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闯王李自成新传-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鸿基望着众人说道:“大家说说看,这匪巢怎么打,山上有二万多人,我们只有两百人,如果直接冲过去,别说打,人家一人一口啖就会把我们淹死。”虽然李鸿基已有决断,但作为领导者最忌真接下令,这样即使你做得再正确别人也会觉得换我我也能,万一作出决定是错误的,那下属都会觉得是领导无能。
这里除了李鸿基就高立功最大,严格来说李鸿基也只是和高立功平起平坐而已,所以大家都把目光投向了高立功
高立功考虑了半响然后说到:“我们人少,对方人多,但是我们有备而来,对方毫无防备,这样只有引出对方的混乱我们才有机会。”
“不错,不错,要引出对方混乱,最好的办法就是放火,这山中的建筑大部分是木头做的,要放火是最容易不过。”李过接口道。
李鸿基望了望大家问道:“大家还有什么补充没有”
大伙几都摇了摇头,李鸿基接着说道:“不错,放火是好办法,不过如果放火引来了山下的不沾泥怎么办。”
众人都傻了,是啊,那可是过万的青壮,万一把不沾泥引回来,咱们烧了他的家,恐怕众人非被不点泥点了天灯不可。
其中李过最心急,说道:“那我们怎么办,这火又不能放,人又那么多,那我们不是一点机会也没有。”
李鸿基笑着说:“办法是肯定有的,关健是我们怎么放火。”
第四章火起
李过问道:“ 怎么放火还有讲究不成。”
李鸿基笑着说:大家想想,如果不沾泥看到老窝起火有什么反映。”
这时大家七嘴八舌起来,但多数人还是说不沾泥肯定会连夜赶回来。
李鸿基对着对大家说:“一般情况下确实如此,但如果不沾泥在回来的路上遇到他山中的老小被大队官兵追杀时那又会怎样。”
这时高立功眼睛亮了起来,道:“那不沾泥一定会逃走,对他来说这些妇儒都是累赘,因为都是土匪的家属,他才不得已带在身边,如今青壮都在他身边,损失这些妇儒,对他的实力不会有影响,他才不会因为这些妇儒 而使自己陷入险境。说不定他巴不得甩掉这些妇儒。”
李鸿基在旁补充到:“所以关健就是我们放火时要做出声势浩大的样子,所有人的任务就是驱赶这些人逃命。”
于是李鸿基让这些什长一个一个的吩咐下去,等下放火时所有的人都不准进房,不许抢劫财物,手上尽量多带些火把,见到人时直接砍杀,违令者直接斩首。
于是所有人都行动起来,此时整个山上静悄悄,只能听到队员们脚步轻轻的移动声,李鸿基估计了一下时间,等到众人差不多都到位时首先点起了火把,顿时山上一下子亮起了二百个火把,很快二百变四百,四百变八百,整个山上突然之间熊熊火起,照亮了整个天空,不到十分钟时间山上一半多的建筑都着起火来。
一时之间寂静的山中突然变的人声鼎沸起来,哭泣声,叫喊声,还夹杂着惨叫声,那是遇到放火人员时直接被砍死的人发出的声音。
突然一个人的声音传了出来,“官军来了,官军来了”
许多人刚从睡梦中醒来,见到家里着火还打算救火,突然听到这么一声喊,顿时慌了,丢下水桶拔退就跑。这时整个山上都想起了“官兵来了”的声音。
夜不收这时正抱着他的第五个小妾睡得正香,由于今夜特别兴奋,和他的小妾折腾了半宿,刚刚才入睡,听到满山都在喊官兵来了时才醒了过来,连忙抓起一件衣服向身上一披就冲了出来,一打开房间就有一股大火冲了过来,由于他起得晚,火势已大,夜不收被困在房中竟然出不来,窝窝囊囊地被活活烧死。
