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问镜(专家)-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据传,当年柳观自视甚高,行事又肆无忌惮,这性格被黄泉夫人拿捏着,手当刀子使,元始魔宗内纵横捭阖,得罪了几乎所有能得罪的人,却自以为得计,美人芳泽。却不想风云突变,黄泉夫人叛宗而出,嫁于当时已经是历经三次四重劫而不倒,修行界顶尖的地仙之一,东华魔君陆沉。

不提黄泉夫人叛宗引起的轩然大波,只说这柳轩,像狗一样被黄泉夫人随手丢开,自尊心严重受挫,意图报复,却被护花的陆沉老魔随手轰成重伤,狼狈逃遁。一来二去之下,受了刺激,以至于心神失守,神魂重创,人也变得疯疯癫癫起来,后面见弃于神主,被逐出宗门,与此有着直接关系。

所以说,黄泉夫人便是柳观心的魔障、大的弱点,那影子一日不除,柳轩便不可能重返巅峰。

慕容轻烟刚刚侃侃而谈的模样,或许有几分肖似黄泉夫人,这才引得柳观狂。还好,她及时醒悟,用柔弱恐惧的姿态将自己和黄泉夫人区分开若她再冷静以对,说不定被刺激到的柳观,真会把她的心肺掏出来看看!

要知疯狂的柳观,公认的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

柳观狂燥的情绪过去,笑声渐止,慕容轻烟却是跪坐已有积雪的山巅上,半俯着身子,伸手撑住地面,似乎还没从刚刚的死亡威胁缓过劲来。

她不再说话,可柳观却很想让她说。辐射的暗影将女修大半身子遮住,使女修充分感受到力量和威胁:

“刚刚说得不错,我倒想再听听,继续啊!”

慕容轻烟抚着喉咙,唇角抿起:“柳前辈,你这是戏弄我吗?”

“继……续!”柳观拉长了声调,像是扯开的绞,箍女修颈上。

慕容轻烟稍一迟疑,阴影便将她全身覆盖。这么近的距离,她还是看不到柳观的面目,只从气息上感觉到,这个疯子蹲下身子,大致和她平头,然后伸出之前那几乎要插进她喉咙里的手指,她脸上摩挲。女修甚至可以听到细细的摩擦声响。

“真是好皮肉啊!小丫头你消息灵通,不知可否听过,元始魔宗,有一门献祭术,唤作‘五阴鬼烹美人羹’的……”

“前辈心怕是早有定论了。”

慕容轻烟马上接续了柳观的尾音,开口说话。不过此时她微瞑双眸,对外界不管不顾,只有声音还算得上稳定:“目的已经知晓,又打定主意和他们做对,自然是反其道而行之,他们想要做什么,就让他们做不成什么;他们怕什么,就送他们什么。如今已知道对方唯恐天下不乱,前辈还不知道该怎么做吗?”

柳观的指尖停了停,却笑道:“你不妨说一下,我会怎么做?”

他说是“不妨”,但若不说,怕就要大有“妨碍”了。

慕容轻烟做了一次深呼吸,稳定了下情绪,方道:“若以前辈当年的性情,前辈大约会这里彻底大闹一通,寻个机会,直到将那二人灭杀了,至于后面有什么状况,则是不予理会的。但先前听前辈描述,这两个多月时间,前辈总体也能捺得住性子,与以前似乎有些不同?”

当然,这“捺得住性子”,是要将“小五阴冰霰截魂咒”之类的出格之举忽略掉的,两人都明白。

“继续继续!”柳观的声音听起来还比较轻松。

慕容轻烟又道:“若是前辈打定了化解他们阴谋的主意,是简单,不管不顾,远走便是,让这边的混水澄清,线明白,自有离尘宗和落日谷来应付。只是这法子太憋气,也是见招拆招的被动之举,前辈大概不怎么乐意。

“至于进一层,要寻根究底、揭破阴谋。晚辈也不了解情况,不敢妄言,只觉得这种乱局下,抽丝剥茧不是个好主意,不如跳出圈子,放眼全局,找到关键一节,快刀斩乱麻,来得致命些。”

一口气说完,女修便瞑目抿唇,真正地不一言。事实上,她该说的话都说完了,柳观此时,早该有了他自己的判断。

半晌,脸上微痛,那是柳严用指尖刮了她一记:

“放眼全局!小丫头说得真好,放眼全局!”

