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斗战胜佛之悟空传-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事,你管不着,也不归你管。”
素娥问道:“我知道你要做什么,你是要向星君告发嫦娥与那吴刚相会之事。”
玉兔道:“哈哈,是又怎么样?”
“人家是两情相悦,我劝你成人之美,不要乱管闲事。”
玉兔冷笑了一下,道:“你个服侍仙娥的侍女而已,知道些什么!趁早闪开,不要耽误正事!”
素娥见玉兔不听从劝告,便伸手拉扯,玉兔身负使命,哪里肯从,二人纠缠起来。
玉兔心中有事不愿与那素娥处多耽搁,挣脱素娥,急忙奔走,直奔太阴星君处所而去。
那素娥再追赶不上。
玉兔来到太阴星君之处,将嫦娥和吴刚幽会之事告诉了星君。
太阴星君闻听,心中吃惊,那嫦娥乃是专门为玉帝和王母在盛大节日领衔歌舞,怎么能和一个凡人私自相会。
于是星君不敢怠慢,赏赐了玉兔,忙将此事报与玉帝得知,处置。
玉帝在殿上议事,闻听太阴星君上报此事,心中大怒,命人对吴刚和嫦娥分别严加看管,莫要再见到两人相聚。
太阴星君领命,带天将回月宫宣旨。
回到月宫,命有天兵每日看管吴刚,伐树不止,不得停歇。
而嫦娥则领了玉帝旨意,住进广寒宫,四下冷清,不能随意出宫行走,从此十分寂寞,只得每日练习歌舞,以解清愁。
但是,玉兔心想这吴刚能修炼成仙,自然应该知道如何炼丹,于是便心生一计。
那日,吴刚正在伐树,刚又来了仙女,却不是平日里常见的那个,但也貌美,一身白衣。
这仙女正是玉兔所化,走近一看,和那吴刚搭话闲聊了起来,吴刚一边只管自己砍树,一边和玉兔闲聊。
那玉兔常年只在月宫里生活捣药,平日嫦娥也不对她说起凡间之事。日积月累,玉兔对外界越来越好奇,得知吴刚也是从凡间而来,很是欣喜,就让吴刚讲些人间的事情吴刚见玉兔仙子也甚是可爱,便给她讲人间诸事百态,那玉兔听的入迷,不觉时间已久,约了过些时间再来和吴刚聊天。
吴刚自是高兴,这又不耽误砍树之事,便对那玉兔“仙子只管前来,我必定知无不言。”
“好!”玉兔听了高兴,便告辞去了。
就这样玉兔经常找机会来和吴刚聊天,有时几乎天天来,二人也越来越熟悉,渐渐地无话不说。
这一天,玉兔看时机差不多了,便问那吴刚“你是如何从人间飞到天上的,我生活这么多年,你倒是第一个,也只有他这一个!”
吴刚便告诉她,“这必须在人间修炼,需要打坐入定,修行炼丹,方可成道。”
玉兔点了点头好像明白了点,“估计那嫦娥仙子和你一样吧!也是修炼得道的吧!”
“那嫦娥仙子看样子不像是打坐入定之人,我想应该是吃了成仙的丹药。”
这个玉兔心想,平日里我只知道如何炼制仙药,还未曾见过什么修炼得道的事,便问吴刚“我也可以修炼得道吗?修炼得道又有什么好处啊!”
“呵呵,这当然。人人都可以修炼成道,而得道之后可以长生,这是很多人追求的,神仙也是如此。可是若想得道,可以修炼仙丹,当然也有其他方法。”
“什么办法?”
“采阳补阴,到达一定程度也能达道同意的效果,也就是长生。”
玉兔听了,便问吴刚“那你是如何得道的?”
“我到有个修炼仙丹之法,因此得了道,不知仙女看的起不。”
“请讲!”
