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七零妇产圣手-第2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师仍然在打哆嗦,拼命点头,也不知道她听进去没有。
两位老夫人又关心了孩子的吃饭跟住宿问题,再三强调一定要注意营养。光吃方便面也不行,得卧上了鸡蛋,里头加上蔬菜。要是实在没有绿叶蔬菜,加上菜干也好。
因为孩子的父母们都在集体劳动,所以他们的午饭由学校老师帮忙解决,也只好请老师多费心了。
解放军战士搬了筐子下来,那里头有鸡蛋咸鸭蛋,还有大白菜跟胡萝卜,旁边摆着好几条腊肉。
小家伙们看见筐子就开始激动,开始交头接耳议论中午吃好吃的。大白菜熬开了,里头放上肉片,可香了。跟着方便面一块儿,味道美得很。
老师这才反应过来还在上课呢,赶紧维持课堂纪律,带领大家继续朗读课文。老人们就在旁边看,脸上全是温和的笑。
小学生们愈发起劲,朗读课文的声音简直要传遍整个原野。
苏嘉恒更加激动。他双眼放光地盯着王老太太,几度试图想要过去跟人说两句话。
解放军战士当然不允许,始终张着手阻拦激动的人民群众。还是余秋看他的模样可怜,主动帮他背书:“这位是我表哥,马来西亚华侨,在柬埔寨打过仗,现在回国参加海城灾后重建。”
老夫人看见了余秋,朝解放军点点头。苏嘉恒这才如愿以偿,直接奔到了王老太太面前。他想表达自己对于总理的敬佩,他太崇拜总理了。
老夫人看着年轻人激动到连话都说不周全的样子,忍不住笑了。能够放下优渥的生活,去帮助受迫害受侵略的人,这也是一位勇敢的青年。
她伸手捉余秋的手,目光慈爱地落在余秋脸上:“晒黑了,你都没戴帽子吗?马来西亚的太阳还是很大的。”
余秋摇头:“还好吧,我基本上都在医院跟诊所里头,没怎么晒。”
主要是跟何东胜对比,她实在白的不行。况且她平常也不怎么爱照镜子,所以没感觉。
老夫人不赞同地摇头,还是要注意的。美好的仪容能够给人良好的印象,也会让自己身心愉悦。
老人的目光掠过苏嘉恒,轻声念叨:“你家里人原谅了?”
听说她外公坚持要带她回马来西亚,还将她母亲的坟迁走了。
余秋苦笑摇头:“没有什么原谅的。活人永远不可能代替死人原谅。”
怎么原谅呢?
听听现在老师带领学生念的课文:“我们的甘蔗蜜样甜,我们的生活苦黄连。夜夜昂首望北斗,想念救星主席。主席啊主席,苔弯人民想念您!日日念啊夜夜想,眼望大陆盼太阳。”
阶级斗争一直存在人们心间,即使这些孩子现在每天吃的方便面是苔弯方面捐赠的。
苔弯估计也差不多,苔弯的小朋友学的也是要解放大陆人民。
看,多有趣。其实是好事,最起码两边都认同对方是自己的家人,而不是彼此之间没有关系。
老夫人面上浮出了一个近乎于无奈的表情。统一是统一了,可是其中存在的隔阂恐怕要很久才能够消除。假如处理的不好的话,说不定还会越来越深。
她的目光落在不远处的苏嘉恒身上,似乎在询问,既然不原谅,那为什么还要让家里头的第3代跟着这位叛逆的外孙女儿一块来中国呢。而且听说,他们还募集了很多物资。
余秋轻轻地吁出口气:“其实从来没有什么原谅。到最后不过是算了。”
斯人已逝,活着的人还得继续生活。能怎么办?时间治愈不了伤痕,时间也冲淡不了痛苦,时间只能告诉人们,那就算了吧。实在太过于疲惫,实在计较不起。
人这一生当中,真正能够顺应本心生活的时间少的可怜。无论是谁,都得顺应社会规则,谁让人是社会性生物呢?
