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诸天我为帝-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桥玄抚须,笑声爽朗:“琴遇知音始可调,伯喈旷世逸才,得殿下赏识,不使良臣埋没,才是佳话啊!”
这番互相吹捧,就将蔡文姬与卫氏的事抹去,谁都无法指摘个不是来。
顾承又问:“我举荐的三人,在军中如何?”
桥玄道:“殿下慧眼如炬,刘玄德、曹孟德、孙文台,此三人皆猛将能臣!”
桥玄虽然已经辞官了,但他在军中威望极盛,现在的四中郎将都受过指点,顾承安排三人入军任职,再简单不过。
而这三人,就是未来三国的奠基人。
刘备,曹操,孙坚。
此时三人都不得志,刘备就不必说,大汉皇族中没多少比他混得更惨了,曹操本有祖辈庇护,当年却因得罪了宦官势力,被贬官下放,孙坚算是相对好的,也只是县丞。
原本三人在黄巾起义中就有崭露头角的机会,现在顾承掌权,自然可以选择打压,但他最终决定启用他们。
这不是养虎为患,恰恰相反,自强而不息,厚德以载物,是可大成。
要挽大汉国运,不在于提前灭掉三国。
即便刘孙曹三人死了又能如何,天下真要乱了,大汉要灭亡了,还有另外的诸侯崛起。
顾承有历史先知先觉的优势,却又不局限于原历史,对于刘孙曹的态度,也很客观。
这三位如今是忠臣。
刘备本就是皇族,他不可能希望大汉灭亡,毕竟他无法未卜先知,知道天下大乱后,自己会被汉献帝称作皇叔,反倒成了刘氏的旗帜;
曹操年轻时的志向,是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死后题墓,是为汉征西将军曹侯。
孙坚更是兵圣孙武的后人,少年英雄,忠壮之烈,更明言大皇子乃明公,必效死力,否则就是忘恩负义,为天下人唾弃。
如今三人各领精兵,每战必胜,战功赫赫,大皇子识人之明在军中散播,一时间许多怀才不遇之人振奋,都在找门路向大皇子推举自己。
桥玄此时就取出了几分信件,呈给顾承,顾承取来细细看了,暂时放到一边,又问道:“桥公,那仙道敢于背后支持张角叛乱,就不怕我大汉派兵剿灭吗?”
桥玄面容肃然:“老臣不敢欺瞒殿下,非不愿,实不能也,仙道宗门要么远居海外,要么位于奇山大泽,我大汉天军开至,他们就遁入洞天躲避,然后策动异族,犯我边境……”
顾承想到日后的五胡乱华,目光一寒:“照这么说,匈奴、鲜卑、高句丽这些异族背后,都有海外仙道支持?”
桥玄煞气腾腾:“不错,这些妖道祸乱人心,唯恐天下不乱,只盼龙蛇起陆,入世收割人道龙气,得成仙位,皆该杀了!”
顾承眼中寒芒反倒敛去了:“那么黄巾之乱的背后,就是海外三仙教了?”
桥玄道:“三仙立教不足百年,恐只是明面,顺帝时,于吉入宫进献道书《太平经》,被梁氏所拒。”
顾承知道,顺帝是傀儡,虽然做了二十年的皇帝,但基本都是被梁氏掌控大权:“献书失败,恼羞成怒,南华才将太平要术传给张角,开始祸乱天下?”
桥玄冷笑:“人道仙道,自古相侵,如无此事,还有其他。”
顾承又问:“那当年海外仙道要世祖许诺什么?”
世祖即是光武帝刘秀,桥玄闻言脸色剧变:“殿下慎言!”
顾承却坚定地道:“告诉我!”
即便日后要屠戮群仙,也不是靠喊口号能成的。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必须要对敌人有清晰的认识,才能进行接下来的布局。
桥玄位列三公,已是大汉的顶尖人物,他所知道的自然要比常人多得多,这种忠义老臣,又绝不会背叛,顾承自然要抓住机会。
桥玄凝视顾承,眼中精芒暴现,一字一句地道:“大汉国师,一人之下!”
