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帝修仙(王十)-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彭祖心法竟是一门法体双修的功法,难怪条件要求十分苛刻。无法修炼第二层乐气开窍,他只能无休止地修炼第一层乐气通脉,他不知道若他一直这些修炼下去,他力量的增加是否有尽头!
  他曾经沾沾自喜过,但他遇到这额角童子之时,这才明白什么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什么是井底之蛙!他心中不由得更踏实了下来。
  童子带着林易左拐右拐,快如疾风,眨眼间就已经到了这茅舍门外。林易再看之时,那叫马鸣的额角童子已经没了踪迹,想又不知道到哪里玩耍去了。林易刚踏进这茅舍,却见正中一张大床上,一个绝色女子闭目躺着,眉如远黛,脸衬朝霞,肤如凝脂,只是那脸色却十分黯淡无光,臂膀上焦炭般的伤口令人发怵,虽然身上衣服已经换洗一新,乌云般的黑发中处处见到被烧焦过的痕迹。
  “舞儿!”林易轻轻握住陈舞的手道,短短一声却不知道包含多少柔情蜜意。莫道男儿无泪,只缘未到伤心时。
  听到屋内动静后,旁边偏屋内走出一会老叟,鹤发童颜,皮肤发白,更奇的是和那额角童子一般,这老叟的额头也长一只硬角。
  “这位姑娘为在下拙荆,多谢马神医救命之恩!”林易连忙对着老叟欠身行礼道谢。
  “不用谢我,那老牛若是再晚一分发现她,即使服用那九转续命丹也无用,只怕是大罗金仙也救活不了她了!我虽是和他争执抬杠了一辈子,却不得不佩服他,老君当年亲自炼制的九转续命丹,他竟舍得给陌生人服用,而我却犹豫了一会才救她!”那老叟看着林易淡淡道。突然他伸出一手,如鬼魅般快如闪电,一把抓住了林易的左手腕。
  却见他如发现珍宝般用手压在了林易的脉搏上,眨眼间后十分兴奋道:“哈哈哈!彭铿那老儿竟然还有徒子徒孙留在这世上!竟然还找了个狐狸精为老婆,真是个好色不要命的主,果真符合他选徒弟的嗜好!”
  
  第四十八章 小灵天奇遇 驳马青牛裔
  
  这老叟竟然认识彭祖,经林易一询问,终知道此人为何人。这老叟名叫马援,他却没有任何隐瞒,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果真如林易所猜测的那样,这马援非人不是仙就是妖。原来这马援竟是千年的驳马精!
  林易从古籍中早已听说过此异兽,古籍上更有驳马虎疑的典故。史载,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一次骑马外出,看见一猛虎拦路正准备剑拔弩张之时,却见老虎突然战战兢兢,趴在地上一动不动。桓公不解就问管仲说:“今天我骑马外出,老虎看见突然就不敢动了,这是什么原因呢?”管仲告诉他,这是由于他骑着马迎着太阳奔跑,顺着光线下,风吹动着马髯飘扬,这和传说中的驳马很像。这**形状很像驳,驳是喜欢吃老虎豹子,老虎以为这马是驳马,一时被吓住了。
  传说中驳马乃上古洪荒异兽遗种,外形如马,浑身白毛,因此远看和一般白马无异。而和白马不同的是驳马有一角在首,四蹄如虎爪般锋利,一条黑尾。其叫声如鸣鼓般振聋发聩,更喜欢吃虎豹等猛兽,不过据说先秦以前就已经在世间消失,再无人见过。林易真是想不到竟有一天自己也会看到如此多的驳马,而且竟是修炼出人形的妖兽出现在其眼前。