王老太太正在同苏嘉恒说话。年轻的华侨激动地嘴唇颤抖,不停点头。他的姑姑死在这片土地上,然而他义无反顾,还是对这儿充满了向往。人对于自己认为对的事情永远无所畏惧。
前头传来嘈杂的脚步声,李大哥带着一队工作人员匆匆忙忙地过来迎接两位老夫人。
他一直在旁边的工地上忙碌,想要快点儿建好那个风—热转化场,好尽快投入使用。即使现在天气转暖,等到建好以后恐怕人民群众不需要供暖,但是风热也可以提供热水,满足大家的沐浴需求。
他从一大清早忙到现在,连水都没有来得及喝一口,压根不知道两位老人已经过来了。
王老太太立刻表示让他做自己的事情就好,她们不打扰正常的灾后重建工作。
因为风大,加上天气干燥,一直在各处工地上奔波的李大哥嘴唇都已经开裂,他立刻表示羞愧:“这怎么能说是打扰呢?这是在支援我们辽宁人民的灾后重建工作。假如这是打扰的话,我们所有人都欢迎这种打扰。”
他又过来跟老夫人握手,老夫人微微点头,冲他微笑。
看到余秋的时候,李大哥脸上的笑容加深了一些:“你也过来了?小何在不在?我正好想跟他好好谈谈,听听他的高见呢。”
“他不在,他回京中了。”余秋摇头然后抬眼看着李大哥,“我的拙见你想不想听一听?”
李大哥笑得眼睛都弯了:“你羞煞我也,你的都是真知灼见。你想说什么?我愿洗耳恭听。”
“我说的是那个。”余秋的眼睛示意小学生的方向。
那群小家伙正在欢快地跟着老师念诵课文:“主席啊主席,苔弯人民想念您!日日念啊夜夜想,眼望大陆盼太阳。”
因为知道来了客人,是好大的干部呢,所以孩子们愈发要积极表现自己。声音响彻云霄。那清脆的声响配着他们活泼的小脸蛋,是那么的让人侧目。
余秋声音轻轻的:“这种课文最好不要再上了吧。”
两边既然都已经谈妥了,这时候在提什么解放苔弯之类的话,很容易造成恐慌情绪。
最近来辽宁海城的苔弯人不少,他们有的是来学习地震预测技术,苔弯地处太平洋板块、菲律宾板块和欧亚板块相互作用的边界地区,是地震频发地带。倘若能够成功预测地震,对于减少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有着巨大意义。
还有人纯粹就是为了灾后重建而来。海城地震的预测成功激发了人们的民族自豪感。不少苔弯人是带着救灾物资过来并且投身入灾后重建工作的。
这是双方关系最融洽,对彼此都带着试探的善意的关键时刻。这个时候作为政府,最要做的是放大这种善意,而不是冷冰冰的将别人伸出来的手,直接推回头。
“我想这种课文已经不太合时宜。最好还是跳过去,实在不行的话,可以挑选一些强调民族和谐团结的文章来补充教学。”
余秋恳切地看着李大哥,“我知道教科书永远滞后,我也晓得现在灾后重建工作千头万绪,大家都非常辛苦。但教育乃百年大计,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教育,会影响他们的一生。而且人们对于小孩子的话反应更加强烈。”
因为孩子是希望啊,孩子是什么样的,20年以后社会就是怎样的。
余秋看着李大哥,声音轻轻的:“而且辽宁情况不一样,所有人都看着辽宁呢。”
海城大地震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世界各国各地区的人民都过来参观学习,试图积累地震预测的经验。都说外交无小事,况且红色中国对于世界上大部分国家人民来说都是个神秘的存在。
