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弃智道长-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楼里只有男人,只有男人也就罢了,还大多数是十几岁面容姣好的少年,长得都白白净净的,有几分女气。他不禁记起从前庾远道拉他去南馆时的情景,无数涂脂抹粉的小男孩全都欲往他身上扑,吓得他慌不择路拖着庾远道一路狂奔。
  二楼茶桌前坐着那位方才请他上楼的公子,他对面坐着一人,四十来岁,看上去像个富商。
  竹帘后坐着琴师,应当就是先前弹琴之人。竹帘很薄,可以看见那琴师素衣纤尘不染,面容俊秀,比那帮小男孩大了几岁,约莫弱冠年纪,或许还未到弱冠。如此年轻便有这般高超琴技,陶惜年不得不佩服。
  “这位郎君,坐下喝杯茶。”那公子客气道。
  陶惜年将琴放了,坐在他一侧,倒也不拘谨。端起茶杯,便轻轻抿了一口。茶是好茶,蜀中货。
  “在下姓梁,名诸,你便唤我梁郎吧。这位郎君怎么称呼?”
  “在下姓陶名岁。”
  “原来是陶郎君,将要去往何处?”
  陶惜年看向竹帘后的琴师,他以琴会友的目的,其实是为了这首凤求凰琴曲。凤求凰琴曲他早年便收藏了,但有一回晒书遇上大雨,来不及收好,教雨淋湿了一半,看不清了。他三番两次下山去书肆求购,却始终缺货。这缺的后半曲教他一直心痒痒,如今听见这琴师弹了这曲子,便想着以琴会友讨要琴曲。 
  “洛阳。”他随意回道。
  “哦,洛阳,在下也正要回洛阳去。”梁诸欣然道。
  陶惜年笑道:“那还真是巧了。”
  时辰不早,富商模样的男子同梁诸道了别,去了楼下。也不知是走了,还是在同那群小少年嬉戏。
  陶惜年无心其他,对着竹帘后的琴师发问道:“这位琴师如何称呼?年纪轻轻便有如此琴技,令人叹服。”
  “陶郎君的琴可弹得比云笙好,歌也唱得极妙。”云笙拨动琴弦,琴声空灵,如烟飘散于空中。
  陶惜年道:“不知云笙的凤求凰琴曲能否借在下一阅?在下本有此曲,但奈何毁了一半,书肆中又常年缺货,如今听了云笙弹琴,便想起此事,因此以琴会友,想借琴谱抄阅。”
  云笙掩嘴轻笑,道:“陶郎君原是为此事而来。”说罢站起身来,从帘后走出,将一卷琴谱和一张宣纸放在陶惜年面前,又转身拿了笔墨,在灯下磨起了墨。
  陶惜年旁若无人抄曲谱,梁诸在一旁被晾着倒也不恼,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他道:“陶郎君当真是个风雅人,此番去洛阳是拜访朋友?”
  他从纸上抬起头来,油灯照亮了他年轻俊秀的脸,他道:“对,拜访朋友,外加游玩。”
  “不知你那朋友家住何处?或许我与他正相识。”梁诸笑眯眯问。
  他想起元遥不爱说话的性子,道:“我那位朋友不喜结交,或许不认得吧。他家……住在西阳门外白马寺附近。”
  “白马寺附近……,倒离我家不远。我家住在乐津里,陶郎君若是乐意,可与在下一同回洛阳。”
  陶惜年原本想也不想便要拒绝,话刚到嘴边,转念一想:这梁郎君有钱有势有马车,与他同路岂不正好?嘴角抽了抽,咧出一个笑来,道:“再好不过。”
  阿柏听了在他胸口处咬了一口,他连忙抚上前襟,用手心暗地里狠狠地压了一下。
  梁诸看了他左脸颊的小酒窝一阵,说:“陶郎,你倒像我的故人,总觉得在何处见过。”
  陶惜年笑完后忽地就后了悔,这梁郎君在这像是南馆的地方与人相会,看上去不太像正经人,这可怎么办?