李鸿基站在山顶,凛冽的山风吹来,这正是六月的天,李鸿基竟感到有些发冷。这一把火放下去不知有多少无故者惨死,而且其中大部分是老弱妇儒,李鸿基心里一下子不忍起来,虽然他有两世的记忆,但还是把自己当成了二十一世纪的那个特种兵,对李自成只不过把他当成梦中的故事罢。否则李鸿基也不会下意识的不想见李自成在这个世界的妻子高桂英,每次高立功提出把他姐姐接过来时李鸿基都借口军营中不方便为由拒绝了。
这时李过跑了过来:“报告大人,我们已经把土匪都赶了出来,已经有许多人逃往山下去了。”
李过刚开始一直喊李鸿基叔叔,刚开始李鸿基不在意,慢慢却变的不自然起来,被一个和自己一般大的人叫叔叔感觉总是怪怪的。后来李鸿基成了百户就借口军规让他只能叫大人不能叫叔叔。
李鸿基回过神来,收起了自己的慈悲心肠,下令道:“逃下山的人不要管,把还在山上的人全部驱赶下山,告诉大家千万不能手软,否则等不沾泥回来,要被人可怜的人就是我们了。”
这时李鸿基已发觉有些官兵看到妇儒跪倒在地时心软起来,李鸿基二话不说一把夺过一个军士的刀,把正在看着地上跪着一群妇儒哀求饶命而发呆的家伙一脚踢开,并一脚一脚向跪在地上的人踢去,并喝到:“往山下跑你们就能活了,否则就只有死。”
几个起得稍慢的家伙都被李鸿基一刀砍了下去,血溅了他一身,周围的军士看到李鸿基满脸是血,恶狠狠的向他们看去,都惊醒过来,马上向地上跪着的人用脚踢去并用刀把砍起来“下山,下山,不走就死。”
不沾泥在消灭官军之后便吩咐土匪把堵住的谷口搬开,并要求仔细打扫战场,由于土匪都穷怕了,见到地上的一块铁片都捡了起来,以至于消灭官兵只用了一个时辰不到,打扫战场却整整用了四五个时辰,等到打扫完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只好先在谷内扎了下来打算明天再赶回去。而谷外的官兵听到土匪搬动石块的声音后早已远远的跑开,但又不敢离开,也只得在十里外扎营。
不沾泥正在梦中睡得正想,梦见自己带人攻下了好几座县城,而城中满屋的金银耀得自己两眼发花时突然被土匪叫醒,那名土匪见不沾泥两眼冒烟正要发彪,连忙说道:“大头领不好了,山上,山上着火了。”
不沾泥顾不得发火,一把推开报告的土匪,出营一看顿时呆了,山寨方向一片红光,把整个天空都染成了红色,不沾泥也顾不得俘虏了,马上下令除二百人留下来看守俘虏外,所有人马上往山寨方向赶回去。
等到不沾泥赶到离山寨只有十多里地时只看到山上几万只火把向他冲出,其中不时夹杂着官兵来了,快跑的声音。
不沾泥这一惊非同小可,莫非这山上有几万官兵,我这一回去岂不是自投罗网,想到这顿时头皮发麻。一拔马头叫道:“回去,回去,快跑,官兵太多。”
土匪们也顿时乱了方寸,都回头跑去,跑了一阵不沾泥回头一看,后面几万只火把还紧紧的跟了上来,心里那一点想法也没了,拼命催着土匪快跑。经过老虎口时,留下看守俘虏的人一看大当家跑了回来,听说后面还有几万名官兵追赶,什么也顾不上了,丢下俘虏也跟着跑了。
经过官兵营地时,两个留守的千户大惊,还以为不沾泥来劫营,却发现不沾泥理也没理他们,一阵烟就跑开了,正当两人莫名其妙其妙时,又看到后面几万只火把过来了,两人吓得两腿发抖,莫非刚才不沾泥是到前面挡住他们的退路,要把官军一网打尽。
