
第123章 不是桃花是杏花
孟柏林捶了于光辉一拳:“知足吧你!虽说你那媳妇个人条件不咋地,但好歹老丈人给力啊,把你弟弄进肉联厂。这年头能进肉联厂的几乎个个都是关系户,你弟以后就是城镇户口、前程光明的工人了。他日子好你爹妈日子就好,你在外多省心啊。不像我,家里一摊大小事,全压我头上……”
“柏林说得对,家家都有难念的经,你家这本经跟我们一比,够好念的了,还想咋地?”吴奎也捶了他一拳。
于光辉哼哼两声,摆摆手先走了。
林大兵抱着胸摇摇头:“光辉就是太好面子,觉得他媳妇长得不好,脾气又差,带出来见不了人。”
秦益阳撇嘴道:“成天挑剔自个媳妇,也不拿镜子照照自己,鼻孔粗得能插大葱,就这样模样,还想挑个仙子不成?”
“噗嗤!”孟柏林笑喷,指着秦益阳笑骂,“你小子说话真是越来越毒。”
“我说的都是大实话,于光辉那人我瞧不上,下回别带他来咱们宿舍。”秦益阳抓了把炒黄豆,边吃边等向刚。
“那不是他催的我么,大概是嫌一个人跑去文工团难为情,想多拉几个人一块儿去。”孟柏林也抓了一把,连呼这黄豆好吃。
“好吃也不能多吃。”秦益阳一本正经道,“那是小四对象寄给他的,咱们做为他的兄弟、战友,小尝几颗就成了。”
“你那是几颗?几把都有了!”
“……”
向刚当晚穿上了新的白衬衫,胳膊上搭了件军装外套,显得人别提多精神了。
其他营也有和他关系好的,围拢过来问衣服哪儿买的,花了多少钱、多少票。
向刚脸上不显,心里不要太嘚瑟:“不是买的,我对象做的。”
大伙儿羡慕嫉妒地牙痒痒,真想揍这小子一顿。
演出开始前,文工团几个新来的女兵,躲在幕布后头,好奇地看台下那帮气概出众的军人。
据她们了解,坐前排的要么是领导、要么就是特别出色的。
几人边聊边暗暗打量。
“亚芳,你看得那么仔细,是想从这里挑个丈夫吗?”
“不要乱说!”名叫亚芳的女兵,瞪了同伴一眼,耳根却悄悄染上一抹红晕。
“嘻嘻嘻……”另外几个女兵心知肚明地笑。
杜亚芳被笑得红了脸。眼角却不听使唤地往第三排靠右方向瞟。
那里坐着一名气质沉稳、容貌清俊的年轻男子。
干净的白衬衫,衬得他举手投足都那么地惹眼,和身边同样是一袭军装的粗鲁汉子截然不同。
一记垂眼浅笑,让杜亚芳看漏了几拍心跳。
一颗芳心,这一刻悄然暗许。
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
杜亚芳默默猜道,却不敢贸然问同伴。一旦传开,还要不要在文工团混了?
可不知道那人叫什么名字、不知道哪个营哪个连,之后该去哪儿找他呢?