  这驳马一族起源于遥远的北海边,常年积雪很深,气候寒冷。数千年前,马援当年还未得道修成人形,因此根本不会和彭祖有什么交集,而是其祖父同彭祖认识,这里面原来却有一段故事。原来是这马援其祖因是上古神兽遗种,修为高强,因此被世间万妖认为领袖,自是成了那些修仙者的肉中刺、眼中钉,他们打着人妖势不两立的幌子,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其身上任何精血皮骨都是这世间罕有的天材地宝,无数修仙者梦寐以求延年益寿,增加修为的宝物。
  于是其祖被世间无数的修真者追杀,只是其修为高深,那些修真者反而大多成为了其腹中餐。可是马援祖父那些修为不高的族子族孙却成了这些人的刀下鬼剑下魂,要不是因为马援体内洪荒血脉较高,是其祖父重点保护的族人,马援早已命丧这些修真者之手。看着无数族人惨死,马援祖父疯狂报复,无论是修真者还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普通人类。这些修真者本给其祖定的是“作恶多端,生灵涂炭”的罪名,逐渐却成了事实。
  无奈其祖父杀孽太重,最终人神共愤,被那世上几个甚少出山的老不死所重伤,而此时彭祖就是这群老不死的修仙者之首,他了解了其中缘由后,就网开一面,做主放了其祖一条性命。因此马援祖父从此对彭祖深感大恩,只是对世上其他修真者怨恨仍在,躲入深山中加倍修炼,祈求有一天东山再起,报仇雪恨。
  其祖负重伤逃跑之时,机缘巧合之下来到这片未竟开发过的小灵天之地。一千多年以后,其祖不仅恢复了修为,更是比巅峰期修为增长了数倍。他料到那些老不死寿元差不多耗尽之时,他终于下山,一雪前耻。他本以为从此天下再无敌手,只是刚出小灵天,在这函谷关就遇到了一个叫李耳的老叟。此人看上去只是一个普通的老叟,身上无任何的修为,只是他简单一招就击败了马援祖父。数千年的修为却被一个普通的老叟击败,其祖被深深折服。原来李耳正是老君未飞升之前的俗家之名,马援祖父被老君点化,也成了其身边侍奉灵宠,老君飞升之时,其祖和老祖坐骑青牛一起飞升仙界。
  “原来这马家庄和牛家庄就是如此来历,分别是老君灵宠驳马和坐骑青牛的后裔!”林易此时终于明白了其中之意,难怪那青面童子牛哞和青衣老叟长得都是五大三粗,一副牛里牛气的样子,原来都是老君坐骑青牛的后裔。而这马援马鸣祖孙俩额头上都长着角,虽然都修炼出人身,这驳马首上的角因是其本命精华所在,却无论如何都消不掉。
  “这小灵天又是如何而来的?”林易又忍不住好奇问道。
  “看少侠应该是初入修真界不久,连这样的洞天福地都不知道!”马援丝毫不隐瞒着什么。经他片刻后的讲解后,林易终于知道了这其中来历。原来是上古大能之士虽然在九州之地布下了无极诛仙大阵永隔天凡两界,这凡间依然留有不少空间节点自成空间,这就是所谓的小灵天。这小灵天内灵气密度自然是大于这世上数倍,但是由于也隔绝了外界,一旦受了万物秽气沁污后自是用一分则少一分。世上那些修真门派总坛大多是在这样的小灵天之地,不过经过这数千年的时间,这些灵天福地的灵气也愈来愈稀薄,这也是世上的修真者越来越少的重要原因。
  小灵天大的有方圆上千里,小的仅有数十步,有的是仙草仙果无数,有的是白骨皑皑,有的是凶险异常,有的是世外桃源,更有的据说曾是上古仙魔之战时那些天魔的巢穴。不过经过这数千年无数修真者的探寻发掘后,这世上的灵天福地只怕是可遇而不可求,早已被修真者所开发殆尽。