  “呵呵,这就说笑了,我乃南人,你我定是不曾见过的。”
  “南人?方才总觉得陶郎饮茶的习惯颇类金陵子弟,这就难怪了。现如今南人会说北语的,倒也少见。”
  “说的人虽少,也有人说,毕竟从前都是一家。”
  “说得也是,你我都是汉人,虽在不同两国,却原是一国之民。”说完后,梁诸有些感慨。
  云笙道:“那我便抚琴一首,以寄愁思,送与二位。”
  陶惜年静静听琴,心想:就算你是龙阳断袖也罢,我还怕你不成?反正我的袖子也快断了。
  他低头为自己倒了一杯茶,轻轻吹去浮沫。啊,挣了钱该给阿遥准备什么礼物呢?

  ☆、第043章 回朝

  洛阳连下了三日的大雨。元遥冒雨回到洛阳已是傍晚,守城将士打开恢弘城门,前来迎接他的,是崔光。
  元遥下马,雨水早就淋湿了他的盔甲,崔光站在门前,道:“恭贺元将军擒获逆贼。请元将军稍事歇息,宫中早已备了美酒佳肴,太后和圣上要为将军接风洗尘。”
  魏远捧着装着法庆人头的匣子,交给崔光手下。元遥沉默地看向队伍中被缚着的二十来位小沙弥,他们还都只是少年的年纪,稚嫩的脸上带着愁容,连日行走磨破了鞋子,被缠缚的手脚也都磨出了血。他们虽被法庆所遣使,却对那场罪恶一无所知。可他却不得不将他们带回洛阳,等待他们的将是什么,他不知道。
  他摘掉头盔,对崔光道:“崔大夫,我先回家一趟,半个时辰后赴宴。”
  洛阳宫中的夜宴才刚刚开始,美酒佳肴,胡笳舞姬,臣子们欢聚一堂,为这场在冀州打的胜仗而庆贺。尽管有不少人对这场战事不甚清楚,造反的头目有几人也并不知晓。
  几位年轻的低阶官员趁着同聚一堂议论不绝。
  “哎,我听说造反的是个和尚?和尚造反倒也不算头一回,可冀州那和尚怎么就造了反呢?如今朝廷并未限制冀州僧侣人数,也未曾制定苛刻的要求。他图的什么?”
  “谁知道呢,或许是哪个乱臣贼子之后,投了佛家以避难,如今又造了反……”
  “听说那和尚是个会妖法的,小元将军花了不少日子,又请了道人,才将那和尚制伏。”
  “哎,先别聊了,小元将军来了。”
  同大多数人不一样,他没有穿锦衣华服,只穿了一身浅色便服,踏着小道上掉落的桂花,从最僻静的小路,慢慢走向宫宴之处。来往官员上前同他寒暄,他只淡淡回上一两句,便继续往前。
  一个小竹球骨碌碌滚了几圈,停在他面前,他弯腰将球拾起,一个四五岁大的孩童向这处跑来。
  “小叔,球!”那孩子抬头看他,伸长了手臂,一双浅褐色的眼睛若琉璃般明亮。
  元遥蹲下,将球送还给他,道:“圣上,原来您还记得臣。”
  先帝在时,元诩常常在他膝前玩耍,前一年他偶被召入宫,见过元诩几回,没想到这孩子竟还记得自己。
  元诩接了球,愣愣看着他,将手指含在嘴里,元遥连忙制止。
  “诩儿,为娘才一不留神,你怎么又含手指了?”
  一人从桂花树后走出,身后跟着两位年轻侍女,正是胡太后。她衣着鲜亮容光焕发,恍若龙宫仙子。
  元遥连忙行礼道:“微臣叩见太后!”
  胡太后笑靥如花,她拉起元诩的小手,道:“元将军不必多礼,今日的宴会就是为你庆功,快些入座吧。”
  说罢,一行人便继续往前走了几步,来到洛阳宫中华林园。园中已经有桂花开了,香气四溢,御厨用桂花做了桂花糕和桂花蜜糖。元遥在自己的位置前坐下,拿起一块桂花糕,轻轻咬了一口,突然就想起了陶惜年。
  等那人到了洛阳,该带着他去何处走走,又该准备些什么菜肴招待?他沾了些桂花蜜,又咬了一口,觉得这桂花蜜糖倒是不错,他想试着做一小坛。
  小小的身影在蠕动,一只小手攀上了桌沿,摸了几下,将那装着桂花蜜的小碟子往边上挪了挪,再挪了挪,直到那小东西将小碟子挪到手里,露出半个头来。见元遥已经见了自己,元诩小声道:“小叔,借我吃一点行么?”
