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空明传烽录-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总没有收到回信。他又不能擅离职守自己跑回灵丘去,只得日复一日地拖了下来。眼下正逢年关,自己又是孤家寡人一个,忍不住有些伤感。

新年过去,转眼又是一个多月。这期间桓震每天重复着监工造炮的无聊生活,虽然单调,却足够忙碌,一时间也来不及想别的事情了。起初主要的技术支持是来自孙元化,可是桓震学得甚快,加上孙元化毫不藏私,不久之后他就能独当一面,亲自指挥工匠了。他虽然试验铁模铸法失败,却总是贼心不死,一得闲便泡在铁匠中间,研究怎么加以改进。须知一旦当真试验成功,一下子就能提高铸造效率数百倍不止,他怎么能轻易放弃?

然而却是火枪的研究先取得了突破,这天孙元化兴冲冲的跑来,拉了他便往枪坊去。原来他自从听了桓震的设想之后,便觉如果能将火绳引火改为燧石击发,那确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非但发射更快,并且还可以在雨雪天气使用,于是当即从工匠中选择了十几个人,专事这项工程,终于在两个月之后,试制出了三杆燧发枪的样品,请桓震去试射。

桓震一听之下欣喜若狂,谁说中国人的独立发明能力差?连忙随着他去到枪坊,一进门便瞧见当眼处摆着一个木架,架上放着三支火枪。桓震迫不及待地端起一支,只觉得入手很是沉重,再细看时,龙头上装置的并不是火绳,而是一块燧石,燧石下面是一块铁砧,大约龙头下击的时候,燧石与铁砧撞击,就会产生火花。以他的眼光,倒看不出此外还有甚么改进。

孙元化在旁指点着道:“此处龙头与枪机中间以活杆相连,放时只消扣动枪机,龙头便可击落。”桓震知道那是一种杠杆结构,他自己也可以设计。原来的火绳枪也就是如此,不过把龙头上的火绳换做了燧石罢了。

这种燧发枪却仍是前装的,工匠试验了几次后装,枪手都被喷射的气体烧伤面部,因此不敢再用。桓震明白那是因为密封性不好,可是却也没什么法子改进。不过只是这样,已经是了不起的进步了,以后慢慢研究,总有成功的一天。

当下招呼工匠们一起出去试射。靶子摆在百步(5尺=1步=0。308m×;5=1。54m)以内,孙元化先放了一枪,击中了靶心。桓震暗暗佩服,一面学着他的样子装好了火yao铅弹,用通条杵实,端起来瞄准。明代火枪早已有了准星、照门,虽然与现代枪支好像并不完全相同,可是三点一线的原理总不会变。瞄了许久,用力扣动枪机,却只打中了靶子靠近边缘的地方。

他讪讪一笑,将火枪交还给身后一名工匠,问道:“这枪每日可造几支?”那工匠答道:“与原先差之不远,龙头机关改造并不算繁琐,只是枪管碾压费时,一人造一支须要三日。”桓震暗想这也太过缓慢,凭岛上这二百多人,完全没法子批量生产么。看来须得请求朝廷再调派一些人手过来,由岛上的熟练工匠进行培训,或者直接从岛上守军之中选拔有铁匠经历的也未尝不可。

这时候有人将靶子扛到近前,桓震凑过去仔细观看,心里不由得一沉:枪弹击中木头靶子,竟然只留下一个浅浅的凹痕,弹子早不知飞向哪里去了。他想了一想,叫人取一副一指厚的皮甲来,放在方才靶子的位置,亲自又射一发,取皮甲来看时,凹痕固然深了几许,可是仍旧不曾射透。

射不透皮甲的火枪,能有什么用处?何况这种枪的射程也就是百步开外,不待一轮射过,敌人的骑兵就冲到眼前了。不由得苦笑不已,又是一个没有用处的发明!桓震的头开始疼了。首要之务在于提高射程。好像应该加置膛线……可是他十分怀疑三天造一支枪管的水平,究竟能不能在枪管上加上膛线?说来说去,还是要搞出铁模铸造技术才行。

