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七零美好生活-第1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馆长恼羞成怒地瞪他一眼:“没完了是吧?话说你咋来了?上次邀你一块儿来,说七月份忙得要死。”
“放假前我就跟小舒讲好,腾出时间一定来。这是她第一次参与古遗迹开发,我这做老师的哪能不到现场支持。正好收到你电报,想着手上的活暂时告一段落就来了。”
馆长听得又想翻白眼了:“是是是,主要为你学生来的,我这个老伙计只是顺道过便。”
钱教授忍不住又哈哈大笑。
大伙儿听着俩人斗嘴也着实忍俊不禁。
因着钱教授的到来,盈芳家再一次像过年似的,家里进进出出拜访的人不断,除了本地社员们,还有县里头的领导班子,也闻讯前来感谢。
雁栖公社出名了,岂不变相意味着宁和县出名了么。
这是值得庆贺的大喜事呀。
县委领导找向荣新商议,不如趁农忙结束,又恰好夏收大丰收,在晒谷场举办一次庆祝宴。
酒水席面的费用由县里承担,届时还会请来露天电影,轮着播大伙儿们爱看的片子。公社方面只需提供人手和桌椅板凳即可。
这哪需要商量啊。向荣新二话不说点头。
不过他也知道,县委班子之所以这么大手笔,主要是奔着盈芳家借宿的几位来自首都的大人物来的。
没他们,就没有雁栖公社登上报刊的好事儿;没这件好事儿,雁栖公社咋可能惊动市委、省委的领导干部?还在他们那儿挂上名?
因此送走县委领导后,向荣新专程跑了趟盈芳家,和她说了这个事。
盈芳还没说呢,三胞胎兴奋地跳起来:“好啊好啊!有露天电影看咯!太棒啦!”
钱教授到过很多地方,感受过很多的民俗风情,但馆长却鲜少参与此类活动,对此还是蛮好奇的。
晃了晃手上的相机说:“我别的不在行,特别是杀猪捕鱼这些活,找我就是扯后腿呀。但我擅长拍照,保管把你们个个都拍得美美的,洗出来送你们。”
向荣新笑得合不拢嘴,现在听到拍照就高兴。
身为公社书记,最大的心愿,可不就是让公社在他的带领下一天比一天红火嘛。
如今,分田到户以后的第一个丰收实现了,看新种下的晚稻苗在烈日炎炎下依旧长势良好,只要老天爷别犯抽——该下雨下雨、该晴天晴天,不出意外,今年一准是个屯粮满仓的丰收年。
县领导、省领导看了《解放日报》上的报道,纷纷来人、来电慰问贺喜。这是紧接着粮食丰收的第二桩大喜事。
向荣新高兴啊!
这会儿听馆长表示愿意做公社临时的摄影师,把社员们拍的美美的洗出来送他们,心里一动,握着馆长的手问:“同志,能不能给咱们拍个集体照?洗出来以后挂在我办公室。哪怕以后我不做书记了,看着这照片我也能回忆起任期间的点点滴滴。”
“没问题!”馆长笑着一口应允。
“给咱家也来张集体照。”萧三爷接腔,“说起来,咱们自从三胞胎周岁上照相馆拍了几张,这些年还没拍过四世同堂的大照片呢。趁刚子在家,咱来张全家福。一晃眼,我们家宝贝蛋们就快十岁了,这日子快的,啧……”
“你啧啥啊啧!老子我都没啧呢!”萧老爷子没好气地举起手杖戳小儿子的腿。
萧三爷笑笑,也不躲:“我替老头子你啧还不行啊!”
既说到拍照,一行人立马行动起来。
盈芳家的四世同堂集体照,选了两个背景,一处是泉水潭旁边的绿草地,寓意欣欣向荣;另一处就在自家院子,背景映衬着枝繁叶茂、红宝石般点缀的石榴树。
公社的集体照就选在公社大门前,院门上方,萧老爷子题词的“雁栖公社”四个大字苍劲有力;两边院墙,新描的红漆标语鲜艳醒目。
“三、二、一——笑!”