等到那些人经过时,两人正想下令是不是投降时,却发现这些人也没一个人理他们,只是依稀听到了喊声“官军来了快跑,”两人听得莫名其妙,官军来了,哪来的官军,莫非是吴自勉大人没有被土匪消灭,还打垮了山贼。两人心中疑虑重重,却不感阻拦那些人逃跑,开玩笑,那可是几万人,想自己用两千人去拦,找死不成,于是干脆命令官兵让开大路放那些人逃命。
李鸿基率着队员缓缓的跟在这群妇儒的后面,却跟得不太紧,防止这群人逼急了拼命,一有人落后立即用刀背击打,实在跑不动的直接杀了,发出的惨叫声提醒前面的人快跑,这时候可动不得侧隐之心,否则等土匪反应过来该逃命的就是李鸿基他们了。
只见一路上伏尸累累,大部分都是自相践踏而死。经过老虎口时李鸿基发现了被扔在这里的吴大人,一千多官兵身上都只剩下了一件单衣,吴大人身上更是只剩下一条裤衩,谁让他穿得好呢,土匪当然不会放过。
这群人都站在夜风中嗦嗦发抖,一脸茫然,显然不知道以生了什么事,七八月的山风吹起来还是有凉意的,李鸿基连忙解下一件衣服给吴总兵披上,道:“报告大人,属下李自成在总大人的指挥下击垮了不沾泥,并放火烧了不沾泥的老巢。”
“什么,你击溃了不沾泥,还烧了他的老巢。”
“是的,大人,正是在你的指挥下,属下才能一举击溃不沾泥。”
“什么,你是说在我的指挥下,击溃了不沾泥”吴长官反应过来,当官的就是与众不同,抢部下的功劳也早成为习惯,在其它人还摸不到头脑时一下就抓住了要点。
“是的,大人,我是你的属下,当然是在大人的指挥下才能出奇不意火烧不沾泥老巢。”
“好的,好的,我就知道你不会辜负我的期望,果然一举成功,对了我忘了你是哪位千户的手下。现任何职”吴大人心想这么识相而又能干的部下可要好好拉笼。
“报告大人,属下现任百户,是刘千户的属下,和我同行的还有高立功百户”这个时候可不能忘了高立功,否则就可要亲人变仇人了。
“好的,李自成,高立功听令,我暂令你们为千户,统领刘千户和黄千户的属下,我们去不沾泥的老巢,看看还有没有漏网之鱼。”
这个时候找的漏网之鱼当然是土匪的财物,好在李鸿基在山上还留下了十人,让其先把重要的财物藏好。
“是大人,属下听令。”这时候不沾泥也不知道跑哪去了,而且经过这么一夜的追赶,估计其部众也剩不了多少,借他十个胆子也不敢返回来。就陪着将军大人上山吧,李鸿基想道。
第五章发财
此时天色已微微放亮,于是众人一起往山上走去,李鸿基收笼好队伍,发现二百人员有一百八十五人在身边,其中只有两人重伤,其余人员大多只是小伤,其中大部分都是昨晚在夜色中驱逐人群时因山路崎岖造成的各种擦伤,碰伤。这样除了山上安派的十人外实际上只有五人牺牲,一时之间众人看李鸿基的目光都带有崇敬之色。
趁着众人还没上山,李鸿基把李双喜悄悄叫了过来,让他赶紧寻路上山让李过把重要的财物藏起来,并布置好现场,否则让吴总兵发现后大家昨晚可就白折腾了。
吴总兵得知自己已将匪窝一把火烧了,不沾泥已逃走之后立马恢复了精神,想起昨天自己是多么惶然无助啊,今天马上就成为剿匪的英雄了,对李鸿基和高立功也不由感激起来。
四十里山路众人走了半天才到,到了山上众人只觉得到了修罗地狱,刚才在路上看到一路的尸体就觉得惨不忍睹,而此刻山上到处是断瓦残檐,风中不时飘来一阵阵尸体烧焦的味道,许多士兵立马呕吐起来,只有李鸿基身后的一百多人依然面色如故。
见到李过,李鸿基忙向他打了一个眼色,李过回了一个没问题的眼色后,向吴总兵报告:“大人我们已发现了贼人存放财物的库房。”