……
……
第九章 逼狗跳墙
“狼子野心,欲壑难填,他日必扫荡群仙,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
顾承缓缓站起,一字一句,发下誓言。
国师国师,以国运供养一人修炼,成仙成圣挥手可得。
代价则是大汉国运折损,甚至出现神权与皇权并驾齐驱的情况。
仙道野心之大,超乎想象。
历史上的国师之位,要到三百年后的南北朝北齐才开始。
而北齐是史上最奇葩的王朝,皇室的残暴荒淫,变态扭曲,令人发指,最后甚至发生皇太后和皇后一起在闹市卖淫的千古奇闻。
封神演义的纣王,跟他们一比,就是小儿科。
顾承认为,唯有那种疯子皇室,才会立国师一位。
大汉即便亡了,也绝不能让方外之人祸乱人道。
“愿随殿下澄清宇内!”
感到顾承的决意,桥玄热血沸腾,半跪下去。
“我也期待着那一日。”
顾承扶起他:“桥公保重身体,何物能为你延寿?”
桥玄露出感激之色:“殿下放心,老臣的身体自知,昔日陛下已然赐下了许多灵丹,老臣有两女,自小上昆仑瑶池金宫,拜入西王母门下,若能求取仙丹,也可延寿。”
顾承一怔:“瑶池金宫不也是仙道?”
桥玄摇头:“东王公与西王母乃上古神仙,一向庇护人世,与海外仙道,那些一心想要飞升天界,长生不死的野心之辈不同。”
顾承明白了。
仙道内也分派别,不是所有的仙家都对人道感兴趣,上古神仙,逍遥万寿,又何必自陷人道洪流?
桥玄绝非古板之人,智谋深远,希望得大能传承之力,用来对付群仙,不过短时间内,尚且看不出成效。
“宦官,世家,仙道,蛮夷……内外不平,四面皆敌啊!”
顾承再和桥玄分析了黄巾之势后,用膳分别,等回到承乾宫,一种时不待我的急迫感,涌上心头。
仙道无孔不入,世家尾大不掉,蛮夷虎视眈眈,照这么看来,宦官势力是要速速清理了。
经过数十年的作乱,宦官势力已经膨胀到极致,所谓盛极而衰,此时动手正是顺应大势,事半功倍,名利双收。
不过此事顾承自己不适合出面。
宦官究其根本,还是皇权的延伸,他赤膊上阵,就算能赢,也是得不偿失。
何况灵帝现在将十常侍当作守护帝位的救命稻草,一旦顾承正式拿十常侍开刀,恐怕会不顾一切。
那么由谁拉开序幕呢?
一道身影闪入脑海,顾承嘴角一扬,唤来徐晃:“将何侍中请来!”
……
……
“郭胜,敢不接我的请帖?给我滚出来!”
震天动地的狂啸中,富丽堂皇的大门被轰得四分五裂,一位巨灵猛汉大摇大摆地闯入。
“何进,你敢闯我府邸?”
气急败坏的声音响起,郭胜带着一群豪仆,看着一地狼藉,尖叫起来。
“阉奴一个,如何不敢?”
何进举手投足间都有莽莽巨力,恐怖的威压笼罩四方,目光睥睨之间,那些平日里在洛阳作威作福的豪奴个个瑟瑟发抖,大气也不敢出。
“犬彘(zhì)屠夫,自取其辱!”
作为权倾朝野的十常侍,郭胜浑身阴气大盛,脚下一点,道道阵纹蔓延,整座府邸的大阵已然开启。
论单打独斗,十常侍齐上也远不是何进的对手,但这里是中常侍的府邸,何进孤身前来,必然要他载个跟头。
“来啊!我统统接着!”
何进大笑,怡然不惧,却又突然想起什么:“等等,外甥让我来的,说完事后,再打不迟!”
“大皇子?”
郭胜脸色变了,气焰全消,熟练地堆起笑容:“原来是一场误会,何大人,请!”