  元遥看向胡太后处,她正与几位大臣寒暄,没注意到元诩已经悄悄挪了位置。另一位看管元诩的小近侍则远远站着,不敢去拉元诩。元遥知道胡后定是不许元诩多吃蜜糖,不过偶尔多吃一点倒也无妨。
  他道:“圣上,坐过来吃吧,当心把蜜糖给洒了。”
  元诩立马眉开眼笑,从桌底下钻了过去,坐在他边上,拿起一块桂花糕,又沾了许多桂花蜜,塞进嘴里,吃得腮帮子鼓鼓的。
  元遥喝了一小杯酒,待元诩走了,便起身去找崔光。他有些事想同他聊聊。
  秋雨过后,秋风渐凉。血的腥味从法场远远传来,地上滚着二十几颗头颅,血洒了一地。
  这般血腥的场面,洛阳城内却有不少百姓前来观看,他们一层又一层地,将法场围得水泄不通。
  元遥远远站在巷口,天下起了小雨。他戴着斗笠,在雨中伫立。一人撑着伞缓步走来,停在他身旁。
  “为什么?他们只是被法庆控制了,捡回一条性命已是万幸。早知如此,我还不如当时便不救。”
  “他们是逆贼,这是朝廷大多数人的决定,我阻止不了。就算是太后,也不好反对。”崔光穿了一身素服,只作平民打扮。他料到元遥今日定会前往此处,因此特意过来看看。
  “崔叔,我想辞官。”元遥道。
  崔光叹了一声:“我知道你的心思,我再去同太后说吧。此次我也不拦着了,你没有进取之心,也无心留在朝廷,去过普通人的日子也未尝不可。上回太后许你得胜归来便赐你黄金良田和爵位,若是有了爵位和田产,就算你不为官,倒也一辈子吃喝不愁了。”
  “多谢崔叔。”
  元遥转身回了自家院子,尽量将法场上的血腥从脑海里遗忘。他拿起扫帚将整个院子里里外外打扫了一遍,出门月余,院子里又落了不少灰尘。又将自住的隔壁房间收拾了出来,铺好了被褥,就等客人上门。
  这应当是最后一次了。他不想杀人却被迫杀了那么多人,有多少,他自己也记不清了。他看向右手,那里缠着封印之用的佛珠。若不是有这把刀,或许他不该如此。
  门外传来扣门之声,元遥连忙起身整理了衣衫,前去应门。
  “元将军,太后有事急宣,请将军即刻跟随小的入宫一趟。”
  来的是个年轻俊秀的黑衣小侍,元遥曾在胡后身边见过。他问:“天色不早了,不知太后宣臣有何急事?”
  那黑衣小侍微笑道:“这个小的哪里知道?到了太后那处,将军自会知晓,劳烦将军了。”
  元遥关了门却没上锁,若是那人星夜到来,知道他家住址,倒也能先进去坐坐。
  秋风吹拂,宫中桂花飘香,元遥想起法场上那二十几个人头,觉得桂花里似乎也带了血的腥。若是让他继续留下,他是不会再留了,大不了落个抗旨不尊。虽与当今圣上出了五服,但他还算元氏子弟,抗旨罢了,不会要了他的人头。
  走进宫闱深处,珠帘后,只有胡后一人。
  “微臣见过太后。”元遥跪地行礼。
  胡后从珠帘后缓步走出,坐在矮榻上,道:“元将军,哀家听说,你又要辞官了?”
  元遥头也不抬,回道:“请太后恩准。”
  胡后笑道:“刚立了功该加官进爵才是,元将军却只想着辞官,倒也是稀奇。不过哀家准了!”
  元遥抬起头来,有几分稀奇。他以为胡后还会再挽留。
  “你多次为朝廷立功,哀家当赐你爵位,及黄金田产。不过,哀家这儿还有一件难事,要你去办。等你归来复命,哀家再赐你黄金田产,之后将军爱去哪儿便去哪儿,哀家不再挽留。”
  “何事?”