绕了一个大圈,结果又回到了起点,桓震懊恼之极,放下火枪,一言不发,回身便走。孙元化一怔,跟在他身后追了出去。桓震候他走近,叹道:“我真是没用!”孙元化不解道:“百里怎如此妄自菲薄?你一句话,便将火枪由绳火改为燧发,了不起得很,老夫衷心佩服。”桓震只有苦笑,他一个四百年后来人,知道这些又有甚么出奇?何况他也只是提出了一个想法,真正进行工艺改良的还是那些工匠。

想着想着,思绪又回到铁模的涂料上来。原先用的涂料是以细稻壳灰与细砂泥加水为第一层,细煤灰加水为第二层,同金属范铸造农具犁铧的技术是一样的。可是大炮要求的精度比犁铧要高得多,这种涂料显然不能满足需要了。然而用甚么代替好呢?现代铁模铸造是用水玻璃砂,但这个时代却叫他哪里弄水玻璃去?难道还要先发展近代化学?恐怕到了那一天,后金兵早已经攻破北京,扬州十日嘉定三屠都不知屠了多少遍了。

他想不出好法子,索性撇开不想,邀孙元化到炮场去看工匠制作泥范。因为每个泥范只能铸一尊炮,而泥范干透至少要三四个月时间,所以桓震下令所有工匠一起投入,场地能摆多少泥范就做多少泥范,尽量减少时间损失。

场中一派忙碌景象,众工匠来回奔忙,并没发觉两人悄悄走了进来。王天相推着一车泥跑过,险些撞到他身上。

桓震闪身避开,一把拉住王天相,佯怒道:“你没头苍蝇一般乱跑甚么!”王天相见是桓震,连忙跪下行礼,道:“我爹腿摔折了,因此我来替他。”桓震“啊”地一声,安慰了他两句,挥手要他自去,心想是不是去看一下他爹?忽然记起自己高中时代也曾经伤了腿,那时候一帮同学还在他的石膏上面签名留念,煞是有趣。

想到石膏,不由得“啊哈”一声大叫起来,就是石膏!先前怎没想到?中国古代对石膏的认知十分久远,不过却是作为一种中药的。然而石膏磨成细粉,不是正好符合要求么?他心中狂喜,忍不住手舞足蹈起来。孙元化在旁瞧得奇怪,当下出言相询。桓震将自己的想法说了,没料到居然山东就有大面积的露天石膏矿,这下子当真捡到了宝。

只是他的这个构想,还需要先行试验,当下要诸葛佐替他安排船只,从山东运一些石膏过来。明代石膏不属官营,操作起来十分容易,块状生石膏只要加以煅烧,就变成了熟石膏,加以研磨,很容易得到细粉。

【——这两回写得累死我了,想我一个文科生又要研究铁模铸造,又要研究烧石膏,真是……tnnd要老命了。石膏粉做涂料,是我自己的奇想,现代铸造并没用过这种东西。然而询问相关人士,答曰理论上可以,那么就认为可以罢。】

七十五回

一时发了几句牢骚,没想到还是有人支持我的……我会继续努力,多谢各位了。以后作品的基调不会变,何况我自忖也不是那块写yy的材料……顺其自然吧。

另,建了一个群12183990,请喜欢的朋友加入聊聊……

************************************************************************

石膏粉果然解决了问题。砂眼虽然还有,但已经不足以影响质量,而温度控制方面,一群工匠经过多次失败和摸索,也从中找到了经验。两月之后,铁模铸炮终于投入运营,四十名工匠负责一个模具,一天可以出炮三门到五门不等,比起以前那种蜗牛效率,简直就是天上地下。有了铁模可用,桓震便立即着手改良火枪。枪管的问题很快获得解决,枪模只不过是炮模的微缩化而已,只要有了铸模,大批生产很是简单。膛线却十分费难,他只知道膛线就是螺旋线,却不知道如何在枪管上加上膛线,更不知道怎样的膛线才是最好的。

