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帝修仙(王十)-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字。这也许就是信仰的威力,林易此时已经是悄无声息地成为了他们心中的神。林易感觉到他们头上每人头上都好像有股淡淡的紫色雾气冒出,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信仰之力,只可惜他却无法吸收这些信仰之力,真是太可惜。
  姚大和白骨夫人所修习之道也是道家一路,自然也不懂得。不过听那姚大所言,从那西域之中传入中土那些佛家,他们好像有种方法可吸收这些信仰之力,林易真是希望将来有一日能得到。毕竟他现在是如此之位,将来若是登上大宝之位,修炼这信仰之力自然是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第一百三十一章 天罡地煞一百零八条龙脉
  
  梁山山腹好像是一个漏洞一般,越往下越是狭小,顺着着那四周盘旋而下的崎岖山道,林易很快就下到了山腹中最深处台阶处。这下方虽然已经被周处等人用巨石封死,林易还是能感觉到这地下一股炎热的气息传来。
  不等林易出手,白骨夫人手中一道虚影已经破空而起,在巨石周边高速旋转,巨石顿时一层层脱落,空气中到处都是四散的石屑。
  只听“砰”的一声巨响,片刻后那一人多高的巨石终于掉入地下深渊中,顿时一股扑面的让人窒息的炎热之气传来。片刻后连这偌大的山腹中都滚烫炙热起来,让常人无法生存片刻。
  林易早就是料到如此后果,因此早已是安排周处和许超、士猗等人化为平民商贾,分开前往洛阳汇合。至于成都王司马颖、淮南王司马允、长沙王司马乂、齐王司马囧等至亲诸王,林易也早已安排了银甲骑中能言会道者前往联系。因此他这才是如此大胆地又破开了这地下深渊的巨石封印。
  当年周处等人追讨叛军来到这山腹之中,山腹之中宽敞,冬暖夏凉,犹如是世外桃源,因此自是选择把大营落在了这里。只是后来却是变得越来越热起来,发现了这地热皆是从这地下深渊涌出,他们用巨石堵住了这出口,这方才堵住了洞内炙热之气的外泄。这洞内气温虽然仍然是比外界还高,但是这山腹中最上处还能勉强适合居住。
  “当初,你夺取这梁山的大周龙脉之气,只怕是想不到这后果吧?”林易对着白骨夫人道。
  “传说中这中原大地每处龙脉之地都和上古之时的无极诛仙阵有关,若是盗取了这龙脉之气,这大阵自然是受损,看来果真是不假!”白骨夫人回道。口中虽是依旧平淡,心中却是一惊,想不到这人果然不凡。这洞内的气温只怕是早已过了百度,这人虽然还是炼己筑基的修为。这高温之气却是对他无任何影响。姚大心中也是一惊,难怪在那氐人祭坛大殿中姚二对他毫无办法,可不仅仅是智谋,这人的实力也是不可小觑。
  他们这两人,却是不知,林易修为虽然没有达到那炼精化气之境,可以用罡气护体。但是林易肉身修为却是早已堪比一般的炼精换气大成境界的修士,因此这只凭这肉身,这洞内高温自然是伤害不了他。况且由于他不需要促动这罡气护体,因此反而显得比姚大和白骨夫人俩人更轻松。葛洪和卫玠修为不够。因此只能是在这洞外等候。
  “传说这无极诛仙阵共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共一百零八处阵眼。每处阵眼之地都是那天下风水最佳之地。也是那兴九州国运的龙脉之地。上古大能为了防止后世有心怀不轨之人破坏这些阵眼,因此这每一处阵眼之中都封印着一头上古恶魔!”姚大自是第一次来到这地方,却好像并不陌生,好像是非常熟悉这里一样。听着林易和白骨夫人的谈话突然是也口道。