十常侍对于大皇子的态度,已从最初的敌视,变成了矛盾忐忑。
他们也是实在无奈,天天教唆灵帝废皇子,偏偏灵帝做了十六年皇帝后,早已没了当初争权夺利的铁腕权谋,变成了得过且过的鸵鸟。
大皇子在朝堂中大肆揽权,培养心腹,他视而不见,只求一个平和共处。
反正顾承要平黄巾乱,调兵遣将,灵帝要贪图享乐,卖官敛财,两者互不妨碍。
这在灵帝看来,已是退让到了极致,双方维持着这个平衡,就可长久。
倘若顾承要灭十常侍,那就是让他无人可用,大权彻底旁落,才是触及底线。
十常侍原本也小心翼翼,如临大敌,准备好顾承下手后,怎样让灵帝再也忍耐不了。
谁知顾承的耐心出奇地好,徐徐图之,完全没有毕其功于一役的意思。
仅仅两个月,朝堂之上,已是势力初成,照这样下去,不出一年,大势就成。
到那时,灵帝就是个傀儡,想废除就废除,不想废除,以太子之位监国,和皇帝何异?
十常侍不愿坐以待毙,种种毒计酝酿,却想不出多少能针对大皇子的办法。
而且他们彼此间也有分歧。
毕竟顾承所为,雷声大雨点小,至今没下手,这就令人难免抱有侥幸心理。
将来皇帝身边,总要用宦官的吧?
除去他们,不还是有新的中常侍,说不定大皇子改变主意,再度对外戚宦官世家几方势力,玩起平衡之术呢~~
所以现在何进代表大皇子出面谈判,令郭胜大喜。
然而何进根本不知道什么叫谈判技巧,几乎是竹筒倒豆子,将顾承的话复述了一遍:“我外甥说了,他登基后也要用宦官的,但十常侍太多了,他只留三个!”
郭胜怔住。
还没来得及思考,何进又道:“外甥还说了,你们这些阉人肯定要蹦跶,一次忤逆,十常死一;二次忤逆,除张让,皆死;三次忤逆,阉人彻换!”
郭胜倒吸一口凉气,旋即就是滔天怒火。
即便灵帝把十常侍当成狗,为其看家护院,还要给予赏赐,丢下骨头呢!
大皇子还不是皇帝,就想看恶狗撕咬,加以取乐?
如此幼稚的挑拨离间之计,谁会上当?
郭胜心中充满恨意,阴恻恻地道:“何大人请问吧,老奴恐怕没有服侍殿下的福分了!”
“你敢反抗皇子?”
何进闻言也暴跳如雷,一拳轰出:“我就打到你们臣服!”
……
……
“何进出马,谈判必崩。”
承乾宫内,顾承等待。
“外甥!”
不多时,灰头土脸的何进大踏步入了殿内,大声道:“那些阉人一个都不答应,怎么办?”
“舅舅辛苦了!”
顾承叹了口气:“接下来,十常侍必然想方设法害我!”
“这事是我办砸了!”
何进半跪下去,满脸羞愧,铜铃般的双目怒瞪,又趁机大表忠心:“不过他们要害你,非得从我的尸体上踏过去不成!”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顾承取出禁军兵符,递了过去:“奴要弑主,不杀何为?”
兵权失而复得,何进狂喜着接过,抬头就见顾承冷冷地俯瞰下来:“围住十常侍府邸,无我命令,不准妄动!别再失败了,何将军!”
何进心头狂跳,懔然拜下:“是!”
……
……
第十章 止戈为武
“大皇子不给我们活路,事到如今,不得不动!”
“何进凶横,禁军兵围,我们若是起事,必然死无葬身之地!”
“必须要让陛下下令,夺了大皇子的兵权!”
当夜,十常侍聚首,强烈的生死压力下,每个人的眉宇,都透出狰狞。
郭胜在十常侍中排名较后,态度都那么强硬,最得灵帝宠爱的张让和赵忠,更是凶狠毒辣,睚眦必报。
“陛下醉生梦死,生怕触怒得炎龙庇护的大皇子,必须打消他的顾虑才行!”
