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悟道真源-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着面前的小孩,周伯阳心里不由升起一丝感慨。至道之精,方方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道无所,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净必清。毋劳尔形,毋播尔精,毋狎尔性,息虑营营,乃可长生。但自己此时也仅仅化气炼神而已,要想达到那长生久视,甚至是掌握宇宙玄妙至理,却又不知要到何年何月,虽然有此感慨,但以他道心坚固,想想倒也无妨,若是换成旁人,只怕立时便有走火入魔的危险。
按说以他如今化气尸解的修为,谈到对天道的感悟,本是有点勉强,但却不知怎么的,在道行与心性上,他偏偏能出人意表地在心性和道法上独树一帜,不居人下,不落人后,这也不得不算是一种异数。而当初应人之托的事,如今总算有了个分晓,也使得他心中的牵绊又少了一分,于道心的锤炼上又是更进了一步,因此感慨之余竟隐隐有一丝快慰,不由为以后打算起来:“等得这边事了,自己还得寻个灵气充沛之所,好好锤炼一下体内金丹,也为以后证道打下个坚实的基础。”
想罢,便对无尘道:“如今你已明白了前生有此根基,所以今生醒悟独早,但修道之功,浩如烟海,茫不知其所穷。你今才算进门第一步,要想登堂入室,言之尚远,此后功行,全在自为。虽有福命,也是不能一蹴而就的;修道之人要多作善事,以涤心胸,多立功行,以坚善果。从今开始,我先传你吐纳之诀,导引之方,你当勤己勤心,不可滞怠,等你以后筑基有成再传你养丹之法和玄门道经,习成后,当能呼风唤雨,驾云腾雾,召神兵,致雷电。等得你神婴显像之时,证道已是不远。”
无尘跪受训导,心花顿开,尘情冰释,欣然道:“弟子谨尊师命!”
吴建国夫妇也相继过来答谢周伯阳开解之恩。
正所谓:觉悟了,以前种种,当作昨日死,以后种种,才在今日生。
人之生,皆由无而至有;由无至有,必由有而返无。如此往返一次,称之为一轮回。一如眼前这小吴晨,如没有周伯阳前来点化,却不是枉费了那前世修行的苦功,只待生命之光枯竭,便将再入轮回,不知休止之日,岂不可叹。生死事大,异常迅速。人之生命有限,若是不能在有生之年体会与觉悟生命的意义,那么确实是一种莫大的危机;但若是能够视透这种危机,一旦明了了生死,那么自是危中的机会了。
从此以后,周伯阳便在吴家暂时安顿下来,教导小无尘之余便自锤炼体内金丹和参悟道法总纲,其间收获自是不小,很多以前不曾领悟的道法此时竟通悟了十之七八,只是修为道行上火候欠缺,虽是悟通,有些高深的道法却还不能施展,这让他不免有些遗憾,不过他到也并不放在心上,总是顺其自然,水到渠成,修为上去了道法自然成。于是,授徒炼己,日子到也过得悠闲,并且由于他上次通排天演之法时,于其中得到警示,因此平时足不出户,以致于周遭街邻,倒也无人知晓这吴家有他这号人物存在。

二十四章:静夜飞雪寂寥者 化作伯阳一道心

 
话说周伯阳在这吴家一呆便是半年有余,不觉已到隆冬。在教授徒弟之余自己也是时刻用功,锤炼金丹,参悟道法,到也是收获颇丰。而吴晨由于先天根基的原因,修炼起周伯阳所传之筑基功法来竟也是一日千里,按周伯阳的估计,大概三年内当可筑基有成,那时便可传他丹道修炼之法。除叮嘱循序渐进外,以其前世对丹道的理解,已是不用自己时常指点了。
道经上说,修道之人要多游山水,以涤心胸,多立功行,以坚善果。倘若此间事了,他还真有那周游天下山水,纵情尘世喧嚣之意。不过想来也还是要先寻个落脚之处后,再行此打算吧!