重复了一句,柳严与她拉开了距离,声音却仍耳畔:“当年那毒妇大约便是如此,看似退让,其实步步占先,我血狱鬼府内想了一年,才明白这个道理。可才回此界,却差点儿忘了,嘿嘿,这回我也不妨也放眼看看,对,暂且放‘眼’看看!”

后一句,话音呢喃不清,随后,就是一个问题:“鬼铃子何处?”

慕容轻烟的心脏一跳,却仍闭眼道:“北海,天辰宫。”

柳严大笑一声,山巅上那无处不的强压,倏然不见。慕容轻烟睁开眼,山上哪还有那疯子的踪迹?

看天空,漫天阴云大雪依旧,可是深处的阴冷浊气,却也消失无踪。

绝壁城的居民并不知道,懵懵懂懂之时,一场劫数从他们头顶擦过去,无声无息消散了。

慕容轻烟下了山,漫天风雪,信步前行。走出不过里许,身后苍莽大山便完全隐风雪之后,四野茫茫,不辨方向。

不过,她看到了,前方平原上立着一个人影,通体罩连帽斗蓬之下,暗沉的颜色白茫茫的雪地分外醒目。

慕容轻烟没有迟疑,走了过去。距离那人还有数丈远,对方便掀开风帽。一头青丝不结髻,只是简单扎束,垂脑后,际线却是经过精心修饰,一根跳丝也无,显露出白瓷般的额头,也让她的长眉愈显凌厉,便如对悬的两柄利剑,直入鬓角。

长眉下,细长凤目,眸子黑亮,却是似睁非睁,总有睥睨之态,甚是高傲,正是赤阴女仙!

赤阴眯起眼睛,看着慕容轻烟走来,举手施了一礼:“多谢!”

“侥幸而已!”慕容轻烟轻吁口气,语气透着疲惫。

见她这模样,赤阴主动上前一步,挽住慕容轻烟的臂弯,同她一起前行。这动作对她来说已是亲热的极致,她对慕容轻烟总与他人不同,因为这个女修有许多让她佩服的本事:

“教主那边请你过来,从柳观这里下手,真是神来之笔。有柳疯子此,事情复杂不说,还给伊辛两个上蹦下跳的借口,如今妹妹劝走柳观,我们这里再稍稍透露消息,连敲带打,总能让他们消停一些,我这绝壁城也好过多了!”

慕容轻烟微微一笑,尚未说话,便听赤阴又道:“重要的,是有这么一个契机,正可把意思传到那位菩萨耳目之,与我家神主两家把话说开,仔细商谈,不至于伤了和气,这里面,妹妹功莫大焉。”

“赤阴姐姐。”

“嗯?”

“类似的话以后便不用对我说了。”

慕容轻烟望向风雪弥漫的天空,轻轻道:“神仙打架,凡人遭殃。此次我到绝壁城来,只是为人带个口信,顺便走亲访友,游历山川。至于其他的什么事情,我不清楚、不知道、也不感兴趣!”

赤阴瞥她一眼,笑道:“当世第一‘灵巫’,怎么说这种丧气话?据我所知,普天之下位神主,除了佛祖道尊当真是‘天地生后不得见,只有神位人前’,其余四位,可是或多或少都与你牵系着……““姐姐,慎言!”

慕容轻烟以指比唇,神色严肃。

见赤阴不以为然,她想了想,说:“知道天底下‘灵巫’成上千,可偏偏是我成了这所谓的第一么?那正是因为我什么都……

“不知道!”