吴刚也不避讳隐瞒,就简单的说了炼丹之法。
“你说的那炼丹之法,要弄些仙药来炼,不知可否拿来炼丹。”
“你去把那仙药取来,我一看便知。”
玉兔点了点,随即离开,不到片刻便拿了些仙药回来,“给你!”
吴刚挑了几个有用,又告诉了玉兔方法,这玉兔得了方法,很是高兴,于是自己回去私下取了仙药,配置仙药炼制,和那吴刚分食。
但是仙药乃是天御用,非常人可随意取用,而那玉兔也只能偷偷小心取用,没想到被宫女发现了。
不日正看见玉兔似自取那仙药,多次以后,便知道玉兔乃是偷取。
而此人,便是当日拦截玉兔的素娥。
“玉兔,你居然敢偷取仙药。”
“素娥,我看你还是别多管闲事了,否则别怪我对你不客气。”
“我这就告诉嫦娥仙子和太阴星君。”
“我看你敢?凭你也配,你认为星君信你还是信我。”
说罢,便出手拦截素娥。
再说那素娥,得罪玉兔,更无力和天宫星君意图对抗,在月宫不得安心,终于与玉兔结下深怨,情急之中,素娥伸手打了玉兔一巴掌,自知自此再难以久留,便逃下凡,去投胎了天竺国公主躲了。
后又有那玉兔私自偷开玉关金锁出宫,下凡间报复素娥变成的公主,当然这都是后话。
第三十三章 《宏图之志起心中 ,佛门欲将大业成》
受了玉帝的册封,又首次参加了蟠桃盛会的如来,回到灵山,诸事安排有序之后,随即开始着手整理佛经。
佛教典籍浩繁杂乱,即有前世诸佛的著作,也有现世圣者的立说,如来一人整理,势必耗费大量精力,于是,大徒弟迦叶与二弟子金蝉子一起协助整理经文。
这大弟子迦叶与佛也有缘,乃是他父亲当年向菩提树求子而得,后入佛门,如来讲经时,佛祖曾拈花,迦叶乃微笑,成为禅宗第一传承尊者。
佛经典籍当时尚且凌乱,经如来和弟子的初步整理,这才集结成一系统,称小乘佛法。
小乘佛法讲究出家,自行修禅修心,重在度己,与世无争,无欲念,除却心中之苦,乃是佛门最初的要义。
金蝉子自得了人身,在如来佛祖座下成为其第二个修行门徒,每日听佛祖讲经说法,又把那新整理的佛教拿来刻苦攻读,每每都到半夜三更,专心致志,毫不过问窗外旁事。
话说西方西牛贺洲如来佛祖灵山圣地,佛祖每日讲法传道,众菩萨、罗汉、圣僧每日听如来讲道,信众是人数愈发众多。众信徒有的是彻底脱世出家修行,有的是舍弃原有家业出家,也有修行而不出家。
有家有业者还可对佛门有些供奉,而大部分信众则依靠佛门所化供养生活。虽人员显得有些庞杂,但是在佛祖和众菩萨倾心治理下,却也井然有序,只是支出用度上渐感压力,又有其他教类争夺信徒,因此佛门并非完全一切安生无虑。
当年和如来前世一同在鸿钧老祖门下听道的菩提未入佛门,自化作菩提树点化如来,传其法力后,在其如来修成正果以后,菩提就一直在这西牛贺洲的灵台方寸山上,斜月三星洞中居住修行。
菩提居于此处,自行收徒讲法,修心养性,还经常和如来保持着联系,经常互相交流道法。
这一日,如来与众人讲完法,安排好诸事,心中有事未能得解,便到菩提处去欲向其请教。
菩提像往常一样,备了好茶,与如来同坐了洞口的仙石凳。
如来见菩提自在模样,好生羡慕,对菩提道:“看来,还是兄弟有大智慧,能不被琐事缠绕,安闲自在。”
菩提笑道:“你这是成仙之后羡人间,不知有多少人却在仰慕你的尊位呢。”
如来道:“我之位乃是众人精神所汇聚,亦不能解脱出众生之托付。”