  “天罡地煞一百零八处阵眼?还有那上古恶魔?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你又如何知道这么多?”林易自是第一次听说过此事,心中十分好奇问道,白骨夫人枯瘦无骨的脸庞上也是难得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回主公,我也是当年从救我们兄弟二人的那西域胡僧他那藏书中看到。我们这位恩人真是位奇人,医术高超,我们兄弟二人是天生连体,后脑和后背相连,共用一个心脏的怪物。他一刀就分开了我们兄弟二人,连那心脏也是一人一半。我们兄弟二人就这样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一身本领更是神鬼莫测,倾囊相授,却不允许我们以师傅之礼待之。也许是因为我们资质太差,怕辱没了他的名声,更是连他的姓名法号都不曾知晓。后来有一天。我们兄弟二人醉酒后,竟忘记了他的教诲,无意识间竟打翻了他的书柜,翻看了他的藏书。他虽然没有处置我们,却是就这样毫不留情你赶走了我们兄弟二人。当年我们兄弟二人只是在其手中短短修习了数年,若是一直能有幸跟随这样的高人,这修为说不定早已到了这金丹之境!”姚大淡淡回道,埋藏在心底多年的往事终于一诉衷肠,他好像又是回到了遥远的时代,那个恩人的身边,好像又变成了一个顽皮的孩童。只是此生如此大恩却未曾得以回报,甚至连恩人的姓名都不曾得知,只是一大憾事。
  “世上竟还有这样的奇人?”林易惊道。按照这姚大所述,这西域胡僧不仅是艺术高超,这一身的修为只怕不在金丹之下。不过这也不奇怪,这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这样的隐士高人,林易也曾偶遇到,可只是可遇不可求。和那王乔一般,神龙见首不见尾。
  “只是这些龙脉之地和这无极诛仙阵到底又是什么关系?”林易接着好奇问道。
  “回主公,当年那本书中文字虽是形状怪异如同蝌蚪文一般,但是姚二一打开这书却是如同活物一般,所有文字都化为一道道金光射入其脑海之中。恩人虽是立即施法消除掉了老二脑中的记忆。但是他却不知道,我们兄弟二人却是有这情意相通的天赋,老二记忆中的事情自然是丝毫瞒不过我,而我所有的事情却也丝毫瞒不过老二。当年恩人虽然是清除掉了老二脑海中这段记忆,而我脑海中却是依然存在着。我们当年却也并不是故意隐瞒,因为直到我们兄弟二人达到这炼气化神之境,体内元炁和这元神合二为一之后,我们才发现竟然有这天赋神通!或许这也是苍天为了补偿我们兄弟二人从小遭受的白眼和孤苦所赐!”姚大回道,顿了顿又开口道:“这些奇怪的蝌蚪形状的文字,后来随着阅历的增加,才在不少古籍中见过,竟是那上古传说中仙人所用的金篆文,这些文字虽是晦涩难懂,但是这么多年下来,我也是大概揣摩着这其中的意思,原来这竟是和这九州境内那传说中的无极诛仙阵有关……”于是这姚大对着林易侃侃而道。林易只觉得是这一切都好像都是前所未闻,那白骨夫人也是拉长了耳朵。生怕漏掉一个字。
  原来这无极诛仙阵一百零八处阵眼,这每一处阵眼大小可不能用常人眼光来衡量,皆是相关这世间一朝天下王气的龙脉之地。这梁山属于这大周龙脉之尾,大周龙脉起于岐山,落尾于这梁山。因此这一处阵眼之地,就应该在这岐山到这梁山一带附近。
