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诸天我为帝-第1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公子神威,逆贼今晚定将彻夜难眠!”
而听得庆忌的豪言壮语,他身后不远处有一个壮汉,也大喊起来。
“要离,来看!”
庆忌侧身,看向那壮汉苍老的面容,空空荡荡的右臂,露出一丝同情之色,指着对面若隐若现的城池道:“你我的仇人越来越近了,吾等大仇,终可得报!”
“是!是!”
要离走上前去,热泪盈眶。
他的际遇更加凄惨,就因为怒斥吴王阖闾篡位,妻儿老小全家被杀,且焚尸于闹市,他自己勉强杀出重围,右臂也被斩去。
庆忌与他同病相怜,将之收留,引为心腹亲卫,之前的数战皆杀敌奋勇,威不可挡。
“公子!有敌来袭!”
这一刻亦是如此,要离刚刚还目露悲色,突然变色,指向江面。
就见数百艘飞舟突然出现,浩浩荡荡,舰上披甲之士林立,吴戈寒气森森,橹盾上鬼面獠牙,狰狞至极。
“来得好!”
庆忌却是不惊反喜,大笑着飞天而起:“乱王贼子,统统受死!”
望着这一飞冲天的背影,所有将士的目光都是崇拜而火热,唯有要离的目光中,微不可察地闪过一缕寒芒,落在庆忌的后心位置,握住长矛的五指,紧了一紧。
第二十三章 相救庆忌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这句流传千古的诗句里出现的“吴钩”,正是吴王阖闾下令打造的一种弯刀。
后来被文人写入诗篇,成为驰骋疆场,励志报国的精神象征,甚至超越刀剑本身,上升到一种骁勇善战、刚毅顽强的精神。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也正是因为吴国的兵器之利,普天之下,数一数二,才有吴钩的崭露头角。
“杀!”
此时前来阻击公子庆忌的,无疑是吴军精锐中的精锐,手持的兵戈寒芒闪烁,刃头有神纹闪耀,伴随着整齐划一的呼喝声,直直劈出。
铮!
飓风呼啸,那汹涌澎湃的劲气发出暴烈的声响,整个江面波涛汹涌,托着飞舟向上,借助水势一并向着庆忌斩去。
万人百舟,寒光利刃,迎向一道身影,此情此景,无疑极为震撼。
但更为震撼的是,庆忌不闪不避,发出狂笑,手中金色长戈一旋,如同烈阳坠落,毫无花俏地撞了下来。
轰隆!
整条大江似乎都化作一条扭曲的水龙,翻腾不休,那飞舟发出不堪重负的碎裂声,首当其冲的吴军直接消失,尸骨无存。
“神威!神威!”
天地先是一静,然后庆忌麾下的兵士发出震天欢呼,士气大振。
庆忌翻身而起,喉头却是一甜,但他立刻压下气血,身躯旋动,踏着那破碎的飞舟,回返自己军中,避过了漫天箭雨,再一挥手。
“杀!”
眼见麾下如猛兽出闸,势不可挡地扑向敌军,庆忌欣慰地点了点头。
他年纪轻轻,就能率军东征西讨,甚至正面敌对强楚,绝非有勇无谋之辈。
他很清楚自己的优势在哪里。
不是正统,而是勇武!
唯有万物不当之勇,才能令许多吴国将士发自内心的敬畏,不战而降,之前的那些胜利就是这样来的。
所以庆忌不能败,只能胜,而且要辉煌的大胜,如此才有机会重夺王位。
强行硬撼万人军阵后,他已经受了伤,却生生压下,只为了挫敌士气。
此消彼长之下,明明己方要远弱于敌军,依旧占据上风。
不过这批敌军虽然被庆忌迎头痛击,却依旧具备着强大的战力,此时结成战阵,稳扎稳打,后方更隐隐有神术的咒言声响起,天地灵力呈涟漪般波动。
“上!”