第113章感应

第113章感应

余慈师弟见信如晤:

城里气氛沉闷,为兄实憋得厉害,干脆写几封信,牢骚。其余信笺并附后,请宝光师弟以传讯飞鹰带回山门,若他忘了,师弟你提醒一声,多谢。

师弟正修炼贯气法,为兄帮不上忙,遗憾得很。这种玄玄乎乎的玩意儿,练成是了不起,练不成也不稀罕,倒是解师叔的《玄元根本气法》,乃是宗门公认的良法,这个机会好还是把握住。师弟正是通神初阶和阶之间,由‘分识化念’转向‘洗炼阴神’,由后天法转向先天法的关键时期,此时把基础打牢,日后结丹,恐怕要比为兄顺利多了。

天裂谷动乱已近平息,绝壁城这儿多日未见妖魔,不过听长辈讲,还是有些妖魔精擅潜踪匿迹之术,又及时适应了谷上的气候,潜入内地。昨日还有强力妖魔伤了净水坛的伊辛和尚,前些日子为兄城亦有所感,但转瞬即逝,止心观虽离天裂谷尚远,但防御相对薄弱,师弟又喜欢出观修行,还要小心为上。

南松子可有消息?照理说他阳神未成,又失去肉身,阴神多坚持日便要消散,需防他狗急跳墙。

不知梦师妹身体状况如何?虽然我也去信询问,但梦师妹向来轻描淡写,想必不会细讲。若她伤势有反复,务必告知。

……

余慈读过信笺,不由失笑。这封信怕真是李佑无聊赖之际写就的,信马由缰,想到哪里说哪里,流水账一般。不过,余慈还是注意到了,信提到伊辛和尚,说是为妖魔所伤。

这是障眼法。

深知其内情的余慈,第一个念头便是如此。不过,这和尚若是要以自残的方式来掩人耳目,难道是他也觉出风声不对了?那还真是可喜可贺呢。

余慈还是将此事放一边,暂时插不进手去的东西没必要多想,他现的重心完全放贯气法的修行上,准确地说,是放符箓“成窍”和“通窍”的关键点上。

现符箓的“窍眼”,相对对他前面十多年修行来说,其重要性绝不亚于成功“分识化念”,进入通神境界。要知,他前面多年修行,根基除了一部寻常的“宫月明还真妙法”外,大部分倒是借助符书上的道理,慢慢摸出来的。他的修行基础,早与符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符法修为上的进步,便是他整体修为的进步。这进步是由内而外,浑不着意,自然而然生的,便如同捆一起的炮仗,一个环节点火,便噼里啪啦连成一串,一而不可收拾。

这段时间,余慈已经完全痴迷了进去。左也是符,右也是符,醒来是“窍”,睡去是“窍”,完完全全陷“画符需知窍”的理念里,且不断践行验证。

天色已晚,经过一整天的练习,他的身体已经很疲累了,不过他又一次伸出手,静心澄意,曲折间画出他现所知的复杂的符箓。

上有飞鸟迂回,下有猛虎出山,二者统摄一切飞禽走兽生灵之气,两侧有星图分张,规划出天地寰宇的结构位置,间以籀的“鉴”字做结,象征明光如镜,映彻大千。

正是五方通灵符。

余慈一直刷着他对符法的认识,“窍眼”的把握上,也愈地深刻:

“窍眼”很重要,可若只抓着窍眼,忽略其它,也不应该。

窍窍相通,气聚含灵,是符箓有灵应的关键,可符箓的窍眼,却也不是凭空捣出来的。而是通过“书图象”一节,以繁密的笔划牵引罡气,疏导回环,自然顿挫而成。否则,此基础上的“贯气法”也不必叫“贯气法”,直接叫“贯窍法”得了。如此“布精气”、“书图象”两个要素相辅相成,才是画符技法的真义所。

图象笔划引气成窍,使得精气布满;精气流注窍窍相通,以致图象通灵。

此即“成窍”和“通窍”差别和联系。这一点,余慈不是悟的,而是成千上万次的刻苦练习,一点点琢磨出来的。

随着符纹图画益渐丰满,余慈愈地畅快,只觉“成窍”和“通窍”两大原则形成的“河道”之,神意元气便如滔滔江水,冲折回环,只需要略略着意,窍眼便自生其,有精气穿流其间,比原来全神贯注时还要来得精微玄妙。

王八拳抡出去是一拳,沉腰坐马力贯拳锋也是一拳,可这两拳威力,相去何止霄壤?差别不是别的,只是一点窍门罢了!

