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那极为富有的表哥[民国]-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话儿是你能说的吗?”
“你平日不劝导,还跟着瞎胡闹,等着你爸爸回来了,我得跟你爸爸说了去,回头让他好好收拾你。”
刘小锅就垂头丧气的,摸着一把眼泪。说了也是白说,擦了擦鼻涕,心想,你们这群人,几时去尝尝看二公子的脾气去,就知道在这里让他劝诫,站着说话不腰疼一样的。二公子忒大的主意,老太太说话都是好好的答应了,扭头该怎么着还是怎么着。
依他看,都替着二公子觉得不合适,要是二十来岁娶了十七八岁的还可以接受,可是眼看着这一个刚出生的,一个都虚九岁了,等着二公子十七八岁了,难道还要等一个八九岁的毛丫头长大不成,岂不是笑话,没这样的理儿。
心气儿不顺是应该的,但是碍于祖宗家法应下来也是应该的,到头来,不还是我刘小锅背锅,恨恨的吸了吸鼻子,觉得自己大概是上下五千年绝无仅有的忠仆,至于能超过哪一位大家争相传颂的忠仆,他读书少,也说不出来。
第12章 话儿一处说
二公子发脾气,这一位励志超越五千年历史的刘小锅,觉得是完全合情合理合分的,给他一个奶娃娃当未婚妻,他也不要。
回去的时候蔫头耷脑,“要不,我陪您下场子吧。”
二公子这武场画风完全就是不对路子,人家去练武场,都是较量的目的,有钱人家请来的陪练都是指导性质的,互相指点切磋,绝对不是泄愤的,更不是耍狠的。
结果二公子年纪小,一时发狠往死里面拼命,什么招数都使出来,陪练因为他年纪小又是拿着主家的钱,当然不能尽全力去收拾他了。
要么是陪练挨打,要么就是二公子吃点苦头,此种情况之下,陪练当然不干了,这钱不要了,另寻他家了。
老太太这才知道儿子是这个套路,觉得儿子颇为不道义,违背武术宗旨,因此拎着人过来教训一顿。
二公子悬着腕,这个年纪手腕那里已经不需要挂铁砂袋子了,额头上豆大的汗珠,看得出来是刚出了一身的热汗。
只手里面拿着毛笔,比一般毛笔大约两倍有余,伏案躬身写字,写的虽然缭乱不堪但是却有章法,这人从小习得一手好字,大小启蒙的就是小篆,多难写习过的人都知道。
刘小锅看他不答,就退在一边等着他写完,等了一炷香到底功夫,才见二公子起来,脸上情绪很是平稳,“不必了。歇着吧。”
刘小锅笑的牙白,“没事,不疼,我爷爷每次都是吓唬人。”
自己鼻青脸肿的,站在那里,看着笔筒里面的一对墨猴,很是乖觉的到了砚台旁边,沿着边缘开始舔墨,十分餍足。
这一对儿墨猴平日里在书房里,就是养在笔筒里面的,长约二十厘米,得来不易,很是灵气十足通人性。
最喜饮墨,若不是好墨不动,须得好墨条再有好文房伺候才喝,浑身墨色,故称墨猴。
说完就去拿起来纸张晾晒,“二公子,您这字儿愈发的好了,赶明儿拿给先生去看,定说您进步良多。”
一边说着一边心里面打鼓,明儿还不知道去不去上学,因为闹脾气的事儿,学堂也不去了,家里请来的老师二公子也都直接告假。
刘小锅是极为委婉的劝学,只看着二公子坐在椅子上,有明暗相间的格子打在青色的长衫上,日头斜了,印的宣纸都泛了黄。
二公子看着那一对墨猴吃饱喝足了蹲在笔筒上头,见他看过来很是讨好的乖觉,这一对儿也是带着奴性的。
二公子便端起来大盖碗,一饮而尽,心里面想着,现在是新社会,我按着祖宗家法娶回来,就当养一对儿墨猴儿,在后院里放着就是了,给你好墨吃,给你好好伺候着,我当个摆件束之高阁也可以,何必闹的母亲不开心,父亲也叹气呢。
“明儿去学校,去跟母亲说,我陪着她用餐。”
刘小锅就笑了,“得嘞,我这就去。”
浑身也不疼了,一溜烟去跟老太太传话,老太太知道他下午挨了一顿打,“你是个好孩子,做得好,就得这么劝着他干正事。”
桌子上一个洒金石榴红的碟子,高高的长足好似美人一个,先前的盘子,都是带着底座的,细细长长的撑着碟子盘子的,不似后来,全都没了底座,倒是安全方便了,就是缺了美。
上面摆着开口的红石榴,趁的跟石榴石一样的,老太太拿起来给刘小锅,“给你的甜石榴,拿回去尝尝看。”
刘小锅自己抱着一个,自己舔着脸又拿了一个,“今年的第一口了,我替我们家公子拿一个尝尝,谢老太太疼我们了。”
说完就抱着石榴跑了,老太太就笑,能想明白是好事,“这混小子,跟他主子一个模子印出来的,我还能亏了亲儿子的嘴不成?”
