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儒道至圣-第5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些年,在科举或各方面的考试中,减少儒家众圣官员为政的内容,反而增加历代杂家半圣的从政观点。
  不是儒家无法掌控教化,而是儒家已经承认在从政这方面不如杂家,与其让人族陷入危机之中,不如用缓慢的方式革新。
  革新者可为圣,官员只是人。
  在外敌侵略人族时,抗击外敌可为圣。
  在国家四分五裂时,一统全境可为圣。
  在安定之后外部威胁减弱时,能满足人族温饱私欲者可为圣。
  在国家安定之时,不能以抗击外敌与国家大乱时的眼光来看待人族,但也不能因此否定大乱之时那些真正的英雄与圣人。
  在国家大乱时,那些靡靡之音无病呻吟,无论吹捧得何等天花乱坠,也比不上一个士兵,一件兵器,一台机关。
  杂家官员本以为方运可能会用儒家的手段来处理政务,可实际上,方运抛弃大部分“仁政”的思想,同时也摈弃法家的严酷,还把杂家的糟粕通通扔到垃圾堆中,用更有效更高明的手段来解决一切。
  到了后来,无论方运说什么,所有官员都一个字一个字记住,不仅记住文字,还记住方运的语气和表情。
  很快,一些官员面露迷醉之色。
  一声清脆的声音响起。
  一个老进士官员的文胆终成二境。
  但是,无人惊讶,继续聆听方运的为政之道。
  不一会儿,天降才气,一位中年进士晋升翰林。
  无人祝贺,但每个人喜气洋洋,甚至连晋升翰林之人自己也满不在乎,眼中只有方运。
  不知不觉,巴陵城文院外面汇聚了城中所有读书人,许多读书人甚至急得抓耳挠腮。
  自从去年的中秋文会之后,巴陵城便成为人族有名的胜地,许多被海眼传送过来的读书人还留在这里,各国读书人也把游学的终点定为巴陵城。
  一开始,这些读书人只想等着参与董文丛召开的文会,可随着文院内官员文胆文位晋升之人越来越多,读书人们再也忍不住了,自发前往文院。
  不为别的,只想知道方运又用了什么手段在增强他人力量。
  随后,这个消息在论榜和人族流传,许多大儒甚至不惜消耗才气与战功,直接将神念降临在巴陵城上空,想要听方运说了什么。
  可惜,除了方运前面的官员,即便大儒也听不到一个字。
  但是,这些大儒却面露惊色,有几个大儒甚至失去了思考能力。
  人族每一处文院广场两侧,必然种着两排杏树。
  当年孔圣讲学之地很多,如泗水院、洙水院等等,但有一处地方却是孔圣最喜之处,人称杏坛之地,之后孔家在杏坛原址建立了现如今的孔庙。
  那里之所以称之为杏坛,是因为在孔圣讲学之前,周围就有四棵杏树,甚至有一棵孔圣亲自种下的桧树。
  孔府学宫之中有一些大树因为曾聆听孔圣或众圣讲学,甚为奇异,被尊称为树先生,连树叶都有不凡的力量。
  但跟那四棵杏树比,树先生只是平平,至于那棵桧树,被奉为树贤人!
  在传说中,那颗桧树因为经常受孔圣力量滋养,满腹经纶,已经可口吐人言,按理说应该是树妖,可无论是孔家还是桧树本身都不承认是妖,只认定他为孔门第七十三贤弟子。
  孔圣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
  四颗杏树虽然不如树贤人,可也非凡异常,每颗树十年只结一果,名为孔杏,每一颗都被奉为孔家宝物,历来是大儒必争之物。
  现在,文院广场两侧正中的两棵杏树,出现了异象!
  其余杏树与之前并无区别,但那两棵杏树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发芽、长叶、开花、结果、落叶、发芽……不断重复一棵杏树的四季轮回。
  这两棵杏树,仿佛被时光之力笼罩,得历史长河眷顾,快速成长。
  普通杏树可达三层楼那么高,这文院中的杏树要高一些,有四层楼高,但现在,那两棵杏树高达十丈!
