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驿唐-第1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早在牛弼带着选锋营的两千战士踏着密集的鼓点向山坡上的吐谷浑人发动冲锋前,李潜就带着另外一千选锋营的战士偃旗息鼓悄悄迂回到了吐谷浑人营地的侧面。因为担心行动被吐谷浑人察觉,李潜这次迂回的范围非常大。现在看来多跑些路还是非常值得的。

战士披挂整齐后,队伍再次出发。刚才迂回时由于爱惜马力,李潜一直压着速度,现在目标就在眼前,自然不必再节约马力,于是李潜下令全速前进。

队伍再次出发,经过短暂的加速之后,立刻如一只狂龙一般飞速冲向吐谷浑人的营地。等吐谷浑人发现后面营地背后突然出现一直唐军的时,李潜率领的一千选锋营战士已逼到了吐谷浑营地的门口。吐谷浑人立刻四下大乱,绝大多数人都四下逃散,只有少数人向唐军发起攻击。

稀疏的箭矢射向选锋营的战士,根本没对他们产生任何伤害。转眼间,李潜已冲到了吐谷浑营地的矮墙边。李潜一夹马腹,战马“希律律”一声长嘶,奋力一跃便跃过了矮墙。一名吐谷浑人见状,立刻将手中的长矛刺向李潜。李潜长枪一甩,“啪”一声砸在那人的脑袋上,那人一颗头颅顿时变成了烂西瓜。其他选锋营的战士紧跟在李潜的身后冲进了吐谷浑的营地。

一千全副武装训练有素的骑兵冲进吐谷浑人的营地,如同一千只老虎冲进了一群绵羊里。刀光剑影,马蹄声声,激起了滔天血光。一千选锋营如热刀切黄油一般轻松地切开了吐谷浑人的防线,杀喊声、哭嚎声瞬间变成了一股强劲地飓风从吐谷浑大营后面刮到前面。一直在前面卖力地向正面进攻的唐军倾斜箭雨的吐谷浑人听到后面传来的杀喊声,顿时惊慌失措,立刻抛下手里的弓箭四下逃散。

牛弼见状,立刻大喝一声,“吐谷浑人的营地已被李将军从后面攻破,儿郎们,建功立业就在此刻,杀”

牛弼一声大喝,立刻将原本有些低落的士气鼓到了顶峰。唐军士卒立刻齐声发出震天的大喝,骑兵用力夹着马腹,失去的战马战士则甩开大步,一起潮水般地冲向吐谷浑人的营地。

“报”一名吐谷浑人面色苍白地闯进了天柱王的营帐。

天柱王两支细长的眼睛看到这名吐谷浑人立刻眯成了一条缝。若是放在以前,在没有得到他的允许前,任何人胆敢冲进他的营帐下场只有一个,那就是斩首天柱王刚要发火,这时一直站在他身边的成桓低声道:“大王且听他说些什么再发落他也不迟。”

天柱王听了立刻强忍着怒火,喝道:“何事如此慌张?”

“禀告大王,”闯进来的吐谷浑人上气不接下气地道:“成折将军的营地已被唐军攻破”

“什么”天柱王腾一下子跳起来,难以置信地望着前来报信的吐谷浑人。而刚才还一副淡定模样的成桓这时已面无人色软瘫在地。他之所以听到这个消息会如丧考妣一般,是因为那名吐谷浑人嘴里所说的成折将军便是他的胞弟。成折的营地被攻破,是否能活命还是个未知数,他身为兄长焉能不惊慌失措?

报信的吐谷浑人看到天柱王如此反应,以为他没听清,立刻回道:“成折将军的营地已被唐军攻破。成折将军只身逃回,现就在门外负荆请罪。”

听到成折还活着,成桓顿时松了一口气。他连忙悄悄爬起来,对还处于呆滞状态的天柱王道:“大王,形势紧急,请快下决断。”

天柱王回过神来,颓然坐下,喃喃自语道:“还能怎么决断?唐军已到了眼前了。”

成桓眼珠一转,道:“大王不必沮丧,唐军虽然攻破了成折的营地,距离这里还有近百里,一时半刻不会过来,大王还有时间。”

“有时间又有什么用?唐军现在已不是以前的那支缺少战马的军队,百里的路程对于唐军来说不过是一天的路程。本王……”

成桓道:“大王,卑职以为唐军这次的目的并非是大王而是伏允大汗。”

天柱王听了眼中寒光一闪,道:“你说的没错,大汗。成桓,你立刻带人去大汗的汗帐。”

成桓伸手做了个抹脖子的姿势。天柱王摇了摇头,道:“不,大汗是本王的护身符。”

成桓一愣,道:“大王的意思是?”