吴总兵立时兴奋起来,喝了一声“带路”,就一马当先的走了过去,在李过的带领下一行人很快就来到一个大洞室,幸亏这是个石洞,若东西放在木屋中的话肯定被李鸿基他们昨天一把火烧个精光,听说真金不怕火烁也不知是真是假,但银子若放在昨晚那样的大火里肯定会化为融水。李鸿基望着山洞前胡思乱想,这个大洞一看就是个重要的所在,外面两重铁门紧锁。
吴总兵立马下令把大门打开,四人扛着一根大木向大门撞去,“砰!”的一声巨响,铁门立时摇晃起来,“砰,砰,砰,”连续传来一声声巨大的撞击声。大门在坚持了差不多一刻钟后终于倒下,里面的财物也露了出来。
顿时现场一片寂静,只见前方正对眼处整整齐齐摆放着一人多高的银堆,粗粗一看起码也有上万两白银,里面还有放了几个大箱子肯定是更贵重的东西,看着众人发呆的样子李鸿基最先清醒过来,命令撞开门的四人:“过去把箱子打开。”
这时吴总兵也回过神来:“打开,快打开。”
四人听令上前,只见打开箱子一看,刹时整个山洞都变成了一片金黄色,里面都是黄澄澄的金子,吴总兵双眼都亮了起来。李鸿基扫了李过一眼,见他一脸不屑的样子就肯定这小子藏起来的东西要比这价值还要大得多。
“他奶奶的,这不沾泥也太富了吧,这里价值至少也有二万两银子,再加上李过藏起的起码也二万两,这样加起来就是四万两,这大明朝的土匪也太有钱了,更何况那些剿匪的官军。”
李鸿基顿时瞧不起这些明朝军官,自己发财也不分点给部下,弄得官兵经常因朝庭欠饷而哗变,李鸿基就不明白了,这大明朝的土匪这么有钱,大明朝怎么就这么穷,对官兵的军饷常常拖个三月半年也不发。
其实这也难怪,当时明朝的生产总值大概要占到全球的百分之五十,这可比现在的美国强多了,明朝穷的原因就是他的征税对象搞错了,大部分的富人交的税很少,税收都落在贫穷的老百姓身上,崇祯时大明还有十四个封国,都是太祖的子孙,这十四人随便哪人都能拿出个几百万两银子来,何况其每人又有几十万人依附其下,这些人都一律免税,结果搞得官逼民反,越是造反的人越多,朝庭需要的军饷就越多,朝庭征税也就越重,朝庭征税越重百姓造反的就越多。一个强大的王朝就陷入了这个死循环最终消亡。
不沾泥曾经攻占过几座县城,估计里面富户的钱财都抢了过来可却没有花,都便宜李鸿基他们了。 此时山上的士兵已经从另一个地方找出了粮食,这些士兵到昨天的被俘虏到今天占了匪巢,精神一下子松了下来,而且已经一整天没吃饭了,上山的第一件事就是找粮食,还好总算没有完全烧干净,这一千多人吃是绰绰有余。
闻到饭香李鸿基的肚子也叫起来,连忙对还在对着银子发呆的总兵说道:“大人,该吃饭了。”
吴总兵回过神来,“吃饭,对,吃饭,本官也确实饿了。”
吃完饭后吴总兵吩咐亲兵把山上的财物都带走,并放火将昨晚还剩下的房屋都烧了,彻底把这里毁了才摆休,在下山的路上李鸿基才找到一个机会问李过发了多大财。
李过伸了伸五根指头。“五万银。”
“还不止,还有四千银黄金,三箱珠宝,这些都藏在山里已住好了记号,银子太笨没拿,五万银全是银票,我带在身上。”
李鸿基吸了一口凉气,“发了,发了,不是小发是大发。”
在路上李鸿基他们碰到了官军后队的两个千户,这两人被昨晚的事弄得一脑糊涂,走又不敢,进又不是,听说吴总兵大胜而还。赶忙迎了上来,吴总兵心里一直拈着亲兵抬着的财产,也没心思理两人,一挥手让他们跟着就是。
这两个千户看着眼前穿着单衣的队伍一点也不象打了胜仗的样子,却象被打劫的样子更多些,两人也不敢多问,只得一脸纳闷的跟在后面,一时间官兵浩浩荡荡聚齐了三千多人得胜回城。
