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纨绔邪皇-第1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怎么可能?”
荀攸说到此处,面色怅然:“若我生在秦国,倒不妨去那武安王府一试。可荀某,毕竟是韩人。”
张良闻言,亦是哑然无语。他自信包括他在内的颍川八龙,都是惊才绝艳之辈,无论于任何时代,都是最出类拔萃者。文可兴邦,武可安国,都能当国士之称。
可是大韩,却是当今七雄中,最弱的一国。且位居七国之腹心,四面皆敌。此等境遇,哪怕他们几人真有着盖世之才,亦难施展抱负。
同一时间,人群之内的东侧,一位容颜俊朗的贵胄公子,也同样在瞧着嬴冲离去的方向。
“这就是武安王啊,确是位有趣的人。”
“不过如此而已!”
在这位公子身后,另有一位十四岁,同样衣饰华丽的少年,此时满脸的讥诮:“说什么兵棋小道,技艺生疏,我看他是怕了吧?”
“三弟不可如此说!”
那贵胄公子笑了起来,不以为然道:“他说的也不算错,兵棋确为小道,难定沙场胜负。此前这位,也确实荒废了数年之久。扬长避短,才是兵法中的上善之道。且如今同辈人之中,也只有这位,早早就登凌绝顶,立下不世功勋,怎可小视!”
“二哥你总有道理!可我就觉得,那家伙只是运气好而已。给本公子同样的机会,自信不会逊色于他!其实相较于这个武安王,我倒是更喜欢那项羽,性情直爽,不似他那般阴险。”
少年轻哼着说完,就又神情不耐的转身就走:“热闹已看完,该走了吧?”
贵胄公子摇了摇头,最后又看了眼嬴冲的背影,这才转身离去。
而此时这里的人群,虽已纷纷四散,却仍是议论不绝,或是幸灾乐祸,或是大失所望,或是语含鄙薄,褒贬不一。
其中还有一位满脸痞气的少年,正手托着下巴,现出了凝思之色。心想这可麻烦了啊,那位武安王殿下,居然是这样的性子,那就很难以算计让他下场,与那位比试了。
而此时在他身后,一位姿态闲雅,眉清目秀的男子,发出了一声轻笑:“还在想你那县令职?看刚才就知道了,那嬴冲,可非是易与之辈。”
“这点我也知道,不过我这里虽没办法,却可向别人请教。”
少年不但不肯放弃,反而是眼中斗志如炎:“萧兄以为,如今这嵩阳书院之内,有谁智慧最高?又有谁愿为我谋划?又有谁愿意见那位武安郡王下场,与项羽一战?”
“也就是说,你打算借力?”
那萧姓男子闻言,不禁陷入了沉吟。“要说智慧高低,书院中有十数人,难分高下。不过要说谁愿见武安郡王下场,可就多得是,就比如刚才那位唐国公第三子李元吉。”(因剧情需要,李元霸被挪到十年后出生,是老幺。)
说到后面几句时,他的语气,却是越来越怪异。
按照这家伙的思路去做,说不定这次,还真能被他办成——
※※※※
嬴冲进入他的上将行辕之后,就立在了原地,若有所思。
今日他有了两个惊喜,一是那套乾元墨甲‘通天’,对张承业的助力,超他意料。竟然在不使用‘罗睺戡乱决’的情形下,抗衡住一位同样穿有乾元甲的权天境,
其二则是庄季,这个家伙,不但到了九阶武尊境,且已到了天位的门槛前,只需前踏一步,就可踏入天位境界。且那永昌侯家,也舍得为这长子下本钱,居然为他量身定制了一尊乾元阶的墨甲。且似经强化,用料十足,虽无许褚的‘虎神’那般夸张,却也能将庄季一身巨力,发挥到淋漓尽致。
作为庄季的好友,嬴冲自是代其欢喜。
又心想那项羽,果真是非同小可。仅仅数月不见,此人就赫然已身登中天位了。
一身修为,竟然增进得如此之快。此人的年纪,只怕也不到十八吧?只不过比自己,大上一年零六个月而已。
嬴冲也怀疑自己日后,是怎么追上的这位?自己真能在大幅落后的情形下,仅在这位身登皇天位的两年后,亦踏入皇天?