天柱王道:“唐军大军压境,本王为了大汗的安全,愿意带领麾下保卫大王左右。”

成桓点点头,道:“卑职明白。”言罢,成桓起身离去。

天柱王看了一眼前来报信的吐谷浑人。那人看到天柱王的眼神立刻打了冷战。

天柱王冷声道:“本王说过,不经本王允许,任何胆敢闯进王帐的一律斩首。”

那名吐谷浑立刻磕头如捣蒜,哀求道:“大王饶命,大王饶命。”

天柱王淡淡地道:“虽然你闯进来是为了给本王报信,出自一片忠心。不过,规矩就是规矩,若是坏了规矩,日后本王如何服众?”

“大王饶命,小人知错了,小人再也不敢了……”那名吐谷浑人磕头磕的额头上血肉模糊依然不停的哀求。

天柱王道:“你放心去吧,本王会厚待你的家人。”言罢,天柱王轻轻摆了摆手。一直在角落里负责保护天柱王的两名侍卫立刻冲上来将那名吐谷浑人押着胳膊将他架了出去。那名吐谷浑顿时如断了脊梁骨地死狗一般软成一团,被两人架出去,他不是不想哀求天柱王,也不是不想反抗,但他不敢。因为天柱王提到了他的家人。为了他的家人,他只能按照天柱王的意愿去死。

天柱王等了没多久,成桓便回来了。随成桓回来的还有一个六十多岁体型肥胖,身穿华贵绸袍,头戴金冠的老者。在老者身后站着一个四十余岁唐人文士打扮的男子。

两人进到营帐,老者看了天柱王一眼没有说话。文士打扮的男子瞪着天柱王厉声道:“天柱王,见到父汗为何不来拜见?”

天柱王心中登时火起,不过这次他没有发作,而是压下怒火,努力挤出脸上的笑容,上前躬身抚胸道:“小王见过大汗、大宁王。”

这老者便是吐谷浑大汗慕容伏允。他身边那个文士打扮的男子便是他的长子慕容顺。慕容顺在隋朝大业年间奉伏允之命向隋朝朝贡。当时裴矩建议隋炀帝说,控制西域首先要消灭吐谷浑。于是慕容顺被隋炀帝扣留。隋炀帝后来派兵进攻西域,伏允败走。隋朝在吐谷浑故地设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隋炀帝封慕容顺为可汗,派大宝王尼洛周为辅。可是,慕容顺刚到达西平郡,尼洛周被部下所杀,慕容顺无法继续前行只能回来留在隋炀帝身边。大业九年,天下大乱伏允趁机恢复了吐谷浑汗国。大业十三年,隋炀帝死于扬州后,慕容顺趁乱逃回长安,落到了李渊手里。

武德元年,李渊联合伏允一起进攻西凉李轨(李潜的父亲),伏允答应了。李渊为表示答谢便将慕容顺送回吐谷浑。不过,这时伏允已立了达延芒结波为太子。慕容顺只能被封为大宁王。贞观年后,伏允老迈宠信天柱王,屡屡进犯唐境。慕容顺在中原生活了十多年,而且大唐对他也不薄,所以他心里倾向于大唐和睦,对天柱王极为不满。

伏允睁开浑浊的双眼,看着天柱王道:“天柱王,你将本汗请来所为何事?”

天柱道:“唐军已攻破成折的营地,距离此地不过百里瞬间可至。小王担心大汗的安危,特请大汗和大宁王到此好方便小王保护大汗。”

伏允还未说话,慕容顺冷哼一声,道:“当初你不是说唐军只是来此耀武扬威一番便会撤回吗?现在怎么会出现在百里之外?还攻破了成折的营地?成折不是号称勇武过人吗?怎么连唐军的前锋部都挡不住?”