庆忌脸色微微一沉,调息片刻,再度身先士卒,与亲卫一起出击。
相比起后来招揽的武士,这些亲卫都是沙场百战,忠心耿耿,战场上双拳难敌四手,尤其是庆忌这样的猛士,若无左右护持,即便神力天生,实力高强,也早魂归地府了。
战斗进入白热化。
庆忌奋勇杀敌,手下无一合之将,吴军亦是前仆后继,悍不畏死。
一时间尸体砸入水面的噗通声不绝于耳,江面都被鲜血染红。
渐渐的,庆忌呼吸不由自主地粗重起来。
他毕竟是人,不是天神,随着战斗的白热化,强行装逼的伤势也在不断加重。
要离一直护在庆忌左右,七分的注意力对敌,单臂持矛,杀的人数仅在庆忌之下,另外三分则在观察庆忌的状态。
此时见得庆忌喘息,眼中不由露出一抹狂喜。
庆忌一向注重威仪,若不是已经接近了极限,决不会露出半点疲惫之态。
机会来了!
确实,庆忌已经决定退了。
他觉得有些不对劲。
这些吴兵简直如同死士,明明没有胜利的希望,偏偏死战不退,恐怕是接受了命令,哪怕牺牲,也一定要将他拖在此处。
那姬光实乃枭雄,伍子胥更是智谋之辈,必有后手,为了不落入敌人圈套,唯有急流勇退!
何况大占上风的是己方,退了也不损士气。
可惜迟了。
庆忌万万想不到的是,敌人的杀手锏来自背后。
当寒风突然从身后袭来,千锤百炼的战斗技巧令他稍稍避开心房要害,可依旧避不过雷霆电闪的一刺。
剧痛袭遍全身。
庆忌转头,不可思议地看着要离手中的长矛,刺入了自己的后背,旋即明白了一切:“你竟是刺客?”
迎着那炯炯的目光,要离露出惭愧之色,不敢与之对视。
“父王被专诸所害,今日我庆忌复仇在望,却又被你暗算,小人当道!小人当道!”
庆忌得到了答案,悲吼出声。
历史上最为出名的刺客,莫过于荆轲,其实论及刺杀手段,还有不少更在荆轲之上。
就好比此次吴国内乱,吴王父子的待遇——
专诸刺王僚,堪称最具创意的刺杀,吴王好食鱼脍,他便在鱼腹藏剑,有了名传千古的鱼肠剑。
要离刺庆忌,堪称最为苦肉的刺杀,要离全家被杀,是由他自己提出,死后还挫骨扬灰,为的就是取信庆忌。
荆轲所为,可谓取了两人之长,图穷匕见学自专诸,献上头颅学自要离,却遇上了始皇。
古之游侠,轻生死,重然喏,不为谋利,但求千古留名,要离终于得偿所愿,心中竟无喜悦可言。
不过他已经付出了那么多,绝不容许失败,眼见庆忌还未死,手中一紧,劲力爆发,就要绝杀。
他是庆忌的贴身亲卫,距离最近,此时剧变陡生,大部分将士甚至都不及反应,目眦欲裂扑了过来的,又慢了一拍。
眼见谁也阻止不了,一道剑光却从天边电射星驰,一闪而至!
百步飞剑!
别说要离先刺庆忌,用上了全力,心情激荡,即便是全盛之际,也难以抗衡这惊才绝艳的一剑。
“啊!”
惨叫声起,他仅剩的左臂被直接斩断,踉跄倒在舟上。
这时庆忌亲卫才赶到,一矛刺死要离,扶向庆忌。
“来迟一步……”
但更快的却是端木蓉,这位医家首席弟子运针如飞,落入庆忌胸腹位置,略一蹙眉:“他受伤太重,我还未能参悟此世仙术,没有把握。”
“我来!”