  并且还在继续成长,继续升高!
  杏树的落叶与杏子都掉落在地面,都被树根快速吸收。
  “小杏坛……”
  许多大儒喉咙里滚动着同一个词语。
  这是至少要半圣才能创造的地方,从无例外!
  而且,不是每一个半圣的讲学之地都能形成小杏坛。
  加上这里,人族至今只有十六处小杏坛而已,其余十五处皆是圣人讲学之地,而且皆曾多次讲学。
  小杏坛,必然会被圣院和人族尊为圣地!
  方运一大学士之身,开创一片圣地!
  那些看到这一幕的大儒头晕目眩,这可不是那种单一的医家或兵家圣地。
  百家各派皆尊奉!


第2061章 落瀑谷中
  元县城北与山相连,元山树木繁茂,地势高而缓,山峰众多。
  临近城北的定河峰乃是元县的胜地,可俯瞰全城,每有文会,此地便是最佳之所。
  离县城较远的另一处长居峰,则是风水极好的墓地。
  早年间,凡是元县居民死亡都可葬在长居峰,但随着去世的人数增多,县衙不断提高在长居峰下葬的标准。
  在柳山成大学士担任左相后,不知是当时的元县县令所为还是柳山门生传话,能在长居峰下葬之人的标准再度提高,只有望族族长或举人以及地位更高的人故去后才能葬在长居峰,那些达不到标准的坟墓必须要迁走。
  此事一处,全县哗然,尤其是刚刚将长辈下葬的人家,非常不满。
  但是,县令毫不客气施压,打着退墓还林的口号,硬生生逼着那些人家迁墓。
  若真是为了元县,许多人家即便再如何,也会迁墓,毕竟官府补偿了迁墓的费用。但是,在迁墓的过程中,许多人家发现,此次迁墓,县衙给普通人家一两迁墓费,但却给柳家人整整五两迁墓费。
  元县许多人更加不满,但很快又发现一件事,少数柳家人竟然以祖上坟墓离长居峰山腰远为由没有迁墓,并获得县衙的准许。
  不患寡,患不均。
  此事一出,众多元县百姓前往县衙请愿,反怎奈县令一直敷衍,最后,部分百姓闹到府衙甚至州衙,可最终毫无悬念,领头数人被捉拿下狱,重要之人被严惩,其余人都被警告。
  那些读书人没有受到多大的惩罚,而许多没有文位的百姓的三代之内禁止参与景国科举。
  在圣元大陆,这种惩罚堪比死罪,迁墓风波立刻平息。
  但是,从此以后,元县的许多百姓视柳山为仇人。
  还有一些元县百姓不得不背井离乡,前往其他府县,从此成为左相党的死敌。
  就在官府发布柳山回乡丁忧暂无官身的消息后,元县之中处处响起鞭炮声。
  若在以前,元县的衙役官兵必然会如狼似虎抄家定罪,但现在放鞭炮的人家安然无恙,因为元县县令已经被刑部缉拿押往京城。
  元山的西北处有一座山谷,谷中瀑布倾泻,水潭幽深,景色别致,号称元县第一景,名为落瀑谷。
  早在十年前,这落瀑谷的谷口就建立了栅栏和大门,被划为柳家私产,元县之人再也无法进入谷中。
  元县之人敢怒不敢言,因为元县人都知道落瀑谷已是柳山的囊中之物。
  今日的落瀑谷,与往常没有区别。
  城中即便偶尔有鞭炮声,也惊扰不到这里。
  柳山虽非左相,但仍然是一位大学士。
  元县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大学士。
  柳家的家丁守在落瀑谷门外,虽然不似以前傲慢,那膘肥体壮的身躯依旧能震慑所有人。
  谷中的潭边,有一处院落,院子之中竹林茂密,曲径通幽,深入后豁然开朗。
  庭院之中,竟然有十数人,如同众星捧月一样面对居中的柳山。
  柳山身形削瘦,面相儒雅,须发纯白,脸上的皱纹也比之前多了许多,比一年前老了十余岁,但目光依旧深邃,再也不是朝堂上那个斗争失败的左相,而是一位睿智的大学士。
  若是有大儒在场,定然会发现,柳山即便受到如此沉重的打击,即便景国国运视其为敌,境界也毫无折损,甚至可能在数年内晋升大儒。
  柳山平静地喝着茶水,而他周围的人在高谈阔论。
  这些人中,有左相党的中坚,已经辞官请罪,不久之后便会前往北方或两界山等险地。
  有雷家与宗家的大学士,有庆国的翰林,还有其他杂家之人。
  “柳公,您安心静修,待您成大儒之日,便是再度叱咤风云之时!”
