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七零美好生活-第1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吵嚷嚷的,完全失了过去那种清静的韵味。
  现如今保留完好的四合院,剩下的真不多了。所以萧三爷才发自内心地夸了老头子一句:“这事儿办得还算出色。”
  老爷子横了儿子一眼,转而乐呵呵地对盈芳说:“你爸说的没错,保存得那么好的三进、四进四合院真不多,老头子我舔着老脸讨了来,才不想还回去。你要嫌面积大、小家庭住着冷清,赶明儿爷爷厚着脸皮跟你们一块儿住去。隔三差五邀上夏老头几个,给屋子聚聚人气。”
  盈芳闻言,爽朗笑着说:“成!到时给爷爷你们单独辟间棋牌室出来,无聊了聚一块儿下下棋、唠唠嗑。”
  老爷子欢喜地道:“那感情好。就这么说定了!”
  萧三爷简直不知道说他们什么好:“房子都没看过,就先规划上了?”
  “那咱们现在就去看?”老爷子兴致盎然,“反正钥匙到手了,晚饭迟点开,走走走,看新房子要紧!饿的话乖囡你带几块饼干,边走边吃。”
  “……”
  她都没来得及说接下来一段时间要去博物馆当助手,就被老爷子拽着跑了趟后汀。
  四进四合院是真心大。
  一共四个院落空间,简单说,就是由三个单体四合院和一个大花园组成的大四合院。
  老爷子那座四合院仅能算一个单体四合院。可想而知,四进四合院有多大。
  进了垂花门,一重接一重古色古香、飞梁画栋的屋宇,看得大伙儿目不暇接。
  暖暖、晏晏捉迷藏似地前后跑了一圈,气喘吁吁地回来,说:“娘,后面有个好大好大的大花园,里头的池塘比太爷爷家那个大好几倍,岸边还停靠着一艘乌篷船呢。”
  老爷子听得老脸一囧。
  萧三爷则哈哈大笑:“你太爷爷家那个叫池塘,这个可是人工湖。”
  “什么是人工湖?”
  萧三爷挠挠头皮,得!十万个为什么小公举又冒泡了。
  “走,姥爷带你们去湖边,那船看着还能坐吗?能坐姥爷带你们划船去!”
  未免再有更多的为什么蹦出来,萧三爷提拎着俩小的,直接到现场解说去了。
  留盈芳陪着老爷子慢悠悠地转了一圈。
  既然有三座单体四合院,那分配起来宽敞了。
  盈芳一家五口单独一个院子,萧三爷俩口子陪老爷子住一个院子,一进院用来待客。
  “你大伯给他留个小点儿的客房,偶尔喝多了留宿一晚就够了,平时仍旧住我那儿。”
  老爷子想得很明白:他名下的房子,给大儿子长期住不打紧,但孙女的房子,这么住就不好了。即便房间够住,也没这个道理。


第735章 忙忙忙、建建建
  盈芳点点头,对老爷子说道:“大伯好像另有打算。前几天在和我爸商量,想买块地皮自己造。说是大堂哥结婚,家里总该给布置一间新房。房屋买卖的政策不是才刚出来吗?大部分人还在观望,实际交易的并不多,价格没提上来,这会儿买还是比较划算的。我爸也觉得好,这不商量着一起买到城西,还准备说动二伯一起买,三家的地皮连在一块儿。”
  “城西那地方倒确实可以。最近新开的几条公交线路,都是直通城西的。”老爷子说着盘算了一番自己的棺材本,“回头我也出一笔钱,让你爸看着买一块,将来留给你们几个小的。你太奶奶都留了那么多东西给你们,我一个大老爷们,要不留点像样的东西给子孙后代,多说不过去啊!”
  盈芳忙道:“爷爷,您身体好着呢,一定会长命百岁的。”
  老爷子哈哈笑道:“长命百岁谁不想啊?但谁真的能活那么久?奢想罢了!行了,这事儿回头扔给你爸忙去,反正他在家也是跟我大眼瞪小眼,扔点事给他做做。我也乐得清静几天。”
  盈芳抿嘴笑:“爷爷,那接下来几天你要冷清不少了,我也有活要忙。钱教授找我们做助手,要把那九十五口箱子里的宝贝全部清出来。博物馆为此专门开辟了一层,准备国庆期间展出这批老物件。”
  老爷子懊恼地不行:“考古的忙这些是应该的,你一个学生怎么也跟着这么忙?”