天柱王脸色立刻变得灰败随即又变成殷红色,双条细长的眼睛眯成了两条缝,闪着寒光瞪着慕容顺,分明已处在恼羞成怒的边缘。天柱王在吐谷浑积威日久,虽然经过连败,但实力依然很强大,慕容顺现在的实力根本无法与他抗衡。看到天柱王处在暴怒的边缘,慕容顺心里立刻忐忑起来。不过,现在慕容顺心里知道现在天柱王接连受到打击,是对打击他的最佳时机,如果这次服软日后更难有机会压制他了。于是慕容顺强忍着忐忑与天柱王对视。

就在两人如斗鸡般怒视,气氛极为凝重时,伏允轻咳一声,打破了凝重,道:“唐军就在百里之外,你可有何退敌良策?”

正文 第二九六章千里追击(一)

伏允的话里并没有指明问谁。一般人除了两人面对面说话不会刻意指向谁但彼此都知道对方是在对自己说话外,还有就是说话的人看着谁,就是问的谁。然而,此刻房间里的人不止两个,伏允那双浑浊的老眼也没有看着谁。他这句话就好像对空气说的一样。但仔细想想就很清楚伏允在对谁说话了。他的儿子慕容顺跟他一起来的,如果有什么计策的话这爷俩早就沟通好了,用不着现在再问。成桓虽然是天柱王的心腹,但在伏允面前还没有享受让伏允称呼“你”的资格。剩下的只有天柱王了。

天柱王沉吟了片刻,道:“大汗,为今之计咱们只有先行撤退暂避唐军的锋芒。”

慕容顺听了冷笑一声,道:“撤退?如何撤退?百里路程对于唐军来说不过大军一日的行程。即便你能仗着宝马良驹安然远遁,可这么多营帐、牛羊、子民怎么办?留给唐军当战利品吗?”

天柱王眼中冒火地瞪了慕容顺一眼,不过在下一刻他眼中的怒火便烟消云散。这不是说他怕了慕容顺,而是他克制了自己的怒火。一个身居高位的人最重要的素质不是够不够聪明,因为他手下有的是一肚子坏水愿意为他出谋划策的狗头军师。也不是功夫有多高,因为只要有权力就能招徕无数武功高强的人为他卖命。最重要的而是他能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该冷静时要冷静,该冷酷时要冷酷,该宽容时要宽容。天柱王在吐谷浑已架空了伏允,掌控权柄多年,若是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只怕早已别人阴死多少回了。

天柱王之所以怒视了慕容顺后转瞬便将怒火消散,一个原因是伏允还在,慕容顺又是伏允的长子,俗话说打狗还要看主人,天柱王多少都得给伏允面子,不与慕容顺一般见识,适度表示一下自己的愤怒就行了。另外一个原因是慕容顺的话虽然字字刺耳,但不得不承认他说的很有道理。伏允、慕容顺甚至那些将领,哪个没有几匹好马?若说逃走,他们肯定能逃出去。只是,只有他们逃出去了有什么用?伏允之所以是大汗,天柱王之所以是天柱王,并不是因为他们两人,而是因为吐谷浑的子民。虽然以前他们并没有把这些子民当人看,但如果没了这些子民,他们就成了光杆司令。那时只就只剩下了一伙惶惶不可终日的丧家之犬,哪里还有什么大汗、天柱王?

吐谷浑人是游牧民族,居无定所,在草原上四处流浪。但游牧民族搬家也不是骑上马一天就能跑到几百里外,牛羊的速度比步行快不了多少。更何况还有帐篷、日用品这些东西要搬。想要把附近的吐谷浑人全都撤走可不是一天两天能办到的事。不过,好在唐军没来之前吐谷浑就已发动了一次大迁移,准备对唐军来个坚壁清野,附近没多少牧民。军队迁移的话要比牧民快一些,大概一天功夫就差不多了。问题是怎么争取这一天的时间。唐军距离此处不到百里,正常行军速度不过一天时间。如果唐军刺探到伏允在这里的话,肯定会派骑兵急行军杀过来,那样的话甚至用不了两个时辰。