菩提道:“既是众望所托,近来你的佛法之道愈发精深,你可将佛法广传天下,用佛义执掌天地。”
如来道:“哪里,道法再精深也不能执掌天地啊,若论此间可执掌天地者,只有那鸿钧老祖,当年你我还是听得那半部鸿钧道法,才得此界天地之法,现在无论如何也不能超越。”
菩提道:“却也不然,说起当年之事,不禁我又想起,仅你我在开天之战大胜魔族一众以及乾坤之战大胜通天教主,乃安水火之乱的事情。”
如来道:“是啊,说起当初在降魔大战中,你我二人之力,获得全胜,可谓功高盖世。后来我因争天帝一职之事,未得,方才转世来此修行,幸亏道兄点化开悟于我,成就了我佛之法。”
菩提道:“道兄不必客气,你我二人本就是从外界而来,你在此界修得此果,也算是造化。”
“是啊!也算是得了正果。”
菩提听完,也不禁感叹。
菩提道“道兄,如今论道行法术你我本已可与那三清平齐,又修行了多年,尤其是你,转世二次得道,又领尊佛门,授命四大部洲,从众甚广,而实际仅仅是掌管了这区区一个西牛贺洲而已。论及你的能力,当应是争取全盘执掌,范围扩至天地。”
如来听菩提所言,明白了菩提的意思。
而如来和菩提经历过几世几劫,如来的心里所想他也无有不知,因此一番针对性的话早说到如来心中去了。
想当初阿弥陀和菩提从无尽遥远的他界而来,因缘而至此界,就已经是非比寻常,又聆听了开天之祖鸿钧老祖讲了此界的道法,论法力道行你我二神绝对不亚于三清。又在开天降魔大战中出手获胜,平定翻天覆地的水火之争,可以想象这一切若无阿弥陀和菩提,则结局将完全不同。”
而如今阿弥陀辛得菩提点化相助已转世如来,如今的如来已经是非比寻常,重新得道,法力比当初更有提升。又这许多年的信徒随众充盈,如来虽领天宫之职,实则自立于西天,无人能平视。
唯有一样,如来和菩提与鸿钧老祖一样秉承道法传承之理,宏图广大,希望自己的道义能广为传播于天地之间,因之而永恒,即便未来无数劫数之中不能真身元神永恒,真身和元神承载的道法也将永恒,这一般是有大道有修行的人的共同思想。
现在,佛门徒众越来越多,除却佛门本身的用度所需日多,而且也面临其他教类的挤压争夺,如来也早有弘扬佛法于更广阔的疆域,以令佛义广传于世间,得以永世不息,如今经菩提这么一说,此想法越发强烈。
如来只是听着菩提说,却点头不语,菩提道:“若论实际可为,不如直接向玉帝将你那编纂的佛经典籍设法送上其他几大部洲,将佛法传于四处,解救更多苍生之苦。”
如来道:“不可,即便玉帝不表反对,想那其他部洲三清道门势力庞大,较之佛门微力难以匹敌,三清哪能轻易认同将我佛门之法传达。我等居于此西方极乐,虽四洲领地天宫皆封与我,与天庭并无瓜葛,但天庭其实并未想或者未能真正尽数交付佛门享有,况且世间还有道门存在,即便是这灵山所在之西牛贺洲,道门力量也在意图扩张。”
菩提听完如来这一番述说,点头道:“正是如此,想那四个部洲,天庭和三清所直接掌管的地界也是甚广。”
如来道:“这四大部洲原本由四大天王掌管,后来这四天王在我被册封统领四大部洲后均被玉帝招上天庭守护天宫。我等在玉帝册封之西牛贺洲遍传经法尚需时日,若欲将经法传至其他三洲,首先须得到玉帝的同意,不可擅作主张,毕竟玉帝是天地三界之主,此等大动静非要寻个充足的理由;其次传经授法非一日之功,还需等待最佳时机可精选安排方可达成。”