尝试了许多次之后,终于还是岛上一个曾经做过壶匠的士兵,想出了一种长柄钩刀,实际就是在铁棒上嵌装一小片具有一定倾斜度的刀刃,将枪管固定,用钩刀伸进去反复拉动数十次至一百次不等,就能弄出一条膛线了。只是钩刀刀刃要求的硬度甚高,要花费不少时间力气才能锻造出一柄。经过反复比较,最后确定四条右旋膛线能够达到的射击距离最远,有一百五十步左右。在一百步上射击皮甲,已经可以射穿两层。如果将来改良弹丸,大概还可以提高穿透力。

另一方面,他向朝廷要求加派工匠,也有了回复,等到秋后就会有五百人来到岛上。李经纬在遵化经营铁矿,也十分顺利,觉华岛这边每天都要大量的铁,基本全是从他那里低价购进的。照着桓震的吩咐,遵化铁矿的所有工人,都是山西和陕西招募的饥民,可是一个矿能有多大能力?陕西饥荒不止,叛乱早晚还要爆发。其间崇祯两次下令赈灾,但地方官得了赈银,往往转手塞入自己腰包,秦晋之地民不聊生依然如故。

袁崇焕那边,自他在广东接到了回任的诏书以后,并没立刻返回辽东,而是在家乡又耽搁了一段时间。到了四月,崇祯皇帝实在等的不耐,于是再次下旨升他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相当于抗清总司令了。这一回袁崇焕才离粤赴京,七月,到达北京,崇祯在左安门平台召见,袁崇焕提出三大原则:“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守为正着,战为奇着,和为旁”以及“法在渐不在骤,在实不在虚”,向崇祯许下了五年平辽的诺言,皇帝很是满意,对他大加赏赐,言听计从,信任之专,恩遇之隆,实是罕见。

这段时间以来,宁远缺饷很是严重,士兵已经四个月不曾见过饷银的面了。桓震明知七月底就要爆发兵变,可是却闷声不响,存心要崇祯陷入无钱可用的境地,然后才好设法说服他从海上取利。每日只是埋头造炮,造得的大炮除供应本岛防御之外,就用船只运送上岸,分发到宁远锦州等地。这段日子,过得倒也安宁,然而每每想到陕西局势日复一日地恶化,心里就如同火烧,万一当真重复了昨天的故事,那可怎么是好?他并非没有法子挽救局面,但军国大权在皇帝的手里,他说不,又有谁能反抗?

宁远既然缺饷,觉华岛也不能置身事外。近来士卒已经开始浮动,陈兆兰与诸葛佐努力弹压,哪里有半分成效,工匠们也是人心思钱,甚不安定。桓震没有办法,不得不想方设法地筹措银子。正在捉襟见肘之际,忽然收到京中传来的一份邸报,说是郑芝龙归顺朝廷,官海防游击,桓震听得这个消息,不由得喜出望外,他以往对郑芝龙的认知仅限于他是个著名海盗,是郑成功的父亲而已,没想到他竟然是在这个时候接受了明廷招安的。这么一来,他心中又有了一个主意,只是一时间却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去替他办这件事情。

数日来一直不住盘算,就连吃饭走路,也总是呆呆思索,好在他是岛上级别最高的官员,只有人家躲他,没有他躲人家之理,就算出着神撞到别人,也没人说他不是。这天吃过了早饭,又照往常一样先去炮场,再去枪坊巡视,不料刚到龙宫寺门前,便见一队士兵,押着一个囚犯,从寺门经过。桓震心中好奇,拦住询问,却原来是捉住了一个倭寇的探子。

他深以为奇,不是说万历之役以后倭寇已经气数尽丧,怎么这时候却又捉住了探子?而且在他直觉之中,倭寇一直都是为祸东南,现下怎地又到了北方来?而且还是军事重地觉华岛,难道倭寇同建虏竟然已经勾结起来了么?