  “这景国的左相,必然会重归其位!”
  “那方运愚不可及,以为把您逼走,就能掌握天下大势,竟然选择辞官,以我之见,这是他败亡的开始!”
  “不错。方运虽是不世出的天才,但为官之道却远远不如我等杂家之人。他一旦放弃官职,就很难收拢党羽。柳公不一样,柳公经营数十年,只要守制结束,登高一呼,从者云集。”
  “柳公守制,我等从军,无非是韬光养晦,待时机一到,必然重返金銮殿!”
  “此次南蛮入侵,方运虽然力挽狂澜,但景国已经耗尽国力,一旦有风吹草动,必然急速败亡。更何况,庆国不会眼睁睁看着景国回复元气。不出意外,庆国必然会做出针对景国的行动。”
  “在下从庆国而来,已经得知,宁安之战后,妖界震动,据说妖蛮众圣已经达成一致,不仅要攻打两界山,也要灭景国。不出意外,待蛮族再次继续力量,便会拿下景国!”
  “实际上,那位……还能坚持多久?”
  “那位本来坚持不到今年,可据说在方运的医会中得了好处,延寿一两年。即便如此,也未必能拖三年!三年一到,只要蛮族稍稍施压,我庆国大军必然以抗击蛮族为名,挥军北上,接管象州、江州以及京城,至于其他地方,留给武国。”
  “你们不要忘记,不仅国君能夺情,圣人也能夺情!只要柳公晋升大儒,宗圣圣谕夺情,柳公奔赴两界山参战,数月后,东圣阁一纸调令便可让其回景国。到那时,柳公再掌景国!”
  “是啊,只有柳公晋升大儒,便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众人纷纷点头。
  与此同时,许多人发现柳山手持官印,看到之后面色有细微的变化。
  柳山的官印没变,但名称不再是左相印,而是他的侯印,作用略有不同。
  许多人暗中交流,很快在论榜上得知,巴陵城中,方运在文院指点象州百官处理政务,杏树参天,成小杏坛。
  众人茫然无措,随后,一些人满面通红,接着眼中浮现忧色,刚才他们还说方运难以收拢党羽,现在竟然形成小杏坛。而且,是因为指点政务而形成小杏坛,本来只有杂家才能做到。
  孔圣当年周游各国,讲学之地数十,但最常在也最重要的地方,便是杏坛。


第2062章 孔圣遗音
  杏坛,在人族的意义非比寻常,甚至被认定为教化圣道的起源,而且只有晋升大儒后,才能有资格前往杏坛之中,静修三日。
  运气最差的大儒,静修三日也能听到当年七十二位贤弟子之一的留音,运气特别好的,能听到树贤人模仿孔圣讲学。至于传说中真正的大气运者,能亲耳听到孔圣遗音。
  历史上,只有四位儒家先贤曾听到孔圣遗音,前三位都成留下不朽著作,并且已经封圣。
  一般来说,只有听到孔圣遗音,才能算是真正的孔圣弟子,虽然无法跟七十二贤相比,但可列三千弟子之内。
  衣知世是第四位。