曹节提议道,他性格最凶狠,曾经的大将军和太傅都敢一刀杀了,蔡邕犯在手里,也是靠了桥玄多次出手,才堪堪保住小命。
“陛下愿意,我们早就行事了!”
蹇硕最为勇武,实力高强,无双七境已经修到了第五境,距离巨擘只有一步之遥,那时率禁军埋伏在殿外的就是他,可惜灵帝最后怂了。
郭胜尖声道:“现在再顾虑陛下,就将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我有仆役三万,精于训练,可与禁军一搏,诸位呢?”
“我也有三万!”
“我可出五万!”
总计三十万仆役,又不是精于战阵的军队,在此世并不算什么,放入整座洛阳根本翻不起什么浪花。
但十常侍在皇宫内掌权多年,势力盘根错节,深知九五至尊神阵的中枢在人皇椅。
一旦大阵不启,以蹇硕为首,冲入新建的承乾宫,绝对能一击建功。
然而这时,张让却阴声道:“炎龙若动,又当如何?”
场中安静下来。
这里是皇城,炎龙一爪,三十万仆役霎那间就要灰飞烟灭!
眼见十常侍面面相觑,脸色惨白,张让又道:“数日前,大皇子入宫请安,与何后长谈,曾发出担忧,炎龙只认可强者,若是实力进境太慢,会被炎龙舍弃……”
众人闻言一惊,母子密谈居然都能知晓,何后的贴身丫鬟,绝对被张让买通了。
而张然透露出的意思,更让他们眼中闪烁出喜色,赵忠立刻道:“以此下手,破其大势!”
大皇子如日中天的最大资本,不是杀张角,也不是解党禁,而是无上炎龙。
一旦炎龙离其而去,灵帝第一个就要发难,将这个对皇位产生威胁的儿子给废掉。
这一夜,十常侍密议良久,终于想出了一条“万全之策”。
……
……
“孙儿,过来给皇祖母看看!”
三日后,永乐宫中,董太后端坐,朝着顾承招了招手,目光带着审视。
整座宫殿内,这位颧骨横露,鼻梁较扁,面相刻薄的太后还不是重点。
重点是珠光宝气,直冲天斗,一件件灵器自发飞舞,幻化出五光十色的彩虹,美轮美奂至极。
在扳倒了出身六大姓的窦太后,这位灵帝生母当上太后,立刻开始卖官求宝。
她的积蓄自然远不如灵帝传承自历代皇帝的万龙宝库,重量不重质,但正因为数量极多,看得人极为震撼。
同时,这也证明了董太后是绝对站在十常侍一边的,因为她和灵帝一起卖官,实际操办的正是十常侍。
此时董太后说着亲切的话,看着顾承的眼神表面温和,实则厌恶深藏。
何况还有一个关键因素——
“见过皇兄!”
一位孔武有力,英姿勃发的少年走出。
刘协,原历史被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末代皇帝,此刻站到董太后下首,双目逼视过来。
城府还不够的他,心中的仇恨与敌视掩饰不住,毕竟是何后毒死了他的生母王美人。
顾承对此能理解,却不会有妇人之仁,如果刘协蹦跶得厉害,就别怪他。
现在祖孙三人一阵嘘寒问暖后,刘协就开始蹦跶了。
准确的说,挑起事头的是董太后:“这次唤你过来,是让你们两兄弟亲近亲近。”
刘协顺势接道:“恭喜皇兄龙灵觉醒,恰好我的八部龙典也近大成,想向皇兄请教一二!”
他话音刚落,董太后又道:“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大汉的将来,还要交给你们,你们两兄弟切磋一下,互相促进吧!”
这祖孙两人一搭一唱,顾承脸上浮现惊讶与为难之色:“龙灵之力不好控制,万一伤到皇弟……”
董太后早就等着,笑道:“去止戈台,那里可以防止损伤,不易生变!”