自己拿着剩下的石榴慢慢剥,红宝石一样的放在碟子里,不吃光看着就美极了。
她自己剥完,跟祥嫂嘱咐,“晚上尽捡来二公子爱吃的菜,再去问老爷子回不回来吃饭。”
“再有这个,拿去给二公子。”
老太太对儿子,是再疼爱不过的。
不一会祥嫂就回来了,“二公子说了,晚上要温习功课,拿来提神刚好。”
老太太心里就更畅快了,再好不过了,有些话这才对着祥嫂说,“我看这婚事,是合适的很,老二的脾气跟脱缰的野马一般,心思又跟比别人多了十七八个孔儿一般的,要找个般配的,我看老祖宗定下来的婚事就再合适不过了。”
老祖宗生前就极为看重旗人家的姑娘,她自己就是旗人家的姑奶奶,下嫁到了汉族,真是下嫁,旗人跟汉人通婚,是要被说的,严重是要开除旗籍的。
老太太对自己的婆婆很是信服,老祖宗这一辈子干事,就没有失手的时候,这婚事她看好了,那就是天赐的良缘。
老爷子在外面跟友人聚餐了,回来看着老太太还等着,“我就知道你肯定是有事儿跟我说的,刘二回来了,你心里也放心了吧。”
“放心,我没什么不放心的,老太太我啊,就只管盼着三姐儿长大了,这多好的孩子啊,那家老爷子时时教导着,差不了哪儿去。”
老爷子是男人,当然说一说自己男人的看法了,“这人跟人脾性儿不一样的,要是不对脾气,哪管你在别人眼里是个天仙儿,看不上的就是看不上的。”
“所以啊,你看要是孩子都长大了,各自有各自的想法,兴许是人家三姐儿看不上咱们老二呢,又或者是咱们老二看不上三小姐呢。”
“我在外面跟朋友一起吃饭多,见了不少这样的奇闻异事呢,现在这年头儿男女都很开放了,什么私奔什么登报离婚,还有写文章骂账的男女都多了去了。”
“我看啊,这全都是因为趣味不投,夫妻夫妻,就是要有话儿说,想到一处才叫夫妻啊。你想东我想西,这就两岔了不是。”
到这里,就看着老太太对着他似笑非笑,“那你说是,这男人三妻四妾又是一个什么事儿呢?”
老爷子就摸了摸鼻子,自己也笑,虚张声势了一下,“这个啊,我看,大概是鬼迷了心窍。”
老太太早就看开了,纳妾这个事儿,年轻时候也看的开,现在就是更看得开了,老爷子早些年的时候也爱新鲜,找个乐子,家里有了二姨太跟三姨太,年轻时候都是好姿色的。
只是人都还算是本分的,又先跟她商量着过了明路,她就当买了俩玩意哄着丈夫开心了。
“来人,打洗脚水。”
洗脚丫头端着水进来,老太太一点面子不留的,“回你屋子里去,晚上鼾声如雷,吵得我心口难受。”
老爷子一点不见生气的,笑呵呵的,“得,收留我一晚不成?”