这天午夜,周伯阳于坐忘中缓缓睁开双眼,内视着体内缩小了一圈,紫火缠绕已凝成实体的金丹,脸上浮出一丝苦笑;已经两个月了,不管自己如何用功,这修为还是只能停留在化气巅峰而无丝毫进展,看来又遇到瓶颈了。不过自从有了上次结丹的体会后,他对于这修为的提升倒也不是怎么在意,总之顺其自然,只要时候到了,自能突破,若一味强求执着反而不美。
大道无言、无声、无形。根据周伯阳对道和‘一’的理解,修道者其实就是在这道路上无限的接近“道”,越是接近,就越是细微和归一,那个‘一’,就可以在阴阳之间随心所欲的变化。因此,不必过多追求内外的完美,在他这个理解层次上,阴阳转化只是一念之间而已。所谓制之一处,无事不谐,有此一意不散的坚凝道心,就变为了他自身的“忘我合一”之境。
瞑耳瞑目观自在,清神清意守黄庭,心心专一至精诚,自然江边春水生。只要心心专一,忘死忘生,自然有无限生机,无穷之圆满。
很多道者,在力量和境界的诱惑面前通常显得急躁而无可奈何。“欲望之心”会一刻也不停歇地躁动,心猿意马时时动摇着、左右着他们的信心。好似乎象巨浪中的一叶扁舟,一时被推向浪尖,一下子又跌进浪谷,将他们抛进了不可知的深渊之中。这样一来,身内身外,此消彼长,此起彼落,阴进阳退,阳进阴退,常常旷日持久,跎磋着、内耗着他们有限的生命时光,几千年来,不知多少人深陷于这一欲望之中不能自拨,当此时,道者唯有宁心见性,宁静而至远。只有时刻保持一颗澹泊怡然的平常心,才能真正立起道心而无疑无惑。迅速地迈入“玄之又玄”的“众妙之门。”
正所谓:“金莲常独发,难见万朵开”。天下道者,能明见此心者,只如凤毛麟角,屈指可数,往往深陷棋局而不能自拔,可悲、可叹!
对于道者,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才能常足。
当下周伯阳缓缓收功,起身行自窗前,突觉一股凛冽的寒风拂面而来,心头不觉一阵清凉。放眼望去,只见远处灯火点点,映照着奔流不息的江水,别有一番景致。阵阵寒风中,片片雪花自窗前飘落。
“……下雪了……”岁月更迭,季节变换,总是无声无息,悄悄的来,淡淡的走。周伯阳静静站着,仿佛雕塑一般,一双眸子深邃如夜空星辰,隐隐似有淡淡沧桑,望着空中片片飘舞的雪花,不知是在品味还是怀念。
雪片起先并不大,也不太密,只如柳絮随风轻飘,柔柔地别有一番境意。不知过了多久,随着寒风越吹越猛,那雪也越下越密,雪花也越来越大,渐渐地,织成了一面白网。
周伯阳喜欢雪。曾经有个离他远去的女孩也喜欢雪,她说它喜欢它蝴蝶般的轻盈的舞步,喜欢它温柔的抚摸,更喜欢静谧而安详的飞雪大地,在银妆素裹的世界里,宁静的洁白足以安抚任何浮躁的心。或许也能使人忘却记忆里的苦楚与凄美,淡化曾经的失落与峥嵘。
望着窗外缓缓飘落的雪白,周伯阳的心里仿佛被洗涤一样,整个人有种超脱尘世,欲乘风而去的感觉,心里说不出的安静祥和。这一刻,他沉醉在天地的壮美与恰静之中,从中领会那超然于自然和人生之上的妙道……
时间慢慢过去,周伯阳依然那样静静地站着,眼神悠远而宁静,体内金丹缓慢旋转,气机牵引之下,一种无为而为的萌动由心灵深处缓缓流淌,一种无法言喻的愉悦环绕在他脑海深处……他此时仿佛站在这世界的最高峰,细细地体察着这世间万物,看得是那样的清澈、那样的纤毫毕现……
在这世界上确有一些人,能在别人梦想的视野深处,清清楚楚地窥见那绝对真理之巅和无极之峰那惊心怵目的景象,这便是道者!像周伯阳这样的道者!