管窥蠡测,很可能他们在海城看到了什么,就会认为中国全是这样的。每一个点都容易被放大,每一个点都有人在小心翼翼的审阅。这是中国展示自己最好的名片时机,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能疏忽大意。
况且,余秋看着李大哥的脸咽下了剩下的话。
况且李大哥身份特殊呀,谁都知道他跟主席的密切关系。他的一举一动都很容易被放大化,叫人理解成这是主席的意思。身处这个位置又是如此的身份,他不谨小慎微谁去谨小慎微。
李大哥立刻道歉:“我的工作没做到位,科教文卫一分钟都不能放松。我马上去安排,通知老师们开会,给他们印刷新的教学材料。”
老夫人在边上但笑不语。
王老太太微微点头:“这事儿不要耽误。天暖和了,来的人会越来越多。大家还是打起精神,将这段最辛苦的日子坚持下去。后面我们的生活也会春暖花开,随着春风,万物复苏。”
李大哥连连点头,立刻转头吩咐旁边的秘书马上去处理这件事,一分钟都不要耽搁。
王老太太冲他笑,又叮嘱道:“工作重要,身体也不能不当回事。你们熬夜就爱抽烟,我晓得的。少抽烟少喝酒,对身体好。你看,主席都把烟戒掉了,总理也不喝酒了。你年纪轻,应该更有意志力。要控制,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我们这代人都老了,搞建设主要还看你们年轻人。”
李大哥立刻掏出了口袋里头的香烟,转身送给身旁的人:“给你了,我不抽了。”
周围的人都笑了起来。
余秋看着苏嘉恒闪闪发亮的眼睛,赶紧帮忙引荐:“表哥,这就是我跟你说过的李大哥。这趟辽宁成行,全凭李大哥费心思了。”
李大哥反应极快,虽然事先没有接到电报之类的通知。但光凭余秋简单的两句话,他就已经判断出苏嘉恒的身份。
他立刻伸长两条胳膊,往前紧走两步,紧紧握住了苏嘉恒的手,用力上下摇晃:“欢迎你,苏同志,欢迎你加入到我们的建设队伍中来。”
苏嘉恒被他这一声“同志”喊的心里头热乎乎的,他立刻大声表态:“我一定会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实践机会,全心全意投入到灾后重建工作中去。”
余秋笑容满面,直接功成身退:“李大哥,我表哥就拜托您帮忙了。我先带他去港口接了马来西亚过来的货,后面就麻烦您安排了。”
李大哥的目光落在了苏嘉恒的行李箱上,笑着抬起手:“还是先安置好住宿的地方,跟你的同志们见个面。然后我再安排车子送你去港口。”
余秋想了想,觉得这样也行。反正他们总归会碰面的。在说华侨干部当中有不少专业人士,说不定能够在物资接收以及发放方面提供更加专业的帮助。
李大哥朝旁边的工作人员吩咐了一句。不多时就有两个戴着雷锋帽的年轻人跟着工作人员从风—热转化厂的工地里头走出来,距离他们越来越近。
等两人大约距离余秋20米远的时候,即使他们戴着大帽子,余秋还是惊讶地瞪大了眼睛。
妈呀,人生何处不相逢,怎么又是两个熟人?
小川君跟凯瑟琳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天啦!难道是小川君知道了北田武在红星公社开厂做生意的消息,要千里追杀,直接再切断了北田同志的小JJ吗?