他想不明白,就直接问嬴月儿:“你父王是怎么追上他的,难道是吃什么药了?”
嬴月儿不禁白了嬴冲一眼,心想哪有人会这么说自己的?
“是悟性啦!大天位前还没什么,资质根骨是首位。可大天位之后,就得依靠悟性突破了。父王的悟性,可入天下前五。他用六年时间修至大天位,却只用两年突破玄天位。至于项羽,呵呵——”
这‘呵呵’二字道完,嬴冲就已明白了。项羽对武道的悟性不如自己,故而那家伙虽提前三五年踏入大天位,可在这一境界,卡得比自己久。
说到他的悟性,嬴冲自己也觉出了异常。且不论自己在炼神壶内,只用了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就掌握了不逊于正常玄天强者的武道基础。更在短短数个月内,参悟了盘古剑神经,并且登堂入室。
这份天资,也确实是超出了常人的概念。
“不过那位如今的状态,也确实是不对劲,”
嬴月儿歪着头,陷入沉思:“这个时候,那项羽该只有小天位才是。”
“是么?”
嬴冲却没在意,他管那项羽日后会怎样?
只需自己能继续在修行道上勇猛精进,不曾松懈,那么他嬴冲这一世的成就,怎么都不会低于前世。
他深思之时,那边嬴福已指挥着众人,将行辕仔细打扫清理。
其实书院方面,已将这行辕准备的极其妥当了。不过嬴福却不大放心,重新整理床榻之余,也在检查这行辕之内,是否有可疑之处。
毕竟这里不但是嬴冲的临时居所,也是之后一个月,嬴冲与麾下部属议论军机之地。
而嬴冲收起了思绪之后,就打算把李鸿章连夜唤过来。一则是为最后的考察面试,二则是打算从李鸿章的口中,获知如今书院内的详情。
不过他还未来得及遣人去传唤,就有侍卫进来禀告,说外面有一位韩国士子前来求见,说是名唤韩信,要当面感谢他午时援手之恩。
“韩信?”
嬴冲微觉疑惑,随后就想起了正午时分,那个钻了别人裤裆的士子。
本欲不见,可话到嘴边时,嬴冲又好奇的问道:“你是本王亲军卫将,门卫之首,当知此地此时,本王不见闲人之理,为何要替他通禀?”
可那名亲军卫将,亦是一头雾水,只是迷糊的摸了摸脑袋:“我也不清楚,只是说了几句话之后,就感觉不给他通传,会是天大的罪过似的。”
“这个人,倒真有趣。”
嬴月儿笑了起来:“反正父王得空,见一见其实也无关紧要的。”
月儿?
嬴冲斜视了嬴月儿一眼,随后也道:“确实有趣,让他进来吧。”
看来他的女儿,对那韩信颇为在意的模样,难道说这又是什么后世的名臣名将种子不成?且此人确实有点意思,至少这口才,就很不错。
即便嬴月儿不说,他其实也是想要见一见的。
他并未看到那亲军卫将身上,有幻术的痕迹。可见此人是以言辞,在三言两语间将他的门卫首领绕晕了。
只是片刻之后,嬴冲就已见到了那位韩信。依然是上午时的打扮,只是换了一件衣袍。人物洁整,一身蓝衫浆洗的发白,发冠亦梳理的一丝不苟,腰间则是一口三尺长剑。(未完待续。)
五一一章韩信问对
嬴冲定目细观,发现这位的风度还不错,不过却是‘败絮其中’。
外表看来是相貌堂堂,仪表非凡的士子。可嬴冲的龙视术,却可见得此人腰间的铁剑,其实已生了锈。更可判断出此人,已经瘦脱了形,只这骨架还不错,高大坚实,是个习武的好材料。可惜这人的年纪,已经过了黄金时段,也亏了元气,需要付出比别人高出数倍的努力,才可能补回。
“你就是韩信?”