……
窗外,鹅毛大雪还没有完全停歇下来,依旧若有若无的飘着,悬在空中象一个个说不完的故事,没有开头,也看不到结局。
一个人总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风景,听陌生的歌,然后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却会发现,原本费尽心机想要忘记的事情真的就那么忘记了……
一个真正的道者,必以无为而为之心立坚韧不拔之志,任他千难万险,我亦往矣!有道是:“天向一中分造化,人从心上立根基。忏尽往昔纤尘后,忏善持志有道心。”
什么是无为而为呢?这便需要道者或立世之人在心性上不理会身外的批评和赞扬,在行为上不违背自然的情性。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气静神凝的人,心中必定没有攀比炫耀的欲望;身体健康心胸旷达的人,情感也不会为欲望所左右。心中不存在攀比炫耀的欲望,便能够超越社会上的清规戒律、条条框框,自然而然地生活,从而在那平凡中得悟那一点真谛。
情感不为欲望所左右,便能够辨别贵贱,明达通透事物的情理,而能够通透事物的情理,与大道便不会相悖。如能够超越名利,任心而行,便不会为社会上的是是非非所困扰。因此,所谓无为,当以不为是非困扰而通达万物为上;反之,则以隐匿真情,悖违大道为下。
试问现今这世界,却又能有多少人能真正悟得这其中真谛,熙熙攘攘地,无不在那名利场中晕头转向,终日为悲欢离合而伤情劳身,只等形神俱损,空作蓝天白云下,荒草一枯冢而已。
修道者,如牵挂尘世太深,不但难以精进,更魔劫重重,因此当以无为之心行有为之事,即使身处其中也能不为其所迷,超然物外而运筹于中,如此自在心、逍遥心瞬乎可得,待得年深日久,不怕那仙道不证。
生死事大,异常迅速。人之生命有限,若是不能在有生之年体会与觉悟生命的意义,那么确实是一种莫大的危机;但若是能够视透这种危机,一旦明了了生死,那么自是窥到了机会,须得好好把握了。
“昨日之非不可留,留之则根烬复萌,而尘情终累乎理趣,今日之事不可执,执之则渣滓未化,而理趣反化为欲根。”良久,周伯阳长长吐出一口气,脸上露出一丝澹泊的笑意。将手一翻,掌心赫然是一柄三寸长短的深紫色小剑,但见细小的剑身上,斑斑血迹依旧醒目。
看着手里的小剑,周伯阳心里有了打算——不知自己现在的丹火能否把那块玄铁精晶熔炼?想来经过这段时间的修持积累,应该能够胜任了吧!想罢,望着远处波光粼粼的江水,一丝笑意浮现在嘴角,那浩瀚江底不正是烧炼法宝的好场所吗?
下一刻,就见周伯阳身上光华一震,一瞬间,整个身体就变成了一抹淡淡的紫色光华,就这样逸出窗外,直朝那远处的江面飙去。