麻蛋,到时候要真的再切了,打死她都不给他再造JJ了,累死个人。
凯瑟琳已经兴奋得张开了两条胳膊,朝余秋的方向飞奔而来,然后紧紧的拥抱了自己的医生。
“很高兴见到你。”热情奔放的美国大妞用蹩脚的中文直抒胸臆,然后又是叽里呱啦的英语。
她真没想到会在这儿碰见余秋,她真是太高兴了。
余秋心道,姐姐也没想到在这儿会遇见你呀。不过姐姐的情绪是懵逼。你怎么跑中国来了?你不知道你的花生过敏很危险吗?中国食物根本就不会标注出这些的,因为中国人很少花生过敏。
李大哥在旁边微笑:“我们都知道凯瑟琳同志的特殊之处,她吃东西另外起一个锅。我们吃大豆油,不吃花生油。”
余秋根本顾不上听,她现在真正懵逼的是凯瑟琳怎么跑过来了?而且还是跟着小川君一块儿。凯瑟琳不是已经跟小川君分手了吗?因为闹得一塌糊涂,所以当时他们没有随同北田武一块儿来中国。
凯瑟琳高兴地挽住了小川君的胳膊,认真地同余秋强调:“我们说一块儿到格命热土来看看。假如我们还有共同的人生追求,我们就可以成为彼此的格命伴侣。假如已经没有了,我们就不要勉强。”
她用力地吸了口空气,脸上浮现出陶醉的神色,“从我踏上这片热土开始,我就感受到内心涌现的激动。我前面的人生全是白活了,只有在这儿,我才能够感受到生命的意义。”
苏嘉恒双眼放光,完全被格命同伴的情绪感染了:“对,这才是生活的真谛。既往享受的一切都是肤浅的,庸俗的,丑陋的,令人作呕的。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是我们生活的本质。”
小川君立刻伸出手,激动地同苏嘉恒握手。没错,全世界的格命者为了共同的理想目标,集聚在格命的热土上。大家朝着同一个方向奋勇前进。
“在一片废墟中重建出我们理想的家园。我们要让这儿成为全世界社会主义的标本,成为全世界人民向往的圣地。”
小川君的中文水平相当不错,他高兴地挥舞着两条胳膊,抒发着豪言壮语。
他要感谢大地震,感谢老天爷将这次机会摆在他们格命者面前。他要号召更多的格命者投入到生产重建中去。
余秋差点儿当场摔倒。妈呀,小川君跑过来搞建设,还不晓得会建设成什么样子呢。
李大哥却伸出了手,笑着表示欢迎:“我们欢迎所有愿意为了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奋斗终生的人。”
苏嘉恒更是兴奋地直接抱住了小川君:“真高兴能够遇见你们。我们在一起可以做更多的事。集装箱,你们能够找到更多的集装箱吗?我觉得我们现在很需要集装箱。”
他既羞愧又感动。为了帮助柬埔寨人民减轻负担,伟大的国家从柬埔寨疏散了好几十万的人口。
要知道金边有200万人啊,这些人都是靠美国的援助粮活着的。美国人都被红色高棉打跑了,他们怎么愿意继续为金边人民提供食物。
粮食不会一天长成,即使所有人都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去,眼下的情况,倘若没有外来援助的话,金边人民甚至整个柬埔寨的人民都会活活饿死。
纵使一年四熟,也没有人能够一整个季度吃不到东西还能活下去。
可是红色中国也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呀。他们的人民生活同样艰难。明明他们已经募集到了集装箱,却优先考虑安装在海南来安置从柬埔寨过去的华侨。而他们自己地震后的灾民居然还睡在简易的防震棚中。
甚至连他们的学生,这么小的孩子,都没有办法待在能够遮风挡雨的地方,而是在露天进行学习。
假如有集装箱就好了。利用集装箱改造成房屋,情况一定会比现在好很多。所以他们现在需要更多的集装箱。
小川君有些犯难,集装箱,那是搞集装箱运输生意的人才有的东西呀。他去想办法问问看是不是有报废的集装箱吧。
苏嘉恒目光坚定,眉头紧锁:“好吧,我决定了,我就从事集装箱运输生意。”
说这话的时候,他饱含了大无畏的牺牲精神。
余秋直接拍他的肩膀:“可以,你就从头学习吧。”
有眼光,小伙子,集装箱起码有几十年的市场。你就好好做吧。
苏嘉恒看她掉头走人,奇怪的很:“你不跟我们一起吗?”
“当然不。”
余秋头也不回,她要蹭老夫人跟王老太太他们的车,她还得去鞍山开刀呢。
刚好省了买车票的钱。
疯了,她肯定是被老廖那个病毒一样的家伙传染了。明明这个车票能够报销,她为什么要省这个钱?