“不成,不成,你自去吧。”
老爷子就出来了,对着祥嫂嘱咐几句,“晚上换安神的香来给老太太,再取一盏梨汁儿来喝了,省的晚上闹咳嗽。”
老夫老妻了,情分非同一般,自来是敬重再敬重的。
第13章 好表哥
三年后。
那祯禧自己穿着海棠红的小红衫,下面是杏黄色的撒腿裤,一看就凉爽的很。
她抱着一叶月牙儿的香瓜,八月正是吃瓜的季节,什么瓜也有,那祯禧什么瓜都爱吃,什么西瓜甜瓜香瓜的,她吃起来都是不住嘴的。
下巴垫着一个黄铜碟子,金黄的香瓜味儿可真好,那祯禧怕弄到身上来脏了衣服,就站在桌子跟前,前倾着脖子露着小米牙去咬,籽儿皮尔汁水儿都在盘子里去了。
胖胳膊跟嫩藕一样,抱着那么大一个月牙儿,吃起来就不住口了。胖脸上都是汁水,越发显得唇红齿白的。
那老爷子躺在椅子上,笑着拿着蒲扇,时不时的给她护一下胳膊腿儿,别让蚊子咬了包。
那祯禧觉得这是真好吃,她就喜欢这季节,午睡起来总是有瓜吃的,“爷爷,您再吃一块儿吧,过几天没有了。”
胖丫头贪吃,说起话来头上的小揪揪一动一动的,好似个花蝴蝶一样的,头发细细软软的,可真是个黄毛丫头。
那老爷子年纪大了,带孙女就是那么一回事了,惯着的时候居多,“没事,我买了不少,给放到地窖里面去了,怎么也能放个十天半月的。”
“爷爷,你知道吗,我其实能吃一个。”
那祯禧笑嘻嘻的说着,扔下来手里的皮,啃得干干净净的,又去伸着胳膊够中间剩下的几块瓜。
一整个大香瓜,切了六块大的,她刚吃完了一块,个子矮又有点胖,垫着脚尖,一只手掰着桌面的边缘,一只手使劲的往里面伸。
那老爷子闭目养神,没看到,刘妈端着一盆水,嗓门依然是大的很,“三姐儿,不能再吃了。”
那祯禧眼疾手快,在刘妈来到之前,两只手一撑桌面,身子拔高了一大截儿,然后使劲抻着脑袋去咬最近的那一块。
然后得意洋洋的看着刘妈,“哎呦,我咬了一口,还舔过了,这还有谁能吃了,只有我吃了,不然浪费了。”
刘妈气的一跺脚,拽了下她的小揪揪,“就你有理儿,就你机灵。”
恨恨的把她舔过的那一块儿拿出来,其余的都端走了,“别一气儿的吃完了,玩一会儿再来吃。”
那老爷子就笑,等着人走了才说话,“你啊,你啊。”
那祯禧才不听呢,自古以来吃瓜,都是吃个痛快的,她吃一块根本不过瘾的,一边吃一边竖耳朵听老爷子后文,吃完才发现人睡着了。
她踮着脚走到那四太太的窗户跟前,听着里面嘀嘀咕咕的,她撇撇嘴,自来奶奶就是打算盘的,无时无刻不操心家里的粮钱。
“听说外面闹拳乱呢?厉害不厉害?”