大司命紧随其至,阴阳合手印徐徐按向庆忌的眉心。
端木蓉一身正气,她则是正邪莫辨了,庆忌的亲卫哪里敢让,顿时围了过来。
唯有庆忌在怒火后,认出为首的盖聂,是近来在齐鲁之地声名鹊起,侠义为先的剑士。
“你们不要阻拦,让这些异士救我……”
一股股撕裂般的疼痛和虚弱潮水般涌来,庆忌惨然大笑,心头一狠,下达最后的命令,然后两眼一闭,晕倒过去。
“全军撤退!退出吴国!”
第二十四章 行走天下
“唔!”
马车颠簸,里面传来强忍疼痛的低哼声,片刻后,端木蓉走出:“命保住了。”
盖聂和大司命轻轻舒了口气。
这个世界神术仙法,战阵威仪,他们各有所得,但没了天枢情报网,每每要事必躬亲,庆忌为求复国,又是兵贵神速,差点没赶上。
若非顾承让两女一并来此,单就盖聂,恐怕要任务失败。
不幸中的万幸,是让庆忌捡了条命。
不过这吴国第一勇士的人设,也崩塌了。
因为他的重伤垂死,全军大乱,险些兵败如山倒,所幸盖聂剑术高超,再加上吴军不计死伤,全为配合要离刺杀,已是强弩之末,终于将之逼退。
打到王都是不成了,这数万军队唯有撤退。
这一退,就给予了吴王阖闾最好的借口。
吴国百姓,普通将士,可不管你是不是遭到卑鄙的刺杀,他们只看胜负。
成王败寇。
庆忌退了,无敌的光环就没了,哪怕再卷土重来,想要势如破竹,一路望风而降,已是不可能的事情,想要复国,唯有真刀真枪与吴王阖闾拼个你死我活。
“多谢三位义士救命之恩!”
待得盖聂和大司命登上马车,庆忌行大礼拜下。
短短数日,他脸色灰败,脸颊削瘦,与之前那个威风凛凛的猛士,判若两人。
显然他也知道自己受此挫折,复国的希望已经极其渺茫了。
不过即便心灰意冷,为报答救命之恩,但有所求,庆忌绝不会推辞。
若无盖聂等人的出手,庆忌自然必死无疑,可当部下要先一步击杀要离时,垂死之际的他竟阻止,言明要离也是一条汉子,今日只死一条好汉就罢了,最后是要离有愧,自刎而死。
如此胸襟气度,正是这个时代的最高追求。
“公子不必如此,我等也是受人之托,前来相救。”
盖聂与大司命敬重其为人,侧身让过。
“受谁之托?”
庆忌目光微微一凝。
“到时自知。”
大司命抿嘴,掀开幕帘,让庆忌看到外面:“如今离吴,公子还有两万部下,准备何去何从?”
“两万……”
庆忌惨然一笑。
他以五万起事,连连攻城掠地,到了之前的大江上,麾下兵马不减反增,已近七万。
可短短数日,就已经有大半兵士逃走,这还有何希望可言?
“兵贵精不贵多。”
盖聂开口道:“昔日公子出走卫国,身边兵士不过万余,比之现在如何?”
庆忌目光一动,精神一振。
是的,在生死未卜的关头,仍然愿意留下的,可谓不离不弃,对他真正忠心。
能留两万,已是相当了不起的事情!
大司命道:“公子还有资本,或可学重耳流亡列国,默默等待时机……”
重耳也就是晋文公,很多人只知道晋文公是春秋五霸,却忽略了他在国外颠沛流离了近二十年,辗转了八个诸侯国,直至六十二岁才回国登基的艰辛。
庆忌当然也能学习重耳,但吴国不比晋国,所谓机会,不过是苟且偷生的安慰之言罢了。
“不!我绝不逃避,只要庆忌活在世上一日,必讨逆贼姬光,不死不休!”
然而庆忌手上青筋暴起,怒火充盈胸膛,双指一并,指天道为誓,一字一句发下誓言。
“请助我一臂之力!”
誓言之后,庆忌再度行礼。
他这不仅是对盖聂和大司命,而是对其背后势力,做出的求援。
单凭庆忌的力量,正面交锋无法与吴王阖闾相抗衡,想要报仇雪恨,唯有向周边列国寻求帮助。
至于利用,在这个世上,没有纯粹的利用,只有互相借势。
“好!”