嬴冲高据在塌上,神情淡淡:“是为谢本王么?心意我已知道了。无事的话,就请回吧。”
韩信听出了嬴冲语中的刁难,却毫不在意:“一是为谢殿下援手,二则是为毛遂自荐。”
嬴冲哑然失笑:“你这人,倒是蛮会打蛇随棍上的,好大的胆量!”
韩信躬身一礼:“学生胸有壮志,不甘平庸,故而一切机缘,皆不愿错过。至于这胆量,是殿下借我。如非殿下愿给在下这一次机会,早就遣门卫,将韩信驱走。”
“说得有道理。”
嬴冲微微颔首,而后好奇的问:“正午之时,为何钻人裤胯?岂不知士可杀不可辱?”
那韩信依旧是镇定自如的回应:“今日那人乃我同乡,少小之时,信因友母病危之故,从其父手中借了银钱,一直未曾偿还。今日被其围,言道我佩刀带剑,是因无胆。有胆则刺之,无胆则钻他之胯,否则便要杀我。然而学生以为,借人银钱,本就心亏,刺其之子,更为不义。且信心怀甚大,不愿死于无赖乡夫之手。”
“也就是说,你自问身娇肉贵,死在他们的手中,不太划算的意思?”
嬴冲嘲讽一句,却不置可否,又继续问道:“那么你自问何德何能,敢说自荐于本王身前?需知武安王府门下,绝不收无能之辈。如论武力,哪怕本王府中一家丁,都能胜你有余。”
韩信面色如常的长长一揖:“信常年精研兵法,尤擅兵棋!”
此言道出,在场诸人都是忍俊不住,笑出了声。
嬴冲亦是莞尔,不过依然郑重问道:“你既曾精研兵法,那么本王且问你,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这句话,是何意?”
此言出自孙子兵法的《军争》,是这一篇的开卷之语。
那韩信却答的毫不迟疑:“此言出自《孙子兵法》,孙子的意思是说,用兵之原则,在于争胜取利,将领接受君命,从召集军队,安营扎寨,到开赴战场与敌对峙,没有比率先争得制胜的条件更难之事。而军争之难点,就在于以何种样的方式,实现更快到达预定战场的目的。也需把那些看似不利于己方的天时地利人和,转化为对己方有利之条件。”
嬴冲的眼微微一凝,有些意外。《孙子兵法》问世已久,可因世家卿族们封锁自珍,至今也只有一些残篇流传于世。只有三十六家这些第一等的世家大阀,才能拥有全篇。
便是强如武阳嬴氏,也只收藏了《孙子兵法》中的九篇。其余四篇,还是嬴冲称为孙师入室弟子之后,才学到的。且已立誓,这一生不再外传他人。
而此时嬴冲所问的军争篇,正是《孙子兵法》中,传世最少的篇章之一。
这绝不是韩信这样的寒门士子,能够接触到的。
“有意思!那么无疏其亲,无怠其众,抚其左右,御其四旁。无借人国柄,借人国柄,则失其权。无掘壑而附丘,无舍本而治末。这又是何意?日中必慧,操刀必割,执斧必伐。日中不彗,是谓失时;操刀不割,失利之期;执斧不伐,贼人将来。”
韩信只略略思忖,就已出言:“不可疏远宗族,不可怠慢民众,安抚左右近邻,控制天下四方,不要把治国大权委托别人,把治国大权委托别人,君主就会失去自己的权威。不要挖掘沟壑去堆积土丘,不要舍弃根本去追逐枝末。太阳正当正午,要抓紧时机曝晒;拿起刀子,要抓紧时间宰割;执有斧钺,要抓紧时机征伐。正午阳光充足时不曝晒就会丧失时机;拿起刀子不宰割也会丧失时机,手执斧钺不杀敌,敌人就会乘虚而至。”
当韩信此言道出,这满堂之内,再无人有讥哂之色。
可嬴冲却是唇角微挑,又笑问:“那么这句话的前一句,你可能道来?”