菩提听完如来讲述,点头道:“不错,如果让玉帝愿认可传送佛法之意,必须巧加安排,方能成事。”
如来道:“这正是最难的地方。想如今那天上地下基本安生,没有太大的变故,那天宫一干上仙如今也已安定,开始自顾享乐,如若非要紧之需,并无改变之意愿,除非是有威胁,否则没有理由做太大的变更,佛门传经之事,想必也难被天庭接受。”
菩提想了想道:“如若想传道于其他部洲,的确需要先让玉帝认可,欲让玉帝认可,还需先要你在玉帝那里位尊言重。”
如来道:“正是,而如今我不过是在灵山一带传法未久,对其他部洲甚至此洲距离灵山远处,实际并无多大影响力。我虽有法力,却尚未能在天庭面前施展,除非天庭有所需求,我才有机会在天庭玉帝面前位尊言重,只是如今天庭似乎并无此一需求。”
菩提一边听着如来说解,一边心里做些打算,听如来说到这里,菩提笑笑说:“这话说得有理,我倒是认为天庭有一个需要,你可发挥的地方。”
如来一听,问道:是何需求?
第三十四章 《二神欲将大业成,石猴出世天地惊》
菩提道“如果有人在天宫作乱,你说这是不是窘迫之需呢?”
如来听后,点了点头回道“这个当然,不过,且不说天宫有十万天兵天将,那领头的有元帅李靖,带领十万天兵天将,还有八万天河水军。身边法力战将也无数,尤其是三清之中的太上老君还护在天宫。我观那天地之间现在还尚无真正让天宫生乱之人,这还需从长计议。”
菩提道:“想我当初在伏魔之战中斗败了魔族,那魔族有的被擒,有的被除,而有的则逃入深山之中,尤其是魔族几个大小头领,除了其中那狮驼王被擒之外,包括最大的魔王在内,大都逃脱,四下分散于各洲各处。魔即是魔,一旦成魔,便是难改,暂时的逃脱隐遁是为隐患,将来还可能出来作恶,天庭当是知晓此事,只是那些魔王一是颇有法术,二是暂时还没有出来作恶,又分布极广。天庭成立不久,先是忙于诸类事物,后又逐步安于享乐,因此始终没有出面清剿这些隐患,如果你能将这些残存的妖魔降伏,势必威势大增,不但是那四大部洲,就连天庭也必将刮目相看,你说这是不是天宫之所需呢?而且此举还可为将来的传经之行铺平道路。”
如来一听菩提这番论说,道:“果然如此,这还真是一项功业。只是如道兄所言,这些个魔王一是都有大法力,二是分布各处,却没有出头露面,难以寻找,如果我去逐个降伏,势必费时耗力,况我灵山刚刚兴起,还要整理佛经典籍,实在无分身精力,看来此事要搁置一时,从长计议。”
菩提道:“此话不假,但是我已隐退世外,因此不能亲自出马做此降魔一事,但你可安排人选,精心谋划,或可事半功倍。”
如来道:“道兄所言极是,只是如今那诸魔分散各处,不像当初汇聚一起,找寻起来却也十分费力,如有人能将他们遍寻出来,汇集一处,再一并除之,是再好不过。”
菩提道:“此法上佳,只是如何来操作,却有难度。凡人是难当此任,仙神则遇见便要与那些妖魔争斗,而妖类与那些妖魔倒是有可能结交一处,但那些个魔王都是英豪,却如何愿与那些普通妖怪交往,因此何处寻找这样一个人选,十分不易。”
如来道:“无论如何,看来只有妖类可与那些魔王混在一处,聚在一起,而且还得是能和那些个魔王高低不相上下者,一时看那天地间还真没有这样的人选。”