“咔擦——”
“咔擦——”
一张张写满欢乐和温馨的集体照,随之诞生。
……
一年才只过一半,就开“庆功宴”感觉有些过了。
但夏粮大丰收是事实,雁栖山里的古遗址要开发也是事实。
双喜盈门,请个露天电影的班子、再开几桌席面热闹热闹似乎也挺顺理成章。
再说了,这算是一项政治任务——市委领导陪同省委领导要来实地视察和参观,县委班子掏腰包承担了这笔接待费,雁栖公社要是再推三阻四,就不是矫情而是找虐了。
向荣新召集公社干部开了个会,宣布了这个事。
公社干部个个激动得热泪盈眶。
省委领导来乡下视察,还选中他们公社?这真的不是开玩笑?
转念一想,国家级的《解放日报》都刊登自己公社的改革事迹了,市级、省级的不下来视察一番似乎也说不过去。这么一想,感觉还挺正常。不来才不正常。
再者,县委班子这几天隔三差五地往自己公社跑,领导干部见的多了,没有以前那么紧张了,横竖都是一个鼻子一张嘴、两只眼睛一双眉。没啥好怂的。
第766章 拍脑袋决策
当然,该做的准备还是要认真做。
就是心态上淡定许多,不像隔壁公社,明明像擦边球一样,县委领导去不去他们那边还是个未知数,各种节目、各种活动筹备得甭提多隆重。
关键是他们得自掏腰包,不像雁栖公社,除了劳动力和桌椅板凳,所有的接待物资都是县里拨款。
向荣新每每想到这一点就情不自禁地昂首挺胸。
隔壁俩公社的书记、社长看了真想揍他。
可谁让他们地界里找不出一处值得国家重视、开发的古遗址呢;也没有向刚这类建个特种兵基地想着自个家乡的三好社员。除了眼热还真没有别的办法。
不日后,省委领导在市委领导的陪同下来到江北的雁栖公社。
敲锣打鼓、舞龙舞狮,比过年还热闹。
过年哪有露天电影看啊。
还都是大伙们喜欢的地道战、铁道游击队等深入人心的露天电影,一场播完接着播,不到夜深不散场。
晒谷场口,还有脑瓜子灵活的社员摆出来的瓜子、花生、糖果、西瓜等零食摊。
孩子们有零嘴儿吃、有电影看,高兴得满场乱窜。
这时候,三胞胎以及他们的小伙伴们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举着树杈和红碎布做的小红旗,编成几个小队伍,井然有序地维护现场秩序。
不仅是对调皮捣蛋、满场乱窜的熊孩子们,发现个别看电影喜欢高声喧哗的大人也会走过去提醒他们“小点声儿”。
“雁栖公社不愧是《解放日报》头版刊载的文明公社,社员们的思想觉悟不是一般的高啊!值得其他公社好好学习!”
省委领导见了不住夸道。
其他陪同人士自然跟着夸了一通。
别说这些话的的确是他们心中所想,哪怕不是,这时候也要把雁栖公社和孩子们夸出一朵花来——萧老爷子搁对面坐着呢。
于是,向荣新啥也没干,又在领导们跟前刷了一波好感。心里头暗道:回头一定要好好犒赏三胞胎。太给自己争脸了!