至于小川君跟凯瑟琳他们,就让李大哥自己头痛去吧。假如他连这帮人都搞不定,估计以后也没办法在仕途上走下去了。
※※※※※※※※※※※※※※※※※※※※
感谢在2019…12…13 19:30:04~2019…12…14 09:00:13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无意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也许我们发现了新病案(捉虫)
海城隶属于鞍山; 车子开了没几个小时; 便抵达海城医院。余秋甚至还来得及在鞍山医院蹭了顿中午饭。
这回她又是沾了两位女神的光。海城大地震中几位重伤的病人都是在海城医院住院,目前还有数位病人尚未出院。二位老太太就是过来看望他们的。医院自然要准备接待; 有领导作陪,工作餐的标准相当不赖。
他们不仅吃到了风味独特的北国红血肠、炸芝麻虾以及铁锅靠大鹅; 吃过饭之后,端上桌的水果居然还有草莓。
那红彤彤的草莓往桌子上一放; 颜色鲜艳的简直叫人挪不开眼睛。现在的草莓大概没有经过品种优化,个头比较小; 然而那鲜艳欲滴的色泽叫太阳光一照,就令人不由自主地垂涎三尺。何况这里是冬天连新鲜蔬菜都比较稀罕; 新鲜水果压根在街面上难得一见的辽宁。
市委干部一直小心翼翼观察着中央领导的脸色。看到两位赫赫有名的女领导面上瞧不出任何表情时,他立刻认真地强调:“这真不是我们从外面进口的; 这就是我们海城特产。海城腾鳌有温泉,我们这儿的老百姓就用温泉水的热度养鱼、种西红柿、还有栽草莓。地震了; 我们都以为东西全没了,没想到还有一块草莓地长得好好的,刚好这个时候能摘。”
王老太太与老夫人面上都显出了惊异的神色。老夫人轻言细语地感慨:“生命真是顽强。”
她伸出手; 拈了一颗草莓放进嘴里头咬了一口; 夸奖道:“真好吃。”
这下子餐桌上的人都伸出手去,一人抓一颗细细品尝。
余秋已经很久没有吃到草莓了。在马来西亚的时候; 苏老爷子倒是觉得天气太炎热; 想带余秋去金马伦高原度假来着; 顺便可以在那儿的草莓园玩一玩。只可惜事情太多; 谁都腾不出来空。
海城的温泉草莓虽然块头不大,但是味道却不错,酸甜可口,一颗果子下去叫人还想再吃下一颗。
不过她数了数草莓的数量,还是默默地收回了手。
老夫人叫她的样子给逗笑了,将自己面前的小碟子推到她手边,笑着道:“吃吧,你吃饱了好有力气干活。”
余秋立刻苦着脸:“您可千万不能在医院说这话呀。我镇不住的,我肯定会有病人找上门。”
她话音刚落,就看见食堂门口有人影晃动。
她下意识地转过头,瞧见个穿着白大褂的医生正在探头探脑地看。跟她对上视线的时候,那大夫还露出了个局促的笑容。
院长见状立刻招呼:“周医生,你有什么事吗?”
周医生叫人抓了正形,索性大大方方:“我是听说小秋大夫到了,刚好手上有个病人比较棘手,想请她帮忙看看。”
老夫人惊讶地睁大了眼睛,显出了股孩子气的不可思议,整张脸都写满了“还可以这样啊!”
余秋苦笑着站起身,临走之前也没有忘记顺掉几颗草莓,无可奈何道:“我说我镇不住的嘛。只要进医院的门,我就没有歇下来的时候。”
病人是为产妇,产后第三天,高热不退。来住院的时候肚子就开始疼了,当时疼的就呕吐。胎儿刚34周,因为小,所以生的特别快。
生完孩子以后,她倒是不吐了,但回到病房之后没多久身上就开始发烫。一开始她本人以及家属都没当回事,因为病房里头人多而且采取的是集体供暖,特别暖和。加上生孩子本身就极为耗费力气,他们便想当然地认为是累着了,休息休息就好。
结果当天晚上夜班医生接班的时候过来看她的情况,觉得她脸红的不太对劲,就给她测了个体温。当时体温已经是38。7℃,做心肺听诊,发现肺部呼吸音稍粗,但没有听到干湿啰音,心率偏快,达到了128次/分,没有病理性杂音,呈典型的发热面容。
医生一开始考虑产褥感染,给她急查了血常规,并且应用抗生素治疗,但是患者体温始终没有降下来,一直维持在39℃往上。
拍了胸片显示她双肺有积液,腹部没有压痛,恶露正常,没有异味。产科请呼吸内科医生会诊,考虑肺炎的可能性。但是患者除了高热以外,并没有明显的肺炎表现。
现在产妇高热,用着药又不能给孩子喂奶。小家伙生下来就是早产儿,身体比其他的宝宝弱,给他吃奶糕,他就吐。大人小孩都遭罪,医生也急得不行。
余秋随口问道:“她来医院之前有没有拉肚子?这几天大便情况如何?血培养的结果出来没有?有没有发现李斯特菌?”