二十五章: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修行路本是孤独图,人间事乃是磨刀石,离世入世两条路,唯须坚定一条心,看云起云落,观花开花谢,人间数十年不过草木一春秋,欲脱出,当依我心换天心,把两三点人间忘却,将一份真心保留,以我执入图,忘我执出路,有无之间不二之徒,欲色不过伐体,当以静观,舍得一分才得一份,莫追大师著名,只需执的一份,何处修行不是道路,哪里法门不是途径,若心离乱,纵使洪钧亦无法渡。书友:子陵M)这是昨日在书评区看到的一篇评文,说实话,就我个人而言,很是喜欢这里面所表达的那种心灵境界,修道或许太玄,但其实很多道理是可以引申到现实生活中的,这其间奥意发人深思,想来古代先人之遗留,其意境之深远,远非一朝一夕可以参悟,但人若留心,必能在这些道家哲学里找到一些能够指引自己前进的人生感悟。
好了,闲话休提,书归正传。
却说沿江市所处这段的江面异常开阔,虽然地势落差较大,但水势却很是平缓,潺潺涌动间,在那城市璀璨灯光的映照下,江面上波光粼粼,折射出五颜六色的光辉,远远望去,宛如点缀在黑夜中的一条五彩丝带,艳丽中又带着一丝神秘的气息;而就在此时这眩目的五色斑斓中,突见一道紫光絮絮而来,在那江面上微微停顿,一闪而逝。
周伯阳手捏避水诀,笔直下潜,虽是黑夜,却于他无甚大碍,身边不时有一些夜晚活动的水生物游过。大约下潜了约五十米的样子,周伯阳向下望去,只见一块三米见方的大石耸立在身下不远处,石面平滑,显然是长年经水打磨所致。
等得双脚踏实,他这才饶有兴致地打量起这夜晚的江底世界来,但见四周齐人高的水草随着水波轻轻摆动着,其间各种鱼儿恣意悠闲穿梭,侧耳细听,隐隐有水涛之声传来,远处,江水朦朦胧胧地看不清楚,头上偶尔有轮船驶过,汽笛长鸣。
对于头上的汽笛声,周伯阳眉头微皱,扬手打出三道紫色符光,但见紫纹荡漾,就有一股股柔和的力道以他为中心向四周蔓延开去,那江底之水顿时好像受到了排斥,齐齐以他身体为中心,向周围分开,眨眼间,一个方圆丈许的无水空间突兀地出现在周伯阳立身的大石上,那些什么噪音光线之类通通被隔绝在外。
看了看周围,周伯阳这才满意地点点头,心头对这道法总纲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天下道法,总是以五行轮转为基础,无论多玄妙也总有局限,离不了这个范畴,并且与自身的实力息息相关,每使用一次,就必然有一定的真元消耗掉,若是长久维持,那所需耗费的真元力就是比较可观的了。比如在这近百米深的水下,其压力是可想而知的,想要开辟出如此大的空间,换作寻常道者,则必须以浑厚的真元为后盾,而周伯阳道法却与众不同,除去雷法外,其他法决一旦施展,基本上可以于五行中自成一体,只要不受到外界强大的攻击,一般不会牵连到施法者自身。
盘膝而坐,周伯阳唤出二鬼,吩咐他们一人在这周围为他护法,一人去吴家传话,这次的烧炼不知要花去多少时日,通知一下吴建国也是必要的。交代停当,这才取出那颗玄铁精晶,闭上眼,一个个阵法在心间慢慢流过。片刻后,周伯阳手上的银亮铁球缓缓浮了起来,身体微微一震,念动法决,便有离地之火生于掌心,同时从他手上又冒出一团淡淡的紫焰,乃是本身纯阳丹火。呼啦一声,一里一外,包裹着那铁球烧炼起来。刹那间,一股比之以前炙热得多的高温弥漫在这丈许空间,若不是自身和周围被他连下了三层禁制,只怕这周围的江水都要沸腾起来吧!
紫焰有气无力地扑腾着,已经不像当初那么霸道了,如不是那炙人热力存在的话,实在很难让人相信,就这么小小的一团火焰能有如此的高温!