盖聂和大司命互视一眼,齐齐颔首。
接下来,庆忌的军队开始改道,向着陈国边境而去。
半月后,脸上恢复血色的庆忌,在盖聂等人的带领下,步入一座隐秘的山谷。
走了半个时辰,通过阵法,方才豁然开朗。
入眼处首先是一处处凉蓬,错落有致地分布,蓬下许多锻匠赤着上身,手舞大锤,正在铸造兵器,炉火熊熊,鼓风锻造,忙忙碌碌。
这已经够令人侧目,但真正让庆忌郑重的,还是那中央的练兵场。
“变阵!”
此时韩擒虎巍然挺立,如一尊天神般威风凛凛,令旗摆动,鼓声相随,整支军队开始前后错位移动,剑盾手向前,戈矛手退后。
“混阵!”
队形又是一阵变化,戈手、矛手、剑盾组成小队,形成了协同攻守,自高处看下去就象朵朵梅花,整个大阵随着令旗所指滚滚向前。
“冲杀!冲杀!”
战鼓发出号令,上万人同声大吼,震天动地,若非有隔音阵法布置,恐怕方圆百里,皆有耳闻。
庆忌来到高高的观阵台上,对队列的变化看得清清楚,忍不住面露骇然。
练兵,首重军纪,令行禁止,其次是临战经验,敢与敌搏杀,然后是兵种之间的配合,最后才是个人技艺的高低。
道理都懂,但想要练出成效来,却是很困难的事情。
实际上,这个年代对军队的训练极为有限,需要士兵掌握的东西并不多,能击鼓而进、鸣金而退,听从号令,就是合格。
主要是现在全民皆兵,体魄强健的士卒,本来就有技击基础和从军知识,稍加训练就能做战。
但下限高,上限却低,想要练成精兵,就要花费十倍乃至百倍的心血,这是许多将领都不愿为之的,包括庆忌。
所以此时,庆忌见得这等万众如一的兵士,简直惊为天人,忍不住就要脱口问出:“你们到底来自哪国?”
如今的天下,以晋、齐、楚三国最强。
其下是宋、卫、吴、鲁、秦、郑等国。
再下则有越、陈、蔡、曹、徐、杨等国。
这来相助自己的,是三个顶尖大国势力的可能性极小,庆忌左思右想,周边虽然列国众多,能有如此手段的,似乎一个对不上号。
不过庆忌最终还是按捺了下来,他知道对方要说时自然会说,现在所求的,是练兵强军,重振旗鼓,以最快速度打回吴国!
且不说吴国公子庆忌的存活,为诸侯列国的局势,投下了一枚石子,姜国都城,顾承带着龙葵,出了王宫。
春秋战国,是思想爆发的时代,百家争鸣,思潮不断,奠定了华夏文明脉络。
等到秦朝一统,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出现,没有了诸侯竞争,反倒再无那般璀璨光辉。
所以既然来了,自然要见一见那些传奇人物。
孔子、老子、孙武、晏婴……
行走天下!
第二十五章 御剑之术
吴国。
长江以南。
一片规模宏大,一眼望不到边的工地上,数万劳役正在热火朝天地干活。
一排排滚木铺就,一块块规则的巨石,被役夫们用木棒撬着,向前挪动,大而深的护城河正在挖掘,掘出的泥土运到一边,按一定比例掺入各色原料,用秘法夯实,建筑城墙。
这是凡俗的建造,来去更有一位位世家子弟,手持不律,正在纹刻符文。
“不律”是毛笔在吴国的称呼,燕国称之为“弗”,楚国称之为“幸”,秦国称之为“笔”。
不仅是名称的区别,在细节的运用上,也有不同。
吴国由于临海,江河众多,神纹偏向水灵,轻灵变化,润物无声,却又积蓄狂涛之势,倘若一朝爆发,绝对如洪涛怒涌,无可阻挡。
这种气息融于新城的一砖一石中,形成一座庞然巨阵。
如此建造方法,自然不及仙武世界的阵图效率,却也不易被破坏,有其优势所在。
“王兄,大国好威风啊!”