愈想愈不对劲,索性也不去巡查了,直接跟在那队士兵后面,到了都司衙门去。所谓都司衙门,也只不过是几间普通房屋而已,陈兆兰与诸葛佐平日便在这里办公,桓震倒是甚少来访。两人见他来到,自然要见礼一番。桓震也不罗嗦,直接请求参与审问那个倭寇探子,两人却答应得甚是爽快。

很快那探子给带了上来,跪在地下。桓震叫他抬头,细看他容貌,确是皮肤粗糙,年龄说三十也行,说四十亦可,像个时常出海的模样。然而他本是从岛上水军之中捉来,水军日日出海,那又有甚么出奇?

只听陈兆兰一拍桌子,喝道:“兀那倭匪,还不快快供招,几时混入我军水师,究竟意欲何为?”那人俯首道:“标下并非倭寇,请大人明察。”陈兆兰冷笑道:“同队之人已经将你出首,你还有甚么可说?”那人低头不语,陈兆兰更怒,就要唤旗牌来军法从事。桓震连忙止住,叫那人抬起头来,看他眼神,却无丝毫躲闪,显见其心不虚。瞧准了冷不防大喝一声:“ぶしどう!”,这是日文中的“武士道”,如果这人真是日本人,或者在日本呆过,必然不会无动于衷,可是瞧他的样子,似乎完全没听到自己说些甚么一般。

他心中更疑,和声问道:“你是谁部下的士兵?叫甚么名字?”那人恭恭敬敬地答道:“小人是左营水军,名叫吴用。今日一早还没起身,便给同帐之中几个伙伴捆绑了押来,连小人至今也不知为何。”桓震只觉这人过于镇定,似乎其中有些蹊跷,眼珠一转,笑道:“我瞧你不像倭匪。”忽然一拍脑门,大声道:“啊!本官明白了,定是你与同队的士兵中间生了怨恨,他们有意诬栽你的,是不是?”

那人却摇头道:“小人并不曾与他们结怨。”倘若他打蛇随棍上,顺着桓震之话胡诌一番,桓震必定会要陈兆兰对他详加审问;可是他居然一口否认,却教桓震不能不有两分意外。

转念之间,已经明白,这人应当不是一个倭匪。可是一个寻常士兵,遇到这种事情,怎么能如此镇静?此人的来历,倒是值得考究一番。可是瞧他一副半死不活的样子,要撬开这等人的口,大约不是甚么简单事情。他方才与吴用对话之时,已经十分留心他的口音,虽不能准确断定籍贯何处,但不是北方人那是无疑的了。

他一面在那里盘算,陈兆兰已经不耐烦再问,喝令亲兵将他押下去,候下次有船回岸,解送宁远给总督王之臣审问。桓震心中隐隐觉得不妥,可是毕竟陈兆兰才是岛上守将,自己虽然品秩高过了他,却也不好多加干预。

好容易到了夜间,桓震独个儿悄悄摸到岛上关押罪卒的所在,守军便不认得他,也认得他的官服,当下放了行。不费甚么力气,便找到了吴用,看来那时候倭寇已经不是大患,对他的关押很是松懈,连重枷也不曾上,只是用了手脚镣铐。

桓震站在他面前,冲他微微一笑,道:“我知道你不是倭人。”吴用“嗯”了一声,并不答话。桓震续道:“然而我也知道你不是个寻常水军。”两眼笑眯眯地盯着他,道:“你是愿意告诉我,让我帮你脱罪,还是将你当作倭寇,送回岸上去斩首示众?”吴用似有动容,然而只是片刻间事,旋即又闭上了眼睛,一语不发。

桓震哈哈一笑,道:“此刻你心中定是想,‘死则死耳,有甚么大不了?’是也不是?”吴用睁开眼来,瞧了他一眼,仍不答话。桓震续道:“汝本非倭,而坐倭死,可怜啊可怜,可叹啊可叹!”吴用面上肌肉微微跳动,轻叹一声,别过头去。

桓震知道他心中不能毫无动摇,忽然又道:“私はあなたに逃げるように手伝う!”却是说“我助你逃走”。他一早已经断定,此人虽然不见得是倭寇,却必定与日本人关系密切:寻常人听得自己大吼那一句意义不明的话,至少也要面露疑色,就如陈兆兰一般,可是他脸上神情却没丝毫变化,这是其一;有辩解的机会而不辩解,这是其二;不愿以倭寇之名而死,这是其三。有了这三点,桓震才决意再试他一试。【——在下我的日语是半吊子,不知道有没有搞错语法……靠啊,日文的语法真tm不是人学的,难死了。】