其实,周伯阳此时的丹火已经不完全是当初的层次了,以纯阳之法修炼的他,其自身丹火又怎能与其他修士相提并论呢?而且这紫色丹火本身的神秘就连他自己也解释不清,所以,潜意识里,他对自己这丹火还是比较有信心的。周伯阳现在还不知道,他这紫色丹火比之寻常化气修士的丹火又要强上许多,单论热力,只怕与那化神地仙的三昧真火也是相去不远!只此一点,在修真界恐怕也是独树一帜的,别的道者就是想学也学不来。
因为是现成的玄铁精晶,加上此时周伯阳的丹火温度比以前强了不少,因此熔炼起来就容易多了。不多时,一小团不住滚动流转的晶亮液体便呈现在他眼前,望着如婴儿拳头大小、融化了的玄铁精晶,周伯阳脸上露出了一丝满意的笑容。
闭上眼,周伯阳的神念已经完全融在了银色液体中,一瞬间,大到整体小到细微的分子排列纷纷出现在他脑海里。他发现,玄铁精晶的微观排列竟完全是由无数个三角形的个体组成,其间的联系玄妙异常,整体呈现一种至坚的极端属性,这在现代力学里也是被肯定了的最为坚固的排列形式。而由于木灵源液的不同排列,要想把两者完美融合还是有相当难度的。不过这方面的关键技巧炼器玄要里有记述,对他来说并不困难,仔细调整后,周伯阳取出紫电,在不破坏里面阵法的前提下,分了一团丹火将其包裹住,就听吱的一声脆响,剑身已完全融化。丹火中,深紫色的木灵原液缓缓蠕动,如此过了半饷,等那木灵原液停止蠕动后,他才小心地从一旁的玄铁精晶里分离出一小滴融进木灵原液里。
为何周伯阳只加入一小滴呢?所谓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过多的极端物质加入,只会破坏木灵源液本身的完美排序,两厢抵消之下,再好的材料最终也只会变成一堆无用的垃圾。
在两种物质接触的瞬间,原本平静的木灵源液剧烈鼓荡起来,一股强烈的排斥力从丹火里爆发了出来。见此景象,周伯阳也不慌,只是小心地控制着丹火的力度,他知道,木金本是相克,在五行不全的情况下,强行将两者融合,这还是要冒一定的风险,一个控制不好,便有功败垂成的危险。但以周伯阳此时对五行生克的掌握理解,这样的风险在他眼里还不至于大到无法掌控的地步。
时间慢慢流逝,在这昏暗的江底,根本没有昼夜之分。
直到紫电剑的融合、成型与重新布阵相继完成,周伯阳才长长舒了口气,这次熔炼对于他来说谈不上什么消耗,但这个过程中,一直小心翼翼的他多少还是感觉到一点心神上的疲惫。
……
看着手心里欢快跳动着的紫电剑,周伯阳脸上浮现淡淡的笑意。经过这番熔炼,紫电的整体品阶至少上了一个台阶,此时看去,但见深紫色中,一抹亮银的毫光在剑身上下流转,给这本已灵动的剑身又添几分锋锐和不失柔韧的金属质感。
这时的紫电剑,与之先前又自是不同,但凡锋锐所及,千里不为远,咫尺不为近,意之所往剑之所到,收发随心,已非普通飞剑可比,真正达到了人间仙剑一流的品阶。
收了紫电,望着悬浮在面前的玄铁精晶,周伯阳脑海突然冒出个念头来。古时崆峒广成祖师不是有样法宝名翻天印吗!据炼器玄要上记载,其印可大可小,大时覆盖方圆千里之地,小时如芥子一般,一击之下,鬼神辟易,万物皆成粉末,就是那些通灵返虚的真人级高手也要毁于印下,其威力可想而知,说是有毁天灭地之能也不为过,在当年以物理攻击著称的法宝中稳居第一。
“不就是叠加须弥介子阵吗?反正闲放着也是浪费,今天我就把你做个试验吧!”周伯阳嘴角微微翘起,说完只见他两手快速变幻起来,连续掐出各种希奇古怪的印诀,手型的变化简直让人眼花缭乱,同时运真元力,层层阵法符咒散发着淡淡的紫光在身前不远空中有序地叠加起来,一道道浑厚精纯的真元力绵绵输出,每一道阵法的完成都要消耗掉一定的真元,不过以他现在化气巅峰的修为还是可以支撑的。
如此大约过了一柱香的光景,当一百零八道阵法叠加完成时,在周伯阳身前虚空中,一张紫色的网状阵法体系渐渐成型。此时看去,但见这张阵网“劈劈啪啪”闪着紫电火花,而且由于完全是须弥介子阵组成的关系,这紫网周围的空间隐隐有些扭曲起来,更为奇异的是,那紫网竟然停在空中,随着周伯阳手上的变化缓缓转动着,每转动一次,上面的紫芒变亮上一分。
阵法叠加完成,但周伯阳的后续工作却还没有完,他还要把这些互不相干的须弥介子阵一个个串联起来,要达到首尾一体、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步,只有这样的阵法体系才能形成像翻天印那样的法宝核心。当然,以周伯阳此时的修为与对阵法的理解,想要达到那样的层次,还需要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何况他也没有一个实物来作参考。
对于周伯阳来说,虽然只是一个试验,但望着眼前紫芒流动的紫网,也不由得有些感叹,倘若他修为再高些,凝炼出黄庭真火,只怕这烧炼步骤就不必这么烦琐了。
这时若有道者在旁看见,只怕会惊得合不拢嘴,这样的玄奇手法,如此众多的阵法叠加融合,其间那怕是一个小小的疏忽也会导致前功尽弃,而以周伯阳此时的情况,似乎除了真元的消耗外,其娴熟程度与那对阵法的细微理解,怕不是一个修为问题就能作到的了。否则,那不知在古洞里沉睡了多少年月的神秘道卷就不是他的缘分了。
随着阵法叠加的完成,串联也已接近尾声,就见周伯阳两手都同时发出“哔哔波波”的脆响,犹如穿针引线,无数道紫色光线出现在他双手之间,只见他两手往怀里微微一缩,结太极抱圆印,然后大喝一声:“结!”