  “这是我的专业嘛,早点接触也好。”
  “说到专业,你毕业了有兴趣去博物馆上班吗?负责这一块的老家伙主动找我说,给你留了个空缺。”
  “去博物馆上班?”盈芳考虑了一下,“这个还是以后再说吧。”
  她现在挺想把地宫遗址开出来。
  越来越好奇,地龙翻身以后,地宫里到底有多少人和她一样来到了这个世界;地宫下面,是不是还藏有别的什么秘密?
  不过凭她现在的能力,即便上头允许她挖,她也吃不下。才大一,专业知识只有半瓶水晃荡。还需要努力呀!
  “现在说这个的确早了点。”老爷子表示理解,“跟你说这个,就是让你别担心,不管大学毕业后怎么分配、分配到哪里,咱家有门路让你轻松些,别老给自己压力。”
  “谢谢爷爷。”
  爷孙俩边说,边沿着长廊往后走。
  暖暖丫头开心地从后花园跑回来,一路兴奋地喊:“娘!太爷爷!你猜我们发现了啥?”
  “发现了啥?”盈芳等闺女跑到跟前,见她红扑扑的小脸蛋热出了汗,忙拿出手绢给她擦,“别玩出汗,静下来后背心一冷该着凉了。”
  “知道啦娘,娘,我们在大湖里发现了一群野鸭,就在乌篷船不远的芦苇荡里。姥爷顺手就逮到一只。晏晏还找到野鸭生蛋的地方了呢,好多好多的野鸭蛋……”
  小丫头高兴地比划着,并伸展胳膊画了个圈,表示野鸭和野鸭蛋的数目真的很大。
  “有野鸭生存,说明这地方好。”老爷子手杖一拄,兴冲冲地表示要去看。
  “太爷爷我陪你去。”暖暖兴奋地说,“芦苇荡很好找的,就是湖边潮湿,您要小心哦!”
  “好好好。”
  一老一小脚步迈得飞快。
  之后几天,孩子们把这儿当成了乐园,只要不下雨,放了学就央着姜心柔带他们过来玩。连作业都是在学校利用课余时间抓紧完成的。
  盈芳原本担心不能陪孩子们去郊区放风筝,俩小的该失望了,岂料有了这座四合院,没心没肺的熊瓜娃子哪还惦记郊区啊。后花园的草坪那么大那么软,想放风筝放风筝、想打虎跃打虎跃,哪怕躺在上面打滚都没人来干涉。
  萧三爷和萧大伯则有空就跑城西物色地皮。既然准备自建房,地皮位置首先得选好。古书有云,最佳的宅基地无外乎背山面水又向阳。
  兄弟俩跑上跑下,最终挑了一块符合风水学说的宝地。三兄弟外加愣要凑一脚的老爷子,四座院子一字排开,怎么都得费不少工夫、烧不少钱。但兄弟仨高兴,一高兴,什么辛苦劳累都不算啥。
  这么一来,最闲的倒反而成了向刚。
  孩子们有了玩乐的天堂,窜进窜出只顾着玩;媳妇儿心无旁骛地跑博物馆,天天早出晚归,俩口子就睡前能小聊几句。他倒是想深聊,可媳妇儿疲倦的神色,让他心疼都来不及,哪舍得占用她睡眠时间啊。
  好不容易腾出个长假,结果成了家里最闲的——老爷子都比他忙——忙着在水光潋滟的湖面上钓鱼。
  闲不下来的向大队长干脆跟着俩小家伙,也来到新家找事儿做。
  孩子们放风筝,老爷子钓鱼,他则把三座单体四合院里里外外修葺了一番,中途开车去了趟南市,搞来了几筐鹅卵石,在一、二进院落间铺砌了一方专给老人锻炼的鹅卵石天井。
  浅色的鹅卵石砌做花蕊,深色的鹅卵石砌做花瓣,其间是黑色鹅卵石铺砌的条纹。
  乍一看,像一朵叠一朵盛放的花朵。
  老爷子赤着脚在这上头走一遍,酸爽得哟,一边喊痛一边又舍不得停下来。
  孩子们撒丫子在上头跑都不觉得疼。
  忙完鹅卵石天井,接着捯饬人工湖、清理湖底淤泥。
  多年未曾打理,人工湖底的淤泥老厚了。
  但向刚并没打算全部清出来。