不只是灵符通了窍,便是余慈自己,何尝不是通窍了也!

转眼符成,灼灼灵光呈螺旋状急速扩散,满溢小谷,视山崖巨岩如无物,穿透进去,附近的生灵反应如流水般反馈入心,清晰而深刻。余慈闭上眼睛向后仰,直接倒枯草平铺的土地上。

疲倦翻涌而上,他很想就这么大睡一场,不过他还是支撑着,维持似醒非醒的状态。

五方通灵符的效力依然持续,将周边生灵的动态传导入心间。不知不觉,余慈的神魂感应开启,以他本人为心,一组巨大的“同心圆”铺开,央的微光闪烁,驱动外围“圆环”,像是雨后湖面,向外扩张。

一向内,一内外,两边的感觉交叠,事情生了很奇妙的变化。

五方通灵符所捕捉到的周边生灵信息,经过“湖水”的冲刷过滤,愈显得层次分明。经由这么一回,那些概略的气息源头,也就是周边的飞禽走兽倒似心活过来一般,栩栩如生:跳跃的麻雀、奔跑的野兔、飞翔的雪雕这些形象也许混杂些了想象,但却是非常有趣的体验。

而“湖水”的范围,则五方通灵符符法效应的牵引下,迅速扩张。

感应本身就是一个主动和被动双向进行的过程,余慈的神魂感应主动范围有个限,但是他接收的信息,却被五方通灵符给放大了,这从另一个角扩张了他的感应极限,余慈所能感应的范围一下子扩大了两三倍,接收的各类信息则是十倍、几十倍地增长。

信息越多,感应的层次越丰富;层次越丰富,理智的判断越精准;判断越精准,感应范围内的天地也就越显得清晰明确,然后会有多细致的信息涌进来,重进入这个流程,不断心构建完善外部世界的映像,形成了一个极向好的良性循环。

余慈前几日现了神魂感应和五方通灵符结合,竟然会有如此奇妙的效果,所以每次练习结束,都会来这么一手,感受其的奥妙。

这时候,他总是想起照神图。

二者的感觉其实非常相似,只不过,照神图的映照范围要宽广太多、清晰明确的程也远远胜之;然而运用照神图,终究是用心念和眼睛去观察,也不明白里面的机理,总隔了一层。好像是请朋友帮忙,做得固然极好,却不明白他究竟是怎么做的。这般下来,十次次,也不是自己的能耐。

而神魂感应和五方通灵符结合,反馈的信息简洁又直观,可以直接地作出反应,且重要的是,这是属于他自己的能力,不需要外物的帮助。

要是将两边结合一下……

正思绪飞扬之时,有一个异常的感应反馈到心间。这时就看出神魂感应的敏锐和直接。

目标高速飞掠,端于五里之外,已是他此时神魂感应的极限,出现的瞬间,便映他心,等迫近了一里距离,其大致形态轮廓就已经成形,再靠近一些,便连目标时刻变动的周边环境,包括山风草石鸟兽等诸般元素都能隐约做出判断。

此时余慈心,像是铺开了一个范围狭小、映像模糊不清的简易版“照神图”,可是这层图像却是完完全全根植他心的,里面每一个变化,都能引起他直接的反应。

目标越是靠近,越是清晰。

先前神魂感应范围扩展丰富的过程,余慈对他本人附近的环境已经做出了足够且明确的判断,有了准确的把握。当目标进入这个明确的范围,“色彩”便一下子鲜亮起来。

“不是善类!”