  此地的小灵天也算是一处中等大小,是马援其祖身受重伤被彭祖所放,偶然所得到的这一处机遇。就是因为此处洞天福地,其祖才能在千年之内恢复重伤,修为更是提高了数倍。而为何经过数千年后,此处灵气依然十分浓郁,比那些修真大派的灵山福地都要强过数倍。原来是800多年前老君飞升之前,在此地留下道灵符,护住了此地灵气不受万物秽气沁污,不能跟随老君飞升的青牛和驳马的后裔都留在这里繁衍生息。
  “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千年前的事情竟如同昨日一般,我是在小灵天出生,从没有走出过这小灵天。听你说过世中那些花花世界,只是十分好奇!要不是因为机缘巧合之下这天雷神罚之力,这小灵天入口你们无论如何也不会发现!”马援感叹道。
  “老丈为何不跟我出去走走!”林易好奇问道。
  “我们这种天地灵物,洪荒异种,身上任何东西都是那些修真者中的天材地宝。每一次出世都带来一番腥风血雨,因此祖父随老君飞升前留下遗训,我们任何族人都不能走出这小灵天!虽然这世上已经罕有敌手,而我这几百年早已断了飞升的念头,只能终老在此。况且听说这千年来,无极诛仙阵的监察力愈来愈细致,象我这样修为的妖物只怕任何一举一动之间都逃不掉那天意明鉴,体内灵力一旦波动,只怕就会遭受到那天雷神罚。虽有数千年功力,却也难以长时间承受!”老叟又感叹道。林易也断了请其入世的念头。
  林易和老叟马援不知不觉中已经谈了近一个时辰,看看天色已到晌午,马援连忙请其用餐。林易跟随马援到了另一处茅舍的大厅中,却见厅中有十多个青年,外貌和老叟差不多,都是白面额角,却是书生装扮,戴着学士冠,穿着宽袖单衣,有位夫子独自坐在一个卧榻上,面朝南侃侃而论,林易一听,正是那老君的《道德真经》。又见西屋有十几个人相对而坐,弹着琴,音律优美动听。
  “自古青牛怕白马,这青牛和驳马本就是一见面就死掐仗的主,为何竟然能作为邻居和平共处生活了上千年!原来竟是这《道德真经》之功!想那牛家庄的青年后裔也是日日颂读《道德真经》!也只有《道德真经》才有如此魄力,降除他们身上的原始天性!不知道那正中讲课的夫子却是何人,和那些白面额角的外貌却一样!”林易看到这些书生心中暗道。
  “山野薄酒淡果,不承敬意!”马援客气地招呼着林易坐下。这时有位童子上来斟酒,片刻后桌上已经摆满了果碟蔬菜,林易大多认不出名来。昨晚一夜再加上今日一上午林易都没有进食,又经历了如此多惊天动地之事,早已饥肠辘辘,不等老叟嚷请,他已经开吃起来。
  这些野果看上去十分瘦小,想不道刚进口中,有的是入口即化,有的是满口生香,有的是十分清甜,有的苦味余韵,有的是酸爽沁肺。林易在宫中吃过无数山珍海味,却还是第一次吃上如此多美味的山果,片刻后面前的数盘山果已经空无一物。
  片刻后,林易只感觉腹内也如同那酸甜苦辣一般,一会冷一会热,冷如冰热如火,五脏六腑都跟着晕眩,额头忍不住冷汗淋淋。幸好林易炼己筑基早已到了大成之境,意志更是远胜常人,否则早已躺在地上呻吟!
  “真是贪吃!一口气吃了这么多果子,可是这果子实在是好吃!本因为现在早已寒暑不侵,不会再吃坏肚子!”林易心中暗骂自己道。
  却见那桌对面的马援依然怡然自得,笑盈盈地看着林易道:“这些野果看上去青红半生不起眼,每一颗都是吸收上百年灵气的仙果,服用一颗足足可以增加一虎之力,常人服用一颗都难以消受,少侠一口气竟可以吃上10多颗,真是不简单,不愧为彭祖的传人!”