  芦苇荡那片没管。不论是“芦苇晚风起、秋江鳞甲生”,还是“一声横玉西风里、芦花不动鸥飞起”,都是极美的意境。
  最主要的是,想让野鸭继续在这儿安家。
  定居在此的野鸭是绿头鸭,属于最常见的野鸭品种。
  却也是候鸟的一种。每年秋天集体南迁越冬,春暖花开了再经华北至华夏东北,远的还能飞到内蒙、新疆以及苏国等地。
  绿头野鸭翅膀强健、飞翔能力强。不仅能从陆地飞,还能从水面直接飞起,飞翔较远。
  上回第一次发现,被萧三爷眼明手快地徒手逮到一只纯属运气。
  不过野鸭蛋就好捡多了。因为绿头野鸭非常胆小,一有陌生人、畜、野兽接近,就会发出惊惶的叫声,拼命逃窜、成群远避。或高飞,或钻入芦苇丛,等四周环境平静许久后才敢出来活动。
  野鸭跑了,巢还在啊。
  这不,暖暖、晏晏已经好几次捡着野鸭蛋了。
  野鸭产蛋有季节性——春季三至五月是它们的主要产蛋期,秋季十月、十一月还会再产一批蛋。
  和家养鸡鸭一样,过冷或过热,一般都产不出蛋。
  所以说他们的运气很不错,正好遇上野鸭的产蛋期。
  不过听大人们说:野鸡、野鸭、鸟雀的蛋不能全捡,要给它们留些孵宝宝。否则,以后会见不到鸟雀、听不到鸟叫,更加吃不到喷香、精瘦的野鸡野鸭肉。宝贝蛋们学会捡一半、留一半。知道野鸭蛋营养好,捡回去后非要攒着等阳阳放假回来一起吃。大人们对此喜闻乐见。
  人工湖约莫有十亩,芦苇荡顶多占半亩。
  剩下的湖面,向刚准备按水的深浅分成三片区域。
  湖中心的淤泥清理得最为干净,是以湖水很深,最深达五米,平均有三四米。
  沿着湖堤的一圈,淤泥最厚、湖水最浅,平均水深一米光景,最浅的地方,脚踩下去还不到膝盖。
  这是以防万一孩子贪玩不小心掉下去,生命安全还有层保障。
  尽管三胞胎打小就学会了游泳,且泳技一个比一个好,但谁说溺水的就一定不会游泳?多一重保护多一份安心,不会错的!
  湖边和湖心之间的区域,水域不深不浅,约两三米,适合栽种荷花。
  有句古话叫: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向刚坐在摇橹船上,在湖中心均匀地撒入菱种。外围种荷,莲荷、藕荷都种了一些。沿湖一圈种了些茭白、水芹、蒲草等浅水作物,养了些鱼虾,方便老爷子垂钓。
  原先湖里也有鱼虾蟹,这不清理淤泥的时候,捞起了不少,这几天饭桌上,餐餐不离新鲜鱼虾。吃不完拿点送人,剩下的晒干,清蒸小鱼干蘸醋吃也是一道令人开胃的美食。
  这么一来,就剩下逃到芦苇荡的鱼虾蟹了。向刚等湖底清理好之后,又往里撒了些苗。
  人工湖大,整饬起来超级费工夫,等忙完,假期临近尾声了。
  最后两天,向刚给屋前屋后以及后花园里的花木修剪了一番枝条。以刺激侧芽萌发、抽生新梢,从而增加枝条数量、多发叶多开花。
  院前院后栽种最多的是海棠、石榴和丁香,这三种花木寓意好——春华秋实、多子多孙多福寿。
  第二多的是桂花树。当年的主人不晓得是真爱桂花,还是特喜欢用桂花做吃食,每个天井,都栽着成双成对的金银丹桂。
  后花园里翠竹成林、蔷薇成团;柿树高大、玉兰洁白。一溜笔挺的银杏树,仿若花园战士,矗立在园子四周,到秋天还有银杏果子吃。
  沿湖有垂柳、长廊有紫藤。不过在孩子们眼里,紫藤花还没老爷子那座院里的紫葡萄来得诱人。
  总之,在这春和景明四月天,姹紫嫣红花开遍。


第736章 说好的二层花园大洋楼呢?