这一诈果然见效,吴用虽然刻意掩饰,仍是忍不住转过头来,瞧了他一眼,目光中全是惊讶之色,一闪即逝。

桓震大笑,道:“你何必再骗我?你听得懂倭语,是不是?”吴用额头见汗,过得半晌,终于点了点头。桓震大喜,笑道:“这就对了。老实对本官讲,你是何人?为甚么要在水军中潜伏?”吴用叹了口气,道:“小人哪里是潜伏?只是借以避祸,苟延残喘罢了。”桓震给他勾起了兴趣,竖起耳朵听他讲完了整个故事,不由得暗自开心,自己正愁找不到人去勾搭郑芝龙,这不是老天给他送来了么?

七十六回

强推了……我好高兴,呵呵!看我这本书的读者:如果你自己也在写书,可以到我的书评区发个广告。要是我喜欢你的书的话会帮你置顶的……算是我对各位的回报。

另,读者群12183990继续欢迎各位加入。

*****************************************************************************************

原来此人是个中日混血,他的老爹便是万历十五年来浙江骚扰的一个倭寇,临去之时将他的老娘掳上船去,带到日本做了妻子,不几年便生了他。又过得十几年,老爹死了,他娘思乡情切,百般设法,由海盗带着回了中国,一路在船上受尽种种侮辱,那也不必说了。

本以为回到故乡便可以安度余生,哪知乡人知道他母亲当年是倭寇掳了去的,纷纷前来欺凌,不上两年,从日本带回来的一点积蓄荡然无存,吴用年已二十,乡里之间没一个女子敢嫁给他的。忽然一日族长又来勒索,吴用一气之下提刀将他杀了,从此改名换姓,远遁他乡。适逢招募水军,他从小随倭寇老爹跑船,对海上事务很是熟悉,当下便去投军,辗转多年,给调来守卫觉华岛。

他平日小心掩饰自己身份,然而前几日偶然给派上岸去公干,听得一个同乡行商说起,母亲在他走后不久,给乡中土豪逼嫁,已经自杀死了。他心里很是悲痛愤怒,大约晚上不经意间梦呓几句,给同住的士兵听了去,这才搞到如此地步。

桓震听完了,两手一拍,道:“包在我身上。明日再提审时,你只说自己是四川嘉定州人便是,我自会替你分辩。”说着教了他几句四川土话,这才离去。

果然次日桓震推说夜间思索,觉得这人身上疑点重重,要请陈兆兰再行审问。陈兆兰不虞有他,一口应承。这一次审问,吴用态度大变,十分合作,供说自己原籍乃是四川。桓震一听,当即大惊小怪地同他攀起同乡来,两个人互说川语,很是热络。总兵大人的同乡自然不会是倭人了,陈兆兰只觉自己得罪了上司,连连赔罪不止,桓震一面不住安慰,一面暗自好笑。

桓震帮他,却是为了要他替自己办事。数日之后推说采办煤铁人手不足,向陈兆兰借了一队水军,其中便有吴用在内。途中,船在山东入港,吴用下锚时候不慎落水,水军搜救一番,连尸首也没找着。

岛上的日子很是平淡,又是波澜不惊的十几天过去,桓震一面时时留心宁远方向动静,一面焦急盼望吴用的回信。一面是坏消息,一面是好消息,等来等去,终于还是坏消息先来了。七月二十五日这天,宁远军士哗变,捉了巡抚都御史毕自肃,向朝廷索饷。

消息到了陈兆兰、诸葛佐这里,就再没朝下传达,只叫桓震一人知道了。万一觉华岛水军有样学样,闹将起来,那可不是好玩的。其实觉华岛固然也有许久不曾发饷,但毕竟岛上有一个大粮城,士兵吃得上饭,一时间还不至于立刻激反。

桓震听得陈兆兰对自己通报,心中砰砰直跳,暗想就在此时,定了定神,对陈兆兰道:“陈指挥以为眼下当如何自处?”陈兆兰想了一想,回道:“自然是稳定岛上军心为要。”桓震点头道:“老兄果然高见。只不过倘若宁远这么闹将下去,觉华岛早晚也要波及。”陈兆兰脸色发白,道:“下官既食国禄,当为国而死。”桓震哈哈一笑,道:“你一死固然容易,然而死有何益?宁远、觉华一乱,可又给建虏机会了!”