拖住唐军为大部争取一天时间的办法并不是没有。比如,派一支军队,在唐军的必经之路选择一处地势有利的位置狙击唐军。只是这支军队即便能成功拖住唐军一天时间,它也逃不掉全军覆没的结局。另外,吐谷浑人接连残败,大部分军队都士气低落无心应战,只有少部分没有与唐军交锋过的军队还能保持战斗力。想要狙击唐军只能派士气旺盛战斗力强的队伍,派那些士气低落的队伍上去,只怕唐军还没打,吐谷浑人自己就跑光了。问题是,这少部分军队乃是天柱王最信赖的力量,也是他的保命倚仗。如果派出去狙击唐军了,天柱王的安全怎么办?

所以,天柱王眼珠一转,把主意打到了慕容顺身上。他对伏允道:“大王,想要保证大军安然撤退,应派一支精兵在唐军的必经之地设伏来拖延唐军为大王撤退争取时间。”

伏允轻轻点了点头。

慕容顺道:“不知天柱王打算派麾下的那支精兵前往?”

“嘿嘿,”天柱王干笑两声,道:“小王麾下连番败于唐军早已没了士气,只怕派过去也不顶用。再说,小王还要负责保护大汗的安全。”说到这天柱王话锋一转,“小王久闻大宁王麾下的士卒英勇善战,值此危难之际,大宁王何不挺身而出为大汗分忧?”

慕容顺没想到天柱王竟然把主意打到自己身上,顿时怒从心起,道:“当初是你鼓动大汗进犯唐境惹来天可汗的雷霆震怒,如今你却让本王为你拖住唐军,天柱王,你的面皮可真不是一般的厚啊”

天柱王面色铁青,沉声道:“唐乃虎狼之辈早就觊觎我吐谷浑所产良马。只是以前她国内未曾统一,才不得不与我吐谷浑通好。现在唐统一中原又大败突厥声威大震,即便我吐谷浑对她百依百顺,她也不会放过我等。”

慕容顺道:“我看未必。若不是你蛊惑父汗屡犯唐境,大唐为何不肯与我吐谷浑通好?”

天柱王冷笑道:“大宁王难道忘记前隋的教训了吗?”

慕容顺顿时语塞。隋文帝时国力强盛,伏允自知不敌欲与隋通好,遂派长子慕容顺前往长安朝贡。不久隋炀帝继位,裴矩劝隋炀帝控制西域,隋炀帝听信了裴矩的建议,扣留了慕容顺。裴矩游说铁勒进攻吐谷浑。吐谷浑战败,伏允率部退入西平郡(治湟水,今青海乐都)境内,遣使向隋王朝请降求救。炀帝派观德王杨雄(杨恭仁之父)出浇河(郡治河津,今青海贵德),许公宇文述屯兵西平临羌城(今青海湟源东南),以接应吐谷浑降众。伏允见隋军强盛,怕被隋军吃掉不敢降又率众西逃。宇文述遂引鹰扬郎将梁元礼、张峻、崔师等追之,在曼头城(今青海兴海北)大败吐谷浑,杀其众3000余人,乘胜又攻占了赤水城(兴海东南)。隋军继续追击,至丘尼川,再次大败吐谷浑,俘虏其王公、尚书、将军共200人,部落前来归降者有10余万口,伏允南奔雪山(今青海鄂陵湖南)。吐谷浑东西4000里,南北2000里的疆域,皆为隋朝所有,隋在此设鄯善、且末、西海、河源四郡。后来若非隋朝内乱,伏允趁机复国,吐谷浑已早不复存在。

这段经历是伏允毕生的奇耻大辱。听到天柱王提到此事,伏允顿时脸色铁青,怒斥慕容顺道:“够了,孤绝不降唐”

慕容顺被伏允训斥了一顿,心里生出一肚子气,不服气地道:“眼下唐军近在咫尺,退又无路可退,不降又能如何?”

“谁说无路可退?”伏允怒道:“当年在袁川(今青海湖东北一带)。前隋内史元寿率军在南面屯金山(今托赖山),兵部尚书段文振在北面屯雪山(今祁连山),太仆卿杨义臣在东面屯琵琶峡(在今甘肃张掖西南),将军张寿在西面屯泥岭(在今大通河上游),将孤四面包围,孤照样能安然而退。何况现在唐军只从一面进攻?”