余慈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做出这个判断,而判断成为清晰的念头呈现心之前,他的身体已经动了。

取剑、力、移身、飞跃,余慈从小谷山壁借力而上,像一缕轻烟,转眼便跃出谷口,又直上十丈高空。雾化……不,也许就是那半山蜃楼剑意催动,剑气破空,出“嘶”地一声轻啸,和他的动作配合得分毫不差,他上空十多丈,一只飞鸟高速飞行,恰从这片区域经过,剑气扫过,飞鸟一震,身子登时下挫一大截,虽是再振翅,朝远方飞走,但飞不过里许,便一头栽下。

剑气挥出之后,那层次丰富、色彩鲜明的神魂感应世界轰然破碎,余慈再无法维持那奇妙感应,五感识都恢复到正常状态。然后,他的肉眼便看到了目标的真实外观。

一只乌鸦?

余慈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作出“不是善类”的判断,而且此物和他神魂感应的形象也有一些差别。

是判断不准?

余慈身子本就疲惫,又一口气冲上谷顶,游空剑,力气早已用,只能看着乌鸦落到山那边去。

轻巧落地,余慈抬头,正想着是不是过去看看,却见山岭那边,一道人影飞出来。见到那人身形,他极是讶异:

“解仙长?”

第114章真伪

第114章真伪

来人身形瘦高,面容木讷,正是多日不见的解良仙师。也不知道他来了多久,反正余慈之前的神魂感应,完全没有现他的存。余慈也看到,此时解良手上竟提着那只坠过山去的乌鸦。

余慈大奇,待解良飞至,招呼道:“解仙长安好,这是从天裂谷回来了吗?”

解良嗯了一声,拿目光他脸上一扫,唇角抽了下,算是笑过:“我天裂谷,于师兄恨不能一日一信告知,你贯气法有成,催我回来授课。宗门传讯飞剑,就是让他这么用的?”

余慈垂,心下不知是好笑还是感动。

像离尘宗这样的大宗门,远距离传讯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专门饲养的传讯飞鹰,乃洪荒异种,可万丈高空长途飞行,速堪比还丹修士全力挥的水准。经过训练后,可判别方位,送传信息,虽说无边无际的修行界,未免显得慢了些,但成本还算得上低廉,刚才李佑信上,便提到此物。

第二种方式就是传讯飞剑。和传讯飞鹰相比,这种方式要快捷得多,剑光一闪,里便过,从修行界东头冲到西头,也就是几个日夜的功夫。然而这法子比传讯飞鹰也要麻烦得多,因为飞剑无法自动辨识方位,一般是两个固定地点预设法阵,定点传送,只用两地间的通讯上。若是要通知个人,只能通过预先绑定目标气息和神魂印记,且距离还有很严格的限制,当然,耗费也是不菲。

若真如解良所说,一日一信这般送,真不知于舟老道要有怎样的花费。而且,很显然,老道是一直关心着他的,对他的进了若指掌,知道他贯气法有成,便想着趁热打铁,请解良回来,助他一举将《玄元根本气法》拿下。

对此,余慈什么都不说,只心里记着!

同时,余慈也闹不准解良是怎么个想法,便将话题岔开,指着那死去的乌鸦道:

“这扁毛畜牲,也不知是怎么回事……”

“我看到了。”

解良将乌鸦提起,伸手翻开其眼睑,只见内里一片紫红:“它沾染了妖魔之气,已是体质变异。近,止心观附近有妖魔出没?”

“呃,不曾见过。”

余慈颇有些吃惊:“天裂谷的妖魔真的潜到这边来了?”

解良嗯了一声,不愿多说。转而看他手纯阳符剑,点点头:“你的剑法相当不错。”

能得到这位冷面仙师的赞赏,余慈颇有荣焉。笑一笑,正要回应,面前一暗,解良已是拂袖攻他面门要害。

面对一位步虚修士的攻击是个什么滋味?

余慈不知道,因为此时,他的脑子几乎要被强压挤烂了,他甚至没有时间去思考什么会有这种变故,十几年间生死磨练成就的本能反应已经驱使着他,一剑上挑,刺向解良胸腹要害。出手便是半山蜃楼,剑气如雾,以至于抹消了实体,连破空声都不见,没有半点儿留力。

下一刻,脑际压力骤减。思绪一经流动,余慈现不对:“怎么回事?”