由于公子庆忌的关系,吴国是第一站,此时龙葵正环着顾承的胳膊,立于云端往下看去,啧啧称赞,只觉得大开眼界。
“确实有趣!”
顾承微微点头,眼中露出思索之色。
吴国对于神纹的开发运用,让他眼前一亮。
这种感觉十分奇妙,神文本是他为了感悟天地大道所创,后来为了三界平衡,传于轩辕,人族智慧之士代代衍变,将之发扬光大。
原本先天生灵,高高在上时,尚且不觉得什么,如今转世为人,来到人界芸芸众生之中,顾承却有了新的体悟。
大秦世界,他开创天枢十二卷,是为了替代主世界的无双境,不再受天界干涉。
而这个世界,从上古之时,人族就在他的引导下,走向了一条参悟天地的道路。
他开创的传承,是人道根源。
这是为万民开教化,博大宽广的圣皇之道,同时天下人的进步,也可反馈,集于一身。
点点滴滴,积少成多,正如建一座通天之阵,集思广益,成人所不能成!
“走!进内城看看!”
当然,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顾承心中有了计较,带着龙葵,往前方而去。
这座大兴土木的城池,即将成为吴国的新都,名姑苏,也就是大秦世界中焰灵姬起事之地,后世人间天堂的苏州城。
吴王阖闾野心勃勃,刚刚篡位,就开始规划建设这座宏伟的国都。
这绝不是劳民伤财,国都的规模,对于一个国家的兴盛至关重要。
毫不夸张地讲,吴王阖闾后来能纵横江淮,他的儿子吴王夫差能争霸中原,与姑苏城的建成,大有关系。
而此时街道的规划已经成形,王宫的方向更是树起了一座座宫殿的架子,最为关键的,则是中心处的阵眼。
这就不是随便能窥视的了,有不少气息强横的卫士来回巡视,保护中央。
“咦?怎么是……”
当然防备再严密,也拦不住顾承的视线,目光一扫,就见那阵法核心处隐隐浮现出一枚圆珠。
他脸色微微一沉,那珠子似乎也感受到了什么,突然绽放出光芒。
“灵珠有变!”
“何人鬼祟,给本相拿下!”
顿时之间,刚才还风平浪静的阵眼之处骤起波澜,十数道身影冲天而起,巡视四方。
“我们被发现了?”
龙葵一惊,手中现出一把玉色长弓,俏生生护在顾承身前。
“不是我们!”
顾承摸摸她的发丝:“吴国寻了这水灵珠,作为姑苏城的阵眼,刚刚无意间被我激发灵力,恐怕某些人要受无妄之灾了!”
水灵珠正是上古五魔兽肆虐人界时,女娲娘娘造化五灵神兽,化作的五枚灵珠之一。
正常情况下,灵珠应随女娲后人,出现在这里的话,莫非……
顾承目光微动,就见下方的云气激荡,数道身影现出,二话不说,分散就跑。
“哪里走!”
一位魁梧高大的男子凭虚而立,大手怒张,搅动天地灵气,化作道道锁链,向着众人拿去。
从外貌来看,此人不过三十几许,却是满头白发,面容方正刚毅,高颧重眉,嘴唇紧抿,透出一股慑人杀意。
“此人就是伍子胥吗?”
龙葵看着,激灵灵打了个寒颤道。
“不错!这就是伍子胥,且是不择手段,杀性最重时期的伍子胥!”
顾承颔首。
“伍子胥,我等是……你敢……”
就好似呼应他这句话,那些人见逃不掉,转过身来,大声呼喝,自报家门。
“窥视灵物,图谋不轨,疑为他国细作,杀!”
然而伍子胥甚至将那声音都屏蔽在空中,大手一挥,数道寒芒纵横交错地斩了出去。
“杀伐果决!”