陈兆兰冷汗直冒,颤声问道:“那……那怎么办?”诸葛佐一直不曾说话,此时也出言相询。桓震心中却有一个法子,只是不能现在说出,当下摇了摇头。心想不久袁崇焕上任,兵变很快就会平息。然而倘若任由他凭借威望敉平事端,那就留下了一个大大隐患,银子的问题不彻底解决,以后锦州、蓟镇乃至全国各地,都不得安宁。因此他一早已经打定了主意,非借这次兵变迫使崇祯皇帝从海上寻找财源不可。

郑芝龙就是他计划当中的一部分,吴用所以忽然消失,就是暗地里前去联络郑芝龙。桓震并没告诉吴用太多的东西,只给了他一杆自己新近试制的佛郎机手炮,那是仿造佛郎机的后装结构,配合上类似火枪的燧发装置,并且加装了膛线,重量比火枪要重得多,约有三十斤上下,须得扛在肩上发射。他还要吴用转告郑芝龙,船上的火炮他们也能造,而且造得更好。郑芝龙这个海盗,决不会对利炮无动于衷的,桓震这个火器局的制炮水平,差不多是当时全国最高的了,能从他这里买炮,郑芝龙会送上门来的。

可是眼下吴用还没回来,兵变已经发生了。想了一想,对陈兆兰道:“宁远兵士扣押了毕大人,须得紧急驰援才是。请陈指挥拨五百精兵,本官要去宁远走一走。”陈兆兰有些犹豫,照例说桓震对岛上军队并没直接指挥权,这一条命令他是无须遵奉的。可是不论如何他总是自己上司,何况宁远那边巡抚已经给捉了起来,倘若事态平定之后,追究起自己不援之责,那也颇不好办。在他本意之中是十分不想趟这混水的,既然有桓震出头,免去了自己若干干系,那是求之不得,当下一口答应,自去调配人手。

陈兆兰果然实在,给桓震的五百水军,都是岛上的精锐。桓震很是满意,离岛之前每人先发了十日军饷,这还是他从火器局的经费当中挪用来的,这么一挪,可连买铁的钱都没了。五百军分乘四只快船,很快便过海上岸。桓震不敢迟缓,下令全速赶路,二十八日黄昏时分,终于赶到了宁远城。他下令在城外五里扎营,自己带了五个士兵,便装入城,先去探听消息。

宁远城的情况,比他想象之中还要严重。城门洞开,不见守卒,街道上三五成群的散兵游勇,有的衣冠不整,骂骂咧咧;有的提着酒壶,跌跌撞撞;还有的擅自离队,不受节制。宁远商民给兵变吓坏了,纷纷紧闭大门,不敢出来。

桓震走在路上,一面留心避开那些乱兵,一面四下张望,想知道他们将毕自肃关在哪里。忽然一个军士同自己擦身而过,嘴里一面骂骂咧咧地道:“龟儿子的,不顾老子们的死活,也不要他们好活!老子入你先人板板!”却是一个四川人。桓震乍闻乡音,却有些亲切,跟着又听一个南方口音的道:“当官的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咱们在前方卖命,饭都吃不饱,他们可坐在帐篷里听歌观舞、喝酒吃肉玩女人。朝廷军饷,都给这帮黑心肝的老爷们贪了。”

他低头快步走过,愈往城里,愈是乱哄哄地,巡抚衙门前聚集了不少人。定睛一看,谯楼上竟绑着宁远的几个军政首脑,毕巡抚、总兵、通判,个个衣衫凌乱,低着头没精打采。桓震站在人群中观望,只见谯楼上几个士兵,手执长矛来回巡逻,一个光着上身的汉子,提了一条皮鞭,将官员们挨个抽打,抽得他们杀猪也似地哀嚎,声音震天价响。