便这困惑的当口,解良回手,抓住了他刺出的剑锋,再一抹,凌厉的雾化剑气也都消失不见,解良便这么轻描淡写地化解了这凶厉的反击,当然,拂向余慈脸上的那一袖子,自是虚招无疑。

随后解良便松了手,余慈忙收剑谢罪,这也只是意思一下,他觉得解良会给他一个解释。

“且不说这入微入化的剑意之来历,你这身仿造的‘先天一气’又算怎么回事?”

“仿造?”

余慈听得稀里糊涂。自从利用照神铜鉴,将一身真息数转化为“先天一气”以来,遭遇的高手也是不少,这里面也包括像金焕、屠独、于舟之类的还丹修士,却从来没有人会像解良这样,如此肯定地判断,他这“先天一气”是仿的,是伪造的。

虽然余慈自己也不能肯定真息经由宝镜转化,是否真的就变成了十成十的“先天一气”,可解良的这个结论,还是让他心不太舒服。

“这里面有什么问题?”

与解良交流,不用绕什么圈子,不过解良看他一眼,并没有即刻回答,只道:“跟我来。”

说完,他转身便走,并没有驭气飞行,让余慈也跟得上。

余慈跟他后面,往止心观的方向走。走了约半里路,解良便开口道:“你身上的问题,你要我解释为什么,我也很难回答。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只有还丹修士身上才有‘先天一气’、才有真罡真煞,没有这个先决条件,其余的一切,不管是怎么相像,也没有意义。”

余慈完全不明白。

解良不是口舌便利的人物,他也需要一段时间调整,来组织语言,又沉默片刻,他道:

“还丹修士与前面气动、长息、明窍、通神四境界的大不同,就是这类修士始终是一个内聚无漏的势子,精气神浑然一体,相合相抱,全身生机,都受‘还丹’的统驭,绝无疏漏散逸。

“这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持续不断的状态。此种状态下,不用刻意着力,举手投足都是罡力,周身遍行都是煞气,只有这样,才称得上是‘先天一气’,才能和前面几个境界区分开来。

“我不知道你有什么机缘,能还丹之前,便使得真息质性进一步,但这却是凭一条腿走路。你这里先走一步,后腿却还没跟上来,元气质性与形神并不融洽,除了那雾化剑气之外,你还有能完全驱动体内元气的方法吗?”

余慈只能摇头。

解良停下身形,回头盯着他看:“你那雾化剑气的运使心诀非常高明,完全能将仿制的‘先天一气’威力全部挥出来,比寻常的通神修士强许多,可身体的负担也相当沉重……近有没有感觉?”

余慈本想继续摇头的,可是念头一闪,忽然想到,天裂谷时,他运“先天一气”,力量、速、感知、爆力、回复力都有大幅的增长,但是耐力一项上,反倒有点儿不如从前,使用半山蜃楼时也就罢了,可跑出十几里路便感觉疲惫,无论如何都说不过去。

他低头沉吟,解良却也没有一概否定,转而又道:“虽然有些弊端,不过这仿造的‘先天一气’生成流转均非常自然,虽是倒置因果,却也能由此反推出一些还丹境界才有的感应。

“你能迅速把握贯气法,‘知窍’一节上,悟性是很好的。而‘通窍’上,除自身努力,这仿造的‘先天一气’应该也帮了不少忙。许多人虽然是明白画符需知窍的道理,但形成‘窍眼’后,如何使神意元气里面交汇融合,却是一个大难题,而你有‘先天一气’精气神交融的经验,想必没有这个困难。”

见解良纯凭推导,便有如目见,余慈只有叹服。

“此外,你刚刚的神魂感应很不错,非常不错。”

解良难得加重了语气:“我旁观察你的气机变化,虽是经过很长时间孕育,但巅峰时,乌鸦从五里之外飞过,便能初步感应,并相应变动,这很了不起,同等状态下,山门内还丹境界以下的弟子,也不会比你做得好。当时,你的感觉如何?”