刹那间,那紫网缓缓翻卷过来,首尾相连,并在紫色真元力的挤压下不断缩小。慢慢包裹在悬浮着的玄铁精晶表面,那周围的丹火也猛地腾起老高,一瞬间,周伯阳只觉得浑身的真元力犹如狂潮般朝那丹火中的玄铁精晶涌去,整个人有一种快要被抽空感觉。
望着虚空中的银色液体,周伯阳知道,最关键的时刻到了,当下也不顾自身的消耗,心神一凝,猛地鼓动体内金丹,瞬时,一股更加庞大的真元力从他两手之间喷薄而出,其间点点紫芒闪耀,有如夜空中点缀的璀璨星光,神秘紫气弥漫,似幻似真。
随着真元力无休止的输出,那悬浮在虚空中的玄铁精晶慢慢转动起来,其形状也在改变,已经有了一些印章的轮廓,而每一次紫光暴起就代表着有一道阵法融入到其中,但按现在这速度,周伯阳心头不由得有些担心起来,一百零八道阵法的加持不知自己能不能撑到最后。
感受着体内真元力的快速消失,一种无奈再次浮现周伯阳心头:看来自己又作了一件不太明智的选择,照现在这种消耗,只怕还没等到一百零八道阵法加持完毕自己就已油尽灯枯了。而现在他根本没有停下来的可能。查觉了这个情况的周伯阳心乱如麻,不知如何是好。突然间,他脑袋里灵光一现,一个大胆的想法冒了出来。

二十六章: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

 
话说在这阵法叠加的紧要关头,感受着体内真元力的快速流失,周伯阳心头渐渐浮起一丝力不从心之感。正在此刻,他脑袋里灵光一现,一个大胆的想法冒了出来。当下他排除杂念,凝神静心,放开泥丸神室,一瞬间,强横的神念以他为中心呼啸而出,迅速笼罩了方圆百里。顿时,在他神念所覆盖的范围内,天地灵气巨烈的波动起来,情况一如上次结丹时。
随着灵气波动得越来越厉害,已经有一小部分开始往周伯阳这边汇聚过来,在到达他身处的这段江面时,不分先后,一古脑地冲开江水屏障,涌进他的身体里,这一刻,原本平静的江面上波鼓激荡,狂风怒吼。须臾间,本已枯竭黯淡的金丹欢快地旋转起来,仿佛沙漠里饥渴了几天的旅人,疯狂吮吸着那些涌到他身边的天地灵气,金丹周围的三朵紫火也极有规律地慢慢跳动,不紧不慢地旋转着。随着天地灵气的不断涌入,却又苦了个周伯阳。由于是无差别的吸纳,对于这些庞大的灵气,周伯阳的身体已堪堪到了一个他所能承受的极限,一个控制不好,暴体而亡便只在顷刻之间。
到了这等紧急关头,着急也是没用,周伯阳稍稍平缓了一下铺开的神念,放松下来。他长吸一口气,心间渐渐平静。过得半饷,已是灵台澄清,意志洗练,内心一片空明,黄庭神室洞若虚谷,尽最大可能地消化这海量的天地元气。他的神念也于若有若无之间微微控制着那些蜂拥而至的天地灵气,随着灵气涌入速度的不断加剧,“砰砰砰砰”之声不绝于耳,那是灵气与周伯阳所下禁制发生碰撞造成的!