怀着纠结的心思,杜亚芳所在的舞蹈队,将上场表演了。
摸到胸前飘扬的红纱巾,杜亚芳心里有了主意。
在跳到手持纱巾用力挥舞这一段时,杜亚芳瞅准方向松开了纱巾。
镶着金线的大红纱巾,悠悠然地脱离人的掌控,借着那股挥出去的力道,飘向前排靠右的观众。
“呀!”杜亚芳佯装不知地轻咬唇瓣,跟着节奏跳完后半段,红着脸跑下舞台,直奔向刚那一排位置。一路上,连对白都想好了。
哪知,纱巾并不是被向刚捡到的,于光辉在纱巾飘来的一刹那,伸手捞住了。
看到杜亚芳气喘吁吁地跑来,于光辉主动上前,殷勤地将手里的纱巾递还给她:“幸好没被人踩到,下次小心点。”
杜亚芳一心以为捡到纱巾的会是向刚,腹稿都打好了,就差俏眼含羞地说出口,不想被人截了胡。
这人不仅矮向刚一个头、脸上还爆满青春痘,殷勤的态度落在杜亚芳眼里,赫然成了猥琐。
“谢谢。”她垂下眼睑,几乎是夺一样地抢回自己的纱巾。
“不谢不谢!”于光辉先前在后台跟文工团团长聊天时,就注意到她了,觉得文工团里这么多年轻姑娘,数她最好看。观看她出演的舞蹈时,更是目不转睛只盯着她看。见纱巾脱离她掌控飞过来,第一时间抓住,本想等演出结束去后台送还给她,不成想她自己找过来了。
如此近距离的接触,让渴望爱情的于光辉,怦然心动,搓着手有点语无伦次,“那啥,都是战友,应该的应该的……”
杜亚芳拿到纱巾,扭头就走。
邻座的孟柏林抬腿踹了于光辉一脚:“别忘了你是有媳妇的人了,别做蠢事啊。何况,文工团的女兵傲慢着咧,没见她连正眼都没赏你一个?”
于光辉哪里听得进去,此刻的他,满脑子都是杜亚芳飞奔而来时的娇俏丽容,那欲说含羞的眼神,那白皙娇嫩的肌肤,都让他感到无比的兴奋。
对!就是这种感觉!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于光辉万分肯定——自己终于找到命中注定的爱人了。
至于家里的媳妇儿,别说他这会儿想不到,即使想到了,顶多来一句:“那不是我真心想娶的,为此我也很无奈。强扭的瓜不甜,我会从别的方面弥补她,但感情和心,我只有一份,只想给我爱的人……”
“我感觉光辉有点危险。”演出散场,孟柏林没追上匆匆往后台方向挤的于光辉,跟着向刚一行人往宿舍走,皱眉道,“捡了下文工团女兵的纱巾,似乎喜欢上人家了。”
“不是吧?”林大兵瞪大眼,“他结婚都大半年了,咋还跟个毛头小子似的?文工团女兵哪是那么好沾的,当心惹一身骚。”
“我也是这么和他说的,可他哪里听得进去。”
“啧!我就说这人我瞧不上。”秦益阳撇嘴说了句。
“不管怎么说,他和咱们是一个阵营的,他丢脸,咱们脸上也无光。别看文工团那些姑娘平时说话细声细气,惹急了个个都是犀利的主。”吴奎摇头叹道。
第124章 拒绝
“就是!不说她们会不会在咱们团挑丈夫,即使挑也不会挑有家有室的人。谁那么蠢,明知道是地雷还主动去踩。”林大兵皱着眉一脸想不通,“于光辉平时看起来挺精明的啊,这方面咋就想不明白呢?”
“大概是想换媳妇想疯了吧。”秦益阳幽幽接了句。
大伙儿哭笑不得,转而打趣起向刚:“你小子今天出尽风头了啊,跳舞那几个女兵,目光个个往你身上瞟。来,让我瞅瞅,身上的肉有没有被看去几两。”
“对对对!我也发现了,掉纱巾的那个女兵,也含情脉脉地看了你好几眼。要不是那纱巾被光辉捡到,我猜那姑娘没准会跟你搭讪。”
“咦,这么说来,那纱巾有点像古时候的绣球啊。抛到谁,谁就被选中做女婿……”
“还真是……嘿嘿嘿……”
向刚无语地看他们一眼:“看来,枕头下闲书藏了不少嘛。”
“哪有……”众人立马打哈哈。
……
那厢,杜亚芳被于光辉堵在了后台。
“你好,我叫于光辉,还不知道你叫什么……”于光辉双眸灼灼地凝视着面前的姑娘,嗓音有点颤抖。
杜亚芳一下就明白了——这个男人喜欢自己。
心里既骄傲又烦躁。
骄傲的是,自己的魅力不曾减少。烦躁的是,心仪的男人,为何不看自己一眼?