  萧鼎升怀着复杂的心情踏上京都这片土地。
  他有七、八年没回来了。
  自从母亲被曝出故意谋害小叔的女儿、妹妹也有样学样地坑害夫家侄女,娘俩一个前脚、一个后脚被判处无期徒刑,他恨不得没这些家人。
  他那会儿正是事业上升的关键期,要是家里人争气,何至于被上头罚坐冷板凳。
  一气之下,索性和家里断了联系,咬牙去了大西北。唯有那样,他的军旅生涯才不会受牵连。
  现在,没人敢再嘲笑他了吧?没有萧家,他萧鼎升照样能往上爬,爬得比二叔还要快。
  “阿升,咱家是不是快到了?”挽着他胳膊的娇俏女子,脆生生地打断萧鼎升的回忆。
  这是他在西宁娶的媳妇儿,丈人家是当地城镇居民,媳妇儿上头还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都是工人,家里条件还算不错。
  原本他是没有成家的想法的。
  二十来岁的时候心气高,一心想在军部闯出一番成绩。
  加上他母亲要求也高,自己的孩子百样好,托人相看的对象,不是这个不满意,就是那个配不上他。甚至觉得以他的条件,和元首结亲家都未必是高攀。
  以至于家里出事、他自愿申调去大西北守边疆时,还是单身汉一个。相比,比他小半岁的堂弟鼎华,那会儿孩子都能打酱油了。
  他爹屡次给他捎信,问他情况,他一概没回。娶媳妇不得掀家底啊,他娘那副样子、他妹又那副样子,让他如何说得出口。索性一心扑在事业上,倒是赢得了上级领导的赏识。
  连升两级后,关注他的人就多了。
  得知他三十出头了还没对象,热情地要给他说媒。
  甚至连顶头上司都关心起他的个人问题来了。说是成家立业成家立业,成了家、有了贤内助,事业上才更有拼劲。要不怎么说,两个人在一起,能给彼此精神鼓励呢。
  上司一席话,说得他有些意动。
  后来,有战友的家属热心肠地给他介绍对象,他就没有拒绝。
  不过婚前和许兰芳坦白了家里的情况,对方表示不介意,便试着谈了一阵子对象,水到渠成地按西宁那边的风俗,下聘、摆酒。事后又去当地民政部门登了记。
  回过头想,没有长辈出马,他不也娶到了贤内助?
  此刻听媳妇儿雀跃地问起家的方向,他微微一怔,回过神说:“哦,就前面那栋。门开着,家里边应该有人。”
  “爷爷他们会喜欢我吗?”许兰芳心里有些忐忑。
  她跟萧鼎升谈对象前,就听说过他家的事了。经媒人撮合后,也听萧鼎升亲口说过。但她不在乎。
  婆婆没了不还有公公吗?公公没本事不是有老爷子罩着嘛。萧家的家世摆在那里,如此出身好、相貌好、前途也好的优秀青年,若不是家里闹出那样的丑闻,也轮不到她呀。
  因此她看得很开,甚至不由庆幸有那样一对拎不清的婆婆和小姑。否则,萧鼎升的生活,哪有她插足的份啊。
  她家的条件搁西宁市算好的,父母是机关干部、兄姐是国营大单位的正式工,以后还能顶替父母的职缺。
  但和萧家一比就差得远了,这点她有自知之明。
  是以,挺担心夫家亲戚会不会瞧不起自己。
  不过转念一想,有那样的婆婆和小姑,除了她,怕是没几个清白姑娘愿意嫁进萧家大房的门。
  这么看来,她还是把萧鼎升从单身汉的苦海里解救出来的大功臣呢。
  “会的。”萧鼎升淡淡地说,“你是我媳妇儿,他们喜欢也好,不喜欢也好,都改变不了这个事实。”
  许兰芳为难地皱皱眉:“那怎么行。我嫁给了你,就是你家的人了,一家人理该和和和睦睦才行,要是除了你大家都不喜欢我,那多憋屈呀,以后住着也不会开心。”
  “放心,单位的房子马上分下来了,这几天忍忍就过去了。”
  “啊?”许兰芳惊讶地瞪大眼,“咱们不住这儿?”