也是周伯阳福至心灵,加上有了上次结丹的经历,居然在危机关头,心神识念遁入了空明坐忘之中,无巧不巧地进到那天人合一之境。身体与神念只在有无之间,慢慢与天地契合,再不分彼此,加上本身不断输出的紫色真元,此时的他就仿佛一个过滤中转站,在吸纳天地灵气的同时也在不断输出,按他的打算,只要能控制好这其间的节奏,便不会有太大的麻烦。
时间在慢慢的推移,阵法的融合已开始接近尾声,那悬浮在虚空的银印也已完全成型。而此时的周伯阳却处于一种玄妙的境界里头,天人合一之道,可遇不可求,以自性沟通天心,许多修行之人就是终其一生也不能进入这种境界,而有的却能因为一时感悟便可以窥得个中三味,这其中的巧合又或是天心照顾,实在不是人可漫言的。甚至与那功力高低,真元强弱,道行深厚也是全然没有关系,纯粹是一种说不出的际遇。进入天人合一之境的好坏之处也是没有人说得清楚,有人感悟天心,功力大增,道行大进。有人却迷失在浩瀚的天心之中,精神本体被天心同化吞噬,不复存在者也是大有人在,总是一个天道无常,唯有缘者得之。
随着最后一道阵法的融合,那围绕在银印周围的丹火渐渐退去,昏暗的虚空中,突然暴起一片耀眼的银芒,当中一颗两寸见方的小号银印静静地悬浮着,海量的天地灵气中,但见银芒电射,其四周无数符文蚪号似有灵性地缓缓游动,阵阵勃然大力从银印上散发出来,充斥在这片狭小的空间内。
银印已成,只是周伯阳依旧盘膝不动,从他微微抽动的面部表情来看,似乎体内情况并不是那么乐观。
由于银印已成,真元力的输出被隔断,如此一来,便成只成了只进不出之势,而那些不断涌进周伯阳的体内的天地灵气却丝毫没有减退的意思,如此一来,真正的危机出现了。
周伯阳虽然意识到这个严重的问题,却不敢分心,以免迷失在浩瀚冥蒙的天心之中,好在有了上次的经验,此时驾驭起这海量的天地灵气来也不似先前那般手生,如没有意外,掌控应该不成问题。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在周伯阳有意无意的控制下,四周涌动的天地灵气渐渐平缓下来,终于不再融进他的身体;而此时他内视之下,但见黄庭神室内,一片乳白色的波涛,原本有乒乓球大小的金丹整个缩小了一圈,金光耀眼,有如元气海里的一叶小舟,上下沉浮着,其周围的三朵火焰这时也变成了深紫色,扑腾跳动,灵动异常。他可以清晰地感觉到那黄庭金丹又比以前凝实了许多,这是他意想不到的,本以为自己已经达到了化气巅峰,没想到此番居然还能再有精进。
不过事情似乎并没有完结,正在周伯阳潜心疏导的同时,于那冥蒙脑海之中,突兀地飘来一团团五光十色的云彩。一时间,周伯阳的意识深处,仙音袅绕,瑞气袭人。无数的仙女在空中飞来飞去,有的还不时朝他频频招手,神态妖冶撩人。恍然间,只觉天旋地转,那些飞天仙女俱都消失无影。蒙胧中,又见琼楼玉宇,仙鹤成群,真是一副神仙美景。但是周伯阳这时知道,这些都只是精神的幻象,也就是俗称的情欲贪妄魔障,你如果当它是真的,它就是真的,你要当它是假的,它就是假的,真真假假,不过是一念之间。倘若一味不知收敛,等得心神沉迷其中时,就离那魂飞魄散不远了。
周伯阳收敛心神,潜心疏导体内真元灵气,在这万般诱惑中,有视而无心,不以色喜,不以物悲,恍如磐石苍松,任你千般引诱,我独清心见性,纵使天崩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