那汉子出一阵气,悻悻地去了。桓震心中暗自盘算,倘若毕自肃竟给活活打死了,这场事端就要超出自己所能控制的范围,看来还是先要设法将毕自肃弄出来才成。然而自己手里只有五百士兵,弹压那是无从说起的。只是不知道现在城里还有没有能主事的官员。瞧巡抚衙门那个样子,多半是进不去的了。想了一想,还是正式与叛军交涉的好,当下出城回营,要带军队进城。

哪知一到营中,便听得士兵禀告,说是兵备副使郭广初现在营中。

他却是从关内来,路上听得宁远兵变,不敢贸然入城,见到城外有军队扎营,一问之下是觉华岛水军,便暂且留了下来。桓震论右佥都御史的品级高过了他,然而总兵官却须受兵备副使节制,【——兵备副使同右佥都御史都是官,而备虏总兵官是职。】是以便自居下级,道:“卑职闻得宁远哗变,当即领水军五百前来,俾能补救万一。既然大人来此,当供差遣。”他话说得很是客气,郭广初也就不好倨傲无礼,谦逊道:“桓大人何出此言,此处当以桓大人为首才是。”

桓震微微一笑,道:“震今日带几个士兵,便装进城去查看了一番,似乎整个宁远都落入了乱军手里,毕大人、朱大人都给他们捆绑在谯楼上拷打。”郭广初两手微微发抖,道:“那……那可如何是好?”转了两个圈子,道:“须得设法将毕大人救出来才是。”桓震点头道:“正是。明日震要亲自去同乱军首领谈判,不知郭大人可要同去?”

郭广初瞧起来一副害怕的模样,终于还是咬着牙点了点头。桓震只觉此人虽没甚么本事,却是个敢负责任的汉子,不由得对他有些敬重起来了。

桓震叫人进城去送信,说右佥都御史、备虏总兵官桓震偕同兵备副使郭广初要见他们首领。过得大半日,送信的回来,说兵变首领张正朝、张思顺兄弟,请两位大人在巡抚衙门说话。桓震知道进了巡抚衙门就等于落入了对方的掌握,虽然不愿去,可是目下态势敌强我弱,不得不暂时屈从。次日一早,便同郭广初两人一道前去赴约。他心里明白,带五百人同一个人不带,其实并没甚么分别,宁远十五营兵,哪里将他区区五百人放在眼里?

到得巡抚衙门,就有两个辽兵带他二人进去。一个不满三十的黑须汉子高踞正堂,瞧见桓震只两人单身前来,一个随从也不曾带,不由得便是一怔,继而笑道:“哈哈,好!桓大人果然英雄豪杰,正朝十分佩服。”

桓震知道他便是张正朝了,拱手道:“不敢。桓某不过吃一份皇粮,哪里及得上张老兄。”张正朝听出他话中讥刺意味,也不在意,指着下首两张椅子道:“请坐!”桓震大咧咧地拖一把椅子坐了,摆手示意郭广初也坐了下来。

两人目光对望许久,桓震忽道:“你们要怎样才肯罢手?”张正朝冷笑道:“弟兄们只不过想寻一条活路,补发咱们四个月的军饷,一切好说,否则,”嘿嘿冷笑一声,顺手从腰间抽出刀来,喀嚓一声削去了桌子一角,顺手将刀拍在桌上。桓震心中默算,宁远城七万余士兵,一日军饷要一千五百两,一个月就要四万多银子,四个月十数万,他到哪里弄去?

最近更新公告

更新时间2005…6…28 11:17:00  字数:90

由于本人毕业离校带来一定的不便,因此不能继续以前每天一回的更新频率了,今天一次性更新5回,接下来5天不再更新。5天以后再更新5回……依此类推直到我解决了上网问题为止。请继续支持……

七十七回

当下摇了摇头,道:“那不可能。你要知道,毕大人并没贪污你们的军饷,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