龙葵掩住小嘴,避开目光,不忍再看,顾承则露出赞许之色。
姑苏城的好处,远的不说,最立竿见影的是移民。
移什么民?
移世家大户!
伍子胥建议吴王阖闾,待得姑苏建成后,就将全国的富户大族,都迁往新城居住,彰显其威的同时,也可就近约束,控制这些豪门大族。
要知道世家弟子与底层庶民最大的区别,就是他们能修炼神术,制造灵器,布置大阵。
所谓阶层,是这样划分开来的,比起血统更加难以撼动。
尤其是一些流传悠远的大家族,在某座城池中传承了数百载,阵法护持,内蓄家丁,都有了仙武大汉天下八大世家的雏形,可谓根深蒂固,难以撼动。
同样他们也是心向旧王,能成为庆忌复国的资本,只要庆忌展现出威逼国都的姿态,保证有世家作为内应。
可现在,国都换了。
新的吴王让搬家,搬是不搬?
搬了,阵法转移,家族元气受伤,自顾不暇;
不搬,那就是明显和新王作对,抄家灭族,灭顶之灾。
当真是好手段。
所以此时窥探的,自然是那些世家大族的子弟和门客。
他们不见得有那个胆子破坏姑苏城的建设工期,所求的也只是早做准备。
然而伍子胥故意当作不知,为的就是杀鸡儆猴。
“请先生救我!”
眼见伍子胥痛下杀手,一位世家子放声大吼,随着一道轻悠的叹息声,一缕剑光如羚羊挂角,如惊鸿乍现,闪至场中,对着伍子胥心口刺去。
“御剑术?”
第二十六章 袁公越女
“相国!”
那剑光上抵穹苍,下绝地际,悠然斩落,予人无可抵挡之势。
这一刻不知多少吴国卫士大惊失色。
伍子胥是相国之尊,若是伤在这里,吴王降下罪来,谁能担得起。
“来得好!”
然而伍子胥不惊反喜,长啸一声,手中一道光华夭若游龙,闪烁无方。
他的武器,也是剑。
且是三尺长剑。
这个时代的剑器,是越长越难铸造,寻常的护身佩剑只一尺有余,更偏向于长匕首,士大夫随身的佩剑则在三尺,却是装饰性的佩剑,因质脆易断,不能用与搏击,只是和袍、佩玉并列为随身穿戴的标志。
然而伍子胥手中的长剑,显然是灵器法宝,剑身呈青碧色,剑柄铸成龙形,道道神纹流转,引动天地灵气,铮然一声,硬生生地将飞剑荡开。
不仅如此,伍子胥一剑破空,向着云层扫去。
亮剑相交,一位老者现出。
此人的长相颇为奇特,前额突起,双目深凹,颧骨高耸,嘴巴咧开,乍一眼看去,就像是头猿猴。
但他的腰杆挺得笔直,手持一柄长剑,如一泓秋水流泻。
“原来是鲁国袁公,听闻你极好剑器,是这柄承影剑买通了你,来吴国做细作?”
伍子胥冷冷一笑。
含光承影,乃当世名剑,价值连城。
伍子胥可是清楚得很,此剑数年前落在了吴国大世家任氏手中,现在被袁公执掌,显然双方有了交易。
“见过伍相国,他们还有大好年华,相国何必赶尽杀绝,不留余地?”
袁公行礼恳求,那些世家子也悬于空中,身体瑟瑟,不敢动弹。
“罪就是罪!留有余地?荒谬!”