  当年文豪之争时,衣知世的呼声并不是特别高,因为人族历来讲究长幼辈分,衣知世太年轻,在他之前有众多德高望重的耆老争文豪之名,每一位都远比他更有实力。
  比如雷家的雷空鹤、宗家的宗甘雨、景国陈家的陈铭鼎等等在那时候都胜过衣知世。
  当时,已经没有人看好衣知世能获封文豪,年轻成就了他,也在文豪之争中成为劣势。
  但是,在文豪之争的最后关头,孔家出面,宣布衣知世曾聆听孔圣遗音,举世皆惊。
  一人知世压文宗。
  文豪之争再无悬念,衣知世也在那之后成为真真正正的半圣之下第一人。
  衣知世门生故旧极多,他们每次遇到有人说方运是圣前读书人,都嗤之以鼻,因为当世只有衣知世一人曾聆听孔圣遗音,是孔圣的真正弟子。在他们看来,圣前说是天之门生,实际上远远不如孔门弟子正统,儒家之中,位列三千弟子才是正统。
  落瀑谷的每个人都清楚小杏坛是什么概念,只有最贴切圣道而且有独特创新的讲学,才能引发小杏坛,而且所讲的道理之后必然会被发扬光大。
  之前方运曾经传授绘画之法与琴技,引发天花乱坠,但远不如这小杏坛,因为在读书人眼中,那些只是小道,治国安邦才是大道。
  这小杏坛的异象本身并不浩大,没有什么神光,没有天降才气,只是两颗杏树突然不断成长,看上去没什么。
  可若细细思考,引发神光引发才气并不困难,可赋予生灵超脱自然的限制,在短时间内经历漫长的成长,这种力量堪比掌控过去与未来。
  宗家入主东圣阁后,处处阻挠方运,但是,小杏坛一旦现身,别说方运杀过宗家子弟,就算杀了宗家家主,东圣阁只能捏着鼻子来宣布小杏坛为圣地!
  最多延迟三天,超过三天,圣院其他殿院就敢弹劾宗甘雨等东圣阁所有人!
  即便他们是宗圣的子嗣。
  孔庙的孔家杏坛如同一座丰碑,属于大道圣地,没有任何人任何家族想要染指。
  但小杏坛这种圣地不一样,属于教化圣地,不如大道圣地,每当出现这种圣地,人族各大势力必然会全力以赴争夺进入静修资格。
  比教化圣地低一些的,就是方运曾经在圣院经历的翰林殿或无穷战殿等,都属于修习圣地。
  对于三种圣地的差异,有大儒打过一个比方,把人比作一个桶。
  修习圣地主要的作用是提升自己的实力,相当于不断往桶里注水,总有注满的时候。
  教化圣地不仅能往桶里注水,还能慢慢改变木桶的质地,让木桶越来越结实。
  大道圣地更强,不仅能让木桶变成铁桶,还能让桶更高更大。
  众圣世家并不缺修习圣地,他们只需要付出很小的代价就能进入任何修习圣地。
  而小杏坛这种教化圣地完全不同,为了保证圣地力量充足,圣地不会一直开放,还会限定人数和开放时间,必须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才能进入。
  像孔门杏坛那种大道圣地,进入的条件更为苛刻,只有大儒可以进入一次,不成大儒,哪怕是半圣的亲儿子都不能进入,孔家人也不行!