四太太是听着刘妈说的,刘妈每日里出去买菜,见到街上官兵到处抓人贴告示,菜市口那里,隔一段日子就要出来砍头呢,刘妈胆子小,不敢去菜市口。
上一次在西鹤年堂看六颗人头,后来听说西鹤年堂闹鬼,半夜里总是有人来买刀伤药,时间长了,大家都不敢去西鹤年堂买药了,生意一落千丈。
回来跟四太太说,四太太自来是谨慎做事的,心里面想一圈,再来问一下爷们。
四爷您说什么事儿在他眼里算大事啊,什么都能看得开,“多大点事儿呢,太太不用放在心上,咱们自打入关以来两百多年,就是一群乌合之众罢了。”
说着就歪了下头,拿出来自己的蛐蛐罐儿,“您说说太太,我就不明白了,这群人怎么就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呢,这家里头庄稼收成多好啊,老天爷给饭吃,多乐呵的事儿。”
“我啊,但凡是身子骨结实一点,我就去买上几亩地,当个田园翁,每日里种些花儿果子的,给我们三姐儿吃。”
那祯禧垫着脚尖,实在是累了,撇撇嘴,心想难为这时候爸爸还能记得她了,她虽然年纪小,但是也知道人不能不放着好日子不过的。
侧着耳朵继续听,四太太向来是没有主见的,丈夫说什么就是什么,大概觉得自己想的太多了,“可不就是这个理儿,不过一样米养百样儿的人,什么样的人也有,兴许是不开眼,穷山恶水出刁民。”
“不过街上乱,我得看着点三姐儿,这几天让她别出门去了。”
说着就要起来,那祯禧轻手轻脚的猫着腰走开了,一口气儿到大门口,恰好有卖兔儿爷的,这样提着篮子挑着担的,拿的种类少,做工也粗糙点,都是穷苦人的营生。
“小姐,您看看,今年新出的兔儿爷,您瞧瞧。”
那祯禧站在台阶上,她看着兔儿爷,想着大概又要到自己生日了,每年开始卖兔儿爷的时候,就到了她的生日,然后是八月半的团圆节。
之所以记得这么清楚,全因着每年她生辰,都有不少的好东西打上海过来,吃的用的穿的,应有具有。
因此她很是爱过生日,喜滋滋的盼着等着呢。
她寻思着姨妈每每来信,都是亲切倍加,打心眼儿里面疼她的,她没什么好东西,今年可以买个兔儿爷送给她。
“这些南边有卖的吗?”
她想着南边要是没有这东西就更好了,给姨妈看个新鲜,她心里也想着姨妈呢。
买兔儿爷的一笑,“这玩意儿,别的地儿没有,只有咱们京城里有,还只有八月半的时候才有,过了八月半就再也不见了。小姐,您看看,买一个吧。”
那祯禧向来零花钱很是充裕,她自己平日里什么玩意儿都喜欢买来看看,“几多钱一个?”
“唉,不糊弄您的,十个大子儿。”
那祯禧点点头,这样走街串巷的,向来是很诚恳的,不然被小脚太太追着打,一片儿的人都不会再买了,做生意的,无论大小,诚字当头。
“这样,二十五个子儿,我买三个。”
“您看看,我是小本生意,家里有老小等着我苦钱去买嚼谷,您再多给两个子儿行不行?”
那祯禧点点头,在那里仔细的挑着,厂甸那里倒是有好的,但是路远她自已一个人去不了。
姑且买三个,她想着一个给姨妈的,姨妈对她好,人儿虽然小,但是心里面清楚的很。
再有大姐快生了,给外甥的一个。
还有一个,是给自己的。
至于表哥,那祯禧顿了顿,表哥也对着她好,但是钱不够了,她还买西瓜吃,实在不行,把自己的给表哥是了。
人家生怕她打碎了,还给送到家里去的,她自己跟个胖娃娃一样,抱着那么大个兔儿爷,一样唇红齿白。
“刘妈,刘妈,快来。”
刘妈忙着灶上的事儿呢,四爷掀开帘子,“哎呦,怎么买了这么多?”
“我一个,外甥一个,姨妈一个。”
四爷看着桌子上摆着兔儿爷,“那就没有爸爸一个?”
那祯禧就蹭到她腿边,拽着他的袖子,眼珠子转了转,“爸爸,您带着我去厂甸吧,那里给您买好的,我这些您看不上不是?”