天柱王见伏允站在自己这边,立刻心中大定,附和道:“大汗所言正是,眼下还未到山穷水尽之时,小王相信大汗定能安然无恙。只是,该如何决断还请大汗示下。”

伏允略带讥讽地道:“你手下那个成桓不是号称智比张良吗?以前他不是左一个点子右一个计策吗?怎么今日该用计策时倒没了主意?”

成桓立刻羞愧的满脸通红,拱手道:“以前小人有眼不识泰山在大汗面前多有卖弄,还请大汗宽恕则个。”

天柱王连忙帮腔道:“是啊,是啊。大汗乃天纵之才我等自愧不如。”

听到两人的恭维,伏允心中颇为得意。

慕容顺看到以前一贯趾高气扬的天柱王现在却点头哈腰跟个哈巴狗似的,立刻心生厌恶,冷哼了一声。

天柱王听到他的冷哼,心中不悦,道:“大宁王难道认为小王说的不对吗?”

慕容顺当然不敢说伏允不是,只得点点头道:“天柱说说的不错,父汗智慧如山,我等只能仰望。”

伏允听到儿子也自己的拍马屁,心中更喜,微微一笑道:“你们不必拍孤的马屁。眼下最重要的是赶紧想办法拖住唐军,好争取时间全身而退。你们可想到什么好主意?”

听到伏允说了一大圈又转回原来的问题,天柱王暗忖,说了半天原来你也没主意啊?那我刚才那番马屁岂不是白拍了?而慕容顺听到伏允如此也觉得丧气。

伏允见两人丧气,冷笑一声,道:“孤吃的盐比你们两人吃的乳酪都要多怎会没有主意?孤只是想看看你们两人到底开不开窍”

天柱王闻言大喜,道:“大汗的智慧如同青海湖一般深不可测。小王愚钝,想不出什么主意,还请大汗指点迷津。”

伏允大概觉得他们两人已经服软,再戏弄他们也不过是多听几句他们的恭维话,玩不出什么花样,便道:“今年天暖的晚,到现在草还没返青,只要我们放火烧了野草,唐军如何能追上我们?没了草料,唐军的战马吃什么?”

正文 第二九七章千里追击(二)

有道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听到伏允这番话,天柱王与慕容顺立刻恍然大悟茅塞顿开。天柱王瘦长的刀条脸立刻短了两寸宽了一寸,脸上的皱纹挤成了一朵老菊花,“大汉的智慧比我们头顶上的天空还要宽广,小王对大汉佩服地五体投地。”说着天柱王象征性地躬身抚胸冲伏允行了一礼。伏允乐得咧开缺了大半牙齿的嘴大笑。

慕容顺见伏允开心,立刻趁机给天柱王上眼药,道:“父汗英明,此计大秒,那韩信、张良、诸葛亮听了也会自愧弗如。”伏允对汉文化并不陌生,慕容顺在长安生活了多年,耳濡目染之下对汉文化更是耳熟能详,说起名人典故来头头是道。听到慕容顺把自己捧的比韩信、张良、诸葛亮还要高,伏允更是可不开支。

慕容顺紧接着道:“父汗,既然你已为天柱王定下了计策,何不让天柱王抓紧时间安排?也省得夜长梦多被唐军发现了咱们的踪影。”

伏允点点头,道:“天柱王,你抓紧去办吧。孤与大宁王先去伏俟城,你要时刻关注唐军的动向,若发现唐军有任何异常速来报孤。”

天柱王赶忙连声应下,而后恭送伏允和慕容顺离开。等他们走了,天柱王才如释重负,赶紧用袖子擦了擦头上的汗。这些年来他已渐渐掌控了吐谷浑的大权,甚至连太子和大宁王慕容顺都被他排挤到一边去。几乎所有人都以为天柱王已经架空了伏允,他想取代伏允乃是易如反掌。有时候甚至连天柱王自己都有这种感觉。之所以他现在还没有取代伏允,主要是伏允在吐谷浑的声望颇高,天柱王担心自己若动手杀了伏允会被吐谷浑人群起反对,成了千夫所指的逆贼。