  进入一次还想进第二次?可以,请封圣。
  人族的大道圣地的进入条件几乎都是如此苛刻,所以各世家根本不会妄图控制,要么有资格进,要么没资格进,完全没有操作空间。
  小杏坛不一样,每个世家的天才都想第一时间进入,而且都不想多人进入,都想一个人静修至少一天。
  人族读书人数不胜数,一年却只有三百六十五天,几十亿人中一年也只有这么多人能独自静修,别说是全人族不够,别说众圣世家不够,就算只让孔圣世家子弟进入,孔家子弟也会拼命争夺,因为还是不够。
  柳山面前的读书人沉默着,迟迟未说话,有几个人的面色竟然一直发红。
  杏坛乃是教化圣地,那么,从今天开始,无论那些听方运讲学的是什么身份,恩师是谁,都必须恭恭敬敬称方运为恩师。
  在圣元大陆,师徒关系仅次于父母与儿女。
  因为听讲的官员亲自经历了小杏坛的成立,其中每一个人不仅可以无偿再入一次小杏坛,他们的直系后代中,也可选一人可无偿进入一次小杏坛。
  一个书生若是连童生也考不中,只要进入一次小杏坛,不用独立静修,哪怕是跟十几个人或者二十几个人共同静修,那么二十年内也必然会成进士!
  落瀑谷的读书人之所以沉默,便是明白从今以后,象州官员与方运的关系,比左相党官员与柳山的关系还牢固百倍千倍!
  若是其中一个象州官员天赋平平,却有一个天赋极佳的孩子,方运现在让那个官员去死,那个官员最多犹豫三息便会答应。
  仅仅是为了能让孩子进入一次小杏坛。
  柳山轻声叹息,望着天空云卷云舒,怅然若失,缓缓道:“继宁安之后,象州也姓方了。”
  山谷继续沉默。
  宁安不过是一个县城,即便潜力再大,受制于人口等因素,成就终究有限。
  象州不同,象州曾被庆国压制数十年,但人口过亿!
  若是象州的潜力被完全激发,最多三十年,象州读书人便会充斥景国各州各衙门!
  皆为方运门生。
  从现在起,无论将来景国如何,无论象州是被庆国吞并还是被武国夺取,都不会像当年那样被压制。
  因为,象州不是任何一国的象州,是方运的象州!
  巴陵城文院中的小杏坛,能撑起半个国家!


第2063章 文院门外
  方运讲学,小杏坛立。
  消息如同草原上的烈火一样蔓延,包括孔家在内各大势力与十国都在第一时间派遣特使前往象州。
  教化圣地,足以决定世家或一国兴衰。
  众多大儒一直看着巴陵城的文院内部,什么都听不到,只能眼睁睁看着两科杏树不断长高,树干越来越粗,树冠越来越茂盛。
  文院之外,站着城中的许多读书人以及一些官员。
  墙外之人,皆可见两棵参天杏树。
  许多官员脸上浮现无法掩饰的悔恨,甚至有堂堂翰林死死咬着牙才能避免失态。
  这些悔恨的官员,要么来迟一步,要么是被方运点名赶出文院。
  这些官员身份各有不同,有的与庆国勾连,有的是启国细作,有的身处其他派系,甚至还有潜伏的左相党人。
  他们之前走出文院的时候,并不在意,甚至认为方运即将离开,接下来是他们大展拳脚的时代。
  但是,当两棵巨大的杏树升起后,他们的脸色一直在变化,越来越难看。
  除了少数人,大多数人之所以没有决心投入方运门下,是认为方运给不了自己所需,在其他势力那里获得的利益更大。
  但是,跟自己和一个后代都可以进入小杏坛的利益比起来,其他人所能给予他们的根本不算什么。
  这可是教化圣地,普通读书人一生也别想进入。
  圣元大陆并没有出现过九品中正制,所以有家族但并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门阀,并不能垄断圣院与国家的权力。
  世家、豪门、名门和望族,成为士族的四个层次,至于之下,皆为寒门。
  寒门自认为是一种门第,毕竟有家族力量,但在士族眼里,他们只是庶民的家族,不配成为士的家族,只称呼他们为‘庶族’。
  庶族经常破败,平民也经常能晋升庶族,现在各地的大姓祖上几乎都是庶族,久而久之,寒门与庶民平民混为一谈,不分高下,甚至还经常联手对抗士族。
  在人族,有许许多多隐形的标准,犹如一条无形的城墙,把其他人阻隔在外。
  进入教化圣地同样有一条隐形的标准,那就是只有世家与豪门的子弟才有可能进入。
  至于其下,无论是名门、望族还是寒门,要么用圣院的战功换取资格,要么用手段从世家那里换来一个名额,要么,便是成为圣地之主的弟子。
  进入教化圣地所需要的战功太多,一般来说,只有大学士才能积累完成,而且是那种善于战斗或立下大功的,普通大学士可能晋升很久后才能积累到如此多的战功。
  至于从世家那里换名额,同样困难,要么年轻有为入赘世家能为世家带来足够的收益,要么对世家有大恩,大概比晋升大学士稍稍容易那么一丝。
  对象州所有官员来说,第三条路是唯一的路。
  那些被方运点名赶出的人,错过了唯一一次进入教化圣地的机会。
  文院外的官员,都小有天赋,他们毕生会停留在进士或翰林阶段,晋升大学士的可能微乎其微,可若能亲自聆听方运讲学,亲身体验小杏坛形成过程,晋升大学士的机会至少增加五成!