  林易此前还一直是担心这,那白骨夫人破坏掉了这处阵眼,更是担心那所谓的传说中的上古恶魔逃出,人间又是一场浩劫,看来现在应该是多想了。心中一块石头总算是落了下来。这无极诛仙阵。毕竟属于上古大能之士辛苦所建大阵。不可能就轻易被这一群凡夫俗子所挖断,况且这阵眼之地岂是一般常人可以寻得。不过即使如此,这处阵眼之地也遭到了破坏,若是让其他心怀鬼胎之人再挖断了这大周龙脉其他几处大山地基。这阵眼之地只怕就要泄露而出,这后果真是不可想象。
  不过这龙尾处的阵眼已经被破外,自然是无数地气外泄,才导致这气温高升,连这梁山地表之处植被都是越来越稀少。
  这阵眼之中除了封印了一头上古恶魔之外,自然是还有那上古之时无数的鸿蒙之气。盘古开天辟地时鸿蒙气之阳为天罡,鸿蒙气之阴,是地煞;也就是鸿蒙分而为天罡、地煞,离后相冲。合则归本鸿蒙。这大周龙脉所在的阵眼属于地煞之一,其中封印的上古鸿蒙之气,是那最原始的仙气。常人自然是无福消受,即使那传说中的金丹修士只怕也难以炼化,爆体而亡。也只有传说中元神破碎虚空,成为那元婴修士,也就是半仙之体或许能承受。
  看来这九州之地果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或许真的如同传说中所说那样,这曾是仙界中领域,因为是上古仙魔大战之时的主战场,被从仙界中击毁而落入这世俗大地之中。
  林易真是懊恼,此时这郭璞不在身边。他和姚大、白骨夫人自然不懂这些所谓的龙脉之说。若是把这郭璞留在了这身边,自然能看出这龙脉变化的一些端倪而来。这姚大也想不到,当年发现那脑海中这本天书竟不是什么修炼功法,自是十分恼悔,因此后来是一直留在了心底,想不到现在竟然还有如此大的神奇用处,竟和那天下王朝兴盛交替有关。但是这姚大天生对这些都产生不了兴趣,只得老老实实把这天书中的内容手抄下来,将来交予那郭璞好生研究。
  林易曾和郭璞论道,从他口中得知,这华夏龙脉的始祖源自昆仑山。这昆仑山龙脉夹在上述南北山脉中间,不断向东施展辉煌灿烂的舞姿。龙的主脉落在关中地区,然后东出中原(河南),同时展开北向、南向、东向、西向分支,形成井体的昆仑山脉体系。
  秦岭处于中国版图的正中央,也是华夏境内惟一一座呈东西走向的山脉,正是因为有了这隔绝了中国南北的秦岭,才会有八百里秦川的风调雨顺,最后兴起了周、秦、汉等朝代。
  秦岭龙脉源自昆仑山,被称为昆仑三大龙脉中的中龙,意义非凡。 而且秦岭龙脉更特别的是,它竟然拥有两条最强的龙脉血液,就是长江和黄河。龙脉之说中,龙脉讲究的是山水合一,江河是龙的脉络,水是龙的血液。因为秦岭不仅仅是中国南北的分界线, 更是长江黄河的分水岭, 秦岭北麓的水注入黄河, 秦岭南麓的水则注入长江。因此在秦岭上,长江和黄河都会汇聚到一起,形成一股无可匹敌的龙脉霸气来。它不仅仅是中国诸多龙脉中的一股,而且是一股无可匹敌,君临天下的皇者龙脉,就因为秦岭的这股王道霸气,后来才衍生了这周、秦、汉等王朝,以及长安这古都,成为了华夏文明的发祥地。
  这大周龙脉所在的岐山至梁山一带,皆是这秦岭的余脉,有渭水从身旁渡过,难怪这大周能享国800余年之久。
  大晋的龙脉在河内温县,也就是这司马懿的祖籍所在地,他背依太行、王屋,南邻黄河。按照郭璞的风水学说,这果真是山水合一的难得宝地,难怪这司马家能君临天下,建立大晋。若是按照郭璞所算,这温县龙脉,应该至少和那沛县的刘汉龙脉一样,可以保大晋至少能享国三四百年之久。
  可是林易记忆中,这晋朝只是紧紧存活了短短四五十年的时间,虽然后来衣冠南迁,这东晋得以在金陵苟延残喘。但是也不过一百年的时间。