萧老爷子身边围的人最多,其次是馆长和钱教授。
老爷子虽然级别高出在场任何一个干部,但他乃武将出身,实在不耐烦跟这些能耐没多少、官腔倒是摆得足足的文职干部们打交道,忒没意思。
可考虑到这里是孙女婿的老家,这才按捺着暴脾气出席吃了几盏酒。然后就把摊子扔给向荣新和钱教授几个,跑去找熟悉的老乡对弈了。
钱教授聊别的兴趣缺缺,一旦谈及专业方面的东西,顿时来了精神。那谈兴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从省委到县委的干部们,起初听着觉得新鲜,不时还问几句,到后面就集体懵逼了。
可钱教授是国家级考古研究所的名誉所长,论级别,那绝壁只有市委、县委干部伸长脖子仰望的份。
没辙啊,于是一个个将企盼的目光投向向荣新。这里能供他们差遣的也就只有公社干部了。
向荣新能咋办?只好朝盈芳和向刚俩口子使眼色。
最后,钱教授被盈芳请去鉴别一件社员家里找出来的斗缸,说怀疑是某朝古物。
待钱教授兴致勃勃地来到社员家一看,哪是什么古物啊,就五六十年代出厂的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斗缸。
逗他玩呢嘛这是!
知道真相的盈芳,暗地里吐了吐舌,这鉴宝速度也太快了吧。不愧是教授,不好糊弄啊,看来只能出撒手锏了。
她把教授请到自家,拿来床头柜上那盏擦拭得十分亮堂、保存也相当完好的珐琅彩台灯。
这是早几年跑废品收购站淘来的。早先喜欢归喜欢,但绝壁不敢拿出来用,怕被人扣上一顶小资的帽子。如今改革开放了,类似的古物成了抢手货。
盈芳喜滋滋地拿了一件实用的藏品出来,经向刚一通修理后,摆在床边上,偶尔晚上看书还能照照。
钱教授见她居然把前朝皇室用过的珐琅彩台灯当成普通台灯照明,恨铁不成钢地骂她败家。
盈芳:“……”
后悔拿这个给教授看了。
那厢,向刚则陪着在座各位喝了几盅。顺势聊起古遗迹的开发以及后续的安排。
省委一把手一高兴,拍板道:雁栖大山要是能得到开发,宁和县一准发展起来。干脆在这儿建个省级博物馆的分馆得了,主题就是现成的前朝遗址。附近村寨如果发现此类遗迹,也有个负责的管理部门……
酒喝至尽兴,连分馆的具体选址、建造等,都一一落实了。
盈芳回家路上听男人一说,简直无语了。
这是不是就是人们常说的“拍脑袋决策”?灵光一闪,一个方案就出来了。
“娘,为什么不建个动物园?雁栖山里小动物也很多啊。”暖暖趴在向刚背上,睡眼惺忪地问。
阳阳也说:“就是嘛!动物们多可爱。博物馆有啥好玩的呀。”
盈芳拍了一下儿子的头:“博物馆不是让你们撒丫子玩的。”
“那就更不好玩啦!”阳阳没趣地扭头,对晏晏说,“我们还是继续我们的计划吧。”
向刚好笑地问:“你们啥计划呀?说来我听听。”
“不告诉你!这是属于我们兄弟俩的秘密。”阳阳人小鬼大地说。
“臭小子!”屁点大,就有秘密了。
向刚和媳妇儿相视一笑。
次日,各级领导干部带着当地最出名报社的记者,跟随馆长和钱教授进山视察、采访。还到泉水潭和竹林合了个影。
这些照片,将来都要挂在博物馆大厅里,向大家讲述古遗迹特色主题馆建立初期的故事的。说不定还是一份宝贵资料。
盈芳听领导干部们左一口“博物馆”、右一个“博物馆”,心道莫非来真的?省里真打算在这儿建博物馆分馆?要是真的,那感情好。等毕业,她是不是有机会申调到这里工作?