  单位分的公房哪有洋楼住着舒服啊。小不说,楼上楼下都是别人家的,像她娘家住的房子,俩口子吵个嘴,隔壁邻舍都能听得清清楚楚。
  而且这一片的房子,不说面积大小,单说这地理位置,据说没有一定的官职是分不到的。
  再说了,她跟着他不远千里来京都,才不是来住家属房的。家属房在西宁早就住腻了,她想住的是花园大洋楼。
  “阿升,这里是你家,哪有回来了不住家里的道理?”眼瞅着离家越来越近,许兰芳含笑劝道,“单位的房子,咱留着加班加点时住,平时还是家里自在。再说,你这些年一直在外面,好不容易回来了,怎么都得在爷爷跟前尽尽孝心吧。”
  这回轮到萧鼎升皱眉。
  不过没等他说,以前的老邻居认出了他:“咦?这不老萧的大孙子吗?如今在哪儿工作啊?着实有几个年头没见到你人嘞……哟!这是你媳妇儿?挺漂亮的姑娘!怎么?带媳妇儿来看你二叔啊?你二叔家在前面那条胡同啊,怎么?几年没回来,路都不认得了啊?哈哈!”
  萧鼎升好不尴尬:“我先回家,二叔家一会儿再去。”
  “回家?你家不是早搬了?老萧搬去了八嘎子胡同的四合院,这边的房子早退还国家了。你家搬哪儿了我倒是不清楚,不过你二叔肯定知道,你上他家问问。”
  这时,路过的大娘顺嘴接了话茬:“老蒋你说萧二啊?今儿礼拜天,他们俩口子带着孙子出门了,我买早点回来就看到他们关门落锁走了,多半又去老萧那了。自从萧三一家回了京都,萧二俩口子休息天很少有待在家的。”
  “对哦!看我这记性!”老邻居拍拍额,扭头对萧鼎升说,“那你直接去你爷爷那吧,你二叔、三叔都在那,想必热闹得很。顺便帮我问问老萧,上回那种补酒还能匀几斤给我不?这次让他多匀点给我,两三斤哪够喝啊,一忽儿工夫就见底了……”
  萧鼎升满腹狐疑地找到八嘎子胡同,敲响四合院大门。


第737章 当年多骄傲,如今多失望
  “谁呀?”来开门的是福嫂。
  家里这会儿就她在,老爷子这阵子钓鱼钓上瘾头来了,得空就去后汀那座四合院。跟个玩撒野的孩子似的,有时候中饭都不回来吃,不到日头下山很难喊得回来。
  今儿正逢礼拜天,萧二俩口子带着帅帅也来了,老爷子大掌一挥,领着大大小小又去祸祸人工湖了。
  但毕竟还没正经搬家,那边灶房还没开火,中午即便不回来吃,也要这边送去,因此福嫂没跟着去。
  “请问两位找谁呀?”福嫂有十年没见萧鼎升了,一时没认出来。
  倒是萧鼎升认出了她,面色有些尴尬地自我介绍:“我是鼎升,听说爷爷搬这儿来了,我过来看看。”
  单位的家属房新的还在建,旧的一时半会腾不出来,便打算先在家住一阵子。
  谁能料到老爷子竟会把原先那栋洋楼退还给国家。这下落脚地怕是要临时找了。不晓得老爷子有没有看在他长孙的份上,在四合院给他留个房间。
  “呀!是您呀!快请进!”福嫂微微一愣。“大少爷”三个字在舌尖打了个转,终究没唤出声。
  自从和盈芳一家在乡下住了几年,她这习惯性喊人老爷、少爷、夫人的毛病,被姜心柔和盈芳娘俩揪着改了过来。
  如今除了家里几个大老爷们,其他人的称呼都随姜心柔,她怎么叫,福嫂跟着怎么叫。几年下来倒也习惯了。可让她直呼萧鼎升的名字,一时半会也叫不出口。
  回过神招呼萧鼎升俩口子进来,关上院门后,领着他们往厅堂走。
  “前两天大爷还在念叨您,听说您出任务去了,一直没能联系上,敢情您也回京了,这下老爷子他们能放心了。快坐,这位是……”
  “我媳妇许兰芳,福婶喊她小芳就好。”
  福嫂一怔,随即微笑着说:“也叫小芳啊?那和三爷家的姑娘重名,不介意的话,我叫你兰芳或者小许吧,省的叫混了。”
  许兰芳听着很不舒服,僵着笑脸道:“您随意。”
  待福嫂斟了茶、进厨房煮溏心鸡蛋招待客人,许兰芳拿胳膊肘撞撞丈夫:“这位是你哪个婶子?”