  “少侠快喝一杯美酒,这些野果的药力要配上这桂花酒一起食用才好吸收!”马援又劝林易饮酒道。
  此时林易只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忍住腹中剧痛,一杯下去,果然十分舒坦,又是一杯下去,腹中疼痛已经好了大半,三杯下去这才有意思品出这酒味。世上桂花酒他喝过无数,哪有这样的美味,即使那宫廷皇家特供的??,也难以望其项背。
  林易问过马援之后,方才知道,原来这桂花却不是普通的桂花,而是那千年桂花树所酿的美酒。林易这不喜欢喝酒的人,都忍不住连续喝了近十碗。他本就不是善酒之人,又是数杯下去,林易已经喝得半醉半醒,就辞谢不再喝了。他和马援打了招呼,走出屋子要逛逛,仔细观察路上的行人和物事,其与外界并无两样,但是觉得这里远离尘世,清静虚空,是个难得的胜地。若不是因为俗世缠身,他真不愿离去。
  正如那击壤歌所唱的那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位饮,耕田为食,帝力于我何有哉!”林易真希望有一天能脱下身上这身银甲玉袍,远离尘世,带上美妻爱妾来此隐居!
  可是这仅是一种奢望,他身上的单子有多重,只有他自己明白!这个国家,这个民族,都在身上的担子上。
  陈舞却无法再等了,她受了如此重的伤,至少要半年多的时间方能恢复,幸好现已无大碍,而此地人心十分淳朴善良,又十分适合她修炼,因此林易却也放心她独自在此养伤。
  作为一军主帅,离开军营半天的时间没有任何消息,只怕此刻军营早已炸开了锅,林易虽然留恋此地,却也明白孰轻孰重。片刻后又回到屋中和马援打了声招呼后,又是千恩万谢,依依不舍地告别,这才急匆匆地离开。
  在回去的路上,又是那刚来之时路口所见的额角童子带路,这时两人已经熟悉了很多,但童子依然自顾拉着林易的手往前飞奔。但是此时林易也大概明白了其意义,原来这庄内早已被人布下了精妙阵法,若无熟人引路,只怕数月也走不出这村庄!
  这马鸣看上去只有10岁左右,不过真实年龄只怕早已有上千岁,林易向童子为见面之始的刻薄言语道歉道:“小生未见过世面,真是唐突了高人!”
  马鸣却是漫不经心道:“大人不记小人过,谁和你一般见识!”两人氛围一时轻松了许多。
  “那房中居榻上授课的夫子不知为何人?”林易突然想到了一件事问马鸣道。
  那马鸣道:“你河上公都不认识,那人是圣贤,是老君的弟子。也和我们一起隐居在这里,每日专门给我们讲解这《道德真经》中的一些疑义。”
  “河上公!此人若还活着,年龄只怕也有上千岁,传说中其人早已飞升,想不到竟是隐居如此!凡胎肉眼不识真神,真是遗憾没有和其打声招呼!”
  又是片刻后,林易和马鸣已经来到了刚来之时的洞口,和马鸣互相道别后,又是走上了上千步才走出洞口。当他转回头看时候,哪有什么一丝洞口的痕迹。峡谷内两边怪石嶙峋,冷风嗖嗖!
  
  第四十九章 白叟翁论道 俏郎君寻仇
  
  《尔雅》有云:“北戴斗极为崆峒。”意思是说,这崆峒山应当是北斗星下面的一大片地方,是一个区域,因此这北方的好多山都冠以崆峒之名。天下崆峒有五,有凉州、有赣州、有汝州等等,不过以有玄鹤出没者为真,此为崆峒派所在地,不过这真正的崆峒山只怕凡人难以寻得。
  原来是这崆峒山也是个小灵天福地,随着太阴潮汐而四处游动,非修真者难以寻得,因此这才在多地留下崆峒山的名声。此山来历更是不凡,传说为女娲娘娘取补天剩下的五色石而炼制,因此夺天地之造化,蒙鬼斧之神工,气势磅礴,素有“西来第一山”之美誉。
  广成子曾修道于海外昆仑,后觉昆仑仙气有余而灵气不足,又闻女娲造崆峒,便云游到此。千年后,修成至道,并用“翻天印”将崆峒与诸山相连,使崆峒既保持了北方的雄伟险峻,又兼容了南方的钟灵毓秀。后赤松子驾鹤西行,见此山天经虽连,却地脉未通,便作法打通地脉。天连地通,使水有源而九曲流畅,山有根而百草传芳。此后,位于东台附近的山洞中便经常有玄鹤出没。
  黄帝降神农、败蚩尤,一统华夏,唯以未闻至道而为忧。闻崆峒山隐者广成子得至道之精而真风远照,于是沐浴斋戒三日,往而问道于广成子,得道而长生,至此崆峒山名声大震,为后人所敬仰。
  崆峒山最大的一处山头,其山峰峦雄峙,危崖耸立,似鬼斧神工,山上更是林海浩瀚,烟笼雾锁,如缥缈仙境。更奇怪的是山头竟有一处高峡平湖,水天一色,有漓江神韵。湖中有一个小岛,岛上有一个天然石洞,洞口前一个青年正在舞剑,看年龄大概不到30岁,外表十分俊朗,随着剑法舞动,那精致的脸庞更显得神采奕奕!