  “难道这河内龙脉之地被人暗中破坏。或者说这无极诛仙阵运转紊乱而至?”联想到从那姚大那里得到的消息。林易心中是真是越想越害怕。
  按照那天生记载,这无极诛仙阵一百零八处阵眼就是位于这九州一百零八处龙脉之地,这每处阵眼自是按照顺序轮流启动,维持这大阵的正常运转下去。每当这一处阵眼醒来之时。那阵眼中封印的鸿蒙之气就有少许的泄露而去。
  这鸿蒙之气是何等的神奇,落入那凡间之中,自然是近水楼台先得月,阵眼所在的之地也就是成了所谓的龙脉圣地。那阵眼附近的凡人若是有机遇吸收到这鸿蒙之气,这人必有异象缠身,天机护体,即使是此人未能成就一番开朝建国的事业,其子孙后代三代以内,也必是有帝王将相诞生。
  若是按照此中道理。这阵眼启动换转之时,也就是那天下大乱,枭雄并起,王朝更替之时。而此时经过这百年的三国战乱之后,天下一统不过数十年的时间。河内温县那处阵眼正是稳定运转之日,看来要么就是那温县之地的龙脉之地受到了破坏,要么就是这无极诛仙阵受到某种威胁刺激,而不得不数个阵眼同时启动。
  若是第一种原因造成,还好解决,若是第二种原因,林易真是担心,这无极诛仙阵这样的上古神阵,根本不是他们这样的修真者可以揣摩一二。
  “不管怎样总要是亲自走一趟看看方能做出结论!”林易心道,他已经打定了注意,必须要先去这司马家祖籍河内,也就是这大晋龙脉之地看看。还好的是东宫那些银甲骑没有十天半个月的时间是根本不可能赶到洛阳,这段时间是足够他往返河内温县一趟。
  “殿下,你们总算是出来了!若是我没猜错的话,这山腹中下方深渊的地火竟是那传说中的三幽地火!”葛洪看到林易终于出来,连忙兴奋道。林易看到他手中不知何时竟多了个石榴罐鼎,其中一道细细的湛蓝色火焰燃烧着,不用说,这应该就是葛洪从那深渊出口处所采。
  林易看到这葛洪兴奋的表情,已经是明白其意。葛洪已经找到了一处极佳的炼丹之处。这炼丹之术,除了那丹炉、各式原材料,还有这炼丹的技巧经验,最重要的就是这地火了!
  白骨夫人役使那些劳工挖断了这大周龙脉龙尾之处,自然是破了这处风水,地下无处地气外泄而出,和这残留下来的龙魂之气互相燃烧形成了这一处三幽地火。虽然比不上那传说中的九幽地火等上等地火,但此处地火已经是时间罕见,葛洪和其师父郑隐云游天下也未曾遇到,最好的也不过二幽地火。葛洪此时,怎能不兴奋。
  “你和叔宝就留在这梁山吧!好好学习这炼丹之道,叔宝那引气术也不能落下!”林易自然是成人之美,对着葛洪道。以他现在的神通,赶走那贾后一党,也不过是动动一根手指头的事情!这贾后现在在其眼中不过是蝼蚁一般,他以前或许把贾后当成是最大的敌人,但是现在经过这如此多事情后,这贾后不过是沧海一粟,对于他来说太过渺小,现在根本不配做他的对手。即使这司马遹真的是如同朝廷所认定那般已经薨殁,这天下司马家大大小小的王爷早已是跃跃欲试,这贾后一党气数已尽,如同秋后的蚂蚱一般,蹦跶不了多长时间。
  “殿下,叔宝一定谨听教诲,向稚川兄好好学习,争取早日练成这导气之术!”卫玠也是急忙回道,他明白林易为何不带上他去洛阳。一来是怕葛洪一人在这梁山之中太过无聊单调,二来他此去洛阳必要引起一番惊风血雨,而他却帮不上什么忙,反而是拖了他的后腿。
  “殿下放心,我马上就要师父前来,他若是知道这好消息,只怕是一刻也不会耽误就会赶到这梁山来!”葛洪也回道。
  葛洪是何等聪敏,自然是明白了林易所担忧。他和卫玠两人都是十多岁的半大孩子,一旦无人督促后,只怕是玩心甚重,耽误了这学道炼丹的时间。况且有了他师父郑隐的指点,再加上林易给的无数药材和那药饵,何愁炼不出神丹妙药。