天下十三州,分封出去的皇族自不必说,单单皇城中的刘氏子弟,就有数万人。
这么多人聚集在一起,自然免不了起冲突,为了避免兄弟阋墙,同室操戈,同样也为了互相激励促进,光武立下了止戈台。
堵不如疏,以武相斗,胜负不论,恩怨尽消。
这绝非虚言,双方只要实力不出无双境,交锋时动用全力,也不用担心遭遇生命危险,战后更有精神暗示,冰释前嫌。
光武高瞻远瞩,刘氏子弟才能强者辈出,镇压四极。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历代上止戈台的,大多都是庶出。
嫡系子弟之间纵使争斗,也要保持风度,至于皇子,更是绝不愿意上台。
因为事关皇位争夺,冰释前嫌又能如何?
实在输不起!
然而这一日,止戈台上,迎来了两个特殊的对手。
顾承和刘协拾级而上。
皇城本就悬于半空,止戈台更是位于云层中,需要先经过一千零二十四台阶,才能登上。
每一阶台阶两侧,都浮现出兵刃。
刀,剑,枪,斧,钩,索,戟,矛……
这一千多件兵器,并非实物,而是历代刘氏子弟交锋时留下的武道战意,以兵留形。
止戈不仅是平息争斗,“武”这个字,也写作“止戈”。
刘秀通过事实教育后代,没有通天武道,又谈何止戈,令天下太平?
顾承一路而上,欣赏每一股兵气,其上庄严,肃穆,杀气森森,威凌苍生的气息,让他有种奇异的舒适感。
回到主世界两个多月,终于又有些沙场征伐的感觉了。
刘协一步一步走上,则是面容肃穆,气势积蓄,无比紧张。
紧张的不止是他,环绕着止戈台有万座平台,此时光芒闪动,一位位皇族应讯赶来。
正中的平台上,十常侍齐齐出现,目光交汇,躬身等候。
如此姿态,俨然是——
灵帝亲临!
……
……
第十一章 五帝真龙
顾承和刘协正式登上止戈台,环视周遭,云卷云舒,千里之遥,历历在目。
举头红日白云低,四海五湖皆一望。
“光武一番苦心,后辈皆承其恩啊!”
哪怕不比武,单单是俯瞰四方,都足以令人胸襟开阔,顾承不由地感慨,露出钦佩。
“我会当众打败你!让炎龙离你而去!为母妃报仇!”
如此闲庭信步的姿态刺激了刘协,恨意与嫉妒彻底按捺不住,低吼道。
顾承淡淡看了他一眼。
刘协双拳紧握,前所未有的愤怒起来。
他从顾承身上,感受到了忽视,仿佛他是无关紧要的存在,根本不值得多费心神。
不!他也是皇子,更得灵帝喜爱,董太后支持,有成为太子的机会!
顾承应该视为大敌,哪怕仗着炎龙青睐,轻蔑嘲笑,也不该是这种态度!
“这两位根本没有可比性!是谁给皇子协出了来止戈台一战的主意?真是愚蠢!”
此时皇族齐聚,平海王身侧,也站着一位身材魁壮,目光有种勃勃之威,侵略之性的壮汉。
渤海王刘俚,与平海王从小相争,互不相让,却又交情莫逆。
平海王故意道:“我觉得不然,皇子协八部龙典也将大成,太后必然还有宝物赐下,为何不能与大皇子一斗?”
“什么宝物都没用!必败无疑!”
渤海王不屑地给刘协断言,再目光炯炯地看着顾承,满是惊奇:“他真的只杀过一个张角么?我怎么觉得至少黄沙百战,才能养成这样的气度?”
平海王这回不抬杠了:“殿下乃是天人之资,岂能以常人度之……咦?陛下、娘娘和太后都来了!”
话音刚落,止戈台上空,金光耀起,龙凤和鸣,灵帝和何后于光柱中出现,先是向一同出现的董太后问安,再神色各异地望向下方。
前者期待与凶狠并存,后者则满是担忧。
“见过皇祖母!父皇!母后!”