“你……”两人异口同声。
“你先说。”于光辉优雅地抬了抬手掌,表示女士优先。
杜亚芳垂下眼睑,轻声说:“我叫杜亚芳,去年的新兵。纱巾的事谢谢你,不过很晚了,我得回去了,团长一会儿要点名。”
“哦哦。”于光辉无比失落地看着一见钟情的姑娘没说上几句就转身离开,很是不舍,脱口而出道,“你们要明天下去才走吧?不如明天中午我请你吃饭。”
“这……不好吧。”杜亚芳很想认识白衬衫男子,可又不好明着问,忸怩一番说,“那好吧,不过单独我俩吃饭影响不好,不如你叫上几个要好的战友,我也叫上我同伴,凑一桌还能热闹点。”
心里想着,那白衬衫男子跟他前后排,关系应该不浅吧?希望那人能来。即使不来,一大桌人聊来聊去的,偶尔问及那人的情况,也没什么吧?
“好好。”于光辉应得十分爽快。
等杜亚芳一走,初秋的夜风,吹到身上,逐渐冷静下来的他才意识到:明天中午请一桌人吃饭,手头貌似没那么多粮票啊。
九月份的津贴还没下来,八月份的津贴都用来还债了。
结婚那趟回家,他爹娘来信让他多带些粮票回去。结婚办喜宴,家里的口粮不够吃,为此欠了不少债,回来后省吃俭用,直到这个月才堪堪还清。
想到这,火急火燎地往宿舍赶。
“快快快!你们谁有多的粮票,借我点!”
一进宿舍门,于光辉就着急地嚷道。
“突然借粮票干啥呢?你兜里不是还有几张吗?”孟柏林纳闷地问。
他前脚才从向刚宿舍回来,手里抓了把炸花生米,正和同宿舍的战友边分享、边说向刚的对象多么贤惠。
简简单单的炸花生米和炒黄豆,愣是做出不同于食堂的鲜味。
“明天我请人上二楼小食堂吃午饭,你们几个也一块儿去。可我手头粮票不多,谁借我点儿?”
“小食堂请客?请谁啊?这么魄力!”
“就是,小食堂请一顿可不便宜,粮票借你,饭就不去吃了。”
孟柏林几个把手头盈余的粮票翻了出来,凑了一些给于光辉。
于光辉边数边说:“不能不去!对方也带了几个人,人多热闹。”
数完有点不快:“才这么点啊?”
他自己手头就剩几两了。贵点的菜,连一道都点不了。别说还这么多人,人多意味着菜多,菜多意味着粮票多……
这时候,于光辉有点后悔请杜亚芳吃饭了。人明天下午就要跟团撤了,下回来七一三演出,指不定要等到什么时候。单独请她吃饭他是很乐意啦,可这么多人……当他是冤大头吧?
转念又想,说不定借着这顿饭,能问到她地址,回头书信往来、鸿雁传情,一来二去,说不定就有戏唱了呢。
牙关一咬,必须请吃这顿饭!
于光辉嫌弃的眼神,看得孟柏林几个大为不快:“能拿出来的都在这儿了。这个月津贴还没下来,总要留点吃饭的吧?话说你到底要请谁啊?这么大牌,非要二楼小食堂,楼下大食堂不能吃吗?”