可韩信这次却蹙了蹙眉,哑然无语。
“前一句是文王问太公曰:守土奈何?此句出自文韬·守土。”
嬴冲狐狸般笑了起来:“那么再问你一句,“塞之以道。人臣无不重贵与富,恶死与咎。阴示大尊,而微输重宝,收其豪杰。内积甚厚,而外为乏。阴纳智士,使图其计;这一句的后半段,可能道出?又可知语出何典?”
韩信依旧不能答,一阵沉默。
“不记得了么?”
嬴冲似毫不觉意外:“后半句是纳勇士,使高其气。富贵甚足,而常有繁滋。徒党已具,是谓塞之。有国而塞,安能有国。出自武韬·文伐。”
此时门外,晚嬴冲一步到来的郭嘉,也走入了进来,眼中亦含异色:“原来如此,闻言而知义么?果然有才。还是殿下慧眼,看出了他的根底。”
他其实早已到了,恰好听到嬴冲与韩信问对时的语句。虽不知这韩信的来历,却已知此人的天赋,确非凡流。
而场中诸人,这才醒悟过来。韩信根本就未接触过孙子与六韬。只是听了嬴冲语中道出的经文,就能当场辨明其意,侃侃道来。
这份悟性,确实不俗!
而那韩信,依然是定立原地,宠辱不惊。虽被拆穿,可他也已展露了自己的才华不是么?
嬴冲则是从床榻上立起了身,舒展了一番四肢臂膀,而后大声道:“来人啦!给本王拿棋具沙盘过来。模板襄阳,要最好的兵棋,”
嬴福立时应声离去,为嬴冲安排。而嬴冲本人,则目望韩信:“大怀三十五年,我大秦镇国上将王祖率九十九万军,经襄阳攻楚。楚国武安郡王项燕,奉楚皇之令,领一百一十四万精锐楚军守御。你既曾说善于兵棋,那么你我就以这一战为蓝本,下一次兵棋如何?你为项燕,我为王祖。”
韩信一阵愕然,眼神不敢置信。他没想到,嬴冲会亲自以兵棋考较。
兵棋实乃小道,只能作为沙场征战的参考。他说自己擅于兵棋,其实是自忖本领有限,实在没什么可为进身之阶。
嬴冲却不待他同意,就转望郭嘉:“就请先生,来当这裁判如何?”
郭嘉亦一挑眉,笑意吟吟:“郭某荣幸之至!”(未完待续。)
五一二章群英毕集
第二日的清晨,韩信冷汗涔涔的立在了沙盘一角,剑眉深锁,不敢置信的看着眼前。
大怀三十五年,项燕领一百一十四万精锐,兵力超出秦军十五万人,且据于守势。而这一战,也确实是项燕大胜,斩杀秦军三十万,将王祖所部,彻底赶至襄阳与长江之北为结局。
也是这一役之后,项燕因功受封武安郡王。
而此时这沙盘之上,他麾下的楚军,已被杀到七零八落。百余万人,只剩不到六成。嬴冲手中,更有一支精锐,兵凌郢都城下。
战到此局,双方都已明白胜负已定。除非是对面的武安郡王自己犯蠢,他绝无翻盘的可能。且以当时楚皇软弱的性情,嬴冲兵凌楚都之时,就是大楚求和割地之日。
且这场败局,并非是他第一次失败。至昨日傍晚之时开始到清晨,双方一连七战,都以他的败北为了局。
无论是天时地利人和,都是他这边占优势。可他成绩最好一次,也只有最初那一局。只损兵折将近三十万。而之后每接一盘,他都会比前一局输得更惨,使他信心全失。
——且需知这兵棋,其实还未算入双方在士气与战力上的差距。秦军精锐,远在楚国之上,这可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嬴冲却依然是精神抖搂,先看着棋盘凝思了片刻,就又伸了伸懒腰:“到此为止吧!本王久已不习此道,果然是生疏了。郭先生,你看他怎样?”