  大学士,那是能影响一州的大人物,是能直接与国君对话的人族高层,即便在读书人满地走的孔城都是高人一等的身份。
  这些人,有通往大学士的路不走,却选择了一条更差的道路。
  这些官员在刚出来的时候,并不在意,甚至有人说方运犯下错误,还有进士反讽说自己不配进入文院听讲,但现在,反讽成了现实。
  其余的读书人都用怜悯的目光看着文院门口的那些官员,这些人,原本可以在小杏坛中听讲,原本有幸吃下小圣杏,原本能晋升大学士,可现在却只能站在门口后悔。
  只能被众人心中暗暗嘲笑。
  咔嚓……
  就见一个从六品的进士官员头颅中传来一声文胆开裂的声音,清脆悠扬,传遍全城。
  “我不甘心啊……噗……”
  这位五十余岁的进士猛地吐出一口血,仰天倒地,重重摔下,昏迷不醒。
  附近的官员都认识这位老进士,踏在庆国占据象州时尽心尽力,当象州归景国后,从未反抗,也不算庆官,从未违背方运的政令,但一直对方运和景国保持一定距离,态度比以前消极,属于景国拉拢的对象,也是庆国收买的对象。
  但是,这位进士和其祖辈一直是景国人。
  有人认为他的做法很明智,但也有人认为他既然是景国人还这么做,明显是心向庆国,不过是在学习杂家老祖宗吕不韦的手段,待价而沽,囤积居奇。
  现在众人看到他这个下场,已然明白,这位杂家进士终于意识到自己做出了错误的选择,再难保持心境,再难稳固自己的圣道之心,所以导致文胆开裂。
  庆国给不了他进入教化圣地的资格,但方运能给。
  本来,他不需要向方运卑躬屈膝,数个时辰前只要在方运面前保持基本的尊敬,只要一心想当一名景国人,不妄想从庆国得到好处,那么,现在他已经在教化圣地之中。
  文院门前数以万计的读书人默默地看着倒在地上的,看着这个活生生血淋淋的教训。
  这一刻,几乎所有人都冒出相同的念头。
  一定要紧跟方运,无论何时何地。
  教化圣地之中,几乎所有官员都如同学子一样,认真听讲,一些文位较低的官员,即便听到的是方运的口含天言,听后永远不会忘记,但还是早早就拿出随身的笔墨纸张记录方运讲学的重点,生怕自己忘记。
  也更显内心谦卑与虔诚。
  这些官员越听,圣道之心越发欢欣。
  像董文丛等文位较高的官员,不仅能立刻记住,还会在听讲的间隙整理总结,赫然发现,方运今日所讲,涉及了政事的方方面面,大到治国,小到写文书,简直就是在手把手教人如何做更好的官员。
  对于这些选择在官场的读书人来说,越会做官,则自身文位的成长越快,因为无论是杂家、儒家、法家、兵家还是墨家等各家的众圣经典,从政为官都占据相当大的篇幅。
  即便有些人只把官场当作历练,将来要超脱官场追寻圣道,方运的讲学也有极大的作用。
  见微知著,触类旁通,是每个读书人都应该具备的能力。


第2064章 金色流文,圣杏文会
  如痴如醉,如沐春风。
  每个官员都飘飘欲仙,认认真真听方运所讲。
  他们甚至没有发现,那两棵杏树的树干表面浮现一个个淡金色的文字,自下而上向上徐徐流动,每个文字都是方运所讲,那杏树仿佛并非扎根泥土之中,而是扎根书山之中,扎根在方运的文宫之中。