  萧鼎升嗤声冷笑:“她算哪门子婶子,不过是我爷爷当年一个部下的遗孀。爷奶看她可怜,留她在家帮活,说白了就是佣人。”
  许兰芳听后更不得劲了,心道:区区佣人,也配喊我名字,还“小许”,你当你是我领导哪!
  萧鼎升则在打量屋子。
  所在的是厅堂。厅堂东侧的正屋垂着深色的门帘,屋前廊下摆着好几盆青松盆栽,想必就是老爷子的房间了。
  西首间和厅堂连着,家具一目了然沙发、茶几、电视机……一看就是起居休息室。
  天井两边各三间厢房,每间屋子的窗户都半开着透气,深浅不一、花色各异的窗帘随风轻晃。
  乍眼望进去,床也好、炕也好,都铺着床褥、叠着棉被。就是不知道,是平时有人住呢,还是收拾好的客房。
  “哐哐哐”
  院门再度被敲响。
  福嫂端着茶盘从厨房出来,给两人呈上热气腾腾的溏心鸡蛋:“你们趁热吃,我去开门。八成是老爷子他们回来了。”
  门打开,进来的是暖暖、晏晏和帅帅。
  “福奶奶,有没有能马上喝的水,我们仨渴死了。”帅帅领着弟弟妹妹进来,直奔厅堂。
  “有有有,我这就给你们倒去。你领暖暖、晏晏先洗手,小手洗干净了再喝水吃点心。”
  福嫂叮嘱了几句,去厨房给他们倒温开水。这是盈芳再三交代的,孩子们玩得再热再渴,也别给他们喝凉水。
  帅帅打了井水,三个孩子轮流洗了手,暖暖还拿出手帕细心地擦了把脸,才手拉手进厅堂。
  “福奶奶,姥姥说午饭等她来了再做,夏太爷爷领了好几个老爷爷一起钓鱼,中午在咱们这儿吃……呀!咱家有客人呀?叔叔阿姨好!”
  看到厅堂里坐着吃点心的俩口子,暖暖弯着眉眼礼貌地打招呼。
  萧鼎升木着脸,心头涌起几分晦涩。客人?是啊,如今他回个家都成客人了。
  许兰芳嘴角扯出一抹笑,声音压得很轻,听上去有几分温柔:“小朋友,你是谁家的孩子啊?”
  晏晏晶亮如黑曜石的眸子打量了许兰芳几眼,上前将暖暖拉到身后,认真地说:“我们是这家的孩子。阿姨,你和这位叔叔是来找我们家大人的吗?稍等一会儿,我姥爷他们就在后头,马上就到了。”
  说曹操曹操到。
  萧三爷粗犷的大嗓门急吼吼地从院门口传来:“姥爷的宝贝蛋们呢?跑那么快,就不怕再遇到坏人啊?小祖宗啊,急死姥爷我了……”
  萧二伯紧随其后,闻言抽着嘴角说:“老三你行了啊,有帅帅陪着你有啥好不放心的?”