“能审时度势,计谋多端,善于应变。”
郭嘉打着哈欠,不过他眼神却是再认真不过:“他的兵法,虽都是野路子,却颇为实用。这兵棋,并不足以尽展其才。”
嬴冲略觉惊异,看来他的谋主,对韩信也评价甚高啊。
不过他这边,也同样是被韩信的才能所惊。尽管之前一切,都只是纸上谈兵。可至少这位的天赋,确能与他相较。且可能更胜自己一筹,与岳飞比肩。
“很不错!本王这次勉为其难,收下你了。”
嬴冲定目看着韩信:“就暂以校尉身份出仕,为本王幕下之臣,年金三千。你可愿意?”
韩信闻言,不禁大喜过望,毫不犹豫,大礼向嬴冲一拜:“愿为殿下效死!”
校尉乃七品官,在军中是一营之首,可领三百人。
这官职虽低,可他以一介寒门士子的身份,一出仕就是七品武职,这已远远超出他的预期。
“效死么?”
嬴冲哈哈大笑,微一摇头:“你现在可没这个资格,本王给你校尉身份,年金三千,只是让你能够度日而已。要为本王效力,还是先学些本领再说。本王欲荐你入孙师门下,你可愿意?”
说出这句,嬴冲的神色却有些微妙。心想自己将韩信与岳飞二人,引入到孙师门下,就再非是孙师的关门弟子啦!
以孙师的性情,见得这两人,必定会视如珍宝。
话说回来,他现在名义上,也已被孙师开革出门了。
“孙师?”
韩信略有些不解,不过旁边郭嘉却是笑着解释:“也就是殿下他与襄国公王籍的恩师,出自孙氏嫡传,嵩阳书院最出色的兵法宗师。”
韩信闻言,不禁大喜过望,再一顿首:“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且不说那位孙师范,既能教导出嬴冲与王籍这样的高徒,必定是世间少有的名师无疑。光是能成为嬴冲的‘师弟’这一点,就已让他心情振奋。
嬴冲也看出这位的功利之心,却不甚在意。功利之心,他自己也有,心怀大志者必定不甘平凡。便是此时围绕着他身边的人,亦都各有所求。
这与个人的品德无关,亦无关信义。
他办事素少犹豫,既然韩信答应了下来,就立时起身,将韩信带到了孙望的居处。
后者诧异无比,不过当孙望依着嬴冲之意,考较了韩信几句兵法,又问答了几次之后,立时大喜过望。
此时尉缭子也在,在孙望考较之后,亦同样是惊异之至。虽只寥寥几句,他却亦能看出这位,在兵法上的天赋,确实是罕世少有。
“孙师若欲教他兵法,不如先从兵棋开始如何?”
嬴冲笑着建议:“韩信的兵棋虽有基础,可因未曾学过真正用兵之法,应敌时难免错失,还请孙师在这月内,教会他真正的演兵之术。如能学有所成,或许一个月后,我可用得上韩师弟。”
孙望有些不解,却并未深究。既是嬴冲所求,他自没有拒绝的道理。
倒是旁边的尉缭子若有所悟,想及到嬴冲昨日与某人的冲突,眼现深意。而嬴冲在离去之前,又刻意将一份棋谱,塞给了韩信,这才告辞离去。
出了院门,郭嘉就又笑问:“主公将韩信引于孙师膝下,可是为防备项羽?”
“防备项羽?”
跟在一旁的嬴福不甚明白,不解的问道:“防备他做什么?昨天不是拒绝了?”
昨日被殿下那么一通羞辱之后,那位项羽但凡还要些脸面,就不会再主动衅战了吧?
“我如是那位,便会想办法,从孙师处着手。”
郭嘉淡笑着解释:“主公可以视兵棋为小道,一句不屑为之,就可以堵住众人之口舌。可如为维护孙师之名誉,却不能不下场与之一战。”
嬴月儿闻言,顿时是微一扬眉,目透警惕之色。心想以那位项霸王的性子,应当不会做出这种事。可别人就不一定了——
这书院中,想看父王与项羽二虎相残的,应该有不少、
“项羽孤高桀骜,这种事,必定不屑为之。可——”
嬴冲语气一顿,然后笑了笑:“也算是防患于未然吧,先做些准备,总没错的。恰好天意,将这位送到本王面前。”
“原来如此!”
郭嘉脸现出恍然之色:“主公是自问自己,不是那项羽对手么?”