草原上虽然奉行的是强者为尊,谁的拳头大谁就是老大。但吐谷浑人的社会组织方式和草原上的其他部族,比如突厥还有所不同。吐谷浑人是鲜卑人的一支,祖先是东胡人,据说与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有很近的血缘关系。与五胡乱华时与建立北魏的鲜卑人也是亲戚,所以在对汉文化的接受方面,吐谷浑人与突厥人有天壤之别。吐谷浑人的服饰、器具等等更倾向于汉人。汉人的那套君臣忠贞的理念在吐谷浑人中也很有市场。从吐谷浑立国以来,大汗都是吐谷浑(呃,建立吐谷浑的那人就叫吐谷浑,吐谷浑是创建者的名字为国号)的子孙。天柱王不是吐谷浑的子孙,如果他贸然篡位,吐谷浑的百姓会不会认可他的合法性?所以,天柱王一支隐忍着。然而今天他忽然发现,自己与伏允相比还是太嫩。这让天柱王忍不住后怕,若是自己以前不小心流露出反意,只怕早已被伏允干掉了吧?想到这,天柱王忍不住直冒冷汗。

吐谷浑人已四下逃散,李潜带着一千选锋营的战士追杀了二十多里,斩敌千余才停住了追加的脚步转回大营。回营后一清点,李潜率领的这些选锋营战士此战共斩敌一千三百余人,缴获战马七百余匹,自身战死不过十多人,伤不过百人,而且还都是轻伤。战损比小于十比一,已是罕见的大胜。李潜心中高兴不已,拿着战果匆匆出了营帐便要向中军帐向李道宗回禀。

牛弼正巧赶回来,看到李潜立刻扬手道:“潜哥留步。”

李潜看到牛弼停下来向他摆了摆手。牛弼来到李潜身边勒住战马,跳下来道:“潜哥。这次打赌你赢了。说吧,想让我做什么事?”

李潜微微一笑,道:“我现在还没想好,等日后想好的再说吧。你只要别忘记了就成。”

牛弼一听苦着脸道:“你还是现在就说吧,要不我这心里老是觉得欠了你的似的,吃饭睡觉都觉得不如意。”

李潜哈哈一笑,道:“这么大人了怎么心里还盛不住事?若都象你这般,那些日理万机的宰辅们还不得整夜整夜的睡不着觉啊?放心,为兄不会难为你的。对了,不知这次斩获如何?”

牛弼得意地道:“斩敌过两千,获战马千余匹。自身战死不足二十,负伤不过两百。”

李潜摸了摸唇上的胡须,若有所思地道:“选锋营所花费的投入比那些伏兵多了十倍,这一战的战损比是敌人的一成左右。从整体上来看还是划算的。不过,选锋营足足培养三年,从效率上来说比府兵要费时的多。”

牛弼不解地道:“潜哥,你今天为何要说这些?我只知道选锋营能一个打十个。有三千选锋营我就敢跟三万吐谷浑人干一仗。”

李潜瞪了他一眼,道:“你身为中郎将,职责就是如何带领麾下儿郎冲锋陷阵英勇杀敌,其他的你无须多操心。不过,你不可能当一辈子中郎将吧?如果有朝一日,朝廷派你为一路总管,甚至是多路大军的主帅,那你是否要考虑粮草供应,战士的抚恤?”

牛弼听了嘿嘿一笑,道:“潜哥,我现在想这些是不是太早了些?”

李潜摇摇头,正色道:“一点都不早。你早些想到这些,日后就早有准备,你成为一路总管的时间就越近。你若不想,那就永远别想成为一路总管,更别是主帅了。”

牛弼见李潜面色严肃,立刻收了嬉笑,正色道:“潜哥放心,日后我一定好好留意这些。”

李潜点点头,又道:“这次选锋营能去的这样的战绩,你功劳不小。日后选锋营肯定会扩编。”

牛弼听了顿时眉开眼笑,道:“那好啊。我正觉得训练这些家伙们不过瘾呢。”

李潜轻轻摇头道:“我只说选锋营会扩编,没说你麾下的人会增加。”

牛弼听了一头雾水,道:“潜哥你说的话为怎么听不懂啊?我身为选锋营的中郎将,按规定至少可以管辖一万名士卒,可现在选锋营才三千人。即便选锋营扩编,除非超过我管辖的数量,否则如何会交给别人管辖?”