  胡后走到帘后,将一个匣子拿了出来,打开,正是元遥前几日呈上去的佛顶骨舍利。
  “佛国高昌近日送了一具肉身佛像给我国,十分尊贵,作为回礼,我大魏唯有这佛顶骨舍利拿得出手。此去高昌路途艰险,要过那嘉峪关,再往西行。哀家听说关外有些妖道妖僧一类,怕常人去了办不妥。况且这佛顶骨舍利尊贵,传闻中更有神力,若是大张旗鼓派遣使者西行,怕路遇不测。哀家想来想去,这佛顶骨舍利是你收上来的,哀家便派你出去将它送往高昌。”
  元遥微微蹙眉,道:“太后,派遣微臣前往高昌不是不可,只是这佛顶骨舍利当真有神力,可为道行高的修佛修道之人遣使,恐落入歹人手中,后患无穷。”
  “这个哀家自是知晓,你之前说过,那法庆便是靠着这佛顶骨舍利兴风作浪。不过不用担心,哀家已经请洛阳城中几个道观大师连夜做法,将这舍利的神力封了八成,剩下两成,是怕高昌国主认为我大魏送的是假舍利。你此去高昌,就扮作百姓,去道观里挑一两个道行高的道人,陪你上路。”
  “若我不应?”
  胡后微微笑道:“不赐爵位,没收田产,降级数等,从军营小兵做起。”
  “臣领旨。但臣还要在洛阳待半个多月,臣在等一个人。”
  胡后将装了舍利的盒子交给元遥,说:“那将军便等吧,近一月内上路皆可,时间由将军决定,只要在开春之前将国礼送往高昌即可。只是此去路途遥远,如今又已入秋,关外风雪极大,将军还是早些上路为好。”
  “是。”
作者有话要说:  同志们对不住,这两天事儿太多了,没有按时发文。明天应该能准时了,哈哈。

  ☆、第044章 相逢

  陶惜年睡在柔软的大床上,往嘴里扔了几颗花生,觉得相当快活。一路上他吃得好住得好,而且令人高兴的是,此地离洛阳已经很近了。
  阿柏在床上跳来跳去,道:“这个梁诸当真是个有钱人呐,多阔气!凡是外出,就要住最好的店,还能有那么多生意上的朋友让他借住。”说到此处,他话锋一转,“不过啊……你可得小心他,我总觉得他别有所图!”
  “他不会的,我这几天算是看清了,他是正人君子,你可不要背后说人闲话。”陶惜年翻开一卷琴谱,那是从云笙那里抄的凤求凰。
  梁诸好不好龙阳他不确定,不过倒真是个知书达理之人,有君子风范。他是个生意人,做的是字画买卖,这倒让他开了眼,见识了不少名画名帖。一路上梁诸包了他的食宿,而他只是偶尔弹琴外加给他看看字画罢了,这种好事要去那里找?打着灯笼也难找啊,比给人看相抄经好多了!
  “还有几日到洛阳啊?我们都走了多少天了!”
  陶惜年吃完花生,喝了一口茶,道:“明日傍晚便能到了,我今日听梁诸说的。”
  “你一路念叨着要给大和尚准备礼物,你准备什么了?”
  陶惜年沉思半晌,道:“我想来想去,总觉得这也不合适那也不够好,我把爹送我的玉佩送他吧。”
  “哇,祖传的玉佩都要给人啦?”