“那哪一样!楼下大锅菜,而且没包厢,请客多不像样。”于光辉咳了一声,压低声音道,“我请文工团的女兵吃饭,你们别往外传,到点了一起过去就行了。”
孟柏林几人一脸便秘的表情,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他们都是有家有室的人,跟无亲无故的未婚姑娘同桌吃饭,还是被某人举着不单纯的旗帜拉去助阵的,感觉有点不是滋味。
“我说光辉……”
“有事一会儿再说,我去其他宿舍借点儿。”于光辉说着,拉开门出去借粮票了。
可惜大部分都上有老、下有小,手头即使攒下了粮票,也都寄回家了。于光辉清楚这一点,因此没想找他们借。
想到同级当中,数向刚压力最轻,一没父母、二没结婚,平时大家手头紧了总会找他匀一点,宽裕了再还。于光辉也曾找他借过,为此很是笃定。
岂料,向刚不带考虑地摇头说:“我手头的粮票,只够我吃到津贴下发。实在匀不出你要的数。”
于光辉傻眼:“怎、怎会匀不出?你又不用寄回老家,往年都能攒下来,何况今年你还升了一级……”
“我拿去换其他票寄给我对象了。”向刚直截了当说道。
“你对象是在讹你吧?没结婚就要你这么多票!”于光辉愤愤道,“好人家的姑娘,哪会这么狮子大开口。我说刚子,你不能事事都惯着她,女人不像孩子,不能惯的,将来……”
第125章 可劲造吧,惯坏了爷负责!
许是天黑,看不清向刚脸色,于光辉自诩知心大哥一般,唾沫横飞地好一通说教。
向刚俊脸漆黑,眯了眯眼,声音听上去有点冷:“还有别的事?”
“没、没了……”
“那就这样,到点该熄灯了。”说完,“砰”的一声合上门板。
出其不意吃了一顿闭门羹,鼻子差点被门板撞伤,于光辉气得朝门吐了口唾沫:“德性!好心劝言你不听!将来有你悔的时候!”
屋里,赶在熄灯前洗漱完毕的吴奎三人,已经躺在床上了,听到向刚关门的动静,不解地问:“于光辉找你啥事?叽里咕噜的,还把你惹到摔门。”
“问我借粮票,我说没有,他就嘚吧上了。”
向刚简明扼要地回道。同时找出自己那盏煤油灯,擦亮火柴点燃。
宿舍的15瓦灯泡,到点必定准时熄灯。他想把回信写完、好赶在明早出操前寄出去。
宿舍四人,对于光辉都没什么好感,轮流骂了几句,就各自睡去了。
向刚坐在灯下,继续给清苓回信。
想到于光辉说的那番话,心下冷哼,提笔写道:“寄去的钱和票,你别舍不得用,该花花。谁说这样会惯坏你,惯坏了我负责!……”
清苓收到信,哭笑不得。这货是哪根筋不对?还是说抽风了?写的都是什么话!
心里却甜滋滋的。没人的时候,翻来覆去地念这几句,念得都能背了。
收到信没几天,又逢礼拜天了。
清苓既答应给邮局人员送鸡蛋和野鸡,自然不会食言。
食言了以后哪还有脸进邮局啊。
鸡蛋家里有。两只山鸡自从习惯投喂的农家生活后,开始规律地产蛋。一个月下来少说能攒三四十颗。加上每次上山拾获的野鸡蛋,清苓一个人压根吃不完。
吃不完就腌咸蛋。买盐那点钱还是有的。何况盐水缸不用每次换,盐水够咸的话,能腌好几拨。
鸡蛋在供销社标价五毛一个,对,论个不论斤!饶是如此,也很难买到。大部分收上来的鸡蛋是要调拨去大城市的。
宁和县城的供销社,哪天说有鸡蛋卖,保准开门就被抢光。
清苓抱着放鸡蛋的瓦罐,小心地数出新攒的二十颗蛋,又问师娘匀了二十颗。想着邮局大婶又是鸡蛋、又是野鸡的,买这么多,自己也不好太小气,于是送了两颗咸鸡蛋做添头。
鸡蛋搞定,就差野鸡了。
趁着天色没全黑,清苓扛着背篓上了趟山。直奔向刚留下的陷阱。
哪知这次运气不好,陷阱里空空如也。
四下转了一圈,也没看到活蹦乱跳的野鸡在树林里溜达,想让小金施放威压震晕它们的希望就此落空。
清苓揪着辫梢发愁地问小金:“小金啊,该不会是这一带的山鸡,知道我俩专门霍霍它们和它们的子孙后代,所以一听到我们的声音,就赶紧躲起来了吧?”