“位置挺隐蔽的啊,进出麻烦了点。”
才走了一程,挺着啤酒肚的干部们就开始气喘吁吁了。
馆长心里偷笑。想当初他第一次跟着盈芳进山,也累得不轻。
如今能脸不红、气不喘、脚下步履轻盈,全靠这段时间和老钱一起,每天进出山谷锻炼出来的。
向荣新则是干惯了农活,对这点路不在话下。
不过他是东道主,好歹要附和几句:“确实远了点。这不考古队正和咱们公社合作,准备修一条比较平整的山路。”能骑脚踏车、推拉板车的那种。
事实上,这项合作已经达成。
雁栖公社的社员有活干了。
农忙过后,地里的活本就不需要时时伺候,每天早起去干俩钟头,傍晚再去料理一会儿就差不多了。白天还是挺清闲的。
听说山里有什么前朝遗址要开发,要从山脚到遗址铺一条方便上下山的路,个个自告奋勇地来报名。背点石头、运几筐山土就有钱赚,谁不乐意来啊。
不止本地社员,隔了几里路的隔壁公社,都派人跑来打听了。
第767章 言之过早
馆长和钱教授原本也只是有意无意说了句:要不付点钱,雇几个山下的村民帮忙开路,时间等同于金钱嘛。
没想到报名的人这么多,倒是大大出乎了他们的意料。
既如此,他们索性把开路的工程,全权托付给了向荣新。考古队直接开进深山负责古遗址的开发。
两边同时进行,能省不少时间。
“是要开条平整的山路出来。”
领导干部们纷纷赞同。还问人手够不够,不够的话,他们派人来帮忙。
“够了够了!”向荣新忙解释,“眼下处于农闲,招几个小工还是很方便的。正好让大家伙儿挣点外快,补贴点家用。”
城里的施工队要是来了,哪还有他们的活啊。
干部们听出向荣新话里的深意,都笑了。
“行,这算是一种变相的自给自足,挺好的。”
大部队边唠边开到地宫遗址所在,对面仙境般的风景,让这帮从来没到过雁栖山深处的中低层干部们赞不绝口。
随行的报社记者,捧着照相机,咔擦咔擦拍得欢。
要是把这里的美景传递出去,宁和县的雁栖公社将会迎来再一次的风头大盛。
有人的提议和馆长当时一模一样:“要是对面和这里是一体的该多好。那好像还有金丝猴、梅花鹿……既有人文历史、又有自然景观,太适合开发成旅游景区了。”
馆长被盈芳洗了几次脑,比刚来时冷静多了,闻言接话道:“自然景观就该保持原汁原味,都开发出来了还叫什么价值?”
县委干部担心他们一言不合吵起来,忙打圆场:“其实咱们这座雁栖大山里,类似的风景还有很多,等路开通、历史博物馆建起来,前来参观的游客多起来了,再去慢慢开发也不迟。”
“对对对,现在谈这个还早了点。”
其他人集体和稀泥。
跟在后头的盈芳,听着这些话,心里再度叹了口气。
这一刻,她倒是有了和闺女一致的想法:真想把雁栖大山保护起来,不让人随便开发。这样,山里的小动物们才不会被捕捉或驱逐,免于家园不保、还要东躲西藏的厄运。
……
到底不是专业的人士,这些各执其职的领导干部们,对考古研究谈不上什么见解。跟着下地宫看了一圈,实在想不通这些颓垣残壁有啥好研究、好开发的。不就是一些烂石头、断椽柱吗?