  那见那剑光忽而铺天盖地,地动山摇,忽而又平静如水,连岛边水面上的一丝涟漪都没惊起。青年身旁一位白花老叟,看上去垂垂老矣,却是鹤发童颜,步履轻疾,不时对青年的剑术指指点点!
  “逸儿,你还是太过追求这剑法的飘逸和技巧!要知道这剑术到了人剑合一后,就不是光靠‘练’可以练出来的,还必须潜心去‘悟’,要用自己全部的身心去体验和感受,把手中的剑当成自己的父亲兄弟一样爱戴,当成自己的情人一样珍惜,不允许任何人亵渎,人在剑在,人亡剑亡!”老叟对着青年教诲道。
  青年点头示意,口中忙跟着道:“老祖教训的是!孩儿受益匪浅!”
  “你年资纵横,百年难得一见,前途更是不可限量!未满而立之年修为就已到了炼气化神,剑术更是到了人剑合一之境,越是如此,越不能有任何骄傲,反之你心境会越来越高,难以控制,人剑合一剑术修炼越发困难,更要加倍努力!崆峒派的未来的担子就要放在你的身上了!”老叟又是安慰道。古来天才皆心高气傲,这白发老叟一眼就看出青年的主要缺点。
  “老祖所剩寿元已经无几,在这人剑合一的瓶颈已经半百多年,此生再也无望超越‘有’进入‘无’,突破到那传说中无剑无我之境,传说中只有这无剑无我才算是真正的仙剑之术,物我两忘,无所不至,无坚不摧。!”老叟又感叹道!
  “老祖寿比南山,法力无边,修为定会突破到炼神还虚之境!”青年也连忙安慰道。
  突然远处湖面上惊飞一群群野鹤,一人站立船头划着小舟飞快地往湖心小岛而来。此处为崆峒派禁地,崆峒老祖隐居之地,只有派中骨干方可进入。来人更是崆峒掌门李刚。此地虽然没有多少禁制,但是为了体现对老祖的尊敬,因此即使是掌门都不得从岸边御剑飞行进入岛上,只有老老实实地划船而来。
  “老祖不好了!”李刚还没有踏入岛上,就急哄哄地对白发老叟急道。
  “什么事如此慌张!天塌下来有个高的人顶上!心境如此慌乱!难怪修为多年都没有长进!这才不到30年都被自己儿子的修为超过了!”老叟训斥道。
  仙剑修炼最讲究无视无听,抱神以静,静以修身,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李刚却不管这些,哭丧着脸对老叟诉道。片刻后,老叟终于明白了发生何种大事!
  “李?!我最优秀的子孙之一,竟然就这样不明不白地就陨落了!”老叟淡淡道,虽然表情依旧十分平静,可心中的怒火却无法平息。不仅仅是因为李?是其玄孙,是其直系血脉,更是因为其年龄刚过弱冠,修为已经突破到炼精化气之境,是派中仅次于李逸的天才。筑仙基的艰难和痛苦,只有真正经历过的人方才明白,若不是有祖宗留下的数瓶精血,只怕以李逸这样的天才弟子筑仙基成功率也不足一成。所以这才造成这世上修仙者的绝对稀少,五大仙剑世家全部加起来不过50多个。每一个无不风华绝代,而李?竟然就这样不明不白地陨落。天才弟子还可以再培养,而这精血却是用一滴少一滴。
  “给我查!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即使是挖地三尺也要给我找出!”老叟终于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怒吼道,远处的湖边上惊起一阵大浪,连李刚李逸这父子俩都忍不住暂避三舍。
  “?儿乃孩儿一母同胞弟弟,孩儿愿意下山查出?弟的死因下落!就算是上穷碧落下黄泉,孩儿也要找出凶手,以他的项上人头祭奠?弟的亡魂!”李逸跟着上去先老叟欠身请道。
  “这样最好不会,你二人一母同胞兄弟,也是我崆峒山最优秀的子孙,只可惜?儿就这么不明不白的走了!你从小和他一起长大,对他最为了解,肯定知道他的喜好,平时又得罪了哪些仇人!以你的修为,即使遇到哪些和我一样的老不死,也能全身而退!”老叟点头道!