“胖丫头,你是不是又哄着我带你出去玩?这可不行,奶奶知道了,要生气的。”
抱起来胖丫头到膝盖上,自来是喜欢这个女儿的,长得好,老来得女养的很是精巧。
“您就带着我去吧,去吧。”
四爷到底是老好人,磨不过,爷俩商量好了,那祯禧就偷着乐呵,再去买一个,表哥的都有了,好的那个给姨妈,表哥要给姨妈的那个,心里的算盘打着噼里啪啦响。
要出门的时候,四太太就絮叨,“外面闹拳乱,你们爷俩也会挑,这时候出去,可得小心点儿,那些人,都是拼命的呢。”
说完不知道人家为什么要拼命,还是那句话,“好好的过日子多好啊。”
那祯禧想了想,“奶奶,大抵是没有好日子吧。过不下去了,才拿命不当命啊。”
“再说了,我不乱走,买了兔儿爷我就回来,去给大姐送去。”
四太太这才放着人走了,对着刘妈说话呢,“这孩子,别说是老爷子看重了,我看着也是灵巧,跟前面的两个姐姐不一样,知道的东西多着呢,时不时的冒出来一句,比我们想的还要多呢。”
刘妈虽然自来是见惯了她淘气的时候多,但是也不得不承认这一单,“心眼儿多好,还记得给冯家老太太送兔儿爷呢,知道谁对她好。”
“是了是了,就连没出生的外甥都记挂着,自己还是个孩子呢,谁都放在心上。”
这些年,冯家对着那家,那是当着亲家一样的在走动的,这门亲事都是心照不宣的。
逢年过节的礼儿,都是按时按点的送来的,孩子小那就送玩物衣服料子来,孩子大了能吃东西了,那花样就更多了,就连收音机都有一台呢。
特特的指明了都是给三小姐的,对着四小姐跟五小姐,没提过一句的。
对着那祯禧,是正儿八经当做儿媳妇来关怀的,而且年纪太小了点,难免疼着疼着就跟疼闺女一样了,尤其是那祯禧这丫头嘴巴还特别甜,见人话说人话,见鬼话说鬼话的,哄起来人能让冯老太太找不到北。
俗话说萝卜在坑上呢,那祯禧别看着小,但是地位在那里摆着呢,上海冯家二公子的未婚妻,别说是冯家每年送节礼了,这么一个小的人,过生日的时候,都是来人看望的。
送礼,当然少不了正儿八经的未婚夫了,二公子不放在心上,可是次次老太太都寻了稀罕玩意,拿着二公子的名头来送,那祯禧不知道这些,私以为这表哥蛮不错,心里也是惦记着这个好表哥的,先发几张好人卡。
是了,那祯禧生下来过了百天,四太太还是没过去那个坎儿,给纳妾了,一对儿姐妹花,大王姨娘跟小王姨娘,都是穷苦人家的,家里兄弟多要娶媳妇。
结果大概是没有儿子的命,大王姨娘头年生了四小姐,小王姨娘后面跟着生了五小姐,四爷大概是也死了心,再没有提过纳妾的事儿了。
老爷子也不能再说什么了,一口气两个妾,都是能生养的,这只能等着看看了,总不能再去纳妾了。实在不行,只能从别的房里头过继一个了。
第14章 只管哭闹便是了
厂甸无论是什么时候,总是人不少,热闹的厉害,书摊子尤其多,要是找什么书,基本上都能找全了,要是眼光好的,还能发现一些孤本真品,就连一些碑帖也都有呢。
只管坐在那里打发时间就是了,租书也有租书的行当,买书也有买书的行当,您要是坐在那里只看着不买,那也绝对没有人来赶客的。
不像是后来的时候,但凡是去书店里面,尤其是那些高档书店,虽然说是干净整齐的厉害,你要是只看不买,那就了不得了,一会就有人上来了,先声明这些书不是免费的。
要么就买,要么就被羞臊的走了,书店变的不平民了,好似是什么买不起的奢侈品一般风气不好。
这样的事儿,在厂甸的书摊子上,书店里是绝对不会发生的,绝对让您看够了,今儿没看完,明儿再来也行。
所以一些学生很是喜欢到这里来看书,读书的风气也蔚然成风,读书人都喜欢往这里走呢。
那祯禧挨个的去看兔儿爷,她左瞧瞧,右瞧瞧,想着找个好看的给姨妈欣赏看。
看了七七八八,终于选好了一个扮相最好的,四爷一点也没有不耐烦陪着孩子选东西,只一个劲的提建议,“是了,就是这一个好,我瞧着也是这个最传神了,而且单单就这么一个,再没有别家了。”
掏钱出来买,那祯禧赶紧拦住了,“爸爸,我买给姨妈的,您千万别掏钱。”
四爷就笑着收起来,“好好好,这是咱们三姐儿的心意,到时候你姨妈保管要夸你的。那爸爸给你去买瓜吃吧。”