于是,逗留了没一会儿,就又原路下山回去了。
盈芳自然跟着钱教授。
一方面抱着学习的心态,另一方面,很想借着这机会,弄清楚当年地龙翻身后地宫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钱教授除了带来了经验丰富的考古队,还背来了很多考古工具。
有了这些考古工具的帮忙,一行人下到遗址以后,分工做好文字、绘图、照像以及测量等各种记录。
遇到一些小的标本,就采集到专用箱子里,以便带回去在室内作进一步分析和研究。
考古发掘要把埋没在地下的遗迹和遗物揭露出来。
在此过程中,难免会对遗物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这也是盈芳不敢一个人带着小金进行开挖的原因。
小金的力气是很大,威压一施、尾巴一甩,平整的山谷都能被它搞出条万丈沟壑来。
可要它把深埋地下数百年的生活遗物翻上来,那就不容易了。难保一动就成灰。
即便人工开挖,且小心再小心,依然能听到钱教授不断地叮咛:“细致!谨慎!注意脚下力道、注意手上力度。搞不好你现在就踩在‘文化层’上……”
所谓的“文化层”,是考古学上的一个专有名词。
人类居住的地点,通常都会通过人类的各种活动,在原来天然形成的“生土”上堆积起一层“熟土”,其中往往夹杂着人类无意或有意遗弃的各种器物及其残余,这就是“文化层”。
如果后面又有不同时代的人类在此居住生活,在原来的“文化层”上又堆积了另一层“文化层”,久而久之,文化层越来越多。
考古学家要想井然有序地揭露出这些错综复杂的文化层,必须具有细致、谨慎的工作态度。否则不仅对考古没有进展,还容易张冠李戴,致使历史紊乱。
因此,考古队上下都极其小心。每挖到一件前朝遗物,都会小心翼翼地标上序号,注明发现地址、时间、温度、湿度以及周围环境的特殊性。
盈芳其实一眼就能认出来。可她又不能直白地说。
只好在钱教授分析的时候,适时插一句自己的见解,免得教授走弯路。
钱教授一听,当下击掌。
“你读这个专业是读对了!天生吃这碗饭的料!对古遗迹的敏感度,比我强多了。”
盈芳心下苦笑:哪里啊!这是因为她曾在这里生活过,且因为无聊,整个地宫除了宫主规定的禁地外,都被她逛遍了好嘛。
连地宫正厅竖着几根梁柱、每根梁柱之间的距离和特点,都能闭着眼睛说出来。
但要是换个陌生的遗址,保管一头雾水、完全摸不着头脑好伐。
“教授,您别给我戴高帽,我只是对前朝的历史比较感兴趣,在学校的时候,常去图书馆借这类书,这才瞎猫碰到死耗子帮到了您。换个朝代,兴许就没您说的敏感度了。”
“小舒你太谦虚了。”钱教授笑呵呵地摆摆手,“咱们做考古的,首先就得对历史感兴趣。有那份热情和敏感,即便只是对某段历史,那也没关系,咱就针对这段历史研究嘛。”
盈芳听了心里一动,忍不住问道:“教授,您说这片遗址要是开发出来,真的会在这里设个博物馆或是研究所什么的吗?”
对于那些个拍脑袋决策,她其实并不怎么相信。但也有些渴望。
“完全有可能啊。你看咱才往下挖多少?我怀疑这里曾经是一座古堡,或者是一座比较完善的城池,遭遇了地震或是别的,像泥石流、雪崩之类的大灾难,被整个儿埋在地下了。要是能全部挖掘出来,价值不见得比那些个省级博物馆小。”
盈芳一想也是。虽说当时的地宫方圆百里没什么人烟,但地宫本身的规模可不小,逛一遍起码得半天。
大大小小的宫殿、屋宇,加上里头的布置,开挖确实是个大工程。开挖出来也的确能开个博物馆了。
“所以昨天吃席的时候,那几个兴致勃勃地说要在这里建个省级博物馆分馆,我没说啥。他们要真感兴趣,这倒是个不错的机会,无论是对雁栖公社还是宁和县,都是一个发展的机会。”
说着,钱教授抬眼看盈芳:“咋地?你毕业后想留在博物馆?不想跟着我全国各地考察祖先留下的遗迹?待在博物馆里能有啥子乐趣呀!”
“哎哎哎,老钱,你别当我不存在好吗?”馆长忍不住插嘴,“人各有志。谁说待在博物馆里就一定没乐趣了?每天照三餐地欣赏老祖宗留下的各类宝贝也是种别样的享受好嘛!”
“呵呵……”钱教授皮笑肉不笑地上下打量了老朋友一眼,“你不说我还没注意,确实挺享受的啊,啤酒肚又大一圈。”
“……扯工作的话题呢,扯我啤酒肚干啥!”馆长没好气地一扭头,对盈芳说,“小舒啊,还是我俩有共同话题。来,咱接着唠博物馆,不理这个固执的家伙!”