  “什么祖传啊,传了两代罢了。”陶惜年拍了阿柏一下,“快睡觉了,明日还要赶路。”
  阿柏卷起头上的叶子,在床尾缩成一团,很快便睡着了。陶惜年起身洗漱,开了窗。天上繁星点点,明日必定天气晴朗。
  太阳西斜,一辆马车缓缓驶进城门,陶惜年掀开帘子,看向恢弘城门。城内百姓来来去去,小贩穿梭叫卖,是一派繁华景象。马车前行一阵,到了里坊,丝竹之声隐隐传来。梁诸道:“陶郎,此处便是调音里,再过一个里坊便到我家乐津里了。乐津里旁便是洛阳大市,时间尚早还未歇市,陶郎想不想去洛阳大市走走?从洛阳大市穿过达货里,便能到白马寺,你朋友家附近。”
  “好啊,我正有此意。”洛阳大市啊,当然要走一走。时间还早,他可以从洛阳大市里挑些糕点之类顺道带去元遥家。
  这些天听梁诸说了些洛阳城的事,洛阳城西最为繁华,靠近宫城之处为皇亲贵族以及鲜卑系大官僚的宅院。而靠近洛阳大市的,则为商贾。梁诸家住乐津里,靠近洛阳大市,是标准的商贾之家。而汉人官员和士庶,则多住在城东,那处没有城西繁华,只有个洛阳小市。
  梁诸先将货物马车交给管事带回乐津里,又陪着陶惜年去逛洛阳大市。穿过两条街,繁华的气息扑面而来。商铺林立规划得当,人群往来络绎不绝,不少鲜卑妇人手中提着满满的货物,正与小贩讨价还价。
  陶惜年转了几条街,每条街所买之物各不相同,他方才逛了布匹,又来逛成衣,隔壁那条街则卖瓦罐铁锅之类的家用,当真是应有尽有。不知不觉间,一个多时辰过去,太阳要西沉了。
  陶惜年手里拎着几袋糕点,再隔一条街是菜市,他不买菜,便不用逛了。要是去了那处,他恐怕拉不动花花。
  “陶郎,你那位朋友住在白马寺附近,莫非是高官贵族之后?”
  陶惜年笑了笑,道:“是,不过跟魏帝已经不太亲了。”
  两人穿过达货里,往白马寺走去。钟声幽幽传来,寺内香火旺盛。时间不早,香客却依旧往来不绝。
  见梁诸陪他逛了一下午却没有回家的意思,陶惜年只好道:“梁郎,一路上多谢照顾,真不知该如何感谢才好。你已经陪我逛了一下午,不用再送了。等我安顿下来,改日定去你府上拜访。”
  梁诸却坚持道:“陶郎你人生地不熟的,虽知道朋友家的住处,却从未去过。这一片我极熟悉,我将你送过去吧。”
  陶惜年不知该如何拒绝,只好谢过梁诸,牵着花花继续往前走。
  “再往前走就几乎全是皇亲的宅子,你朋友是哪一户?”
  陶惜年刚要回答,抬头却见一人穿着浅色布衫,左手提了一条鱼,右手拎了一只鸡,也正好看到了自己。夕阳下,那双浅色的眼眸如琥珀般流光溢彩。
  陶惜年一喜,丢下梁诸往前走了几步。二十来日不见,元遥的头发又长了些,如今已经能束起来了。他从前怎么就没发现元遥竟生得这般标志呢?此前只觉得他长得好,也仅限于长得好罢了。此刻看来,他简直要将所有溢美之词全用在他身上也嫌不够。
  “你来了。” 元遥右手里的鸡突然垂死挣扎不断扑腾,他随手将鸡扔进院子,腾出手来开门。那只鸡喔喔乱叫几声,没了音儿。
  “嗯,路上下雨耽搁了几日,不然该早两天到的。”
  陶惜年笑得一脸灿烂,元遥开了门,回头却才发现身后还有一人。
  “修远,好久不见。”梁诸笑道,“原来陶郎的朋友竟是修远,真是太巧了。”
  “咦?你们认识啊!”陶惜年惊讶地看着他们,手腕却突然被元遥握住。
  “大舅哥。”
  大舅哥?陶惜年的脑子一片混沌。梁诸是元遥的大舅哥的话……元遥就该是梁诸的妹夫。这么说,与元遥订婚的,正是梁诸的妹妹!啊,这也太巧了吧。
  “我们两家原是有世交的,如今却极少往来,你哪日得空,带着你朋友一起来我家中坐坐,菀君她……想见见你。对了,还要多谢你这么多年没提退亲之事,菀君才没被人说闲话。时辰不早,我便回了。陶郎君,改日再会。”
  陶惜年跟梁诸道了别,元遥也放开他的手。陶惜年觉得有些奇怪,他干嘛突然这么用力!