到了书店里面,他顺腿来买书的,“找一个碑帖,年头久了,寻了多处没有的,叫………”
他一说完,伙计就记好了名字去看条子,书太多了,都是写条子的,就跟书单子一样的,您要是看好哪一个,喊伙计拿出来看就是了。
结果没一会,伙计陪着笑,“咱们家里没有这一本,不过我知道哪一家的书店有,这就帮您去取来您看看,觉得合适您就应一声,不合适了我再送回去,别家也有的。”
说完了,还安顿着人坐下,喊来在店里小伙计招呼着,四爷先喝了一碗凉茶,才喘口气,“买几块西瓜来解暑,要硬的脆的,不要软趴趴的,咱们家里姑娘牙口好,就喜欢吃脆生生的。”
店里伙计从没带推辞的,一溜烟就出去了,一会拿着两叶子回来了,“您看看,没有买的多了,怕吃不完,您要是吃了不够,再来喊我去买就是了。”
处处为着客人着想,从没有坑客人钱或者是思虑不周全的,有些犹豫的看着那祯禧,怕孩子小,手上的汁水乱摸弄脏了书本。
想了想,去后面拿帕子去了,结果拿着帕子出来看了一眼,自己笑了笑又放回去了,那祯禧自己带着帕子,怕给人家弄脏了桌子,帕子垫在桌子上,自己站在那里低着头吃呢,一只手还时不时的擦一擦嘴。
绝对不给人家弄脏了一点儿地方,吃好了,自己果皮都找地方扔的干干净净的,四爷在一边看着,虽说这是自己的闺女,但是自己夸起来都说好的,这么大的孩子,再没有见过比三姐儿更懂事的了。
伙计从别家店里面拿来书,四爷打开看了看,是旧书了,不是新的,新书怕是买不到的。
“就是这本了,咱们买回去,给你当字帖用,三姐儿,你该描红了。”
又把钱给了伙计,伙计给送到门口去了,“四爷您慢走,小姐您慢走,下次您给递个条子,给您送到府上去,省的您跑一趟了。”
“哎好好,好好好。”
四爷一个劲的应好,那祯禧看着这周全的,虽然没去过别的地儿,但是也觉得别的地儿没有,“爸爸,我有点知道为什么咱们都不乐意离开了,哪儿都不如家好,哪儿都不如这里好。”
别人觉得是莫名其妙的孩子气的话,但是四爷听了心里面一热,“哎呦,我的三姐儿,你最懂得爸爸的心啊,你爸爸我啊,这辈子虽然没去过别的地儿,但是想想也知道,离开了家去了别的地儿,都是吃苦受罪。”
“瞧着那些背井离乡的,不管是过得多好啊,这心里老是惦记着家乡那一口呢,不能够离开啊,离开就是要了我的命了。”
“爸爸,等我们家去了,给姨妈邮寄过去吧。”
“行啊,我们三姐儿有心了。”
爷俩不知愁的人,抱着怀里厂甸买的高档兔儿爷,又回家去拿了小贩买来的兔儿爷,给邮寄到上海去了,准保八月节的时候能收到。
大王姨娘从窗户里看到爷俩兴冲冲的回来,不由得眼里面带着酸气,四小姐也两岁大了,对着小王姨娘哭诉,“差不多大的孩子,又都是姑娘们,人家就跟那金凤凰一样的,见天的买,昨儿门口买了三个不够,今儿又带着出去买。”
两位姨娘出生在乡下,没什么见识的,还没等进城在大前门那里就被亲爹卖了,从没有正儿八经的出去逛过。
年纪不算大,只是小时候穷得叮当响,哪里有钱买个兔儿爷呢,现在看着三姐儿买这许多,只觉得自己虽然没有,但是四小姐五小姐是一样的姐妹,不要跟三姐儿一样买那许多,总得有一个吧。
小王姨娘胆子小一些,“姐姐,您别气了,命不一样。”
人家是正儿八经的小姐,家里老爷子亲自教导,四爷眼皮子底下长大的人,四太太时时刻刻过问的,不能比。
大王姨娘只觉得命苦,“是命不好,我们姐妹命苦,被亲爹卖了给哥哥们娶媳妇,可是咱们的女儿,到底也是旗人家的姑娘,怎能跟我们一样呢。”
“都是姓那的,都是四爷的女儿,人家婚事都订好了有权有势的,咱们不比这些,只看眼前的,那么多兔儿爷,你不去要,我得给我们小四要一个。”
小王姨娘就不吭声了,她也是当母亲的,当然也想给孩子好的,只是有的吃喝,不挨冻受穷的,家里哥哥也娶上了媳妇,暂时没有多余的想法。
吃了晚饭,那祯禧在院子里摘桂花,院子里面几盆子桂花,她找那些未开的,“我给老爷子泡在酒里面,大概也是带着香味儿的。”
“三姐儿,爸今天带你出去玩,也给爸装一包香囊,挂在床前可好?”