  在出现金色流文的时候,两棵杏树的高度停在十六丈。
  就见这些金色流文从树干缓缓向上流动,流向所有的树枝,而后形成一个又一个红色的花骨朵,有些花骨朵裂开,冒出洁白的杏花。
  白色的花瓣表面,金光流动,花萼之上,文字流转。
  淡淡的杏花香气在文院中弥漫。
  文院之外,许多读书人苦着脸议论。
  “这可是圣杏花啊!传说所有大小杏坛只要开花,人族重要人物都会争破头进入其中呼吸圣杏花香!”
  “可惜,只有进入其中才能闻到,我们只能想象了。传说中,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便是开智灵香,但是,对我们成年人来说,圣杏花香则是一等一的神物。圣杏花粉中据说蕴含圣道碎片,吸收之后,在文宫中陆续化开,不仅让头脑更加强大,也能增强文宫文胆。”
  “连圣杏花都有了,看来结出小圣杏只是时间问题。按照规矩,圣杏结果后,会召开圣杏文会。”
  “先闻圣杏花香,后食圣杏果,可是历史上记载的人生美事,没想到离我们近在咫尺。”
  “咫尺如天涯啊。”
  “我简直要暴粗口!景国人真是太幸运了,前不久三十万大军获得战诗永固,三十万啊!因为战诗永固的作用,就算是三十万秀才,也有三十万举人的实力,就算最强的那几个大国,也没有三十万举人。我怀疑,圣院会为了这三十万战诗永固的将士大开后门,给予他们额外的录取名额!这才过了多久,不到一个月吧,巴陵竟然又冒出小杏坛,以后这些象州官员出去哪个不是人中龙凤?”
  “都说景国积弱多年,如果能获得战诗永固,然后闻圣杏花香吃圣杏果,我也愿意武国积弱!”
  “你们消息落后了。就在宁安之战结束第二天,礼殿已经有人传出话,景国收复的国土曾经属于四个州,那么,景国可以新增四个州的科举名额,但五年内只准那三十万大军参与这四州的科举,五年后再做改变。”
  “那五年之后,景国就算是真正的九州之国,位列大国?苍天啊,众圣啊,这圣元大陆的天变得太快了。就在五六年前,景国随时可能国灭,可现在,跟吹了气一样,一眨眼就膨胀成九州之国。”
  “礼殿虽然如此传话,但马上招来反对的声音,如果不出意外,就算成了,四州的科举名额实际也会很少。可现在出了小杏坛圣地,都怕得罪方运,反对的声音恐怕会急剧减少,再次便宜景国。”
  “这……原来景国人比我想象中更加幸运。那三十万士兵本来就比以前聪慧,现在又在景国被圈养起来苦学,五年内四州的名额全都给他们,将来会诞生多少进士和翰林,想都不敢想。”
  “仅仅是多一些进士与翰林不可怕,但他们都是方运的弟子,这就太可怕了。”
  附近的人愣了刹那才意识到这种情况的可怕。
  那三十万士兵大都是苦出身,即便有童生秀才,也必然是寒门,因为望族或地位稍高的人至少考中举人才会参军。
  若是不出意外,三十万士兵九成九都没有恩师,最多有过老师。
  那么,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