  “今后尽量不要单独见他,他喜欢男人的。”元遥道。说罢牵了花花,将它引进门。
  陶惜年一惊,倒也面色如常,毕竟他早就猜到了,呵呵。
  他抬头看了牌匾,上面竟写着“京兆王府”四字。他想了想,京兆王应当是元遥去世的父亲。抬脚进了院子,院中种了不少花草,长得郁郁葱葱。庭中还有一棵桂树,长得极大,桂花开了一半,香味扑鼻。但有几盆盆栽被放在角落,已经枯死。他想大约是元遥时常需要出远门,没办法及时浇水。死了倒可惜。
  阿柏从陶惜年的胸口处跳出来,抖了抖叶子,将身体伸展开来。他睁着绿豆眼看这庭院,蹦蹦跳跳转了一转,评价道:“还不错嘛,够宽敞!”
  元遥带着他去了房间,这房间大小同他在道观里的那间差不多,房间内东西不多,摆放得很整齐。他放下竹箱,阿柏便开始整理东西。元遥出去做饭,他往床上一躺觉得万分惬意。终于到了!
  “道长,你的琴给你放这儿行么?衣裳给你塞在这儿……”阿柏将琴放在矮桌上,又去将陶惜年的衣裳叠好了,放进柜子里。
  陶惜年撑起身,道:“随便放吧,能让我找着就行。我去后面院子走走,你去不去?”
  “去啊,那我先不收了。”
  陶惜年在这京兆王府里转了一转,宅子是个五进的宅子,除了进门后的院子和他们住处的庭院,后面还三个小院,不过显然很久无人居住,只长着几棵大树和一些杂草,房间也都是锁着的。他只走到第四进便往回走了,大门锁住了。看来这最后一进就是元遥也很少进去。
  他在里面瞎晃荡,走着走着竟是到了元遥家摆放祖宗牌位的小祠堂。二十年前孝文还未改制,牌位上的名字还都是拓跋之姓。元遥应该是在小时候改的元姓,若是不改,他该叫拓跋遥。
  放得远的是拓跋家老祖宗,有不少是鼎鼎大名的人物。摆放位置离香烛较近的,则是三代以内。陶惜年隔近了去看,元遥的父亲是京兆王拓跋子推。不知道元遥有没有袭爵的可能。
  “惜年,饭已经好了。”
  陶惜年转过身,元遥站在他身后。阿柏正在爬树,听见这话从树上滑了下来,看来他等吃饭已经等了很久。
  “那我们走吧,正好饿了。”他走在元遥身后,走了几步,好奇地问,“修远,你有爵位么?”
  元遥道:“我是庶子,不能袭爵。不过胡太后答应赐一个爵位给我。若没有爵位,这宅子在我百年之后,便重归朝廷了。”
  难怪了。梁家就算再有钱有势,也只是商贾之家,元遥的父亲为他订婚,也该好好考虑才是。
  秋风过境,吹落几片树叶,其中一片落在陶惜年头上,元遥伸手将那叶子拿了,道:“我兄长是嫡子,但他早已遁入空门,这宅子便留给了我。”又道,“梁诸那里还是要去的,等过两日你休息好了,我们一起去。”
  陶惜年微笑着点点头。

  ☆、第045章 做客

  “你今日又怎么了?骚气!”阿柏把头靠在桌上,看陶惜年梳头。这妖道一大早觉也不睡,翻箱倒柜地找衣服,不知道又要干什么去。
  “去梁诸府上做客啊,得穿好看点嘛。”陶惜年回答得理所当然。
  “那你路上那么多日都跟他在一起,怎么不穿好看点?”
  “不干你事!你不是说没睡饱么?赶紧睡觉去!”