盈芳笑笑说:“馆长,我其实是比较喜欢这里的环境。大自然多美啊,真不希望美丽的山谷,因为遗址的开发遭到破坏。假如这里真的要建一个博物馆或研究所,我是真心希望能留在这儿工作。”
白高兴一场的馆长:“……”
第768章 我的心在你这儿
不管怎么说,离毕业还有整三年呢,地宫遗址也还没被开发出来,现在就谈毕业走向的事儿言时过早。
但盈芳心里的确有了这个意向。
当晚和向刚依偎在床头聊起白天的事,说道:“首都是咱们国家最大的城市了吧?在首都待了一年,尽管学到了很多东西,但真要说开心,我还是惦念老家这边的生活。”
这也许就是人常说的“雏鸟情节”。
盈芳打从穿到这个时空,所待时间最多的就是这个小山村。中途当然也到过市、出过省,可要说最让她心安的,还是这个地方。
再一个,地宫遗址就在这里,有种她的娘家在这里的感觉。
世界很大,她和小金都想出去走走看看没错,但最终的归宿,依然希望是这里。
向刚搂着她肩,轻轻拍了拍:“你想住在这里,那等你毕业后咱们就回来。到时候把两个院子推倒重建,建成首都四合院那种,来再多客人都不怕住不下。”
盈芳双臂环上男人的脖子,靠在他胸前蹭了蹭:“这样不会阻挠你的前途吗?听爷爷的分析,你接下来很有可能会受到上头器重,把你留在京都。”
“我心在你这儿呢,留得住我的人、留不住我的心啊。”向刚低笑着打趣。
他极少说这样的情话。
俩口子结婚快十年,想当初新婚燕尔那阵,表达爱意往往都是用行动表示,爱来爱去的话说真的很难启齿。哪怕心里叫嚣着要表达,也很少开的了口。没想到十年后拥着媳妇儿脱口而出。
他自己说完都乐了。
盈芳听红了脸,见他笑场,拿眼睨他:“哄我的吧?要是我真的选择回老家,到时候咱们两地分居,你真的会高兴?”
“你怎么肯定咱们一定两地分居?”向刚将脸埋在媳妇儿颈窝,深深吸了一口她清馨的体香,“放心,离你毕业分配起码还得三年,钱教授不是还劝你攻读他的研究生吗?等你想读的都读完了,我陪你回老家安心地守着美丽山谷。”
“好。”
……
大一的暑假,因参与了地宫遗址的开发项目,盈芳过得充实而忙碌。
吕姥姥和吕姥爷七月下旬的时候也到了。
陪同来的吕小舅,生怕给外甥女家添麻烦,原本打算在这待几天,帮爹妈把这儿的生活捋顺了就回煤城,等下个月天凉快些了再来接他们回去。
结果一来听说雁栖公社的山上发现了一处古遗址,全公社的人都在为这项遗址的开发而热火朝天地搞基建。外甥女一家更是招待了不少京都来的学者、研究员。她自己也忙得像个陀螺。
吕小舅袖子一捋,往家拍了个电报,干脆留下,跟着外甥女干了起来。
盈芳担心小舅的身体,毕竟那几年牛棚生活吃足了苦头,劝他别这么辛苦。这些活她应付得来。
吕小舅眼一瞪:“跟小舅还见外?!你应付得来是你的事,我做是我的事。再说了,小舅想多学点东西不成吗?你别阻挠我这颗想上进的心。”
盈芳失笑:“好吧好吧,要是觉得累了,马上回来休息,千万别逞强啊。”
吕姥姥老俩口的到来,让萧老爷子和张老太太有了伴。
老人们作息规律,早上起来,结伴到江边散步。
简单而健康的晨练回来,在院子阴凉处喝早茶、吃早餐,完了转至泉水潭钓鱼。
晌午日头高挂了戴着草帽回家吃午饭、睡午觉。
午觉起来,萧老爷子拽着吕姥爷去公社卫生院坐坐,陪坐班的老张大夫唠唠闲嗑,没病人上门的时候下下棋。吕姥姥则陪张老太去舒家池塘喂鸡喂鸭摘莲蓬、掰藕节。
傍晚等所有人收工回家,开启大团圆的热闹晚餐。
年纪大了,最怕的就是孤独和疾病。
好在吕姥姥性格开朗,吕姥爷也不是斤斤计较的人。
老俩口如今服了盈芳配制的汤药、酿制的药酒,身体不能说棒得跟年轻小伙儿一样吧,基本的生活起居完全没问题。
加上有了同龄的老伙伴,在盈芳家的日子,可谓笑口常开,胃口都比来之前好了不少。
“你的胃口现在都没姥姥、姥爷的好。”向刚无奈地瞅着自个媳妇儿轻叹。
他前不久不是逮来一头野猪吗?野猪肚弄干净之后照着医书上的方法炮制了,每天轮换着给媳妇儿补身。
“吃了有些天了吧?怎么还是没啥胃口?”