不沾泥狂奔了一夜,天亮了才敢停下来,收好部队后,发现只剩下了三千来人,其余人等都四散逃去,不沾泥无奈只得听从军师毕忠的建议,远走安寨投靠高迎祥去了,高迎祥接到不沾泥的投诚大喜,也没有亏待他给其补齐了五千人马,封为大将军。
这不沾泥到了高迎祥处还对自己因什么原因失败而百思不得其解,官军是从哪里来,怎么到山寨的,是谁带队一概不清楚,从细作传回来的消息也没有发现,除了吴自勉的官兵外还有哪路官军当时有参与剿匪。从官军事后的战报和封赏来看也没有提到还有其它的官兵参战。只有一个叫李自成的人,一下子从百户提到游击将军之外,也就没有什么可怀疑的了。
这次吴总兵对李鸿基的封赏确实不错,一下子从一个百户封为游击将军,可以说是连升三级了,不知是感激李鸿基的救命之恩多一些还是就是拿官封口,好在李鸿基的顶头上司刘千户已经死了,不然他就要变成李鸿基的下属了,可惜赏金却没有多少,只给了一百两银子。李鸿基只好把那一百两银子分给了新的下属,他也不敢多给,否则引起怀疑就不妙了。
至于李鸿基与高立功的两百直系手下每人发了一百银赏银。但是严格限定必需把大部分银两送回家里不能在城中乱花,否则这些士兵一下子成了富翁马下就会暴露了。
找了个时间李鸿基让李过把藏起的黄金取了回来,至于珠宝还是埋起来算了,这东西价值虽高却很难出手,而且这些东西都是赃物,一不小心就会引来麻烦。
现在李鸿基已有二千多名手下了,高立功也正式成为了李鸿基的手下,于是李鸿基马上把手下打散训练,原先的二百人都分散下去做了武总,把总,其中李过成了李鸿基的亲兵队长,李双喜成为了一名把总。
很快这些人都按李鸿基的要求训练起来,李鸿基却发现这些人的素质简直太差了,和原先的二百人相比差的不止一个档次 ,李鸿基只好剃除了不少老弱才发现自己的部下只有一千五百人。只好让其叔叔李守信再到家乡米脂去招兵。
虽然现在军官吃空饷的太多,但李鸿基却完全没有吃空饷的打算,历史上明年李自成就会因为杀人被迫起义,但手下人员不多才被官军打败,只好投靠王嘉胤 ,这王嘉胤却不是好货,竟然妒忌手下的勇猛,想要暗害他,李自成只好又降了官军。可惜李鸿基忘了杀的是谁了,好象是一个大官的侄子。李鸿基想不管明年是否会起义,手上的实力总是越强越好。
今年陕西还是大旱,招兵还是挺容易的,很快李鸿基就招满了人数,在崇祯二年的九月份李鸿基接到命令,到榆林驻防。李鸿基只好暂时放下手中士兵的训练移师榆林。
第六章周凤梧
等到了榆林已是崇祯二年的年末了,此时榆林总兵是太监王承恩,这王承恩李鸿基倒是挺佩服他的,虽是太监却深通兵法,多次大破农民军的起义,还对崇祯忠贞不二,最后陪着崇祯在景山吊死。
榆林是陕西的一个重镇,下辖榆林,延安,绥德,庆阳四卫,共有总兵一员,副将三员,参将,都司,游击,千总,把总等数百人,官兵总共四万五千人,至于有多少吃空饷那就没人知道了。
李鸿基这个小小的游击将军也没人重视,打发李鸿基到金县去了,这也没什么,令李鸿基不爽的是给他调来了一个叫吴成的守备,据说还是巡抚吴生大人的侄儿,本来李鸿基手下是有两个守备编置,一个是高立功,另一个李鸿基令李守信暂代,本来想找个机会把李守信扶正的,这二千五佰人可就成了李鸿基的私家军了。可能上面也已经考虑到这种情况,才另安排了一人作为平衡。