  “如此这般,本王就算是放心你们俩人,希望能早点听到你们的好消息!若是有任何需要,尽管联系长安城的王敦,他自会全力帮助你们!”林易回道,话音刚落人已经消失在这梁山之中,只剩下卫玠和葛洪俩人。
  
  第一百三十二章 司马故里
  
  战国时期,以黄河以北为河内,以南、以西为河外。战国时河内为魏国领地,秦末司马卯被项羽封为殷王,都城在河内。汉高祖即位时设置殷国,次年改名为河内郡(今河南焦作地区),位于太行山东南与黄河以北。领县十六,温县为其一。汉武帝时,河内郡是天下闻名的养马之地。
  西晋承袭了东汉末年奠定的州、郡、县三级制。河内郡共辖15县,郡治为野王县(今河南沁阳)。泰始二年(266年),河内郡分汲县、朝歌县、共县、林虑县、获嘉县、修武县6县为汲郡。
  河内地区是华夏古民最早的活动地区之一,更是当今皇族司马氏的郡望所在。献帝建安六年(201年),司马懿为河内郡的上计掾。
  温县由于居中原腹地,且据黄河津渡,战国至秦汉之际,温县已是“富冠海内”的“天下名都”,后世由于历代战乱皆遭劫难,以及黄河泛滥等原因,人口迁徏频繁,逐步衰落,渐为僻邑小县。不过此时这温县却是大晋国中鼎鼎有名的大县。作为这司马氏皇族的祖籍之地,自然是常年有无数宿卫兵把守。
  温县古称“温”,缘于境内有两个温泉。一个在今孟州市西北的治墙村(古时属温),夏凉冬温,流入于溴水;一个在今温县城西南。也有一说, “温”源于西周初期苏岔生的封国名。
  司马姓是中国的一个上古至中古时期的大姓。司马姓氏溯源为官名。“司马”是古代官名,指调遣武装部队的武官,掌管天下军事,相传古帝少昊时期就设置有司马一职。司马氏就是担任过司马一职的人的后代。
  商朝、周朝均设有司马这一武官,后代也有沿用。但此后的一些司马却可以是文官(说明商、周之后也有文官称“司马”的)。
  据史籍《通志?氏族略》上记载,追源溯流,司马氏的得姓始祖是周宣王执政时期官拜司马(管辖军政和征战的官职)的程伯休父,因他屡次征战有功。而被赐姓为司马,其后世子孙即“以官为氏”而姓了司马。程伯休父是殷、周朝时期一个诸侯,是上古颛顼帝之后祝融氏重黎的子孙所传。程伯休父的子孙,一部分“以官为氏”而姓了司马;一部分依照惯例“以国为氏”而姓了程。因此司马氏系出程氏,和程氏一族是一家人。司马氏的得姓,大约在两千七百余年前。司马氏后人奉程伯休父为司马氏的得姓始祖。
  春秋战国时期的宋国、齐国等国,亦有(除程伯休父外亦有其他)公族子弟以此官职命名的。虽然这些后代没有程伯休父之后的声望大,但这说明司马姓氏也并非出自一家,皆是程伯休父之后。
  楚汉间,司马卬为赵将。与诸侯伐秦。巨鹿之战后随项羽入关。灭秦后,项羽分魏国地为西魏、殷、河南三国,封司马卬为殷王,建都朝歌。因此这时司马卬,为项羽所封十八诸侯王之一。
  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三月,汉王刘邦自临晋渡黄河,攻下河内地,俘虏殷王司马卬,置其地为河内郡。四月。彭城之战,项羽率三万精兵大败刘邦及五诸侯联军56万人,司马卬被楚军所杀。
  汉以其地为郡,司马卬子孙遂以河内郡为家。自昂八世孙。至东汉安帝时,生征西将军钧,字叔平。司马钧生豫章太守量,字公度。量生颍川太守司马隽。字元异。俊生京兆尹司马防,字建公。司马防就是司马懿的父亲。司马懿是司马昂的十三世孙,家中历代为官。