李潜道:“正如你所言,选锋营的战士皆能以一当十,三千人的选锋营你就敢跟三万吐谷浑人打一仗。若你手里有一万选锋营,天下还有谁能制得住你?”

牛弼一怔,道:“可是为并没想做什么不轨之举啊。”

李潜轻轻摇了摇头,左右打量了一眼,确认无人偷听,而后才道:“正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你手中力量太大的话,即便你心里没有任何不轨之念,某些别有用心的人也会暗地里嘀咕你,诋毁你甚至诬告你。俗话说,三人成虎,到那时你可就有口难辩了。”

牛弼登时大怒,道:“我看谁敢谁要敢在背后乱嚼舌根子我剥了他的皮。”

牛弼的嗓门太大,立刻吸引了许多人的注意,他们都偷偷向这边张望。

李潜面色铁青。若是换了别人,是死是活关他什么事?他才懒得多言语。可牛弼是他从小玩到大的好兄弟,他最担心的就是将来某一天牛弼被剥夺了兵权心里会想不开,所以才提前给他打预防针,却没想到牛弼的反应如此激烈。

牛弼看到李潜的脸色,立刻意识到自己的失礼,连忙道:“潜哥,我不是针对你,我错了,都是我不好,太冲动了。”

李潜望着牛弼的眼睛,一字一句地道:“辅国,我不管你今天到底有多冲动,多生气。我只希望你能冷静下来抽时间好好想想我说的话。一时的冲动不是勇气,而且会让你酿成大错。希望你好自为之。”

李潜说完便转身而去。牛弼伸出手张开嘴刚想叫他,却怎么也叫不出口。从小到大,两人从来没有闹过别扭,更没有吵过架,没想到今天竟然会在这么多人面前闹出矛盾。牛弼心里觉得很憋屈。如果真像李潜说的那样,选锋营要扩编而自己管的人却不可能增加,这分明就是在夺自己的兵权在军中什么最重要?兵权只有兵权最重要。有了兵权你才是别人眼中敬畏的将军,没有兵权屁都不是选锋营是他自己花费了三四年心血,辛辛苦苦训练出来的,每个战士都与他朝夕相处的三年多,每个战士都是他一招一式手把手教出来的。他不允许别人插手,更不允许自己辛辛苦苦栽下树却让别人摘了桃子。

打定主意,牛弼抬起看了一眼,发现四周有不少士卒在偷偷观望。他登时火起,怒道:“看什么看?你们这帮兔崽子皮紧了是不是?赶紧给老子干活去”

牛弼与李潜之间发生的这一幕落在远处角落里一个叫上官澄的校尉眼里。上官澄看到这一幕,眼珠一转暗暗记在心里,而后趁着牛弼没有发现他立刻转身躲开,悄悄溜走。

李潜到中军帐里向李道宗回禀了这次追击的斩获,并请军法官验明了斩获的真实性,正待要请示李道宗下一步该如何行事时,一名士卒匆匆跑来,冲李道宗一拱手,哑这嗓子上下不接下气地道:“禀……总管,大事……不,不好”

李道宗腾一下子站起来,道:“快说,发生了何事?”

那名士卒用力咽下一口唾沫,润了润冒烟了的嗓子,道:“前方五十里发现大火正朝这边蔓延过来。”

“啊”李道宗听了双眼直勾勾地,一屁股坐在榻上。

正文 第二九八章千里追击(三)

李潜连忙上前关切地道:“总管,你没事吧?总管。总管?你还好吧?”

一连问了三四遍,李道宗从反应过来,双手一按几案腾站了起来,问道:“外面风速如何?风是向哪里刮的?”

士卒想了想,回到:“只有微风,风向东南。”

李道宗听到微风心中稍安,立刻道:“传令,立刻拔营,前往上风处重新扎营。”

“慢”李潜赶紧拦住他道:“总管,末将有话要说。”

李道宗不耐烦地道:“李侍郎,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不过水火无情,虽然现在外面风向东南刮,风速也刮的不快,可谁知道下一刻风会不会转向,会不会变大?留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