然而伍子胥断然拒绝,白发飞扬,毫无怜悯之心,挥剑杀上。
剑本是君子之器,伍子胥也是贵族士子出身,此时却在满腔杀意的推动下,变得凶悍绝伦,势不可挡。
他奔袭的步伐,如龙马践踏,又有战马铁蹄之声,敲碎虚空,剑风瞬间就到了面前。
袁公暗叹,虚握承影,不见他如何动作,身前已是旋出一片剑光之幕,刚柔相济,生生不息,将伍子胥的剑意包裹其中。
如此守势,堪称密不透风,滴水不漏。
然而伍子胥嘴角一扬,手中的剑器陡然爆发出万千锋锐,直接将光幕撕开。
那股直慑心神的凌厉杀意,令周遭旁观的世家公子和吴国卫士骇然退开,只觉得自己的灵魂,都要被切得粉碎。
袁公首当其冲,也不得不飘退。
伍子胥得势不饶人,中宫直取,扩大优势。
百招不到,袁公就左支右绌,落入绝对的下风。
“这白头发的好凶,明明那老人家相让,他反倒如此咄咄逼人!”
龙葵看不过去了,吐着舌头道。
“相让倒不至于,这种对决,不敢杀人的,必然要败!”
顾承微微摇头。
袁公之所以不敌伍子胥,与两人的剑术无关,纯粹是战意高下。
伍子胥仇焰烈烈,袁公心怀谦畏,剑乃凶器,自然是前者更能发挥威力。
伍子胥是公认的复仇之神,历史上第一个掘墓鞭尸之人,他的人生,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就是楚国的贵族子弟,他父亲是楚国的太子太傅,对这个儿子的评价是:为人刚戾忍,能成大事。
第二阶段就是家族陷于权力斗争中,全族被灭满门,仅伍子胥一人逃出,复仇之路由此展开。
他最先逃到宋国,宋国正逢内乱,没法出兵,又逃到郑国,郑君收留了他,却不同意借兵,他报仇心切,就蛊惑郑国权臣叛乱,结果事败,又逃到吴国,靠吹萧乞食活命。
庆忌的父亲吴王僚认可其才华,封为大夫,可吴王僚也不愿意为他出兵,于是伍子胥又投靠公子光,献计杀了吴王僚。
如此不忠不义,两次背主的行为,和吕布的区别,就是他没认义父。
这种极端与疯狂,一直到攻入楚国都城,将已经死了的楚王,从坟墓里刨出来,鞭尸三百,才算平息。
自那之后,伍子胥进入人生第三阶段,才是吴国的重臣,帮助两代吴王东征西讨,功勋赫赫。
不过后来吴王夫差不听他的劝告,放过越王勾践不说,还听信谗言要杀他,伍子胥自尽前,让门客挖下他的眼球,悬于姑苏东门之上,以观越寇灭吴,夫差大怒,险些也要鞭尸。
那是后话,现在的伍子胥,处于第二阶段,为了报仇,不择手段,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
别说区区一个袁公,将吴国贵族世家统统灭门,都不会眨一下眼睛。
“王兄,我们帮帮那老人家吧!”
眼见袁公即将落败,龙葵路见不平,准备拔刀相助了。
吴国内乱,只会对姜国有利,换成平常,顾承不会出手,但从袁公的身上,他察觉到一股熟悉的气息。
那是无尘剑意。
即便已经微弱到极致,但此人御剑之术的根源,竟是来自于无尘。
“好!”
有鉴于此,顾承反掌按下。
一道如云似水般的剑华,席卷天宇。
刚刚打下根基的姑苏城猛然一震,无数砖石上的神纹耀起,流转结聚,结成一座浑然一体的剑阵,当空落下。
好像茫茫黑夜里闪过的一道雷霆,撕裂长空,照亮万古,霎那之间,刚才还凶威赫赫,不可一世的伍子胥砸入地面,激起漫天尘土,袁公被那剑光一卷,消失无踪。
世家子和卫士都呆住了,半晌后前者才呼啦一下,作鸟兽散去,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得以平息。
而袁公天旋地转,已是来到了长江江面之上,眼前是一对璧人,正微笑着看着他。
“那一剑,是公子所为?”
他胡须轻颤,激动得不可自己,又有种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满足感。
“不错!细细体悟,剑术当可登堂入室,成为剑道宗师!”
顾承点了点头,发问道:“你这御剑之术,是何人传授?”
“这……”
袁公面色数度变化,终究不敢说谎,老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