三天了,应该能够培养出结果了。
周医生目瞪口呆:“什么菌?”
余秋疑惑地抬头:“李斯特菌啊。”
孕妇腹痛呕吐腹泻来院,早产,高烧不退,口服磺胺类抗生素无效,首先应该考虑的就是李斯特菌感染。
可造成人体感染生病的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是一种兼厌氧的革兰氏阳性杆菌易,孕产妇、婴幼儿、老年人以及免疫功能低下者易感。一般夏秋季节高发,但因为东北地区不少地方是集体供暖,所以3月份发生也不奇怪。
这病菌最大的特点就是耐寒性比较强,4℃依然能够顽强生长。冰箱食物头号杀手非它莫属。
人们常常有种错觉,食物放进冰箱里头就不会坏,也不会有病菌滋生,实际上并非如此。吃冰箱食物,吃坏了肚子甚至造成生命危险,每年各大医院都能碰上不少例。就比方说这个李斯特菌感染吧,拉肚子发烧都是小事,发展为脑膜炎,败血症乃至死亡,在它的疫情史上,根本就不是稀罕事。
周医生还是满脸茫然,他没听说过李斯特菌,也不晓得这是什么玩意儿。检验科也没有听讲过这种病菌,更加不晓得该如何培养。
余秋有些傻眼,她也搞不清楚呀。她一妇产科大夫能够想到妊娠合并李斯特菌感染已经是棒棒的了,哪里能什么都晓得要怎么办。
好在培不培养的出细菌不是关键。临床医生要是单纯依靠病菌培养结果看病,基本上病人是扛不到那个时候的。大部分都是经验性用药,治疗有效果了,就代表一开始的诊断没问题。
余秋当机立断:“换药吧,你们现在用的抗生素解决不了这种病菌感染。它对青霉素类药物敏感,用这个效果最好。”
周大夫愁眉苦脸:“她青霉素过敏啊,不能用。”
余秋微微皱眉:“是皮是阳性还是用药过敏?”
“皮试阳性。她小时候摔破脑袋,做过皮试,是阳性的。一直不敢用青霉素。”
余秋点头:“再做一次皮试,那不是禁忌症。青霉素皮试有不少是假阳性,而且特异性 IgE 抗体可随时间衰减,发生过敏反应者半数人在 5 年内不再过敏,80% 在 10 年内不再过敏。只要近4周内没有发生速发性过敏反应,非过敏性休克的高危人群,没有皮肤划痕症急慢性荨麻疹这些问题,就可以再度做皮试,做好应对过敏性休克的准备。随时备着肾上腺素,一旦有问题,直接肌肉注射。假如还是过敏的话,就改用复方新诺明,这个药也可以。”
说话的时候,他们人已经走到了产科病房。因为产妇持续发热,虽然不知道具体病因,但为了防止交叉感染,产科还是给她单独安排了间病房。
产妇还在发烧,用了冰枕物理降温以后,效果并不太好。她的致病源没有解决,就只能一直烧下去。
家里人愁眉苦脸,忧心忡忡地看着周大夫:“我们到底什么时候才能给娃娃喂奶呀。娃娃现在都没得精神。”
余秋安慰家属:“大人身体好不了,娃娃精神怎么能好呢?先暂时不能喂奶。你们也看见了,她高烧一直不退,我们考虑要给她换个药瞧瞧效果。你们家可真是运气好,而且又心疼人。妈妈肚子一不舒服,奶奶就赶紧送妈妈到医院来,这样我们的小宝宝才平平安安地生了下来。有的人运气不好,拉肚子的时候,宝宝在妈妈肚子里头就没命了。”
她转头招呼周医生,“这个孩子要注意观察,因为有可能会通过胎盘以及产道传染。不过如果没有特殊情况,那就暂且观察,不做特别的处理。”
产妇的婆婆吓得不轻,下意识地就抱紧了自己的小孙子,脸都白了,结结巴巴道:“还能这样啊?”