  “据探子所查,你弟弟最后留下的气息是在那函谷关不远处的一道山谷处!那里还留下天雷神罚的气息,肯定是?儿遇到强敌,不得不用老祖所赐的那道人剑合一剑术和敌人同归于尽!逸儿切记也早去早回,你的修为却也不能落下,毕竟三江论剑还有一年的时间。你此行下山正好顺道去云梦山一趟,找张掌门,把你和张微的婚期定下,听说她已经从海外筑仙基成功归来,修为只怕不在你之下!也是一年后三江论剑你最大的敌手!”李刚又对去俊俏青年嘱咐道。
  
  第五十章 千年帝王都 多少饿殍民
  
  函谷关附近漫山遍野都是银甲骑兵,因此林易丝毫不会任何吹灰之力,刚出洞口就被银甲骑兵发现,请回了军营。刘卞治军果然名不虚传,虽然半天多的时间没有见到主帅,他早已成了热锅上的蚂蚁,比任何人都急,可是丝毫不影响整个军营依然有条不紊地运转。许超、士猗等莽夫却不得不对他由衷佩服。
  多则半年,少则一两月的时间,只怕这刺杀失败的消息就会传到洛阳贾府之中!贾后若是知道修仙者竟然行刺失败消息后,那林易在镇守关中就没有了任何意义,反而途生事端,让林易收买天下人心,建功立业的好机遇,因此贾后必然会下旨令其火速回洛阳。林易自然明白这其中的道理,此次只所以能大胆放心给予其军政大权出镇外出,主要是借机把林易推出洛阳城后方便其派刺客暗杀,而当他们发现此计划失败后,必然会改变原计划,下旨把林易请回京,在他们的眼皮底必然惊不起多大的风浪。
  林易自己本来的计划现在也必须提前,以应对生变,他必须在圣旨下令其回京之前改变长安城的政治格局,把长安城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造成无法扭转的局面。他本想在函谷关稍作调整等到后方大部队赶来后一起出发,可是现在时间不允许了,于是林易更是快马加鞭,马不停蹄地带领银甲轻骑往长安城赶去,仅仅三天多的时间就到了长安城。
  “长安城”始建于西周时期,在西周时称为“沣镐”。“沣镐”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修建的沣京和镐京的合称。“沣镐”所在地区称为“宗周”。秦时称“内史”,至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定都关中,西汉高祖5年(前202年),置长安县,在长安县属地修筑新城,名“长安城”,意即“长治久安”,改长安城所在地区为“京兆”,意为“京畿之地”。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天下大乱,至此长安城毁于战火之中。
  东汉光武帝刘秀中兴汉室,东汉建立时,国家残破,特别是都城长安所在的关中,大量的物资需要从外地运进来,为了减少人民物资运输之劳,所以没有建都长安,而是建都洛阳,因为洛阳位于天下之中,地理位置好,有漕运,更利于物资的运输,而且社会生产没有受到特别破坏。因此这才定都洛阳,称长安为西都。不过也正因为如此,东汉末年到晋代曹魏统一三国的百年的时间,长安却没有遭到多大战火灾害,而都城洛阳却处于战乱之焦点,各方势力几易其手,整个城池更是毁了又建,建了又毁。因此经过这数百年的生养休息,长安城虽未恢复西汉之时的鼎盛时期,但当今长安城喧嚣繁华已不下于都城洛阳多少,整个城池的幅广及雄伟甚至都还在洛阳城之上。