  可见这河内司马家也是这世上一等一的门阀士族。晋武帝司马炎在他的一个诏书称:“本诸生家。传礼来久”。因此这司马炎对其祖上是甚感自傲。魏晋时期是门阀士族最兴盛时期,这司马氏只所以能得到如此多的上品士族的支持,和其出身也不无关系。
  这司马遹贵为皇储,大晋太子,因此自小就对其祖籍,祖先郡望等事迹熟知。因此林易方能知道得如此清楚。
  司马懿,字仲达,就出生在这河内温县孝敬里(河南温县招贤镇)。司马防育有八子,因字中都有一个“达”字,当时号称司马八达。司马懿生于乱世,“常慨然有忧天下心”,“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朝廷正史上对这位“高祖” 奇策善谋,辅政平乱,三朝托孤重臣,借吴刀杀关羽,用巧计困诸葛,殄公孙于百日,擒孟达于盈旬,除曹爽于须臾,去世辞封等事迹是夸上了天,林易早已是熟记于心。
  不过这司马遹虽是对这祖先的高贵血统和英勇事迹是耳熟能详,但却是第一次来到这祖籍之地。
  这司马故里所在的小村为什么叫孝敬里这么奇怪的名字,自然是也有一段传奇故事。据说这村北原是一座破庙。当年司马卬的母亲讨饭到这里,在破庙的舞楼下生了他。生他的时候是冬天,好心人在破庙门前放了半袋面,才没把他母子二人饿死。他母子二就在此地安家,后来参加了赵国的军队,功成名就之后,司马卬自然是不负乡亲们的厚恩,一直十分厚待他们。
  因司马卬对母亲至孝,他在赵国当兵以及被封为殷王后,仍不忘母亲生育养育之恩,特别是母亲去世葬于孝敬后,利用战斗间隙他常回家祭祀母亲,每次回去,便在距孝敬村东5里远的扒庄下马,跪在地上叩三个头,便步行到母亲的陵寝处祭奠。为了张扬司马卬的美德,人们便将生养司马卬的村庄更名为孝敬里。司马卬死于楚军乱兵之下,其后代子孙也迁徙至这孝敬里。
  这段传说在正史中是自然没有记载,林易只是从这温县商贾百姓的谈话中所了解。
  这温县本就是中原交通要道,况且又是当今大晋皇族祖籍所在,因此除了这南来北往的商贾外,城中还有不少慕名前来拜访的儒生,这不大的县城真是挤的好热闹。城中到处都是商贾走贩,大声叫唤着清化姜、芋头、怀山药等本地特产。特别是这铁棍山药。味道特美,号称素食一宝,滋补佳品,真是神仙之食。连林易都忍不住动心。
  出了这温县城,顺着向北去的一条宽大的官道,这目的地就是这孝敬里,也就是这皇族司马氏祖籍所在地。还没有到这孝敬里,一座规模庞大的宫城就映入眼中,比那温县城要气势宏伟的多,只是却是清净了许多。已经是几乎看不到百姓,除了那巡逻士兵的马蹄声和军鼓外,这里仿佛是如同独立于这地方一般,格格不入。
  原来这就是晋城,当年司马昭被封晋王以后,欲图霸业,便在他的家乡温县孝敬里大规模的筑城建都,称“晋城”。这城分内外两城,内城叫安乐宫。就是司马昭及其族人所住。外城有招贤庄,护驾庄,上花苑,校尉营等地。
  尤其是招贤庄。因当年司马昭在此设立招贤馆广招天下贤士而得名。50多年前,多少天下贤士跋山涉水纷纷来此投奔司马氏,这才导致这司马氏一族权顷朝野,最终代魏建晋。
  这晋城可是繁华一时。直到当年司马炎代替魏称帝后,司马氏子弟及其幕僚大多都搬到洛阳城后,这里才逐渐萧条起来。
  林易还没到这外城。就感觉到这周围环境的紧张,到处都是巡逻的戎装宿卫兵,五步一岗十步一哨,把这晋城真是包围的密不透风。平民百姓都是十分在乎自己的祖籍故宅,何况这大晋皇室司马氏,当然是重兵把守,族中忠厚长者守护。