可想而知这个吴成守备在李鸿基的营中不会受到什么欢迎,经过几个月的训练,而且李鸿基又经常给士兵一点小恩小惠,还经常自己拿钱给士兵发放朝庭拖欠的军饷,其基层军官又都是他训练最早的那批特种兵。所有士兵都对李鸿基已经归心。但即使这样吴成的到来也给李鸿基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金县在榆林要算是一个中等的县城了,有户二万,人口十万人左右,本来金县只有数百名兵丁,衙役也只有一百来人,眼看因为今年大旱各地盗匪四起,其县令周凤梧心急如焚,虽然此处离榆林只有一日路程,但如果盗匪来攻,凭着这几百名官兵,一百来衙役恐怕半天也抵挡不了。于是一封封告急文书发往省府,却一直没有回音。
这次听说有二千多官兵过来,总算长舒了口气,但想起今后又要负责起二千多官军的粮草,顿时又愁起来。这金县只有二万来户,这次来了二千多官兵,加上原先的官兵衙役足有三千多人,平均每六户左右就要供应一名官兵,该交的税也不能免,百姓负担之重可想而知,但愿来的官兵军纪要好,否则没等盗匪来攻,城中先激起民变来就不妙了。
等李鸿基到金县安顿了下来,已经是年关了,金县的百姓在官兵到来之后也慢慢的安下心来,看来这个将军的军队纪律还好,已经进城好几天了也没什么忧民事件发生。这个年关总算不用担惊受怕了。
今天正是大年三十,听到城中到处的爆竹声,李鸿基不由会想起另一个时空的父母来,现在他们过的怎样?当他们得知自己身亡时又不知会伤心成什么样了,又想现在是三百多年前,他们还没出生呢,怎么会伤心,可是自己却是怎么回事呢,他们都还没出生自己又是怎么来的。
一时之间心中迷糊起来。又想起在这个时空的妻子高桂英起来,自已在外面一年多了,连封信都没有给她,几次派人回去都没有给她带回只言片字,不知她又会怎么想,算了过完年后就找个机会接她过来吧。
正当李鸿基坐在大厅胡思乱想时周凤梧提了一坛酒过来,“李将军,今天仍是大年三十,咱们来一起喝酒。”
这个周凤梧在李鸿基刚来到金县时带了一帮乡绅来迎接,送了他不少金银折合起来也有上千两,起初李鸿基不收时以为是嫌少,急得脸都绿了,后来见李鸿基坚决不收,推让不过,只得让其换其粮草,并表示以后虽然让其筹措粮草,但会按时付钱才将信将疑。
不过第二天李鸿基就先给了周凤梧一千两银子,让他帮忙准备士兵一个月的粮草时才相信起来。也就几天功夫,周凤梧便和李鸿基手下的军官热呼起来,并把县衙让出来给李鸿基办公用。
李鸿基对这个人也不讨厌,虽然是个文人却也不遗腐,办起事来也尽心尽责,经过李鸿基这几天的观察,周凤梧虽然不是什么清如水明如镜的样子,但也确实不是贪官,对待百姓也不错,看到整个金县被其治理得井井有条就知道是个难得的好官。这样的官员在大明朝恐怕是难找了,竟然让自己碰到一个,李鸿基对他也起了好感。
李鸿基笑着对他说:“既然知道是大年三十还不回家和你的家人一起过,当心今晚让你娘子扫地出门。”
周凤梧也笑了起来:“家人,我就把你当家人才过来一起和你喝酒。”
李鸿基道:“可惜你生错了性别,不然做你家人也不错,不知你有没有个姝姝。”
周风梧突然整个面孔都扭曲起来:“我倒是有两个姝姝,可全都让土匪杀了,三十七口人,三十七口人啊。一夜之间叫人全杀了。”
李鸿基连忙安慰他起来:“周兄,对不起了,我不是有意说起你的惨事,我确实不知道。”
原来周凤梧的老家在杞县,是当地的大户,二年前不沾泥攻破了杞县,杞县所有大户都遭抢劫,其周家更是被灭门,其女性都被强暴而死,若不是当时周风梧在外县做官,在杞县赫赫有名的周家就要绝户了。