菩提点了点道:“的确如此,天上众仙皆有归属,且安于现状,地下之鬼苦于轮回无他志向。”
“道兄说的是,看来我等还需从长计议。”
菩提和如来商议扩张之事,无奈没有合适时机人选,担此重任。这人要有法力,要敢作敢为,要能控制收放,一时看那天地间还真没有这样的人。
菩提乃数劫修行,是不会轻言放弃,便自去访了天地部州,以求得一仙,一魔,一妖,或一人,承此因果。
菩提先去到了天上,见天上众仙安于现状,又去到地下,地下之鬼苦于轮回无他志向,又去了四海仙山,皆图安逸,又曾到过四大部洲。
那南赡部洲之人邪欲横行,正需拯救。北俱芦洲之人沉迷物欲,冷漠无情。而西牛贺洲,安逸修行,无意反抗。东胜神洲之人,因幅员广阔,而安居乐业。感念世人皆寻求安定,常人不能托付所望了。”
那菩提想遍天地以及四大部洲,也没有想到何处寻到这样一个理想的人选。
菩提最后行至东胜神洲,寻遍了,正沉思良久,忽想道,当初如来曾提起过:“我倒是有一上佳之选,只是目前其尚未出世,亦不知可否。我当年安置那镇元子时,曾听他说起,太上老君曾经欲将一块天降神石化作仙灵,只是未得其法,后将其置于那东胜神洲花果山上,请那镇元看护,汲取天地精华演化。此神石早已孕育有一仙灵雏形,如若遍寻合适人选不着,不妨可以尝试化此先天之灵成形,再巧加培养,则意愿亦可达成。”
菩提一想,连连称妙,未曾想到,此世间居然还有那老君都无法解化之石,自觉之前总是想寻找现成人选,经如来提醒,有类似如此孕育仙胞的神石,何不就此培养一位,反倒更加随心。
于是菩提立刻寻找东胜神洲花果山境地。
菩提早有瞬间飞腾之法,无有他事耽搁,即刻到达花果山上方,低头望去,只见那仙山生在海中仙岛之上,云雾缭绕,绿树荫蔽,真个胜似蓬莱,有一数丈高大的神石正在那山顶熠熠放光。
菩提收祥云,落到了那仙山,见那闪闪发光的神石,高三丈有余,上有九窍,石头中隐约有一仙胞孕育其中。
菩提一见此石便知是太上老君当初在此炼制的神石,只是炼制许久,也不见炼成,置于此地,自行汲取天地日月精华已久,而那镇元大仙早已被如来邀请前往镇守万寿山五庄园,幸得一直未受妖魔侵扰。
菩提又仔细观看,不禁大为欣喜。
原来那五彩神石来自天外,当年曾被用于补天便是此类神石。
如今见此神石经那老君初步点化,内育仙胞,虽潜心炼制,却还没最终炼化成型,今在眼前,真乃是个天地造化。
心下感叹中,菩提取出一颗圆陀陀,光华四射的明珠,只见那明珠晶白通透,发出无数道金光,闪耀无比,原来这是菩提临行前如来亲手炼制的摩尼宝珠。
菩提开始念动咒语,将宝珠投入神石仙胞之中,接着又催动真气,上取九天真金,下聚地府圣土,东引东海之水,西来灵圣之火,一番淬炼。
当初老君初炼此石,未能成形,而如今此神石又经历了无数年数,不知汲取了多少日月精华,且早有老君点化雏形,孕育仙胞,因此,如今得如来宝珠灵气,又菩提再度施法,迅即快速衍化,未及多时,那神石如霹雳般雷动,摇晃起来,紧接着,一声天崩地裂,只见一只灵猴从神石产出的石卵中破石而出,冲天飞起,落下拜了天地四方,两道金光从二目射出,射向天穹,又回望一眼如来,随即便奔向了那丛林里。
“出来了,出来了。”旁边的一只小猴将鲜花抛下半空,微白的天空,撕开一条缝。