那祯禧蹲在那里,对着窗户响亮的应了一声,“爸放心吧,明儿就给您挂起来。”
四爷就乐淘淘的,躺下来听着蛐蛐儿叫,他几罐子的蛐蛐儿,都是晚上精神的不行,挨个伺候下来,还真的是耗费心神呢。
大王姨娘小声的问四小姐,“跟你说的,都记住了吗?”
“记住了。”
“再来说一遍。”
“要兔儿爷,我要兔儿爷。”
大王姨娘这才满意了,“对了,就该是这样,你三姐好多呢,你要一个,保管给你就是了,不给你就哭。”
四小姐长得好看,毕竟爹妈都不丑,身材很是细致了,长得秀气,站在那祯禧旁边,倒是显得有点瘦弱了,那祯禧是个货真价实的胖丫头。
“三姐,我要兔儿爷。”
那祯禧看着是妹妹,她平日里是不太跟妹妹们玩儿的,姨娘们带着妹妹们住在小跨院里面,不太见面。
她很是谨慎的往后退一步,把手里刚掐下来的那一朵放在小碗里面,往后瞧了瞧没看到人。
“四妹妹,你一个人出来的,姨娘呢?”
四姨娘躲在窗户后面,她的窗户正对着跨院的门,能瞧得见院子里面的人。
四小姐年纪小,只记得玩儿的,“我要兔儿爷,我要兔儿爷,你给我一个罢。”
一屁股蹲在地上,哭闹不止,跟个小猫一样的可怜。
那祯禧心里面窝着一团子闷气,“走,我带你去找爸,你管我要,我是没有给你的。”
四小姐不动,只在地上打滚,心想姨娘没说爸给买,也害怕四爷,只管缠着那祯禧。
“起来了,当心弄脏了衣服,刘妈又要费心思了。”
结果哭的声音更大了,四太太已经沉沉的睡下来了,四爷一门心思在蛐蛐儿身上,耳朵里只听得见蛐蛐儿叫,叫的多好听啊,叫的声音多清脆啊,多么让人快活啊。
刘妈还在厨房里忙着洗刷,耳朵一动就撒脚丫子跑过来了,黑乎乎的看不清楚,只看着三姐儿在那里站着,一下子抱起来。
这才看到三姐儿脚底下还有个娃娃,瞪大了眼睛,“四小姐,怎地在这里,二姨娘呢?”
只当是二姨娘没看住孩子,给跑出来了,“走,送您回跨院了四小姐。”
“我要兔儿爷。”
“找姨娘买去。”
“姨娘让我问三姐要。”
到底是小孩子,一下子就说出来了,大王姨娘看刘妈来了知道要坏,紧赶慢赶过来装作是找孩子的,恰好听到这么一句。
到底是要脸面的,不想让个下人看不起,拉着四小姐就打,“尽管胡说就是了,一个看不住就跑出来了,跑院子里干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