“这没什么好奇怪吧?本王都有五六年没碰这兵棋了,日后也不打算在这方面用心。”
嬴冲坦然承认,面上毫无愧色:“我研究过项羽这数月以来,与所有对手对战的兵棋棋谱,那位在局部战场上的天赋,实是可怕!六年前的本王,或者可与他一战,可现如今却是略逊一筹。”
可随即他又语气一转,笑意盈盈:“不过以这韩信的风格,说不定能胜过项羽。只需能在孙师调教下,达到本王当年八成的水准,就有可能挫败此人。”
郭嘉闻言,竟也微微颔首:“确实!韩信的兵棋,刚柔兼济,变化多端,虽未学过正统的兵法,可却又天然契合于兵家所倡之大道。应对兵势刚猛有余而内力不足的项羽,正好能克制。”
“原来先生,也是如此以为的?真看不出来,你竟能有这般的见识。”
“啧!主公你这话说的,郭某好歹也学过些兵法,岂能看不出来?项羽的棋谱,郭某也是研究过的。”
嬴冲闻言,不禁哈哈大笑,随后就又恢复了严肃之色:“说正事吧,郭先生这几个月,与谢长史出入嵩阳书院,可曾发现有什么值得注意的人才?”
“很多!颍川八龙,燕山五子,鬼谷三绝等等,都是千百年都难得一见的人物。”
郭嘉神情,也同样转为凝重:“张良,荀攸,荀彧,徐庶,钟繇,陆逊、田丰、陈宫、邓艾、王阳明等等,或通韬略,或通治政,都是一时之俊杰,其中数人,才能不下于我。又有赵国的吕布,秦琼,李存孝;齐国高昂,萧摩诃,杨大眼;魏国的夏侯敦,夏侯渊,徐达,夏鲁奇;燕国的冉闵,宇文成都,王彦章;吴国的孙策;楚国的英布,项羽,龙且这些人,俱都是十七八岁就已武力超绝,罕世少有。其中几人,更是深谙兵法,是少见的将帅之才。”
说完之后,郭嘉又是一声感慨;“这些年也不知是怎么了,各国人才辈出。今次十宫大比的水准,远胜过往年十数倍。”
嬴冲蹙了蹙眉,他知郭嘉的性情,其实也是骄傲到骨子里。能让这位说一句才能不下于他,那就是真的极具才识。
至于后面这些武者,嬴冲却有些半信半疑。
“项羽的水准,我已见识过了,除我之外,同辈人中天下无敌也不为过。你说的这些人,竟都能与他抗衡?”
“不单是抗衡,可与其并肩者,亦有数位!”
郭嘉依旧凝声道:“项羽因家传渊源,持有半步神元甲及伪圣器在手,同辈之中确实无人能胜。不过十宫大比,只考较武艺,墨甲圣器等等一概不能用。而学生所说的这些人,都能在战场上,抗衡他三五百回合不败。又有吕布,李存孝,冉闵三人,能与项羽不相上下。而其中最使人瞩目的,就是冉闵,不但武道超绝,兵法上的造诣,更可与项羽匹敌。”
嬴冲眉头微挑,冉闵此人,他是早就知道的。他收集到的项羽棋谱中,就有两局是与冉闵所下,结果都是平局收场。
且这二人,颇有相似之处,用兵都是同样的刚烈霸道,有一往无前之势。(未完待续。)
五一三章惟楚有才
“真不愧是争龙之世——”
嬴冲心神一阵恍惚,随后就又问道:“那么先生以为,其中何人可为本王所用。”
郭嘉闻言,不由手托着下巴,仔细思忖了起来。良久之后,就又一摇头:“如果只是一般的中上之才,以殿下如今之声威,倒是能招揽到不少。然而似颍川八龙,燕山五子这类,却是不易。毕竟各有家国,政见及抱负,也与殿下不尽相同。且俱都是心志坚定不移之辈,想要说服招揽,殊为不易。至于那些武将与出色的阴阳士,就更不用想,当今天下七姓三十六家,无不都对十大学宫瞪圆了眼珠。就比如那吕布,早就被赵国皇室招揽。而秦琼李存孝二人,亦已是唐国公门下之将。而龙且英布,则都是项氏的羽翼。”
嬴冲一愣神,随后失望兴叹:“本王一生最遗憾之事,看来是莫过今次了。满目英才,却与己无缘啦!”