晨光映照小猴毛茸茸的脸,尽染无余,小猴欢呼着,围绕仙石蹦跳着,抬平双手,假想自己是欲归南陌的玄鸟,打开羽翼,飞翔在霞光之中。
“啊……”正自欢腾的小猴,突然惨叫一声,消失在山顶之上,那欢快愉悦的声音还在空中回荡。
“嘭……”随之,仙石迸裂开来,产出一个圆球大小的石卵,石卵见风化形,化作一只小猴,与方才的消失的猴儿一般无二。
小猴在地上爬了几步,蹒跚着学会了走,随后学会了跑、跳,他朝四方拜了拜见了菩提望上一眼,便奔那从林去了。
那菩提见到神石已经炼化成功,便将身形隐了去,计划着下一步打算。
天地不死,日月长存。
心猿出世,无人称王。
第三十五章 《石猴出世遭算计,出生花果美猴王》
那菩提见到神石已经炼化成功,将身形隐了,便回到自己的斜月三星洞之中,歇息片日,去了雷音寺见了如来。
如来见了菩提,连忙迎了出去,把菩提引进寺内,二人落座,茶毕。
如来道“兄弟,近来去往何处,好久未见。”
菩提低头一笑说道“道兄,莫急,我这几日寻那行事之人了。”
如来一听,一惊“哦,何谓行事之人。”
菩提便把点化石猴之事情和如来说了。
如来听后,略有所思,抬头说道“道兄,此番安排真是妙啊!可是……想那石猴乃天外神石,如修炼成仙,此界上神恐都未必能伏,连那老君都不得练化其要领。”
“兄弟,有何疑问?”
“听道兄的意思,是那石头也被太上老君盯上了。”
“说不准!不过,兄弟切莫担心,现在看来太上老君应该没没有发觉,所以我即刻安排此石猴去我那学习,由我亲自指教,我想这石猴的神力应该会……到那时天庭和太上老君想插手恐怕已经迟了。”
“道兄,我看不如安排人暗中观察,等时机一到,我便幻化成凡人指引石猴去你那里修炼。如何?”
“如此甚好。”
二人相视大笑,不语。
话说那灵猴惊天动地的出世,惊坏了天上、地下以及山上的众生灵,四散奔逃,只有那猴群慢慢见其外观与它们无大分别,也吃食饮水,才敢近前,很快,石猴与群猴混得熟了,做了猴群的首领,好一番逍遥。
此时天兵回报道:“臣奉旨观听金光之处,乃东胜神洲海东傲来小国之界,有一座花果山,山上有一仙石,石产一卵,见风化为一石猴,在那里拜四方,眼运金光,射冲斗府。如今服食水,金光已慢慢平息矣。”
玉帝听后道:“下方之物,乃天地精华所生,不足为异。”
那石猴在山中,一生下来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却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真是“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
一日天气炎热,石猴与群猴避暑,都在松阴之下顽耍。
你看他一个个跳树攀枝,采花觅果。抛弹子,邷么儿,跑沙窝,砌宝塔,赶蜻蜓,扑虫入蜡,参老天,拜菩萨,扯葛藤,编草巾未。捉虱子,咬圪蚤,理毛衣,剔指甲,挨的挨,擦的擦,推的推,压的压,扯的扯,拉的拉,青松林下任他顽,绿水涧边随洗濯。
一群猴子耍了一会,却去那山涧中洗澡。
见那股涧水奔流,真个似滚瓜涌溅。
古语有云:“禽有禽言,兽有兽语。”
只见众猴都道:“这股水不知是那里的水,我们今日闲来无事,顺水边往上溜头寻看源流,看上一看!”