听了周凤梧的话李鸿基连忙道:“周兄,请节哀,斯人已逝,周兄正要保重身体。留此有为之身找机会为家人报仇才是。”
周凤梧听了道:“我虽然想报仇,却手无缚鸡之力,而官职也只是一名县令,凭什么报仇,李兄知不知道为何这些天我对李兄尽职尽责起来,而且把自己的衙门也让了出来”
是啊,按道理他对我再好,也没有必要把衙门让给我,莫非我莫明神武,有人主之像,让他一见就心服口服想做我小弟。李鸿基想了想道:“莫非周兄是想让我替你报仇。”
周风梧摇了摇头:“这是另一回事,我之所以对李兄尽职尽责的帮起来,是因为我查到李兄就是火烧不沾泥老巢的英雄,虽然这次不沾泥侥幸逃脱,但总算也出了我一口恶气。”
这世上果然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李鸿基拍了拍周凤梧的肩膀,道:“周兄放心你的仇我记着,一定让不沾泥的人头来告慰周兄家人的在天之灵。”
周凤梧一听立马跪倒在地:“若李兄能帮我报仇,我周风梧愿为大人甘脑涂地,在所不辞 ”
李鸿基连忙扶起他来:“周兄请起,从今住后你我兄弟相称,周兄的仇就是我的仇,我一定把不沾泥剿灭。”
哈哈,总算收到了一个有文化的小弟,李鸿基手下虽然有二千多人,识字的只有一个半,其中一个当然是李鸿基,另外半个就是他侄儿李过,小时候李鸿基上私塾时,跟着扒在窗户上听过几次课,到现在还能写自己的名字。这些天李鸿基可累坏了,账务,公文,采办都是由他自己负责,让马维兴他们写字却一个个象死了爹娘般难受。现在总算找到替死鬼了。想到这李鸿基不由对周凤梧有点同情。
周凤梧站了起来,心里也是感叹万千,这二年来自己食不甘味,寝不能眠,时时刻刻都想到报仇,却深知自己无力报仇,这二年来不知求过多少人,受了多少冷言冷语,现在总算看到了曙光。
这天两人都满心欢喜,既然喝光了三坛洒,大年三十两人就躺在衙门里睡了过去。
第二天李鸿基醒来时发现看已横躺在衙门里的长条椅上,一只脚还放在周凤梧的脸上,到底还是李鸿基的身体素质好些,此时周凤梧还在呼呼大睡。李鸿基也没叫醒他,给他拿了一床被子披上,也罢,这几天就让他好好体息,过几天把手头所有工作丢给他之后他就没时间休息了。
此时天色已经大亮,街上却没什么人,今天是大年初一,大家都在家里陪着家人,在街上转了一圈后李鸿基想还是到军营看看,这个年,年货准备得特别充分,光大肥猪就采购了二百头,每人猪肉就能分二十斤。
李鸿基到军营一看此时正是早餐时间,大明的军士是只吃两顿的,而李鸿基让军士每天吃三顿,光这条就让士兵感恩不已,为此李鸿基得每月多付一百两的火食费。李鸿基到了军官营中,李双喜,高一功,高立功,贺珍,贺锦等人连忙站了起来。
李鸿基赶紧让他们都坐下,:“今天是大年初一,我也什么事就过来后大家一起吃饭,等下去营中吩咐一下,过年每人放三天假,可以轮流休息,第七天后全体回营。”
此话一出,全营顿时欢声雷动起来,这时李鸿基不见吴成便问道:“吴守备呢,?”
高立功连忙答到:“这小子前几天就出营去了,说是去城中买点东西,其实这小子是住到妓院去了。”
李鸿基说到:“不去理他,只要他不惹事,就由他去。”
说完李鸿基匆匆吃完饭后就回到了衙门,此时周凤梧还在呼呼大睡,李鸿基也没理他,拿起手中的文书处理了起来,想到过几天就有人接手了,平时感觉厌恶的文书也变得可爱起来。
第七章邢秀娘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