小金悠悠吐了吐蛇信,倏地没入草丛,没一会儿,尾稍托着一头晕过去的野鸡回来了。
清苓大拇指一竖,正要夸赞,草丛再度传来窸窸窣窣的响动。
小斑三兄弟也各拽了一只晕过去的野鸡出现在清苓视野。
清苓圆睁小嘴:“……”
一下得了四只野鸡,大大超过她预想。
两只送去师傅家,让师娘帮忙剪了翅膀,推说是向刚挖的陷阱里捡的,打算放到向刚家后院养去。一户名下能养两只鸡,不养白不养。
回头让小金去向家院子游一圈,留下属于玉冠金蛟的威压,免得黄鼠狼想来吃鸡。
另外两只,绑了鸡爪,放进竹筐,第二天和鸡蛋一起,送去了邮局。
小金也跟着去了,不过路上人多眼杂,不可能像上山一样,盘在清苓肩上。只好委屈一把,贴在竹筐上沿闭目养神。
有小金一路同行,两只山鸡挤在筐底大气不敢出,倒是省了清苓不少心。不然还要提着心以防被人听见筐里的鸡叫、从而怀疑她投机倒把(尽管这的确是事实,泪目)。
和她约好的邮局人员看到野鸡,一时有点傻眼:“两、两只?”她怕带来的票不够换啊。
“闺女你等等,我找人再筹点票。”想着野鸡难得,又是活的,可以先养几天,养到女儿生产完再杀了给她补身子。因此两只鸡一只都不想错过。
清苓原想着这位婶子要是吃不下,就去收购站问问。
这趟来,还提了俩包袱炮制好的草药,尽管是金银花一类的常见品种,但多少能换几个钱。
听对方这么说,清苓点点头,抱着竹筐坐下来等。
好在一来就被对方拉到了这间无人的杂物房,要是在外头等,人来人往的,指不定多心慌呢。
没等几分钟,对方满头大汗地回来了,大概也是着急想拿到野鸡和鸡蛋。
摊开手心里攥着的票问清苓:“闺女你看看,这些票可够?再多我也没有了,已经尽力凑了。”
清苓一眼就看到最上头的一张“五斤煤球票”,这是好东西!煤球只有县城以上才给供应,乡下烧火不是麦秸秆、稻草,就是山上砍的柴禾。
到冬天,大雪封山,柴禾难砍,烧火都要精打细算。一旦烧完了又供不上,就得冷锅冷灶、也没火盆取暖了。因此,煤球票绝对是好东西!
除此之外,还有肉票、鱼票、煤油票……
想着这位婶子倒是个实诚人,没拿豆腐票之类的糊弄她,当即爽快地点头:“成!”
把竹筐里的两只鸡、一篮子鸡蛋给了她。
“咦?不是说四十颗吗?”对方数了数,发现多了两颗,“这两颗瞅着像是咸蛋,闺女,你是不是放错了?”
清苓笑笑:“没放错,这两颗咸蛋送给婶子吃。自家腌的,味道还不错。”
末了还送对方一小包小米,做为煤球票的感谢。
“我师傅说,小米粥营养丰富、又容易消化,怀孕的人经常喝一点,滋阴补血,有益于胎儿生长发。数量不多,但多少是我一点心意,祝婶子不日后抱得大胖外孙!”