众后一听,便喊一声,都拖男挈女,唤弟呼兄,一
齐跑来,顺水爬山,直至源流之处,乃是一股瀑布飞泉。
但见那……
“一派白虹起,千寻雪浪飞。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依。
冷气分青嶂,余流润翠微。
潺盢名瀑布,真似挂帘帷。”
众猴拍手称扬道:“好水,好水!原来此处远通山脚之下,直接大海之波。”
又有一只猴道:“那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
连叫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
“今日芳名显,时来大运通。”
“有缘居此地,天遣入仙宫。”
众猴看他闭眼蹲身,将身一纵,径直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他站住了身,定定了神,仔细再看,原来是座铁板桥,桥下之水,冲贯于石窍之间,倒挂流出去,遮闭了桥门。
却又欠身上桥头,再走再看,却似有人家住处一般,真个好所在。
但见那洞里“翠藓堆蓝,白云浮玉,光摇片片烟霞。虚窗静室,滑凳板生花。乳窟龙珠倚挂,萦回满地奇葩。锅灶傍崖存火迹,樽靠案见肴渣。石座石床真可爱,石盆石碗更堪夸。又见那一竿两竿修竹,三点五点梅花。几树青松常带雨,浑然象个人家。”
石猴看罢多时,跳过桥中间,左右观看,只见正当中有一石碣。
石碣上有一行楷书大字,写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石猴喜不自胜,急抽身往外便走,重复刚才闭目蹲身,跳出水外,打了两个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
众猴见他一出来便把他围住问道:“里面怎么样?水有多深?”
石猴道:“没水,没水!原来是一座铁板桥。桥那边是一座天造地设的家当。”
众猴道:“怎见得是个家当?”
石猴笑道:“这股水乃是桥下冲贯石窍,倒挂下来遮闭门户的。桥边有花有树,乃是一座石房。房内有石锅石
灶、石碗石盆、石床石凳,中间一块石碣上,写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真个是我们安身之处。里面且是宽阔,容得千百口老小。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
“再说,这里边刮风有处躲,下雨好存身。霜雪全无惧,雷声永不闻。烟霞常照耀,祥瑞每蒸熏。
松竹年年秀,奇花日日新。”
众猴听得,个个欢喜。
都道:“你还先走,带我们进去,进去!”
石猴却又重复刚才闭目蹲身,往里一跳,叫道:“都随我进来,进来!”
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伸头
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缠一会,也都进去了。
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
石猴端坐上面道:“孩儿门,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
王?”
众猴听说,即跪下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
都称“千岁大王”。
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将“石”字儿隐了,遂称美猴王。
有诗为证,诗曰:
“三阳交泰产群生,仙石胞含日月精。”
“借卵化猴完大道,假他名姓配丹成。”
“内观不识因无相,外合明知作有形。”
“历代人人皆属此,称王称圣任纵横。”
美猴王领一群猿猴、猕猴、马猴等,分派了君臣佐使,朝游花果山,暮宿水帘洞,合契同情,不入飞鸟之丛,不从走兽之类,独自为王,不胜欢乐。
而他们是以……
“春采百花为饮食,夏寻诸果作生涯。”
“秋收芋栗延时节,冬觅黄精度岁华。”
第三十六章 《猴王西去寻长生,如来幻化成凡人》
做了首领的石猴化名美猴王,终日快活,不觉间已有三百余载。
一日,如来命那黑白无常托梦于那美猴王,假作将其拖走,美猴王梦中惊醒,回想梦中情形,不禁惊惧,落下眼泪。
一老猴上前对石猴说:“大王,因何落泪?”
猴王道:“我虽在欢喜之时,却有一点儿远虑,故此烦恼。”
众猴又笑道:“大王好不知足!我等日日欢会,在仙山福地,古洞神洲,不归麒麟辖,不归凤凰管,又不伏人王拘束,自由自在,乃无量之福,为何远虑而忧也?”
猴王道:“今日虽不归人王法律,不惧禽兽威服,将来年老血衰,暗中有阎王老子管着,一旦身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