其实郭嘉所说的,他也想到了。只是心中还有侥幸之念,想看看这十宫大比中,是否还有沧海遗珠。
郭嘉却笑:“主公何需如此沮丧?现在招揽不了,未必日后也不能。这些学生大多心高气傲,满怀壮志。只有碰壁了,撞到头破血流,才可能认清现实。”
“也只有如此了。”嬴冲也开动起了脑筋:“那么最易下手的,就是颍川八龙以及燕山五子吧?”
他决定在这些日子里,仔细看看那张良为首的颍川八龙,到底是何等样的人物。
这是欺韩国国小,留不住人才、
“那倒不一定!颍川八龙与燕山五子,大多都出身世阀,有家族牵系,很难放下一切,投奔大秦。”
郭嘉建言道:“我倒是觉得楚国的岳麓书院有两位,日后未必就能见容于大楚政坛。”
“哦?”
嬴冲惊讶了片刻,而后就迫不及待的问:“岳麓四麟么?不知是哪二位?”
郭嘉轻笑:“属于岳麓四麟的只有一位,也就是那王阳明是也。至于另一位,名唤杨炎。如是主公有空,倒不妨去听听他们的论辩。”
“哦?不知这二人,到底有何奇处?”
“前者么,军政两道都有不凡本领。且欲从儒门中另立一脉,有人说他三十岁后,就可踏入权天境。四十岁,就可超越太学主,集儒门浩然正气之大成。至于后者,此人的治政之才,不逊于王猛,是真正的沧海遗珠!能培养出这等人才,那岳麓书院,真不愧其名——”
※※※※
当日回归神策上将行辕,嬴冲就又接见了李鸿章。这位确是良才,换在往年,必定可进入最顶尖的学子之列。与他问答时,落落大方,可惜因出身名门之因,确实有些娇气。
换在往日,嬴冲必定会因得此良才而欢喜,可因韩信这珠玉在前。此时固然还是喜,却已降了一个等次。
此时李鸿章年纪也有十八,这次十宫大比之后,就可结业。
嬴冲也就干脆将李鸿章,提前招入王府中,任治粟校尉之职。这是七品官,位在户曹参军之下。
如今因他封王之故,所有幕府之臣,也都是水涨船高。不但长史一职高达从三品,录事参军与主簿正是正四品,而那户曹参军,兵曹参军等等,亦是正六品的官衔。新人入府,再不能一蹴而至参军高位。
其实他也有磨砺之心,治粟校尉主掌农事谷货,嬴冲是寄望此职,能够打磨掉李鸿章身上的浮华之气。
这家伙要想在这职司上有所成就,就少不得要亲自下田,必须与农夫商人打交道不可。
可如这家伙最终在这一职司上一事无成,那么嬴冲也就基本可以判定,这李鸿章不堪大用。
此后数日,嬴冲都在忙着布防,仍旧无瑕去关注那诸多学子。直到好几天之后,他把嵩山山上山下,都打造的固若金汤,又遣人将嵩山前往咸阳的路段,牢牢的看住,这才有闲心,前去看诸多学子论战。
一月二十,书院大比还未正式开始,可嵩阳书园里的气氛,已是‘剑拔弩张’。而公开的交流论辩,已经停止了下来,寥寥无几。所有人都绷紧着神经,全心备战,
所以嬴冲已很难看到,可以让他眼前一亮的精彩论辩。不过他也不是很在意就是了,在他眼中,所谓的‘论辩’,无非就是逞口舌之利,嘴上谈政,于国无益。也显不出这些士子的真正本领。
此时的他,只是因郭嘉的推荐,想要看看那杨炎与王阳明二人。到底是何等样人,能得郭嘉如此推崇。
说来也怪,因大比在即,其他的世子都开始保留蓄力,精心准备着。唯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