  这里虽然是守备森严,但是自然是难不倒林易这些的人,他轻而易举地就进入了这内城安乐宫内。这安乐宫和周边的建筑,却是明显不一样,并不是这人字拱和一斗三升组合的结构这样魏晋主流的建筑结构,看其结构多像是东汉时期,这里面大多建筑更加古朴陈旧,不知是经过了多少岁月的洗礼,看来这就都正是那司马氏家的祖籍故里,只是那司马氏祖先殷王司马卬的故址却是难以找寻,这已经是500多年过去,已经是早已毁于自然风化或者战火之中。
  这安乐宫中,其中一处最大的古建筑就是这司马懿的故居。一副峨冠博带,左手持宝剑于身后,身体微向前倾,面目安详,一副老谋深算的司马懿样子已经呈现在林易的脑海中。
  晋宣帝司马懿和魏武帝曹操一样,虽然没有最终登基称帝,无皇帝之实,皆是后人所追封,但确确实实是魏晋两朝的奠基者。
  公元238年(景初二年)正月,司马懿带兵平定辽东公孙渊叛乱。当时路过家乡之时,就在自己的故居前与家乡父老以及送别的同僚亲友饮宴累日,慷慨做歌曰:“天地开辟,日月重光。遭遇际会,毕力暇方。将扫群秽,还过故乡。肃清万里,总济八方。告成归老,待罪舞阳。”中国文人士大夫感慨时爱写诗。这首诗展现了司马懿的雄才大略和理想抱负,显得真诚而亲切。
  人行万里还故乡,人有故乡情结,无论成功失败,最终总要回归故土。司马懿这次回故乡,也算是衣锦还乡,他有特殊待遇,皇帝下诏书,让地方官员参加见面会。皇帝亲赐谷帛牛酒。司马懿和他的祖先司马卬一样尊敬乡老,富贵不忘家乡人。司马懿见父老故旧,宴饮数日,怅然有感。
  魏明帝曹叡问司马懿,这次出征往还需要多长时间,司马懿回说:“去百日,回百日,攻战百日,用六十天休息,一年时间足够了。”
  当初公孙渊闻魏军来攻,求救于孙权,孙权也出兵为其声援,并给公孙渊写信:“司马懿善用兵所向无前,深深为贤弟感到担忧啊。”但是当司马懿真正达到辽东之时,实际情况却是比他想象中的困难:一是公孙氏政权存在三代48年,将近半个世纪,树大根深,很难一下扫清。第二,四万人长途奔袭,后勤补给困难。第三,深入敌人敌战区去作战,没有后方。孤军玄远,危机四伏,所以征辽东这事对司马懿的军事指挥才能和政治运作技巧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司马懿采用第一招是声东击西之计,先在南线多张旗帜,佯攻围堑,吸引敌军主力,而以主力隐蔽渡过辽水,逼进敌军的襄平本营。接着整顿阵列前进,敌军果然如司马懿所预计那般出来截击。司马懿对诸将说:“我之所以不攻其营,正是要等现在的局面。”于是指挥魏军痛击。三战皆捷,遂乘胜进围襄平。这第二招引蛇出洞之计,打蛇七寸,将公孙渊围困于襄平内。
  此时适逢连降大雨,辽水暴涨,平地数尺,魏军恐惧,诸将思欲迁营。司马懿下令有敢言迁营者斩,都督令史张静违令被斩。军心始安。这第三招杀一儆百,不仅是树立了司马懿在大军中权力威风,也让军心更加稳定。
  公孙渊军乘雨出城,打柴牧马。安然自若。魏将领请求出击,司马懿不允。司马陈圭曰问司马懿:“当年攻上庸,八路并进,昼夜不停。故能在一旬半时间里,攻下坚城,杀了孟达。这次远道而来。为什么行动却更加缓慢?”
  司马懿说:“当年孟达军队少而粮食能支持一年,我们的兵是孟达的四倍粮食却不足一月,以一月粮的军队对付有一年粮的军队,怎能不速战速决?四打一,即使一半人伤亡,也是可行,当时不计死伤,正是要为有限的粮草争取时间。而今敌兵多我军少,敌粮少我粮多,又遇大雨,想速战也不可能。从出兵开始,我就不担心敌人来进攻,而是怕他们会逃跑。如今敌军粮草将尽,我军包围尚未合拢,若现在抢掠牛马,会逼他们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