顾承行礼,朗声道:“今与皇弟协止戈演武,愿我皇族威加海内,愿我大汉江山永固!”
全场为之一静。
实际上,这种对决不免有看猴戏的感觉,也是嫡系皇族不愿屈尊纡贵的原因。
然而这一刻,当顾承的目光环视,众人只觉得是他在俯瞰四方,审视群臣。
明明方才还气势平和,瞬间高高在上。
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潜龙勿用,飞龙在天,这一局,到底是谁的图穷匕见?
“孽子!孽子!”
“皇兄,请!”
灵帝又惊又惧,十常侍也纷纷变了颜色,刘协却是迫不及待,眼见止戈台上寒光耀起,防御结界启动,立刻嘴唇轻启,发出两个古怪的音节。
“唵!吽!”
那并非人类的语言,而是如同龙族的低吟,霎那间,一炽烈一温和,两种截然不同的气息此起彼伏,呈赤青双色环绕在刘协的双臂上,隐隐浮现出两条巨龙的虚影。
“五帝真龙书!”
渤海王见了扬起眉头:“八部龙典尚未大成,就能初涉赤龙帝书和青龙帝书,有点意思!”
八部龙典乃是所有皇族子弟的筑基功法,而突破到无双之境,成为强者后,就需要更强大的神功秘典。
在这个层次,刘氏子弟有三大选择——
八部天龙典、五帝真龙书、三皇至尊道。
其中八部天龙典顾名思义,就是八部龙典的升级版,也是皇族子弟选择最多的,平海王亦是修炼此功,出手间真有八部天龙随势而动,撼天动地。
五帝真龙书修炼难度则要高出许多,以赤龙帝书为根基,五行相生,成就五帝,威仪更在八部天龙典之上。
至于三皇至尊道嘛,汉四百年也就两人练成,刘邦和刘秀。
由此可见,刘协此时展现的实力已是得天独厚,不知有多少皇族暗暗嫉恨。
若不是有富甲天下的董太后支持,炼化天材地宝入体,天资再高,也不可能在凡俗境就掌握两书啊!
同时他们心里也暗暗兴奋起来,原以为刘协是自取其辱,现在看来,如果那位不借助炎龙之力,鹿死谁手犹未可知呢!
“请!”
顾承眼神平静,面对双龙缠绕,威势赫赫的刘协,屈起双指,一弹。
咻!
止戈台上,陡然生出一道脆响。
刘协眼中映出一点锋芒,完全来不及反应,刚刚生出的赤龙虚影就被洞穿,左肩一歪,上面激起一道金光。
他得董太后宠爱,也穿上了帝子甲,此时自行护主,避免伤害。
可那巨大的冲击也让刘协身子一仰,嘭的一下,坐倒在地上。
“八部龙典大成!”
止戈台上,生出哗然。
八部龙典最后一篇名为练髓,这髓乃是根髓,根髓一成,由内至外,百炼之躯,罡气自生,因此难度最大,远在练膜之上。
场中皇族子弟,尤其是未成年的小辈,要么卡在练膜前,要么卡在练髓前,总觉得咫尺天涯,无论长辈如何教导,就是迈不过那道坎。
现在,觉醒龙灵仅有两月的大皇子做到了。
但不知为何,大家很快平静下来,有种理所当然的感觉。
渤海王指了指:“瞧,我说得没错吧!”
平原王笑笑,难得没有反驳。
众望所归。
刘协翻身站起,感受到那些目光,只觉得天旋地转。
自己自始至终,就是个笑话?
“你皇兄年长,还不趁此机会,多多向他请教?”
正在这时,灵帝的声音遥遥传来。
刘协看向高台,灵帝遥遥颔首,何后目光刺骨,他心中陡然涌起一股力量来。
亲情与仇恨,向来是最激发斗志的因素。
刘协受到激励,双拳一碰,一红一青两条光龙交汇,青龙黯淡,飞速融入赤龙内,使之血肉鳞片清晰凝结,似假还真,无比炽热的气息弥漫,赤龙长吟,现出淡淡龙威。
渤海王眼睛一亮:“青木生离火,天赋惊人!”