余秋认真地点头:“那当然,这个病很凶险的。现在宝宝安安稳稳地生了下来,就剩下妈妈自己一个人扛着受罪了。”
其实她没有说是母亲为孩子做出了牺牲之类的话。然而落在产妇婆婆的耳朵里,就变成了做妈妈的拼死拼活生下孩子,自己一个人默默地扛着病痛。
孩子奶奶立刻眼睛红了,焦急地看着自己的儿媳妇:“你说这可怎么办?大夫,好好的人就这个样子了。”
“不怎么办,有病治病。这个药效果不好,我们换个药试试。大家一起加油,争取度过这个难关。”
余秋伸手摸了摸小家伙,听说他家吃的是羊奶糕,她又转头招呼周大夫刚闻讯赶过来的产科医生,“注意补充维生素k啊,不然营养跟不上的。”
产科医生立刻点头应下。她招呼护士过来做青霉素皮试,准备给人换新药。
护士拿着皮试针过来的时候看到了周医生,赶紧打招呼:“周医生,你在这儿啊?检验科的楚老师刚才打电话过来呢,说想请你过去帮忙看看,她可能培养出东西来了。”
余秋眼前一亮,立刻追问:“培养的什么呀?是从谁身上取得标本。”
护士一边给产妇消毒,一边笑:“就是你们家呀。楚老师可负责了,不仅要了血样,还取了胎盘进行培养。”
因为当时产科跟检验科都考虑产褥感染,加上产妇分娩后不久就出现高热现象,大家认为是产前便发生感染的可能性大。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孩子会早产。
只不过大家都不晓得具体的致病原因,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余秋激动得厉害,她立刻招呼周医生:“走,我们可能有新发现。”
既然检验科的老师特地招呼呼吸科大夫帮忙去看,那就说明一件事,她培养出来的病菌不常见,很可能是她第一次碰上。
楚老师是位年过半百的中等身材女性。她身上穿着的白大褂不知道洗了多少,瞧着已经薄薄的了。她戴着护袖,正在显微镜前观察标本。
听到门响,她招呼余秋跟周大夫进门,甚至没有回头看一眼,就直接喊周大夫过去瞧:“小周医生,你看看这个,它在翻跟头。”
这是一种短棒状杆菌,用显微镜的油镜观察,可以看到它有轻微的旋转跟翻滚现象。
楚老师肯定地摇头:“我以前没有培养出这种病菌,我也不知道它是什么。我可能还需要再培养一段时间瞧瞧,不然我没办法发报告。”
周大夫盯着望远镜瞧了一会儿,又是以余秋过来看:“这是不是你说的李斯特菌呀?”
他转头问楚老师,“会不会是呢?”
楚老师显出了茫然的表情:“李斯特菌不是感染动物的吗?”
所谓的李斯特菌是本世纪20年代一位英国科学家穆里在病死的兔子体内首次发现的。不过为了纪念近代消毒手术之父——英国生理学家约瑟夫?李斯特,所以才配国际微生物大会命名为李斯特菌。
楚老师对这种病菌知之甚少,之所以有印象,也是因为它独特的命名方式。但她之前从来没有听说过李斯特菌可以导致人生病。
“有些疾病是人畜共患的。”余秋慢条斯理道,“楚老师,麻烦你好好培养,做好实验学诊断。我想有可能我们发现了一个之前没有被注意到的病例,需要跟踪调查。它可能导致的病例绝对不止我们眼下发现的这一例。”
楚老师倒是无所谓,她原本就想好好培养出这种病菌,看究竟是怎么回事。现在余秋点出了病菌可能的名称,那她的培养就更加有针对性了。
周大夫则是有些发懵,反应不过来余秋让他跟产科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