  只是林易踏进这长安城中,却是大吃一惊。林易从朝廷这几年的奏章之中,早已知道关中这几年来灾害不断,民生疾苦,想不到真是情况却远超过他的意料之外。
  元康二年11月(292年),发生了全国范围的传染病,据说此病就是源于关中地区;元康三年4月(293年),在关中地区的弘农郡倒春寒,下大雪,深三尺;元康四年(294年),发生了全国范围的大饥荒,关中地区乞讨流民数万。
  元康五年(295年),中原和东南地区发生洪水灾害,而关中地区赤地千里,渭河见底。农民欠身,饥荒更加严重。
  今年以来,荆州和扬州继续发大水,而关中地区新年以来又是滴水未下,林易进入关中以来已经见过路边禾苗已晒焉,只怕今年又是颗粒无收!关中地区不仅发生了更加严重的饥荒,元康二年的那场传染病又死灰复燃。
  只是连续这多年灾害,长安城繁华依旧,街边商贾鳞次栉比,公子王公穷奢极欲,一掷千金。只是这繁华街道不远处那一排排等待善人施舍的乞讨队伍,却是如此不和谐。
  这些人如此之多,却不敢走到大街上乞讨,只能簇居在条条小巷口,期待路过的王公贵族偶尔大发善心。小孩几天未进食的饥嚎声,老人奄奄一息的乞讨声,还有夹杂着旁边不远处商贩的吆喝叫卖声,混杂在一起。林易一时竟分不出这是虚幻还是现实,这关中最大的城市洛阳城就如此饥荒,那其他城市更是难以想象!
  再看这街道另一边那条条巷子中,这些人虽然依旧衣不遮体,面色饿殍,却每个人无论大人小孩都精心装扮了一番,安安静静,身前还挂一个牌子,只有那不懂事的孩子偶尔哭啼两声,却立即被家人制住。路边不时有三三两两衣着艳丽的公子妇人在转来转去,挑挑拣拣,如同选取货物一般。林易终于明白了,这原来是卖儿卖女,卖身为奴!林易不忍心再继续看过去,忍不住加快了身下的马速。他的国家、他的子民竟然如此多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感到深深的自责,终有一天他要改变这种现状。
  人遇到荒年,为了活命,什么事情都可以做出来。严重的自然灾害对于以农耕为生的汉人来说,虽然严重,但是并非致命,来年风调雨顺,老百姓又能生活;而对居于内地,以畜牧为主的匈奴、羌、氏等少数民族来说,严重的雪灾会造成大量牲畜死亡,这可不是一年两年就能恢复元气的。一路从东向西而来,路上的饥荒虽多,流民却并没有长安城中这么多。接二连三的饥荒,使得下层的牧民根本无法生存。难怪长安城中乞讨的人群中以杂胡为多,特别是卖身为奴的人中更绝大多都是杂胡!
  天作孽尤可怜,自作孽不可活!自古官逼民反,老百姓的要求其实很低,只是要有口饭吃。除了那些唯恐天下不乱的野心投机分子,只有那些忍无可忍,对官府怀有血海深仇之人才会起来造反。郝散、郝度元兄弟二人无疑是那第二种人,而齐万年就是那第一种人。
  元康元年(291年)9月,朝廷中宗室中流砥柱秦王司马柬死亡,于是贾南风把驻守关中的梁王司马肜召回中央,而又把刚刚上任为征东将军,都督徐州、兖州诸军事的赵王司马伦,派往地位相对更加重要的关中地区,做征西大将军。
  就在司马伦到了关中之后,关中发生传染病,又加上连年自然灾害,真是饿殍满地。赵王司马伦不学无术,无智庸才,崇信佞臣孙秀,孙秀狡黠小才,贪淫昧利,所共立事者,皆邪佞之徒,惟竞荣利。司马伦在其亲信孙秀的唆使下,不仅对灾民不赈灾,反而变本加厉、横征暴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