单单就这一手,便展现了刘协在五帝真龙书上的修为,绝非揠苗助长,而是真的对五行相生有了一定的领悟。
然而当他自信高涨,人随龙走,直扑过去时,发现顾承依旧是屈指,再度一弹。
这次罡气呼啸而出,电光火石间,竟暴涨成龙卷风暴,欲将赤龙吞下。
赤龙嘶吼,翻江倒海,莽莽大力将罡气撕裂。
却不料那风暴只是虚招,等到赤龙力量分散,一点寒芒锋锐无双,洞穿万物,直入龙头。
嘭!
赤龙消失,罡气直直轰在刘协胸前,将他整个人打飞出去。
……
第十二章 天子帝剑
“简直是戏弄孩童一般,如此差距!”
“不是皇子协弱小,而是大皇子太强了!”
当刘协摔倒在止戈台上,除了灵帝和董太后面色惨变,所有人都发出惊叹。
“大皇子的危机感,到底从何而来啊?”
而面如死灰的十常侍心中,则涌出一股荒谬来。
这样的修炼速度,可谓独步天下,炎龙怎可能抛弃?
“不好,中计了!”
旋即他们醒悟。
那所谓的担忧,根本是陷阱,正是找准他们希望炎龙不再庇护大皇子的死穴。
而这一刻,在皇帝、皇后、太后,在所有皇族面前,顾承直接摧枯拉朽。
不借助任何外力,堂堂正正地碾压刘协!
这是唯二的皇子,于止戈台上的交锋!
在仙武世界,足以定夺太子之位!
这一刻,当大局已定,万云破开,皇城之上的炎龙再度探下大如昊日的龙头,威严的竖瞳内现出如有实质的光芒。
唰!
一枚土黄色的帝玺从中浮现,在万众瞩目中,朝着顾承手中落去。
所有人先是怔住,然后猛然意识到什么,以平原王带头,上万皇族齐刷刷跪下,山呼海啸:
“炎龙万年,大汉万代,山河社稷,国土无疆!”
“炎龙万年,大汉万代,山河社稷,国土无疆!”
“炎龙万年,大汉万代,山河社稷,国土无疆!”
……
山河社稷印,在顺帝成为傀儡时,被炎龙收回,当时掌权的外戚梁氏连个屁都不敢放。
而今时隔五十年,帝玺再被炎龙赐下,赐予一个尚且不是太子的皇子。
大汉的帝玺不是和氏璧,没有所谓天授皇权之说,无上炎龙乃国运凝聚,这便是最为正统的授玺!
“等等!没有结束!”
眼见着顾承接下帝玺,周身涌动出掌控一切的威势,连脚下的止戈台都予以臣服,连成一体,董太后几乎要晕倒,何后喜形于色,灵帝浑身甚至发起抖来。
就在这时,张让嘴唇轻颤,传音入密,灵帝闻言双目赤红,大喝出声:“拳脚不用比试了,你们兄弟俩切磋一下兵器!”
“嗯?”
这话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
刘协已是天赋过人,惊才绝艳,但他被顾承两下弹指击倒,若非身穿帝子甲,早就重创身死。
如此碾压般的差距,比兵器又能有什么意外?
确实有变数,因为灵帝疯狂了,他早年也是权谋了得,四方平衡,可惜不会治理国家,堕落得又太快,但在皇权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下,终于奋起反抗,在张让的提议下垂死挣扎,抽出腰间佩剑,徐徐一送。
那剑倏然破空,出现在缓缓爬起的刘协面前。
“中兴剑?”
刘协猛然怔住。
因为这是天子佩剑。
未免坐吃山空,在为后世子弟留下大量宝物的同时,太祖刘邦也鼓励皇室子弟祭炼宝物,其中历代帝皇都要铸就一柄帝剑,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