  陶惜年换上一套月白色长衫,系上腰带,左看右看万分后悔没多带几身衣裳。就那么几身衣裳,几日便穿重了嘛。路上的时候不觉得,可这是在洛阳哎。
  怕元遥久等,他穿好了便立马开门。米粥的香味飘了过来,一闻就知道元遥在做早饭。
  阿柏屁颠屁颠跑进厨房,帮元遥盛粥,然后给每个盘子里分了一块肉饼,一只鸡蛋。
  三人吃了早饭,阿柏留在院子里。他一点也不孤单,一个人在院子里上蹿下跳,逗弄元遥买昨日买回来的两只鸡。陶惜年和元遥则带着昨日便买好的礼品,去乐津里梁府找梁诸。
  梁府很好找,宅子很大,比元遥家那京兆王府还要大上一圈。元遥敲了门,便有四个家仆前来迎接,帮他们拿礼品。陶惜年左看看右看看,这梁府与庾远道家几乎不相上下,真是家大业大。
  刚走进第一道门,梁诸便听了通报前来迎接,道:“你们两人来便来了,还跟拜年似的,带这么多东西,太破费了。”
  陶惜年笑了笑,其实都是元遥买的,呵呵。
  几人在会客厅里坐定,随意寒暄着,但其实主要是陶惜年同梁诸在说。聊了一阵,陶惜年停下喝茶,却瞥见梁诸身后的屏风人影一闪。他想了想,兴许是那梁家小妹或是她的贴身婢女吧。虽说梁诸提过他妹妹梁菀君想见元遥一面,可他们毕竟是没成亲的,面对面坐着不太合规矩,因此在屏风后偷看。
  元遥倒是什么也没发现,静静地坐着喝茶,不时看陶惜年一眼。
  “梁娘子,你家未婚夫婿来了,这会儿走得动么?絮絮背你过去。”年约十六七的小侍女絮絮从屏风后跑回梁菀君的闺房,小声传话。
  梁菀君躺在床上,咳了几声,勉强直起身子,脸色很是苍白。她道:“背吧,我怕等不到下一回了。”
  “说的什么话啊,呸呸,晦气,不会的!”絮絮急道。
  “是啊梁娘子,梁郎前日又遣人去南边找了个大夫,过几日便能到了,说不准你的病就要好转了。”说话的是个五十来岁老妈子孙妈,絮絮来之前她一直在照顾菀君。
  絮絮给菀君重新整理了头钗,又点了些胭脂,梁菀君的脸终于有了些血色。虽然两人不见面,但总要打扮打扮。末了,又给她找了件厚衣裳穿着,这才背上她,往会客厅走去。孙妈则在一旁护着,以免絮絮背不动摔了菀君。
  但其实她的担心是多余的,缠绵病榻许久的菀君身子比落叶还轻,絮絮能背起两个她。
  “我家元郎长得俊么?”菀君脸上浮起一层红晕。
  “我……今儿个来了两位郎君,我在屏风后偷偷看了一眼,都很俊呢,不过絮絮没分清谁是元郎。”
  孙妈在屏风后铺了厚地毯,又给菀君拿了个软垫子,絮絮便将菀君放在垫子上。会客厅是亮的,屏风后是暗的。菀君可以透过屏风看清会客厅里的人,而她对面的人却极难看到她。
  她几乎是贴着屏风,从细小的缝隙里看向对面之人。絮絮说的不错,是来了两位郎君,都长得很俊秀。她以为哥哥就已经很俊俏了,没想到这两位都比他哥哥更俊。尤其是坐在右边的那位,一双桃花眼,笑起来脸颊上有酒窝,那笑容简直能融化冬天的冰雪。不过她认得出来,他不是元郎,因为元郎是鲜卑人,而他与她一样,都是汉人,眸子的颜色要深一些。
  于是她看向左边,元郎有一双漂亮的浅褐色眸子,像琥珀一样,与右边那位比起来鼻梁更高挺,五官更深刻,是另一种好看。元郎似乎不爱说话,只安安静静坐着,偶尔看一眼右边那位郎君。他们是很好的朋友吧。
  菀君偷听了许久,知道右边那位姓陶,是从南梁来的,现下正住在元郎家中。听着陶郎与哥哥谈论南梁到冀州一路上的见闻,她便心生向往,真想出去走走,可却是办不到。
  “梁娘子,渴了吧?喝点茶水。”絮絮轻手轻脚端了一杯热茶,递给菀君。
  菀君一不留神,便泼了茶水,低低叫了一声。
  陶惜年早就注意到有人偷看偷听,倒没觉得意外。元遥看向屏风后,有些疑惑。
  梁诸转身看了看,见没有动静,觉得应当不是什么大事,便道:“是菀君,她想看看你。”
  陶惜年道:“梁兄,令妹若是愿意,也坐过来一起聊吧。我们不是什么讲规矩的老古板,这里也没有外人。”
  梁诸想了想,对屏风后的妹妹道:“菀君,你想坐过来么?”
  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