这位冷面仙师几句话里连用了“不错”、“非常不错”、“很了不起”等几个赞语,倒真让余慈受宠若惊了。他定定神,也抱着请教的心思,将此前的感应状况可能清晰地表述出来。

解良听了,沉思半晌,方道:“以神魂感应为根基,利用五方通灵符扩大感应范围,是精通符法的修士经常用以锻炼神魂的方法,没什么出奇。可难得你感应天地、收纳外界信息之时,识神运转层次清晰,循环有序,元神灵光不昧,判断精准,又有仿造的‘先天一气’沟通形神,随机反应……

说到这里,他顿了下,反问道:

“你可知,那是一种什么状态?”

难得见解良卖个关子,余慈又是惊奇又是好笑,也很配合地摇头。

“那是还丹修士神意圆融无瑕,一颗金丹虚空悬照,映彻大千时的状态!”

解良面色严肃,非常认真:“寻常人刚接触这‘全景式’感应的时候,往往需要调整很长一段时间,而你却能短短几日之内,使元神、识神各司其职,运转有条不紊,数里方圆的情形变化,有如目见……现或许还很稚嫩,难以像还丹修士那般时时悬照,无有死角。可这条路,你是走对了!”

余慈心头一热又一畅,受到他人的肯定,尤其是受到一位严谨认真的步虚仙长的肯定,无论如何都是一种成就。

同时,解良所说的“全景式”感应的困难,他也没怎么觉得。

照神图上五十里方圆的“全景式”空间,他早就熟得不能再熟。

第115章破执

第115章破执

“仿‘先天一气’、神魂感应,这是你的优势所。”

两人继续前行,余慈还没听够赞赏,解良却是话锋一转:

“但若你有一个特别醒目的优势,思路念头自然就向上靠,往往会专注一项而忽略其他。要知修行上每一个境界,都是由心技体、精气神多方共同作用方可达成。这些方面,又彼此关联,单独突出某一项,或许一时得益,但终究还是要停滞下来,等其余各部分完善,才能真正稳固。

“我将要传你的那一门《玄元根本气法》,入门时讲究形神如一,务必要有一个通盘把握的心思,不可偏废,这一点,你要了解。”

“通盘把握?”

“不错,即将‘自我’视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物象,由此存思心象,使心象物象彼此呼应,入门后,便纯心象上做功夫,通过描画丰富心象,使物象得以完善……”

余慈被他一串心象物象弄得头大如斗,忙问道:“解仙长,心象和物象究竟何解?”

解良淡淡解释:“《玄元根本气法》,所谓物象,便是你的形神之属。即是你的肌体肤、筋络骨肉、精气神魂、修养心性,但又不能分割来看,需明白,那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是实实存立于世的‘我’!”

“至于心象,则是对自我全盘把握的基础上,抽离掉具体实的元素,以自我认识端,取象为喻。比如说,一人意兴壮逸思飞,觉得自己是一头击翅霄的大鹏,那他的心象就是大鹏;若一人阴沉奇诡,自认是一条游走岩隙的毒蛇,那他的心象便是毒蛇。

“除此之外,山石草木、日月星辰,无不可以为心象,唯一要注重的,便是心象建立自我认识的基础上。要形成心象,一是贵自知,心象不是凭空想象,需对自我有比较清晰的把握,不自知者,难有心象;二是不可自欺欺人,意兴豪迈的,成不了毒蛇,心思诡秘者,当不得大鹏。刻意变化心象,全无意义,只会自找麻烦。”

余慈思半晌,终于有点儿明白了。

“像是存思术。”

他之前修炼的“宫月明还真妙法”,便是典型的存思术,有个名目叫“彩云追月”。便是以五脏元气为云,以脑宫神魂为月,以这两个自然界常见的物形为存思对象,通过意念成千上万次的暗示躯动,以意合形,到那时,“云”就是五脏元气、“月”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