盈芳失笑:“药膳的效果哪有那么快啊。而且我这又不是胃病引起的,只是天热不开胃而已,等天凉快下来就恢复了。你看我其他地方都好好的。”
向刚皱着眉摇头:“都瘦成这样了还好好的?不行,必须去医院看看。要不让师傅给你把个脉,要不我送你去县医院。二选一你选一个。”
盈芳拿他没办法,吃过早饭,任他拉着去卫生院,找她师傅把脉。
老张大夫把完脉,微微蹙起眉宇。
向刚一颗心提到嗓子眼:“师傅,她身体……”
“身体没事。”张有康摘下老花镜,拿起笔开方子,“多半是天热引起胃口不开,通常叫‘苦夏’。本来就猫那点食量,再减,人哪有不瘦的。”
张有康抬头看了盈芳一眼,“照理你的身体底子好,天热不至于厌食成这样,是不是没休息好?”
一听是这个原因,向刚松了一口气之余,说什么都不让她进山了。
谢过师傅,扛起她直接回家,不补上俩小时的眠,不许她起来。
姜心柔得知后,后悔没督促闺女好好休息。
“八成是五六月份那段时间累狠了,一面跟着她教授工作,一面又要准备期末考。三餐有两餐是在学校解决的,学校的菜哪有家里的营养啊,说她又不听……放假一松懈,疲劳过度的后劲上来了吧。我看要不别让她参与劳什子遗址开挖了。作古的东西,能有自己的身体重要?”
向刚赞同地点头,他的确也是这么认为的。
姜心柔见女婿支持,甩开膀子炖适合夏天进补的汤汤水水给闺女吃。
家里其他人听说后,都表示会看好盈芳,亏损的身体没养回来之前,不再让她进山。
这么热的天,大老爷们上个山干点活都觉得累,何况是娇滴滴的女人家。
盈芳哭笑不得:“我就天热没啥胃口而已,哪有你们说的那么娇弱。况且我答应了教授,月底之前协助他把浅坑里的东西挖上来。总不能因为我一个人,耽误大家的进度吧?”
“上山可以,每天早上去,晌午之前回,权当锻炼。中午吃过饭必须在家午睡,起来喝碗妈给你炖的汤水。有一点做不到,第二天不准你再上山。”
向刚第一次对媳妇儿板起脸:“不许讨价还价。钱教授带来的人吃干饭的吗?进度慢了他们不能赶工?需要你个女学生替他们操这份心?”
“对对对,向刚同志说得对!进度这种事该操心的是我。”钱教授从萧三爷那儿听说盈芳病了,想想不放心,便下山来探望,正好听到向刚这番话,赶紧劝盈芳多休息。
心说祖宗啊,没见你男人脸黑得都能滴出墨来了嘛,你要再这么敬业,他估计要把老子一行人撵出雁栖山、再不让他们进山搞开发了。
“该怪我!明知你们学生临近期末考试压力重,还催着你们天天往博物馆跑。好不容易放了假,还把你拉来当苦力,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