第126章 传家宝又多了一件
邮局大婶难为情地说:“这怎么好意思……”
“真没啥。”清苓不等对方客气,塞到她手里,然后把换到的票收入小荷包,朝对方挥挥手。
别的话不多说,两人心知肚明就好。
出了邮局,清苓径自去了收购站。
本来给出纳大爷带了两布包小米。布包是拿碎布头车的,怕重了线头开裂,因此一包只装一两斤。
结果临时起意,其中一包给了邮局人员,大爷这只好给一包意思意思了。
不过出纳大爷看到小米,哪怕只有斤把重的一小包,也很开心,露着牙豁子笑道:“闺女,你有心了!这不快到饭点了,午饭在大爷这吃点吧。”
清苓笑着婉拒了。
收购站尽管给底下员工提供午饭,但那是人手一份,算精准的了,不可能有多。大爷邀她无非是客气,她可不能拿客气当福气。
拍拍竹筐说:“大爷放心,我带着干粮呢。还想卖完草药去那几间小黑屋瞅瞅。”
这趟是真带了干粮,也确实如她说的,想去小黑屋翻翻有啥需要的。
上次抱了个台灯和几本古籍回家,学师傅藏在床底下。不管用不用得到,这以后就是她给子孙后代的传家宝了。哼唧。
大爷听她这么说,也就没再坚持,给草药过了秤,结算好后,让伙计领她去小黑屋。
这回进的是另外一间暗漆漆的屋子,据伙计说,上次那间已经被清空,过不多久,这间也将被清理。还叮嘱她小心点,这间大部分都是书,别倾斜了油灯、把书烧起来。
清苓神色一肃,小心翼翼地掌着油灯,翻看起一麻袋一麻袋的旧书。
对一个初中未毕业的农村姑娘来说,看到封面就觉得熟悉的书并不多,但架不住清苓好奇啊,看到这本喜欢、看到那本想要,管它看不看得懂,只要封面上的字是她认识的,都想抱回家。
但这是不可能滴。这么大一间屋,好几十个麻袋呢。即便收购站肯放行,她也拿不出相应的钱啊。
最后,挑来拣去,精简了大半竹筐——一摞初高中教材和习题是给自己学习用的;农耕技术和科学技术史打算捐给公社,让社员们有空看看、学学。农闲聚一块儿打牌,能让田地增产增收吗?肯定不能啊!
另外还有几本美术画册,纯粹是心血来潮。想着哪天描成绣样,绣到衣服或鞋面上,那一定很美。
本来还想淘几本医书的,不止她自己看,师傅也能看。可惜翻了三四个麻袋都没看到一本,倒是意外发现了一本没有封面的小楷字帖,瞅着貌似是前朝古物。赶紧收到背篓。留给子孙后代的传家宝又多了一件,哦呵呵呵!
有小金在筐里分担重量,大半竹筐的书背在肩上一点不觉得吃力。
收购站出来,日头已经偏西。
赶去码头的路上,遇上了供销社出来的刘继红和许丹。
这两人自从林杨走后,倒是亲热得跟姐妹似的。
看到清苓,许丹状似热络地打招呼:“盈芳,你也来县城了啊?咋不早点说,不然咱们还能做个伴。”
刘继红则踮脚想看清苓背篓里的东西:“啥东西呀?还盖着布头,神秘兮兮的。”
清苓微微侧了侧身,笑着说:“没啥,师傅让我去收购站卖了些草药,顺便换了几斤旧报纸。”
确实有一刀旧报纸,却不是师傅叮咛的,而是为了遮那些书,特地花了五分钱买的。
一听是旧报纸,两人顿时没了兴趣。
刘继红嘀咕了一句:“几斤旧报纸也值得拿布遮着。”却也没再围着这个话题不放,而是说起今天在供销社的收获。
得意地昂着下巴向清苓显摆:“瞧见没,新到的丝带,一角二一尺呢。这么一小段,花了我两角钱。”
清苓看了点点头,丝带确实挺漂亮的。
“让你对象给你买呗。”许丹胳膊肘撞撞清苓,笑容暧昧地提议,“你对象不是给你寄了不少票吗?下回让他再给你寄点钱呗。听说当兵的每个月有四十块钱的津贴,比工人工资都高,是不是真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