  “我这不是想他们了嘛。”萧三爷哼唧道。
  说话间,人已来到厅堂门口,抬脚正要进,看到屋里的人,立马转了个向,扭头冲落在后面的人喊:“哟!不得了!老大,天要下红雨咧!你家那不孝子居然主动回来了。”
  “小叔!”萧鼎升尴尬地真想找个地洞钻进去。
  “尽管是事实,但当着孩子的面,给他点面子吧。”萧二伯随后进来。
  一本正经的脸孔,丝毫不像是揶揄。
  萧鼎升心里清楚,家里人已经给他贴上“不孝子”的标签了。
  但这能怪他吗?
  那时候他正处于升职关键期,偏偏母亲和妹妹接二连三扯他后腿,他不撇清跟她们的关系,连他自己都要跟着遭殃。
  至于父亲,他承认当时意气用事了些。
  加上听到的一些风言风语,说萧家出了那样的事,全家都要跟着倒霉。
  他当时一心想逃离这个风波不断的家,是以断了和家里任何一个人的联系。
  萧三爷白他一眼,不留情面地说:“那几年你爹过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你不回来看看他。如今日子好过了,倒是舍得回来了?回来干啥?”
  “小叔!”萧鼎升咬着后牙槽,一字一句道,“这里毕竟也是我的家。”
  “你家?你家在哪儿呢?连你爹都还在你爷爷这儿蹭吃蹭住呢。哦,是不是听说你爹买了地皮打算盖房,特地回来帮忙的?那感情好!起房子正缺人手,你既然回来了,明儿跟着你爹打地基去!”
  萧鼎升眉一皱,怎么听着自家如今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
  许兰芳的脸色更差。
  萧家不是红色家庭吗?萧老爷子不仅是红一代、还是开国元勋呢,咋听着家里人过得不是很好啊。
  婆婆、小姑蹲大牢这就不说了,毕竟是她们自己找的,但公公是正儿八经退下来的军职人员没跑啊,怎么连个正经房子都没有?跟着老爷子蹭吃蹭住……那自己俩口子住哪儿?说好的二层大洋楼、前后大花园呢?
  萧大抱着双臂倚在门口,看着屋里的人没出声。当年对这个儿子有多骄傲,如今就有多失望。


第738章 耿直的萧三爷:嗨!大侄子你别眼热!
  姜心柔和萧二伯娘俩妯娌,回来前绕了趟街上。
  夏老回京了,领着那帮老战友来找老爷子,结果反被老爷子说动去钓鱼,一钓钓上了瘾头,中午饭看样子还要给他们送去。
  妯娌两个上全聚德买了只烤鸭,又去附近菜场称了几样下酒菜,说说笑笑地回来。
  进门看到这一幕,着实愣了一下。
  姜心柔这几年对萧鼎升的印象越来越差。
  一个对无过错的亲爹都能下狠心说断就断的儿子,长得再人模狗样又如何?不比披上人皮的畜生好到哪儿去。
  加上对祝美娣的恨,她对大房的人实在没什么好感可言,对萧大的态度也是近几年才改观的。
  可场面这么冷,待会儿老爷子要是领着老战友回来,丢的还不是老萧家的脸。
  萧二伯娘心里叹了句“这都是什么事啊”,干笑着打圆场:“鼎升啥时候回来的?我们居然都不知道,是工作调动以后都不走了,还是请的探亲假?”
  萧鼎升正恼叔伯亲爹不给面子,见来了个台阶,即便心里不舒服、觉得二婶不够热情,但还是循着台阶下了:“工作调动,接下来几年会在京都。这是我媳妇,老家西宁的,这次跟着我调来京都,就是岗位还没落实。”
  “你媳妇?你、你结婚了?”萧二伯娘雷得不轻。
  艾玛啊!老爷子还给她布置了个任务——今年务必给大侄子相看个合适对象呢。
  结果当事人自己在大西北悄默默地找好媳妇了。根本不需要他们这些长辈操心。
  当着侄媳妇的面,萧二伯娘不便多问,再说她只是婶娘,又不是亲妈。要难受也轮不到她。
  最该难受的亲爹杵在门口没吱声呢,她一个二房婶娘有啥好多嘴的。
  不要钱地撒了一堆客气话,拎着烤鸭、下酒菜进厨房帮福嫂做午饭去了。
  姜心柔也无语了。
  结婚这么大个事,不说带女方回来见长辈,来封信知会一声总应该的吧?
  部队里再不自由,一年请个几天探亲假难道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